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辽阔的草原

《独特的民族风》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11号考生,我叫———,是沈阳音乐学院———系的学生。我非常热爱和向往教师这个光荣的岗位,因为它下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天底下最崇高和最伟大的职业。)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课《独特的民族风》。

本单元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这首歌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歌词采用了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这首歌曲采用了上下句单月段的结构形式。上下句之间形成一种并置、对比、呼应的关系。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羽调式作为发展基础,使音乐更富有鲜明的蒙古族色彩。

《宗巴朗松》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的音乐由引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引子平稳中带有律动感的印象,歌曲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不时有转调的现象表现出来。

《牡丹汗》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族中的爱情歌曲。歌曲有四句正词,四句衬词,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的作用。维吾尔族音乐的调式种类十分丰富,这首歌以“re”为主音,是维吾尔族特有的一种民族调式。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对民歌有一些了解,但不深刻。民歌对学生们来说,似乎离他们很久远,因为它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但又距离他们很近,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到处流淌着民歌那优美、悦耳的旋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当代学生更应该了解民歌的历史,关注民歌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能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四、说教学重点:

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

五、说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六、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欣赏、讲授、听唱、探究等方法教学。让学生在聆听、模唱中感受、体验、认识、民歌风格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能辨认、判断民歌的民族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三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地里地貌、影音文件

2.课堂准

备:多媒体课件、音响、相关图片等资料。

八、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