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代码:

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3.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52 理论学时:52 实践学时:0

4.适用专业及年级:轮机工程

5.后续课程:轮机英语

6.编订日期:2012年11月

7.修订日期:2012年11月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上岗必备的专业能课。本课程的设置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作用规律及执行机构。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执行机构。船舶机舱检测与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为我们船舶综合系统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如何实现自动控制与

执行。当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我们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来一一判断排查并找出发生为题的原因,并且修复之使其能重新回到良好的状态。根基系统各种系统的工作条件和状体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增加系统及工作机构的寿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五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第一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块图、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反馈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

教学要求: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如何评价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

第二节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自动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自动仪表的元部件及组成原理、

教学要求:仪表各种误差的分析和判断、懂的气动仪表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明白气动仪表的各个环节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位式调节器、比例调节器、比例微分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调节器的组成机构、工作原理,如何对各种调节器进行正确调试、并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第四节传感器与变送器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船舶常用各种传感器、气动变送器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气动变送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气动变送器的正确操作、维护、保养。

第五节执行机构

教学内容:气动执行机构、

教学要求:掌握气动执行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调节和日常维护保养。

第七章船舶机场辅助控制系统

第一节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冷却水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冷却水温度控制原理,冷却水操作系统的操作要点,冷却水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修复。

第二节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粘度计的工作原理、燃油粘度控制单元、燃油供油单元的综合控制、燃油供油单元的操作与管理、

教育要求:掌握燃油供油单元的组长结构及工作原理,粘度计的工作原理,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及手动操作、供油单元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供油单元的故障分析及修复。

第三节燃油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FOPX分油机、EPC—50分油机自动控制系统、分油机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分油机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油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机构及工作原理、分油机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第四节自清滤器的自动控制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空气反冲式自清滤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自清滤器的自动控制电路。

教学要求:掌握空气空气反冲式自清滤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自清滤器的自动控制电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及故障排查。

第五节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阀门遥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液舱遥测系统、阀门遥控系统的操作与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阀门遥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液舱遥测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阀门遥控系统如何进行操作操作与管理

第八章锅炉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

第一节:概述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水位的自动控制、蒸汽压力的自动控制、锅炉点火及燃烧的时序控制和自动安全保护、

教学要求:掌握水位的自动控制、蒸汽压力的自动控制、锅炉点火及燃烧的时序控制和自动安全保护组成及工作原理概述。

第二节锅炉水位的自动控制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柴油机货船辅锅炉水位自动控制、油船辅锅炉水位自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柴油机货船辅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油船辅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及其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日常维护保养。第三节蒸汽压力的自动控制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柴油机货船辅锅炉蒸汽压力自动控制、油船辅锅炉蒸汽压力自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货船和油船辅锅炉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及管理要点。

第四节燃烧时序控制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功能以及常用元件、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要点。

教学要求:掌握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功能以及常用元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燃烧时序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点

第五节船舶蒸汽锅炉的安全保护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蒸汽压力保护、水位保护、熄火保护。

教学要求:蒸汽压力保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水位保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熄火保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九章船舶主机遥控系统

第一节主机遥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主机遥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主机遥控系统的类型、

教学要求:掌握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主机遥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主机遥控系统的类型如何划分

第二节主机遥控系统的主要气动元件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逻辑元件、时序元件、气动比例元件、主机遥控系统起源的标准及其要求。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代码: 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3.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52 理论学时:52 实践学时:0 4.适用专业及年级:轮机工程 5.后续课程:轮机英语 6.编订日期:2012年11月 7.修订日期:2012年11月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上岗必备的专业能课。本课程的设置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作用规律及执行机构。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执行机构。船舶机舱检测与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为我们船舶综合系统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如何实现自动控制与

执行。当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我们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来一一判断排查并找出发生为题的原因,并且修复之使其能重新回到良好的状态。根基系统各种系统的工作条件和状体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增加系统及工作机构的寿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五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第一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块图、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反馈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 教学要求: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如何评价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 第二节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自动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自动仪表的元部件及组成原理、 教学要求:仪表各种误差的分析和判断、懂的气动仪表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明白气动仪表的各个环节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建议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位式调节器、比例调节器、比例微分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调节器的组成机构、工作原理,如何对各种调节器进行正确调试、并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第四节传感器与变送器建议2学时 教学内容:船舶常用各种传感器、气动变送器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

《船舶辅机》教学大纲 Marine Auxiliary Machinery 课程性质:方向选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总学时:56 学分:3.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种船舶辅机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系统、性能特点、管理维护要点,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管理、使用、安装、维修各种船舶辅机的能力,实现“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并基本具备同类船舶管轮任职资格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船舶辅机涉及内容广泛,大纲要求包括船舶用泵、空气压缩机、舵机、起货机、锚机、系缆机、船舶制冷与空调装置、辅锅炉、海水淡化装置、净油机、船舶防污装置的原理、结构、使用及维修知识。其中,船舶制冷与空调装置可单独开设,加强教学,本课程只就有关常见故障及维护做以重点介绍。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后进行,并与《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制冷与空调技术》、《轮机自动化》等专业课同步,保证学生具备相关知识。 2.锅炉自动控制由《轮机自动化》课程讲述,故障维修技术的更详细的理论知识由《船机维修技术》课程讲述。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 本大纲在贯彻原大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加强教学效果,适当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增加现场教学,增开实验课并专设一周的船舶辅机拆装实习。本课程前进行的认识实习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与本课程密切联系。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1.各章节要点、难点 第一篇船用泵空气压缩机 重点讲述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管理要点及故障分析;空气压缩机的结构、自动控制、管理要点。 船用泵总述 泵在船上的功用;泵按工作原理分类;泵的性能参数。(1学时) 第一章往复泵 重点是泵的正常吸排条件,往复泵的空气室,往复泵的性能特点。(2学时) 第二章回转泵 重点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螺杆泵的性能特点;叶片泵的结构特点;水环泵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船舶电气 电子教材

第一章船舶常用电器 第二章船舶电力拖动基本控制 第三章船舶重要辅机的自动控制 第四章甲板机械的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 第五章船舶舵机的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 第六章船舶电力系统 第七章船舶同步发电机参数调节及运行控制 第八章船舶电站自动化 第九章船舶照明与通讯 第十章机舱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 第十一章船舶安全用电和安全管理 第十二章船舶电气管理职责 第一章船舶常用电器 §1-1 电器基本知识 现代商船大多采用内燃机作为主推进动力装置,所配备的绝大多数机械都采用电力拖动方式进行工作。其电能供给由独立的船舶电力系统予以实现。为了满足船舶正常运营的需要,该系统必须具备供电、配电、控制与保护等功能。因此,船舶电力系统是一个电气线路十分复杂的系统。 任何复杂的电气线路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单元电路组合而成,而基本单元电路又均为若干功能不同的电器元件的组合。所以,了解各类电器元件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是掌握一个控制线路乃至一个系统工作原理的必然要求。 所谓电器,即是根据外界的电信号或非电信号自动或手动地实现电路的接通、断开、控制、保护与调节的电路元件。简言之,电器就是电的控制元件。 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器,种类、数目非常之多,下面就扼要介绍一下它们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类型。 1.按工作电压分类 1)高压电器 交流大于1200V,直流大于1500V的电器。 2)低压电器 交流小于1200V,直流小于1500V的电器。船舶电力系统中常用电器均为低压电器。 2.按用途分类 1)控制电器 用于各种电气传动系统中,对电路及系统进行控制的电器。如接触器,各种控制继电器等。 2)保护电器 用于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电网与用电设备进行保护的电器。如:熔断器、热继电器等。 3)主令电器 在电器控制系统中,发出指令,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电器。如:按钮、主令控制器等。 4)执行电器 接受电信号以实现某种功能或完成某种动作的电器。如:电磁铁、制动器等。 3.按动作方式分类 1)手动控制电器 依靠人工操作进行动作而执行指令的电器。如:按钮、转换开关等。 2)自动控制电器

船舶电力拖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

船舶电力拖动“教、学、做”一体化教改方案 《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是“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设备的安装施工、调试、运行维护和质量检测及现场管理的能力。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一、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课程整合不够 《船舶电力拖动》是集《船舶电机拖动基础》、《船舶电气控制》和《船舶电气设备》三门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技术课程,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致使本课程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教学环境分离 传统的教学法把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政”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 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路和内容 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能力分析表中的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设备的电气施工员、工艺员、检验员、调试员、销售员和技术员岗位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职业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职业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门的介绍性的专业必修课,现设置为8学时。 专业导论就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论,在大学入学之初为引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电气工程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性质,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当前概貌和未来发展。了解学校通过何种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培养具备以电气工程为主、兼具计量检测技术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即培养具有计量检测特色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应掌握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与其他同学相处、沟通的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树立正确地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为今后的在校学习,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电气工程技术的当前概貌和未来发展。理解电气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以及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影响。 3.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及技术的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理解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能够分析和评价自控工程实施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表1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2.毕业要求须根据课程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描述。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简史;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学任务和特点;课程设置。 第二章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技、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重要地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特点;电力传动技术的分类与特点、电力传动装置、电力传动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电力系统 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特点、电力工业发展概况、电力传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网络、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国内外电力工业比较、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方针、电力工业的特点、社会对电力生产、供给的要求、电力工业的三个特点、电力生产的特征、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系统及其组成、电力系统构成与运行、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研究与开发、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系统。 第四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展望 航母电磁弹射、电磁泡;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能发电;非接触式充电或无线充电;高铁相关技术;电动汽车;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电能计量新技术。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表2 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1.1 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课程 1.2 课程代码:AUTO101 1.3 学分:3 1.4 先修课程:无 1.5 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学生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未来高级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 3.1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 3.1.1 自动化定义与发展历程 3.1.2 自动控制分类与基本概念 3.1.3 传感器与执行器 3.2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 3.2.1 信号与系统 3.2.2 时域与频域分析

3.2.3 系统稳定性与鲁棒性 3.3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节 3.3.1 PID控制器 3.3.2 控制器参数整定 3.3.3 频率响应与校正 3.4 高级自动化技术 3.4.1 模糊控制 3.4.2 神经网络控制 3.4.3 自适应控制 四、教学方法 4.1 理论授课 4.1.1 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1.2 提供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2 实验教学 4.2.1 提供实验设备与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2.2 定期组织实验报告讨论与评审 4.3 课堂讨论

4.3.1 设计小组讨论 4.3.2 学生提问与解答 4.4 个人学习 4.4.1 学生独立阅读与复习 4.4.2 在线学习资源的利用 五、考核方式 5.1 作业 5.1.1 完成指定课后作业 5.1.2 准时提交作业报告 5.2 课堂表现 5.2.1 参与课堂讨论 5.2.2 准时到达上课地点 5.3 实验报告 5.3.1 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5.3.2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尽 5.4 考试 5.4.1 闭卷考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电气工程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与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和技术、PLC程序设计等内容。 2.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技能,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电气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自动化设备的运维与维修等内容。 3.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电气自动化项目的规划与组织、自 动化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系统故障的排除与修复等内容。 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能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中与 相关人员协作。 5.具备综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 新研究和开发应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等 内容;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PLC技术与应用、传感器与测量 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习、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实习、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实训等内容。 三、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 课程代码:EE101

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 主要内容: 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定律 2.电路的串并联和电压电流分配 3.电源和电路元件的简化模型 4.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5.电路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6.电路的频率响应与滤波器设计 2.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代码:EE201 学时:64学时(理论课程) 主要内容: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系统的数学建模和传递函数表示 3.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 4.PID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系统的典型控制方法和实现技术 6.控制系统设计和调整方法 3.课程名称:PLC技术与应用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课程以《电工电子》为基础,使学生掌握船舶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船舶电气设备的特点,为培养具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轮机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打好基础。 2.设计思路: (1)船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内容:常用控制电器,控制线路图示法,电动机的全压起动控制,电动机的降压起动控制,电动机的制动停车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控制,机舱电动辅机的自动控制。 重点: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分析方法及控制原则和保护环节。 (2)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原理 内容:锚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锚机控制线路,船舶起货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直流电动起货机,交流电动起货机,电动液压起货机,电力拖动系统故障检测与维护。 重点:锚机、起货机控制电路的原理、性能、特点。 (3)船舶舵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 内容:舵机电力拖动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操舵方式及基本工作原理,自动舵的基本类型及其调节规律,自动操舵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重点:舵机电力拖动的特点;操舵方式及原理、性能;自动舵的类型及特点。 (4)船舶电站 - 1 -

内容:船舶电力系统概况,电站容量与发电机组数量,主机轴带发电机装置,船舶配电板,万能式空气断路器,发电机的保护,发电机的并联运行条件与分析,手动并车整步原理与方法,自动准同步并车原理,船舶应急发电机组,船舶蓄电池装置,船舶接用岸电装置。 重点:船舶电力系统及保护、配电板、应急发电机、蓄电池、接岸电装置的基本组成、性能和使用;轴带发电机、空气开关、各种并车装置性能和特点;手动并车的原理和操作。 (5)船舶同步发电机的自动调节装置 内容:同步发电机电压的自动调节,不可控相复励恒压原理,晶闸管(可控硅)自动励磁装置,可控相复励恒压原理,无刷同步发电机励磁恒压系统(属于他励),并联运行同步发电机无功自动分配,调速特性与并联有功分配,自动调频调载原理,自动分级卸载及自动增减机组。 重点:调压器的类型、可控硅及可控相复励恒压的原理和性能、无刷发电机的特点;不可控相复励恒压装置的原理、性能及调节;并联运行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调节及性能;自动调频调载和自动分级卸载的原理、性能和使用。 (6)船舶电网 内容:船舶电网的线制和分类,船舶电缆,船舶电网的保护。 重点:船舶电缆的类型和选择;船舶电网的保护及特点、地气灯的原理。 (7)船舶照明系统 内容:照明的基本概念,船舶照明电光源,船舶照明器,船舶航行信号灯,船舶照明配电系统。 重点:熟悉船舶常用灯具的分类和用途;船舶照明系统的分类和用途;常用电光源的发光原理。 (8)电工仪表(附:报警系统) 内容:电工仪表类型,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功率的测量,兆欧表(摇表),报警系统。重点:电工仪表的类型、使用;常用传感器的类型和性能;单元组合和火警报警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原理。 (9)船舶电气安全和安全用电 内容:船舶电气设备,油轮电气系统,安全用电。 - 2 -

《船舶电站及自动装置》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船舶电站及自动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海洋船舶电气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概况;掌握主配电板的操作和日常维护 管理;掌握应急发电机的自动起动原理和线路分析;掌握蓄电池原理和充放电方法;掌握船舶接用岸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同步发电机电压以及无功功率调整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同步发电机频率以及有功功率调整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船舶电力常用保护方法和原理;掌握自动电站的功能和简单原理分析;掌握船舶电站典型故障现象和分析处理方法;掌握船舶轴带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70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船舶电站基础 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参数;柴油发电机组起停控制;主配电板的组成和主要配 电电器原理;主开关的组成和操作原理;手动准同步并车和解列操作;主配电板的日常维护; 重点:主开关的组成和操作;手动准同步并车和解列操作; 实验:手动准同步并车和解列操作; 第二章:船舶应急发电机组 了解:应急发电机组的特点;主电网和应急电网的关系;应急发电机控制线路分析;应 急发电机效应实验;应急发电机日常维护;

重点:主电网和应急电网的关系; 第三章:船舶接用岸电装置 了解:船舶接用岸电的需要;接用岸电注意事项和连锁分析;相序指示器和逆序继电器 原理分析;接用岸电过程分析; 重点:相序指示器和逆序继电器原理分析; 第四章:蓄电池原理和充放电 了解:船用蓄电池用途和分类;酸性蓄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充放电板和酸性蓄电池的充放电;酸性蓄电池的维护管理;碱性蓄电池的原理和特点; 重点:酸性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酸性蓄电池的充放电操作; 第五章:电压及无功功率调整 了解:电枢反应理论;同步发电机端电压变化的原因;自动电压调整器的作用;自动调压器的作用原理;不可控相复励恒压励磁装置原理和线路分析;可控硅自励恒压励磁原理分析;无刷同步发电机工作原理;并联机组间无功功率自动分配原理;无功负荷分配装置工作 原理;无功补偿装置作用和补偿方式; 重点:同步发电机端电压变化的原因;无功负荷分配装置工作原理; 第六章:频率及有功功率调整 了解:发电机频率变化的原因;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单机远行时频率的调整;并联运行机组间有功功率的转移和分配; 重点:单机远行时频率的调整;并联运行机组间有功功率的转移和分配; 第七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了解:继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同步发电机的过载、短路和欠压保护;主开关的保护原理;逆功率保护和逆功率继电器;电网保护和绝缘监测;电力变压器 的继电保护;船舶电动机的继电保护; 重点:继电保护的任务和作用;逆功率保护和逆功率继电器;电网保护和绝缘监测; 第八章:船舶电站自动化 了解:自动电站的组成和功能;机组自动起停过程分析;自动并车装置原理和线路分析;自动调频调载装置组成和原理;自动分级卸载功能;自动电站运行时故障处理;重载询问功 能; 重点:机组自动起停过程分析;自动电站运行时故障处理; 实验:自动电站功能试验; 第九章:轴带发电机电站 了解:轴带发电机的特点和功能;轴带发电机的控制方案;带整流逆变中间环节的轴 带发电机系统分析; 重点:轴带发电机的控制方案; 四、教学方法 教学以讲授为主,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通过实践教 学了解船舶电站的运行和操作,再结合理论深入讲解。

《船舶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船舶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木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和《船舶电气基础》(下)(设备与系统)是海船轮机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 STCW78/95公约的要求,国家海事局制订航海教育指导大纲把原来的电工学与船舶电气设备两门课合为一门专业基础设——《船舶电气基础》,作为轮机工程考证和认证的必学课程。该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基础原理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海船STCW78/95公约的要求和专科机械类专业学历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电工、电了基础知识,同时为学好《船舶电气基础》(下)打好理论基础,达到掌握轮机员考证需要的相关电工知识的目的。 《船舶电气基础》(下)(设备与系统)是根据海船STCW78/95公约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船舶电气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必须的船电设备使用和管理能力,成为具备机电合一技术的合格轮机员。 基本要求: 《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 1、掌握直流电、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表示及分析方法。 2、掌握磁路,变压器,交、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的性质、原理和特点。 3、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直流稳压电源等的基本原理、性质和特点。 《船舶电气基础》(下)(设备与系统): 1、掌握主要的船用电气设备性能、原理和特点。

2、掌握基本的控制电路及其原理、性能。 3、掌握锚机、起货机、舵机电气控制的主要性能。 4、掌握船舶电站构成及主要设备的性能。 5、掌握调压器的分类及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部分 (一)电路的基木概念与基木定律 内容: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重点:电流、电压、电势等概念,欧姆定律、克希荷夫定律及其应用,电位的计算。 (二)电路的分析方祛 内容: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 重点:电阻串并联计算。 (三)正弦交流电路 内容:正弦电压与电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阻抗的串联与并联,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功率因数的提高。 重点:正弦交流电的构成、表示,电阻、电感和电容单独和串联交流电路性能及计算,串联谐振的性能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轮机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轮机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轮机自动化属于轮机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性质。其目的是讲解轮机自动化所涉及的基本控制理论和船舶机舱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管理要点和故障分析方法,为学生能够适应现代船舶机舱的管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轮机自动化”课程讲授轮机自动化所涉及的基本控制理论和船舶机舱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管理要点和故障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包含14个部分,即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调节器基本作用规律、传感器和变送器、执行机构、船舶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分油机自动控制系统、船用燃油辅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阀门遥控及液舱遥测系统、主机遥控系统基础知识、船舶柴油主机气动操纵系统、AUTOCHIEF-Ⅳ主机遥控系统、监视与报警系统概述和DATACHIEF-C20监视与报警系统。 三、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及教学要求 (一) 理论授课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概念: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对象、测量单元、调节单元、执行机构、环节、扰动、闭环系统 ◎输入、输出、设定值、测量值、偏差、被控量、控制量、基本扰动、外部扰动 ○前向通道、反馈通道、开环控制、复合控制、前馈 知识点及应用: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 ●(2)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3)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4)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5)自动控制系统的其他形式 案例: ○柴油主机缸套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1.2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概念: ●稳态(平衡态)、动态(过渡)过程、阶跃输入、衰减率、超调量、静态偏差、过渡过程时间 ◎速度输入、脉冲输入、发散振荡、等幅振荡、衰减振荡、非周期过程、最大动态偏差 ○正弦输入、振荡次数、上升时间、峰值时间 知识点及应用: ●(1)控制系统动态过程的概念 ●(2)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 船舶动力装置 》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内容有: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后传动设备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理论性强,是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船舶动力装置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陆上)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重点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后传动设备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机舱机械设备的布置与规划原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管系、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以后的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动力装置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具有如下基本技能:掌握轴系及推进装置各主要设备、船舶后传动设备的构造及初步设计能力;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船舶有关机电设备;了解各种管路的布置设计原则;初步学会推进装置工况调节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 熟练掌握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性能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 熟练掌握船舶推进装置的组成、布置、型式及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3. 了解各种后传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选型。 4. 具备管系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的能力,能完成管系原理图的设计。 5. 能进行简单的机桨工况配合分析。 6. 能看懂并分析机舱布置图,懂得基本的机舱布置方法。 三、面向专业:

《轮机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轮机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NA401 2、课程名称(中/英文):轮机自动化 / Marine Automation 3、学时/学分:43/2.5 4、先修课程:船舶主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控制理论 5、面向对象:轮机工程 6、开课院(系)、教研室:船建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轮机自动化,万曼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教学参考书:船舶动力装置自动化,赵国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轮机自动化,郑凤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轮机自动化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轮机工程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电子学、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微机控制等学科的知识,是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知识复合人材的必备环节。轮机自动化是船舶自动化的核心,它是一门综合学科,着重于实际系统的应用。 学习本课程后,可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自动化各重要环节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以后学生从事船舶动力装置及自动化的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了自动控制、仪表、轮机系统参数自动控制、主机遥控、监视报警等多方面知识。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气动控制与电动控制相结合,常规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并介绍轮机自动化的最新发展。 第一章轮机自动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质 四、复合控制系统 第二节控制对象的特性 一、单容对象的特性 二、双容对象的特性 三、多容对象的特性 第三节调节器的作用规律 一、双位式调节规律 二、比例调节规律 三、积分调节规律 四、比例积分调节规律 五、比例微分调节规律 六、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 第四节调节器参数的实验整定方法 一、稳定边界法 二、反应曲线法 三、衰减曲线法 四、三种整定方法的比较 第二章船用自动化仪表 第一节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 一、自动化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MARINE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SYSTEM 课程编号新13006610原13006610 学时/ 学分 90/5 开课单位轮机工程学院 考核方 式 考试 适用 专业 轮机工程执笔者 编写 日期 2008年7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轮机管理(机电合一)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有关电机、船舶电气设备的机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对电机和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能力,为将来深入广泛地学习船舶电工技术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船用电机、电器和电力拖动基础;机舱和甲板机械电力拖动的控制;船舶电站与船舶电力网的组成、运行原理和管理技术;船舶照明系统;常用电工测量仪表;船用电气设备、油轮电气系统的特殊要求与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用电等。具有层次分明,适用面较广,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The course mainly covers marine electrical motor、rudiment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s and electrical drive; control methods of the drive machines in the engine space and on the deck;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hip power station and the ship electrical network,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technique of its management; ship lighting system; the usage of the electrical

《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教学大纲

《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课程是高职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与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船舶电站的专业知识和现有技术,具有从事船舶电站建设方面的组建与调试技能,并形成在专业领域继续发展的潜能,以应对将来在造船厂、修船厂、船用电器成套厂从事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工作,及航运业的船舶电站运行管理维护工作。 课程学习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前期课程为基础,也是后续的轮机自动化等课程的支撑。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来源于船舶电站的建造与使用的职业技能要求。课程以典型的万吨级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项目为载体,按照船舶电站建设必经的组建与调试工作过程设置教学内容,通过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船舶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从业所必须达到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的总体设计基于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这一完整的建设过程,按照船舶电站的系统组建内容——电源、配电装置和电力网,设置了三个“组建”的学习情境;按照船舶电站达到运行使用要求还必需经过的调试内容——保护、并车、电压调整、调频调载,又设置了四个“调试”的学习情境。三个“组建”学习情境加上四个“调试”学习情境,构成了一个完整船舶电站建设项目,它涵盖了船舶电站建设过程中所具备的所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课程所设置的七个学习情境按下列排序: (1)船舶电站电源的组建; (2)船舶电站配电装置的组建; (3)船舶电力网的组建; (4)船舶电力系统保护设置与整定; (5)发电机组并车装置的调试; (6)发电机组调频调载装置的调试; (7)发电机组电压调整装置的调试。 课程教学按上述情境展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以船舶电站建设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力的形成。 三、课程的目标 通过船舶电站建设的行为导向和典型万吨轮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船舶电源、配电装置、电力网、保护、并车、调频调载和电压调整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船舶电站的系统组建能力和达到运行标准的调试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教学大纲讲解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及基本要求 课程性质:《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属于轮机工程专业“专业课”中“方向限修课”模块:“电气与自动化方向”的课程。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学生修完《电工学》、《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实验实习》、《船舶电气设备维修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后开设。同时开设的相关课程有《PLC与现场总线技术》、《船舶电气设备维修技术》、《轮机自动化》。 任务与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现代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组成及发展趋势,熟悉在自动化船舶中电站系统所涵盖的内容,熟悉船舶电站中各类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日常维护管理及装置参数的调节方法,熟悉船舶电力系统的设备保护方法,保护装置的作用。为上船从事电机合一的轮机员工作,为管理和检修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有关船舶电力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应达到下列的基本要求: 1、掌握船舶电站自动化运行的基本内容。 2、掌握自动并车装置、晶闸管调压器、可控相复励装置及无刷励磁装置。 3、掌握船舶电力系统保护装置设置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船舶电力系统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发电机容量及台数确定的原则。 2.理解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3.掌握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 【主要内容】 1.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 3.发电机容量及台数确定的原则。 4.应急发电机容量的确定。 重点: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 难点: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基础理论、技能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突出,并获及专业岗位职业训练的高级人才。 2.服务面向定位 面向各种条件下的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系统中设备使用、维护、改造设计、调试、技术管理及造价预算等相关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基本培养规格 思想道德素质:具备整洁,诚实。认真,守时,守信的基础;在人格方面,自尊并尊重他人,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良、正直。具备商品、市场、竞争、价值、风险等现代化意识。 文化素质:较高文化修养,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有求知和终生学习观念。 体育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技能,重视卫生营养保持,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具备健康的情趣和健康的意志品质,具备主体精神和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成功与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及承受能力。 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相应的法律常识,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及开发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强的计算机,单片机理论及应用的必备的专业知识。 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理论教学环节 《高等数学》本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主要介绍函数、极限、导数的应用、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及空间解析几何,多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