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经典例题透析

传送带经典例题透析
传送带经典例题透析

传送带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分析计算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其二是物体在倾斜的传送带上运动。解决这类问题共同的方法是:分析初始条件→相对运动情况→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出物体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由物体速度变化再分析相对运动来判断以后的受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计算。

1、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的计算

例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A端与B端相距4 m,则物体由A 运动到B的时间和物体到达B端时的速度是:()

A.2.5 s,2m/s B.1s,2m/s

C.2.5s,4m/s D.1s,4/s

举一反三

【变式】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

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

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2m,g取10 m/ 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2、物体在倾斜传送带上运动的计算

例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从A端到B端的

长度为16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

带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置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求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

类型二:物体在传送带上的相对运动问题

理解物体在传送带上的相对运动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掌握了分析和计算的方法,问题便迎刃而解,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分析物体和传送带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分别求出物体和传送带对地的位移——求出这两个位移的矢量差。

例3、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举一反三:物体在倾斜传送带上相对运动的计算

【变式1】如图所示,皮带轮带动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速度v0=2 m / s

匀速运动,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L=3.2 m,皮带绷紧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无初速地从上端放到传送带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在皮带上滑过时能在皮带上留下白色痕迹。求物体从下端离开传送带后,传送带上留下的

痕迹的长度。(sin37°=0.6,cos37°=0.8,取g=10 m / s2)

举一反三:传送带的变形问题——涉及相对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变式2】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类型三: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功能关系和能的转化问题

解决系统能量转化问题的方法是:明确传送带和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物体在传送带上的相对位移,进而求出摩擦力对系统所做的总功——明确能量分配关系,由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求解。

例4、如图所示,水平长传送带始终以速度v=3m/s匀速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于左端(无初速度)。最终物体与传送带一起以3m/s的速度运动,在物块由速度为零增加至v=3m/s的过程中,求:

(1)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2)由于放了物块,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消耗多少电能?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

夹角θ=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

v0=2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m=10kg的工件

(可看做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

t=1.9s,工件被传送到h=1.5m的高处,取g=10m/s2。

求:

(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类型四:与传送带相关的极值问题

求解极值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明确物理过程——让制约极值出现的

物理量变化起来(即动态分析),找出极值出现的条件——求解讨论。

例5、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

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在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

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点的距离为,当传送带静止时,让小物体P再次从A点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

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上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而带动传送

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物体P的落地点为D。不计

空气阻力,问传送带速度v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点O、D之间的距离

s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为多少?

举一反三

【变式】如果上面的问题改成传送带速度v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

点O、D之间的距离s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多少?

类型五:传送带综合问题

解决传送带的综合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系统中各个问题的运动情况,明确物理过程,形成完整的物理情景。

(2)把握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特征:滑动摩擦力作用、相对运动、可能达到共速、有热量产生等。

(3)灵活的运用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注意分析隐含条件,临界条件、极值出现的条件;注意从系统着眼分析问题等。

1、传送带与能量守恒定律相联系

例6、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 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 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个装置由电动机带动,

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

的平均输出功率P。

2、传送带与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相联系

例7、有一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传送带运输机,如图

所示,它将沙子从一处运送到另一处。沙子在h=0.5 m高的

地方自由落下,传送带始终以v=1 m/s的速度运转。若沙子落到传送带上的流量

为Q=50 kg/s,传送带的有效长度=10 m,电动机的效率η=80%,问至少须选多

大功率的电动机?(g=10 m / s2)

率。

3、传送带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相联系

例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

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

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300m/s 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距离?

(2)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3)从第一颗子弹射中木块到木块最终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g取10m/s2)

圆的面积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填空。 1.圆周率是一个()的小数。 2.圆的周长总是()的π倍。 3.半径是3分米的一个圆,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周长是()米。 4.一根长62.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圆形,这个圆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直径为20米的圆形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平方米;它的周长是()米。 6.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半圆形,它的周长是()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 1.圆周率指的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 2.圆的半径是2,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4.如果圆的半径扩大2倍,那么它的周长也扩大2倍,面积扩大4倍。 () 三、应用题。 1.一个圆环铁片零件,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在一块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里,用一串红围出一个最大的圆形,这个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花坛还剩下多少平方米的空地? 3.从一块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木板是多少平方分米?

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无限不循环

2. 它的直径 3. 28.26 18.84 4. 314 5. 314、62.8 6. 10.28、12.56 二、判断。 1.√ 2.× 3.√ 4.√ 三、应用题。 1. 3.14×(32-22)=15.7 2. 202-314=86(平方米) 3. 20-3.14×4=7.44(平方分米) 4. 12 5.6÷4=31.4(米) 31.4÷3.14=10(米) (10×2)2+3.14×102×2=400+628=1028(平方米)

(完整版)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推荐文档

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 基础知识模糊不清;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3、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1、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 =1 m/s 运行,一质量为m =4 kg 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 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 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 m ,g 取10 m/s 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行李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 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解析 (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受力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 F f =μmg =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解得:a =1 m/s 2(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不再加速,则:v =at ,解得t ==1 s v a (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间最短,且加速度仍为a =1 m/s 2,当行李到达右端时, 有:v =2aL 解得:v min ==2 m/s 2min 2aL 故传送带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 行李运行的最短时间:t min ==2 s v min a 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10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下端轻轻地放一个 质量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9,已知传送带从A→B 的长度L=50m ,则物体从 A 到 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解析】物体放上传送带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其运动加速度 2 m/s 2.1sin cos =-=m mg mg a θ θμ。 这样的加速度只能维持到物体的速度达到10m/s 为止,其对应的时 间和位移分别为: ,33.8s 2.1101s a v t === m 67.412 21==a s υ<50m 以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其加速度大小为零(因为mgsinθ<μmgcosθ)。 设物体完成剩余的位移2s 所用的时间为2t ,则202t s υ=,50m -41.67m=210t 解得: s, 33.8 2=t 所以:s 66.16s 33.8s 33.8=+=总t 。 3、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2 m/s 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 θ=30°。现把质量为10 kg 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P 处,由传送带传送至顶端Q 处。已知P 、Q 之间的距离为4 m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取g =10 3 2m/s 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求工件从P 点运动到Q 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 (1)先匀加速运动0.8 m ,然后匀速运动3.2 m (2)2.4 s 解析 (1)工件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共同作用,摩擦力为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θ-mg sin θ= ma 代入数值得: a =2.5 m/s 2

运动与力的关系专题之传送带问题(典型例题分析+专项训练)附详细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之传送带问题 一、传送带水平放,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转动,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一端,此时物体可能经历两个过程——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 【例题1】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的摩擦力使行李开始运动,最后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6m/s,质量为4.0kg的皮箱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时,所受摩擦力为24N,那么,这个皮箱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上后,求: (1)经过多长时间才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 (2)传送带上留下一条多长的摩擦痕迹? 【答案】分析:(1)行李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2)传送带上对应于行李最初放置的一点通过的位移与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共同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即是擦痕的长度 解答:解:(1)设皮箱在传送带上相对运动时间为t,皮箱放上传送带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 皮箱加速度:a==m/s2=6m/s2 由v=at 得t==s=0.1s (2)到相对静止时,传送带带的位移为s1=vt=0.06m 皮箱的位移s2==0.03m 摩擦痕迹长L=s1--s2=0.03m(10分) 所以,(1)经0.1s行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2)摩擦痕迹长0.0.03m 二、传送带斜放,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将物体轻放在传送带的最低端,只

要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tanθ,那么物体就能被向上传送。此时物体可能经历两个过程——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 【例题2】如图2—4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 10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下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 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9,已知传送 带从A→B的长度L=50m,则物体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解:物体放上传送带后,开始一段时间t1内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小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可知,物体所受合力F合=f-Gsinθ 又因为f=μN=μmgcosθ 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此时物体的加速度 a===m/s2=1.2m/s2 当物体速度增加到10m/s时产生的位移 x===41.67m 因为x<50m 所以=8.33s 所以物体速度增加到10m/s后,由于mgsinθ<μmgcosθ,所以物体将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匀速运动的位移为50m-x,所用时间

三角函数经典例题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 本专题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都是中考中的热点.明确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基础,通过计算器计算知道正弦、正切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1.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已知,BC=2,那 么( ) A.B.C.D. 思路点拨:由于∠ABC在Rt△ABC和Rt△BCD中,又已知AC和BC,故只要求出AB或CD即可. 解析: 解法1: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先用勾股定理求出 ,∴. ∴. 解法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在Rt△ABC中,.答案:A 总结升华:求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锐角三角函数值,利用定义,求出对应两边的比即可. 2.计算:(1)________; (2)锐角A满足,则∠A=________. 答案:(1);(2)75°. 解析:(1)把角转化为值.(2)把值转化为角即可. (1).

(2)由,得, ∴.∴A=75°. 总结升华: 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应先求出其值,把角的关系转化为数的关系,再按要求进行运算.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角,先看看哪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为此值,在锐角范围内一个角只对应着一个函数值,从而求出此角. 3.已知为锐角,,求. 思路点拨:作一直角三角形,使为其一锐角,把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借助勾 股定理,表示出第三边,再利用三角函数定义便可求出,或利用求出 ,再利用,使可求出. 解析: 解法1:如图所示,Rt△ABC中,∠C=90°,∠B=,由,可设,. 则, ∴. 解法2:由,得 , ∴. 总结升华:知道一锐角三角函数值,构造满足条件的直角三角形,根据比的性质用一不为0的数表示其两边,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用定义求出要求的三角函数值.或 利用,来求.

等比数列经典例题

一、等比数列选择题 1.已知数列{}n a ,{}n b 满足12a =,10.2b =,1112 3 3n n n a b a ++=+,11344 n n n b a b +=+,则使0.01n n a b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为( ) A .5 B .7 C .9 D .11 2.在等比数列{}n a 中,132a =,44a =.记12(1,2,)n n T a a a n ==……,则数列{}n T ( ) A .有最大项,有最小项 B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C .无最大项,有最小项 D .无最大项,无最小项 3.在3和81之间插入2个数,使这4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公比q 为( ) A .2± B .2 C .3± D .3 4.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 0,,22 n n a a S >=<,则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的取值范围是( ) A .30,4 ?? ?? ? B .20,3 ?? ?? ? C .30,4?? ??? D .20,3?? ??? 5.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101010113a a =.则313232020log log log a a a +++= ( ) A .3 B .505 C .1010 D .2020 6.一个蜂巢有1只蜜蜂,第一天,它飞出去找回了5个伙伴;第二天,6只蜜蜂飞出去,各自找回了5个伙伴……如果这个找伙伴的过程继续下去,第六天所有的蜜蜂都归巢后,蜂巢中一共有( )只蜜蜂. A .55989 B .46656 C .216 D .36 7.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的《算法统宗》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中有一段著述“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注:“倍加增”意为“从塔顶到塔底,相比于上一层,每一层灯的盏数成倍增加”,则该塔正中间一层的灯的盏数为( ) A .3 B .12 C .24 D .48 8.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5项积为32,112a <<,则35 124 a a a + +的取值范围为( )

(完整版)六年级圆的面积经典题型讲解+练习

圆(二)圆的面积 知 知识梳理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 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 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 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 × 圆的半径 S 圆 = πr × r 圆的面积公式: S 圆 = πr 2 r 2 = S ÷ π 4、环形的面积: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 ,内圆的半径是r 。(R =r +环的宽度.) S 环 = πR2-πr2 或 环形的面积公式: S 环 = π(R2-r2)。 5、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 扇 = πr 2 × 360 n (n 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6、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3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3倍,而面积扩大9倍。 7、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 8、(选学)两个圆: 半径比 = 直径比 = 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 例如: 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9、常用平方数 典题探究 例1 填空 1.鼓楼中心岛是半径 10米的圆,它的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涉及到传送带问题解析(含练习解析)

涉及到传送带问题解析 【学习目标】 能用动力学观点分析解决多传送带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传送带问题的一般解法 1.确立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逐一摩擦力f大小与方向的突变对运动的影响; ⑴受力分析: F的突变发生在物体与传送带共速的时刻,可能出现f消失、变向或变为静摩擦力,要注意这个时刻。 ⑵运动分析: 注意参考系的选择,传送带模型中选地面为参考系;注意判断共速时刻并判断此后物体与带之间的f变化从而判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是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注意判断带的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传送带。 ⑶注意画图分析: 准确画出受力分析图、运动草图、v-t图像。 3.由准确受力分析、清楚的运动形式判断,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 要点二、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 1、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具体方法是: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2)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 (3)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2、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 (1)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求得;

老师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经典例题透析

老师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经典例题透析

————————————————————————————————作者: ————————————————————————————————日期:

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非正多边形: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n-3) 只用一种正多边形:3、4、6/。 镶嵌?拼成360度的角 只用一种非正多边形(全等):3、4。 知识点一:多边形及有关概念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 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边形有n个内角。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2)在定义中应注意:?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 多边形. 2、多边形的分类:?(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 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 多边形.? 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图1 (2)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知识点二: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 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 知识点三: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如图2,BD为四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 要点诠释: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证明:过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3的正整数),又∵共有n个顶点,∴共有n(n-3) 条对角线,但过两个不相邻顶点的对角线重复了一次,∴凸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知识点四:多边形的内 角和公式?1.公式:边形的内角和为. 2.公式的证明:?证法1:在边形内任取一点,并把这点与各个顶点连接起来,共构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再减去一个周角,即得到边形的内角和为. 证法2:从边形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作条对角线,并且边形被分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恰好是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证法3:在边形的一边上取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得个三角形,边形内角和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所取的一点处的一个平角的度数, 即.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精选练习题

圆的面积练习精选 一、填空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2.已知圆的周长c,求d=(),求r=()。 3.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就扩大()倍,周长就扩大()倍,面积就扩大()倍。 4.环形面积S=()。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7.圆的半径增加1/4圆的周长增加(),圆的面积增加()。 8.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周长 长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在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再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面积为()平方厘米。 12.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平方厘米。 13.鼓楼中心岛是半径10米的圆,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14.小华量得一根树干的周长是75.36厘米,这根树干的横截面大约是()平方厘米 15.一只羊栓在一块草地中央的树桩上,树桩到羊颈的绳长是3米。这只羊可以吃到() 平方米地面的草。 16.一根2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是30厘米的圆,(接头处不计),还多()米, 围成的面积是() 17.用一根10.28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的半径是(),面积是()18.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19.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20.一个圆的周长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倍。 21.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其中()面积最小,()面积最大 二、应用题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1、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 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 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____ 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 力图、列方程。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 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设细绳与水平夹角 为α,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α=F,其中F=12牛,将绳延长,由图 中几何条件得:Sinα=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 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 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 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的三角形△OEG与△ADC相似,则: 得:牛。 想一想:若将右端绳A 沿杆适当下移些,细绳上张力是否变化? (提示: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 2、如图2-1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 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 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 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 C、D两端的拉力F不变。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分析与解:物块向下先作加速运动,随着物块的下落,两绳间的夹角 逐渐减小。因为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F,所以随着两 绳间的夹角减小,两绳对物块拉力的合力将逐渐增大,物块所受合力 逐渐减小,向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物块的合外力为零时,速度达到 最大值。之后,因为两绳间夹角继续减小,物块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 且逐渐增大,物块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下降速度 减为零时,物块竖直下落的距离达到最大值H。 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出相应的θ角,再由θ角求出相应的距离h,进而求出克服C端恒力F所做的功。 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出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θ=120°,所以θ=60°,由图2-2知: h=L*tg30°= L [1] (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L [2] 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W=F*h’[3]

(完整版)等比数列经典例题范文

1.(2009安徽卷文)已知为等差数列,,则等 于 A. -1 B. 1 C. 3 D.7 【解析】∵即∴同理可得∴公差∴.选B 。 【答案】B 2.(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2,=1,则= A. B. C. D.2 【答案】B 【解析】设公比为,由已知得,即,又因为等比数列的公 比为正数,所以,故,选B 3.(2009江西卷文)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是的等比中项, , 则等于 A. 18 B. 24 C. 60 D. 90 【答案】C 【解 析】由得得,再由 得 则,所以,.故选C 4.(2009湖南卷文)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已知,,则等于( ) A .13 B .35 C .49 D . 63 【解析】故选C. 135105a a a ++=33105a =335a =433a =432d a a =-=-204(204)1a a d =+-?=}{n a 3a 9a 2 5a 2a 1a 2 1 222q ( )2 2 8 41112a q a q a q ?=2 2q =}{n a q = 212a a q = == {}n a n n S 4a 37a a 与832S =10S 2 437a a a =2111(3)(2)(6)a d a d a d +=++1230a d +=8156 8322 S a d =+ =1278a d +=12,3d a ==-10190 10602 S a d =+ =n S {}n a 23a =611a =7S 172677()7()7(311) 49.222 a a a a S +++= ===

圆的面积练习题

圆的面积练习题 一、思考并填空: 1. 画一个周长是1 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 ) 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 米。 3. 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把它平均剪成若干份后,拼成一个近 似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4. 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就增加了原来的()倍。 5. 圆环的外圆半径和内圆直径都是10厘米,圆环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6. 一辆拖拉机,它的后轮的直径是前轮的2倍,若后轮滚动8圈,前轮滚动()圈。 7. 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按对称轴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8.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所以圆的面积是().9.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10.圆的周长是25.12分米,它的面积是()。11.甲圆半径是乙圆半径的3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12.一个圆的半径是8厘米,这个圆面积的3/4 是()平方厘米。 1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最大。14.圆的半径由6厘米增加到9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15.要在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16.要在底面半径是12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8厘米,需用铁丝()厘米。 17.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7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18.有大小两个圆,大圆直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小圆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与大圆面积的比是()。19.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二、我是小法官。 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如果圆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圆的直径大于正方形的边长。() 3.同心圆的几个圆组成的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大。()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选择题。 1.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小圆的面积等于大圆的面积() A 1/2 B 1/4 C 1/8 D 1/16 2.周长是15.7厘米的圆,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高中物理难点分类解析滑块与传送带模型问题(经典)

滑块—木板模型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 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 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解得: 《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 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 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 (∵,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 a1t12+v共(t-t1)+ a3(t-t1)2=2.1m

练习1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 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和C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瞬间速度不变,但A、B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答:假设力F作用后A、C一起加速,则:,而A能获得的最 大加速度为:,∵,∴假设成立,在A、C滑行6m的过程中:,∴v1=2m/s,,A、B相碰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2mv2 ,∴v2=1m/s,此后A、C相对滑动:,故C匀速运动; ,故AB也匀速运动。设经时间t2,C从A右端滑下:v1t2-v2t2=L∴t2=1.5s,然后A、B分离,A减速运动直至停止:a A=μ2g=1m/s2,向 左,,故t=10s时,v A=0.C在B上继 续滑动,且C匀速、B加速:a B=a0=1m/s2,设经时间t4,C.B速度相 等:∴t4=1s。此过程中,C.B的相对位移为:,故C没有从B的右端滑下。然后C.B一起加速,加速度为a1,加速的时间为: ,故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0,2.5m/s,2.5m/s. $ 练习2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解答略)答案如下:(1)t=1s,(2)①当F≤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②当2N6N时,A、B发生相对滑动,N. 滑块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木板右端放着一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精华版)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 题-(精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1、等比数列的定义:()()*1 2,n n a q q n n N a -=≠≥∈0且,q 称为公比 2、通项公式: ()11110,0n n n n a a a q q A B a q A B q -== =??≠?≠,首项:1a ;公比:q 推广:n m n m n n n m m a a a q q q a --=?=?=3、等比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A ab = 或A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 (2)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211n n n a a a -+?=?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 (1)当1q =时,1n S na = (2)当1q ≠时,()11111n n n a q a a q S q q --= = -- 11''11n n n a a q A A B A B A q q = -=-?=---(,,','A B A B 为常数)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1 1(0){}n n n n n n a a qa q q a a a ++==≠?或为常数,为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21111(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0{}n n n a A B A B a =??≠?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依据定义:若 ()()*1 2,n n a q q n n N a -=≠≥∈0且或1{}n n n a qa a +=?为等比数列 7、等比数列的性质: (2)对任何*,m n N ∈,在等比数列{}n a 中,有n m n m a a q -=。

圆的面积练习题资料

圆的面积练习题

一、填空: 1. 画一个周长是1 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3. 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把它平均剪成若干份后,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4. 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就增加了原来的()倍。 5. 圆环的外圆半径和内圆直径都是10厘米,圆环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6. 一辆拖拉机,它的后轮的直径是前轮的2倍,若后轮滚动8圈,前轮滚动()圈。 7. 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按对称轴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8.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 (),所以圆的面积是(). 9.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10.圆的周长是25.12分米,它的面积是()。 11.甲圆半径是乙圆半径的3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12.一个圆的半径是8厘米,这个圆面积的3/4 是()平方厘米。 1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面积最大。 14.圆的半径由6厘米增加到9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15.要在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 16.要在底面半径是12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8厘米,需用铁丝()厘米。 17.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7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8.有大小两个圆,大圆直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小圆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19.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二、我是小法官。 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如果圆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圆的直径大于正方形的边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传送带问题典型题解

传送带问题典型题解 摩擦力做功 A 、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B 、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和总是等于零. 三、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类分水平、倾斜两种: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1)受力和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V 物与V 传相同的时刻; 运动分析中的速度变化——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 分析关键是: ◆ V 物、V 带的大小与方向; ◆ mgsin θ与f 的大小与方向。 (2)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①功能关系:WF=△E K +△E P +Q ②对W F 、Q 的正确理解 (a )传送带做的功:W F =F ·S 带 功率P=F ×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b )产生的内能:Q=f ·S 相对 (c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 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2mv 2 1传E K ,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两者间有如下关系:E K =Q= 2mv 21传 难点: 1、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让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让学生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该难点应属于思维上有难度的知识点,突破方法是灵活运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理论依据,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好物体和传送带的加速度、速度关系,画好草图分析,找准物体和传送带的位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对于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初速为零的物体,传送带应提供两方面的能量,一是物体动能的增加,二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所生成的热(即内能),有不少同学容易漏掉内能的转化,因为该知识点具有隐蔽性,往往是漏掉了,也不能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地显示出来,尤其是在综合性题目中更容易疏忽。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分析有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的物理过程,使“只要有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必有内能转化”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答案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2、通项公式: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 (1)当 q 1 时,S n na i n ⑵当q 1时,5罟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等比数列 等比中项:a n 2 a n 1a n 1 (a n 1a n 1 0) {a n }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a n A B n A B 0 {a n }为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a n 1 a n 2,且n N * , q 称为公比 n 1 a n ag a i B n a i 0,A B 0,首项:a 1;公比:q 推广:a n a m q a n a m a n m — \ a m 3、等比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2 ab 或 A ab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2 a n a n 1 a q q A'B n A' ( A, B,A',B'为常数) (1) 用定义:对任意的 都有a n 1 qa n 或旦口 q (q 为常数,a n 0) {a n }为 a n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依据定义:若-a^ q q 0 n 2,且n N*或i qa“ {a“}为等比数列a n 1 7、等比数列的性质: (2) 对任何m,n N*,在等比数列{a n}中,有a. a m q n m。 (3) 若m n s t(m,n,s,t N*),则a. a m a s a t。特别的,当m n 2k 时,得 2 a n a m a k注:3] a n a2 a n 1 a3a n 2 等差和等比数列比较: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传送带的摩擦力问题

传送带中的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 传送带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归类教学把相近、类似的问题区别开来,经过典型例题分析、比较,充分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规律,掌握对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技巧,采用归类教学有利于提高分析、鉴别并解决物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一、运动时间的讨论 问题1:(水平放置的传送带)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 匀速向右运行,现将一质量为2kg 的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A 端与B 端相距4 m ,求物体由A 到B 的时间和物体到B 端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小物体放在A 端时初速度为零,且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所以 小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小物体在该力作用下向前加速,a=μg, 当小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对静止,摩擦力突变为零, 小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两个阶段,先由零开始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达到带速2m/s 所需的时间 1v t s a = = 在此时间内小物体对地的位移m at x 12 12== 以后小物体以2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s s v x s t AB 5.12 3==-=' 物体由A 到B 的时间T=1s+1.5s=2.5s ,且到达B 端时的速度为2m/s. 讨论:若带长L 和动摩擦因数μ已知,则当带速v 多大时,传送时间最短? 22 ()()22v v v L v T vT a g a a a μ=+-=-= 22L v L v T T v a v a =+=当时最短 此时22v aL gL μ=这说明小物体一直被加速过去且达到另一端时恰与带同速时间最短。 变式: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 ,传动速率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 ) A.L v +v 2μg B.L v C.2L μg D.2L v 解析:因木块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不同,对应的时间也不同,水平传送带传送物体一般存在以 下三种情况(1)若一直匀加速至右端仍未达带速,则L =12μgt 2,得:t =2L μg ,C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