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

现代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
现代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

现代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也越来越严重,极度的污染了大气的清新;同时,车辆的增加使得现代城市的交通非常的拥挤,给广大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现代城市的交通面临严峻的问题,本文就城市交通问题从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频发等几方面作了简单介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问题对策

一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机动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的进步给人类创造了财富,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建设。突出表现为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停车难、公共交通问题和步行者等问题,此外还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城市大气污染。

二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之现状

(一)交通堵塞问题

相对于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阻塞问题。交通拥堵作为“城市病”,确实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阻塞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阻塞现象尤为明显,在很多大城市中心区,高峰期交通速度仅有每小时16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二)交通事故问题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交通事故不仅严重干扰了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在给行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交通事故问题。引发交通事故,除了驾驶者的问题,道路本

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停车问题

随着汽车时代的悄然到来,机动车数量激增。机动车数量与停车位数量比例极为失衡。各地尤其是市中心纷纷出现了停车难的现象。

造成停车难的原因分析:汽车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另外,因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速度远比不上车辆的增加速度,导致停车难的因素诸多,具体体现为空间不足、收费不合理、政策不适合、管理混乱等等。

(四)城市交通产生的污染问题

汽车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在当前己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化验分析,汽车排出的废气中,约有150 一200 种不同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就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碳等颗粒物质。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环境中便造成空气污染。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酞基硝酸酷、醛类、二氧化氮等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同水蒸气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这种烟雾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三交通问题对策分析

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进行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治理和加强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1.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治理

在城市这个大系统中,城市交通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它同其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采取局部治理的方法不是良策,它的结果往往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又牵出另一个问题。只有根据国家的交通政策和规划,结合当地特点,使城市规划部门、建设部门与各有关经济部门协调起来,实行综合治理,才能将城市中居民的流动和货物的运输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缩得较短,才能迅速、安全地取得良好的效益。

(1)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城市中吸引人流的集散点、枢纽点,例如大型体育场、影剧院、游乐场、百货商店,以及铁路旅客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工厂等,会引起复杂繁忙的交通运输问题。因此,在城市总体布局时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过分地集中,以免造成交通运输和管理上的困难。在规划设计交通集散的过程中,应从城市总体交通着眼,妥善处理建筑物的出入口、公共交通的衔接部分、广场停车场地以及周围道路等方面的关系。大型体育设施附近的路网必须环通,使之具有较大的疏散能力,以免局部交通阻塞。对于有大量人流的建筑物,如影剧院、商场的进出口,要避免直接设置在交通干道上。已建成的项目,在交通干道上可仍保留其进口,至于其出口,应按照能在短时间内疏散大量人流的要求,可分别通过邻近几个支路、小巷疏散人流,以免干扰主要交通干道。另外,还要妥善处理商业群与交通干道的关系,避免在交通干道的两侧或交叉路口设置商业群。

(2)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通运营。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同居民的出行活动,与货物在市区的流动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实际需要。过去,由于我们缺乏对客、货流的动态分析,未能很好掌握城市交通的“源”和“流”,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运输现象。例如,有的城市公交路线不符合客流的要求,终点站并不是客流的起点或终点,造成大量乘客在此集散仅是为了换乘的状况。如果我们掌握了客流的方向,就可以通过调整路线来疏解开这类换乘集散点。所以,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认真做好预测工作,是规划和调整公交路线系统,改善行车组织,提高运营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3)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做好这项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单向交通。国内外实践证明,交通分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减少交通事故。据有关调查,单向交通可使车辆行驶时间缩短22%,停车时间缩减60%。但是,我国目前实行单向交通的城市不多。

②汽车和自行车分道行驶。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大中城市50%以上的交通事故与自行车有关。如果在主、次干道的两侧或单侧设置自行车道,用绿带或栅栏

隔开,汽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可以提高行车速度和减少交通事故。据北京、广州等地统计,汽车和自行车分行后,道路的交通事故减少了50%,车速却提高了25%。

③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城市职工的上、下班活动,是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的基本现象。其特点是流量特大、时间特短。高峰时,人流拥挤成团;高峰一过,街道秩序如常。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班的高峰时刻。可以说解决了城市上下班的高峰运输问题,即解决了大部分城市交通问题。实践证明,错开职工上下班的时间,通过延长运输时间来降低高峰的峰值,便可缓和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负荷。在一些通往城市工厂区的交通干线上,更应采取这个办法来缓解交通拥挤的矛盾。

2.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

加强城市交通设施的基本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城市交通设施主要包括道路系统和交通工具两个方面,必须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

从有利于城市的交通运输出发,城市道路系统应符合以下九项要求:道路功能分工要明确;要避免过境铁路穿越市区;路网要密,而且畅通;处理好影响交通的节点;横断面的选择要因地制宜;要处理好人行交通;要消除在路上、甚至在交叉路口任意停车的恶习;要建好公交客运综合换乘站;要建好城市加油站。城市道路只要符合上述要求,才能使城市交通运营达到安全、畅通、高效率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最根本办法是加快城市道路系统本身的建设步伐。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l)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城市交通的特点是:行人多,车流和人流组成复杂,而且各有自己的特殊的运营规律。只有根据这些规律将道路功能严格区分开来,城市交通才能高效率地运转。根据实际调查,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因此,按客货流不同特性、交通工具不同功能,以及

交通速度差异等,将道路区分为不同功能的做法,已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我国公安部门对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提出车、人“各从其类、各行其道”的原则,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2)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通常采取对交通车辆分流的办法,即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机动与非机动分流;并采取开辟步行区、自行车道、快速公共交通专用道等辅助措施。

(3)改善旧城区的道路系统。搞好这项工作,可以从组织及道路工程建设两方面采取措施。在组织方面,首先要提高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因为用地布局上的不合理,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往返交通量。同时,对吸引大量货流和人流的单位的用地要适当进行调整,以减少一部分城市道路的交通量。此外,应对原有的道路作必要的整治,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开辟单向行车道;修建环绕干道和开辟绕行干道等,对于改善城市道路系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4)形成地上、地下结合的交通枢纽。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可建设由行驶在不同空间的各种交通工具所组成的立体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高架的、地面的、浅层的、深入地下的。它以地面为主,上下补充。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完善城市整体交通规划,包括科学修建道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修建大型停车场等。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打通断头路、启动道路微循环、推动公交优先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交通路网和各项交通基础设施。长远来看,我们还应该在重点做好未来交通规划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完成规划,力争在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中交通不落后,不拖城市发展的后腿。另一方面要在完善交通管理上下工夫,要科学管理车辆停放,科学设置交通标志,科学研究通行政策等。此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便是全体市民的努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仅有道路、公共交通等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市民对城市交通的关切和认识,从我做起,遵守交通规则,而交通人文环境的改观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智慧。

鉴于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和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城市交通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驾驶员,应严格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全体参与者的安全素质;其次,对于硬件设施应当尽量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能,限制不安全车辆的行驶范围,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再者,应改进和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改善管理技术装备,严惩交通违法者,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科学化管理车速,降低事故率及严重性,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另外,应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

鉴于停车难的问题及成因,应从以下软硬两个方面着手:软措施,就是通过政策法规,限制路面停车,增加停车场利用率,使部分车主更愿意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机动车对停车场的需求。还要建立完善的收费体系,优化停车场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手段。所谓硬措施,主要包括增建停车场,建设地下及立体停车场、利用其它空间满足停车需求。

1通过价格杠杆限制小汽车的使用

既然机动车数量的过快增长是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那么限制机动车的使用就是减轻城市环境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中国现有大城市的密度也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小汽车交通。限制机动车可以适度运用行政手

段,如对牌照数量发放的限制,但更应该注重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油价特别高,几乎是我国的两倍,机动车的使用成本很高;二是在交通高峰期加收机动车城市拥挤费,如新加坡、伦敦都在施行;三是在城郊交通轨道旁修建大型的免费停车场,而市区停车场则要征收高昂的停车费,以减少机动车进入市区。

2对公共交通实行更高程度的倾斜政策

以下三个方面的倾斜政策有助于加快交通出行模式向公共交通转化:一是道路资源的分配上给公共交通倾斜,即城市政府把有限的道路资源首先满足公共交通的出行,而不是考虑机动车的出行,尤其是在车流量比较大的时段和机动车比较拥堵的路段。二是财政投入上对公共交通倾斜。过去,汽车工业作为一些大城市的支柱产业,为了加快其发展,我国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都倾向于机动车,对公共交通方面的力度明显不够,现在则应向公共交通转移更多一些。三是对公交事业相关产业政策的倾斜,采用如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发行债券、减免税收等手段来支持公交事业企业的发展。

3协调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与就业三者间的关系

调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土地开发密度的关系,利用市场规律,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载能力,以适应由于地价升高而产生的高密度需求;合理规划就业中心,提高就业中心的就业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质性,从而使城市交通流空间更加有序。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与分析

“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专题报告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难点、对策及分析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难点、对策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挤正成为 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 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近年来,交通拥挤这一世界性的大城

市通病正在我国迅速蔓延。其中,北京作为我国大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城市交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一、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北京现有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左右,机动车数量450万辆左右,每年还以50万辆车的速度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多年来北京市区以原紫禁城为中心,“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从未改变。这两方面问题在时间上的累积和空间上的叠加,使北京市现阶段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一)大城市交通与其他城市问交通的特点不同,向心交通需求巨大。 北京市主要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吸引了大量的车流和人流。城市中心区有限的空间与日益增长的向心交通特别是小汽车交通形成了难以调和的供需矛盾。 (二)北京市小汽车发展超前于公交发展,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习惯已形成。 北京自1997年以来,机动车净增300多万辆。2004年以后才确立大力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的政策,加上建设周期,要再过几年才能发挥其效用。培育公共交通出行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倡导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难度已明显增大。 (三)小汽车发展和机动车道拓宽挤压了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空间。 北京自行车道被小汽车停车大量占用,交通环境恶化。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36.4%下降到2009年的18.1%。自行车交通衰退进一步诱发小汽车的增长,小汽车出行比例由2000年的23.2%上升到2009年的34.0%。交通拥堵缓解难度加大,交通出行结构持续向小汽车转化。 二、北京市现有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及分析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是针对交通的发生源进行管理、控制与引导,削减城市交通总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机动车保有与使用的控制、机动车交通削减、错时出行、共乘政策和价格策略。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走在全国先列,其对交通状况的改善起到很大作用。 (一)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 公交专用道不仅保障公交车的高效运行,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城市应急救援、贵宾车辆等的保障性通道。现北京城区道路总里程6247公里,公交专用道303公里。2011年5月25日,17.4公里公交专用道在京通快速路开通。京藏高速路开设公交专用道,已经进行调研。此外,北京市交通部门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交专用道联网。今年4月,五环内拥堵时间由去年同期的2小时30分降到45分钟,三环内拥堵时间为2小时45分钟,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全市工作日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2144.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3.3%,其中轨道交通同比增长19.4%。京通快速路规划公交道后,公交车平均行驶时间由上一周同期的26分缩短到12分,最快的9分钟就能跑完专用道全程。可见,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在北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探究

城市交通拥阻的分析与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快速、准确地发现路网中发生的交通拥堵,并估计出拥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车流量与红绿灯的设置等情况,发现此路口南北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关林与洛阳站方向的往返车辆,东西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中央百货大楼与老城方向的往返车辆,且南北方向的车流量大于东西方向的车流量。 模型一,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造成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黄灯时间较短,黄灯时间只有3秒,这样会造成有些车辆因来不及停车而越过十字路口的停车线, 又由于红灯亮了而过不了路口, 故而造成交通混乱。针对此问题,我们在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调整黄灯时间的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列出黄灯时间的求解公式,并计算出黄灯闪亮的最佳时间为7秒。 模型二,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这就导致了车辆静止平均密度逐年增大,结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路架桥,但换来的不是交通顺畅,而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针对此现象,我们以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并结合LINGO软件,得出人们出行选用自行车和大型机动车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拥堵现象。 模型三,为了使交通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交通拥堵,应该在交通流高峰到来之前做出预测, 进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并通过交通控制系统削减交通流高峰、避免拥堵的发生,我们采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5],对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4]预测出交通高峰期可能通过每个路口的车流量,从而可以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神经网络; LINGO; MATLAB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一节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交通则是城市的纽带和命脉,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形成、兴衰紧密相连。 一方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诱发城市交通规模的扩大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另一方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髙,吸引更多的客流向城市集中,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一种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看,交通对城市,尤其是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人们对休闲、购物、旅游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对“行”的需求不断增长。 1、交通蕴藏效益,交通能够间接创造财富。 2、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体系中的主体,由于大城市的出行总疑大且岀行距离长,因此, 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在交通方而的数量上、质量上都更具有强烈的需求。 3、我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因是产业结构转换,而调整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引发更多的交通 生成源。 4、我国未来城市化可望形成多极、分散型的城市群体系,而城市群体系需要一个内外相结合的 便捷运输网络。 5、未来城市化将是一个多样化需求的交通选择行为,而只有多样化选择要求城币交通由低效 率向高效率转化。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与电力、通讯、供水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同,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它能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将城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现代的交通,就没有城市的繁荣。” 第二节传统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问题

城市交通治理指导方案

城市交通治理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以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为载体,进一步更新交通管理理念,拓宽管理思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影响我市道路交通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加快构建与现代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格局。 二、工作目标 积极采取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优化路面交通组织、构建立体宣传教育格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公正、严格、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严查各类交通陋习等措施,建立健全城市交通发展长效机制,精细整合城市交通资源,努力形成市民文明交通素养有效提升、市区交通拥堵有效缓解、道路交通秩序有效规范、重特大交通事故有效控制的良好局面,切实保障哈洽会、国庆节和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期交通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容量、高密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定期曝光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剖析交通事故案例,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让所有家庭和市民受到教育。 (二)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加大交通设施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和智能交通建设;完善路网功能和城区基础交通设施,推进各类交通隐患的根源治理;科学规划城市交通布局,结合老城区改造,有计划地控制和迁移中心城区交通吸引源和发生源,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四)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迁移影响交通的摊区或市场,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泊位)、停车诱导系统,明确停车场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停车场资产运营管理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静态交通管理重点放在路面和政府有使用权且在国有土地上的公共停车空间,明确市区差别、计时收费的经营管理模式,恢复被私自挪用停车场的使用功能,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减轻交通影响。

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16T14:18:33.167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新导向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惠兆旭[导读] 现阶段, 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 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吉林省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惠兆旭 摘要:现阶段, 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 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也越来越严重,极度的污染了大气的清新;同时,车辆的增加使得现代城市的交通非常的拥挤,给广大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现代城市的交通面临严峻的问题。关键词:道路交通汽车尾气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1-074-02 1、概述 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交通规划是政府指导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政策,应当体现中央宏观政策,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这既是城市交通发展也是事关城市健康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只有坚持这一方向,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是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者的重大责任[1]。 2、分析城市交通问题 2.1 城市交通问题之污染 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日前,全世界拥有汽车约5 亿辆,平均10 人一辆。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在当前己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由汽车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也就是人常说的煤气达2 亿多吨,太致占总毒气量的1/3 以上,汽车多的美国和日本几乎达到1/2,成为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大的毒气,而且它在大气中寿命很长,一般可保持二、三年。所以它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汽车一般从三个地方排气。一是从排气管排出,约占总排放量的65%; 二是从曲轴箱里泄漏出来,约占20%,人们坐在汽车里间到的汽油味就是从这里漏出来的; 三是油箱、汽化器等系统泄漏的。据化验分析,汽车排出的废气中,约有150 一200 种不同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就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碳等颗粒物质。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环境中便造邦空气污染。一般说,汽车排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60 肠,最高达90炳。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酞基硝酸酷、醛类、二氧化氮等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同水蒸气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这种烟雾被称为光化学烟雾。由于它首次发生于洛杉矾,所以人们也把它叫作" 洛杉矾烟雾"。洛杉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滨海城市,是美国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的全国第三大商业城市。那里常年阳光明媚,气候温和,是风景优美的胜地。美国电影中的好莱坞,就在它的西北郊,美国政府的西部白宫圣克利门蒂,则在其东南郊。进入40 年代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每当夏季和早秋,洛杉矾城市上空就会经常出一种不寻常的浅蓝色的烟雾,有时持续几天不散,使大气能见度大大降低。 2.2 城市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 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 左右。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 2.3 小结 分析了现在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一是汽车的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市民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生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样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也是当下非常棘手的交通问题。接着深入的挖掘了城市交通问题出现如此状况的几点原因 3、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形成和促进发展城市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因此面对如此问题,更新观念是当务之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全面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城市紧凑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要用城市交通规划来带动规划修编,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落实必须先调整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而交通规划理念的调整却必须从规划布局做起,现在交通环境问题是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主导因素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提到日程,我们的问题虽然刚刚暴露,但是必须关注。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必须从交通理念上改变,比如,宽马路的问题。宽马路涉及路幅宽,带来的是路网间距大,这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要反复思考的问题。现在交通效率低,很大一方面是道路路幅宽、路网密度低造成的,还有建设封闭性小区造成的。另外,盲目修立交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成系统的立交桥使交通更加拥堵。因此,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必须用系统、综合的概念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4、结束语 本文主要浅谈了目前城市的交通现状以及给城市市民带来的种种不便,本着改进现代化城市的心态作了一点微薄的议论,期望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快速的步入智能化交通规划当中。明间这么流传:要想富快修路这话一点不假,道路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或汽车的过度使用,均可能造成现代社会的血脉梗阻,而危及社会的生存;而保守的发展政策一旦造成道路建设滞后,又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制于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道路交通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制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利益和目标的过程,需要采用现代大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成功班主任全书》,孙绵涛,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 【2】王一冠国内外清洁汽车燃料的发展历程与展望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公司炼化部 2005 24(3)

厦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

厦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 摘要:交通作为城市功能中最活跃的因素,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给城市带来不良影响,是每一个城市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厦门市城区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城区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厦门市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使更有效地缓解厦门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交通。 关键词:厦门交通拥堵现状治理 一、引言 作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交通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否具备完善合理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厦门市城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厦门城市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城市交通供需关系被打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厦门市城区的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厦门市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而且还会导致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功能的衰退。所以在这过程中,厦门市城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交通发展思路对厦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厦门市城区交通发展慨况 (一)城市道路建设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厦门市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城区的交通发展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统计,厦门市在1999年和2007年两个年度中,城市道路长度、城市道路总面积、人均道路总面积、公交车总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公交线路长度等六组数据也有着惊人的变化:八年来这六个项目的涨幅分别达到:78.48%、167.57%、9.78%、194.67%、112.61%和798.19%,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最后一项公交线路长度,几乎翻了九番。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厦门市道路供给水平较好,但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增加,道路供给仍跟不上机动车发展的要求。(二)交通出行的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交通工具呈现多元化特征。目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比例大大下降,公共汽车、出租车、单位班车等公交出行方式与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有所提高。摩托车出行由于厦门市“禁摩令”的实施在岛内已经很少,大多出现在岛外城乡地区。 (三)厦门市城区的公共交通 随着厦门城市交通水平的不断提高,厦门市的公共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组织和集散功能规划布局了岛外不同方向的“P+R”(换乘枢纽), ①蒋水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人学出版,2008.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性能,深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发展能适应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此简单的阐释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现状、发展轨道交通的意义以及发展方向。 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和环境问题,诸如中心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停车场地缺乏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污染少、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特点,将会大大缩短整个城市空间、时间和地理距离,改变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将大大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城市化的进程。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应于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一种污染较少的交通方式,其减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国情出发,基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及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 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必须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区的活力。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现有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拥有和正在建设地铁,4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已建设高架轨道交通系统,天津、大连两城市建设了市郊铁路,长春市建设了地面轻轨,上海市建成了高速磁浮系统,北京和广州 正在规划建设直线电机系统。还有石家庄、西安、青岛、成都、武汉等地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或者筹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上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广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们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发面的经验较少,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在很多地方暴露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反思,吸取教训!这就需要制定出更完善的发展政策,一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西宁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分析

西宁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分析 姓名:马涛 学号:08254043 班级:商务0802 摘要: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受城市东西川和南北川“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外埠车辆进入市区的增多,导致了西宁市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为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功能,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宁市实际,应该制定一些办法,使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得到改善。 关键词:路网交通管理组织交通管理措施 正文: 近年来,随着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长,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受城市东西川和南北川“十”字形带状布局的限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外埠车辆进入市区的增多,导致了西宁市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峻。为了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功能,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西宁市实际,应该制定一些办法,使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要明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包括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交通指挥信号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通讯系统,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护栏、交通隔离物等与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有关的辅助设施。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目前西宁市城市交通动态运行特征和静态保障水平无法适应畅 通交通的要求,尤其是交通参与者、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区道路承载能力等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成为当前加剧城市道路通行负担的主要因素,影响了城市效率的发挥,模糊了中心城市的定位。为此,我在网上找到了西宁市实地抽样调查车辆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道路因素 1、对12小时市区出入口交通量调查。 调查对象:宁张公路、朝阳西路、柴达木路、西川南路、南川东路、宁互公路、峡口收费站、G109东出口; 调查显示:西宁市入境交通流量偏大,东西向交通流量大于南北向。 2、对北川—南川、湟水河跨河桥交通量调查。 调查对象:天峻桥、门源桥、朝阳桥、七一桥、五四桥、西关桥、昆仑桥、六一桥、海山桥、湟水桥、海湖桥、新宁桥、长江路桥、五一桥、建国路桥、湟中桥、明杏桥、团结桥。 调查显示:新宁桥(54909辆)、建国路桥(49325辆)、五四桥(40898辆)、西关桥(36307)等交通流量大。 3、对主要交叉口交通量调查。通过调查可知在主要干道的交叉路口车流量较大。 4、对不同等级道路平均车速调查。 调查对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调查显示:西宁市各等级道路平均车速33.2㎞/h;比对不同等级道路百万人口城市车速指标,快速路相差27.8㎞/h、主干路相差15.3㎞/h、次干路相差8㎞/h、支路相差3.1㎞/h。需通过交通管控措施提高道路平均车速,重点对环大十字周边交通干道和市区交通主干道加强交通管理。 存在问题:西宁市中心城区已形成高密度交通流量,老城区90%以上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城市道路资源已达到饱和甚至超饱和,现有路网无法分流交通流量,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均存在不同程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经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经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 到当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经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经过将观测数据之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 摘要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机动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土地的大量消耗、交通安全威胁等危害,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手段和措施,本文将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探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提出一些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拥堵治理,需求管理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赖以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城市交通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的制约,这使得城市交通的供求矛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更加尖锐。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能耗、环境污染的加剧,是我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城市病”之一,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治理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意义重大,也十分必要,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概述 1.1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意义的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1.2城市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 通常含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即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部分。城市交通因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各有特点。 城市交通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三部分组成。私人交通包括步行和以自用车为交通工具的出行。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旅客运输。客运工具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出租汽车等。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市郊旅客运输也在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结构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货物专业运输由拥有专业化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经营。它的运送效率高,货物损坏率低。1.3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一系列的交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般认为,目前城市交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然而交通拥挤问题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愈演愈烈,在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各大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并且开始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蔓延,中小城市也普遍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 2.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不足 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大城市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道路

现代交通的特点

现代交通的特点:高效益、高效率;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部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在城市外围的出入口附近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将主要货运交通设施集中布置;以车站为节点,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相衔接,方便客运转乘;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交通分客运交通(即人的流动)和货运交通(即货的运输)两大部分。 3、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结构的骨架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通行各种车辆和行人的工程设施,主要用来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城市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通常指地上、地下的工程管线)的主要空间。 4、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l)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 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 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2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b)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 从公共交通客运网的规划要求及考虑街坊规划的经济性等着眼,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即中心区道路间距为300~400 m,密度为5~6 km/km2;市区中道路间距为500 m左右,密度为4 km/km2左右;边缘区道路间距为600~800 m,密度为3 km/km2。根据城市建设的经验,大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以4~6 km/km2为宜。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城市交通第10卷第5期2012年9月 摘要:针对单纯依靠提高交通供给的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剧增的问题,梳理并评析国内外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首先,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为控制出行需求和引导出行方式两大方面。然后,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相配合,以及交通影响分析的角度对控制出行需求进行分析。最后,从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调整出行时空分布三方面指出引导出行需求的具体方法,包括从限购和限用小汽车的角度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策略;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网优化、公交专用车道建设等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策略;从实行错时上下班、征收拥堵费等角度调整出行时空分布的策略。Abstract :It has been clear that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can not be solved,and can get worse,by increasing roadway capacity only though new roadway constructions.In this paper,the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practice measures applied in China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are analyzed in two aspects:methods in controlling and direct-ing travel demand.Then,the measures that can reduce the travel de-mand includes combining the urban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raffic impact analysis(TIA).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directing the travel demand in three parts:promot-ing reasonable usage of cars,improving services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and adjusting travel dem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The strategies of restriction car sale and usage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eet reasonable demand.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ser-vices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bus-lane construction.The method of con-gestion pricing and time adjustment are analyzed to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of travel demand. 关键词:交通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出行需求;交通方式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travel demand management;travel de-mand;travel modes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伴随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现。交通拥堵加剧、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恶化已引发各大城市的共同关注。探寻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成为保障城市交通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纵观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交通问题治理历程,不难发现由于城市空间和资源有限,仅依靠大规模道路建设等增强交通供给的手段,已难于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合理出行,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实现交通供需平衡,保障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交通需求管理层次体系 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整用地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改变客货运输时空布局方式,改变出行者的出行观念和行为,从而实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其目的并非限制出行,而是通过有限的交通网络,使出行者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逐渐通过与交通规划相结合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进入21世纪,交通需求管理开始在中国部分城 胥耀方,邵毅明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Xu Yaofang,Shao Yim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Urban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y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2009年 第4期(总第182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I L ON GJ I A N G J I A O T ON G KEJ I No.4,2009 (Sum No.182) 管理及其他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赵 霞 (石家庄交通勘察设计院)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是困扰现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难题,目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的迅猛 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今后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U4911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9)04-0132-02 收稿日期:2009-01-17 1 前 言 在国际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都曾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其优势非常明显,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是缓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运输送量为:地面公交车是76.45%,出租车是14.12%,地铁只占9.43%。由此可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其覆盖率是非常必要。2 轨道交通211 轨道交通的优势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k m 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 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212 轨道交通系统给城市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 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 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213 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 (2)间接效益。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计算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3 公共交通 许多城市主城区的面积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流在一个高 ? 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