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进展

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进展

傅肄芃;严斌

【摘要】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齿的移动依赖于矫治力产生的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反应,PDL的生物力学性质是正确理解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响应和制定正畸治疗计划的关键和基础.由于PDL组成成分多、牙根形态各异,对其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较为困难.该文拟对近年来研究PDL生物力学性质的各种试验方法做一综述.%Successful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depends on favorable responses from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PDL)under orthodontic forces.Thus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DL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and periodontal tissue response and mak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s.However,the complexity of the PDL components,together with large variations of roo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kes it a rather formidable challenge for studying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DL.Optimal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properly designed parameters are often needed to establish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uch studies.In this paper,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DL were reviewed.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2017(037)009

【总页数】5页(P844-848)

【关键词】牙周膜;生物力学;口腔正畸;本构模型

【作者】傅肄芃;严斌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

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牙周膜,又称为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简称PDL),最重要成分是由胶原蛋白构成的主纤维,此外还包括基质和血管、神经等成分。牙周膜将牙根与支持的牙槽骨紧密连接在一起,同时分散咬合力至牙槽骨。

在口腔正畸学领域,牙移动的生物力学效应有关的经典假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较久由Scandstedt、Oppeheim[1]和Schwarz[2]提出的的“压力-张力假说”,认为正畸牙齿的移动是由于一侧牙周膜被拉伸刺激骨形成,一侧被压缩从而骨吸收;另一个是Baumrind[3]提出的“牙槽骨连接”假说,即牙周膜受正畸力产生一系

列应变反应,从而引起牙槽窝发生微小弯曲变形,这种变形决定了牙槽骨的改建,最终导致牙齿移动。两种观点中,牙周膜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都是正确理解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响应和制定正畸治疗计划的关键和基础[4],对设计合理的施力方式、预测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牙周膜平均厚度仅0.15~0.38 mm[5],分离难度大,测量难度高,且牙根形态复杂,面积难以计算,开展此类实验研究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建立合适的PDL生物力学模型首先需要对PDL的生物力学参数(如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等)进行研究。探究生物材料力学性质的试验主要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

试验。而由于牙周膜结构的特殊性,亦有施力使整个牙移动的试验。本文就近年来研究PDL生物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及结果做一综述。

拉伸试验是指在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特性的试验方法,通常研究软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6],最常采用的是拉伸试验。牙周膜纤维在拉伸过程中经历了胶原

纤维从卷曲状态被拉直、拉直的纤维被继续拉长直至断裂的过程。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牙周膜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如果拉伸至断裂[7],还能得到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中的断裂强度。

1.1 拉断试验

早期对于PDL生物力学特征的探索来自于日本学者Kaku等[8],他以新鲜人类尸

体标本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牙位的牙齿从牙槽窝中脱位,测量完全脱位时需要的力值,即获得PDL完全断裂所需的应力值。使用类似方法,Chiba等[9]将实验对象扩展到实验动物上。Yamada和Chiba的实验结果均显示使牙完全脱位所需的力

与牙根周围PDL面积呈正相关。

1.2 单轴拉伸试验

Atkinson和Ralph等[10]学者用人PDL标本进行了拉伸试验,在特征区域测得弹性模量为3.7 MPa。Ralph认为,PDL本身是弧形的,影响计算结果。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他又设计了一种实验,并由Mandel等[11]进行了改进:垂直于牙长轴方向制作水平切片试件,试件厚度为1 mm,包含了牙根、PDL和牙槽骨,测试

仪器一端固定骨组织,一端固定牙根组织,力量沿牙根-PDL-牙槽骨方向均匀加载,即为单轴拉伸。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牙周膜面积以及应力应变的结果,但是试件制备难度大,且横断面较薄,横断面上下边缘的牙周膜易被部分破坏。尽管如此,这种方法仍被后来被许多学者所沿用。

有学者[12]制作3岁龄猪恒牙牙周膜的横向切片,采用类似实验方法,发现加载试件到最终的形变,并保持其形变可导致牙周膜的应力降低,即出现应力松弛[13],

说明牙周膜具有时间依赖效应。

采用这种横断面切片的方法还可用于不同部位牙周膜的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Uhlir等[14]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TA Instruments, 英国),对牛切牙牙周膜切片按照以所在牙齿横截面中的部位(颊舌侧、近远中)以及轴向在牙根中的位置(根尖区、根中区)分类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结果分析显示颊舌侧牙周膜刚度大于近远中牙周膜,根尖区牙周膜刚度大于根中区。

1.3 动态拉伸试验

牙周膜的功能状态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如咀嚼中,牙周膜的受力是变化并有一定频率的,因此动态试验[15]更加贴近体内实际情况。Oskui等[16]对牛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周膜的横断面切片使用DMA测试仪(TTDMA, Triton Technology, 英国),于0.01 到100 Hz的16种不同频率[17]下进行5次循环拉伸,通过对不同频率下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牙周膜是一种粘超弹性材料[18]。

除了上述宏观拉伸试验,微观上,可以对牙周膜细胞进行生物力学性能的测试。麻健丰等[19]采用细胞体外静态机械拉伸加力装置,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载不同的应变量,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静态拉伸可改变蛋白纤维的排列,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骨架有所影响。国外学者Papadopoulou等[20]也对牙周

膜成纤维细胞做了研究,对比了循环应力与静态应力下细胞的机械形变。

压缩试验是测定材料在轴向静压力作用下力学性能的试验,以往主要是用于硬组织。因为软组织,比如肌肉、韧带[21]、肌腱[22]、血管等,在功能状态下主要是拉伸状态,目前对于软组织压缩状态下的研究很少,而PDL与其他软组织不同,其功

能状态也包括压缩状态[4]。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体受垂直牙体长轴的力作用,一

侧牙周膜拉伸、一侧牙周膜被压缩;而在咀嚼运动中工作尖受力面对应的牙根区域,牙周膜通常也是受力被压缩的。

2.1 单轴压缩试验

Mandel等[11]将前磨牙牙根横断面切片中的牙槽骨部分固定在实验仪器的基座上,加载探头对牙体组织施加垂直方向的压力,模拟牙齿被压入牙槽窝的过程,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和测量PDL的面积,计算出PDL的机械强度为(2.4~

3.0)N/mm2,弹性模量为3 MPa。

朱智敏等[23]制作了人牙周膜压缩试件,截取了牙根的一部分,横向分别为牙根,牙周膜和牙槽骨,由牙根向牙槽骨方向加力,牙周膜压缩变形,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压缩弹性模量为(0.540 2±0.348 0)MPa。

2.2 动态压缩试验

Bergomi等[24]将牛下颌第一磨牙试件置于生理盐水中,以0.1、0.5和1.0 Hz的频率做正谐波张力压缩试验,考虑牙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液体基质的力学性质,提出牙周膜为一种可以自由流动的多孔固体基质,数值模拟建立其多孔超弹性模型。

2.3 纳米压痕试验

纳米压痕是一种可精确测试软硬组织机械性能的工具,通过大小在10~100 μm

的微小压头对材料表面加载,然后测出压痕区域的相关参数,传感器位移分辨率精确至1 nm,具有微创和适用于微观水平的研究的特点。

Ashrafi等[25]提出利用纳米压痕仪体外测试反映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能的蠕变和应

力松弛,并给出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选用Berkovich压头以0.5 mm/s的速率

将牙周膜压缩至产生原有宽度10%的形变,以此时的应力保载1 000 s,测得了应力松弛、蠕变模量以及时间依赖的泊松比,推测牙周膜符合粘弹性本构模型。

国内学者黄辉祥[26]等使用纳米压痕仪(Nano Indenter TM600,MTS公司,美国),分别选用Berkovich压头和球形压头对猪下颌第一磨牙牙周膜进行纳米压痕

力学实验测试,分别以0.010和0.001 mN/s的速率加载至最大载荷1 mN后进

行20 s保载,最终对牙周膜的刚度和弹性模量进行评价研究,得到牙周膜超弹性[27]模型的参数,并由20 s保载的时间-位移曲线获得蠕变参数,为本构模型的建

立提供依据。

剪切试验是测定材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抗力性能,也是研究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28]。剪切力是语言、咀嚼、牙齿移动中产生的主要应力之一[29],目前对于生物软组织的剪切试验研究较少。

Toms等[30]将人第一前磨牙制作成包含牙齿、牙周膜和牙槽骨的12个横切片,使用万能试验机(MTS 858 Mini Bionix, MTS公司, 美国)进行剪切实验。固定牙齿两侧的牙槽骨,牙齿部分置于可移动的平台上,对牙齿部分施力做压入方向移动,通过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剪切模量,得出准线性粘弹性(QLV)模型可准确表示牙周膜在峰值应力时模型的结论。

Komatsu等[31]将40只大鼠分成2、6、12、24个月龄四组,取左右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根中部横断面切片,以1 mm/min的速率进行简单剪切试验,得到了最大剪切应力和正切弹性模量在2至24个月龄之间降低的结论。

Shirakura等[32]实验使用自动动态粘弹性计(Rheovibron DDV-25FP,海计测特机株式会社,日本)对10颗猪右下第一磨牙牙周膜,以振荡频率从0.01 Hz至100.00 Hz,每个频率进行20次剪切循环,研究其动态剪切特性。

拉伸、压缩、剪切试验均是研究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属性的基本试验方法,多在体外对牙周膜局部进行研究。而牙周膜作为包绕牙根的一个整体,在受力时,通常是整颗牙周围牙周膜同时发生形变,一侧牙周膜受拉力,对侧受压力。故体外和体内的整牙位移试验得到的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对于牙周膜本构模型的建立十分重要。

4.1 体外试验

Natali等[33]利用自行研发的光电测量系统对小型猪双根乳前磨牙施加力,牙齿连同周围下颌骨放置在金属载体中并包埋于松脂块中,用三个正交的光电平板传感器测量牙齿的位移,测量结果表明施力和牙齿位移的关系为非线性。Papadopoulou等[34]选取3至12个月小型猪健康的第二、三乳前磨牙模拟人类

的第一、二磨牙。将下颌骨切成包含前磨牙及周围牙周膜、牙槽骨的组织块,将下颌骨1/3包埋。力施加于牙冠舌侧中央,预先设定牙齿位移量为0.1 mm和0.2 mm,分别在5~600 s内完成实验,达到设定位移后,保持静止600 s。应用Hexapod生物力学测量仪器(Hexapod M850, PhysikInstrumente公司,德国) 测量PDL应力-应变值。该实验引入了时间变量证明了PDL应力-应变的时间依赖性,得出PDL粘弹性特征。

Poppe等[35]运用人体标本进行试验,部分包埋前牙牙槽骨,切端安放三维正交

二极管发光元件以记录牙齿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即为PDL的形变量。实验时,

对牙面施加载荷。研究结果表明牙初始移动中的非线性特征可以用双线性来表示,第一相杨氏模量是0.05 MPa,第二相0.28 MPa,泊松比μ=0.3。

4.2 体内试验

体外生物力学测试难以保证牙周膜的生物活性,通过对离体组织的研究得到的生物力学属性,不能完全代替真实情况下牙周膜的性质,故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的体内研究也十分重要。

Jonsdottir等[36]对7只比格犬的下颌牙齿进行了整牙移动实验。为了防止对测量设备的干扰,拔除了下颌双侧第三、第四前磨牙以及上颌第二、第三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两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置入种植体,通过弹力圈对下颌第二磨牙进行两次加力,分别是100 cN和 300 cN;100 cN和50 cN,加力时间为5 h。时间-位移曲线显示快速的瞬时响应仅仅持续几秒钟,之后是位移缓慢下降的蠕变

阶段,推测牙周膜是一种纤维增强、非线性的多孔粘弹性材料。

日本学者Yoshida等[37]以2名成年咬合正常女性为受测对象,使用磁力位移传

感器测量上中切牙加载后的位移情况。试验时,加力装置每间隔3 s加载0.5 N至2.0 N的力,同时记录相应的牙位移状况,此时可认为牙位移即为PDL的形变。Jones等[38]试验以10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为受试对象,在个性化咬合垫上加载

探头与激光测距装置,受试对象咬紧咬合垫,保持受测牙与实验装置相对静止。Keilig等[39]改进了以上方法,选取5名21~33岁牙周组织健康的志愿者,将2 mm厚的个性化咬合板固定在志愿者口内。利用集成压电致动器在0.1 s和5.0 s 之间的负载时间内,使左上中切牙发生唇舌向0.15 mm的位移。霍尔传感器测量牙冠上磁体的位移可推断牙齿的位移。由该试验所得的应力-应变关系证实了牙周膜在咀嚼、吞咽、受压等不同状态下的时间依赖效应。

综上所述,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做了许多方面的试验研究。牙周膜拉伸试验,尤其是基于制作横截面切片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的方法,由于较易准确地获得应力应变结果被许多学者采用。不同于其他软组织,牙周膜还具有压缩的生理状态,压缩和剪切试验可以扩充牙周膜的生物力学性质。体内牙周膜受力常为动态过程,采用动态测试仪器在不同频率下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可以更贴近牙周膜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性质。对正畸牙移动状态下牙周膜的力学性质的探究可在体外通过整牙位移实现,此试验如能在体内开展更为理想。由于牙周膜组成成分多、形态复杂,难以对每一种成分以及牙周膜面积进行精确测量,且试验过程中需保持牙周膜的生物活性,因此现有的研究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还有待改进。

【相关文献】

[1] Oppenheim A. Tissue changes, particularly of the bone, incident to tooth movement[J]. Eur J Orthod, 2007,29(s1):2-15.

[2] Schwarz AM. Tissue changes incident to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J]. Inter J Orthod Oral Surg Radiography, 1932,18(4):331-352.

[3] Baumrind S.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propriety of the “pressure-tension” hypothesis[J]. Am J Orthod,1969,55(1):12-22.

[4] McCormack SW, Witzel U, Watson PJ, et al. The biomechanical function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es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J]. PLoS One, 2014,9(7):e102387.

[5]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6] Nikolopoulos FV, Poulilios AD, Stamou AC, et al. A simpl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Scapholunate ligament[J]. Med Eng Phys, 2012,34(8):1196-1199.

[7] Yang W. On the tear resistance of skin[J]. Nat Commu, 2015,6:6649.

[8] Kaku Y, Yamaguchi H, Uda A, et al. Tooth and social conditions[J]. Japan Soc Det Hist, 2012,29(4):304-306.

[9] Chiba M, Ohkawa S. Measurement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periodontium in the rat mandibular first molar[J]. Arch Oral Biol, 1980,25(25):569-572.

[10] Ralph WJ. Tensile behaviour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J]. J Periodontal Res,1982,17(4):423-426.

[11] Mandel U, Dalgaard P, Viidik A. 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th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J]. J Biomech, 1986,19(8):637-639.

[12] Krstin N, Ch D, Franke RP, et al.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time dependent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J]. Biomed Tech, 2002,63(2):94-104. [13] Romanyk DL, Melenka GW, Carey JP. Modeling stress-relaxation behavior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J]. J Biomech Eng, 2013,135(9):1608-1615.

[14] Uhlir R, Mayo V, Lin PH, et al.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J]. Angle Orthod, 2016,87(2):183.

[15] 刘旺玉, 陈雪林, 蔡斌, 等. 动态咬合下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分析[J]. 医用生物力学,

2013,28(5):542-547.

[16] Oskui IZ, Hashemi A, Jafarzadeh H. Biomechanical behavior of bovine periodontal ligament: Experimental tests and constitutive model[J]. J Mech Behav Biomed Mater, 2016,62:599-606.

[17] Barnes SC, Shepherd DE, Espino DM, et al. Frequency depend-ent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rcine bladder[J]. J Mech Behav Biomed Mater, 2015,42:168-176.

[18] Oskui IZ, Hashemi A. Dynamic tensile properties of bovine periodontal ligament: A nonlinear viscoelastic model[J].J Biomech, 2016,49(5):756-764.

[19] 麻健丰, 胡军, 张秀华, 等. 静态拉伸应变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19(5):439-442.

[20] Papadopoulou A, Iliadi A, Eliades T, et al. Early responses of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 to cyclic and static mechanical stretching[J]. Eur J Orthod, 2016,

39(3):258-263.

[21] Schleifenbaum S, Prietzel T, Hadrich C, et al.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hip joint ligaments are largely variable and age-dependent-An in-vitro analysis in an age range of 14-93 years[J]. J Biomech, 2016,49(14):3437-3443.

[22] Khayyeri H, Longo G, Gustafsson A, et al. Comparison of structural anisotropic soft

tissue models for simulating Achilles tendon tensile behaviour[J]. J Mech Behav Biomed Mater, 2016,61:431-443.

[23] 朱智敏, 陈孟涛. 人牙周膜弹性模量的测定[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5,26(2):160-162.

[24] Bergomi M, Wiskott HW, Botsis J, et al. Load response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assessment of fluid flow, compressibility, and effect of pore pressure[J]. J Biomech Eng, 2010,132(1):14504.

[25] Ashrafi H, Shariyat M. A nano-indenta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ontal ligaments[J]. J Biomed Phys Eng, 2016,6(2):109-118.

[26] 黄辉祥, 汤文成, 吴斌, 等. 基于超弹性模型的牙周膜生物力学响应[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3(2):340-344.

[27] Huang H, Tang W, Yang YU, et al. Determination of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using nanoindentation test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J]. J Mech Med Biol, 2016,16(6):1650089.

[28] Xiao Y, Friis EA, Gehrke SH, et al. Mechanical testing of hydrogels in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beyond the compressive modulus[J]. Tissue Eng Part B Rev, 2013,19(5):403-412.

[29] Zheng L, Chen L, Chen Y, et al. The effects of fluid shear stress on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esis of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J]. J Biomech, 2016,49(4):572-579. [30] Toms SR, Dakin GJ, Lemons JE, et al. Quasi-linear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th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J]. J Biomech, 2002,35(10):1411-1415.

[31] Komatsu K, Kanazashi M, Shimada A, et al. Effects of age on the stress-strain and stress-relaxation properties of the rat molar periodontal ligament[J]. Arch Oral Biol, 2004,49(10):817-824.

[32] Shirakura M, Sano R, Dalla DA. Dynamic shear properties of the porcine molar periodontal ligament[J]. J Biomech, 2007,40(7):1477-1483.

[33] Natali AN, Carniel EL, Pavan PG, et al. Experimental-numerical analysis of minipig's multi-rooted teeth[J]. J Biomech, 2007,40(8):1701-1708.

[34] Papadopoulou K, Keilig L, Eliades T, et al. The time-dependent bi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an in vitro experimental study in minipig mandibular two-rooted premolars[J]. Eur J Orthods, 2014,36(1):9.

[35] Poppe M, Bourauel C, Jäger A. Determination of the elasticity parameters of th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center of resistance of single-rooted teeth [J]. J Orofac Orthop, 2002,63(5):358-370.

[36] Jonsdottir SH, Giesen EB, Maltha JC. Bi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of the beagle dog during the first 5 hours of orthodontic force application[J]. Eur J Orthod, 2006,28(6):547-552.

[37] Yoshida N, Koga Y, Peng CL, et al. In vivo measurement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J]. Med Eng Phys, 2001,23(8):567-572.

[38] Jones ML, Hickman J, Middleton J, et al. A validat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udy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in the human subject[J]. J Orthod, 2001,28(1):29-38. [39] Keilig L, Drolshagen M, Tran K L, et al. In vivo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J]. Ann Anat, 2016,206:80-88.

牙周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_0

牙周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牙周组织工程是牙周病治疗研究的热点,牙周膜干细胞是其关键种子细胞之一。本文就牙周组织工程的相关研究和牙周膜干细胞的来源、分离与培养、细胞表型、生物学特性、功能影响因素和分子调控进行综述,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作一讨论。 标签:牙周组织工程;牙周膜干细胞;挑战;展望 Research progress o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Dong Zhengmou1,2, Liu Luchuan1.(1. Dept. of Stomatology, Institute of Field Surgery, Daping Hospital,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2, China; 2. Dept. of Sto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Hongan, Huanggang 438400, China)[Abstract]The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 has been a striking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 is one of the key seed cells on the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a related research on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 and the source, isolated and cultured, cell pheno-typ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tial factor of function, molecular regulation on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would be reviewed, meanwhile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n it would be discussed. [Key words]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challenge;prospect 牙周病是人类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或缺损,严重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目前,牙周支持组织重建主要依赖机械、药物或引导组织再生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技术的飞速发展,牙周组织再生工程技术成为牙周病治疗研究的热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是牙周组织再生工程的关键种子细胞之一,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1牙周组织工程学 牙周组织工程学是将获得的种子细胞和或调控因子种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支架材料上,并将这种生物复合体植入牙周组织以形成新的具有原来特殊形态和功能组织的技术和方法,为牙周病的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1.1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种子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工程的基础。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PDLC)分化、增殖能力较强,是常用的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1];牙龈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2]、牙胚细胞、

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进展

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进展 傅肄芃;严斌 【摘要】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齿的移动依赖于矫治力产生的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反应,PDL的生物力学性质是正确理解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响应和制定正畸治疗计划的关键和基础.由于PDL组成成分多、牙根形态各异,对其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较为困难.该文拟对近年来研究PDL生物力学性质的各种试验方法做一综述.%Successful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depends on favorable responses from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PDL)under orthodontic forces.Thus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DL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and periodontal tissue response and mak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s.However,the complexity of the PDL components,together with large variations of roo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kes it a rather formidable challenge for studying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DL.Optimal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properly designed parameters are often needed to establish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uch studies.In this paper,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DL were reviewed.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2017(037)009 【总页数】5页(P844-848)

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贺慧霞;刘洪臣 【摘要】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是在干细胞理论和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上提出的.PDLSCs具有分化形成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的潜能,在牙周生理、病理和牙周病再生治疗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PDLSCs生物学的研究是解读这一系列事件的钥匙.本文就PDLSCs生物学作用、来源、组织学定位、分离和鉴定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08)003 【总页数】4页(P176-179)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进展 【作者】贺慧霞;刘洪臣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4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stem cell,PDLSC)是牙周组织再生最直接、最可靠的种子细胞,也是牙周缺损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重要的细胞学基础,在牙周病治疗、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缺损修复、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修复与改建中均发挥

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牙周病研究领域的焦点和热点之一。其中关于 PDLSC的生物学作用、来源、组织学定位、分离方法、分化特性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为重新认识 PDLSC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依据。 1.PDLSC的生物学作用 PDLSC是指存在于牙周膜中具有自我更新和横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的干细胞群,是由处于不同分化层次、具有不同分化潜能的祖细胞或前体细胞组成[1]。目前已证实 PDLSC能分化形成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样组织,但对于牙周骨缺损修复细胞来自骨组织还是来自牙周膜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最近有学者[2]通过 PDLSC示踪发现:表达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表面标志分子 CD166、CD105的 PDLSC具有成骨潜能,当牙周损伤导致牙槽骨缺损后,这些PDLSC迁移、分化为成骨细胞修复牙槽骨缺损,而牙周膜中不存在BMSCs。另有学者[3]将 PDLSC与生物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体内移植治疗小型猪牙周缺损,术后12周经细胞示踪和组织学观察,发现 PDLSC能显著提高新生牙周附着高度,这些研究表明 PDLSC是牙周损伤、缺损修复和再生的细胞学基础。牙周再生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了解牙周发育学过程无疑对深入研究 PDLSC的生物学作用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再生都至关重要。最近有报道显示[4]:用发育中的根尖部牙胚条件培养基提供的生物学信号,可诱导 PDLSC向成牙骨质样细胞分化,形成牙骨质,这也说明牙周损伤修复与牙周发育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过程[5]。另外,Ivanovski等[6]采用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比较了再生组织来源的细胞(regenerating-tissue derived cell, RTC)和牙周膜间充质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 mesenchymal cell,PLC)22000个基因表达,并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了两种细胞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细胞来源相关的转录基因、与矿化组织形成相关基因、与牙周及颅面部发育及牙周再生修复中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重要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基因。由此确定了参与牙周损伤修

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生物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 性能,能够在生物体内起到重要的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究对于理 解生物学过程以及开发新的生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讨论 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研究 1. 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时不会引起异物反 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的能力。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是生物材料应用的 重要前提。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生物相容性与生物材料表面性 质密切相关,例如表面化学组成、表面粗糙度、表面电位等。因此,对于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表面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2. 生物反应性

生物反应性是指生物材料在生物体内受到生物体反应的能力。生物反应性的研究是生物材料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前提。生物反应性与生物材料自身特性密切相关,例如生物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表面特征等。研究表明,合理设计生物材料可显著改善其生物反应性。 3. 生物活性 生物活性是指生物材料可以刺激生物体产生良好的反应,从而促进生物体修复和再生的能力。生物活性的研究是生物材料应用的重要方向。传统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生物材料纳米化研究,以改善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从而提高生物活性。 二、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1. 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时的抗力能力。生物材料的弹性模量是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研究者

发现,生物材料弹性模量与其组织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研究生物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可以深入了解生物材料的微 观结构和组成,进一步推进生物材料研究进程。 2.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最大受力能力。生物材料的抗 拉强度是其力学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生物材料的 抗拉强度与其组织形态和化学成分密切相关。而生物材料在不同 的环境下,其组织形态和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生 物材料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深入了解其动态变化过程。 3. 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破裂时的能量吸收能力。 生物材料的断裂韧性是其力学性能的又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者发现,生物材料的断裂韧性与其微结构和分子结构密切相关。研究 生物材料断裂韧性的变化规律,可以深入了解其微观结构和分子 结构的变化规律。

生物膜的力学性质与功能研究

生物膜的力学性质与功能研究生物膜是生物体内一类广泛存在的结构。它包括生物细胞膜、 细菌外膜、微生物界面层等。这些膜结构不仅具有隔离功能,还 能进行信号传递、物质转运等生命活动过程。而生物膜的力学性 质则直接影响着其功能表现。针对生物膜力学性质与功能的研究,目前也得到了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 一、生物膜的力学性质 生物膜的力学性质一般包括其纵向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压缩 模量等。这些性质与生物膜的组成、结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1. 组成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可能包括膜蛋白、膜脂、糖类等。这些成分会决定生物膜的宏观力学表现。比如说,膜中含有多酸 异构体的糖分子可以增加膜的压缩模量和弯曲刚度。 2. 结构

生物膜的结构也是另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细胞膜的双层 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剪切模量。而微生物界面层中纤毛 的排列方式则会显著影响其弯曲刚度。 3. 环境 环境因素也对生物膜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例如,水分子在膜 中的含水量会影响膜的弯曲刚度和压缩模量。较干燥的环境下, 生物膜的刚性会增加,而较潮湿的环境下则会降低。 二、生物膜的功能 生物膜的功能也变化多样,包括了隔离、信号传递、物质转运 等不同方面。 1. 隔离 生物膜最基本的功能便是隔离,它可以将细胞内外环境隔离开,从而维护细胞的稳态。此外,细胞膜还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负离子、小分子等分隔在细胞内外环境中。

2. 信号传递 生物细胞膜的信号传递功能是通过膜上的受体和适配分子实现的。这些生物分子在受到活性物质的刺激后,可以发挥内在效应,从而完成生物信息传递。 3. 物质转运 所有的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均需要将一些物质 从其内部导出,或是将外部物质导入细胞内以满足生长发育等生 命活动的需要。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和通道就是完成这一转运过 程的主要机制。 三、生物膜力学性质与功能的关系 生物膜的力学性质与其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原因在于生物 膜的力学性质会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 膜的生物学功能。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和展望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和展望 吴志芳(综述);雷勇华(审校) 【摘要】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三维有限元是口腔 正畸领域中生物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正畸力矫治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在矫形力矫治研究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在未来口腔正畸应用中的展望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Orthodontics is a subject that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biomechanics, and its effective and common biomechanical research method is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3-D FEM). From orthodontic to orthopedic forc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of 3-D FEM analysis in orthodontics, including its defects and trends, which are described at the end of this review.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4页(P804-807)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建模;生物力学;正畸力;矫形力 【作者】吴志芳(综述);雷勇华(审校)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 腔医学中心长沙 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三维有限元在口腔正畸的应用进展

三维有限元在口腔正畸的应用进展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技术,隐形矫治技术受到患者的广泛青睐,其优点 包括美观、舒适、方便和有效性的可预测性。但它仍处于发展阶段,仍然不能有 效控制牙齿的三维运动,相关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口腔正畸过程是力 所体现的过程,因此口腔正畸的研究与生物力学分析密不可分。有限元分析(FEA)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口头情况进行的机械分析,有效、快速,避免了伦理 问题,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重要的临床重点。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口腔正畸 学的研究。 有限元分析(FEA)是一种分析结构应力和应变的数值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将复杂几何体划分为更小、更简单的有限元,对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积分,以 给出整个复杂几何体的解[1],FEA现已成为预测天然牙齿、假牙、植入物和周围 骨骼上应力和变形分布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计算研究对象各部分的几何特征、 材料特性、边界条件、荷载、界面和收敛性。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连续弹性体分 解成更小、更容易表达的有限单元,然后用更容易解决的有限单元替换复杂的几 何形状,并研究每个单元的性质[2, 3]。简言之,这是一种零乘积为整数的分析方法。不可见装置与牙齿本身具有复杂的形状,不可见装置与牙齿表面的接触是非 附着型的,这导致手术力可以作用在牙冠表面的任何位置,很难确认其力的确切 位置以及产生的力和力矩,三维有限元方法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通过约束求解。通 过模拟对复杂几何对象建模,然后计算约束大小和模型位移的全局和局部变化[4]。本文主要回顾了三维有限元方法在正畸学中的应用研究。 1三维有限元分析在正畸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口腔正畸学侧重于研究矫形力传递产生的应力的分布和规律性,探索矫形治 疗的机制。在错牙合畸形的正畸病例中,使用微支化抗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其高失败率是主要问题。种植角度、微枝抗性类型和应力方向对应力面积和应 力大小有显著影响。不适当的设计和不均匀的施力分布会直接约束螺钉,影响销 的稳定性,刺激周围组织并引起炎症。三维有限元研究表明,新的微分支电阻有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研究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研究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是牙周膜中的主要细胞,参与调节牙周组织的改建和再生。临床上咬合创伤、正畸治疗及各种修复体行使功能时,各种作用力通过牙体传递到牙周,引起牙周膜的一系列生物学改变。因而作为牙周膜的主要功能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qament Fibroblasts,hPDLFs)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从hpDLFs 的生长特征、蛋白质合成、标志性酶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方面对目前的hpDLfs的生物力学研究做一综述。 标签: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研究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是牙周膜中的主要细胞,该细胞具有合成降解胶原,受诱导多向分化的能力,而且还通过合成分泌多种因子与酶,参与调节牙周组织的改建和再生。临床上咬合创伤、正畸治疗及各种修复体行使功能时,各种作用力通过牙体传递到牙周,引起牙周膜的一系列生物学改变。因而作为牙周膜的主要功能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qament Fibroblasts,hPDLFs)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从hpDLFs 的生长特征、蛋白质合成、标志性酶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方面对目前的hpDLfs的生物力学研究做一综述。 1 hPDLFs的生长增值 加载装置的不同、应用大小、应力频率的不同,hPDLFs增殖活性的改变也不尽相同。王永等[1]对hPDLFs施加机械牵张力,结果发现一定力值范围的机械张力能促进hPDLFs增殖活性,过大力值的牵张力反而抑制细胞增殖。周继祥等[2]利用自行设计的膜式动态张应力-体外细胞研究体系对hPDLFs分别进行静张应力及不同频动范围动态张应力加载,结果发现不同张应力对hPDLFs的增值活性影响明显不同,静张应力有明显的促hPDLFs增值作用而动态张应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外加力时间的不同[3],同样也影响到细胞的增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周期性张应力可促进hPDLFs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增殖会受到抑制。在众多研究中,加力方式、加力大小、加力时间的不同,均会引起hPDLFs 增殖或抑制等不同的变化,牙周膜受力的复杂性决定了体外模拟实验的多样性。 2 hPDLFs胶原纤维及蛋白质合成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功能,其胶原纤维合成情况可以反映牙周膜细胞外基质的新陈代谢。Howard等[4]研究发现5%的拉伸应变条件下,I型胶原合成增加而10%应变则无明显影响,说明hPDLFs对不同的机械力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影响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以适应外力的刺激。同样赵志河[5]研究发现不同频动范围的动态张应力对hPDLFs胶原纤维合成的影响截然不同,适当频动范围的动态张应力更有效的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而静态张应力作用并不能增加hPDLFs的胶原纤维合成。2种作用力对胶原纤维合成影响

牙周夹板用于牙周病松动牙固定的研究进展

牙周夹板用于牙周病松动牙固定 的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松动 牙周病是口腔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患病率更高于龋病[1]。近年来,国际上根据CPITN(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来估计破坏性牙周炎的患病率,约为7%~20%[2]。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除造成牙周袋外,最终因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尤其是牙槽骨丧失而导致牙齿脱落,它是导致30%~35%全口牙被拔除的原因[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松动 牙周病是口腔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患病率更高于龋病[1]。近年来,国际上根据CPITN(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来估计破坏性牙周炎的患病率,约为7%~20%[2]。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除造成牙周袋外,最终因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尤其是牙槽骨丧失而导致牙齿脱落,它是导致30%~35%全口牙被拔除的原因[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牙周病松动牙是长期困扰口腔医师的一个问题。为了治疗固定牙周病松动牙,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牙周夹板是一种固定松动牙的矫治器,通过夹板将松动牙和健康牙连结固定在一起,形成新的咀嚼单位,以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的负荷,使患牙得到生理性休息,为破坏了的牙周组织愈合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夹板固定是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必要措施。

1牙周夹板的治疗效果评价 牙周夹板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牙周夹板能将松动牙互相连接,并固定在健康稳固的邻牙上,形成一个咀嚼群体,当其中某一颗牙受力时,牙合力就会同时传递到被固定的牙周组织,从而减轻了患牙的牙周负担,为牙周组织的修复和行使正常的功能创造条件。Bemal[4]及Baruch[5]的研究表明,夹板治疗不仅能延长松动牙的寿命,并能最终巩固牙周病治疗的效果。Kleinfelder[6]比较夹板固定与非固定的咀嚼效能,结果证实,使用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可使牙周病患牙的咀嚼效能增高,与国内杨淑玲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其实验结果表明,夹板固定松动牙可以有效地改善牙齿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但是,对于牙周夹板的作用,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异议,孙卫斌[8]在治疗松动牙现代理念中认为,在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牙周固定组与非固定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与Biancus[9]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所做的动物实验不支持松动牙经牙周夹板固定后能促进病变愈合。赵月萍等[10]通过牙周夹板固定和非固定两种方法治疗牙周病,经过两年的临床观察,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分析表明:牙周夹板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法在治疗后内都有较高的疗效,并且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别。虽然牙周固定能分散牙合力有助于松动牙在口腔内的咀嚼功能,但在炎症控制之后,非固定松动牙在口腔内同样能发挥作用,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感。并且在愈合方面两组并无太大的差别。以后两种方法处理的松牙疗效均有明显下降,特别是牙周夹板固定组,有些患者出现明显的牙周组织炎症(27.6%)。推测其原因,夹板材料为复合树脂类,表面易粘附菌斑,易形成牙石,夹板结构本身也妨碍口腔卫生保健措施[8]。国内文献报道统计[11],牙周病修复治疗临床疗效可达70%~90%左右。但其疗效与病程发展有密切关系,晚期牙周病疗效较差。疗效还与综合治疗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2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原理

生物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

生物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生物材料力学性能主要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这不仅对生物体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制造仿生材料和医学器械等有需要力学性能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法。 1.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材料两端施加拉力,来测定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延伸率等参数。这种方法在生物材料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测定筋骨组织的拉伸性能,用于制造人工关节和人造心脏瓣膜等医学器械的研究。此外,拉伸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生物材料受力后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2.压缩试验

压缩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生物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压力来测定其承载能力。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测定各种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用于测定骨质的承载能力和弹性模量等参数。此外,压缩试验也可以用于研究软组织的力学性能,例如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刚度和变形情况。 3.剪切试验 剪切试验是一种将材料沿切面方向施加切力的力学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软组织如肌肉和皮肤等的力学性能。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对于柔软和小尺寸的组织也能很好地测量,同时还能通过剪切模量等参数来描述材料的变形和刚度等力学特性。 4.针尖压痕试验 针尖压痕试验是一种主要面向生物硬组织的力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硬组织表面施加针尖力来测定其硬度和硬度指数等参数。该方法适用于测量各种硬组织的力学性能,例如测量骨质的硬度和强度、以及牙齿和头盖骨等生物硬组织的研究。此外,针尖压痕试验还有广泛的应用,如材料表面耐磨性和防护性研究。

仿生种植牙模型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仿生种植牙模型的三维有限元研究【关键词】牙种植;牙周膜;牙模型;有限元分析;牙应力 摘要: 目的研究仿生种植牙、天然牙和骨性结合种植体3种模型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从理论上探讨种植体的新模型。方法应用螺旋CT对上颌中切牙标本进行扫描,分别建立仿生种植牙、天然牙和骨性结合种植体模型,对3个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应用Super SAP93软件,计算出天然牙周膜和仿生牙周膜以及3种模型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结果仿生牙周膜和天然牙周膜内外表面应力的变化趋势相同;骨性结合种植体模型骨界面上在颈部出现应力集中;仿生种植牙和天然牙2个模型骨界面上最大Von Mises应力从颈部到根端的变化比较均匀,没有出现颈部应力集中现象。结论引入仿生牙周膜能起到天然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功能,它能实现牙合力的分散和减缓作用,使仿生种植牙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从生物力学相容性上说明了仿生种植牙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牙种植;牙周膜;牙模型;有限元分析;牙应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bone interface of the bionic dental implant, natural tooth and osseointegrated implant, and to study the new model of the implant in theory. Methods The shape data of the central maxillary incisor are obtained by helixCT, then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bionic implant, natural tooth and osseointegrated implant can be set up, respectively.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natural periodontal membrane, bionic periodontal membrane and the bone interface of the three models are calculated out by SuperSAP93, when the same load exerted to the three models. Results The stress change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urface of the natural periodontal membrane and bionic periodontal membrane is in the same tendency.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ppears in the cervix of the osseointegrated implant.The maximum Von Mises stress which is on the bone interface of the bionic implant and the natural tooth changes evenly from their cervix to their root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doesn't appear in the cervix. Conclusion The bionic periodontal membrane has the same function as the natural periodontal membrane. It has the dispersing and cushioning action against stress, and it make the stress of the bone interface of the bionic implant distribute evenly. KEY WORDS: dental implantation; periodontal lignment; dental model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dental stress analysisbionic dental

牙周膜肌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标志物的表达时效

牙周膜肌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标志物的表达时效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肌成纤维细胞(MFB)体外培养及其标志物表达的时效性。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72 h内以5ug·L-1终质量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TGF)-B1诱导hPDLF向MFB转化,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FB标志物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情况。分别进行12、24、48、72、96和120 h的MFB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MFB长时间培养的细胞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MFB长时间培养后的a-SMA表达情况。结果经TGF-B1诱导后a-SMA呈阳性;诱导至120 h,a-SMA仍呈阳性,72 h内其表达稳定。结论5 ug·L-1终质量浓度的TGF-B1成功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向MFB转化。MFB体外培养具有时效性,培养0-72 h,其状态稳定。 标签: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 本研究的前期体内试验证实,正畸牙牙周膜张力侧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可能参与了牙周膜改建和成骨细胞的成骨过程;但牙周膜内生物学环境复杂,在正畸生物力学的影响下,多种牙周膜细胞都可能出现类似于MFB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因此,要明确MFB在牙移动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就需要进行体外试验,以明确MFB分泌细胞外基质及成骨的机制。MFB 大多存在于组织处于外力环境时,而当外界张力因素去除掉后,MFB大多程序性死亡或退化消失。研究MFB的功能,在成功诱导出MFB后还需明确MFB的活性,即MFB可以维持多久,这样才能确定MFB的体外观察时间。 本试验采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B1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hPDLF)向MFB转化,从12 h起,分6个时间点对hPDLF进行最长120 h的观察。其中,以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MFB的诱导情况,以流式细胞术观察MFB长时间培养的细胞活性,以免疫细胞化学观察MFB长时间培养后的标志物a-平滑肌肌动蛋白(u-smooth muscle actin,u-SMA)的表达情况,旨在为后续研究MFB的功能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人牙周膜组织取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因正畸或阻生而拔除的健康恒牙,患者年龄为12-28岁,患者知情同意。主要材料:高糖达尔贝科极限必需培养液(Dulbecco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美国),胰蛋白酶(Gibco公司,美国),鼠单抗角蛋白抗体(Dako公司,丹麦),鼠单抗波形蛋白抗体(Santa公司,美国),鼠单抗a-SMA(Abcam公司,英国),PV-9000试剂盒、二氨基联苯氨试剂盒、羊抗鼠四甲基罗丹明异硫氰酸酯(北京中杉公司),人重组TGF-B1(Protech公司,美国),4,6-二氨基-2-苯基吲哚(Invitrogen公司,英国)。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多种培养法的研究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多种培养法的研究 吴忧;张军梅 【摘要】目的: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提高组织块贴壁率,缩短培养时间,加快细胞增殖。方法以高血清结合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HPDLCs 与传统组织块法及改良组织块培养法作比较。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 胞的来源,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对三种方式的培养成功率、组织块贴壁率及细胞增殖速度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所培养的原代细胞生长均趋于正常,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鉴定呈阳性,角蛋白鉴定呈阴性,符合正常 HPDLCs 的正 常形态及生物学特点。高血清结合改良组织块培养法的成功率为86.67%,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0.01)。结论高血清结合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明显提高了HPDLCs 原代培养的成功率,适合在临床上运用。%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primary culture of periodontal fibroblast cells and tissue block adherence rate,reduce culture time and increase cell production.Methods Culture primary HPDLCs by combi-ning high serum and improved tissue block,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ssue block method and improved block method.Recognize the source of cell by immunity group,draw the growing curve of cell,and make compari-son of successful rate,adherence rate and production rate of three methods.Results The primary cells cultured by three methods are all normal.The cells look like fusiform and multi-angle shape,vimentin positive,Keratin nega-tive,which conform of normal morphology of HPDLC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successful rate of im-proved tissue block with high serum totals 86.7%,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口腔种植牙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口腔种植牙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口腔种植学产生于口腔修复学、口腔外科学、牙周病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放射学、口腔预防保健学、生物力学、机械工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在它们的交界边缘处形成。人工种植牙生物力学是种植牙成功不可无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大或过小的应力均可引起牙周骨组织的吸收或萎缩,从而导致人工种植牙的失败。笔者通过种植体材料,种植体的形态构造,种植体长度及直径,种植体与上部构造的连接方式等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把近年来人工种植牙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希望本文能对广阔口腔医务工作者理解这门学科及从事种植义齿活动治疗工作时,发挥一些有益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人工种植体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种植材料;种植体形态构造;植体上连接装置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种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种植义齿是口腔科领域中开展最快,最令人兴奋的一个分支,已成为与高速涡轮牙机、全景X线机、高分子粘固材料并列的20世纪牙科开展的四项重大打破之一。一个成功的人工种植体应该和骨组织直接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将咀嚼压力均匀分布到周围骨组织,应力过大或过小,都无益于种植牙周骨组织的重建,都将导致种植牙的失败。 1应力分布研究方法的开展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物力学研究和应力分布的检测多采用电测法和光弹法,电测法是实验应力分析方法中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它的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可用于现场测定,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测量多种力学参数,但电测法只能逐点测量物件外表的应变,且仅能获得应变片所在位置的应变平均值,不能直观得出构件应力分布的全貌,在环境条件恶劣时误差较大。光弹应力分析法具有直观性和全场性的优点,可用以分析各种形状的复杂构件和外表应力,也是口腔生物力学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但光弹法不能把材料力学和弹性理论联络起来,如不能计算出模型内任意处的应力值和位移植。自从1973年Theresher和Farah几乎同时将有限元法〔finiteeleentethd,FE)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FE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在口腔生物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FE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准确地表达复杂的几何形

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赵玺;米丛波;居曼江·买买提;李江波;王为;韩蕊 【摘要】背景:加速正畸牙移动速度,缩短疗程,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有学者提出了牙周膜牵张成骨的概念,是牵张成骨的一种特殊应用形式.这一方法应用于临床正畸治疗,可快速移动尖牙,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矫治效率,为解决疗程较长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的: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较高的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下颌牙列截面影像的DICOM数据.采用Mimics软件、GeomagicStudio8.0软件、Unigraphics NX软件、Ansys11.0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下颌牙齿及牙周膜的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实验建立了由39 060个单元,76 103个节点组成的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还可根据研究需要,添加或删除组件.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10(014)022 【总页数】4页(P4014-4017) 【关键词】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法;错(牙合)畸形;数字化口腔科技术 【作者】赵玺;米丛波;居曼江·买买提;李江波;王为;韩蕊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54;新

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54;乌鲁 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02;新疆大学 CAD/CAM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46;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 畸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8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 0 引言 在口腔正畸学临床和科研实践中牙齿移动速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加速牙齿移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10]。1998年Liou和Huang[11]在国际上 率先提出了牙周膜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的概念, 并将这一方法直接应用于临床正畸治疗,快速移动了尖牙,显著缩短错牙合畸形治疗时间。目前国内建立了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的动物实验模型[12-14],主 要以基础研究为主,尚未见探讨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生物力学机制的文献。三维有限元法已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生物力学研究[15-21],是一种有效分析工具。本实验拟建立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生物力学行为创造条件。 1 对象和方法 设计:有限元仿真生物力学实验。 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9-10/12在新疆大学CAD/CAM实验室完成。 对象:在临床上选择青年男性志愿者1名。 纳入标准:恒牙牙合期;存在错牙合畸形;牙体组织正常;牙周组织正常。 排除标准:牙列缺损;外伤史;正畸正颌治疗史;近3个月内抗炎药物和影响骨

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修复体抗折实验的影响

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修复体抗折实验的影响 作者:阿迪力·麦木提敏安尼卡尔·安尼瓦尔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长度的纤维桩和模拟牙周膜对离体牙修复后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54颗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六组,A1、B1、C1组用硅橡胶印模材料模拟牙周膜,制备桩道深度分别为6mm、9mm、12mm;A2、B2、C2无模拟牙周膜,制备桩道深度分别为 6mm、9mm、12mm;根管治疗、纤维桩树脂核及全瓷冠修复后,将样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与牙长轴成45°以1mm/min持续加载至折裂,记录样本折裂时加载值和折裂模式。结果: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样本牙抗强度没有交互作用(P>0.05);不同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样本牙抗折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试样牙断裂模式多为可修复性断裂模式(P>0.05)。结论:纤维桩长度对桩核冠修复体的抗折强度无明显影响,在离体牙抗折强度实验研究中使用弹性印模材料模拟牙周膜对实验结果无明显意义。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前磨牙;模拟牙周膜;抗折强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st lengths and simulated periodontal ligament on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after restoration in vitro study. Methods 54 mandibular premola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n=9) of three different post insertion depths (6mm,9mm,12mm) and simulated periodontal ligament(with and without).All of them were restored by glass fiber posts with composite resin core and all-ceramic crown. The samples were loaded in a testing machine with a crosshead speed of 1 mm/min at a 45° angle to the long axis of th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