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某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血液教案 冀教版

.1 血液

一、教学目标

1.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3.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四、教学难点

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血液的组成

阅读教材25页文字资料,思考:

1、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2、加入抗凝剂之后血液分为几层?

探究二: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阅读教材25——26页文字资料,思考:

1、红细胞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2、白细胞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3、血小板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4、血液具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运用

1.血液不仅具有__________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2.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下列哪种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

菌()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肌细胞

(四)归纳小结

1、血液的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2、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呈红色,两面内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功能:携带氧

3、白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具有细胞核,能变形

功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4、血小板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个体最小,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功能:凝血和止血

(五)随堂检测

1.贫血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中,明显低于正常值的可能是血红蛋白和()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

2.国家队运动员常来昆明海埂基地集训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埂基地在滇池边,湿度大

B.昆明四季如春

C.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D.促使红细胞数目增多

3.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是根据下列哪项的数值低于正常值而做出的()

A.血浆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的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2、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呈红色,两面内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功能:携带氧

3、白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具有细胞核,能变形

功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4、血小板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个体最小,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功能:凝血和止血

七、作业布置

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面与血液相关的问题:

(1)国家为了储备充足的血源,号召健康公民无偿献血.医生在献血者身上取血时,首先要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的__________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进行__________.(2)科技工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白色人造血.其特点是能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无血型之分,可长期保存,但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人造血能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说明具有__________细胞的功能;

预习29——30 血型是输血

血型

输血原则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说出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3.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4.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重点难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几种供能物质

(3)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对探究数据的处理;以及如何减少探究活动实验的误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温度计、锥形瓶和材料)。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学生准备:

课前调查当地人常吃什么食物,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糖类、脂肪、蛋白质: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脂肪——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3.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

二、探究实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三、水和无机盐

1.水——细胞的主要成分,运输物质

2.无机盐——含量少,作用大。

四、维生素——种类多,需要量很小,作用不可替代。

《流动的组织—血液》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明明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过一会儿伤口处自动止血了,起主要作用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表皮细胞

2.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在三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B.②是白细胞,它没有细胞核

C.若③这种血细胞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

D.④是血浆,它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3.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A.白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不能确定

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表示的是血浆,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视野中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而阻塞血管

5.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造血”是指红骨髓能制造()

A.血浆B.血液C.血细胞D.血红蛋白

6.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患者可多食()A.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锌丰富的食物D.含铁和钙丰富的食物

7.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与其所含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A.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B.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C.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被破坏

D.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发生分离

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人血涂片,比较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红细胞的特点是()A.数量多,没有细胞核B.数量少,没有细胞核

C.数量多,有细胞核D.数量少,有细胞核

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甲乙两人的血涂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与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相同

B.若乙体内②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有炎症发生

C.细胞①在肺部获取氧,并运送至全身

D.细胞②参与到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

1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输血时血型不合血小板会凝集成团

B.人患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C.红细胞的体积比白细胞大

D.红细胞能吞噬病菌

11.冬季烤火取暖,尤其要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会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使人体出现缺氧、昏迷、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部的过程中,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一氧化碳经肺进入血液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若血红蛋白过少,人体会出现贫血症状

D.进入血液后的一氧化碳会沿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12.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不正确是()

A.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

B.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C.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13.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抗凝剂,静置后结果如图.实验观察到人的血液组成是()

A.血浆和血细胞B.血浆和红细胞C.血清和血细胞D.血清和血小板14.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区别正确的是()

A.红细胞数量多,圆饼形,有细胞核

B.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无细胞核

C.红细胞数量多,圆饼形,无细胞核

D.白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有细胞核

15.长期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健康人,到西藏高原的最初几天里,血液中数量会明显增多的细胞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

16.用显微镜观察(放大1000倍)人血涂片上的红细胞,不会看到()

A.有的圆饼状B.有的哑铃形C.有的中间亮D.有的具有核

17.血液流出血管不久便凝结而止血。这是下列哪一种血液成分发挥了作用()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18.“三七”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具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能破坏血小板膜,使之部分溶解,诱导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钙离子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小板是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的细胞

B.三七可通过改变血小板的形态促进止血

C.三七可加速血小板释放止血物质促进凝血

D.血小板结构保持完整才能发挥止血功能

19.贫血主更导致血液对何物质运输能力的下降()

A.无机盐B.有机物C.氧气D.血细胞

20.血浆具有的功能是()

A.止血和凝血

B.运输氧

C.吞噬病菌

D.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塑料血”,它由可携带铁原子的塑料分子构成,能像血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可作为急救过程中的替代品.这种“塑料血”不含血细胞,不能长期替代真正的血液.

材料2:美国科学家宣称研制出实用性的人造树叶.这种人造树叶由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等构成,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把该“叶子”放在水里,然后放在阳光下,它就能够把水分解解成氢气和氧气.

(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性.材料1中的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有哪些功能?(写出1点即可)

(2)分别从原料与产物角度比较人造树叶的工作原理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异同点..

22.图一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人血涂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分布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看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名称)

(2)视野中具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名称)

(3)若想将图二视野中的细胞③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方移动.(4)若想将图二中细胞③的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该选用下列哪组镜头组合(请填写正确选项字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若想更清晰地观察细胞③,应调节显微镜的(请填写图一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23.某生物小组收集和整理了如下资料和数据,请你和他们一起分析并回答:

(1)观察人血涂片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2)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以便从空气中获得更多的氧.如表显示了A、B、C三个人的部分血常规检验数据(正常参考值RBC:3.5×1012﹣5.5×1012个/L;WBC:5.0×109﹣10.0×109个/L;PLT:1.5×1011﹣

3.5×1011个/L)

A B C

红细胞(RBC)7.5×1012个/L 5.0×1012个/L 2.0×1012个/L 白细胞(WBC) 5.0×109个/L 6.0×109个/L 5.0×109个/L 血小板(PLT) 2.5×1011个/L 2.55×1011个/L 0.005×1011个/L

如表所列三人中,可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是;止血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是,理由是.

(3)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通过DNA亲子鉴定,使不少失散多年的家人得以团聚.若某次鉴定,仅以如表的三种血细胞为材料,最好选用细胞,原因是.

24.图是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血液情况,请据图回答:

(1)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细胞的是,成熟时无.当它在人体内数量低于正常值时,人会患.

(2)视野中,个体最大的细胞是[D] ,当人体某部位发生炎症时,这种细胞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它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

25.观察放入抗凝剂的血液的实验中,将10mL的新鲜的人体血液和抗凝剂混合,24小时以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问题:(填字母)

(1)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成分是图中所示的部分(填字母),其主要构成成分是,除上述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

(2)氧气进入血液以后,主要由图中部分(填字母)血细胞来运输.

(3)能吞噬病菌的血细胞存在于图中的部分(填字母),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存在于图中的部分.(填字母)

(4)静置一段时间以后,量筒中的C部分会变成色,原因是.

26.为了认识血液的组成,小明做了“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如图中图甲是显微镜的物镜示意图,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明首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应该选用图甲中的.

(2)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血细胞后,若要进一步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可换用高倍物镜,此时视野会变暗,可选择光圈和面镜,使视野变亮.

(3)换用高倍镜后,小明发现所观察的一个血细胞位于视野的上方,若想把观察的血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将玻片向移动.

(4)如图乙所示,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从形态上看,这种血细胞呈状.

(5)图乙中①所示细胞的体积最大,与③所示细胞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6)图乙中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在低倍镜下一般不易看到的是[ ] ,这种血细胞具有作用.

27.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的实验,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2)如发现所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方向移动.

(3)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止血了,这主要与图中[4] 有关.(4)皮肤外伤感染时,图中[2] 明显增多.

28.血液除具有功能外,还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此外对的调节也有重要的作用.

29.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的视野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 ].

(2)B是,其主要功能是运载、运送和.

(3)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 .

(4)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的[ ]里含有而呈红色.

30.如图是显微镜观察人的永久血涂片时,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用图中的字母填写)

(1)在图上字母的右侧标出三种血细胞的名称.

(2)数量量最多的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是.

(3)在三种血细胞中,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的是细胞,因为它是最的血细胞,它有作用.

(4)当人体某处被细菌感染时,数目会显著增加.

(5)具有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功能的是.

2017-2018学年中等难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C;2.B;3.C;4.D;5.C;6.B;7.B;8.A;9.A;10.B;11.D;12.C;13.A;14.C;15.A;16.D;17.C;18.D;19.C;20.D;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防御和保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人造树叶以水为原料,产物是氢气和氧气;22.①红细胞;③白细胞;下;C;②细准焦螺旋;23.红细胞;A;C;血小板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白细胞有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24.红细胞;细胞核;贫血;白细胞;增多;25.A;水;运载血细胞;C;B;B;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26.B;大;凹;上方;③;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具有细胞核;②;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27.A;右下;血小板;白细胞;28.运输;体温;29.A;血浆;血细胞;营养物质;废物;C;白细胞;A;血红蛋白;30.A;B;C;小;止血和凝血;B;A;

生物七年级《血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 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 作用 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引入课题 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 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 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 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教案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七年级生物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决定 着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层次。为大家整理了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全册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教材分析 《怎样合理膳食》这一小节通过同学们对聪聪和明明一天的膳食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平衡的探究,来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探究竟是难点,合理膳食是本节的重点。这一小节指导学生合理膳食、平衡营养,这也是这一章的主旨所在,所以它在这一节乃至在本章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本节与学生的饮食有关,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对重量单位"克"没有直观的认识,对"热价及热价单位kj"也很陌生,这是学生在探究竟时的障碍。所以本节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疏导障碍,效果会更好。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会随年龄、身材、健康状况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而不同。

2.说出青少年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 技能性目标 尝试利用资料、信息进行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自己的饮食,合理膳食。 2.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要对本节的探究竟和小辞典进行预习,预习课本后的部分食物营养成分表(附表一)和课本后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附表二),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表格,内容分别为聪聪、明明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营养物质种类、重量、营养物质能量、钙含量。学生分成12个大组,每组备一个计算器(自带)。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分析 一、物理与生活结合探究学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生活型学科,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将物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各种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之后,利用相关理论去解决问题,形成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干湿泡温度计的运用,通过两个不同的温度计放置于相同环境中,在其中一个下端玻璃泡上裹上湿布,再比较

汝州市某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血液教案 冀教版

.1 血液 一、教学目标 1.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3.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四、教学难点 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血液的组成 阅读教材25页文字资料,思考: 1、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2、加入抗凝剂之后血液分为几层? 探究二: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阅读教材25——26页文字资料,思考: 1、红细胞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2、白细胞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3、血小板有哪些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4、血液具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运用 1.血液不仅具有__________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2.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下列哪种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

菌()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肌细胞 (四)归纳小结 1、血液的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2、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呈红色,两面内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功能:携带氧 3、白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具有细胞核,能变形 功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4、血小板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个体最小,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功能:凝血和止血 (五)随堂检测 1.贫血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中,明显低于正常值的可能是血红蛋白和()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 2.国家队运动员常来昆明海埂基地集训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埂基地在滇池边,湿度大 B.昆明四季如春 C.有助于提高肺活量 D.促使红细胞数目增多 3.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是根据下列哪项的数值低于正常值而做出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二)教学难点 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细胞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教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驱动为一条主线,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点拨、学以致用等“七环节”为教学策略,以“六步”探究式诊断卡为抓手,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设疑启思→问题引领自主思考→实验、视频增强感性认知→疑难问题,合作释疑→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归纳梳理,学以致用。同时渗透“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现象与生理功能之间相联系等生物观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疑问与困惑,用科学的生物知识指导学生健康生活成长。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式探“血液”之奥秘,以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教学准备 (一)教师 多媒体课件、视频、加入抗凝剂的羊血、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红色气球、血液常规化验单。 (二)学生 预习教材和诊断卡上的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课堂,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过程 预习感知 生:课前利用探究式诊断卡预习教材,发现疑惑。 师:课前批阅,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关键知识点,明确自身需要学什么?想什么?议什么?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使课堂探究有的放矢。 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图中这位可爱、坚强,令人心疼的小朋友正在通过什么方式维持生命呢? 生:输血 师:输血为什么能维持一些病人的生命,点燃生命之光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血液的秘密。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刻认识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激发学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探究之旅一:血液的组成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教案应该被视为达到符合学习者需求的七年级生物教学目标的资源。小编整理了关于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范文 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石家庄四十中学孙秋菊 教材分析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并从中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怎样健康饮食呢?第一课时“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本册的开篇章节。考虑到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中,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安排了淀粉的探究实验、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实验,最后归纳总结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这样处理教材比原来直接讲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此外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正是新陈代谢过程的起始部分,为下面课程的讲解做了准备。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验证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难点是“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一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书中已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好。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想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生物实验用具。 2.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性目标 参与小组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溶液准备包括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蛋清液)、橘汁、碘液、10%的氢氧化钠、3%的硫酸铜溶液、清水、蒸馏水等; 实验用具包括研钵、试管、解剖剪、解剖针、刀片、纱布等。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材料“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制定一份营养全面的午餐食谱,并在课上带来食谱中的食物(每样食物少量即可)。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计算机技术已经步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作、教育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生物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现今,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合理的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了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数字化教育 在初中教学中,生物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生物课堂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导致初中生物课堂在运用多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 2.描述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难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准备三支等体积的试管并编号,分别向2、3号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3~5 mL抗凝素,1号试管中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然后将等量的哺乳动物血液分别滴加到三支试管中,并将它们放到0~4 ℃的冷藏箱备用,课前将2号试管摇匀。 2.收集血液组成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收集家人或其他亲友的血液化验单。 四、相关资源 《【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资源、《【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视频资源、《【知识解析】血液的组成部分》演示动画资源、《【生物世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血液的分层现象》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 (上图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截图)你们抽过血吗?在什么部位取血?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哪里? 据统计,一个成年人身高不足2米,其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加起来会有10万千米长,

能足足绕地球赤道两周半。这些分布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同世界最长的“河流”,担负着繁忙的运输工作。推动人体内这条不断流动的“河流”的动力,来自那伴随我们一生、似乎不停歇的心脏。 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当我们去体检或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 【讲授新课】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组成 展示一张人体血常规化验单。 你能看懂这张化验单提供的信息吗?通过这张化验单,你能初步判断这个人患了什么疾病吗? 要想看懂这张化验单,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血液的组成。 出示课前处理好的三支试管,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讲解:研究离体血液成分时必须加入抗凝剂,否则就会出现1号试管里的现象,血液凝结成块,就很难分析血液的组成成分。 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图片。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血液是在了解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了基础。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探索人体运行机制奥秘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将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同时得到发展,所以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识别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并说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2)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方法 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以直观式教学和讨论法相结合,用视频播放和多媒体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我将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式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思考评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练使用显微镜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X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 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能力训练 (1)课后巩固提高” (2)实际运用,检测达标情况依据所学知识 (1)再次回忆贫血的原因。 (2)讨论白细胞多(少)对 人体的影响。 如列表比较法 根据所学知识,解决达标检测 问题 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分析, 作出的评价并鼓励学生。 教师参与学生的设计,评价并 激励学生。 巡视指导,答疑。 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 课后延伸:“开眼界”阅读关于造血干细胞及其研 究进展的资料,并在课外收集 相关资料。 课件查阅资料,师生共同交 流。指导学生共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简介血友病和血栓的形成。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血液学案(含解析)(新版)冀教版

一、血液 学习目标: 1.重点: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重点:能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知道什么叫贫血、发炎。 读学积累 知识点一血液 1.组成 特点作用 血浆色透明液体 运载,运输 和 血细胞红细胞 (RBC) 数量,两面凹 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富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运输 白细胞 ( ) 数量,比红细胞大,有 细胞核 吞噬,对 人体有和 作用 血小板 ( ) 最小,形状, 细 胞核 2.功能: 、防御和的功能,参与调节及调节等多种功能。 知识点二贫血与发炎 1.贫血:血液里红细胞数量或者红细胞中含量过少都叫贫血。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和丰富的食物。 2.发炎:身体受伤,病菌侵入时,会有大量的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 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 研学探究 1.同学们观看血液分层图片和书上图文。

(1)血液的的组成有哪些成分? (2)血液能不断地流动,你认为这与血浆的成分有关吗? 2. 同学们完成探究竟·观察:观察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 (1)观察图中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数量。比较红细胞的结构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2)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3)白细胞有什么功能?人体发炎是白细胞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3.下表为四位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异常项目的计数结果,表中还提供了相应项目的正常范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患者A可能患有______,理由是______. (2)患者B可能患有______,理由是______. (3)患者C可能患有______,理由是______. (4)患者D可能患有______,理由是______. 检测巩固 1.人体病菌侵入时白细胞数目会大量增加,这是因为白细胞具有() A.运输氧气的功能 B.防御保护的功能 C.运输二氧化碳的功能 D.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2.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设计内容 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作业品质,学生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有效作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为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作业“五项管理”的要求,切实改变目前中学生作业机械、重复的现状。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我选择了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进行了作业的优化设计。 为摒弃以往重复低效的练习,突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我将作业设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过关和能力提升。第一部分基础过关,针对基础较弱,接受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布置。第二部分能力提升,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基础扎实,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布置。 二、设计类型 课堂练习。其中基础过关6小题,在预习阶段完成,能力提升4小题,在课堂小结后完成。所设计的作业内容均在课内完成。 三、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3.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1.体验血液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 2.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四、设计方案 (一)、课标要求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并运送到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与二氧化碳也需要运走并排出。这些物质的运输任务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而血液就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在一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等基础知识,如: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卷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知道血液是红色的粘稠的液体,血液与健康有关,体检常需要验血,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正是基于这一点,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⒈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⒉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⒊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正常值。 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过程方法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价值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值。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以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⑴学生观看图片(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血常规化验单、无偿献血证)教师:上述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对它知道多少?它对人体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人体血液的状态和颜色。 患病时,医生往往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疾病;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又能挽救生命。)

(二)学习新课 一、血液 活动1 出示课本血常规化验单: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病人的血液化验单,这 个病人的几项指标都正常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2. 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现象 ⑴出示加入抗凝剂的已分层的血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血液是否分层了?分几层?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 的比例如何?) ⑵待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表格中) 55% ⑶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教师总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上面的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 活动3. 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血浆内容)。 血浆什么颜色?有多少成分组成?各占多少比例?并分析推断一下血浆的主要功能。(提示学生注意水占了血浆的绝大部分,为介绍无偿献血做伏笔)。 活动4. 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观察中的困难要给予及时帮助。) 血液组成:

人教七年级下册生物《血液》导学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2、识别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数目及各自的功能。 3、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活动一:探究血液的组成 通过观察试管夹上装有血液的试管,尝试描述分层现象并准确说出血液的组成。 活动二:动手动脑 1、血浆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水约、血浆蛋白约,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细胞 排出的代谢废物等约。 功能:运载,运输维持体内生命活动所需的和体内产生的。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比较它们的数量和形态。 血细胞数量形态结构(有无细胞核)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活动四:回归生活 总结: 血液有浆有细胞 浆运细胞和养料 红细胞,带氧跑 白细胞,把菌包 血小板,凝血牢 课堂检测 1、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 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2、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浆和血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小板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患贫血的病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份是( ) A、糖和脂肪 B、钙和磷 C、维生素和水 D、铁和蛋白质 4、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 D.血小板 5、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 A.含有血红蛋白 B.含有红色素 C.含铁 D.红细胞膜是红色 6、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7、没有细胞核的一组细胞是() A.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B.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白细胞 8、红细胞的功能是() A.运输氧和养料 B.运输氧和废物 C.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D.运输养料和废物 9、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 ) A、二氧化碳的浓度 B、氧的浓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 10、下面关于“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看到最大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B.能够看见血小板 C.看到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D.看到的白细胞没有细胞核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 第一节 血液与血型》教学案2 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

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 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 考点梳理 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的为血浆(约占55%);下层红色的为红细胞,中间交界面还有很薄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 成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 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形态特点较大,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红细胞大 呈圆球状 最小的血细胞 形状不规则 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 正常值男:5.0×1012个/升 女:4.2×1012个/升 4~10×109个/升100~300×109个/升 功能运输氧气防御疾病止血、加速凝血病症过少:贫血过多:发炎过少:血友病

图示 【要点诠释】 1.血红蛋白 ①特点: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 ②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贫血 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一般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3. 发炎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 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二、血量与输血 1. 血量: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 输血: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三、安全输血 1.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 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的人除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A型血和B型血。 四、倡导义务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学反思6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学反思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学反思1 生物知识研究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这门课程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之一。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拓展认知空间,挖掘深层领域,并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调动一切可用手段,引领学生探究学习他们不熟知的微观世界,使学生们可以更简单、更形象、更轻松的学会知识,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下面的这段叙事也许可以简单地诠释一下现在的生物课堂特点。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比较重要的一节知识,也是学生不易理解记忆的一节知识。所以以往我的教学设计是:复习心脏结构导入;结合血液循环图,学生观察,教师讲解;总结规律;当堂复习强化记忆。这一教学设计虽然重难点突出,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很理想。学生学得烦,老师教的累。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走老路子,一味地填鸭,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了。我们应该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营造自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并快乐着”的感觉。

因此我结合网络上和一些专家们的优秀课例设计,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修改为以下环节: (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 (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 (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 (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 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精选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 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 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 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 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 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版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响,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根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的代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和蛋白质一样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一样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考前须知 试管中参加"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根本没有吸收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