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的多样性)

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 .CO 2+H 2O H 2CO 3

B .6n CO 2+5n H 2O ――→光

叶绿素

(C 6H 10O 5)n +6n O 2 C .NH 3+CO 2+H 2O +NaCl===NaHCO 3↓+NH 4Cl

D .CaCO 3+CO 2+H 2O===Ca(HCO 3)2

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通过灼热炭

C .通过水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3.将CO 2气体通入CaCl 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 .硫酸氢钾溶液

B .碳酸氢钙溶液

C .氯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4.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 .Na +、CO 2-3

B .Na +、HCO -3

C .HCO -3、CO 2-3

D .Na +、OH -

5.无色气体X 跟灼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 ,Y 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无色气体X ,则X 、Y 分别是

A .O 2、CO 2

B .CO 2、CO

C .CO 、CO 2

D .O 2、CO

6.要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 气体,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

A .饱和NaHCO 3溶液

B .Na 2CO 3溶液

C .饱和石灰水

D .NaOH 溶液

7.把少量CO 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①Ba(NO 3)2溶液;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 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 .②和③ B.只有② C.①和② D.只有③

8.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CaCO 3

C .NaHCO 3溶液

D .Na 2SO 4溶液

9.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 气体,并在管口P 处点燃,实

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情况:①H 2和

NaHCO 3②CO 和Na 2CO 3③CO 和CuO ④H 2和Fe 2O 3中符合题意的x 、

y 可以是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①②③

D .只有③④

10.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 ,另一份是CO 2,

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 与CO 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 .1∶2

B .1∶4

C .11∶14

D .11∶28

11.欲除去NaHCO 3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可加人( )

A.饱和石灰水 B .NaOH 溶液 C .盐酸 D .通人CO 2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2Na +2 H 2O = 2Na +2OH -+H 2↑

B .氧化钠与盐酸:O 2-+2H + = H 2O

C .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CO 32-+2H +=H 2O +CO 2↑

D .烧碱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HCO 3-+OH -= H 2O +CO 2↑

13.下列物质中与其它三组组成不同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C 60

B .红磷 、白磷

C .氧气、臭氧

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CO3―、Na+、OH―、K+

B、CO32―、Ba2+、K+、NO3―

C、Ba2+、OH―、Cl―、Na+

D、CO32―、Na+、NO3―、H+

15.关于Na2CO3、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NaHCO3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Na2CO3则不能

C.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体积:Na2CO3=NaHCO3

16.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O3C.CuO D.Cu2O

17.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2O2和CO2 B.Na和O2 C.NaOH和CO2 D.C和O2

18.下列各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表示的是

A、碳酸氢钾溶液

B、纯碱溶液

C、碳酸氢钙溶液

D、小苏打溶液19.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 20.由一气体甲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

,则甲、乙、丙、丁分别为

A.CO2、CO、O2、CaO B.O2、CO、CO2、CaCO3

C.O2、CO2、CO、CaCO3 D.CO、CO2、O2、Ca(OH)2

21.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收集到11g CO2,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22g 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A.42:53

B.53:42

C.26.5:42

D.42:26.5

22.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处理(假

设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全部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B.一定含有H2O、CO,可能含有CO2、H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O、H2 D.一定含有CO、H2,可能含有H2O、CO2 23. 向20mL 0.1mol/L的 Ca(OH)2溶液中通 CO2,若得到0.001mol沉淀,则通入CO2的物

质的量可能是()

A.0.0015mol B.0.002mol C. 0.003mol D. 0.004mol

24.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

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

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OH-=HCO3-

B.少量小苏打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钙溶液混合:HCO3-+Ca2++OH-=CaCO3↓+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26.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2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 (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_____(填化学式)。

28.在稀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气体,则溶液中CO32―的浓度变化趋势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29.在下列图象中,横坐标表示加入试剂的体积V,纵坐标表示沉淀的质量m。根据实验内

容把相对应曲线标号填入横线上。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

(2)在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3)在碳酸钡的悬浊液中加盐酸,直至过量。

回答:(1)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0.A、B、C、D、E五种物质的焰色都呈黄色;A、B与水反应都有气体放出,A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还原性,B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同时都生成溶液C;C与适量的CO2反应生成D;D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E, E加热能生成D。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化学方程式E+B===D+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制取纯净干燥的气体A,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生成A的速度可通过滴入液体B 的速度控制。已知A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会在空气中燃烧的

气体,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A是__________。

(2)若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种黑色粉末,则B物质是______,C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洗气瓶(广口瓶)中装的试剂D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得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32.“套管实验”是将一个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外一个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普通玻璃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近年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述实验为“套管实验”,请观察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管内塞有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从点燃酒精灯开始,试管及烧杯A、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

(2)整个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①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盛饱和NaH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无法断定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4.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3.24g。结合内容回答:

(1)除去该混合物中的碳酸氢钠可采取的方法是。

(2)若将该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固体质量为2.62g。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详解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详解 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6nCO2+5nH2O(C6H10O5)n+6nO2 C、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D、CaCO3+CO2+H2O===Ca(HCO3) 2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灼热炭 C、通过水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3、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硫酸氢钾溶液 B、碳酸氢钙溶液 C、氯水 D、氢氧化钠溶液 4、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Na+、CO B、Na+、HCO C、HCO、CO D、Na+、OH- 5、无色气体X跟灼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Y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无色气体X,则X、Y分别是 A、O 2、CO2 B、CO 2、CO C、CO、CO2 D、O 2、CO 6、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 A、饱和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饱和石灰水 D、NaOH溶液 7、把少量CO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①Ba(NO3)2溶液; 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②和③ B、只有② C、①和② D、只有③ 8、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A、Na2CO3溶液 B、CaCO3 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9、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情况:①H2和NaHCO3②CO和Na2CO3③CO和CuO④H2和Fe2O3中符合题意的x、y可以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③④ 10、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CO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与CO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1∶2 B、1∶4 C、11∶14 D、11∶28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教案(1) 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 时间 45min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杨佳 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分析教 材 分 析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 生 分 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 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精选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 一.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少量Na 2CO 3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 标准状况下6.72LCO 2通入200mL 2.5mol/L NaOH 溶液中: 。 二.完成下列作业。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 2CO 3和NaHCO 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 .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 2CO 3NaHCO 3 C .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 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放出CO 2的速率Na 2CO 3大于NaHCO 3 2.除去Na 2CO 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 3固体的最佳方法 ( ) A .加入盐酸 B .通入CO 2 C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D .加入NaOH 溶液 3.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 ( ) A .逐滴滴加盐酸 B .加入氯化钙溶液 C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通入二氧化碳 5.用1 L 1.0mol·L -1 NaOH 溶液吸收0.8 mol CO 2,所得溶液中的CO 32-和HCO 3-的物质的 量浓度之比约是 ( ) A .1∶3 B .1∶2 C .2∶3 D .3∶2 7.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 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 A .3.38g B .4.58g C .4.16g D .4.41g 9.某课外小组为了验证Na 2CO 3和NaHCO 3的稳定性,设计了如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计算题

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混合物共热,反应前碳酸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百分之55.7,当碳酸钠的含量提高到百分之70时,碳酸氢钠约分解了百分之多少???? 解:设Na2CO3 a mol,NaHCO3 b mol, 106a/(106a+84b)=55.7% 2NaHCO3~Na2CO3 x 1/2x (a+1/2x)*106 /[(a+1/2x)*106+84(b-x)]=70% 化简得:106a+53x/(106x+84b-31x)=70% (1) 106a+84b=106a/55.7% 带入(1) x=0.36a b=1.0036a x/b=35.87% 步骤比较繁琐,刚高考完,试试手拉~~~~~ 若某NA2CO3溶液中含有m mol na2co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氯离子和碳酸氢跟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滴入的稀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等于多少mol()用m表示。。。方法也简单越好 Na2CO3+HCl=NaHCO3+NaCl Na2CO3+2HCl=2NaCl+CO2+H2O 欲使溶液中氯离子和碳酸氢跟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第一个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第二个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应该是相等的,所以应该有2m/3摩尔为 Na2CO3转化NaHCO3,m/3摩尔Na2CO3转化为CO2,因此,滴入的稀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2m/3+(m/3)*2=4m/3摩尔 有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的混合物4克,把它们加热到质量分数不再减轻,冷却后称量为3.38克,在残留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二氧化碳,该气体经过干燥后通入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玻璃管里,测得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0.56g,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2)加热后新增的碳酸钠质量 (3)残留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混合物加热只有碳酸氢钠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减少的质量 (4-3.38)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2NaHCO3=Na2CO3+CO2+H2O ——— 2mol 106 62g xmol yg (4-3.38)g 解得x=0.2mol,即1.68g;(第一问答案)y=1.06g(第二问答案) 2CO2+2Na2O2=O2+2Na2CO3 △T 88 32 56 mg 0.56g 解得m0.88g(第三问)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练习题

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专项训练 1.当a g NaHCO 3和Na 2CO 3 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在减少时,变成b g ,则原混合物中NaHCO 3 和Na 2CO 3的质量比应是 A .(a-b )/ b B.b/(a-b ) C.(b-0.63 a )/(a-b ) D.(a-b )/ (b-0.63 a ) 2.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KOH 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62%、K 2CO 32.38%,KOH90%。若将此1g 加入到含HCl1.68g 的稀盐酸中,过量的盐酸再用20%的KOH 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A. 3.43g B. 4.00 g C. 4.50 g D.无法计算 3.由Na 2S 、Na 2SO 3、Na 2SO 4组成的混和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含硫质量分数为 A 、32% B 、46% C 、78% D 、无法确定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 、H 2、O 2共16.5g ,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 气体用Na 2O 2充分吸收,Na 2O 2增重7.5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质量分数是 A .36% B .54.5% C .40% D .33.3% 5. 某K 2CO 3样品中含有Na 2CO 3、KNO 3和Ba(NO 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得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 .肯定有KNO 3 B .肯定有KNO 3,可能还含有Na 2CO 3 C .肯定没有Ba(NO 3)2;可能有KNO 3 D .肯定没有Na 2CO 3和Ba(NO 3)2 6. 1mol 过氧化钠与2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 2CO 3 B .Na 2O 2 Na 2CO 3 C .NaOH Na 2CO 3 D .Na 2O 2 NaOH Na 2CO 3 7.(多选)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 、NH 4+ 、Cl - 、Mg 2 + 、Ba 2+、CO 32 -、SO 42 -,现取三份100 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2019届鲁科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练习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2.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 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 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 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3.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4.有3份等质量的小苏打,第1份直接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2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3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V1、V2和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1=V2=V3 5.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

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2.0 mol·L-1 B.1.5 mol·L-1 C.0.18 mol·L-1 D.0.24 mol·L-1 6.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试管中各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下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一定有c(HCl)≥2 mol·L-1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c(HCl)≤1 mol·L-1 D.最终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 7.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8.向四支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后,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1.06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01.06)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NaHCO3而能转化成Na2CO3 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 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3、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 量同浓度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比为() A.2:1 B.1:1 C.1:2 D.4:2 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常温时水溶液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快慢:Na2CO3<NaHCO3 D.物质的量相同时,消耗盐酸:Na2CO3<NaHCO3 5、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 剂是 A.HCl B.H2SO4 C.Na2SO4 D.CaCl2 6、下列关于Na2C0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溶液显酸性 B.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热的Na2C03溶液可用来除去沾污D.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在不同反应中既能吸收CO2,又能参加反应放出CO2的是 A.KOH B.K2CO3 C.KHCO3 D.Ca(OH)2 8、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用于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的是: A、水洗; B、加热; C、通入二氧化碳; D、加入盐酸; 9、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 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 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 D.NaOH溶液、浓H2SO4;洗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练习题图文稿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练习 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专项训练 1.当a g NaHCO 3和Na 2CO 3 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在减少时,变成b g ,则 原混合物中NaHCO 3和Na 2CO 3的质量比应是 A .(a-b )/ b B.b/(a-b ) C.(b-0.63 a )/(a-b ) D.(a-b )/ (b-0.63 a ) 2.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KOH 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62%、 K 2CO 32.38%,KOH90%。若将此1g 加入到含HCl1.68g 的稀盐酸中,过量 的盐酸再用20%的KOH 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A. 3.43g B. 4.00 g C. 4.50 g D.无法计算 3.由Na 2S 、Na 2SO 3、Na 2SO 4组成的混和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含硫质量分数为 A 、32% B 、46% C 、78% D 、无法确定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 、H 2、O 2共16.5g ,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 气体用Na 2O 2充分吸收,Na 2O 2增重7.5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质量分数是 A .36% B .54.5% C .40% D .33.3% 5. 某K 2CO 3样品中含有Na 2CO 3、KNO 3和Ba(NO 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得 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 .肯定有KNO 3 B .肯定有KNO 3,可能还含有Na 2CO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 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又叫苏打.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类,但都被用做食用碱.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的区别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外观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 溶解性较大比Na2CO3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溶于水后的酸碱性显较强碱性碱性比Na2CO3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的各种化学反应.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2HCl=NaCl+CO2↑+H2O 与NaOH溶液反应: Na2CO3不与NaOH反应. NaHCO3+NaOH=Na2CO3+ H2O 与Ca(OH) 2或Ba(OH) 2反应: Na2CO3+ Ca(OH) 2= CaCO3↓+2NaOH NaHCO3+ Ca(OH)2= CaCO3↓+H2O+NaOH Na2CO3+ Ba(OH)2= BaCO3↓+2NaOH NaHCO3+Ba(OH)2=BaCO3↓+H2O+NaOH 与CaCl2或BaCl2反应: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2CO3+BaCl2 = BaCO3↓+2NaCl

NaHCO3不与BaCl2和CaCl2反应 Na2CO3和的NaHCO3相互转换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通入CO2: Na2CO3 + CO2+ H2O =2 NaHCO3 加热NaHCO3: 2 NaHCO 3 == Na2CO3 + H2O + CO2↑ 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①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 ②溶解,向水溶液中加入BaCl2或CaCl2,产生沉淀的是Na2CO3 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如何去除杂质 把混合气体通入Na2CO3或NaHCO3溶液中,Na2CO3或NaHCO3与HCl反应生成CO2。 反应方程式: NaHCO3+2HCl=NaCl+CO2↑+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 一.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少量Na2CO3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标准状况下6.72LCO2通入200mL 2.5mol/L NaOH溶液中:。二.完成下列作业。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Na2CO3大于NaHCO3 2.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固体的最佳方法()A.加入盐酸B.通入CO2 C.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D.加入NaOH溶液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5.用1 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A.1∶3 B.1∶2 C.2∶3 D.3∶2 7.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A.3.38g B.4.58g C.4.16g D.4.41g CO3和NaHCO3的稳定性,设计了如 9.某课外小组为了验证Na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在试管B中应放的物质是, C、D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实验时,C、D中的现象分别是:、 。 10.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 所至;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至。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 。11.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 写出A、B、E、F的化学式 A ; B ;E ;F 。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分别加入盐酸,若出现下列几种图像(以放出的CO2的量为纵标,加入的HCl量为横标作图),据此来判断原溶液中的溶质的组成。

教学设计参赛: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化学1(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面团变馒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这样陈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叙述中强调了两个侧重点:(1)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2)要开展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内容源自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教材的地位: 1、初中化学介绍了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在后面的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中:有要求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的操作;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要重点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课时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初中化学有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的介绍;本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在1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几滴水和10毫升水时的现象区别,这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3、第一章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具体的认识材料。 4、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本课时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分类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同时与“离子反应”相互衔接,教材要求学生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更关键的是:元素化合物本身就是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同时本课时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课时教材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知识点习题-精选.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一 1.概念:组成里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化合物。如NaCl、NH4HCO3、KMnO4等。 2.有的盐是有毒的,如工业用盐中含有__________,不能食用。 二_氯化钠__ 1.构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它们在人体中都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2.用途 工业上:用氯化钠为原料生产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 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生活上:用作调味品、腌制食物、消除积雪等。 3.制取:用海水晒盐或用盐湖、盐井水煮盐。 三_粗盐的提纯__ 粗盐通过溶解、沉淀、________、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四_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__ [提示] (1)纯碱不是碱,而是属于______类。 (2)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__,它们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五_碳酸盐的化学性质__ 1.与酸反应 [实验11-1]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11-1-1所示)。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 图11-1-1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提示]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向待检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

水变浑浊,即可说明待检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2.某些碳酸盐可与碱反应 [实验11-2]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 [提示] 实验室里可用这种方法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钠。 [拓展]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2)碳酸氢钠在受热时容易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试用:①H2SO4、②NaCl、③BaCO3、④NaOH、⑤NaHCO3,填写下列空白(填写编号)。 (1)属于盐类的是______,其中属于钠盐的是______,属于碳酸盐的是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 当堂检测(二十一),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常见的酸有________、________等;常见的碱有________、________等。酸与碱能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和水。 2.酸能与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碱能与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盐的认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NaOH B.Na2O C.Na2SO4D.Na 2.纯碱是下列哪种物质的俗称() A.NaOH B.Na2CO3C.NaHCO3D.NaCl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石灰石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纯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氯化钠用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 知识点?碳酸盐的性质 4.下列试剂能用于检验CO32-的是() A.稀硫酸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5.鉴别食盐和纯碱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看颜色B.闻气味C.滴加稀盐酸D.溶于水 6.热水瓶胆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适量的盐酸浸泡后去除,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