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定义

【内容导航】: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测试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认定)某一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

【解读】

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有不同的内涵的。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认定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即“是否有效”为“某一特征”)。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即“错报”为“某一特征”)。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与某一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这一特征,2015年教材修订)。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细节测试审计抽样工作指南

细节测试中审计抽样工作指南 一、前言 1.为了规范细节测试中审计抽样工作,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制定本指南。2.本指南主要目标在于指导审计人员在执行细节测试过程中如何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如果采用审计抽样,如何进行样本设计、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评价样本结果等工作,以实现细节测试的工作目标。 二、适用范围 1.本指南中的审计抽样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对于其他审计项目可参照执行。2.在实施细节测试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 三、细节测试中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1.在确定实施细节测试审计程序范围时,应根据与所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对审计效率的要求,选取适当的测试项目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2.细节测试选取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使用这些方法。 3.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由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 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 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 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如滞销的存货余额或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余额;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一、审计抽样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 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 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 注意: 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 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 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 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二)非抽样风险 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 1.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2.选择的总体(收入日记账)不适合于测试目标(收入完整性) 3.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审计和会计中重分类调整

审计重分类调整汇总 重分类指会计报表的重分类。它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明细帐和总帐,只调整报表科目余额,具体说来,它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非总帐余额(净值)而定,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帐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本来面目,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 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长期投资.长期借款中一年到期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 1.重分类调整不管金额多少都要进行调整; 2.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被审计单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如果某一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在贷方。此时其性质不是应收债权,而是预收账款。此时就要进行重分类调整: 借:应收账款 贷:预收账款 如果未进行调整,则属于审计差异 同样的,延伸: 3.应付帐款与预付账款

应付账款的余额一般在贷方。若在借方,则性质是预付账款,不是应付账款 则:借;预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4.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债权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属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在填列会计报表项目时,应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扣除,填列在流动资产类“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这个报表项目内。 则;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债权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中,属于一年内将要还款或者承兑时,就应从长期借款或应付债券项目中扣除,放在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内填列。 则: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6.银行存款和其他长期资产 把银行存款中的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不能放在流动货币资金项目。应放在其他长期资产 则;借:其他长期资产 贷:银行存款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抽样的性质和目的 审计准则定义审计抽样(auditing sampling)为:对某个帐户余额或某类交易里的部分项目所运用的审计程序,以便评价该帐户余额或该类交易的某些特性。 审计抽样对两种审计测试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比如,审计抽样可在核证、函证和追查中广泛运用,但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程序。 二、不确定性与审计抽样 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外勤工作准则”第二条和第三条都包括了不确定因素。比如,审计人员对控制风险的评价,将影响所要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关证据事项的准则,也只要求审计人员对发表的意见具有合理的基础。 从审计人员立场看,如果对资料进行90%的审查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比因只审查部分样本而可能发表错误意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还要大,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某些不确定性。在实务中,情况也往往如此,所以抽样技术被审计人员广泛应用。 我们知道,审计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合起来称作审计风险,而审计抽样只与其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在前几章已说明,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认定中重要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则是审计人员不能查出重要错报的风险。在控制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为审计人员提供直接与评价控制风险有关的信息;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审计抽样,可帮助审计人员量化审计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实现外勤工作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造成不确定性,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直接与抽样相关,而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却与抽样无关。我们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抽样风险,将第二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非抽样风险。 下面分别说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适当选取的样本可能并不代表总体,因此,他根据样本对有关内部控制或交易和余额的细节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审查整个总体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抽样风险(sampling risk)就同这种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关。在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可能发生以下种类的抽样风险。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有两种: (1)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low) 是指在控制结构政策和程序实际执行效果不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而样本估计控制风险却支持计划估计水平的风险。这种风险也称为“信赖过度风险”(risk of overreliance,或译“信赖过度风险”)。 (2)控制风险估计过高风险(risk of assessing control risk too high) 与“控制风险估计过低风险”相反,是指在控制的实际执行效果支持控制风险的计划估

五种类型审计报告的

五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参考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五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准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如下: 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7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 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7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7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 (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二○×八年×月×日 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如下: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样的运用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样的运用 一、审计抽样原理 (一)概念 1、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审计人员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审计抽样方法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指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样本数量与分布,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计,并对所抽取的样本结果进行统计评价,最后以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非统计抽样,指审计人员依据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有目的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得当,同样可以得到统计抽样一样效果。 2、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无论是在控制测试中,还是在细节测试中,审计人员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二)审计抽样三个阶段 审计抽样适用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审计人员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验证与某一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细节测试,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固定资产的价值)。审计人员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样本设计阶段 (1)确定测试目标。控制测试的目标是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细节测试的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定义总体。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 (3)定义抽样单元。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 (4)分层。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报告的种类总结

33、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照审计报告格式,分为标准审计报告(格式和措辞基本统一)和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一般审计报告和特殊审计报告)。 2.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和主体,分为外部(被审计单位外部的政府或民间审计组织)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这类报告对外不公布)。 3.按照审计报告使用目的,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出具报告时,同时附送已审计的财务报表)和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分发给特定人群,例如经营者、合并或业务转让的关系人、提供信用的金融机构等)。 4.按照审计工作的性质和报告目的,分为通用目的的审计报告和特殊目的的审计报告 通用目的的审计报告,特指年度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种报告意在表达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是否合法、公允的客观意见。 5. 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简程度,分为简式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 34、社会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内容)。 一、标题。在我国,审计报告的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 二、收件人。审计报告的收件人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一般是指审计业务的委托人。审计报告应当载明收件人的全称。 三、引言段。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并包括下列内容:(1)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财务报表的名称;(2)提及财务报表附注;(3)指明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 四、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应适当的说明按照适当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 五、审计人员责任段。应当说明:(1)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3)审计人员相信以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足、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六、审计意见段。审计意见段应当说明,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七、审计人员的签名和盖章与审计机构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密切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3.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工程审计概念、目的、原则、依据等

. 审计概念,目的,原则/依据 企业建设工程投资项目审计,是指组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情况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是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重点搞好效益审计的一种具体方法。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质量目标是指建设工程实体质量和工作质量达到要求;速度目标是指建设工程进度和工作效率达到要求;效益目标是指建设工程成本及项目效益达到要求。 其中包括三种类型的审计重点: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的策划准备阶段到投入使用结束,如上解释),工程造价审计(对项目实施阶段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重点在施工过程的资金审计),工程结(决)算审计(工程实施阶段完成时进行的全面的审查监督)工程结算审计,是以国家规定的计算规则,在以设计文件、变更文件及签证为依据准确计算工程数量的基础上,参考国家及地方定额站颁发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对发包单位所做的工程结算费用进行审计。 造价审计一般是对单项、单位工程的造价进行审核,其审计过程与乙方的决算编制过程基本相同,即按照工程量套定额。由于造价审计只是审核单项、单位工程的合同造价,一个建设项目的总的支出是由很多单项、单位工程组成的,审查其是否有不合理支出,是否有挤占建设成本和计划外建设项目的现象等,来确定一个建设项目的总的造价。 目依据:工程审计是依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规定,对工程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有无隐匿资金、截留基建收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有无以投资包干结余的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的违纪行为等。审计是以基建项目为标的,以会计师、审计师为主要从业人员。全程介入,动态控制。在预算、招标、合同、采购、施工、拨款、变更、核算、验收、结算、决算等环节设点把关,及时出具审计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同时根据公司内部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的审查监督,特别是对资金、相关审批手续、签证确认等的重点审查监督 精选范本

审计期末复习范围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审计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及其特征,了解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的过程,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理解和熟记审计的概念和属性、审计的目标和对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什么维系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教学内容: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秦汉时期-隋唐至宋-元明清-中华民国-新中国 2.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3.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果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二.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审计的概念7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特点:独立性、权威性、是一种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属性 机构独立 经济独立 精神独立(人员独立) 三.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1.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 合法性 公允性 2.审计的对象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最基本的职能)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2.审计的作用 制约性作用 促进性作用 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按不同标志进行的多种分类,理解和掌握审计的不同方法以及在

审计考试 第25讲_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1)

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及重点: 第一,介绍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教材4.1),重点是抽样风险的概念; 第二,从“样本设计、选取样本和评价样本结果”三个环节分别讨论在控制测试(教材4.2)和细节测试(教材 4.3)中如何通过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其中,第三节的货币单元抽样的定义、选取样本、推断总体错报、考虑抽样风险以及举例,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本章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同时在综合题中也会涉及。本章考点分布非常广泛,需要大家全面学习。 本章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章节,最近五年平均考试分值在6分至8分之间。 本章必备考点清单

2019年教材主要变化 修改部分文字表述。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考点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考点二】审计抽样(★★) 【考点三】抽样风险(★★★) 【考点四】非抽样风险(★★) 【考点五】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考点六】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考点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针对性测试) 【提示】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测试、选取特定项目测试和审计抽样,如下图所示。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测试(细节测试) 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的全部项目,比如对资本公积项目。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教材5.4)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提示】在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针对的是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百分之百的项目,这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不满足审计抽样的特征(即不是测试低于总体百分之百的项目),因此不是审计抽样,当然也不存在抽样风险问题。 (二)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针对性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比如,选取大额或关键项目、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内部审计分类及方式

内部审计种类和方式 公司内部审计种类包括: 1、财务审计:对公司财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财务管理和财产管理情况等进行监督评价。 2、内控审计: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合法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的重点为公司(包括控股子公司)采购和销售环节、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重要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事务等事项。 3、基建项目审计:对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立项、计划、合同签订、执行情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控制、概预算、决算等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 4、合同审计:对公司大宗物资采购合同、产品营销合同、承包租赁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等合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违章情况等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公司认为重大的合同,审计部门应当参与合同前期审查。 5、责任审计: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所属分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负责人和各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管理人员任期的履职情况、经济活动及个人收入情况等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公司副总以上人员审计由审计委员会授权审计;副总以下需要审计的由总经理授权人力资源部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原则上应于相关经济责任人离任、离职前进行审计。 6、专项审计:对与公司经济活动有关的特定事项,向公司有关部门或个人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包括:

6.1 管理审计:对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6.2 效益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6.3 审计调查: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6.4 职工保险福利收缴支付审计。 7、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测试与自我评价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部门及管理层提交的年度内部控制测试和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并提交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测试与自我评价报告。 8、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授权的其他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样的运用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样的运用 前言:本文根据CPA考试《审计》科目中的审计抽样原理,结合我2010-2012年期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经历,对内部审计工作中怎样合理运用审计抽样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审计抽样原理 (一)概念 1、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审计人员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审计抽样方法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指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样本数量与分布,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计,并对所抽取的样本结果进行统计评价,最后以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非统计抽样,指审计人员依据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有目的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得当,同样可以得到统计抽样一样效果。 2、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 论的风险。 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无论是在控制测试中,还是在细节测试中,审计人员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二)审计抽样三个阶段 审计抽样适用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审计人员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验证与某一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细节测试,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固定资产的价值)。审计人员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样本设计阶段 (1)确定测试目标。控制测试的目标是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细节测试的目标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CPA教材里的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的定义 【内容导航】: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测试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认定)某一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 【解读】 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有不同的内涵的。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认定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即“是否有效”为“某一特征”)。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即“错报”为“某一特征”)。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与某一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这一特征,2015年教材修订)。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局审计文书种类

审计机关主要审计文书种类 一、审计通知书 适用于通知被审计单位(含被调查单位)接受审计(含专项审计调查)。 二、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 适用于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三、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 适用于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四、封存通知书 适用于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五、审计报告 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后出具审计结论。 六、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适用于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后出具审计调查结论。 七、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 适用于以审计机关名义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的意见。 八、审计决定书 — 1 —

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 九、审计事项移送处理书 适用于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审计处罚决定书 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且拒不改正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详见附件1) — 2 —

审计机关主要审计文本参考格式 一、审计取证单参考格式 二、审计工作底稿参考格式 三、审计文书送达回证参考格式 (详见附件2) — 3 —

附件1 10种主要审计文书参考格式及说明 一、审计通知书参考格式 ****(审计机关全称) 审计通知书 *审**通…20**?**号 ****(审计机关名称)对****(项目名称)进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的通知 ****(主送单位全称或者规范简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的规定,我署(厅、局、办)决定派出审计组,自20**年**月**日起,对你单位****进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必要时将追溯到相关年度或者延伸审计(调查)有关单位。请予以配合,并提供有关资料(包括电子数据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组组长:*** — 4 —

审计必背的重要理论

审计必背的重要理论及概念 第一章审计概论 一.审计概念: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同意托付或依照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二.审计的目的: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发表意见(一般目的)。会计报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支柱。 三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包括被审计的实体和内容。通常审计对象可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治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区不,列表如下:

(二)联系: 1。联系参见民间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差不多上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要紧体现在两者差不多上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在专门多时候,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考虑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以提高审计效率,而内部审计部门也经常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治理建议。 2.(结合P152[准则原文]、P160学习)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审计工作成果。这是因为: 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操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 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

用。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一.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由注协制定报财政部批准后施行,他包括以下三下层次 1.独立审计差不多准则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以上两层次属法定要求 3.执业规范指南 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同时具备)独立于托付单位和其他机构。具体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托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心态才能客观、公正。 第二层,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托付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是独立的。 第三,独立原则在强调注册会计师关于托付单位保持独立性的

审计抽样练习

(一)判断题 1.审计抽样是根据被选取项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形成或帮助形成关于总体的结论。( ) 2审计抽样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进行。( ) 3.统计抽样不存在非抽样风险。( ) 4.根据样本的差错率或偏差率推断总体的差错率是变量抽样。( ) 5.统计抽样的成本一般比非统计抽样的成本高。( ) 6.非统计抽样需要职业判断,而统计抽样不需要职业判断。( ) 7.无论使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抽样目险和非抽样风险。( ) 8.在进行细节测试时通常使用变量抽样。( ) 9.属性抽样是用来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变量抽样是用来估计总体差错金额。( ) 10.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一般不使用审计抽样。( ) 11.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留下了书面证据,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进行控制测试。( ) 12.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是审计抽样的一种。( )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实施下列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使用审计抽样的是( )。 A.风险评估程序B.实质性分析程序 c.实质性程序D.细节测试 2.注册会计师考虑对总体进行分层的前提是( )。 A.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 B.总体由具有不同特征的项目组成 c.总体所包含的项目数量巨大 D.总体的重大错报风险高 3.在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规模之间是( )。 A.反向变动关系B.同向变动关系 c.同比例变动关系D.反比例变动关系 4.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的是( )。 A.信赖过度风险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D.非抽样风险 5.在关于销售业务的审计中,不适宜采用审计抽样的是( )。 A.确认赊销是否均经过批准 B.确认销货发票是否均附有发运单副本 c.审查大额或异常的销售业务 D.确认销货发票副本上是否标明账户号码 6.应收账款总金额为4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6万元,根据抽样结果推断的差错额为5万元'而实际的差错额为8万元。此时'注册会计师已经承受了()。 A.信赖不足风险B.信赖过度风险 c.误受风险D.误拒风险 7.主要用于查找重大非法事项、有极高的可信赖程度的抽样方法是( )。 A.固定样本量抽样B.变动样本量抽样 c.停一走抽样D.发现抽样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审计抽样 考情分析 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高频率、高分值、高难度的三高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止,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 考情分析(2) 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 导语: 1.抽样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米赛跑的意义一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 (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 本章结构进度图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 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一定均等];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 否重大]。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例如选取账龄长、金额大或风险高的应收账款]进行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

审计的种类

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一、判断题: 1.政府审计与国家审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决不能混淆。() 2.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纠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全部审计的优点是审查详细彻底,缺点是工作量太大、花费时间太多。() 4.事前审计和不定期审计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5.一般进行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时,多采用突击审计的方式。() 6.顺查法就是详查法。() 7.在95%的可靠程度下,精确度为±1%的含义是:总体特征的真实发生率在±1%范围内 的概率为95%。() 8.从5000张凭证中抽取500张凭证审查,则抽样间隔数为5。()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实施()。 A. 抽样审计 B.审阅法 C.顺查法 D.详查法 2、假设样本结果预计差错发生率为3%,精确度为±1%,则精确度上限为()。 A. 3% B.2% C.1% D.4% 3、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是()。 A. 属性抽样 B.变量抽样 C.任意抽样 D.判断抽样 4、如果样本的可靠程度为95%,则样本的风险度为()。 A. 90% B.95% C.5% D.100% 5、从8000张现金支出凭证中抽取400张进行审计,采用系统抽样法,则抽样间隔为()。 A. 10 B.20 C.30 D.40 6、民间审计组织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时应与之签订的正式文件是()。 A. 审计通知书 B.审计报告 C.审计建议书 D.审计约定书 三、多项选择题: 1、按审计主体分类,可分为()。 A. 财务审计 B.政府审计 C.内部审计 D.民间审计 2、我国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分为()。 A. 财政财务审计 B.经济效益审计 C.财经法纪审计 D.国家审计 3、按照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审计,审计可分为()。 A. 定期审计 B.事前审计 C.事中审计 D.事后审计 4、审计程序一般包括()。 A.准备阶段 B.计划阶段 C.实施阶段 D.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5、按照审查书面资料顺序不同,审计方法有()。 A. 顺查法 B.详查法 C.抽查法 D.逆查法 6、民间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是()。 A. 进驻被审单位 B.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C.审查财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D.收集审计证据 四、计算与分析题

审计抽样及答案详解文件.doc

审计抽样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控制测试中,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是()。 A .误受风险 B .误拒风险 C .信赖不足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2. 注册会计师由于专业判断的失误造成审计结论与客户的客观事实不符,这种可能性属于( )。 A .非抽样风险 B .抽样风险 C .误拒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3.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拟实施的审计程序中通常可以使用审计抽样的是()。 A. 当控制的运行未留下轨迹时的控制测试 B. 实质性分析程序 C. 风险评估程序 D.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的控制测试 4. 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 抽样风险就会存在,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抽样中需要控制抽样风险 的唯一途径是()。 A .减少样本规模 B .不选择统计抽样,而是选择非统计抽样 C .控制样本规模 D .提高审计风险 5.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主要指( ),它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A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B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C .可接受的信赖不足风险 D .重大错报风险 6. 注册会计师张怡在审查华西公司的购货及付款业务时, 怀疑华西公司的有关职员伪造请 购单、验收报告及进货发票, 以达到虚构进货交易而支付现金的目的。为确定这种情况是否存在,张怡在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应当采用( )。 A .均值估计抽样 B .停一走抽样 C.发现抽样 D.固定样本量抽样 7. 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l 000、账面金额为 1 000 000 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300 个项 目作为样本。在确定了正确的采购价格并重新计算了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之后, 注册会计师将300 个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后除以300, 确定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970 元。 那么, 推断的总体错报就是()元。 A . 970 B. 970 000C. 30 000 D. 291 000 8. 可容忍误差在控制测试中表现为可容忍偏差率,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可容忍偏差率时, 应考虑()。 A. 重大错报风险的初步评估水平 B. 对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程度 C. 计划估计的控制有效性 D. 控制风险的高低 9. 在可容忍误差率为5%,预计误差率为3%,允许的抽样风险为2%的情况下,当注册会计师对200 个文档进行检查时发现8 个文档有错误,此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不接受降 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 因为样本的实际误差率加上允许的抽样风险大于预计的误差率 B. 接受降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的样本结果, 因为样本的实际误差率加上允许的抽样风险大 于可容忍误差率 C. 不接受降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 因为样本的实际误差率加上允许的抽样风险大于可容忍 误差率 D. 接受降低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的样本结果, 因为可容忍误差率减去允许的抽样风险等于预 计的误差率 10. 注册会计师采用比率估计方法对存货计价进行变量抽样。假定样本的账面余额为1000 万元,审计确认的实际金额为1100 万元,存货总体的账面金额为40000 万元,则推断的总体 实际余额为( ) 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