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穿根法解不等式(经典归纳)

用穿根法解不等式(经典归纳)
用穿根法解不等式(经典归纳)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这里主要介绍“数轴标根法”解高次不等式,简单快捷.“数轴标根法”又称“数轴穿根法”、“穿针引线法”或“序轴标根法”.

一、解题步骤

求不等式32638x x x -+<-+的解集

1. 化简:移项使右侧为0,将x 最高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再将左侧分解为几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

将32638x x x -+<-+化为323680(2)(1)(4)0x x x x x x --+>?+-->

2. 求根:将不等式换成等式解出所有根.

(2)(1)(4)0x x x +--=的根为12x =-,21x =,34x =

3. 标根: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

-2 1 4

4. 穿根: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根”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5. 写解:大于号取上方,小于号取下方,取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将各解集求并.

不等式32638x x x -+<-+的解集为:{}|21,4x x x -<<>或

二、易错提示

求解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 a x a n n n n

1. 分解因式:将不等式化为0123()()()()0n a x x x x x x x x ---->L 形式.

2. 正化系数:将各因式中的x 系数化为正数.

3. 奇穿偶不穿:从右上方往左下方穿线,依次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看各一次因式的次数,偶次根穿而不过,奇次根一穿而过,简称“奇穿偶不穿”.

4. 解分式不等式:可化为一元高次不等式进行求解,如遇“≤或≥”,在标根时,分子实心,分母空心.

三、分式不等式解法

高二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高中选修的重点内容之一,包含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数学归纳法证明基本步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讲主要复习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证明基本步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作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放缩法,以及类比及猜想、抽象及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从n=k 到n=k+1的过程中,应分析清楚不等式两端(一般是 左端)项数的变化,也就是要认清不等式的结构特征; (2)瞄准当n=k+1时的递推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放缩、分析; (3)活用起点的位置; (4)有的试题需要先作等价变换。 例题精讲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 n n n n 212111211214131211+++++=--++-+- 分析: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定义,证明基本步骤 证明: 1 当n=1时,左边=1-21=21,右边=111+=21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 即 k k k k k 212111211214131211+++++=--++-+- 。 那么,当n=k+1时, 221121211214131211+-++--++-+- k k k k 221121212111+-+++++++=k k k k k )2 2111(1212131214131211+-+++++++++=++-+-k k k k k k )1(21 121213121+++++++++= k k k k k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自然数n 都成立。 点评: 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某些及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设要证命题为P (n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结论正确,即验证P (n 0)正确;(2)假设n=k (k ∈N 且k≥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即由P (k )正确推出P (k+1)正确,根据(1),(2),就可以判定命题P (n )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 都正确. 要证明的等式左边共2n 项,而右边共n 项。f(k)及f(k+1)相比较,左边增加两项,右边增加一项,并且二者右边的首项也不一样,因此 在证明中采取了将11+k 及221 +k 合并的变形方式,这是在分析了f(k) 及f(k+1)的差异和联系之后找到的方法。 练习: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k ≥n 3(n≥3,n∈N)第一步应验证( )

解不等式(知识点、题型详解)

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 方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为ax b >的形式,若0a >,则b x a > ;若0a <,则b x a < ;若0a =,则当0b <时,x R ∈;当0b ≥时,x ∈?。 【例1-1】(1)21 33 ax -> 解:此时,因为a 的符号不知道,所以要分:a =0,a >0, a <0这三种情况来讨论. 由原不等式得a x >1, ①当a =0时,? 0>1.所以,此时不等式无解. ② 当a >0时,? x > a 1, ③当a <0时,?x -+-a b x b a 。 解:R a ∈,012>+-a a ∴ 01)1(32 2<+-++-a a x a a 的解为3 1- +b a ∴ 解b a b a x 23)(6+-- < 由题意b a b a 23) (631+--=- ∴ 043>=b a 代入所求:062>--b bx ∴ 3-,12,x x 是 方程2 0ax bx c ++=的两实根,且12x x <,则其解集如下表:

高中数学解不等式方法+练习题

不等式 要求层次 重难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 C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 知识容 1.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以0a >为例): 有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若能把不等式转化成二次函数或二次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或数形结合思想,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其方法大致有:①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②参数大于最大值或小于最小值,③变更主元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解.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0)a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2 0ax bx c ++= (0)a ≠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12,x x = 242b b ac a -±- 12()x x < 有两相等实根 122b x x a ==- 没有实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 0ax bx c ++> (0)a > {1 x x x < 或}2x x > {R x x ∈,且 2b x a ?≠- ?? 实数集R 20ax bx c ++< (0)a > {}1 2x x x x << ? ? 例题精讲 高考要求 板块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

(二)主要方法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通常先将不等式化为20ax bx c ++>或20 (0)ax bx c a ++<>的形式,然后求出对应方程的根(若有根的话),再写出不等式的解:大于0时两根之外,小于0时两根之间; 2.分式不等式主要是转化为等价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或者高次不等式来处理; 3.高次不等式主要利用“序轴标根法”解. (三)典例分析: 1.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求解 【例1】 不等式 1 12 x x ->+的解集是 . 【变式】 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为( ) A .{|31}x x x -或≥≤ B .{|13}x x -≤≤ C .{|31}x x -≤≤ D .{|31}x x x -或≤≥ 【变式】 不等式 25 2(1)x x +-≥的解集是( ) A .132? ?-??? ? , B .132??-????, C .(]11132??????U ,, D .(]11132?? -???? U ,, 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问题 【例2】 已知n *∈N ,则不等式 220.011 n n -<+的解集为( ) A .{}|199n n n *∈N ≥, B .{}|200n n n *∈N ≥, C .{}|201n n n *∈N ≥, D .{}|202n n n *∈N ≥, 【例3】 不等式 1 11 x x +<-的解集为( ) A .{}{}|01|1x x x x <<>U B .{}|01x x << C .{}|10x x -<< D .{}|0x x < 【变式】 关于x 的不等式2121x x a a -+-++≤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_. 【例4】 若不等式1 21x a x + -+≥对一切非零实数x 均成立,则实数a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例5】 若不等式34x b -<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123,,,则b 的取值围为 . 3.含参数不等式问题 【例6】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840x x a --->在14x <<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 A .4a <- B .4a >- C .12a >- D .12a <- 【变式】 ⑴已知0a <,则不等式22230x ax a -->的解集为 . ⑵若不等式897x +<和不等式220ax bx +->的解集相同,则a b -=______.

穿根法解高次不等式

穿根法解高次不等式 一.方法:先因式分解,再使用穿根法. 注意:因式分解后,整理成每个因式中未知数得系数为正。 使用方法: ①在数轴上标出化简后各因式得根,使等号成立得根,标为实点,等号不成立得根要标虚点。 ②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穿线,遇偶次重根不穿透,遇奇次重根要穿透(叫奇穿偶不穿). ③数轴上方曲线对应区域使“〉”成立, 下方曲线对应区域使“<”成立. 例1:解不等式 (1) (x+4)(x+5)2(2-x)3<0 (2) 错误!≤1 解: (1) 原不等式等价于(x +4)(x+5)2(x —2)3>0 (2) 根据穿根法如图 不等式解集为 {x x< 1 3 或\f( 1 , 2 )【例2】 解不等式:(1)2x 3-x 2—15x 〉0;(2)(x+4)(x+5)2(2—x)3<0。 【分析】 如果多项式f(x)可分解为n 个一次式得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f(x)>0(或f(x)<0)可用“穿根法"求解,但要注意处理好有重根得情况、 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

x(2x+5)(x-3)〉0 顺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曲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图(5-1)得阴影部分. (2)原不等式等价于 (x+4)(x+5)2(x-2)3>0 ∴原不等式解集为{x|x<-5或-5<x〈—4或x >2}、 【说明】 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x .得.系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奇次重根可参照.............(.2.).得解法转化为不含重.........根得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其法如图.... (5..-.2.). .. 二. 数轴标根法”又称“数轴穿根法” 第一步:通过不等式得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x 前得系数为 正数) 例如:将x^3—2x^2—x+2>0化为(x-2)(x-1)(x+1)>0 第二步: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例如:(x —2)(x-1)(x+1)=0得根为:x 1=2,x 2=1,x 3=—1 第三步: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 例如:—1 1 2 第四步: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得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根”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第五步: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得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根线以内得范围。x得次数若为偶数则不穿过,即奇过偶不过。 例如: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一、知识导学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1. 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
(1)当 a>0 时,解为 x b ; a
(2)当 a<0 时,解为 x b ; a
(3)当 a=0,b≥0 时无解;当 a=0,b<0 时,解为 R.
2.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下表)其中 a>0,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两实根,且
x1<x2 (若 a<0,则先把它化正,之后跟 a>0 的解法一样) 3.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可用区间法(或称根轴法)求解,其步骤是:
①将 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
类型 解集
ax2+bx+c>0
ax2+bx+c≥0
ax2+bx+c<0
ax2+bx+c≤0
Δ>0
{x|x<x1 或 x> x2}
{x|x≤x1 或 x≥ x2}
{x|x1<x<x2} {x|x1≤x≤x2}
{x|x≠- b ,
Δ=0
2a
R
x R}
Ф
{x|x=- b }
2a
Δ<0
R
R
Φ
Φ
②将 f(x)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 ③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 ④根据曲线显示出的 f(x)值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先整理成 f (x) >0 或 f (x) ≥0 的形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即:
g(x)
g(x)
f (x) >0 f(x)·g(x)>0 g(x)
f
(x)
≥0
f (x) 0 g(x) 0

f (x) g(x)>0
g(x)
然后用“根轴法”或化为不等式组求解. 二、疑难知识导析 1.不等式解法的基本思路 解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是同解不等式逐步代换化简原不等式的过程,因而保持同解 变形就成为解不等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实际上高中阶段所解的不等式最后都要转化 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所以等价转化是解不等式的主要思路.代数化、 有理化、整式化、低次化是解初等不等式的基本思路.为此,一要能熟练准确地解一元 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二要保证每步转化都要是等价变形.
整理为 word 格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在明确数学归纳法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来共同研究它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例1已知x>-1,且x≠0,n∈N,n≥2.求证:(1+x)n>1+nx. 证:(1)当n=2时,左边=(1+x)2=1+2x+x2,右边=1+2x,因x2>0,则原不等式成立.(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之所以左边>右边,关键在于x2>0是由已知条件x≠0获得,为下面证明做铺垫) (2)假设n=k时(k≥2),不等式成立,即(1+x)k>1+kx. 师:现在要证的目标是(1+x)k+1>1+(k+1)x,请同学考虑. 师:现将命题转化成如何证明不等式 (1+kx)(1+x)≥1+(k+1)x.显然,上式中“=”不成立.故只需证:(1+kx)(1+x)>1+(k+1)x. 提问: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多种证明方法,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教师应及时引导总结) 师:这些方法,哪种更简便,更适合数学归纳法的书写格式?学生丙用放缩技巧证明显然更简便,利于书写.当n=k+1时,因为x>-1,所以1+x>0,于是左边=(1+x)k+1=(1+x)k(1+x)>(1+x)(1+kx)=1+(k+1)x+kx2;右边=1+(k+1)x.因为kx2>0,所以左边>右边,即(1+x)k+1>1+(k+1)x.这就是说,原不等式当n=k +1时也成立. 根据(1)和(2),原不等式对任何不小于2的自然数n都成立. (通过例1的讲解,明确在第二步证明过程中,虽然可以采取证明不等式的有关方法,但为了书写更流畅,逻辑更严谨,通常经归纳假设后,要进行合理放缩,以达到转化的目的)例2证明:2n+2>n2,n∈N+. 证:(1)当n=1时,左边=21+2=4;右边=1,左边>右边.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k≥1且k∈N)时,不等式成立,即2k+2>k2.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n=k+1时,如何论证2k+1+2>(k+1)2成立. 师:将不等式2k2-2>(k+1)2,右边展开后得:k2+2k+1,由于转化目的十分明确,所以只需将不等式的左边向k2+2k+1方向进行转化,即:2k2-2=k2+2k+1+k2-2k-3.由此不难看出,只需证明k2-2k-3≥0,不等式2k2-2>k2+2k+1即成立. 师:由于使不等式不成立的k值是有限的,只需利用归纳法,将其逐一验证原命题成立,因此在证明第一步中,应补充验证n=2时原命题成立,那么,n=3时是否也需要论证? 师:(补充板书)当n=2时,左=22+2=6,右=22=4,所以左>右;当n=3时,左=23+2=10,右=32=9,所以左>右.因此当n=1,2,3时,不等式成立.(以下请学生板书) (2)假设当n=k(k≥3且k∈N)时,不等式成立.即2k+2>k2.因为2k+1+2=2·2k+2=2(2k +2)-2>2k2-2=k2+2k+1+k2-2k-3=(k2+2k+1)+(k+1)(k-3)(因k≥3,则k-3≥0,k+1>0) ≥k2+2k+1=(k+1)2.所以2k+1+2>(k+1)2.故当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原不等式对于任何n∈N都成立. 师:通过例2可知,在证明n=k+1时命题成立过程中,针对目标k2+2k+1,采用缩小的手段,但是由于k的取值范围(k≥1)太大,不便于缩小,因此,用增加奠基步骤(把验证

穿根法解高次不等式

穿根法解高次不等式 一.方法:先因式分解,再使用穿根法. 注意:因式分解后,整理成每个因式中未知数的系数为正. 使用方法: ①在数轴上标出化简后各因式的根,使等号成立的根,标为实点, 等号不成立的根要标虚点. ②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穿线,遇偶次重根不穿透,遇奇次重根要穿 透(叫奇穿偶不穿). ③数轴上方曲线对应区域使“>”成立, 下方曲线对应区域使 “<”成立. 例1:解不等式 (1) (x+4)(x+5)2(2-x)3<0 (2) x 2-4x+1 3x 2-7x+2 ≤1 解: (1) 原不等式等价于(x+4)(x+5)2(x-2)3>0 根据穿根法如图 不等式解集为{x ∣x>2或 (2) 变形为 (2x-1)(x-1) (3x-1)(x-2) ≥0 根据穿根法如图

不等式解集为 {x x< 1 3 或 1 2 ≤x ≤1或x>2}. 【例2】 解不等式:(1)2x 3-x 2-15x >0;(2)(x+4)(x+5)2(2-x)3<0. 【分析】 如果多项式f(x)可分解为n 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f(x)>0(或f(x)<0)可用“穿根法”求解,但要注意处理好有重根的情况. 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 x(2x+5)(x-3)>0 顺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曲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图(5-1)的阴影部分. (2)原不等式等价于 (x+4)(x+5)2(x-2)3>0 ∴原不等式解集为{x|x <-5或-5<x <-4或x >2}. 【说明】 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x .的系..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奇次重根可参照..................(2)...的解法转化为不含重根..........的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其法如....图.(5..-.2).. ..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一、知识导学1.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1)当a>0时,解为a b x >; (2)当a <0时,解为a b x <;(3)当a =0,b ≥0时无解;当a =0,b <0时,解为R .2.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下表)其中a >0,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两实根,且x 1<x 2(若a <0,则先把 它化正,之后跟a >0的解法一样) 3.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可用区间法(或称根轴法)求解,其步骤是: ①将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 ②将f(x)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 ③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 ④根据曲线显示出的f(x)值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先整理成)()(x g x f >0或) ()(x g x f ≥0的形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即: )()(x g x f >0?f(x)·g(x)>0 ) ()(x g x f ≥0?0)x (g )x (f 0)x (g 0)x (f >或????≠= 然后用“根轴法”或化为不等式组求解.二、疑难知识导析1.不等式解法的基本思路解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是同解不等式逐步代换化简原不等式的过程,因而保持同解变形就成为解不等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实际上高中阶段所解的不等式最后都要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所以等价转化是解不等式的主要思路.代数化、有理化、整式化、低次化是解初等不等式的基本思路.为此,一要能熟练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二要保证每步转化都要是等价变形.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本组各不等式解集的交集,所以在解不等式组时,先要解出本组内各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取其交集,在取交集时,一定要利用数轴,将本组内各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注意同一不等式解的示意线要一样高,不要将一个不等式解集的两个或几个区间误看成是两个或几个不等式的解集. 3.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不等式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其难点是区分何时取交集,何时取并集.解不等式的 另一个难点是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求解—注意分类.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如果kx 2+2kx -(k+2)<0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A. -1≤k ≤0 B. -1≤k<0 C. - 类型解 集 ax 2+bx+c >0 ax 2+bx+c ≥0 ax 2+bx+c <0 ax 2+bx+c ≤0 Δ>0 {x |x <x 1或x > x 2} {x |x ≤x 1或x ≥x 2} {x |x 1<x <x 2} {x |x 1≤x ≤x 2} Δ=0 {x |x ≠-a b 2,x ∈R} R Ф {x |x=- a b 2} Δ<0 R R Φ Φ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本质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典型类型是与数列或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凡是与数列或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都可统一表述成f(n)?g(n)(n?n?)的形式或近似于上述形式。 这种形式的关键步骤是由n?k时,命题成立推导n?k?1时,命题也成立。为了表示的方便,我们记?左n?f(k?1)?f(k),?右n?g(k?1)?g(k)分别叫做左增量,右增量。那么,上述证明的步骤可表述为 f(k?1)?f(k)??左k?g(k)??左k?g(k)??右k?g(k?1) 例1.已知an?2n?1,求证: 本题要证后半节的关键是证 an1a1a2n????n?(n?n?) 23a2a3an?12 2k?1?11?中k??右k即证k?2? 2?12 而此式显然成立,所以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而要证前半节的关键是证 12k?1?1?左k??中k即证?k?2 22?1 而此式显然不成立,所以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不进行判断就用数学归纳法证前半节,忙乎半天,只会徒劳。 有时,f(n)?g(n)(n?n?)中f(n),g(n)是以乘积形式出现,且f(n)?0,g(n)?0是显然成立的。此时,可记 ?左k?f(k?1)g(k?1),?右k? f(k)g(k) 分别叫做左增倍,右增倍。那么,用数学归结法证明由n?k时,成立推导 n?k?1成立,可表述为 f(k?1)?f(k)??左k?g(k)??左k?g(k)??右k?g(k?1) 和前面所讲相似,上述四步中,两个“=”和“<”都显然成立,而“≤”是否成立,就需要判断和证明了,既“?左k??右k”若成立,既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若不成立,则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因此,可以这样说,此时,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本质是证“左增倍≤右增倍”,而判断能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标准就是看“左增倍≤右增倍”是否成立。 第二篇: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轴标根法又称数轴穿根法或穿针引线法

“数轴标根法”又称“数轴穿根法”或“穿针引线法” 是高次不等式的简单解法 当高次不等式f(x)>0(或<0)的左边整式、分式不等式φ(x)/h(x)>0(或<0)的左边分子、分母能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x-a1)(x-a2)…(x -an)的形式,可把各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形成若干个区间,最右端的区间f (x)、φ(x)/h(x)的值必为正值,从右往左通常为正值、负值依次相间,这种解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序轴标根法。 为了形象地体现正负值的变化规律,可以画一条浪线从右上方依次穿过每一根所对应的点,穿过最后一个点后就不再变方向,这种画法俗称“穿针引线法”,如图1(图片自上而下依次为图一,二,三,四)。 步骤 第一步: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x前的系数为正数) 例如:将x^3-2x^2-x+2>0化为(x-2)(x-1)(x+1)>0 第二步: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例如:(x-2)(x-1)(x+1)=0的根为:x1=2,x2=1,x3=-1 第三步: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 例如:-1 1 2 第四步: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根”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第五步: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x的次数若为偶数则不穿过,即奇过偶不过。 例如: 若求(x-2)(x-1)(x+1)>0的根。

在数轴上标根得:-1 1 2 画穿根线:由右上方开始穿根。 因为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跟线以内的范围。即:-12。(如图四) 奇过偶不过 就是当不等式中含有有单独的x偶幂项时,如(x^2)或(x^4)时,穿根线是不穿过 (X-1)^2. 0点的。但是对于X奇数幂项,就要穿过0点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例如: 当不等式里出现这种部分时,线是不穿过1点的。但是对于如(X-1)^3的式子,穿根线要过1点。也是奇过偶不过。可以简单记为“奇穿过,偶弹回”。(如图三,为(X-1)^2) 注意事项 运用序轴标根法解不等式时,常犯以下的错误: 出现形如(a-x)的一次因式时,匆忙地“穿针引线”。 例1 解不等式x(3-x)(x+1)(x-2)>0。 解 x(3-x)(x+1)(x-2)>0,将各根-1、0、2、3依次标在数轴上,由图1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03}。 事实上,只有将因式(a-x)变为(x-a)的形式后才能用序轴标根法,正确的解法是: 解原不等式变形为x(x-3)(x+1)(x-2)<0,将各根-1、0、2、3依次标在数轴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1

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一.方法:先因式分解,再使用穿根法. 注意:因式分解后,整理成每个因式中未知数的系数为正. 使用方法: ①在数轴上标出化简后各因式的根,使等号成立的根,标为实点,等号不成立的根要标虚点. ②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穿线,遇偶次重根不穿透,遇奇次重根要穿透(叫奇穿偶不穿). ③数轴上方曲线对应区域使“>”成立, 下方曲线对应区域使“<”成立. 例1:解不等式 (1) (x+4)(x+5)2(2-x)3<0 (2) x 2-4x+1 3x 2-7x+2 ≤1 解: (1) 原不等式等价于(x+4)(x+5)2(x-2)3>0 根据穿根法如图 不等式解集为{x ∣x>2或x<-4 (2) 变形为 (2x-1)(x-1) ≥0 根据穿根法如图

不等式解集为 {x x<1 3 或 1 2 ≤x≤1或x>2}. 【例2】解不等式:(1)2x3-x2-15x>0;(2)(x+4)(x+5)2(2-x)3<0. 【分析】如果多项式f(x)可分解为n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f(x)>0(或f(x)<0)可用“穿根法”求解,但要注意处理好有重根的情况. 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 x(2x+5)(x-3)>0 顺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曲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图(5-1)的阴影部分. (2)原不等式等价于 (x+4)(x+5)2(x-2)3>0 ∴原不等式解集为{x|x<-5或-5<x<-4或x>2}. 【说明】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 .....................x.的系 .. 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奇次重根可参照..................(2) ...的解法转化为不含重根 .......... 的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 ........其法如 ....图.(5..-.2)....

(完整版)高考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巧用 一.基本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 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 +12x 2 (2)y =x +1x 解:(1)y =3x 2 +12x 2 ≥2 3x 2 ·1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g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x x <∴->Q ,11425434554y x x x x ??∴=-+=--++ ?--? ?231≤-+= 当且仅当1 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专题8-数轴穿根法

专题:数轴穿根法 “数轴穿根法”又称“数轴标根法” 第一步: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x 前的系数为正数) 例如: (x-2)(x-1)(x+1)>0 第二步: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例如:(x-2)(x-1)(x+1)=0的根为:x 1=2,x 2=1,x 3=-1 第三步: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 例如:-1 1 2 第三步: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跟”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第四步: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 例如: 若求(x-2)(x-1)(x+1)>0的解。 因为不等号威“>”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即:-12。 穿根法的奇过偶不过定律: “奇穿过,偶弹回”。 还有关于分式的问题:当不等式移项后,可能是分式,同样是可以用穿根法的,但是注意,解不能让原来分式下面的式子等于0 专项训练: 1、解不等式0)3)(1)(12(>--+x x x 解析:1)一边是因式乘积、另一边是零的形式,其中各因式未知数的系数为正。 2)因式)12(+x 、)1(-x 、)3(-x 的根分别是 1 - 、1、3。在数轴上把它们标出(如图1)。 3)从最大根3的右上方开始,向左依次 穿线(数轴上方有线表示数轴上方有函数 图象,数轴下方有线表示数轴下方有函数图象,此线并不表示函数的真实图象)。 4)数轴上方曲线对应的x 的取值区间,为0)3)(1)(12(>--+x x x 的解集,数轴下方曲线对应的x 的取值区间,为0)3)(1)(12(<--+x x x 的解集。 ∴不等式0)3)(1)(12(>--+x x x 的解集为),3()1,2 1 (+∞- 。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学生存在的疑问往往有:为什么各因式中未知数的系数为正;为什

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奇过偶不过),定解 穿根法(零点分段法)(高次不等式:数轴穿根法: 奇穿,偶不穿)解题方法:数轴标根法。 解题步骤: (1)首项系数化为“正” (2)移项通分,不等号右侧化为“0” (3)因式分解,化为几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 (4)数轴标根。 求解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 a x a n n n n 解法:①将不等式化为0123()()()()0n a x x x x x x x x ---->形式,并将各因式中的x 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将根按从小到大的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表示出来; 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即从右向左、从上往下:看x 的次数:偶次根穿而不过,奇次根一穿而过)。注意:奇穿偶不穿。 ④若不等式(x 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 注意:“≤或≥”标根时,分子实心,分母空心。 例1: 求不等式223680x x x --+>的解集。 解:将原不等式因式分解为:(2)(1)(4)0x x x +--> 由方程:(2)(1)(4)0x x x +--=解得1232,1,4x x x =-==,将这三个根按从小到大顺序在数轴上标出来,如图 由图可看出不等式223680x x x --+>的解集为:{}|21,4x x x -<<>或 (1)()()()()00,f x f x g x g x >??> ()() ()()(2)00;f x f x g x g x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解不等式的方法归纳 一、知识导学 1.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1)当a>0时,解为a b x >; (2)当a <0时,解为a b x <; (3)当a =0,b ≥0时无解;当a =0,b <0时,解为R . 2.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下表)其中a >0,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 的两实根,且x 1<x 2(若a <0,则先把它化正,之后跟a >0的解法一样) 3.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可用区间法(或称根轴法)求解,其步骤是: ①将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 ②将f(x)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 ③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 ④根据曲线显示出的f(x)值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4.分式不等式:先整理成 )()(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即: ) ()(x g x f >0?f(x)·g(x)>0 ) ()(x g x f ≥0?0)x (g )x (f 0)x (g 0)x (f >或????≠= 然后用“根轴法”或化为不等式组求解. 类型 解集 ax 2+bx+c >0 ax 2+bx+c ≥0 ax 2+bx+c <0 ax 2+bx+c ≤0 Δ>0 {x |x <x 1或x > x 2} {x |x ≤x 1或x ≥x 2} {x |x 1<x <x 2} {x |x 1≤x ≤x 2} Δ=0 {x |x ≠-a b 2,x ∈R} R Ф {x |x=-a b 2} Δ<0 R R Φ Φ

选修4-5学案§4.1.1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选修4-5学案 §4.1.1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姓名 ☆学习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证明基本步骤; 2. 会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重点: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情景: 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相当于多米诺骨牌),我们可以采用下面方法来证明其正确性: 10. 验证n 取 时命题 ( 即n =n 时命题成立) (归纳奠基) ; 20. 假设当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 +1时命题 (归纳递推). 30. 由10、20知,对于一切n ≥n 的自然数n 命题 !(结论) 要诀: 递推基础 , 归纳假设 , 结论写明 . ☆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sin sin n n θθ≤. 例2已知x > -1,且x ≠0,n ∈N*,n ≥2.求证:(1+x )n >1+nx .

例3 证明: 如果(n n 为正整数)个正数12,,,n a a a 的乘积121n a a a = , 那么它们的和12n a a a n +++ ≥. 例4 证明:2 2 2 111112(,2).2 3 ≥n N n n n + + +?+ <- ∈

例5.当2n ≥时,求证:1 + +++ > 选修4-5练习 §4.1.1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 姓名 1、已知f(n)=(2n+7)·3n +9,存在自然数m,使得对任意n ∈N,都能使m 整除f(n),则最大的m 的 值为( ) A.30 B.26 C.36 D.6 2、.观察下列式子:2 2 2 2 2 1311511171, 1, 1222 3 32 3 4 4 + < + +< + ++<

不等式解法15种典型例题

不等式解法15种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 解不等式:(1)015223>--x x x ;(2)0)2()5)(4(3 2<-++x x x . 分析:如果多项式)(x f 可分解为n 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0)(>x f (或0)(-+x x x 把方程0)3)(52(=-+x x x 的三个根 3,2 5,0321=-==x x x 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分.∴原不等式解集为? ????? ><<-3025x x x 或 (2)原不等式等价于 0)2()5)(4(32>-++x x x ???>-<-≠????>-+≠+?2 450)2)(4(05x x x x x x 或 ∴原不等式解集为 {}2455>-<<--

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总结(1)

解绝对值不等式题根探讨 题根四 解不等式2|55|1x x -+<. [题根4]解不等式2 |55|1x x -+<. [思路]利用|f(x)|0) ?-a-??求解。 [解题]原不等式等价于21551x x -<-+<, 即2 2 551(1)551 (2) x x x x ?-+-?? 由(1)得:14x <<;由(2)得:2x <或3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x x <<或34}x <<. [收获]1)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我们解不等式的基础,无论是解高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还是解无理根式不等式,最终是通过代数变形后,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求解。 2)本题也可用数形结合法来求解。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551y x x y =-+=与的的图象,解方程 2551x x -+=,再对照图形写出此不等式的解集。 第1变 右边的常数变代数式 [变题1]解下列不等式:(1)|x +1|>2-x ;(2)|2x -2x -6|<3x [思路]利用|f(x)|g(x) ?f(x)>g(x)或f(x)<-g(x)去掉绝对值后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处理。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x +1>2-x 或x +1<-(2-x ) 解得x > 12或无解,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12 } (2)原不等式等价于-3x <2x -2x -6<3x 即22 2 226360(3)(2)032(1)(6)01626356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g x 型不等式 这类不等式的简捷解法是等价命题法,即: ①|()f x |<()g x ?-()g x <()f x <()g x ②|()f x |>()g x ?()f x >()g x 或()f x <-()g x 1.解不等式(1)|x-x 2-2|>x 2 -3x-4;(2) 2 34 x x -≤1

穿根法解不等式的原理

穿根法解不等式的原理、步骤和应用范例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穿根法解不等式的原理、步骤和应用范例,尝试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在原理层面,提出该方法中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为f(x)=(x-x1)(x-x2)……(x-x n)∨0,规范了序轴的概念,先后由一元一次、二次到高次不等式,动态考察了f(x)的符号变化规律,并介绍如何使用穿根法表达此规律;在步骤层面,对解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和含等号不等式的操作步骤进行了分类详述;然后通过6个应用范例,进一步展现了穿根法解不等式的具体操作细节和若干注意事项。论文最后概括说明了穿根法的特征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穿根法;解不等式;原理;步骤;应用 穿根法,又称序轴标根法,是解一元整式、分式不等式的重要通用方法,特别在解简单高次不等式时,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然而,该方法目前尚未进入中学正式教材,在很多资料中,对此法也往往是只提应用,而对其来龙去脉,叙述不清,建构模糊。现结合中学一线教学经验,通过阐述其原理、步骤和应用范例,尝试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论述。

一、原理 穿根法解不等式时,一般先将其化为形如: f(x)=(x-x1)(x-x2)…(x-x n)>0 (或<0) 的标准形式,主要考察f(x)的符号规律。 在穿根法中我们引入序轴的概念。序轴是一条有向直线,类似于数轴,但上面不必标出原点,也不必考虑长度单位,只要求在其上标数时,按由左至右,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可。 (一)一次不等式 标准形式:f(x)=x-x1>0 (或<0) 我们将x-x1=0的根x1标在序轴上,可以发现:x1右边的点都是 大于x1的点,即是x-x1>0的解;而x1左边 的点都是小于x1的点,即是x-x1<0的解。 所以可以如图标注,图中+、- 用以表示 f(x)=x-x1的符号。 我们还可以以动态的思想来考察该问题。当一点x=a 从x1右侧向x1左侧移动时,f(x)=x-x1经历了由正到0又到负的符号变换。由此也可得出f(x)的符号可以如图标注的结论。 (二)二次不等式 标准形式:f(x)=(x-x1)(x-x2) >0 (或<0) (1) x1≠x2时,不妨设x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