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社会经济开展、资源和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方案生育国策的必要性。本节内容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根本概念、根本技能、根本观点和根本数据很多,特别是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其根本国策就成为本节突出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了解我国的人口压力。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指导我国黑河——腾冲地理分界线,并比拟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方案生育至一根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开展、资源环境条件先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根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亿,占世界1/5,

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1849--1928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1949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顶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1849--1849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拟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增长顶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开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特别是1964~1982年间某些年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700多万,平均每分钟新增32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了解我国的人口压力

材料一我国年水资源总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是我国年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 2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年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10位。随着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年人均水资源量将降至1 800立方米以下。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比拟〔2007年〕

1.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80千克,中国粮食总产量.01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2.美国人均粮食占有量1 10千克,美国粮食总产量.6 亿吨,位居世界第二

材料三数据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欧洲国家人口的总和。20xx~20xx年,我国城每年需要安排约2 500万人就业。

思考:

1. 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2. 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对工农业生产的压力。

3. 根据材料三,说说我国人口数量对就业、医疗、教育等的压力。

由于人口数量多,但从粮食人均占有量上看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开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那么人口应如何开展呢?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请大家读P13页课文图文“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答复上述两个问题。(提问,学生答复、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开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方案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方案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阔人民群众的共识。

活动与探究

以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统计资料等途径取得当地(一个、或街道、乡等)的人口资料,试绘出近30年来当地人口增长图,分析当地人口增长特点,并预测今后人口增长趋势(加快、放慢、平稳等)。

二、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教师展示图片

(讲述)看着这人头遄动的画面,说出: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讲授新课]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人口密度这个概念。

(提问,学生答复)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请大家计算一下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亿人÷960万km2=143人/km2,这一数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拓展〕世界上共有四大人口稠密区(指图讲述),它们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北部。这些地区大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工农业比拟兴旺。

那么我国的人口是否也分布在自然条件比拟优越的中、东部地区呢?

(活动)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分析答复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有什么特点?以哪条线为界?

2.找出江苏、新疆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两省区的人口密度。

3.比拟东部沿海省份和西部内陆省份的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

(提问读图、计算、比拟结果、归纳总结)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400人以上,而西部地区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东、西部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划一直线为界。此线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的,因此又称“胡焕庸线〞。自胡先生提

出此线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不仅未发生变化,且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加显著。此线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此线以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7%,但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

〔补充〕东部沿海地区,土层深厚,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暖温带为主的气候,垦殖历史悠久,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千里中原,历来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至今工农业生产兴旺,铁路纵横,是我国的经济荟萃之地,分布着一系列大城,因此容纳了巨量的人口。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平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垦殖,到盛唐之际即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该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原上河湖密布,一直是我国的“鱼米之乡〞。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该区域为中亚热带气候,地势低平、堤垸纵横、湖沼密布、港汊交织、耕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飞速开展。

总之,我国东部人口众多。

(承转)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呢?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通过刚刚我国人口密集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开展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之东部地区工商业兴旺,交通便利,城多,城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地势高亢,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多沙漠、草原,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以及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大中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兴旺,农村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板书设计:

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增长情况

2、人口压力

3、人口政策

二、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尽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众多人口”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基本国情,包含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国情、国策等内容,重点要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及人口分布状况,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其安排在第一章,不仅突出了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形成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概念,是今后学习中国区域地理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分布大势是本节的重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解决方式:设计情境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探究式问题,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 四、教具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图等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启发探究式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

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 2.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 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 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B.南方地区人口比北方少 C.昆明——哈尔滨一线的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 D.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人口密度大 4.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A.琼 B.藏 C.鲁 D.澳 5.2000年人口普查中,人口总数居第一位的省级单位是() A.山东省 B.四川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7.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变 B.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 8.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的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1995年我国人口达12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 C.旧中国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 D.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 9.我国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为() A.14亿 B.12亿 C.12.95亿 D.13.95亿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 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A.120人/平方千米 B.134人/平方千米 C.2人/平方千米 D.108人/平方千米 1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现在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自然增长率高 13.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

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 (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本节教材通过正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国策的自觉性。 4.总之,本节没有明显的难点,但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数据比上一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次地理教学的内容为《众多的人口》,是八年级地理的 一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 •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人口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方法,能够通过调查分析人口变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人口变化的理解,通 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概述 本教学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老师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人口数量与分布的特点。 •其次,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再次,利用案例、数据等方式学习人口数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小组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当地人口变化的原因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2. 具体步骤 步骤一:引入与讲解 教师先通过一张张图片,介绍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在学生对人口数量有了基本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流动和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然后,老师进一步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二:学习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口数量变化的基础知识之后,老师展示案例和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测量方法和预测技巧。通过案例和数据表格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变化的规律和预测方法。 步骤三:探究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口变化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将学生分成较小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究。教师在“调查”的标题下发下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当地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其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们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同时也掌握了人口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方法和预测技巧。通过教学,学生们对地理知识及其实践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而自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在思考和反思中得到了提升。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学生们在初阶的阶段会倾向于对更具体的信息感兴趣。因此,在介绍人口变化的时候,老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例或图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运用有关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能结合实例说明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能准确说出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并比较我国西北、东南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压力。 2.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以及人口分界线。 【难点】人口压力的表现,以及造成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地图法、谈话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 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展示:人流如潮的火车站、异常拥挤的求职场景、摩肩接踵的小学课堂直观图片,配合具体的数字图表直接导入,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产生心灵震撼。 我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这就这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众多的人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承转: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说出这一数字是? 学生: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读课本 P11 页图 1-2-1“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 ①比较 2010 年和 1949 年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变化。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晋教版

1。2众多的人口 一、单选题 1.“1949年以来的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这句话表明我国的民族分 布具有什么特点() A。小聚居 B. 均匀分布 C。大散居,交错杂居 D. 聚集居住 【答案】C 【解析】解: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故选:C.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 考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2.读图,完成题. 图中①、②、③、④所在的地形区,人口最稠密的是()

A。①B。②C。③ D. ④ 【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是我国的四川盆地;②是柴达木盆地;③是准噶尔盆地;④塔里木盆地.对比上述四个地区,四川盆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亚热带,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地区,属于紫色土壤,因此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所以①、②、③、④所在的地形区,人口最稠密的是①四川盆地.故选: A.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 -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少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人口稀疏.考查我国人口和地形区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3.如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反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 ①段B。②段C。③段 D. ④段 【答案】B 【解析】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如②特别是60代—-70年代,人口增长最快,70年代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故选:B.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要理解记忆. 4.如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献哈达是该民族普遍的一种礼节.据此完成9-10题.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民族集中分布的是() A。藏B。陕C。滇 D. 川 【答案】A

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本节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图表和活动教材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解,增强执行、宣传我国人口政策的自觉性。这成为本节学习的难点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而且对人口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对于本节的学习难度不大。 三、学法指导 1、利用地图、地理资料和数据,比较学习地理。 2、利用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学习地理。 3、开展辩论活动,从辩论中国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五、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众多的人口教学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3.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预习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占世界人口的以上。 2.根据图1.9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云南一线为界,人口稠密, 人口密度较小。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 1.讨论完成课本P12页活动1、2并归纳总结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 2.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3.讨论完成课本P14页活动2。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 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 课堂小结 人口众多:数量、特点、问题、政策 人口分布:特点 1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多、东北少 B 东北多、西南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西北多、东南少 2.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 A 新疆 B 西藏 C 甘肃 D 青海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 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 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 4.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山东 B 青海 C 云南 D 福建 二、综合应用 图中的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请回答: 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 ①是黑龙江省的②是云南省的。 2.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而人口却占全国的,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上地区多,地区少的特点。 ① 2 ②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限,并比拟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方案生育这一根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1。引入新课 (1)由启发性问题引入新课:关于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对这一“话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藏和各种各样的看法。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发表意见,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泼的教学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观点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由与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比照中引入新课: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再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展计算和比照。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

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顶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根底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展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开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方案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的事实,并分析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的事实,突出“人均”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我国人口根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②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结合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查找、搜寻资料信息,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②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 2.难点: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反映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情景。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录像中的情景。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 (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二、进行新课 (一)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人口总数:2010年——13.7亿,占世界人口1/5。 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表“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运用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2: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问题3: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 讲解:1949年以后曲线呈直线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90年代末期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了生育高峰期,由于育龄人群总数降低,所以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但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还是不断增长,速度快。 提问:我国既已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趋势还是不断增长? (因为人口基数大) 提问: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讨论) 总结: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但要保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人口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措施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转折:知道了中国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中国在2010年的人口密度。(请学生来计算) 13.7亿÷960万=142.71人/平方千米 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提问:那是不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都一样呢? 练习:请大家完成课本“学习行动”第2题,分别计算广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分布是非常不均的,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而西部人口密度小。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是以黑河——腾冲为界线。 分组讨论:请问我国人口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 总结: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各地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人口的分布自然就有所差异,那么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面对我国人口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2 众多的人口-晋教版

五十六个兄弟民族 1. 教学目标 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3.通过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提问:从这首歌里,你能听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老师进一步提问:关于我国的民族,你了解哪些?今天我们就走进我们多民族的大家庭,去了解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自学完成民族构成 (1)我国由多少个民族构成?人数最多的是哪一个民族? (2)如何处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民族文化 阅读材料了解语言文字 3.资料共享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运动,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居和饮食文化。幻灯片播放各少数民族的图片。 (1)东北:指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幻灯片展示经过放大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图》) 朝鲜的跳板、荡秋千和蒙古族的摔跤。 (2)西北:指图说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幻灯片展示经过放大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图》) 传统节日介绍: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和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开斋节。 (3)西南: ①指图说出西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幻灯片展示经过放大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图》) ②介绍传统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火把节。 (二)民族的分布特点 读图1.10,讨论下列问题: 1 我国有没有单一的民族居住的省区? 2 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 找出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5 找出其中5个民族大致分布的位置。 6 据此,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三)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 四评价园地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众多的人口》教案 晋教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 2.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 3.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5个民族自治区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各民族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十六兄弟民族内容。 二、新授 1、56个民族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请大家读第13页课文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学生活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除了汉族之外,其他民族为什么统称为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3)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4)请大家拿出人民币,仔细观察上面有些什么? 学生活动: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等。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文字,人民币上那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母,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讨论:同学们对照课本14页,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活动等,如傣族的泼水节,哈萨克族的叼羊比赛,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 2、民族的分布 教师活动:投影中国的民族分布图,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5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 (3)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4)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何影响 (5)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学生活动: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某某自治区、某某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壮族自治区;某某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承转: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众多的人口教案 晋教版(2021-2022学年)

1.2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技能与方法 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教学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围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ﻬ2.【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了;去花园镇赶场,碰上农民街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3.【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

省) 4.【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6.【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结合书上活动说说: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学生回答举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7.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8.【算一算,想一想】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 ﻬ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2。5亿人;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1.【比较】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 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我 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从

八年级地理人口教案

八年级地理人口教案 八年级地理人口教案(精选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 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 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 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 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 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10、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年级地理人口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要的铁路干线名称、分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教学难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名称。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中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运用地图说 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 给学生提供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以及充足的练习,帮助他们去理解和说出我国 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分布。例如,可以设计虚拟旅行,让学生在模拟旅行中掌握我 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铁路干线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老师:播放音乐“我要去西藏”,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当地的特有动物──藏羚羊、牦牛,以及拉萨布达拉宫。 设计目的:音乐轻松、优美、欢快,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这些音乐、图片,为进入新课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埋下了伏笔。 引入新课 老师:我们现在去西藏拉萨困难吗?都有哪些交通方式呢?在众多的交通运输方 式中,我们如何做好最佳选择和线路换乘呢?为什么青藏铁路修了那么久?铁路的修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 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牧区 1、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灌溉农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