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影响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影响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影响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3(3)班

课题名称: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及影响

课题组成员:邹施琦(组长)

张雪倩

孙策

学校:平顶山实验高中

摘要:

此次我们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城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

首先,我们通过研究,将明成祖迁都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又主要以“为了建立统一的大帝国”为中心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其次,我们对明成祖迁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讨论,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2.内容分析法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们开始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文献研究小组同学们通过网上查询和利用图书馆书籍资料来搜集我们所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资料经整合、汇总之后,召集小组成员集体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并着重对资料中较为重要的、有分量的名家分析尽量提高研究的严谨性。其中有历史史实资料也有后人对于我们所选课题的不同研究结果和观点。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将一部分排除或暂时保留。我们抛弃了其中认为不太正确的思想观点,并吸取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于我们的研究起到帮助性,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佐证和理论以及事实依据的文献和资料。将我们原本对于研究课题的观念想法与精简之后的资料相融合,从而形成我们小组的一种全新的自我观点理论。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使你获得对事物及现象的正确认识。

正文:

朱棣为什么要北迁国都呢?经过对史实的查阅和大家的研讨,我们总结出以下原因。

首先,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棣迁都是因为北京地理条件优越。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关口上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古北、谎话镇险厄龙著。会通漕运之利,天津又通海运,诚万古帝王之都,且北京又具有农耕、畜牧业相结合的特点,相当适合作为首都。

显然,仅占据地理环境一方面的优势还不足以让北京替代南京成为首都。于是另一种观点呼之欲出,即:迁都北京是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当时盘踞在漠北的蒙古各部,屡屡骚扰明朝边境,给明朝造成最大威胁。南京处于长江中下游,在军事防御上处于不利的

地理位置——清后期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从武汉发兵,顺长江直抵金陵,一战而胜。这也严整了明帝的新。所以他意识到南京为都城来应付蒙古势力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之危险,而北京处于北方咽喉要地。处于国防考虑,朱棣决定采取“天子守边”的方式,用行政手段将全国的人力物力向北方边境集中,加强对蒙古的防御的抗击,同时加强对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管控。其实朱棣迁都北京也是先帝遗志。第一,朱元璋认为,凡是以应天为都的历朝,气数都不长。从明太祖时,就着手考虑北迁过度的问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直到明太祖去世,迁都问题时候总未能解决。明太祖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建文帝是个个性文弱的人,只求宽仁行政,不追求开拓疆土的发展,更何况他即位之初便不得不应付但是作为燕王被封北平的朱棣的夺位只争,就更无暇考虑迁都之事,然而作为住院正的儿子,这位雄心抱负,长期镇守北方重镇的皇帝显然理解父亲的心思。依次,他的夺位成功,似的北迁过度又重新提上日程来。

最后,我们可以推测出朱棣迁都也是因为某些个人感情因素。第一,朱棣原本封在北平,作为燕王,他长期生活与北平,自然对那里感情很深,视那里为龙兴之地。通俗点说:北平是他的老家,它是根据地,他把他的根据地巩固了,也就是巩固了兴王之地,,这很自然,顺理成章。第二,从政治基础上来说,朱棣是夺位登基,被封建道德视作“篡弑”。于是在南京所在的江浙地区,一定还余有很多心理上支持怀念建文帝的文士。迁都北京,则可以使朱棣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理上塌实许多。

朱棣是个占有欲很强的人,这种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明清民族大一统政权的基础,成为了后世的佳话。

总之,这种种原因归结起来,其实迁都北京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必然结果,朱棣迁都实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由他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像迁都这么大的事肯定不会例外,我们看待成祖迁都这一事件不仅要去追根溯源,探究迁都原因何在,而且需要探索这一事件作为后世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分析它们,就要看到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发展。

在成祖以前,北京只是个蕞尔小域,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或经济地位。近有居民也长期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经济形式,财资贮备很低。尤其是在十二世纪后半叶,北京城连遭战火,民不聊生,一片荒凉。

十三世纪初叶,元世祖定都北京,易名为大都,做了一些基本的建设,也造起了简易的“行宫”(跟明清的故宫相比,也只能这么说)。但这毕竟不能改变自南宋靖康大乱后经济中心极度难以的局面,可以基本上说是劳无工的。

自明成祖移都北京后,便开始了大举的动工,以图把北京改造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有长期不被重视,北京已经远远落后于南京、扬州、杭州,要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实在困难。或许是故乡情结,亦或是其他原因,朱棣下定了决心讨把北京发展起来。

于是,四面八方的工匠和材料汇聚到了这里,首先是紫禁城,新皇宫一改元大度的简单无特点,显得无比的富丽堂皇,成为后世著名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为了准备足够的资产以支持经济的人口规模扩大,成祖诏令调秦、晋、江、浙地区的富户家人入住北京。其后,朱棣有让他在北京的就有实力出面发展经济资本力量,让北京的城市地位快速上升。

但北京以北除了长城就没有任何防御工事了。这也是北京不能成为国家中心的原因之一——缺乏安定的环境和武装保障。于是乎成祖六度北伐蒙元,使其退入大漠而不出,后来明宪宗又与鞑靼和亲,外敌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后来清朝也积极处理北方问题,开创了民族外交的先河,这也是迁都北京带来的影响(政治方面)。

在人民生活安定,资本充足的条件下,可以着手经济发展了,于是各类手工业作坊开始出现,北京的丝织品、锦织品、瓷器等行业均创造了大量财富,那时期的手工业作坊成了清末民初服饰业老店的前身。

成祖迁都后,在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下,北京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明清时期的大都市,繁华无比。

在北京的带动下,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也涌现出一大批大城市,我国的经济中心日渐北移。

清灭明后沿用北京为都,正是因为它的富丽堂皇,民生勃勃。

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北京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政治明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经济国民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增长;小农经济迅速向工业化经济转变;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人均收入升速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成为中国第二大经济中心(第一位上海)。

文化拥有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白云观,雍和宫,北海,大钟寺,明十三陵等多处人文文化遗迹;亦拥有香山,什刹海等自然景观。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文化中心(这也是毛泽东不用武力大北平的原因)。

可以看出,如果明成祖不迁都,北京就极可能被蒙元侵占,随后清灭明,顺治要入关,都城只得定在长安或洛阳,北京就更加得不到发展了,或许这样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会在北京定都了。

时光转流到了明成祖时,他做出的决定让后世惊叹,也对后世造成了极重要的影响,但是这上面覆盖着许多谜题、原因、影响、前前后后,需要我们去分析。

北京的繁华,可以说是朱棣的大功一件,远超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他下定了决心,做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后人无比羡慕。

这一切,定下了北京即将繁荣的未来。或许是天数定然,朱棣是个北京人,迁都回老家是理所应当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他不会管前人看待如何,后人怎样评思。

或许当你走进明长陵,你大概就可以想到朱棣为什么要迁都,他是否想到了对后人的影响,朱元璋有没有想到迁都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历史会给予最公正的答案。当然,这答案需要我们动手去寻找。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祖北迁国都可算是一件壮举了。虽然这创举距今仅六百多年,它仍然不失为一件撼动中国甚至世界的壮举,它让中国又崛起了一个大都市……

结论:

本组研究课题《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及影响》,经本组一个多学期的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原因有多个,其中重点是因为明成祖朱棣要继承明朝这些雄主,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继续推动中华民族多元民族一体化,要用儒家理想的天下观来建立一个天下秩序。其他因素还有为了巩固政权,北京地理位置优越,防御蒙古,以及朱棣的个人感情因素等。

关于影响,主要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使北京不仅在当时逐渐成为明代的政治中心,而且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文化中心。其他的影响还包括明成祖的迁都之举,影响到后来清代与新中国的定都问题,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开发边疆和维护统一等。

2019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无答案)语文.doc

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收集材料,说出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通过材料合作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2、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讲述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史实,理解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3、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学法提示】 1、论从史出,充分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2、充分运用教材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 3、自主合作交流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解决基础问题。 【学习材料】史料解读 (一)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读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采取了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 B.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③诞生了儒家学檬创始人孔子 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 2.《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怍朝廷法虚。”下判史实与此相符的是() A.“分天下出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削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C.“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 D.太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 3.《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4.阅读如图和诗文,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 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此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②此画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 ③由于科举考试侧重诗赋,此时古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 ④该诗对当时思想界脱离现实、空谈心性的状况提出批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 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 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 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 6.《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忠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 我国政府及早迁都中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北京的诸多环境问题,而且使新的首都能够效益百倍地对全国进行管理和统治,有效地促进人们自愿地对我国经济低谷地带的陇海沿线和西部广大地区进行开发、改造和建设,加速我国经济重心向中西部广大地区的移动,有效地平衡调节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科学技术,使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更加趋向合理,并且更加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改造环境。此外,迁都对我国的安全更有保障。 中原是河南省的古称,是我国古代九州的中心。郑州市位于中原的核心位置,郑州市所辖地区和开封市以西的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心”地带。因此迁都中原实际上就是迁都在这个区域内(为方便于论述,下面将中原的这个区域通称为郑州市)。将来我国政府迁都郑州市,把郑州市作为最理想的迁都场所,是因为郑州市不仅是我国的“国土中心”,而且也可能是亚洲的“洲域中心”。郑州市在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位置和战略位置比北京、西安等地更为重要、更为优越。 (一)、郑州市是我国的“国土中心” 国土中心是一个国家疆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选择中心,是举国公认的自然和社会要素中心。有人形象地把我国国土比喻为一只昂首挺立、栩栩如生的大公鸡,郑州市是这只五彩斑斓大公鸡的心脏,京津秦位于这只大公鸡的咽喉。 地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交通、信息、地震、农业、水源、能源,这些要素是选择首都必不可少的条件。下面将这些要素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 陆地交通枢纽 郑州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不仅是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和横贯东西的欧亚大陆桥东段陇海铁路之枢纽,是我国铁路中心和最大的编组站,而且以郑州为起点可以向全国发出数十条铁路干线,这些干线以最短捷的路径串联和并联了全国所有的自然资源、能源、工农业地带、城市和人口—— 向北不仅通过“京津秦咽喉地带”串联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而且向北经山西蒙古联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因为关中平原的沟通,串联了地广人稀的大西北、中亚和发达的欧洲;向南可发出两条干线纵贯中南,并直接联系东南亚。由于向西和向南铁路的联系,从而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西南融于一体;向东可以直接联接整个华东,特别是对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 这些干线及其它一些平行的干线构成了全国铁路网的分布特征。我国陆地交通要道大致成多重的“田”字形分布,并且有数条铁路干线间接地构成“田”字形的对角线。郑州市坐落在“田”字形的中心,郑州是我国未来陆地交通最大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例如,每天从郑州向我国陆地上其它三十一个省会(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所在地,包括香港和拉萨)各自发出并返回一次列车,其铁路总长度比北京向其它三十一个省会要缩短16956公里,比西安缩短9206公里,比武汉(武昌)缩短8884公里。每天从郑州向我国陆地上三十一个省会(包括香港和拉萨)各自发出并返回一次班车,其公路总长度比北京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3、知道清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学习重点】 1、明末的腐败政治。 2、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代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兼并_______ 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 年4月,攻进北京城内,明朝末帝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1)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2)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二、合作探究 1、(课本p86)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2、P87 课后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 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3、在历史长河中,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却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走向灭亡。你知道明朝的灭亡有哪些原因吗?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据史书记载:“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内纵情享乐,四处游玩;明熹宗爱好木工,整天沉迷木作,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打理;万历皇帝在位 48 年,竟有 20 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从材料中你得出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西周蓟 东周燕京 隋涿郡 唐幽州 辽南京,又叫燕京 金中都 元大都(中都以北) 明北京 清北京 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 (读音:jì),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蓟”的成长 “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在北方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这样一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后来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这

桩悬案,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蓟丘和蓟城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蓟城城址的确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北魏(386-534年)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的关系,作了说明。郦道元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按这一说法,蓟城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如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一样,都是由于当地有一个显著的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 琉璃河燕国墓地车马坑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写过《蓟丘揽古》诗,其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时,蓟丘仍然历历可见,如此才可能有陈子昂蓟丘怀古的诗句。既然郦道元所说的蓟丘的相对位置是可信的,那么,根据这个重要线索,并参照有关的文献记载,我们便乐意按图索骥,来确定蓟城所在的位置。从地理方位及地理形势分析,郦道元所记载的蓟

北京城市介绍

北京介绍 【概况】: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历史源远流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由此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北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在北面有军都山,西面有西山,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境内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其他还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和汤河五大河。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季节分明:春季略有风沙,气温偏低。夏季炎热,有阵雨。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天高气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深秋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雪较少。来北京观光旅游不能错过具有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和悠久历史的名吃。名吃有北京烤鸭、涮羊肉、宫廷菜。北京的特产有:王麻子刀剪、安宫牛黄丸、秋梨膏、果脯蜜饯、茯苓夹饼、六必居酱菜。土产有:京白梨、盖柿、良乡板栗、山楂、核桃、密云小枣、杏。 【历史】: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

中国历朝历代都城及迁都时间地点过程详细流程表(夏商至明清)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配套K12】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 如图,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言论出自①处的是 A.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B.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C.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D.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答案】A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是陕西省,古代为秦,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故A正确;“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这是孝文帝改革内容,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B错误;“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是宋太祖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削弱地方势力,宋都城在开封,C错误;“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指清朝统一台湾,D错误。 【名师点睛】 由图看出①处是现在的陕西,古代的秦,找出秦地发生的选项对应的历史事件即可。 2. 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体现出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故①正确;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体现出明废相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史实,②正确;柳宗元肯定了封建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的合理性,黄宗羲批评皇帝“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都体现出“一己之私”的君主专制的实质内涵,③错误;柳宗元指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柳宗元肯定了封建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的合理性,但“天下之公”是不符合史实的,④正确;故选D. ①②④。 3. 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根据“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表明理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即可。 4.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答案】C 【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B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反映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反映商人活动以及反对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说明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故C正确;明朝社会主流思想仍为儒家思想,D错误。 5.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1840年之后,晚于国际人口迁移(1500年前后),原因有 ①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时间较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增多

介绍一下 首都北京 的历史

介绍一下首都北京的历史 您好!下面是北京的历史介绍和城市介绍: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 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民国元年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六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时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仍称顺天府。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并成立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并重新更名北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

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及影响

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及影响 摘要:按照原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金上京是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的第一个国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本文从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金上京的形成与发展,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关键词:金源文化;哈尔滨;金上京 公元12世纪初,一个古朴、粗犷、尚勇、睿智的民族——女真族,在松辽平原的按出虎水畔崛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朝,在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以下简称金上京)建立都城,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金朝入主中原,占据了半边江山。共经历10位帝王、120年。金朝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金源文化,开创了哈尔滨城市的纪元史,并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哈尔滨。 一、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 金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缔造中国历史北部疆域 金朝疆土辽阔,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特别是北部疆域方面,为中国版图北部疆域的确定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2.统一中华民族长城内外 金朝以前,长城是中原政权防御北方民族的战略设施。到了金朝,海陵王(1153年)迁都燕京,统治中心由长城之外移入长城之内,号令北疆和中原,第一次将国家政权横跨长城,将长城内外疆域连在一起,并取消了长城的这种防御功能,使长城变为一国之内的历史战争遗迹,这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创造了条件。 3.首开定都北京 1115年,金朝定都于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1153年金朝将都城迁到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这一举措是对发挥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的重要推动,真正地使北京成为一个朝代的都城,应该是从金朝开始的,以后元、明、清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在此建都,使北京成了中华民族长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和发展 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起兵伐辽,在短短的12年的时间

朱棣 历史论文

朱棣------ 逆子还是明君 作者:周未来 指导教师:胡宗树

逆子 建文帝朱允炆继承明朝江山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他先后除掉了辽王,谷王,代王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朱棣在干什么? 装病。病好了呢?装疯。 不过在权利的诱惑下,1399年,“精神病人”朱棣神奇地恢复了健康,发挥自己厚黑学的本领,宣称朝中有奸臣,出兵靖难,清君侧。 3年时间,朱棣运用阴谋,勇气,战术以及敌人(侄子)的仁慈之心,站上了王位,接受众臣的朝拜。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自己的侄子在这场残忍的王位争夺战中命令部下不得伤害他的性命,自己不感激地痛哭流涕回家洗洗睡了,反而夺取王位后也不放过侄子。派出郑和,胡濙在民间,海外继续寻找朱允炆。 为什么?因为权力。这就是朱棣,权欲熏心的朱棣。 朱棣当上皇帝后,杀害了一批建文余党(能找到的基本杀了)。 如铁铉(抵抗朱棣的武将,打败过朱棣),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齐泰(建文帝的智囊)凌迟,灭三族。至于当面骂过朱棣的方孝孺不仅凌迟而死,并且灭了十族(包括方孝孺的朋友,老师)。他们的妻子,女儿全被买进了妓院。 也不知道朱元璋在天上看到这个他认为的朱允炆的好帮手,不仅造了反,赶跑了朱允炆。而且像他一样心狠手辣的杀了一批他为孙子精心挑选的“能臣”,作何感想。 不管怎样,朱棣登上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宝座。他首先做了两件事。其一,他废除了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与朱元璋成列不同的规章制度。既是为了消灭建文时代的痕迹,也是为了借老爹威名获得众人的支持;其二,他修改了《太祖实录》,将自己的生母?妃改为马皇后。并命人在书中写到朱元璋在临终前曾反复询问自己的下落,欲将王位传给自己。但是由于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本属于自己的王位被无耻的夺取了。 朱棣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舆论,因为害怕。他不想被后世人责骂,他怕有一天有人会跑出来以此造它的反。历史证明他终究是失败了,他没有骗到自己,也没有骗到后来的人,因为真正书写历史的是人心!一个改了自己生母的逆子,一个为权利不惜一切的藩王,一个杀人如麻的皇帝,人们不会忘,永远不会。 明君 永乐元年三月,蒙古军队进攻辽东,大肆强掠。朱棣很愤怒,杀了当地都指挥沈永。不过他没有发泄,因为掌管明朝北境防御的就是他。朱棣在心中决定了一件事:迁都。 要知道,迁都不是搬家,收拾收拾东西就能走。自己的后宫佳丽三千,朝廷文武百官,都要迁走。为此朱棣做了许多准备,首先提高北平地位,改北平为北京,升为陪都;然后发展经济,向北京大规模移民,屯田;接着营造宫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建运河,改善南北交通。 做完这些事,一般的朝代基本就完了,像隋朝,元朝。由此可见,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是个盛世,“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而且非常有钱。就这样,1421年,朱棣不顾众臣反对迁都北京。但历史告诉我们朱棣的抉择是对的。 在准备的迁都同时,他修了一部光耀史册,千古流芳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直言,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这就是朱棣修书的要求。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此书收录从先秦到明初的七八千余种书,有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卷,三亿七千万字。如果没有他,很多古代书籍,我们永不会看到。

明代北京文化的特点

明代北京文化的特点 明初,由于多年战乱,北平地区出现了大量荒田,人口稀少。为了恢复北平的经济,从外地大批移民到此屯田。洪武四年三月和六月。曾先后两次移民于此。洪武二年(1369)北平府所报民地仅为七百八十顷,洪武八年(1375)猛增至二万九千一十四顷。明王朝为了鼓励外地农民到北京屯田,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洪武时:“凡官给牛耕者,请十税五;自备者,十税三。”而永乐时,成祖迁都北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农业生产,恢复幽燕的经济。成祖朱棣采取的主要办法是:一移民充实劳动力;二减租赈灾,尽量给予北平地区以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明初北京

地区的移民主要来自山西和江浙。山西向北京移民规模最大的就有三次之多,都是在成祖即位之初。成祖宽北京迁谪军民赋役。这些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地移民到北京地区垦荒种田,大大加速了北京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论文网/3/view-12932004.htm 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地域特征。明朝建国之初,政治文化中心在江南一带,大约主要包括江浙和江西地区,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一种经济文化布局。明初太祖建都应天以及北方与北元的战争更决定了这样一个文化布局。随着明朝统一的完成,这种南重北轻的布局有所改变。但是北方连年的征战,使得经济文化上的恢复困难重重。太祖晚年曾经发生“南北榜”案件,给了北方士子们更多的入仕机会,但南北方文化差异未能因此得到改善。这种情况直到成祖迁都北京后,才开始有所变化。政治中心的北移,带来了大批的江南官僚士大夫来京,这对于北京的文化发展

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永乐迁都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永乐元年七月,“徙直隶苏帅『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可以说,明代北京的人口,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会稽。江南人口在明代的北迁,对南北文化交流和北京地区文化风俗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南北大迁徙,不仅大大充实了北京的经济能力,而且必然带来南北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发展,为此后北京明清两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漕运的疏通和发展,对于明北京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京城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有赖漕河的运输,而且人口的流动也多是在这些线上完成。随着北京逐渐成为政治和科举考试的中心,除常居北京的人之外,外省来京朝觐、接受考核以及进京应试的士子日益增多。明代会馆的建立,对明北京文化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京师会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明初期的发轫期、正德嘉靖至清前期的

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提要]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自然吸引了无数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北京的研究,但在北京历史时期人口这一方面,深入研究探讨的学者就少之又少了,研究的成果可谓是一片空白。由北京大学地理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韩光辉教授所著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无疑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本文是我在读过《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之后,对其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将本书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阐述了我自己认为的辽代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的共同点。 [关键词]北京历史时期北京地区历史人口地理内聚迁移离散迁移人口增长理论区域建置 当今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样,近些年,北京市人口激聚膨胀,给北京的环境、能源、水源、住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管理造成许多的困难,也激起了社会各方的关切。控制北京城市人口的规模,协调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变得尤为的紧迫,《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的出版,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认为,不了解北京人口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也就无法深刻地认识北京人口的由来。“对人口现状的研究从来离不开对历史上人口状况的研究”,这就是结论。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是在面临着诸多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比如古代都城户口五方杂处,隶属关系不明确,户籍制度复杂,户口管理与统计系统不统一,直接户口统计资料稀少等等。但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在学术上百折不挠的态度终于完成这本著作。 在此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历史人口地理的方法,区域行政建制和政区沿革,各个历史时期区域和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北京地区的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丰富,描述细致,能使读者对北京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口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主要有: 一、确定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时间上限自辽建陪都南京开始,而下限至新中国建都前夕止,前后历时1010年。 二、拟订了内聚迁移和离散迁移的科学概念,这既体现了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揭示了人口迁移的地理特征。 三、提出“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经常性因素”,“经济与交通条件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政治原因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市群是构架区域人口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因素”。

2020年全国魅力之都是哪些城市

2020年全国魅力之都是哪些城市 魅力城市排名2.洛阳 洛阳:是被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还被称为“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魅力城市排名3.曲阜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被西 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在曲阜文物发掘中发现的大量“大 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即是上古帝皇在曲阜活动的考古 证明。这里,文采郁郁、礼乐之都。尧舜时代,曲阜属九州之一徐州。商朝前期,曲阜名奄,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 魅力城市排名4.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拥有3,000年左右的建城史,近150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九次成为地方封建王朝的都城,城址有扩展而无迁徙,城 名千古未改。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 名城,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 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 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成都是九朝古都,蜀、 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政权相继在 此建都,唐朝和民国时曾作为全国临时首都而存在。前蜀皇帝在此 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

魅力城市排名5.绍兴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名士之乡”,其桥的数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 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猜你喜欢:

走进历史人物——朱棣_1550字-精品作文

走进历史人物——朱棣_1550字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有过繁荣,有过晦暗,也有过战乱,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各种人物,时代的伟人,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复杂的背景下,像秦王嬴政,成吉思汗,毛泽东这些人都是当时所谓的“救世主”,而且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而我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莫属朱棣了。 《明史》曾这样记载:“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

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网友对朱棣的评价是这样的: 第一,他继承了明太祖的事业,对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调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业建立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把明朝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进程。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的残暴不仅仅体现在他夺取政权以后对于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杀戮,也表现在他夺权以后建立的东厂对于全国政治、官僚队伍加强控制,同时造成以后宦官擅权的弊病。第四,我们说永乐盛世是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但是这个盛世又是一个艰难的盛世,这个盛世是让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得到的。 纵观朱棣的一生,还是可圈可点的。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发动了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原因 ( 1 )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2 )直接原因: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4.过程 ( 1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 2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 4 )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结果:1644 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6.满洲兴起 ( 1 )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 )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7.清兵入关 ( 1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的皇帝,有的纵情享乐,把政事交给宦官处理;有的酷爱木工……其中有一位皇帝,他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国势日衰。他是( C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明熹宗 2.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B ) A.贫苦农民纷纷起义 B.朝政的混乱 C.土地兼并 D.外戚干政

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寤言二·迁都建藩议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陈澹然[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作品名称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作品别名迁都建藩议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寤言二* 文学体裁古文作者陈澹然 方今天下所尤患苦者,非英俄德法日诸国乎?日本僻处东海,灭琉球、乱朝鲜、割台湾,以窥闽越。然俄窥其北而拊其背,其势殆难远图。法兰西东来踞越南为根本,伺吾滇粤以逞其谋。然英逼腾越通西江,实足阴制其肘腋。德意志狡焉后起一发,而据我胶州。然法瞰其隙思复其仇,而威海已属诸英,且将持动静以乘其后。惟俄罗斯虎视三洲括囊回部,寖寻及于印度以蚕食蒙疆,而铁路之兴已达吾东三省,今且据旅顺以扼吾吭,此其势非尽噬吾东西北土疆不止。英吉利据五印度以擅南洋,故取缅邦兵不血刃,今且开铁路以达藏滇,将合长江为率然之势。此其势必将东迁印度以经略吾西南。是二国者固已并峙环球荐食上国,故日本联英而德法联俄,各附强大以争雄。长然英疆辽漫,主后就衰,猝有变端其势且难自保。而俄君锐少,地势足以雄制诸邦。中国且方自昵于俄而归其掌握,此其胜负固已了然自见于区合之间。且夫新疆外蒙古根本在青海、陇西、秦晋,而和林、巴尔、朱海、库车、石堡城不建亲藩。关外矿屯未广,布隆吉、塔里木两河不通,蒙疆水师不设,则廸化、库伦呼应不继,而蒙疆危。东三省内蒙古根本在两京,而兴京、多伦诺不建亲藩。混同江水师不立,索伦金匪马贼不抚,其渠帅而重其权,则寖久必为俄用,而东三省内蒙古危。二者危而京师无安枕之日矣。藏滇根本在巴蜀,卫藏地方六千里无亲藩驻扎。什伦布无大臣驻宗喀薄宗二城以练番兵,则印缅皆易为患而藏危。西蜀、宁远不建亲藩,巴塘打箭炉不驻提镇,则藏危而蜀亦危。永昌不移抚部,黑江不设水师,则腾越临江易动而滇危。两粤不建亲藩,西江水师不立,粤西抚部不驻浔州,则镇南孤远。粤东抚部不驻雷州,则琼崖易觊。而粤东西危,蜀藏滇粤危,则西南大势去矣。夫自东三省绕内外蒙古达新疆卫藏滇粤。国家所恃为藩篱者如此,又况沿海万里无藩篱之限。喜人怒兽之伦飙忽电迈于房栊卧榻之内,搤吾喉舌而踞吾腹心,顾可几幸万一于旦夕间哉?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崩,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国家定都燕蓟,戴山履海,其势实足鞭棰埏合。独自东西列邦恣雎海表,京师辄有旷然无蔽之忧。庚申之危可为前鉴,然当此之时盛京、朝鲜、旅顺、威海之雄固赫然当京师指臂。虏虽内犯,势不能久处以蹑危机,故踵息之间成盟而退。今朝鲜既失,威旅已亡,海军荡然,宁复能御虏于堂奥之外。重以豺狼守户,熊虎当关,怀愍前车岂堪覆蹈。盲者不察,方且陋亶父之遗规,蹑澶渊之孤注,坐使万骑徘徊,百僚蒙惑。乌乎!此岂可不为之寒心哉?盖尝综揽中国大势,关中沃野千里,号称陆海。险塞之重,形势之雄,甲于函夏,然考其险塞大抵在东西南三面,而北道漫焉。故虽汉文之强匈奴辄绝黄河,入上郡,烽火达于甘

中国八大古都排名

中国八大古都排名 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名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中华民国。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合计:十四个政权。 6.安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颛顼、帝喾(初年)、夏(后期)、商(中后期)、战国卫、战国赵(初期)、后赵、冉魏、前燕、南燕(1年)、东魏、北齐。十二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一个政权。 合计:十三个政权。 7.郑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黄帝、夏(初年)、商(早中期)、战国郑、战国韩(中后期)。 合计五个政权。 8.杭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吴越、南宋。 合计两个政权。 历史上建都时间排名 第一名:洛阳,中国夏王朝、商王朝、东周王朝、东汉王朝、西晋王朝、北魏王朝、隋王朝、唐王朝(武周时期)、后唐王朝的都城。(算上夏商洛阳的建都时间超过西安,约1300年)第二名:西安,古称长安,中国西周王朝、西汉王朝、北周王朝、隋唐王朝都城。(约1001年)第三名:北京,中国金王朝的中都、元王朝的大都、明清王朝的京师。(共912年截至到2012年) 第四名:南京,东吴王朝、东晋王朝、刘宋王朝、南齐王朝、梁王朝、陈王朝、南唐王朝、明王朝都城。南京是汉族三次复兴的大本营,东晋王朝以南京为都保存了汉族的文化、明王朝以南京为基地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都殊死抗战救亡图存。(共44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