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人、车、路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是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称职的汽车驾驶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具有汽车的正确使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熟悉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人车安全。

1.驾驶员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

驾驶员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每个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过程:感性认知:如感觉、知觉、表现等。

理性认知:如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孤立的心理过程、它是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中、并受情感和意志的影响。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

③意志过程:如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

个性特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和作业过程中持续的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机车、及农具的状态与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里素质。

1.1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包括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驾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工作声音,接触到了操作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就是驾驶员的认知过程。驾驶员的感觉正确与否,将直觉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操作是否恰当。因此,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1.2驾驶员的情感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欢喜、愉快、满意度往往使驾驶员自觉地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性也得到提高,能准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国家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努力掌握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忧愁、悲伤、恐惧等情感,却使驾驶员无精打采,情绪易波动,缺少理智,甚至以感情代替理智,忽视交通法规,开英雄车、斗气车,影响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与思考,反应变慢,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1.3驾驶员的意志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性格的意志特征。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驾驶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毅力,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交通情况,达到安全行车和完成作业的目的,这就是驾驶员的意志。如有的驾驶员自制力很强,处事果断,严守纪律,能及时处理化有事而无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处事马虎,遇到事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经常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所以驾驶员的意志过程,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内在动力。

1.4驾驶员的注意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某一特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应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的程度。驾驶员在行驶中要集中思想,把注意力放在与安全行车的有关事物上来,同时还要进行主要的分配和转移,因为行车中情况错综复杂,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引起注意,同时兼顾各个方面,并能随时调整,将注意力集中到新的目标上去。

注意分为无注意和有注意。无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努力地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别情况所引起的。例如,驾驶员在行车中经过繁华的街道或广场,遇有一个大型活动,无意中瞟了几眼,等回过头来时,发现突然有一个小孩想穿过公路向左跑,驾驶员急忙向右打方向,小孩发现有车来,小孩却又向右边回跑,就在一瞬间发生了事故。正如很多老驾驶员经常说的一句话:安全行车几十年,出事就在一瞬间,安全行车几万里,出事就在一两米。在驾驶室里还要注意不要与司机谈话,不要听收音机,以防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其意也在此。可以在驾

驶室里写上请勿与驾驶员谈话的内容,也是很好的提示。所以,要求驾驶员能够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同时又能合理的分配注意。

有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要通过主观努力地注意。例如,,通过路口、街道,要注意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行人的动态、通过村庄和街道时,尤其是牵挂比较宽的作业机具时,要观察路面的通过能力,转弯时注意对方是否有来车等。这些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注意。即使自己有不适或疲倦,也要打起精神,强迫自己注意,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行车中,一定要注意汽车的工作状态,,当你听到汽车有异声,时有时无,或一会又消除了,这就是无意中注意到的,要有意识的去倾听异声发出的部位和原因,及时排除故障,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1.5驾驶员的气质、性格等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气质统称为脾气或性情。性格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人之间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如坚毅果断、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等。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受后天时间的影响而形成的,也受到主观世界和性格的控制,因此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2.驾驶员的个性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由于每个人在世界观、兴趣、需求、能力、气质、性格、以及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不同,所以个性心理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一些做法上,处理问题上的方法也不相同。经专家研究发现性格怪癖、急躁、抑郁的人遇事缺乏控制能力 ,处理问题偏激、走极端,钻牛犄角,不能自拔,容易出事故。而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责任心强的人,办事认真,行车较安全。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便相对稳定,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加深自我修养,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作为驾驶员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改正不足的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遵纪守法、有责任心的优秀驾驶员。

驾驶员的个性特点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驾驶员的个性特点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驾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驾驶安全是人们使用交通工具时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现代的汽车安全性越来越高,但是驾驶员的个性特点对驾驶安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驾驶员的一些个性特点如何影响驾驶安全。 驾驶员的个性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冒险心理。有的人喜欢冒险,驾车时会故意追求刺激和快感,高速行驶,超速行驶,甚至选择不安全的路线行驶等等,这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危险。 2. 急躁。有的人驾车时急躁,容易情绪激动,无法冷静处理道路上的各种情况,导致危险。 3. 烦躁不安。有的人容易烦躁不安,在驾驶过程中无法保持淡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危险。 4. 马虎大意。有的人驾车时容易马虎大意,没有充分准备,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危险。 以上这些个性特点都会对驾驶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说,在驾车时,如果有冒险心理,可能会超速行驶或进行危险驾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果驾驶员容易急躁,对于道路上的各种情况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如果驾驶员烦躁不安,容易分散注意力,不注意道路情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险等等。 然而,也有一些人的个性特点对驾驶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说,在驾车时,如果有良好的习惯和规范,可能会更加谨慎和精准,提高驾驶安全性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合来看,驾驶员的个性特点与驾驶安全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于驾驶员来说,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对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造成危害。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提高自身驾驶安全性能力,保证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现象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人、车、路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是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称职的汽车驾驶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具有汽车的正确使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熟悉交通法规,才能保证人车安全。 1.驾驶员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 驾驶员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每个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过程:感性认知:如感觉、知觉、表现等。 理性认知:如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不是孤立的心理过程、它是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中、并受情感和意志的影响。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 ③意志过程:如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 个性特征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优秀的驾驶员必须具备适应驾驶的性格、气质、情感、以及复杂的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等,能在千变万化的行车和作业过程中持续的接受和分析周围的环境与机车、及农具的状态与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操纵动作的心里素质。 1.1认知过程 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包括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驾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工作声音,接触到了操作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现象就是驾驶员的认知过程。驾驶员的感觉正确与否,将直觉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操作是否恰当。因此,驾驶员的认知过程,对行车安全十分重要。

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作者:马朝宽 来源:《时代汽车》 2018年第6期 马朝宽 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河南省濮阳市457000 摘要:在影响驾驶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起着主要作用。本文将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变化入手,分析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并浅析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方法,以消除其不良心理行为,达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素质;驾驶安全;影响;对策 1驾驶员不良心理素质的主要表现 1.1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的心理反映极易受各种反复出现的心理活动影响,从而出现精神过度紧张、麻痹、松懈、自卑、急躁、骄傲等心理现象。有的驾驶员在不良心理情感支配下会惊慌失措、举止失常。例如,有的新手驾驶员因亲眼目睹过严重的车祸事故,在自己驾驶车辆上路时,对车祸的恐惧感会进一步增强,造成其动作僵硬、心虚害怕、思想僵硬、缺乏自信,无法正常发挥正常的驾驶技术。再如,有的驾驶员遇到车辆拥堵、走走停停的状况时,容易产生焦躁情绪,造成机械操作不到位,眼和手不能配合敏捷,导致心跳加速、焦躁不安。 1.2疲劳和厌倦心理 驾驶员驾驶车辆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心理。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长时间应对不断变化的事态及环境,精神高度集中,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心理素质也会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生理及心理失调。驾驶员受到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会出现反应迟钝,头脑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并迅速处置。此外,驾驶员长时间驾车还会导致哈欠连天,四肢酸懒,行动迟缓,行车动作准确率明显下降,情绪烦躁,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 1.3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 驾驶员会因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近年来的交通事故表明,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使驾驶员心理长期紧张、扭曲和焦虑,导致其情绪紊乱、心理失衡、身心俱疲。一些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多拉快跑,当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之间存在差距时,驾驶员极有可能带着不良情绪及背着思想包袱驾车,在这种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作用下驾车,与同行斗气,甚至可能为了争抢客户不顾交通规则与行车安全,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片刻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1.4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时新手驾驶员偶然违反交通规则没被交警发现,或者看到其他老司机违章没被交警查处,会形成侥幸心理,从而助长违章行为。众所周知,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普遍存在适度的紧张情绪,正是由于这种的适度紧张,驾驶员才能发挥全身的智慧、体力、精力去完成复杂的驾驶任务。但是明知故犯、心存侥幸的心理会使驾驶员在驾驶时心理状态一直是复杂多变和

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驾驶车辆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车辆交通事故的几率也大大提升。同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自身因素、车辆情况、道路和环境因素等,其中人自身心理因素占有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驾驶员各项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 标签:交通事故;心理因素;行车安全 前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事故频发,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因素,比如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情感状态等各方面原因,但人为因素是可以进行控制和预防的,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社会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之一。 一、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 1.不同的个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不同个性的人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不相同。比如个性爽快的人,大多数比较缺乏耐心,性格容易急躁,在行车过程中会因为急迫和急躁超车、加速等,加大事故发生的几率。另外身体比较协调,敏感灵活的个体虽然可以灵活地处理问题但存在轻率马虎的缺点,在行车时容易开小差,与其相反的个体性格特点是比较冷静沉默、动作迟缓,他们的优点是细心认真守纪律,但在行车过程中会导致犹豫不决,尤其是发生特殊情况的交通问题时不能迅速的判断和解决,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弱。总的来说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对行车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驾驶员要善于利用自身积极的个性,抑制消极的缺点,提高行车安全。 2.不同的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1焦虑情绪。很多驾驶员由于一些紧急的状况和事情赶时间,本身就带有焦急的情绪,如果遇到交通堵塞或者其他车辆阻挡等事件发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就会更加加深,甚至导致缺乏理智,不顾道路情况加速甚至违章驾驶。 2.2恐惧情绪。新手驾驶员行车时会自带一种紧张感,由于技术不高加上其他道路交通因素,会导致驾驶员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遇到困难的路况或者其他状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解决,手忙脚乱。 2.3暴躁情绪。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行车问题,比如路面拥堵,其他车辆阻挡车道,连续鸣笛或者超车等各种事情,一些性情急躁的驾

汽车驾驶员素质及行车安全的关系研究

汽车驾驶员素质及行车安全的关系研究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驾驶员素质和行车安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驾驶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因此对驾驶员素质及其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驾驶员素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相关性,旨在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有益建议。 一、驾驶员素质的影响因素 1. 道德素质 驾驶员的道德素质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道德素质包括遵守交通法规、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方面。一位道德素质高的驾驶员会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积极承担行车责任,从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技术素质 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对行车安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技术素质包括驾驶技能、车辆控制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一位技术素质高的驾驶员能够熟练驾驶车辆,灵活应对复杂交通环境,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心理素质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包括心理稳定性、应变能力、责任心等方面。一位心理素质好的驾驶员能够保持冷静、应对突发状况,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能够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4. 健康素质 驾驶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行车安全。健康素质包括生理健康、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方面。一位健康素质好的驾驶员能够保证行车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驾驶员健康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 二、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相关性 1. 道德素质和行车安全的相关性 道德素质高的驾驶员更容易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能够避免超速、闯红灯等危险行为,有效维护行车安全。道德素质与行车安全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提高驾驶员素质,促进行车安全的具体措施

论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论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作者:文/黄天昌 来源:《时代汽车》 2016年第3期 黄天昌 江苏省住建厅住宅与房地产业促进中心江苏省南京市 210009 摘要:汽车驾驶员的个人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性格、气质、情感、注意四个方面对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关系略作分析。汽车驾驶员要努力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意志品德,改善其个人性格,才能有效保证行车安全。 关键词:驾驶员;性格;气质;情感;注意 汽车驾驶员的个人心理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其中差异性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情感、等也和个性心理特征紧密相联,从而带有个人特点。由于每个汽车驾驶员生理条件和社会实践不同,其个性也随之不同,不同的个性心理对安全行车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本文拟从眭格、气质、情感、注四个方而对驾驶员的个性心理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关系略作分析。 1驾驶员性格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人之间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如坚毅果断、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粗枝大叶、马虎大意等。人们通常把性格特征按责任和行为方式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1 性格的责任特征。责任主要是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对自己等各方面的态度所构成的性格特征。如有的汽车驾驶员正直、热爱集体、富有责任感,有的无理粗暴,无视国家和他人利益,对待工作有的认真、负责、实干,有的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 1.2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反映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的汽车驾驶员自制力强,处事果断,严守纪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处事拖泥带水等。 1 3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处理问题上,有的汽车驾驶员细致、主动、并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的粗略、轻率、被动,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 上述性格特征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行驶有着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员如果法纪观念淡薄,轻视交通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固执,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就容易在行车过程中出交通事故。反之,驾驶员法制观念强,处事冷静,遇变不慌,则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系数。作为汽车驾驶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努力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 2驾驶员气质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气质通常称为脾气或性情。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受后天实践的影响而形成的,也受到主观世界和性格的控制,因此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分类的标准很多,从驾驶员这一职业角度来看,一般可分为四个类型: 2.1兴奋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的汽车驾驶员,其行为特别热情、主动、爽快、精力旺盛,但性情急躁、任性,缺乏耐心。这种类型的驾驶员在行车中如果看到交通标志和其他车辆

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

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驾驶情绪影响交通事故 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16种,称为16维度,16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 乐群性是指人们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稳定性则决定了人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起伏小,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 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一些驾驶者为了节省时间等目的,威胁其他司机或行人的利益,使其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激怒对方使其产生恼怒的情绪。人们都有操纵其他事物的愿望,在开车时,通过对机械的操作能够满足人们这方面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掌控一旦遭到破坏,比如遇到红灯或堵车,就会引起另一种本能,即攻击心理。攻击性驾驶虽然不是蓄意为了撞车或伤亡而做,但是往往因为驾驶者对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无疑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手司机的逐渐增多、视道路交通法规如空气的人大有存在、斗气车赌气车等等这些复杂情况考验着司机们技术和素质两方面能力。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行车过程中,某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接下来我将从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况,将举例具体说明,揭示以上三点对我们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情绪因素安全驾驶 1

2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4) 1 、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4) 2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4) 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5) 1 、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5) 2 、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5) 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6) 1 、侥幸心理的作怪 (6) 2 、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6) 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7) 1、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7) 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 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7) 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7) 参考文献 (8) 3

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1.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有过长期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应该有所体会,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这也是许多老司机说的,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操作技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以会在行驶中偶尔出现适度疲惫状态,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周边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驾驶员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疲惫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更直白的说此时驾驶员的反应就是疲劳驾驶。刚刚特意百度百科仔细查找了有关疲劳驾驶的定义;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驾驶的反应顺序首先会出现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最后为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用最直观案例就是山西“11。144”沁源特大交通事故—这起事故也是建国以来最悲痛的交通事故,2005年11月14日,山西沁源县郭道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冲向路边跑操的学生,造成21名师生遇难,堪称建国以来最悲痛 4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驾 驶员自身因素、道路条件、车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将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以 期更好地帮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意识和技能。 一、驾驶员自身因素 驾驶员自身因素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行 车经验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1.1 身体状况:驾驶员的身体状况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眩晕、头晕、视觉模糊等身体不适症状,行车安全将受到威胁。驾驶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确保身 体状况良好。 1.2 心理素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也有着重要影响。焦虑、紧张、疲劳等 心理状态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驾驶员需要保 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在不适宜的心理状态下驾驶汽车。 1.3 行车经验:驾驶员的行车经验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经验丰富的驾驶员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 生概率。相反,缺乏行车经验的驾驶员往往容易在紧急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事故 的发生几率。加强驾驶员的行车训练和培训,提高其行车经验,对提高行车安全意识和技 能非常重要。 二、道路条件 道路条件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包括道路表面状况、路况、交通标志标线 等因素。 2.1 道路表面状况:道路表面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制动距离。 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和泥泞等情况下, 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侧滑和刹车距离,提高 行车安全。相反,道路表面破损、坑洼、积水等情况,将增加车辆的失控和事故的可能性。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道路表面状况,并做好应对准备。 2.2 路况:路况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交通信号灯、交通堵塞等因素。不同的路况需要驾驶员采取不同的驾驶策略,合理应对。在交通拥堵情况下,驾驶员 需要保持警惕,保持车距,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以防发生追尾事故。 2.3 交通标志标线:交通标志标线的清晰与否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判断和决策。清晰、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可以有效引导驾驶员的行车方向和速度,减少交通事故的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

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研究

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研究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日益严重,而驾驶员行车安全受到诸多因素的 影响,每年都有大量交通事故发生,导致无辜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研究影响汽车驾驶员行 车安全的因素,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影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 的因素进行研究。 一、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驾驶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驾驶行为有 着直接的影响,情绪激动、压力过大、疲劳、焦虑等都会降低驾驶员的专注力、决策能力 和反应速度,增加了驾驶安全隐患。心理健康的驾驶员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交 通环境和突发状况,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二、驾驶员的身体状况 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也是影响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身体不适、疲劳过度、酒后驾 驶等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保持良好的身体 状况、定期体检、避免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都是确保驾驶安全的重要措施。 三、道路环境 道路环境对驾驶员行车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道路的宽窄、平坦程度、坡度、弯道、路面材质等都会对驾驶安全产生影响。不同的道路环境需要驾驶员有不同的驾驶技术和应 对能力,因此了解并熟悉道路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驾驶速度和方式,是确保行车安全 的重要手段。 四、车辆状况 车辆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车辆的制动性能、悬挂系统、轮胎磨损、发动 机状况等都会直接影响驾驶的安全性能。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保养车辆 的各项系统,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必要措施。 五、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标志 遵守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标志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驾驶员需要熟悉并遵守 道路交通规则,不违反交通法规,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占用应急车道等,都是确保行车 安全的基本要求。 六、自然环境

驾驶员职业心理及生理健康

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心理 和生理健康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关系着道路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安全和效率,遵循“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良好心理习惯、饮食规律、睡眠充足、加强锻炼、定期体检”七大原则,可确保行车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模块一驾驶员心理健康与行车安全 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更关注驾驶技术的提高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对安全行车的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显示,相对于技术因素,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更明显。心理健康的驾驶员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驾驶操作规范、运行平稳,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不乱;心理不健康的驾驶员易情绪异常、注意力分散,驾驶操作不规范、不安全。对驾驶员安全行车产生影响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驾驶员的驾驶习惯、性格、情绪(心境)、心理应激反应和注意力等. 一、驾驶习惯与安全驾驶 每个人自己的行为习惯,驾驶员在学习驾驶、熟练掌握驾驶技能、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驾驶习惯。驾驶习惯不同于一般的驾驶行为,是固化的行为模式,是重要的心理特征。 良好的驾驶习惯表现为:每天出车前按部就班做好安全检查;起步前系好安全带;行车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按照交通规则、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引导安全、文明驾驶;根据交通情况变化随时准备制动,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避免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性格与安全驾驶 性格是指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如坚毅果断、认真细致、粗暴蛮横、胆小懦弱等。有些性格特征在工作、生活中表现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便成为一个人被社会公认的性格。性格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智、原则性强、行为谨慎的驾驶员往往遵纪守法,谨慎驾驶;情绪化、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驾驶员要确保安全驾驶,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性格中不利于行车的特征,努力进行自我调节。 三、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发现:很对事故发生前的6h内,驾驶员的情绪、情感都发生过剧烈的变化,出现过兴奋、欣喜、得意等积极亢奋情绪,或生气、烦躁、郁闷、恐惧等消极低沉情绪。无论是积极亢奋情绪,还是消极低沉情绪,都会影响行车安全。 驾驶员保持良好地心理状态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视自己的心理状况,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调整,做到自觉克服种种不良心理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四、心理应激反应与安全驾驶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前的瞬间,每个驾驶员的反激反应都不一样。有经验、受过专门训练的驾驶员从容镇定,能正确处理紧急情况;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的驾驶员往往手足无措,处置不当。应激反应不当导致操作错误见图3—1—3。 五、注意力与安全驾驶 注意力是驾驶员安全行车中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驾驶员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不能全面观察、正确判断和妥善处理当前的交通状况,容易导致

影响驾驶行车安全的因素

影响驾驶行车安全的因素 一、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反映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行车安全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1、麻痹大意。有些驾驶员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将行车安全规则抛于脑后,他人的事故教训不能吸收,自以为技术高超,不会发生事故,导致麻痹心理产生,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斗殴睹气。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 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 3、紧张与恐惧。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转化不良心理情绪,确保行车安全的途径如何转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以达到行车安全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要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性,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和别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安全为主,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谨慎驾驶车辆的美德。要注意到驾驶

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情绪出现。 2、要加强思想修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认识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危害性。要多接受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活生生的交通事故案例,来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要向有道德涵养的人学习,在行车中,以忍让为主,树立与人为善的美德。 3、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剖析,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在任何情况下,对事物都不过分的乐观和悲观,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心胸开阔,做到情绪稳定,在复杂的环境中处变不惊,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而有效的动作。 二、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职业道德与行车安全关系密切,驾驶员要用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规,文明驾驶,真正做一名素质好、技术精良的合格驾驶员。 (-)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表现形式 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没有遵章守纪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1、超速行驶。开快车、赶时间,这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特点。关于速度交通规则是有详细规定的,速度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当时的气候等环境特点掌握适当。开英雄车、开霸道车是不道德的行为,十次事故九次快。 2、酒后驾车。这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喝酒不论喝多少,都与交通法规的规定不相符的,都是严重的错误,不能存有饶幸的心理。 3、开故障车。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临出车时,明知方向、制动等安全装置有

安全行车知识

第五章安全行车知识 汽车驾驶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作为一名称职的驾驶员,不但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具备与现代交通和行车安全有关的各种知识,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 在行车事故中,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车况、道路、交通环境、气候及驾驶员等;与驾驶员有关的有:心理及精神状态、身体生理状况、驾驶操作技术等; 驾驶员只有认识和掌握这些有关的行车知识和客观规律,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第一节心理和个性与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心理过程 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 1、认识 指驾驶员在认识驾驶汽车和交通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看”到道路上的情况,“听”到发动机的声音,“接触”到各种机件,“记住”了操作要领,并通过“思考”,掌握了交通参与物的内在联系等,将这些现象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认识的过程; 驾驶员的感知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判断是否准确和是否恰当; 2、情感 指驾驶员的喜、怒、哀、乐、爱、憎、惊恐等,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情感和情绪能使驾驶员自觉保持最佳的安全行车状态,能正确、果断地处理情况保持良好的驾驶道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礼让,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严格遵守安全行车规律达到安全行车;而具有不良情感的驾驶员,情绪易波动,以感情代替理智,忽视法规,开英雄车、赌气车,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3、意志 指驾驶员的自觉性、果断、自制、毅力等;好的驾驶员应用明确的行车目的,出现紧急情况能果断处理,有较强的自制力;驾车时情绪饱满,自觉克服困难,这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内在动力; 4、注意 指集中思想,把注意力放到与行车有关的事物上来,同时要进行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因为行车过程中情况复杂,外界大量的信息要引起注意,同时要照顾各方,随时调整到新的目标上来; 二、个性心理 因世界观、兴趣、需求、能力、气质、性格等不同,人的个性也存在很大

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行车安全(朱明zhubob

员 驾驶员的心理过程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 心理状态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心理过程是以一定的心理状态为背景的。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水平。如注意、分心、觉醒、疲劳等。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驾驶员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工作质量,影响行车安全。这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受到不同心理状态的影响,个性心理特征也是通过心理状态实现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 第一节驾驶员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驾驶员顺利准确地获得交通信息,保障安全行车的必要前提,是汽车驾驶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所谓指向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其心理活动朝向与驾驶安全有关的对象,如交通标志、交通信号、行人和车辆等,而不去注意与行车无关的其他事物。所谓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在选定的某个事物上聚集起来,即全神贯注于最重要的事物,而对无关紧要甚至起干扰作用的其他活动的抑制。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密不可分的两个特性。没有指向性,就不可能达到集中;没有集中性,指向性也失去了意义。指向愈广,集中程度就越低;指向愈窄,集中程度就愈高。 (一)注意的分类 注意是一种伴随于心理过程的非独立状态,并通过外部行为或多或少表现出来。如人们在注视一个事物时,注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把耳朵朝向声源;当沉浸于思考和回忆时,目光“呆视”前方等。根据组织注意时人的积极性,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员 1、无意注意。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由事物外部特点所引起,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颖的外形等,都可以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是具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人在活动中,必须经常把自己的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目的任务,并有意识地调节保持在作业上,“举目凝视”“侧耳倾听”等,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驾驶员安全行车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付出的努力,有助于维持驾驶员的注意,使其在车辆行驶时不分心,不出差错。 3、有意后注意。 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既不象无意注意那样无明确目的,又不象有意注意那样耗费大量生理能量,是有意注意的一种高级的发展形式。如驾驶员刚开始单独行车时,由于技术不熟练,对行车中的操作动作需要保持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驾驶技术熟练后,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时有意注意就会逐渐转化为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协同作用,也相互转化,对人的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护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及时的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一、注意特征与行车安全 (二)注意的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