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概述

对已有机械的研究或设计新机械时,都需要运用能够表明机构运动情况的机构运动简图。因为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由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中所有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其相对位置(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决定,而与构件的外形、断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其固联方式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能准确表达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械的运动特性完全相同,因而可以用机构运动简图对机械进行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有时仅仅为了表达机械的运动结构特征,则图形不按精确的比例绘制,这种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有标准,该标准对运动副、构件的表示符号作了规定,表1-1摘录了一些常用符号,供参考。

实验目的

1、训练将机械实物或模型抽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进一步掌握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提高对实际机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4、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为机构的分析与创新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设备及工具

1、多种典型机械的实物或模型,如缝纫机、牛头刨、各种泵、冲床等。

2、钢皮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自备工具:铅笔、橡皮、小刀、三角板、报告纸、圆规。

实验步骤

1、缓慢驱动被测机械或机构模型,观察机构的传动路线及各构件的运动情况,确定构件

的数目。

2、仔细观察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性质和接触情况,从而确定运动副的类型与个数。

3、按照目测测量各构件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选择最能描述各构件相对关系的运动平面作为投影平面,把驱动构件放在适当的确定位置上,用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并用数字标注构件、大写英文字母标注运动副、箭头标注驱动构件。

表1-1 构件与运动副的表示方法

4、仔细测量机构中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取长度比例尺l μ将示意图画成机构运动简图。

)()

(毫米图中表示该构件的长度米的实际长度构件AB l AB AB l =μ

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进行结构分析,并判别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思考题

1、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哪些是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

3、以一实例说明零件与构件的差别。

4、概述构件、运动副、机构、机器的意义。

5、列举几个运动简图相同但实际应用不同的机器或机构实例,由此说明机构运动简图的

作用。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2 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如切削法、铸造法、热轧法、电加工法等。但就加工原理来看,切削法又可分为两大类,即仿形法和范成法。所谓仿形法,是指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成形刀具或模具将轮坯齿槽的材料去掉,常用的方法是用圆盘铣刀或指状铣刀在普通铣床上进行加工。所谓范成法,是指利用一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因而又称为包络法。常用的有用滚齿机、插齿机、剃齿机等加工齿轮。

实验目的

1、理解范成法切削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理解渐开线齿轮发生根切的原因和用变位修正来避免根切的道理,并验证最小变位系数。

3、加深对相互啮合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理解。

4、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区别。

实验原理

用仿形法加工齿轮时一般都是不连续切削。每加工完齿轮上的一个齿间后,要进行分度才能继续加工下一个齿间,由于分度中的误差和刀具形状误差,因此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较差,生产效率也低,而且加工同一模数和压力角的齿轮,因齿数不同时则刀具也要相应改变,因此刀具的通用性也差。

范成法是根据一对齿轮相互啮合时,其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即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它们的齿廓始终相切)。加工时刀具和齿坯之间保持固定的速比,正如平常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传动一样,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同一模数和压力角的刀具适用于不同齿数的齿轮,这样刀具的通用性就好,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较高,生产率也高。本实验就是用齿轮范成仪通过作图的方法来作出齿条刀具在实际加工时刀刃在轮坯上的各个切削位置所形成的包络线,即用范成法加工齿轮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齿廓曲线的形成,变位修正和范成原理的理解。实验设备与工具

1、工具:(自备)

铅笔、橡皮、三角尺、圆规等

2、实验设备:齿轮范成仪,绘图纸,剪刀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3-1所示。图中模数为15mm的齿条刀具1通过螺母与滑板2固定在一起,而与滑板2上齿条相啮合的是齿轮4,滑板2和底座5有燕尾导槽相配合。所示齿条1和滑板2可相对底座5沿燕尾导槽方向移动,圆盘6(表示机床工作台)套在小轴8上,可绕底座5的轴心线转动,轴心线同燕尾导槽方向互相垂直交叉,圆盘6上的图纸3(表示齿轮毛坯)由螺母6压紧,使之能与圆盘一起转动,图纸3的外径等于齿坯的外径。

当滑板2在底座5上沿燕尾导槽方向移动时,滑板齿条2带动圆盘6作相应转动,此时齿坯节圆沿滑板上的刀具节线作无滑动的滚动,好象被加工齿坯相对于齿条刀具的运动一样。

图3-1 齿轮范成仪结构

齿条在滑板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当齿条中线与滑板上的基线n—n重合时,表示齿条刀具中线(分度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此时得到的是标准齿轮。当齿条的中线与滑板上基线n—n不重合时,表示刀具齿条的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间的位置有移距,此时范成所得到的齿轮是变位齿轮。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范成标准齿轮齿廓

(1)对照齿轮范成仪阅读实验教材,熟悉范成仪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2)按模数m=15mm,齿数z=10,压力角α=20°来计算齿轮的齿根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然后在图纸上画好齿轮中心线,定出圆心,作出Φ=18mm的小圆及齿轮的齿根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二个)六个同心圆,再分别作出分度圆、基圆的切线,二切线之间夹角α=20゜是该齿轮的压力角,然后按齿顶圆直裁剪图纸,并按28mm直径在中间剪孔。

图3-2 范成齿轮齿坯

(3)将图纸装在范成仪上,旋紧压紧螺母6,再校正齿条的位置,使其中线分度圆相切并固定之。

(4)观察齿条刀具上距中线一个模数的齿顶线,是否超过啮合极限点N(超过与否说明了什么?)

(5)推动滑板时,对准底座上的刻线。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5mm。用铅笔在图纸上绘齿条刀具在齿坯上的相对位置图,也就是刀具在齿坏坯上的切去部分的吃刀线,如图示3-3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曲线是齿条刀具在各个位置的包络曲线。

(6)观察范成仪得到的渐开线齿廓曲线,可发现齿廓的根部有部分渐开线齿廓被切去,由于该齿轮齿数少于是17而末经修正,显然发生了根切现象。

2、范成变位齿轮齿廓

(1)仍按模数m=15mm、齿数z=10、压力角α=20°计算齿轮的齿根圆、基圆、分度圆、及齿顶

圆,但须将齿顶圆外径增加12mm。因为当压力角α=20゜,齿顶高系数

1

*

a

h

的齿轮不发生根切

的最小变位系数x min=(17-z)/17,式中z为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以z=10代入上式则得X=(17-10)/17≈0.411,变位后,顶圆直径d a=mz+2xm+2m≈192mm。

(2)将齿条刀具的中线向下移动6mm(xm=0.411*15≈6mm),在变位齿轮纸坯上重复上述范成步骤,由此画出齿廓线正好不发生根切现象。

思考题和实验报告

1、思考题

(1)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在下列参数的异同

(2)有三个正常齿制且α=20°的标准齿轮,其模数和齿数分别为m1=2mm,z1=20;m2=2mm,z2=50;m3=5mm,z3=20,问这三个齿轮的齿形有何不同?可以用同一把成形铣刀加工吗?可以用同一把滚刀加工吗?

(3)用齿形角α=20°,齿顶高系数ha=1的插齿刀(不考虑插刀的新旧程度,作为一标准齿轮考虑)是否可能加工出小于17齿且无根切的标准齿轮?

(4)用齿轮范成仪所模仿的切齿轮过程能否用来说明滚齿机切齿轮的原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5)以本范成仪如何模拟加工,z=25的标准齿轮,此时齿根部分是否全部是渐开线?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廓渐开线起始点的位置。

2、完成实验报告

(1)记录实验所用的标准齿条刀具和被切标准、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并进行几何计算。(2)附录范成切齿的结果。

(3)思考题的讨论和建议。

实验3 机械零部件的认识实验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零部件的模型和实物,通过展示,增强学生对零部件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机械零部件陈列室展柜和各种零部件模型和实物。

四、实验原理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

1.螺纹的种类:常用的螺纹主要有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除矩形螺纹外,都已标准化。除管螺纹保留英制外,其余都采用米制螺纹。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用的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如专门用于将机座或机架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联接,装在大型零部件的顶盖或机器外壳上便于起吊用的吊环螺钉联接及应用在设备中的T型槽螺栓联接等。

3.螺纹联接的防松: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防松的方法,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铆冲防松等。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但没有机械防松可靠。对重要联接,特别是在机器内部的不易检查的联接,应采机械防松。常见的摩擦防松方法有对顶螺母,弹簧垫圈及自锁螺母等;机械防松方法有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及串联钢丝等;铆冲防松主要是将螺母拧紧后把螺栓未端伸出部分铆死,或利用冲头在螺栓未端与螺母的旋合处打冲,利用冲点防松。

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1)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一般是因疲劳而破坏。为了提高疲劳强度,减小螺栓的刚度,可适当增加螺栓长度,或采用腰状杆螺栓与空心螺栓。

2)不论螺栓联接的结构如何,所受的拉力都是通过螺栓和螺母的螺纹牙相接触来传递

的,由于螺栓和螺母的刚度与变形的性质不同,各圈螺纹牙上的受力也是不同的。为了改善螺纹牙上的载荷分布不均程度,常用悬置螺母或采用钢丝螺套来减小螺栓旋合段本来受力较大的几圈螺纹牙的受力面。

3)为了提高螺纹联连强度,还应减小螺栓头和螺栓杆的过渡处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为了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可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和卸载结构。在设计、制造和装配上应力求避免螺纹联接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以免降低螺栓强度;

4)再就是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法,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如采用冷镦螺栓头部和滚压螺纹的工艺方法或用采用表面氮化、氰化、喷丸等处理工艺都是有效方法。

在掌握上述内容,通过参观螺纹联接展柜,同学应区分出:①什么是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②能认识什么是普通螺纹、双头螺纹、螺钉及紧定螺钉联接;③能认识摩擦防松与机械防松的零件;④了解联接螺栓的光杆部分做得比较细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二)标准联接零件

标准联接零件一般是由专业企业按国标(GB)成批生产,供应市场的零件。这类零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可根据有关标准选用。通过实验学生们要能区分螺栓与螺钉;能了解各种标准化零件的结构特点,使用情况;了解各类零件有那些标准代号,以提高学生们对标准化意识。

1.螺栓:一般是与螺母配合使用以联接被联接零件,无需在被联接的零件上加工螺纹,其联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种类较多,应用最广泛。其国家标准有:GB5782~5786六角头螺栓、GB31.1~31.3六角头带孔螺栓、GB8方头螺栓、GB27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GB37 T 形槽用螺栓、GB799地脚螺栓及GB897~900双头螺栓等。

2.螺钉:螺钉联接不用螺母,而是紧定在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其结构与螺栓相同,但头部形状较多以适应不同装配要求。常用于结构紧凑场合。其国家标准有:GB65开槽圆柱头螺钉;GB67开槽盘头螺钉;GB68开槽沉头螺钉;GB818十字槽盘头螺钉;GB819十字槽沉头螺钉;GB820十字槽半沉头螺钉;GB7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71开槽锥端紧定螺钉;GB73开槽平端紧定螺钉;GB74开槽凹端紧定螺钉;GB75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GB834滚花高头螺钉;GB77~80各种内六角紧定螺钉;GB83~86各类方头紧定螺钉;GB845~847各类十字自攻螺钉;GB5282~5284各类开槽自攻螺钉;GB6560~6561各类十字头自攻锁紧螺钉;GB825吊环螺钉等。

3.螺母:螺母形式很多,按形状可分为六角螺母、四方螺母及圆螺母;按联接用途可分为普通螺母,锁紧螺母及悬置螺母等。应用最广泛的是六角螺母及普通螺母。其国家标准有:GB6170~6171、GB6175~6176 1型及2型A、B级六角螺母;GB41 1型C级螺母;GB6172A、B级六角薄螺母;GB6173A、B六角薄型细牙螺母;GB6178、GB6180 1、2型A、B级六角开槽螺母;GB9457、GB9458 1、2型,A、B级六角开槽细牙螺母;GB56六角厚螺母;GB6184六角锁紧螺母;GB39方螺母;GB806滚花高螺母;GB923盖形螺母;GB805扣紧螺母;GB812、GB810圆螺母及小圆螺母;GB62蝶形螺母等。

4.垫圈:垫圈种类有平垫、弹簧垫及锁紧垫圈等。平垫圈主要用于保护被联接件的支承面,弹簧及锁紧垫圈主要用于摩擦和机械防松场合,其国家标准有:GB97.1~97.2、GB95~96、GB848、GB5287各类大、小及特大平垫圈;GB852工字钢用方斜垫圈;GB853槽钢用方斜垫圈;GB861.1及GB862.1内齿、外齿锁紧垫圈;GB93、GB7244、GB859各种类弹簧垫圈;GB854~855单耳、双耳止动垫圈;GB856外舌止动垫圈;GB858圆螺母止动垫圈。

5.挡圈:常用于轴端零件固定之用。其国家标准有:GB891~892螺钉、螺栓紧固轴端挡圈;GB893.1~893.2A型B型孔用弹性挡圈;GB894.1~894.2A型B型轴用弹性挡圈;GB895.1~895.2孔用、轴用钢丝挡圈;GB886轴肩挡圈等。

(三)键、花键及销联接

1.键联接:键是一种标准零件,通常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其主要类型有: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各类键使用的场合不同,键槽的加工工艺也不同。可根据键联接的结构特点,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来选择,键的尺寸则应符合标准规格和强度要求来取定。其国家标准有:GB1096~1099各类普通平键、导向键及各类半圆键;GB1563~1566各类楔键、切向键及薄型平键等。

2.花键联接:花键联接是由外花键和内花键组成。适用于定心精度要求高、裁荷大或经常滑移的联接。花键联接的齿数、尺寸,配合等均按标准选取,可用于静联接或动联接。按其齿形可分为矩形花键(GB1144)和渐线形花键(GB3478.1),前一种由于多齿工作,承载能力高、对中性好、导向性好、齿根较浅、应力集中较小、轴与毂强度削弱小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飞机、汽车、拖拉机、机床及农业机械传动装置中;渐形线花键联接,受载时齿上有径向力,能起到定心作用,使各齿受力均匀,强度、寿命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载荷较大、定心精度要求较高以及尺寸较大的联接。

3.销联接:销主要用来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称为定位销,它是组合加工和装配时的重要辅助零件;用于接接时,称为联接销,可传递不大的载荷;作为安全装置中的过载剪断元件时,称为安全销。

销有多种类型,如圆锥销、槽销、销轴和开口销等,这些均已标准化,主要国标代号有:GB119、GB20、GB878、GB879、GB117、GB118、GB881、GB877等。

各种销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圆柱销多次拆装会降低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锥销在受横向力时可以自锁,安装方便,定位精度高,多次拆装不影响定位精度等。

以上几种联接,通过展柜的参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其结构,使用场合,并能分清和认识以上各类零件。

(四)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有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传动及蜗杆传动等。各种传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这些传动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中都有要详细讲授。在这里主要通过实物观察,增加同学们对各种机械传动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学习及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1.螺旋传动:螺旋传动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作为传动件要求保证螺旋副的传动精度,效率和磨损寿命等。其螺纹种类有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螺纹等。按其用途可分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及调整螺旋三种;按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滑动螺旋、滚动螺旋及静压螺旋等。

滑动螺旋常为半干摩擦,摩擦阻力大、传动效率低(一般为30~60%);但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自锁,运转平稳,但在低速时可能出现爬行;其螺纹有侧向间隙,反向时有空行程,定位精度和轴向刚度较差,要提高精度必须采用消隙机构;磨损快。滑动螺旋应用于传力或调整螺旋时,要求自锁,常采用单线螺纹;用于传导时,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及直线运动速度,常采用多线螺纹(线数n=3~4)。滑动螺旋主要应用于金属切削机床进给;分度机构的传导螺纹,摩擦压力机及千斤顶的传动。

滚动螺旋因螺旋中含有滚珠或滚子,在传动时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一般在90%以上);起动力矩小,传动灵活、工作寿命长等优点,但结构复杂制造较难;滚动螺旋具有传动可逆性(可以把旋转动变为直线运动,也可把直线运动变成转运动),为了避免螺旋副受载时逆转,应设置防止逆转的机构;其运转平稳,起动时无颤动,低速时不爬行;螺母与螺杆经调整预紧后,可得到很高的定位精度(6μm/0.3m)和重复定位精度(可达1~2μm),并可提高轴的刚度;其工作寿命长、不易发生故障,但抗冲击性能较差。主要用在金属切削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测试机械、仪表的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及起重、升降机构和汽车、拖拉机转向机构的传力螺旋;飞机、导弹、船舶、铁路等自控系统的传导和传力螺旋上。

静压螺旋是为了降低螺旋传动的摩擦,提高传动效率,并增强螺旋传动的刚性的抗振性能,将静压原理应用于螺旋传动中,制成静压螺旋。因为静压螺旋是液体摩擦,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可达99%),但螺母结构复杂;其具有传动的可逆性,必要时应设置防止逆转的机构;工作稳定,无爬行现象;反向时无空行程,定位精度高,并有较高轴向刚度;磨损小及寿命长等特点。使用时需要一套压力稳定、温度恒定、有精滤装置的供油系统。主要用于精密机床进给,分度机构的传导螺旋。

2.带传动:是带被张紧(预紧力)而压在两个带轮上,主动轮带轮通过摩擦带动带以后,再通过摩擦带动从动带轮转动。它具有传动中心距大、结构简单、超载打滑(减速)等特点。常有平带传动、V型带传动,多楔带及同步带传动等。

平带传动结构最简单,带轮容易制造。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情况下应用较多;

V型带为一整圈,无接缝,故质量均匀,在同样张紧力下,V型带较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再加上传动比较大、结构紧凑,并标准化生产,因而应用广泛;

多楔带传动兼有平带和V型带传动的优点,柔性好、摩擦力大、能传递的功率大,并能解决多根V型带长短不一使各带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主要用于传递功率较大而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传动比可达10,带速可达40m/s。

同步带是沿纵向制有很多齿,带轮轮面也制有相应齿,它是靠齿的啮合进行传动,可使带与轮的速度一致等特点。

3.链传动:是由主动链轮齿带动链以后,又通过链带动从动链轮,属于带有中间挠性件

的啮合传动。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高。按用途不同可分为传动链传动、输送链传动和起重链传动。输送链和起重链主要用在运输和起重机械中,而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链。

传动链有短节距精密滚子链(简称滚子链),齿形链等。

在滚子链中为使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宜选用小节距单排链,当速度高、功率大时则选用小节距多排链。

齿形链又称无声链,它是由一级带有两个齿的链板左右交错并列铰链而成。齿形链设有导板,以防止链条在工作时发生侧向窜动。与滚子链相比,齿形链传动平稳、无噪声、承受冲击性能好、工作可靠。

链轮是链传动的主要零件,链轮齿形已标准化(GB1244、GB10855)链轮设计主要是确定其结构尺寸,选择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等。

4.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型式多、应用广泛。其主要特点是: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等。可做成开式、半开式及封闭式传动。失效形式主要有轮齿折断、齿面点锈、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及塑性变形等。

常用的渐开线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锥齿齿轮传动、圆弧齿圆柱齿传动等。齿轮传动啮合方式有内啮合、外啮合、齿轮与齿条啮合等。参观时一定要了解各种齿轮特征,主要参数的名称及几种失效形式的主要特征,使实验在真正意义上的与理论教学上产生互补作用。

5.蜗杆传动:蜗杆传动是在空间交错的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传动机构,两轴线交错的夹角可为任意角,常用的为90°。

蜗杆传动有下述特点:当使用单头蜗杆(相当于单线螺纹)时,蜗杆旋转一周,蜗轮只转过一个齿距,因此能实现大传动比。在动力传动中,一般传动比i=5~80;在分度机构或手动机构的传动中,传动比可达300;若只传递运动,传动比可达1000。由于传动比大,零件数目又少,因而结构很紧凑。在传动中,蜗杆齿是连续不断的螺旋齿,与蜗轮啮合是逐渐进入与逐渐退出,故冲击载荷小,传动平衡,噪声低;但当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传动便具有自锁;再就是蜗杆传动与螺旋传动相似,在啮合处的有相对滑动,当速度很大,工作条件不够良好时会产生严重摩擦与磨损,引起发热,摩擦损失较大,效率低。

根据蜗杆形状不同,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和锥面蜗杆传动。通过实验同学应了解蜗杆传动结构及蜗杆减速器种类和形式。

(五)轴系零、部件

1.轴承: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轴承根据摩擦性质不同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滚动轴承由于摩擦系数小,起动阻力小,而且它已标准化(标准代号有:GB /T281、GB/T276、GB/T288、GB/T292、GB/T285、GB/T5801、GB/T297、GB/T301及GB/T4663、GB/T5859等),选用,润滑、维护都很方便,因此在一般机器应用较广。滑动轴承按其承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分为径向滑动轴承和止推轴承;按润滑表面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液体润滑轴

承、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及无润滑轴承(指工作时不加润滑剂);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动力润滑轴承(简称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润滑轴承(简称液体静压轴承)。

轴承理论课程,将详细讲授机理、结构、材料等,并且还有实验与之相配合,这次实验同学们主要要了解各类,各种轴承的结构及特征,扩大自己的眼界。

2.轴: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按承受载荷的不同,可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按轴线形状不同,可分为曲轴和直轴两大类,直轴又可分为光轴和阶梯轴。光轴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应力集中源少,但轴上的零件不易装配及定位;阶梯轴正好与光轴相反。所以光轴主要用于心轴和传动轴,阶梯轴则常用于转轴;此外,还有一种钢丝软轴(挠性轴),它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不开敞的空间位置。

轴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疲劳断裂和磨损。防止失效的措施是:从结构设计上力求降低应力集中(如减小直径差,加大过渡圆半径等,可详看实物)再就是提高轴的表面品质,包括降低轴的表面粗糙度,对轴进行热处理或表面强化处等。

轴上零件的固定,主要是轴向和周向固定。轴向固定可采用轴肩、轴环、套筒、挡圈、圆锥面、圆螺母、轴端挡圈、轴端挡板、弹簧挡圈、紧定螺钉方式;周向固定可采用平键、楔键、切向键,花键、圆柱销、圆锥销及过盈配合等联连方式。

轴看似简单,但轴的知识,内容都比较丰富,完全掌握是很不容易。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知识的积累(多看、多观察)逐步掌握。

(六)弹簧

弹簧是一种弹性元件,它可以在载荷作用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在各类机械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

1.控制机构的运动,如制动器、离合器中的控制弹簧,内燃机气缸的阀门弹簧等。

2.减振和缓冲,如汽车、火车车厢下的减振簧,及各种缓冲器用的弹簧等。

3.储存及输出能量,如钟表弹簧,枪内弹簧等。

4.测量力的大小,如测力器和弹簧秤中的弹簧等。

弹簧的种类比较多,按承受的载荷不同可分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及弯曲弹簧四种;按形状不同又可分为螺旋弹簧、环形弹簧、碟形弹簧、板簧和平面涡卷弹簧等,观看时要看清各种弹簧的结构、材料,并能与名称对应起来。

(七)润滑剂及密封

1.润滑剂:在摩擦面间加入润滑剂不仅可以降低摩擦,减轻磨损,保护零件不遭锈蚀,而且在采用循环润滑时还能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润滑油膜还具有缓冲、吸振的能力。使用膏状润滑脂,既可防止内部的润滑剂外泄,又可阻止外部杂质侵入,避免加剧零件的磨损,起到密封作用。

润滑剂可分为气体、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四种基本类型。在液体润滑剂中应用最广泛的

是润滑油,包括矿物油、动植物油、合成油和各种乳剂。半固体润滑剂主要是指各种润滑脂,它是润滑油和稠化剂的稳定混合物。固体润油剂是任何可以形成固体膜以减少摩擦阻力的物质,如石墨、三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等。任何气体都可作为气体润滑剂,其中用的最多的是空气,主要用在气体轴承中。各类润滑剂润滑原理,性能教课中都会讲授。液体、半固体润滑剂,在生产中其成份及各种分类(品种)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学生们不但要了解展柜展出油剂,脂剂各种实物,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还应了解其相关国家标准,如润滑油的粘度等级GB3141标准;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GB498标准;润滑剂GB7631.1~7631.8标准等。国家标准中油剂共有20大组类、70余个品种,脂剂有14个种类品种等。

2.密封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及气动、液压传动中需润滑剂、气、油润滑、冷却、传力保压等,在零件的接合面、轴的伸出端等处容易产生油、脂、水、气等渗漏。为了防止这些渗漏,在这些地方常要采用一些密封的措施。但密封方法和类型很多。如填料密封,机械密封、O形圈密封,迷宫式密封、离心密封、螺旋密封等。这些密封广泛应用在泵、水轮机、阀、压气机、轴承、活塞等部件的密封中。学生们在参观时应认清各类密零件及应用场合。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真阅读和掌握教材中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

2、现场观察各种零部件结构和特点,听实验教师讲解;

3、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

根据现场观察结果,分析至少六种常见机械零部件,包括结构特点、材料、主要失效形式、主要应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实验规则。各种模型观察和分析后,放回原处,不得损化或任意放置。

实验4 减速器拆装实验

实验指导书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减速器的拆装与观察,了解减速器的整体结构、功能及设计布局。

(2)通过减速器的结构分析,了解其如何满足功能要求和强度、刚度要求、工艺(加工与装配)要求及润滑与密封等要求。

(3)通过对减速器中某轴系部件的拆装与分析,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方式、轴系与箱体的定位方式、轴承及其间隙调整方法、密封装置等;观察与分析轴的工艺结构。

(4)通过对不同类型减速器的分析比较,加深对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感性认识,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打下基础。

2.实验设备和工具

(1)拆装用减速器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下置式)。

(2)观察、比较用减速器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上置式),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3)活动扳手、手锤、铜棒、钢直尺、铅丝、轴承拆卸器、游标卡尺、百分表及表架。

(4)煤油若干量、油盘若干只。

3.减速器的类型与结构

图3-1 减速器尺寸位置示意图

减速器(如图3-1)是一种由封闭在箱体内的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零件组成的传动装置,装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来改变轴的转速和转矩,以适应工作机的需要。由于减速器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使用维护方便,因而在工业中应用广泛。

减速器常见类型有以下三种:圆柱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和蜗杆减速器,分别见3-2图a、b、c所示。

a)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b)锥齿轮减速器c)下置式蜗杆减速器

3-2图减速器的类型

在圆柱齿轮减速器中,按齿轮传动级数可分为单级、两级和多级。蜗杆减速器又可分为蜗杆上置式和蜗杆下置式。

两级和两级以上的减速器的传动布置形式有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三种形式,分别见3-3图a、b、c所示。展开式用于载荷平稳的场合,分流式用于变载荷的场合,同轴式用于原动机与工作机同轴的特殊的工作场合。

a)展开式b)分流式c)同轴式

3-3图减速器传动布置形式

减速器的结构随其类型和要求的不同而异,一般由齿轮、轴、轴承、箱体和附件等组成。3-4图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

箱体为剖分式结构,由箱盖和箱座组成,剖分面通过齿轮轴线平面。箱体应有足

够的强度和刚度,除适当的壁厚外,还要在轴承座孔处设加强肋以增加支承刚度。

一般先将箱盖与箱座的剖分面加工平整,合拢后用螺栓联接并以定位销定位,找正

后加工轴承孔。对支承同一轴的轴承孔应一次镗出。装配时,在剖分面上不允许用垫片,否则将不能保证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箱盖与箱座用一组螺栓联接。为保证轴承孔的联接刚度,轴承座安装螺栓处做出凸

台,并使轴承座孔两侧联接螺栓尽量靠近轴承座孔。安装螺栓的凸台处应留有扳手空间。

为便于箱盖与箱座加工及安装定位,在剖分面的长度方向两端各有一个定位圆锥销。

箱盖上设有窥视孔,以便观察齿轮或蜗杆蜗轮的啮合情况。窥视孔盖上装有通气器,使箱体内外气压平衡,否则易造成漏油。为便于拆卸箱盖,其上装有起盖螺钉。为拆卸方便,箱盖上设有吊耳或吊环螺钉。为搬运整台减速器,在箱座上铸有吊钩。

箱座上设有油标尺用来检查箱内油池的油面高度。最低处有放油油塞,以便排净污油和

清洗箱体内腔底部。箱座与基座用地脚螺栓联接,地脚螺栓孔端制成沉孔,并留出扳手空间。

4.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减速器的润滑主要指齿轮与轴承的润滑,其润滑方式及润滑剂的选择见第17章。

减速器需密封的部位很多,可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密封结构。

3-4图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结构 1—起盖螺钉;2—通气器;3—视孔盖;4—箱盖;5—吊耳;6—吊钩;7—箱座;8—油标尺; 9

—油塞;10—油沟;11—定位销

轴伸出端的密封和轴承靠箱体内侧的密封见第17章。箱体接合面的密封通常于装配时在箱体接合面上涂密封胶或水玻璃。

5.实验步骤

(1)观察减速器外部结构,判断传动级数、输入轴、输出轴及安装方式。

(2)观察减速器的外形与箱体附件,了解附件的功能、结构特点和位置,测出外廓尺寸、中心距、中心高。

(3)拧下箱盖和箱座联接螺栓,拧下端盖螺钉(嵌入式端盖除外),拔出定位销,借助起盖螺钉打开箱盖。

(4)仔细观察箱体剖分面及内部结构、箱体内轴系零部件间相互位置关系,确定传动方式。数出齿轮齿数并计算传动比,判定斜齿轮或蜗杆的旋向及轴向力、轴承型号及安装方式。绘制机构传动示意图。

(5)取出轴系部件,拆零件并观察分析各零件的作用、结构、周向定位、轴向定位、间隙调整、润滑、密封等问题。把各零件编号并分类放置。

(6)分析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轴承外圈与机座的配合情况。

(7)拆、量、观察分析过程结束后,按拆卸的反顺序装配好减速器。

6.注意事项

(1)减速器拆装过程中,若需搬动,必须按规则用箱座上的吊钩缓吊轻放,并注意人身安全。

(2)拆卸箱盖时应先拆开联接螺钉与定位销,再用起盖螺钉将盖、座分离,然后利用盖上的吊耳或环首螺钉起吊。拆开的箱盖与箱座应注意保护其结合面,防止碰坏或擦伤。

(3)拆装轴承时须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乱敲。无论是拆卸还是装配,均不得将力施加于外圈上通过滚动体带动内圈,否则将损坏轴承滚道。

7、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1)减速器立体图

(2)传动比计算

(3)各零部件名称及作用

实验5 滑动轴承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滑动轴承的动压油膜形成过程及现象。

2.通过实验,绘出滑动轴承的特性曲线。

3.了解摩擦系数,转速等数据的测量方法。

4..通过实验数据处理,绘制出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与承载量曲线。

二、实验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图 1

实验台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底座1,箱体2,轴3,轴瓦4,压力表5,加载码6,加载杠杆1,8,测力百分表9,测矩杠杆14,测力弹簧片10,控制面板11,V型传动带12,直流电机13等组成,A—压花卸载螺钉。

轴瓦4与测矩杠杆14联成一体,压在轴上,直流电动机13通过V型传动带12驱动轴3旋转,箱体内装有足够的润滑油,轴将润滑油带到轴瓦之间,当轴不转时,轴与轴瓦之间是直接接触的,开始启动时,当轴转速很低,轴与轴瓦之间处于干半摩擦状态,当轴的转速达到足够高时,在轴与轴瓦之间形成动压油膜,将它们完全隔开。

当轴旋转时,由于摩擦力矩的作用,在测矩杠杆14与测力弹簧片10的触点产生作用力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2)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3) 实验四齿轮效率实验 (6) 实验五减速器拆装 (9) 实验报告一 (10) 实验报告二 (11) 实验报告三 (12) 实验报告四 (14) 实验报告五 (15)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或模型的构造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机构的组成和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机械实物及机械模型。 2. 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尺。 3. 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1. 原理 机构运动的性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相对位置有关。因此画机构运动简图时,应以规定的符号代表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实际尺寸定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用尽可能简单的线条表示机构中各构件。这种用比例尺绘出的机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若不按比例尺绘出,则称为机构示意图。 2. 测绘方法 ⑴缓慢驱动被测机构,仔细观察各构件的运动,分清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机构构件的数目。 ⑵根据相连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 ⑶在草稿纸上绘出机构示意图。用1,2,3…依次标注各构件,用A,B,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在原动件上标出表示运动方向的箭头。 ⑷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并标注在草图上。 ⑸选长度比例尺图示长度实际长度=μ (m/mm )。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机构运动 简图。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 2.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 齿轮范成仪,剪刀,绘图纸 齿轮范成仪基本参数:25.0120mm 20**a ==?==c h m ,,,α,被加工齿轮齿数z =10。 2. 同学自备: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 三.原理和方法 范成法是应用一对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齿廓的。实验时,齿条代表切削刀具,齿条节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做纯滚动。这样,刀具刀刃各位置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由于刀刃是齿条型直线(相当于基圆半径无穷大的渐开线),所以包络出的齿廓必为渐开线。 当齿条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所加工的为标准齿轮;如果是齿条中线的一条平行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所加工的为变位齿轮。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齿条刀具的基本参数和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以及变位系数计算出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和基圆直径,并画在绘图纸上。 2. 将图纸固定在齿轮范成仪的圆盘上,对准中心,调节刀具中心线与齿轮毛坯分度圆相切,制作标准齿轮。开始时将刀具推向最右边,然后将溜板慢慢向左移动。每移动一定距离,在代表齿轮毛坯的图纸上用铅笔描下刀具的刀刃位置,直到形成三个完整的齿形为止。 3. 使刀具离开轮坯中心线,移动xm 毫米(=0.4×20),再用上法推出三个变位齿轮的齿形。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材料的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1.1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2、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1.2 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和操作方法 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金相显微镜是进行金相分析的主要工具,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称为金相显微分析。显微分析可以观察,研究材料的组织形貌、晶粒大小、非金属夹杂物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问题,及可以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类材料经不同加工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可以判别材料质量的优劣等。 1、金相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的简单基本原理如图1.1所示。它包括两个透镜:物镜和目镜。对着被观测物体的透镜,成为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成为目镜。被观测物体AB ,放在物镜前较焦点F 1略远一点的地方。物镜使AB 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 1B 1,目镜再把A 1B 1放大成倒立的虚像A ’1B ’ 1 ,它正在人眼明视距离处,即距人眼 图1.1 显微镜成像光学简图 图1.2 物镜的孔径角 250mm 处,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就是这个虚像A ’1B ’1。显微镜的主要性能有: ①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它等于物镜与目镜单独放大倍数的乘积,即物镜放大倍数M 物 =A 1B 1/AB ;目镜放大倍数M 目=A ’1B ’1 /A 1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M =A ’1B ’1 /AB =M 物×M 目 。 ② 显微镜的鉴别率:指显微镜能清晰地分辨试样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d 的能力,d 值 越小,鉴别率就越高。它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性能,取决于物镜数值孔径A 和所用光线的波长λ,可用如下的式子表示: d =λ/2A ③ 物镜的数值孔径:它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其大小为: A =n ×sin α 式中:n ——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坐标系平面与车刀几何角度坐标 系的基本定义的了解; 2、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方法。 4、能用工作图表达车刀工作部分的结构。 二、实验设备 1、SJ34型车刀量角仪、SJ25型车刀量角仪; 2、实验用车刀教具: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外圆车刀、45°弯头车刀、 切断刀等。所用车刀教具的刀杆的截面为矩形。 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1、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图1所示为车刀量角仪。它能测量各类型车刀的任意剖面中的几何角度。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 1—底座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转 11—大刻度盘 12—滑体13--小指针 14—小刻度盘 15—小螺钉 16—旋钮 17—弯板 18—大螺帽 19—立柱

图1 车刀量角仪结构 圆形底盘2的周边上刻有从0°起向顺、逆时钟两个方向各100°的刻度,其上的工作台5可绕小轴7转动,转动角度的数值可由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指针6来指示。工作台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的滑槽内平行移动。立柱19固定在底盘2上,立柱上有螺纹,旋转大螺帽18,可使滑体12沿立柱上的键槽上下滑动。滑体12上用小螺钉15固定安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4。用旋钮16将弯板17琐紧在滑体12上。松开旋钮16,弯板17可绕旋钮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转动角度的大小由固连于弯板17上的小指针13小刻度盘上指示出来。弯板另一端有个固定着扇形大刻度盘11,其上有螺钉轴8安装着大指针9,大指针9可绕螺钉轴8作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在大刻度盘11上指示转动的角度。 当工作台指针6、大指针9和小指针13都处在“0”位时,大指针9的前面a和侧面b处于与工作台5上表面垂直的位置,大指针9的底平面c则平行于工作台5的上表面。测量车刀角度时,就是根据被测角度的需要,转动工作台5,调整工作台上车刀的位置,同时旋转大螺帽18,使滑体12带动大指针9上下移动,使之处于适当位置,然后转动弯板及大指针9,用大指针9的前表面a(或侧表面b,或底表面c),使与车刀上构成被测用的刀面或刀刃紧密贴合,此时,在底盘2(或大刻度盘11)上由指针6(或大指针9)和小刻度盘14上由小指针13指示出相应的被测角度的数值。 四、注意事项: 使用车刀量角仪时,零部件的调整应轻而缓慢。特别是向下调整滑块时,避免因滑块快速下移而产生的冲击,从而造成测量片的损坏及人身事故。 实验操作时,应按使用方法照章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五、实验任务 测量正交平面坐标系内的外圆车刀和切断刀的主偏角、前角、刃倾角、后角;副偏角、副刃倾角、副前角和副后角。其中测量切断刀的副偏角、副刃倾角和副后角时,实验者自己确定位于主切削刃右侧的副角还是左侧的副角。 六、实验要求 1、实验预习 (1)仔细阅读本课程教材中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一节,理解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坐标系平面的定义,理解车刀各面和各角的定义。明确各面的相互位置和各刃形成的成因; (2)要注意区分不同功用的车刀,其进给方向与被加工工件之回转轴线的夹角不同(即主偏角不同)。应明确车刀的进给方向,并用图表示。理解车刀各角的正负值的规定。 (3)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根据本实验指导书中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一节,力求对各型车刀量角仪的结构有一个书面的感性认识。仔细分析车刀之切削刃部分各要素及各型车刀量角仪的测量方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要求: ①实验方案应有外圆车刀和切断刀两种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案(在正交平面坐标系内); ②实验步骤:应有外圆车刀和切断刀两种车刀的几何角度的测量步骤。同一型号的车刀量角仪的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混合使用,但应概念清楚,测量方法合理,并注明所选用的车刀量角仪的型号及测量工位号;不同型号的车刀量角仪的测量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青岛黄海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须知 (1) 实验一机械零件的认知实验 (3) 实验二机械运动简图绘制实验 (4) 实验三齿轮几何参数测定实验 (7)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12) 实验五减速器拆装实验 (14) 实验六轴系结构实验 (15) 实验七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参观 (17) 实验八机械创新设计实验 (19)

实验须知 为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每个学生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2.根据实验所要求的内容结合所学有关理论知识,弄清楚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基本原理。 3.对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规定学生自备的物品一定要准备齐。 4.除了解实验指导书中规定的实验方案外,亦可多设想其它方案。 二、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实验时应严肃认真,保持安静和整洁,不准乱抛纸屑,不准随地吐痰,严禁吸烟。 2.爱护仪器和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 3.凡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与设备切勿任意动用。 4.实验完毕,应将设备及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验 1.认真听好指导老师对本次实验的讲解,实验时,应有严格科学作风,认真细致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所要求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 2.对于带电或贵重的仪器及设备,在接电或布置后,应请指导老师检查,检查通过后,才能开始实验。 3.在实验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全部所需测量数据,随时进行分析,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总结。 4.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动手,完成所有的实验环节。 5.实验所测的数据和图表,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场记录清楚,不要拼凑和抄袭,所得结果交指导老师审阅认可后可才能离开实验室,若不符合实验要求应重做。 6.学生在完成规定实验项目后,如果希望观察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其它现象,或用另外方案来进行测试,经老师同意可以进行。 四、实验报告的一般内容与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总结,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应该做到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备可靠,会简单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加以讨论,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课讲稿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 实验一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实验报告 (3)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齿廓的范成 (5)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齿廓的范成实验报告 (7) 实验三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 (8) 实验三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实验报告 (13) 实验四减速器拆装实验 (14) 实验四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17) 主要参考书目 (19)

实验一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2.了解凸轮机构工作原理; 3.掌握用图解法设计盘凸轮轮廓曲线。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机械原理陈列柜; 2、各种机构实物模型。 三、实验内容 1、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应用 凸轮机构应用广泛,类型很多,通常按如下方法分类: 1) 按凸轮的形状分为: (1)盘形凸轮;(2)移动凸轮;(3)圆柱凸轮。 图1 内燃机气门机构图 图2 移动凸轮 图3自动车床进刀机构中的凸轮

2)按从动件末端形状分为: (1)尖顶从动件如图4a、d所示;(2)滚子从动件如图9b、e所示;(3)平底从动件如图9c、f 所示。 a b c d e f 图4 从动件末端形状 2、用图解法设计盘凸轮轮廓曲线。 1)反转原理 如图5所示为一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当凸轮以角速度ω绕轴心O等速回转时,将推动推杆运动。图5(b)所示为凸轮回转δ角时,推杆上升至位移s的瞬时位置。 现在为了讨论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设想给整个凸轮机构加上一个公 -),使其绕凸轮轴心O转动。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我们知道凸共角速度(ω 轮与推杆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不发生改变,但此时凸轮将静止不动,而推杆则 -绕凸轮轴心O转动,同时又在其导轨内按预期一方面和机架一起以角速度ω 的运动规律运动。由图5c可见,推杆在复合运动中,其尖顶的轨迹就是凸轮廓线。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凸轮设计的称为反转法,其基本原理就是理论力学中所讲过的相对运动原理。

1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基础》 实 验 指 导 书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 2010年5月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简图。 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掌握正确的自由度计算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1、各类典型机械的模型。 2、钢皮尺、卡尺、量角器等(根据需要选用)。 3、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1、原理 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机构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而用一些简单的、规定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作出机构简图。以此表示机构的运动特性。表3-1 为常用符号示例。 2、方法 (1)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详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可根据相互连接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特点来确定各运动副的种类。 (3)绘制机构示意草图——机构结构简图。 在草图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构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l、2、3⋯分别标注构件。用英文字母A、B、C、D⋯分别标注回转副。 (4)绘制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标记在草图上,然后选定原动件一个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四、实验要求 l、对指定的几种机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至少有一种需按比例尺绘制。其 余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不按比例绘制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2、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 相符合。 五、思考题

《汽车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汽车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说明: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的液压元件,用带有快速接头的透明塑料管,按实验项目要求,组成相应的液压系统;实训台架正面的铝合金槽上可随意安置透明液压元件及管道;透明液压元件及管道能清晰观察液压件内部结构,系统工作时元件的动作,管道中油的流向能清楚显示。 配置的透明元件有:单出杆双作用液压缸2只,单出杆单作用弹簧复位缸1只,先导式溢流阀1只,直动式溢流阀1只,减压阀1只,顺序阀1只,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1只,二位四通电磁阀2只,三位四通电磁阀(机能不同)3只,节流阀1只,单向阀1只,液控单向阀1只,压力继电器2只,行程开关2只,三通接头4只,四通接头3只,调速阀1只等。 实验一、液压传动基本原理演示及液压元件的识别 1、目的:液压传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再由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的能量转换装置。油泵产生的压力,其大小取决于负载大小。而执行元件液压缸按工作需要通过控制元件的调节,提供不同的压力、速度及方向。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演示实验通过液压缸的往复运动,了解压力控制、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从而初步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2、装置:用带有快速接头的软管连接相应的透明液压件组成图1所示的液压传动基础的实验系统图。 图1 3、实验步骤 A 方向控制:操作手动阀,活塞杆伸出和缩回。观察活塞杆运动时溢流阀阀芯和换向阀 1、 透明液压缸 2、 透明手动换向阀 3、 透明节流阀 4、 透明溢流阀 5、 透明压力表

阀芯的位置及压力表5以及系统压力值的数值(运动时和到底后分别观察)。 B 压力控制:关闭节流阀3,调节阀4,观察压力表5的变化,压力值<0.8Mpa(P-B10B 已调好0.8Mpa)。 C速度控制:使阀3不同开度时,观察活塞杆速度变化,活塞杆运动和到底时分别观察压力表5的值以及系统压力值。 该实验接线图如下: 图2 4思考题(对图1) 溢流阀4的作用,油泵的工作压力由什么决定。 方向阀2在系统中的作用,为什么方向阀中位时,系统没有压力(压力值很小,主要是管道损失)。 节流阀3在系统中的作用,改变节流阀的开度,为什么油缸会变速。 活塞杆运动时压力表显示低压。到底后压力高,为什么?

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黄钧文肖勇编写 机械原理/设计实验室

实验守则 1、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做预习报告。 2、实验课必须按照安排好的时间提前10分钟到达指定实验教室,进行签到考勤。 3、实验之前,要注意安全!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特别小心贴有警示标志的设备! 4、实验时,先听老师讲解和演示,然后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步骤进行实验,如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 5、认真实验,细致操作,做好记录,实验完成后交给老师检查盖章。 6、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喧哗、打闹。爱护仪器设备,如故意损坏,则照价赔偿。 7、保持实验室整洁,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下课离开时排好桌椅,带走垃圾。 8、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负责实验的班委收齐报告后按照学号顺序排好,交到工程中心7-204或206。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1) 实验二、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 (6)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按实际机械的结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别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用具 1、机构动图:(1)牛头刨床机构;(2)曲柄滑块机构; (3)抽水唧筒机构;(4)缝纫机下针机构; (5)正弦机构或偏心轮机构。 2、自备三角尺、圆规、铅笔、稿纸等。 三、测绘方法和步骤 测绘指定的几个机构的运动简图或机构示意图,其中至少应有一幅机构简图,测绘方法和步骤如下: 1、确定各机构的构件数,用手驱动被测绘的机构,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各运动副的种类及代表符号,熟悉常用运动副的符号表示方法,根据两联接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种类。 3、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 (1)先在草稿纸按GB138-74所规定的机构示意图的代表符号画出草图,选择好投影面和长度比例尺μl; μl=构件的实际长度(m)/ 图上长度(mm) a)b) 图1-1实物——简图示例 从原动件开始,循着运动传递的路线即构件联接的顺序,在草稿纸上标出各运动副的位置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转动副之间用直线连接即代表该构件,一般不考虑构件本身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图1-1a所示的实物,其简图可绘成图1-1b所示的形式。 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A,B,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2)按一定比例在实验报告上将草图整理成正式的机械运动简图 4、绘制机构示意图,方法同前,但不需按比例。 四、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判定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机构自田度F的计算公式为: F=3n-2P L-P H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 实 验 指 导 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题组编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 2006年5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 实验二、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四、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五、减速器的拆装 实验六、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 实验七、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实验八、机械传动测试实验 实验九、回转体动平衡实验

实验一: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 一、实验目的 1、“机械基础”是高校工科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机构及机械零件的组成,建立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 2、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结构特点、组成、运动和传动特点。 3、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对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于学习本科程的具体内容及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步骤 1、实验室有两种模型陈列柜:一组为机械原理部分,另一组为机械设计部分。首先让同学观看机械原理部分(平面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然后观看机械传动部分。实验时让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动起来,老师对每一部分进行介绍。 2、观看通用零部件。因每种零部件上都有说明。所以这一部分可以采取教师介绍的方法和同学自己观看的办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用处。 三、实验设备 模型陈列柜,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 机械原理部分有: 第一柜: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第二柜:平面连杆机构;第三柜: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第四柜:齿轮的基本参数;第五柜:齿轮机构;第六柜:凸轮机构;第七柜:组合机构;第八柜:周转轮系功用;第九柜: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第十柜:空间机构 机械设计部分有: 第十一柜:机座及箱体;第十二柜:润滑与密封;第十三柜:齿轮传动;第十四柜:滑动轴承;第十五柜:滚动轴承;第十六柜:轴的类型及轴上零件应用;第十七柜:联轴器;第十八柜:轴的典型结构及轴上零件固定方法;第十九柜:铆接、焊接、胶接、过盈配合;第二十柜:离合器;第二十一柜:常用标准件及键联接 第二十二柜:常用标准件及螺纹联接;第二十三柜:键、销及其联接;第二十四柜:常用标准件及螺旋传动;第二十五柜:典型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二十六柜:齿轮与蜗杆结构;第二十七柜:带传动;第二十八柜:带的张紧装置及初拉力控制;第二十九柜:链传动;第三十柜:弹簧。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与零件教研室 2010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1)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4)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9) 实验四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15) 实验五减速器装拆实验 (21)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机器械或机构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熟悉构件和运动副的代表符号、机构自由度的含义及自由度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机器(牛头刨床、插齿机、内燃机等),机构模型; 2、测量工具:钢尺、内外卡规、量角器; 3、绘图工具: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擦、草稿纸(学生自备)。 三、实验原理 任何机构都是由若干构件和运动副组合而成的。从运动学的观点看,机构的运动仅与构件数目、运动副的数目和种类及它们的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结构,以此表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征,从而便于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凡没有按比例绘出的图称机构示意图,它只能定性的研究机构的某些运动特性(如自由度);凡按比例尺绘出的图称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机构运动简图可定量地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 常用运动副的代表符号见表1-1所示。 四、方法与步骤 1、使被测绘的机器或机构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运动的传递路线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的性质及接触情况,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适当选择最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面为投影面,选定原动件的位置,按构件的顺序,用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示意图。然后用数字1,2,3……分别标出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出各运动副。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以此检查所绘机构运动简图草图是否正确。应当注意,在计算自由度时应除去虚约束及局部自由度。 5、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转动副间的中心距、移动副导路的位置或角度等),按确定的比例尺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1= 图示长度(mm) 比例尺 实际长度(m) 6、在草图上自检无误后,将图交指导教师签字。 五、实验安排 1、先由指导教师对测绘过程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组进行测绘。 2、每个同学应至少测量5个机构。其中齿轮插齿机插刀的主传动和牛头刨教具刨头的主传动必做,剩下3个机构自选。 六、思考题 1、机构运动简图在工程上有什么作用? 2、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典型的机构特征。训练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技能。 2.了解机构的组成形式,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意义。 二、实验基本要求 1.每位学生能够绘制3个典型机构的运动简图。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检验运动的确定性。 三、实验原理 机构的运动简图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图形,是用符号和线条来清晰、简明的表达出机构的运动情况,使人对机器的动作一目了然。在机器中各种机构尽管它们的外形和功用各不相同,但只要是同种机构,其运动简图都是相同的。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所具有的构件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不考虑构件的复杂外形,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寸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画出能准确表达机构运动特性的机构运动简图。四、实验设备和工具 1.机构模型(实验室自备) 2.尺、铅笔、纸张(学生自备) 五、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1.实验内容 运动简图绘制和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回答思考题。 2.主要步骤 (1)缓慢驱动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并分析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构件的数目。(2)仔细观察并判定各直接接触构件之间的接触情况及其相对运动性质,从而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3)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选择适当的比例尺μl 。 μl =实际长度/图上长度 (4)用符号代表运动副,用线条代表构件,并标出机架、原动件。一般以1、2、 3、…表示构件,以A、B、C、…表示运动副,得出机构示意图。 (5)根据绘制结果,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机械设计基础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2)螺栓组连接受力与相对刚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理论; 2、了解用电阻应变仪测定机器机构中应力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作原理 螺栓组连接实验台由螺栓连接、加载装置及测试仪器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螺栓组连接是由十个均布排列为二行的螺栓将支架11和机座12连接起来而构成。加载装置是由具有1:100放大比的两极杠杆13和14组成,砝码力G经过杠杆放大而作用在支架上的载荷为P,因此,连接接触面将受有横向载荷P和翻转力矩M。 (N·㎜) (N) 式中l—力臂(㎜) 由于P和M的作用,在螺栓中引起的受力是通过贴在每个螺栓上的电阻应变片15的变形并借助电阻应变仪而测得。电阻应变仪是通过

载波电桥将机械量转换成电量实现测量的。如图2所示,将贴在螺栓上的电阻应变片1作为电桥一个桥臂,温度补偿应变片2为另一个桥臂。螺栓不受力时,使电桥呈现平衡状态。当螺栓受力发生变形后,应变片电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失去平衡,输出一个电压讯号,经放大、检波等环节,便可在应变仪上直接读出应变值来。经过适当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各螺栓的受力大小。 图1螺栓连接实验台结构简图 1,2,……10—实验螺栓;11—支架;12—机座;13—第一杠杆;14—第二杠杆;15—电阻应变片;16—砝码(相关尺寸:l=200㎜;a=160㎜;b=105㎜;c=55㎜;G=22N) 图2电桥工作原理图 本实验是针对不允许连接接合面分开的情况。螺栓预紧时,连接在预紧力作用下,接合面间产生挤压应力。当受载后,支架在翻转力矩M作用下,有绕其对称轴线0-0翻转趋势,使连接右部挤压应力减小,左部挤压应力增加。为保证连接最右端处不出现间隙,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式中Qp—单个螺栓预紧力(N); Z—螺栓个数Z=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教学资料,是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验的重要指南,通过实验指导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一、实验指导书的作用 实验指导书是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它针对机械制造的实际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指导书的组成 实验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等。 2.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 3.实验器材:包括机床、夹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等。 4.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和撰写方法。

5.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事故 预防和应急处置等。 6.实验讲解课件:包括实验内容的详细解释、实验器材的 特点和用法介绍等。 三、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要求 实验指导书的编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指导书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所规定的步骤进行。 2.精细化和具体化: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详细、具体 和精细的特点,让学生可以轻松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 3.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实用性和 易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和实验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性和可控性:实验指导书在编写时需要考虑学生的 安全问题,需要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进行详细说明,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四、实验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1.实验指导书需要和教学大纲紧密关联,需要按照学校的 教学安排来编写。 2.实验指导书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订,配合教学内容 进行调整和完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1. 实验介绍 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理论和实践应用能 力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包括实验 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 果分析等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验科研能力。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 •学习使用常见的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关键。本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方法等; •机械制造工具和设备:包括常见的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工艺参数和实验设计:包括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

学生在实验前应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 据分析打下基础。 4. 实验仪器设备 本实验需要以下仪器设备: •机床(铣床、车床等):用于进行机械制造加工操作; •切削工具和刀具:用于进行切削加工操作; •量具和测量仪器:用于进行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测量和检测; •其他辅助工具和设备:包括工具夹具、模具、工件等。 学生在实验前应了解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照 实验要求进行准备和安装。 5. 实验步骤 本实验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实验二车床三箱结构认识 实验三滚齿机的调整与加工 实验四机床工艺系统刚度测定 实验五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刀具几何角度及各参考坐标平面概念的理解; 2、了解万能量角台的工作原理,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 3、学会刀具工作图的表示方法. 二、实验设备 1、万能量角台一台. 2、测量用车刀若干把. 三、实验原理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是使用刀具角度测量仪完成的,刀具角度测量仪即万能量角台的测量原理如图1—1所示,立柱式万能量角台主要由台座、立柱、垂直升降转动套、水平回转臂、移动刻度盘和指度片等零件组成。松开侧锁紧螺钉,可使垂直升降转动套带动水平回转臂上下移动,松开前锁紧螺钉,可使水1。台座 2。立柱 3.前锁紧杆 4.滑套 5. 侧锁紧螺杆 6.挡片 7.水平转臂 8。挡片 9。移动刻度盘 10。指度片 11。紧固螺钉 12.定位销钉 图1-1 万能量角台示意图 平回转臂和移动刻度盘绕水平轴转动。移动刻度盘可沿着水平回转臂上的水平

槽水平移动,并根据测量需要紧固在某一确定位置。指度片可绕螺钉销轴转动,其底部靠近被测量的表面,指针指示测量角度.用上述这些零件位置的变动,即可实现各参考平面内刀具角度的测量。测量时,刀具放在台座上,以刀杆的一侧靠在两定位销内侧定位。 四、实验内容 1)测量主偏角 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测量时只可上下移动,不得转动。转动水平回转臂,使其上的“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标定线。调整测量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主切削刃重合,制度片的指针所指的角度为主偏角. 2)测量负偏角 方法同上,只是让指度片的底面与副切削刃重合,指针所指读数为负偏角. 3)测量前角 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后,再把滑套相对于标定线顺时针转动一个主偏角的余角,转动水平回转臂,使水平回转臂上的“9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90”刻度线,调整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前刀面重合,制度片的指针所指的角度为。 4)测量后角 方法同上,只是让指度片的后侧面与主后面重合,指度片指针所指的角度为后角. 5)测量刃倾角 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后,再把滑套相对于标定线逆时针旋转一个主片角使主刀刃与指度片的前侧面靠紧,再沿立柱移动滑套,使指度片的底侧面与主刀刃贴紧,指度片指针所指的角度为。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调整角度要准确,该靠紧的面要全部靠紧。 2、该松的零件要放松,该紧固的零件要拧紧。 3、注意安全,不要让刀刃碰住身体。 六、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目的: 2、实验仪器: 3、实验数据:

安工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 . 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 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 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 .各类机构模型及实物机械(如:内燃机模型.油泵模型等); 2 . 钢皮尺,内外卡钳.量角器(根据需要选用); 3 .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自备);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表1—1为常用符号示例。 2.实验方法 (1)测绘时使测绘的机械缓慢的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机构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的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拉丁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比例尺μl=实际长度l AB(m)/图上长度AB(mm) 四、步骤和要求 1.对绘制指定的几种机器或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其中至少有一种需按确定的比例尺绘制,其余的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通常称为机构示意图。 2.计算机构自由度数,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对照,观察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切削加工质量的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保证切削加工质量为目标,展开对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各因 素的认识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试验和测量,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中对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通过以学生动手为主的综合实验,使课程实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工程设计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要求 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某一零件图加工质量的要求自拟加工工艺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和加工工艺参数等。对试件进行切削加工,操纵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寻找操纵零件加工质量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C6140型车床、三向通用测力仪、应变放大器、数据采集

卡、计算机、表面粗糙度仪、车刀量角XX、各种工件材料毛坯、不同角度和材料的车刀、游标卡尺、直尺、千分尺等。四、实验内容 图1为综合实验总体结构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机床、工件、刀具和切削条件等几个方面。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如何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进行独立自主的实验以完成零件图上加工质量的要求是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图1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总体结构图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 1、掌握使用车刀量角XX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 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绘出所选用车刀的标注角度图。 2、了解测力仪工作原理及测力系统的工作过程,自选切削参数和实验设计,实测切削力, 了解并掌握切削参数(f、p、κr、γ0、V C)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能够通过实验 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4、使用通用量具和表面粗糙度仪检测所加工的试件,综合分析影响零件切削加工质量的因素。 五、实验基本步骤

机械设计基础试验参考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试验指导书 (开放型试验适用) 邓禾根编 机械设计教研部 3月

试验一机构展示和认知试验 一、试验目标 1. 经过试验增强对机构和机器感性认识; 2. 经过试验了解多种常见机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试验方法及关键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JY-10DB机械原理展示柜,关键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和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基础类型和应用。 经过演示机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和机器感性认识。经过试验指导老师讲解和介绍,学生观察、思索和分析,对常见机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了解。提升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爱好。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组成 经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观察,我们能够看到,机器关键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个机构,比较复杂机器则可能包含多个类型机构。能够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机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关键对象。经过对机构分析,我们能够发觉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能够由一个零件组成也能够由多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可动联接,常见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经过面接触而组成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经过点或线接触而组成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关键优点以能够实现多个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轻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依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替换铰链四杆机构中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经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能够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处理两类基础问题:一是实现给定运动规律,二是实现预期运动轨迹。 (三)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能够实现多种复杂运动要求,结构简单紧凑,所以广泛应用于多种机械中。凸轮机构类型很多,通常按凸轮形状和推杆(从动件)形状和运动来分类。凸轮有盘行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推杆按形状分有尖顶、滚子和平底,按运动形式分为直动和摆动推杆;封闭方法分为力封闭、形封闭等。 (四)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一个传动机构。含有传动正确、可靠、运转平稳、承载能力大、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种机器中。依据轮齿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依据主、从动轮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1.平行轴传动类型有:外、内啮合直齿轮机构、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人字齿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 2.相交轴传动类型有圆锥齿轮机构,轮齿分布在一个截锥体上,两轴线夹角常为90°。 3.交错轴传动类型有:螺旋齿轮机构、圆柱蜗轮蜗杆机构,弧面蜗轮蜗杆机构等。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应注意了解多种机构传动特点,运动情况及应用范围等。 4.齿轮机构参数 齿轮基础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等。 (五)轮系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