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考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游离于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提供,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与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还是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因此,教师角色是开放的,是“社区型”教师。

(二)现代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以及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教如何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这里,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

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 高频考点详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立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课程与教学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成为课程的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练习题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9194586.html,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学生考生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全面性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发展性 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职业理念这部分内容一直作为考试的重点,尤其是教育观这部分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有三种题型,包括单选题、案例分析题和作文,该知识点主要以单选题和案例 分析题两种形式出现。单选题主要考察对于教育观的理解,通常以案例反选的形式出现,有 时也会考查其地位和作用;案例分析题主要以教育教学实例为题干,在理解教育观内涵的基础 上对题干进行分析和作答,提问方式常为“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老师的行为”。考生在学 习这部分知识时不仅要明确知识的含义,同时也要了解案例题中如何分析答题要点。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他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素 质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的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 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 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观主要包括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的 教学观两部分。 一、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战 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所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靠人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在单选题中,如果题干描 述“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或“素质教育是以什么为根本宗旨”,则考查的是素质教育是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 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在单选题或案例分析题中若题干描述“学校分为重点校和非重点校,班级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教师按成绩排座”,“只给学习好的学生发学习资料”等, 则教师的做法违背的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若题干中描述“教师能够对班级内的学生一视同仁”,则教师的做法正确,遵循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果题干中描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则违背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若题干中描述“教师既关注学生的成绩,又促进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则遵循了素质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 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做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若题干中描述“教师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则违 背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 目录 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 第一节教育观 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 第三节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 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 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 三种题型: 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 3作文

模块一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 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 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第二章 学生观 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 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应对:适时而教,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考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游离于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提供,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与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2022年最新版)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教学观(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三、教师观(促建研开) 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四、教师行为转变(赞助饭盒)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学生观(以人为本)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六、教师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七、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复创,连广,长间,主示,个群)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备考之教师观

职业理念在综合素质中除了会在选择题中进行考查,还会在三道材料分析题中出一道,所以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要求考生理解还要能够准确记忆,即在考试时准确地写出来。职业理念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本文主要介绍“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转变,在考试中,考单选题的话,每年题量固定,“职业理念”单选题是4道,一共是8分,材料分析题一道,是14分,“职业理念”这一块内容一共是22分,单选题比较简单,重点是材料分析题备考。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起学习动机,教会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人格品质发展等方面。也就是在材料题中教师两方面的做法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即要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教学标准,应该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题干中如果一个老师有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发、积极参加教材编写等行为,则体现了这一点。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主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一点在材料当中的体现关键是教师怎么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应走出学校,走出课堂,为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做出贡献。 2.教师行为转变(这一方面在材料中比较容易对应)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容错教育、赏识教育。 题干中老师对学生挖苦讽刺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这一点。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详细归纳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 一、教育基本理论 1、教育学概念:阐述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2、教育与人的发展:分析教育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教育目的:阐述不同教育目的观的理念,以及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5、教师与学生:分析教师的职责与角色,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与教学理论

1、课程概念与类型:阐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课程类型。 2、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要素。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4、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评价类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特点,以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理念: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 2、课程目标:分析新课程目标的特点与层次,包括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和教学目标等。 3、课程结构:介绍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特点,包括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4、课程内容:分析新课程内容的特点与选取原则,以及教材编写与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教育教学观 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是什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合格后,考生可以从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信息技术等这些科目中选择一个面试的科目。 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内容为: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法律法规(法规解读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及答案 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 【更多备考资料更多模拟试题更多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 )。 A.前提条件 B.基本保证 C.必然要求 D.必然结果 3.下列不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特征的是(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D.尊师重教 4.教师拥有专业发展的( )。 A.自主权 B.决定权 C.民主权 D.管理权 5.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不包括( )。

A.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B.具备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 C.掌握评价学生的科学手段 D.有较高的知名度 6.教师专业发展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师的( )。 A.教育理念 B.社会地位 C.不可替代性 D.教育教学能力 7.(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8.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9.教师的( )决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成效。 A.知识 B.技能 C.视野 D.创新素质 10.新课程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学习—再学习 B.实践—反思 C.实践—再实践 D.学习—实践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解决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解决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主线特性的教育。 (1)实行素质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足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提倡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足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一、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的涵义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 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等方面的认识。教师专业观,是说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这便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之所在。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 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 总是代表着社会主导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 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 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 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 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师观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师观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成立试题库,考试将依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依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再也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形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域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三章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考点速记:教师观(一)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考点速记:教师观(一)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专业发展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做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

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水平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如英语教师首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帮助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界。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具备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诊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的需要。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还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它直接可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三)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第一,提高教学能力;第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冲击。广大教师确感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这是教师职后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

2022-202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17个必背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

2022-2023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17 个必背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小学教师资格证 17 个必背考点汇总 考点 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 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 4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顿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诲法律法规;1、教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解决能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诲法律法规 1、教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解决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诲观 素质教诲是根据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主线目,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健全个性为主线特性教诲。 (1)实行素质教诲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需要; (2)实行素质教诲是当今国际教诲改革和发展共同趋势; (3)实行素质教诲是国内基本教诲改革和发展需要;(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1)素质教诲目融入各教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国内所倡导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人道德、体力和智力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人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中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观的考频十分的高,教师观是让教师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熟练掌握教师观对获取教师资格证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小编收集整合了一些关于教师观的考点,希望对你考取教师资格证有所帮助。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的涵义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专业观。是说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便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之所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学应当被认为是一种专业,它是一种公共服务的形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来获得和发展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在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得到确认。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教师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主观题整理50题

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观题整顿50题 1.新课改下教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材料分析题) 教诲观——素质教诲观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4)增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6)贯穿教诲全过程并渗入教诲各个方面 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发展增进者、指引者 教师不再是老式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教诲目是为了增进学生发展。 (2)教师是学生学习引导者、合伙者 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合伙者,从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引导者,从课堂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组织者。 (3)教师是课程设计者、实行者 教师既是课程设计者,又是课程实行者,将在地方课程设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设立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教师是教诲教学研究者、探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规定,同步也是教师自身成长需要。 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主体。学生既是受教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 (2)学生是发展人。身心发展具备规律性,具备巨大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人。学生差别和个性发展。

(4)学生是完整人。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完整人。 (5)学生是具备社会意义人。学生成长过程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学生既属于学校也属于社会。 学习观 新课改下学习观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解决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伙能力。(1)探究性学习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普通在知识性技能性训练任务较多课上用频繁。 (2)合伙性学习 合伙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毕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互助性学习。在合伙团队中是不是每个成员均有明确责任分工?这是核心。 (3)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中学习不是教师规定任务,也不需要教师监视,而是学生自己参加制定学习目的和学习进度,对自己进行勉励和监控,在学习中有情感投入,学习高效。自主学习前提是学生必要对学习内容有浓厚兴趣,感到好奇,感到布满挑战性。 评价观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教学开放性决定了只有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才也许多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主体应当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诲团队等。 (2)评价目的内容全面性 (三维目的)依照课标规定,对学生知识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进行全方位评价。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 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生动、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诲创造前提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教授的偏向,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进程同时成为学会研究和形成精确价值观的进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 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研究乐趣和经历,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