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知觉广告

阈下知觉广告
阈下知觉广告

20世纪50年代,在新泽西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放映期间,把可口可乐和炒玉米的广告快速地闪现在银幕上,以至于观察者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据说,在6个星期内,炒玉米的销售量提高了58%,可口可乐的销售量提高了18%。这是阈下知觉广告第一次的实验和应用。

在传播的过程中,阈下知觉广告往往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可以同时收到主体和客体的信息。受众在注意力集中的条件下,一般不会对客体产生不良印象,因而这一传播往往具有较强的麻消费者的心理解决了这方面问

题。

在传播的过程中,阈下知

觉广告表现出了其极强的渗透

性,它以“隐性”的名义将信息

隐藏于载体之内并与载体融为

一体,以铺天盖地之势让受众

防不胜防。阈下知觉广告的表

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闪现式

前面提到过的可口可乐的

广告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影

院播放时,每隔5秒钟就会闪

现3毫秒的广告刺激,而由于

广告播放的时间只有几毫秒,

速度太快,以至于根本无法达

到观众的视觉阈限,所以观众

也无法动态地变化,因此很多平

面广告就在视知觉上下足了功

夫。其中,很多广告都利用阈下的

性象征或者标的物来引诱顾客购

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

有一个例子,是钻石金酒

(Gilbey's Gin)的广告。可以看到,

图中左边为原广告,其中右边那个

杯子中的冰放大后(右图)看,会发

41

“隐藏”起来,视觉的呈现绝对是在观众的视觉阈限以上,只是在此过程当中,观众关注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这些本应引起注意的背景商品。也就是说,是观众自己把这些商品给“隐藏”起来,视而不见。

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很多,如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朱军和冯巩表演的情景相声《笑谈人生》中,两人喝的啤酒一直是“喜力啤酒”;又如电影《天下无贼》中,佳能摄像机,长城润滑油,惠普电脑,诺基亚手机等品牌无数次地出现在镜头正中央。

还有些广告是通过人物

。如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广告

语来实现的。这类广告的广告

语一般都是经过艺术修饰的能

够使人发生联想并引发本能冲

动的隐藏符号。除了表层意思

以外,它还带有第二层意思,而

它的第二层意思则往往就是我

的阈下水平进行加工。

很多著名的广告口号,如果

把它们从它的广告背景中剥离

出来,似乎都带有性的意味。如

百事可乐的“Ask For More”

(要更多);可口可乐的“Enjoy

Yourself”(好好享受);诺基亚

的“Connect People”(连接你

我)等。而这种阈下的“性”的

含义,就在无形之中支配了人

们的购买趋势。

当然,阈下知觉广告并不是

十全十美的,尤其是作为一个

新兴的广告方式,它必然也存

在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阈下知觉广告如果一旦被

的传统广告充斥着大小媒体的

时代,阈下知觉广告悄悄地进入

了广告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不仅仅是消费者审美疲劳的

必然结果,也是广告媒体发展的

必然趋势。

而广告自从诞生起就使用

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人

们感觉和认知事物的心理历程

与广告的效果之间存在着极其

重要的、不可忽视的联系。阈下

知觉广告的发展也许是广告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必然趋

势,它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

多,还需要靠心理学工作者和

传播学的工作者不断的研究

和开发。

1-3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_Advertislng)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体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的信息。 有必要先得介绍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广告其实就是把广告中的某种刺激设置到人们阈限以下来进行诉求的。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2006/4/4 阈下广告 阈就像一个阀门把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 处于阀门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意识得到的,即意识活动; 而处于阀门下的精神活动则是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 潜意识活动虽然人们意识不到,但它对人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进行潜意识诉求实验的是美国学者维克利。 他于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正常播放的时候, 在一个活动的屏幕上每隔5秒以3/1000秒的速度呈现信息“请吃爆米花”和“请喝可口可乐”。 这样快的速度呈现信息,可以说观众是丝毫觉察不到的,观众在意识层面上是没有主动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 但它的结果却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影院周围的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分别增加了57%和18%。 这说明了这些广告信息是进入观众的潜意识当中,是潜意识的力量勾起了观众的购买欲望,从而做出了购买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行为。 由于担心阈下广告被不正当的使用,比如用于酒业可能引起人们酗酒,所以在许多国家都明令禁止使用阈下广告。 虽然阈下广告没有得到推广,但大量研究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 其他变相的阈下潜意识诉求却经常出现于媒体中,而且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获纽约广告金奖的一则宣传汽车轮胎的电视广告,

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 (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高K+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三)Na+泵活动形成膜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自从生物电问世后,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兴奋性被视为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最先出现的共有的特征表现,是触发细胞呈现外部反应或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的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 神经细胞其兴奋性要经历四个时相的变化: (一)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兴奋,此时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而不再开放; (二)相对不应期兴奋性较正常时低,只有用阈上刺激才可引起兴奋,此时仅部分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 (三)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可以引起兴奋,此时大部分失活的Na+通道已经恢复,且因

阈下知觉广告

阈下广告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限: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 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虽然阈下广告没有得到推广,但大量研究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 其他变相的阈下潜意识诉求却经常出现于媒体中,而且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获纽约广告金奖的一则宣传汽车轮胎的电视广告, 画面中没有直接打出轮胎的镜头,而是一位运动员穿着一双旧运动鞋在山上跑,跑着,跑着,鞋面跑开了几道口子。 运动员无可奈何地脱下破鞋,只见鞋底完好无损,崭新如初,鞋底中间却出人意外地印着那家汽车轮胎公司的轮胎商标,消费者看后,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 这则广告中汽车轮胎的信息虽然只是以很快的速度显示了一下,读者、观众还没来得及探感到这些刺激,但他们却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牢牢地记住了广告诉求的内容。 阈下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 阈下技术是一种潜意识诉求,“即通过提供人所无法意识到的信息达到说服的目的。” 当心理学家们谈到阈下技术时,通常指的是瞬时闪过的言语、图像或者阈下声波这些绝对得阈下刺激。但是,必须指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中使用的阈下技术涵盖范围要更宽一些,包括很多不同形式的隐藏信息的使用。在后文中我们会详细举例介绍阈下技术的各种实际应用。在这里仅列举几种主要的形式: ◆用心设计的隐讳图案和暗示性的身体语言 ◆低俗的或经过艺术修饰的、能够使人发生联想并引发本能冲动的隐藏符号 ◆极微弱、极短促的言语或图像的闪现 ◆经过声学处理或隐含不被感知的背景信息的音乐 ◆设置隐喻或使用催眠术(hypnotic)来进行言语表达

阈下情感启动范式下的性别面孔情绪刻板效应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8), 1171-117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10.12677/ass.2018.78172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Lina Zha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l. 19th, 2018; accepted: Aug. 2nd, 2018; published: Aug. 9th, 2018 Abstract Researches showed that the disparate facial featur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ll affect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On the same baseline, women are more likely perceived to be happy, surprised and fear, whereas men are angry, which is called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We utilized the three-factor mixed experiment design, 2 (gender of priming image: male, fe-male) × 3 (emotion of priming image angry, happy, neutral) × 2 (gender of subject: male, female), to examine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The subjects need to assess target images are happy or not when encountering evaluative catego-rization task. Then we analyze the data that is estimated “happy” using the repetitive measure of varia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of priming image and emotion of priming imag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1, 35) = 7.064, p < 0.0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priming “happy” emotion whatever the happy priming or neutral priming.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Keywords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阈下情感启动范式下的性别面孔情绪刻板效应 张丽娜 西南大学,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9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9日

H_2~+阈下、近阈高次谐波谱及椭偏率产生机制

H_2~+阈下、近阈高次谐波谱及椭偏率产生机制在强场分子、原子和激光物理方向,高次谐波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问题。在高次谐波的研究进程中,过去人们重点关注平台区域的谐波辐射谱特点及谐波辐射机制。对阈下谐波的产生机制关注较少。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分子H2+为研究对象,通过研 究阈下、近阈谐波椭偏率来间接讨论分子的轴对称性、激发态的对称性、多光子效应、取向效应等机制对阈下、近阈谐波谱辐射和谐波椭偏率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和建立解析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谐波谱辐射机制和椭偏率产生机制。本文以对称分子 H2+作为粒子靶,讨论了从400nm到900nm的较宽波长区间特定谐波阶的椭偏率特性,且重点以400nm和760nm的激光波长为研究对象,讨论随取向角变化阈下谐波辐射谱产量以及谐波椭偏率的变化情况。 另外,为了验证共振效应的存在,文中选取特定共振波长及与它相邻波长,将与基态共振的激发态的布居数做对比,直观地得出共振的效果。文中以波长 760nm的阈下谐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解析模型,分别解释大、小取向角下与共振效应相关的谐波的产生机制。通过长轨道滤波,研究了长短轨道干涉对阈下,尤其是近阈谐波辐射谱及椭偏率的贡献。 最后,文中将长、短程势谐波谱时频分析结果与改进的经典轨道及量子轨道做对比,并描述了电子在不同库伦势时的运动轨迹,这些为研究多光子效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中的研究结果: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低阶谐波椭偏率随波长变化规律明显,在基态与第二激发态共振的谐波阶椭偏率在小取向角椭偏率显著,与第一激发态共振的谐波阶椭偏率大取向角时较为明显。在波长为400nm和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13、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当肌肉在两段被固定或负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可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这种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4、前加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已处于被拉长状态,也就是说前加负荷是肌肉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入收缩,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愈大,收缩力量也愈大,但当肌肉初长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后肌力反而会下降;后加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阻力或给予负荷,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肉收缩时的缩短。 15、肌肉收缩时伴有动作电位产生,用适当方法把伴随肌肉收缩的电位变化,通过电机引导出来,在经放大、记录,所得的图形就称为肌电图。 16、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体液的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细胞外液称为组织间液。存在于心血管内的称为血浆。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人体内环境。 16、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 17、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 18、在失血不超过全血量的10%的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3周至1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甚至还可稍微超过失血前的水平,此现象称为超量补偿。 19、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7.6个大气压或5776毫米汞柱)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成为等渗溶液,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成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则称为低渗溶液。 20、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21、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红细胞在血流的推动下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发生变形,回到大血管时又恢

生理学名词解释47841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急性动物实验(acute animal experiment)是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实验通常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 慢性动物实验(chronic animal experiment)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究对象且尽可能保持外界环境接近于自然环境,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调定点(set point):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接受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model):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膜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表面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内表面与外表面。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以其肽链一次或单独多次穿越脂质双层为特征。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剃度和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hannel):各种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电压门控通道(voltegegated ion channel):当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通常在膜发生去极化时,通道蛋白分子内的一些带电化学基团发生移动,进而引起分子构象改变和闸门开放,如神经细胞轴突膜中的电压门控钠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gated ionchannel):这类通道受膜外或膜内某些化学物质调控,这是一类兼有通道和受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这类通道受机械刺激调控,通常是质膜感受牵张刺激后引起其中的通道开放或关闭。

视听阈下说服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262-26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10.12677/ap.2015.54036 The Influence of Visual-Auditory Subliminal Persuasion on Consumer Behavior Jinyu Tang, Yonglong Tang, Siyao Chen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tangjinyu@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 tyl57525@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 Received: Apr. 1st, 2015; accepted: Apr. 22nd, 2015; published: Apr.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tri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isual-auditory subliminal persuasion on con-sumer behavior. A 2 × 2 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 with 68 participants was conducted. Results: 1) In the influence on brand attitude, main effect of auditory stimuli on “I believe Nike shoes are of good quality” was significant (F = 6.739, p = 0.012); interaction effect of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on variable “my favorite sports brand” was also significant (F = 6.283, p = 0.016); 2) In the influ-ence on consumer demand, interaction effect of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on “I hope to have more shoes” was significant (F = 4.672, p = 0.034). Thus, we concluded that visual-auditory subli-minal persuasion has an impact on brand attitude and consumer demand. Keywords Visual-Auditory Modality, Subliminal Persuasion, Consumer Behavior 视听阈下说服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唐金玉,汤永隆,陈思瑶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tangjinyu@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 tyl57525@https://www.360docs.net/doc/ae13853427.html, 收稿日期:2015年4月1日;录用日期:2015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15年4月29日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_Advertislng)

阈下广告 关于潜意识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诉求方式指广告制作者运用各种方法,激发消费者者的潜在需要,形成或改变消费者的某种态度,告知其满足自身需要的途径,促使其出现广告主所期望的购买行为。 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者对广告主的产品的选择,尽管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多种多样,但是它总是通过诉求对象来宣传的,所以对消费者的心理是否有很好的把握将关系到广告是否成功。“科学的广告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广告界流行语)。 广告信息的传播一般都带有强制性,消费者每天面对的是庞大的广告信息,他们不可能在意识层面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人们对那些对自己工作、生活至关重要的信息已感到难以对付,更何况是广告信息呢。 于是在消费者意识当中对广告信息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潜意识诉求便成了许多广告制作者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让消费者在毫不费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潜意识诉求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 对于潜意识,许多心理学家对它进行过解释,利用好这些解释对我们进行广告诉求有很好的帮助。 消费者是盲目的,我们不需要知道消费者们需要什么,我们仅仅需要知道他们的需求. 关于目的: 利用潜意识进行广告诉求成了许多广告人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轻松地接受广告信息,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潜在的需要。 每个人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出现或看到这种现象,与一个口音较重的人交谈时,不是努力去听清楚对方讲的话,而是设法避开与他交谈,或是听而不闻;看到难懂的文章,不是努力去理解,而是先把它搁置一旁;在听人说话时,如果对方的声音太小听起来费劲,则干脆不听;在看书学习时,阅读材料字体太小,字迹模糊,不易看懂,则干脆不看。 总之,当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去倾听、去阅读时,人们常常设法避开。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常常按“认知最省力原则”进行的,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心理能量消耗。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广告信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特意去注意这些广告信息的.所以,"让消费者轻松的接受广告信息的诉求目的"变成为广告从业人员的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 关于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即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它的特点是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无意识(潜意识)则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原始冲动、本能多数不容于风俗、习惯、道德、法律而被压抑到意识阈之下而成为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人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包含着许多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各种欲望,而各种欲望以性欲为主。 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此外,前意识还扮演“检查官”的作用,它不许那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及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感进入意识,而把它们压入潜意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潜意识是"人性本恶"的1种理论依据. 广告诉求利用潜意识理论的意义:

生理学理论指导: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 --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和细胞,并不对任何程度的刺激都能表现兴奋或出现动作电位。刺激可以泛指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任何改变;亦即各种能量形式的理化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对细胞构 成刺激。但实验表明, 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 必须在以下三个参数达到某一临界值: 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 (即强度对时间的微分) ;不仅 如此,这三个参数对于引起某一组织和细胞的兴奋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们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实验室中,常用各种形式的电刺激作为人工刺激, 用来观察和分析神经或各种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度量兴奋性在不同情况下的改变。这是因为电刺激可以方便地由各种电仪 器(如电脉冲和方波发生器等) 获得,它们的强度、 作用时间和强度 - 时间变化率 可以容易地控制和改变;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组织兴奋的电刺激并不造成 组织损伤,因而可以重复使用。 为了说明刺激的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先将其中一个参数固定于某一数值,然后观察其余两个的相互影响。例如,当使用方波刺激时,由于不同大小和持续时间的方波上升支都以同样极快的增加速率达到某一预定的强度值,因而可以认为上述第三个参数是固定不 变的,而每一方波电刺激能否引起兴奋,就只决定于它所达到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了。在神 经和肌组织进行的实验表明, 在强度 - 时间变化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一定的范围内, 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与这一刺激所持续的时间呈反变的关系;这就是说,当刺激 的强度较大时,它只需持续较短的时间就足以引进组织的兴奋,而当刺激的 强度较弱时,这个刺激就必须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但这个 关系只是当所用强度或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改变时是如此。如果将所用的刺激 强度减小到某一数值时,则这个刺激不论持续多么长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 与此相对应,如果刺激持续时间逐资助缩短时,最后也会达到一个临界值, 即在刺激持续时间小于这个值的情况下,无论使用多么大的强度,也不能引 起组织的兴奋。 上述情况给比较不同组织的兴奋性高低或测量同一组织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兴奋 性改变时造成了许多困难。如果不仔细思考,可以认为那些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就能兴奋的组织具有较高的兴奋性;据上述,这个强度小的程度,还要决定这个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它的强度 - 时间变化率。 因此,简单地用刺激强度这一个参数表示不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或同一组织 兴奋性的波动, 就必须使所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 时间变化率固定某一 (应是中等程度的) 数值;这样,才能把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 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 threshold )。强度小于阈 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中阈下信道通信研究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中阈下信道通信研究 摘要:针对阈下信道技术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中的应用可能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对其中存在的窄带阈下信道进行实时性测试,在平衡传输信息容量与签名时间的条件下,确定了合理的阈下信息传输位数。实验结果表明,窄带阈下信道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中可以被有效利用。 关键词: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窄带阈下信道;信息隐藏;Miracl大数库 中图分类号: TP309 文献标志码:A Cover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ubliminal channel in?? 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ZHANG Qiuyu, SUN Zhanhui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050, China ) Abstract: There are narrowband and broadband subliminal

channels in the 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ECDSA),but broadband subliminal channel cannot be safely used. Therefore, the realtime test of narrowband subliminal channel was done. The reasonable bit rate of the sent message was confirmed when the capacity and realtime requests of narrowband subliminal channel were satisfied. The result shows narrowband subliminal channel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ECDSA. Key words: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ECC); digital signature; narrowband subliminal channel; information hiding; Miracl large number library 0 引言 自Simmons[1]于1978年提出阈下信道概念以来,阈下信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信息隐藏手段。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数字签名方案中都可包含阈下信道的通信,其最大的特点是阈下信息包含于数字签名之中,但对数字签名和验证过程无任何影响。目前,关于阈下信道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如何建立阈下信道;二是研究如何封闭阈下信道。虽然已经提出许多构造阈下信道[2-4]和封闭阈下信道[5-8] 的方案,但多存在于理论研究阶段,真正得到的应用很少。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 脊休克: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时功能丧失,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 2.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4.单纯扩散: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6.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8.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阈值:使所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某一数值;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10.兴奋性: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特殊形式的电变化,这就是动作电位。 13.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14.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15.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1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8.降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20.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1.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2.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7.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 3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35.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39.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41.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46.肾小球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从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囊腔的过程。 47.原尿:由肾小球滤过产生的血浆的超滤液,不含有形成分和大分子蛋白。 4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量,也称肾小球清除率。 50.肾糖阈: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血中葡萄糖浓度。 51.激素: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信号物质,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经过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 内环境:即为细胞外液 稳态:细胞外液中的理化性质处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反馈:控制部分发出控制信息到达受控部分,受控部位有信息送达控制部位,已纠正或调解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负反馈:反馈信息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单纯扩散:被转运物质分子,通过膜脂质双分子层,顺浓度梯度跨膜扩散,最终均匀分布在膜两侧的过程。 异化扩散:体内非脂溶性物质在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形势。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其中的泵蛋白利用生物能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 静息电位(RP):功能与结构完整无损的细胞,未受到刺激而处在相对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细胞受到刺激后,引起一次快速而短暂的膜内电位倒转和随后复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全或无: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阈下强度不可能引起动作电位,只要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它们在同一细胞可引起幅度相同和持续时间相等的动作电位 阈强度:能使静息电位减小刚好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强度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 等渗溶液:细胞膜两侧浓度均匀分布。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率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1~2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放出淡黄色的液体。 自律性: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受窦房结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节律性,只起着兴奋的传导作用。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兴奋性传导缓慢,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再向心室传播,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这种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导缓慢的现象。 心电图:心脏兴奋的产生和传播时所发生的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和体液传至体表,将引导电极放于肢体或躯干一定部位,可以记录到这些电变化的波形。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心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等于每搏出量乘以心率 外周阻力:体循环总的血流阻力 收缩压: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基本功能是实现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有效滤过压:促进滤过的力量和促进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阈下刺激”的教育启示(正)

“阈下刺激”的教育启示 严丽萍 (常熟理工学院教育系,江苏常熟 215500) [摘要]“阈下刺激”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在心理学上,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它微弱、暗默、不为人所觉知,然对人仍有着重要的影响。“阈下刺激”的存在及其效应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并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中注意空间上的广域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关键词] 阈下刺激学校教育隐性课程 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1]与其他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但即便是可控性最强的学校教育活动,有时也会产生与之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无意识的学习结果”。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无意识的学习结果”的产生?学校和教师能否干预或控制这些因素?如能,又怎样干预或控制?对于这些问题,“阈下刺激”及其效应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一、“阈下刺激”及其效应 “阈下刺激”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在心理学上,使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所需的量的临界值称感觉阈限,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由于“阈下刺激”存在于人的感觉阈限之外,一般不能为人所觉察。从理论上讲,“阈下刺激”对人应该是无法产生影响的。然而,大量的心理学实际研究结果却发现,“阈下刺激”对人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 “阈下刺激”对人具有“潜移默化”作用,是有生理学依据的。在生理学上,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外加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比阈强度弱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研究表明,“阈下刺激”只能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不能发展为动作电位,但它可以使受刺激的膜产生局部兴奋。局部兴奋强度较弱,故只能持续较短时间且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然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加,局部兴奋也可随之增强。同时,局部兴奋还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若遇到该处又因另一刺激产生局部兴奋时,两者可以叠加起来。虽然两者单独出现时都不足以引发动作电位,但如相遇相叠后,便有可能达到阈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这就是生理学上所谓的“兴奋的空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也可以发生在连续接受数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亦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续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发生叠加,从而也有可能引发动作电位,这是生理学上所谓的“兴奋的时间性总和”。可见,“阈下刺激”虽然很微弱,不能直接引起神经兴奋,但它并非无所作为,在“阈下”范围内,它“默默地”发挥着“力所能及”的作用,不仅使受刺激的膜产生局部兴奋,而且使临近的膜也发生类似的去极化,并在新的“阈下刺激”来临时作出叠加,产生“兴奋的总和”现象,促成动作电位的出现,引发阈刺激效应的产生。 对“阈下刺激”的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收到的刺激远多于所感受到的刺激,那些接收到却没有感受到的刺激就是“阈下刺激”。“阈下刺激”是暗默的,但又是活跃的。它虽然微弱、渺小,但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悄然”活动着,以积极的姿态争取外来“合作”以获得突破;它虽不为人所觉知,但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人、改变着人。 二、学校教育中的“阈下刺激”——隐性课程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教育影响大多经有意识选择、组织并以鲜明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而言,这些影响无疑是能觉知且须觉知的,即是显性的。但国外一些学者经研究发现,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除了在学校安排或教师指导下从教师和教科书中 作者简介:严丽萍(女 1967—)常熟理工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