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该文件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根据这份文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体现了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重点任务》指出,要深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摘编自《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材料二: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圈承载着一国的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核心力量。都市圈首先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其次需要圈内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全面一体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然而,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人才的流动,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都市圈的户籍管理由“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到“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改革,将有力扫清阻碍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

调整落户制度,实现小城市落户的全面放开、中等城市落户的逐步放开和大城市落户的合理放宽,释

放不少改革红利。但需要正视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差距仍不小,农民在中小城市的落户意愿不高,户口隐形标签仍然存在。在户籍制度改革即将迎来“大考”之际,“城市群的户籍一体化”打开了突破口,将成为户改的新方向,必将有力促进“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摘编自《以都市圈融合促进户籍改革》)材料三: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既需要吸引各类高端人才,也需要农民工群体。现代城市的竞争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上,农民工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前几年,一些城市背离了城镇化规律,企图只要白领置业,不要蓝领落户。表面上看,这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费用,实际上对保持城市竞争力不利。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抱怨请工难、雇工贵,其中固然有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因素,但也与所在城市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不过,也有部分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预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人口红利。这些城市虽然放开落户,但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随着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类权益在增值,一些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他们认为保留农村户口会更“吃香”。

说到底,农民关心的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城镇”或“农业”字样,关键是依附其上的各项福利能否同步跟上。至于选择落户哪座城市,往往会看经济安全感和情感归属感强不强。因此,各地不妨在农民“等等看”的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提高户口背后的含金量,让他们在城市也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摘编自《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文件规定,取消城区常驻人口5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大城市要调整积分落户政策,把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作为重要积分项目。

B. 都市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户改的新方向,有力地促进了“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C. 一些大城市出现“请工难、雇工贵”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但也与所在城市不允许蓝领落户的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D. 农民落户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这里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情感因素,在农民“观望”的时候,我们要跟上各项福利,并要有耐心的态度。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差别化精准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和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的关注,体现出大城市落户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

B. 在财政方面,2019年国家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这就能使落户城市人口的公共服务得到保障。

C. 农民对城市给予的公共服务不满意,或认为农村的各类权益比落户城市带来的权益更大,所以落户城市的意愿不高。

D. 有些城市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人口红利因素,体现出目光短浅的一面,新的政策将会对此起到矫正作用。

3. 我国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有何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桐君山观富春江月下东流

①我以为访一处佳胜山水,无须提前做功课。做过功课,到那里你不知先看哪样后看哪样。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是桐庐,做功课,更容易发生选择性困难。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

②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我说这山不算高啊,水华说,若游玩,山不需要太高。好山高矮适宜,有花有草,设亭列椅,人和山才融为一体。世人都说“峨眉天下秀”,梁启超称桐君山为“峨眉一角”,康有为则认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好山啊,不光山本身的形态要好,山上提供的视角也要好,登上去能看到更好的风光。

③往山上走,清风拂面。枝叶牵衣。台阶登几级,便有缓步之地,便于抬起头观望,这是当年修山路者为后人提供的人文关怀。水华说,清代高鹏年在《桐君山记》里写“扁舟渡横港,登岸,徒步而上。历三百余级,盘旋曲折,达于巅”。徒步而上,三百余级台阶的高度刚刚好,太高了,李白、韦庄、白居易、苏轼、李清照上不去的。高鹏年又说,上桐君山“一路松风成林,苔藓铺地,鸣禽上下,如奏笙簧,有石坊曰古小金山,即桐君山也”。桐君山上草木葱茏,差不多一棵树边上,长着另一品种的树,高矮参差,各呈姿态。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鸟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如长啸一般。此山不过于嶙峋,也不过于平缓。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未破坏野逸气象。

④登山顶,视野顿开。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作家柯灵写过一篇《桐庐行》,“船转到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绀赭,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天目溪就是分水江。我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产生过好多诗的。我看了看脚下,

只有石头和寻常花草。水华说,唐朝诗人章八元就站在这里作诗:“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有两首清代诗人写桐庐的诗也蛮有意思,袁牧的《桐江作》和纪晓岚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都写到了山、水、绿、船,这是桐庐风光的四大家族。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也写到桐君山,他说桐君山“地处在桐溪东岸,正当桐溪和富春江合流之所,依依一水,西岸便瞰视着桐庐县市的人家烟树,南面对江,便是十里长洲;唐诗人方干的故居,就在这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深处。向西越过桐庐县城,更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沃地,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隐而复现,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⑤说着话来到桐君祠。桐庐县志载,桐君祠最初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祠内桐君老人端坐中间,神态蔼然。两侧分立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黄唯一、李时珍、王清任的塑像。相传,桐君是黄帝时人,在此山结庐而居,研医采药,治病救人。他的医药经验被后人汇编为《桐君采药录》,影响深远。

⑥我跟你讲,水华说,桐君这个人,《浙江通志》记载,“桐君住在县东山隈桐树下,其地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人问其姓名,则以桐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为纪念这位中医药鼻祖,后人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洲为桐洲。采药求道山为桐君山,山上修桐君祠祭祀。

⑦月光下的桐庐县城清逸大方,现代化的脚步与山水清音在这里相遇而不抵触,故此桐庐享有“中国最美县城”之誉。我们沿着江边走,准备再度到桐君山看山上月色。水华说,这个地方叫鱼梁渡头,郁达夫当年走到这里,“先在离轮埠不远的渡口停立了几分钟,后来向一位来渡口洗夜饭米的年轻少妇,弓身请问一回,才得到了渡江的秘诀。她说,‘你只需高喊两三声,船自会来的。’先谢了她教我的好意,然后以双手围成播音的喇叭,纵声一喊,‘喂,喂,渡船请摇过来!’果然在半江的黑影当中,船身摇动了,渐摇渐近,五分钟后,我在渡口,终于听出了咿呀柔橹的声音。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

⑧到山顶,月下的富春江静静流过,丰腴白净,水面筛动着对岸高楼的灯影。我看到岸边十几条渔船停驻,灯火里人影忙碌。水华说,这是船民,很辛苦的。我们桐庐的船民过年要在船上贴红纸,上面写“大将军八面威风”,船上放一捆青柴,叫“青龙吉祥”。

⑨山上,我们再拜桐君老人,感谢他的恩德,踏着月光白霜的石阶下了山。

⑩水华姓郭不姓桐,桐庐县合村乡麻境村人,军旅诗人,博闻强记,过目成诵。我与水华相识廿载,他比我小十岁,为吾友人。

(取材于鲍尔吉∙原野的同名散文)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梁启超和康有为都用峨眉山与桐君山作比较,但侧重点不同,他们分别强调桐君山的秀和奇。

B. 第④段中,作者对在桐君山顶所见的山、水、绿、船进行了详尽而直接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桐君山的明丽。

C. 第⑦段中,作者借助了郁达夫在鱼梁渡头向一位年轻少妇问渡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桐庐当地的质朴民风。

D. 本文用语精当,富有美感,如第⑧段“筛动”一词,形象描绘出江水静流,微波荡漾,光影闪烁的动态美。

5. 第①段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庐君山好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先看桐君山的理由。

6. “水华”这一人物在本篇游记中十分突出,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增至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有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7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升至34.8%左右。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手机扫码时代”,两者如何并行不悖,让老年人也安享便利?2020年重阳节之际,记者对此展开走访调查。

因疫情原因,如今很多公园要求游客出示健康码,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一些老年人连公园的门都进不去;交手机费、打出租车、到商店买东西,被频频拒收现金;因为不会用手机买票、挂号,很多老人只能一趟趟跑火车站、跑医院……记者走访中,不少老年人感叹,智能手机应用为现代生活打开了一扇“快捷之门”,却把不少老年人档在了快捷之外。

(摘编自新华社《“手机扫码”时代,如何让老年人也安享便利?》)材料二:

今年年初,央行在我国7省份进行抽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万余份。调查显示,未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受访者比例为17.6%,人物特点是老年人、低学历、低收入、退休人员、农村地区。其中,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为51%。

“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老年人接受新信息、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对智能设备与智慧生活的适应比年轻人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宁说,尤其是高龄老人,这方面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

她分析说,当前很多场合需要智能手机扫码或下载安装App才能开展相应服务与操作,但部分手机产品并没考虑到老年人的群体特点,产品让老人学习起来较为复杂。况且,不少老年人用的还是“老人机”,扫码功能都不具备,更无法进行其他操作。

事实上,适合老年人用的手机不需过多附加功能与高端配置,只要能够具备基本的扫码支付与App安装使用等功能即可。但记者走访中发现,目前,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

市场上还不多见。由于手机功能过多,甚至出厂就绑定了很多却载不了的应用,老年人常用的功能不能清晰展示;手机界面字体过小,没有照顾老年人的视力因素等。还有的老人担心上当受骗,对扫码支付存有一定的戒备和排斥心理。

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日常出行、医疗保健、观光游览还是疫情防控,都应充分考虑到更多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安排。

(摘编自新华网《多因素导致老年群体智能服务受阻》)材料三:

社会需要进步,但也应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在发展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仍需多方面发力,真正以人为本,给老人更多帮助,让老人享受到基本的服务和便利。

“家庭成员对老人的带动很关键。”太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权益保障处处长完钊说,年轻人要有意识地和父母多交流,教他们怎样绑定银行卡,怎样在卡里设置小额度。

太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都建业建议,要多发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操作的“速成式”培训。“老年人要自尊自爱,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拒绝再学习,要力争对智能手机懂得一二。”

对于服务单位,完钊还建议说:“人工服务通道需要适量保留,这不仅是对老年人有利,还能为手机没电、欠费或是忘带手机的人提供服务,这些细节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重要检验。”

(摘编自人民网《太原市关于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智能服务的安排》)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手机应用为现代生活打开了一扇“快捷之门”,但一些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享受快捷带来的便利。

B. 多种因素导致老年群体智能服务受阻,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少有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

C. 201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增至2.54亿,预计2050年前后将增至4.87亿,说明我国已经步人老龄化社会。

D. 央行对7省份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未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群体中,除了老年人,还有低学历、低收入等其他人群。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说知识结构、年龄特征以及戒备和排斥心理,也会导致老年人使用智能服务受阻。

B. 设置人工通道,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体现细节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不用手机的老年人也能

享受便捷。

C. 在发展智能化同时,应该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进步的标志。

D. 客观上,市场上的大部分手机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附加的很多功能和配置,对老年人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9.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能服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列坐其次次:序次 B. 俯察品类之盛盛:热闹

C. 虽趣舍万殊趣:兴趣

D. 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修禊事: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为修禊日,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称修禊,又叫上巳。后来变成了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节日。

B. 丝竹管弦:各种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C. 若合一契: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D. 彭殇: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指老年去世的人,后也指为国战死者。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相唱和的赠言。

B. 第三段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C.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D. 作者感慨时光易逝,往昔不再,人的生命的长短都由造化安排,最后都会消失。作者才发出“岂不痛哉”的感叹。

13.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②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①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②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了暮春画面,为下片直抒胸臆作铺垫。

B.作者以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来寄寓情感,表现了黯淡哀愁的心情。

C.“一角”两句描写了落花委地的场景,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D.作者这一首词属于小令,“卜算子”则是词牌名。在比较短的篇幅内上片写春归,下片写祭柳,词意转换自如。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

(2)《陈情表》中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向司马炎表达他将不惜任何代价为国出力且至死也要回报皇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不仅评价了曹操的地位和价值,又抒发了盛衰无

常和繁华易逝之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文段有五处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发展是摘掉贫困的总办法。②中国始终在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阶段性目标,③力所能及地将发展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④推动扶贫工作从“造血式”向“输血式”转变,⑤既扶贫又扶志,从根本上根治贫困顽疾。⑥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⑦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⑧我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⑨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⑩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处问题,请指出其中四处的序号并写出修改意见,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瘟疫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一直与人类社会相伴成长。②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在《瘟疫与人》中表达的观点:“传染病将和人类共存”是很有道理的。③鼠疫、天花等瘟疫都曾在地球上无情地肆虐。④在瘟疫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要鼎力相助,精诚合作。⑤只要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能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乔布斯的处世哲学。stay hungry,是指保持“好奇心”和对世界的“饥饿感”。stay foolish是乔布斯实践梦想的方式----倔强、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但在我们有些人,stay foolish却被认为是贬义,哪有人喜欢笨拙,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也往往被视为不灵活,不知变通。

《新京报》曾有评论: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A项,城区常驻人口300万—500万的Ⅱ型大城市只是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不是取消落户限制;B项,未然变已然,注意原文的“将成为”“必将有力促进”;C项,两个原因之间没有主次关系。

【2题详解】

“使落户城市人口的公共服务得到保障”不仅要有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支持,还需要省级财政乃至地方政府的

支持。

【3题详解】

首先,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意义”;其次,结合三则材料认真梳理筛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详尽而直接的描写”错误,第④段中,直接描写山、水、绿、船的仅有“江水阔大奔流”“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只有石头和寻常花草”,都是粗地描写,作者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即引用前人诗文作品中的相关描写来表现桐君山顶所见的山、水、绿、船的特点,展现了桐君山的明丽。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原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第三段,“桐君山上草木葱茏,……高矮参差,各呈姿态。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乌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未破坏野逸气象”可知,桐君山自然景观秀丽,人文色彩浓郁,不不像其他名山一样高大,高度适宜,刚好适合攀登。根据第四段,“登山顶,视野顿开。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可以看出,站在桐君山顶,可以饱览桐庐风光的全貌,这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根据第五、六段,“桐君是黄帝时人,……研医采药,治病救人。他的医药经验被后人汇编为《桐君采药录》,影响深远”“为纪念这位中医药鼻祖,后人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可知,桐君山上建有桐君祠,经由这里,可以了解桐君其人,借此进一步明白桐庐文化的渊源。

【6题详解】

本题分析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等可知,水华是作者桐庐之行的“导游”,作者游玩的路线设定和一路上的讲解主要由水华来负责,从情节上上看,水华这个人物起到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在游览过程中,有大量的“水华说”引出的关于桐庐的诗文和历史的介绍,经过水华的介绍,我们得知桐庐的诸多文化内涵,他提到了高鹏年《桐君山记》、柯灵《桐庐行》、袁牧的《桐江作》等,丰富了文章内涵,作者也了解了桐庐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可见水华热爱家乡、博闻强记、富有才情,深化了作品主旨。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项,“201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增至54亿”错,缩小了范围,材料一的表述是“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增至54亿”。故C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本内容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项,“设置人工通道,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说法太绝对,还有“也能为手机没电、欠费或是忘带手机的人提供服务”。“不用手机的老年人”也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故B错。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说明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能服务”,即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只能服务的方法、措施。根据题目要求,要结合材料分析,就要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整合。

根据材料内容,材料一是老年人面对智能化的困境,没有提及方法措施的问题。材料二是从老年人的观念和手机制造商的角度分析,可以概括出老年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手机制造商要制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产品。材料三分别从家庭、自身、社会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家庭上,家庭成员要主动“带动”帮助老年人;从自身角度,老年人要“自尊自爱,活到老学到老”;从社会角度,要发挥老年大学等机构的教育作用、服务提供商也要提供更多方便老年人的举措,例如人工通道。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总结出答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次”,旁边,水边;

B.“盛”,繁多;

C.“趣”,通假字,通“取”,选取。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D.“殇,指老年去世的人”说法错误。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是朋友之相唱和的赠言”理解错误。是诗集的序。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所以”,用来……的;“游目”,远眺;“骋”,使……奔驰;“极”,穷尽;“信”,实在。

(2)“虽”,虽然,纵使;“所以”,……的原因;“致”,情怀;“一”,数词用作动词,一致,一样。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下片直抒胸臆”错误,词的下片借“弹泪、把酒”等动作描写和“东风、飞絮、浮萍”等意象抒发情感,

并非直抒胸臆。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①“化了浮萍也是愁”,“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命运,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抒发了作者对柳絮命运的悲悯之意。②飞絮是愁,浮萍是愁,飘荡或衰落,形态虽异,终却都是愁苦,作者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其实是借物自喻,抒发了自己四处漂泊,如浮萍般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

【16题详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臣生当陨首(4).死当结草(5).固一世之英雄也(6).而今安在哉

【详解】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需要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曾”“尽”“陨”“固”“哉”。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①“摘掉”“贫困”动宾搭配不当,改为“甩掉”,或在“贫困”后面加上“帽子”。④因不合逻辑导致语序不当,应该先“输血”,再“造血”,“‘造血式’向‘输血式’改为‘输血式’向‘造血式’”。语义重复,“根治”与“从根本上”重复,“根治”改为“医治”或删掉“从根本上”。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振兴”后面加“的时期”。⑦成分残缺,“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缺介词,“这个”前加“在”。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18题详解】

【详解】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也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时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对思考的方向,然后仔细阅读文段,注意看表达是否存在语病,是否得体,有无赘余、残缺、搭

配是否合适、有无语序不当、表意不明、逻辑错误等等;标点符合不符合规范。

①“公共卫生危机一直与人类社会相伴成长”表述不当,不合逻辑,应将“相伴成长”改为“相伴而行”或删去“成长”。②处“传染病将和人类共存”是间接引用,删除冒号。④“鼎力相助”一般是用于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而这里是说各国之间要互相帮助,可将“鼎力相助”改为“竭诚相助”。⑤“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的充要条件,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19题详解】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的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我的勇气,成就我的自信。我一直在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

我的问题是,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没有人相信我笨。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一边。在从小到大、数不胜数的每一次选择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干,一路这样沿着“艰难”的路牌走了过来。

我不像廖一梅一样不屑做对的事情,而是我就是不会做对的事情。可能正如她说,现在年轻,并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和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而奇迹,是不会在容易的道路上绽放的。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的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你的勇气,成就你的自信。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

翻阅历史篇章或是现实章节,我们会发现,成为奇迹的那些人,都不是循规蹈矩,不是沿着早已预设好的目标,不是寻找最安全舒适的捷径的。他们全都放弃了最简单的成功,以一种初生的最笨拙地姿态开始新点的探索。我曾看到那么一句话:“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这恰如我年少轻狂地写照。我欣赏大师黄永玉临近九十时仍可以不循常规,以真性情作画交友,我亦欣赏那些勇于开创人生第二春的人,他们追寻的并非是简易的成功,而是奇迹。我亦深知,奇迹不会再容易的道路上绽放,只有在不曾见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来。

也许循着既定轨道行走的生活会被容易,但那又有何意义呢?那些经过预算,权衡利弊的生活对我来讲毫无吸引力,沦落为辗转折腾的生活技巧的奴隶,从而离生活的真相越远。我不会逃避痛苦,我宁愿选择笨拙地在刀尖去跳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舞,像萤火虫那样。

我不希望笨拙地度过一生,可是我一直在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

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本则材料比较简单,它由两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关键语句“乔布斯实践梦想的方式----倔强、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第二段关键语句“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本次作文的写作中心:笨拙地生活,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

参考立意:

(1)笨拙地生活

(2)笨拙地工作

(3)选择笨拙生活,走出不凡人生

(4)人生至高境界——笨拙生活

可用素材:

(1)从小到大,在我遇到的无数个竖立着“艰难”与“容易”路标的十字路口,我总是毫不思索地去选择“艰难”,是我笨拙吗?生活的真相早已以各种形式告诉我们,人类只能以自身体会的痛苦来作为成长的代价。

(2)“我曾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这一次我认输了,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摄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来说只是垃圾,我什么都不要。”这是《恋爱的犀牛》中一己对自己人生表达的态度。是的,无关成功,只是对这寻求简易作风的鄙弃。这看似笨拙地决定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强度,不苟且。

(3)正如,在这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用鼠标轻轻点击百度一下即可获得成千上万的信息,于是我们的思路被屏蔽,现代人由此变得懒惰轻信,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脑袋中输满各种简易化程序的机器。这也正是现代科技日益缺乏创新的缘故,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么一个舒适得过且过的环境去走一条笨拙的道路。

(4)我们的人生观念,我们的社会准则,甚至我们的教育无一不建立在“为了简单的成功”这个目的上,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博士生放弃科研这条康庄大道而去选择当一名中学教师时就大呼不值,议论纷纷。当事人也许根本没想那么多,他也许只是想走一条在凡人眼里很是笨拙的道路罢了。这个过程也许不如以前设定的轨道那么轻松,但其间经历的苦难会让他迅速成长。

参考结构:

本文是一篇散文,题目是“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文章娓娓而谈,作者围绕“笨拙地生活”这一话题展开作文,文章开篇点题“我一直在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中间结合“我”的经历阐述人生观点“我不会逃避痛苦,我宁

愿选择笨拙地在刀尖去跳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舞”,文章结尾处进行总结“我不希望笨拙地度过一生,可是我一直在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文章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厚重,文意连贯紧凑。语言表述中有一股哲理意味,确实是一篇不错的散文。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二、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癸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歙(she)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烟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此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摘编自祖晓敏、周致元《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三、材料二: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

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阶段 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幼读朱熹研究《诗经》的著作《诗集传》,心中很疑惑:雎鸠是情挚而有别的,君子与淑女是像它们的,那么这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朱熹 所下的赋、兴、比的界说,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其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和比都容易明白,惟独兴却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看《诗集传》中他所定为兴诗的许多篇,还 是一个茫然,朱熹自己审定的许多兴诗,不但不足以证明他的界说,反与赋、比两类相混,这如何可以使得我们明白呢? 数年来,我辑集了些歌谣,忽然在无意中悟出兴诗的意义。如“阳山头 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我们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没有关系的。新做媳妇的难,不在于阳山顶上有了一只花小篮。它们所以会 得这样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篮”与“难”是同韵,若开首就唱“新做媳妇 多许难”,觉得太突兀,站不住,不如先唱了一句“阳山头上花小篮”,于是得了陪衬,有了起势了。至于说阳山乃为阳山,是苏州一带最高的山,容 易望见,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倘使唱歌的人要唱“新做媳妇多许好”,便 自然先唱出“阳山头上一丛草”了。古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也一样,这句话原与下边一点没有关系。只因若在起首就说“十三学织素”,觉得率直无味。加上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来是可以用“徊”字 来起“衣”“书”的韵脚,二来是可以借这句有力的话来作一个起势。 我们懂得了这一个意思,于是“关关雎鸠”的兴起淑女与君子便不难解了。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 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鸡,在河之洲”,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只在“洲”与“逑”的协韵,至于雎鸠的“情挚而有别”,淑女与君子的“和乐而恭敬”,原是作 诗的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八百年前的郑樵,他早已见到这一层,他在《读 诗易法》中说:“‘关关雎鸠’,……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他对兴的解释是极确切的。 在苏州的唱本中有两句话,写尽了歌者的苦闷和起兴的需要:

广东省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二模)

广东省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二模) 广东省2023届高三其次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二模) 从历年广东二模划线来看,二模的特控线和本科线,无论是物理类还是历史类,均比当年高考的划线要低,除了2023年历史优投线分数比当年高了1分。以下是关于广东省2023届高三其次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3广东二模语文试卷 2023广东二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三二模成果会打算高考成果吗 二模成果的确具备参考价值,但不能完全根据考生的一模二模成果猜测考生的高考分数,由于不管是一模还是二模的意义是检测同学在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随后同学准时查缺补漏,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主要还是看同学是否好好把握了这次难得的查缺补漏的机会。 一模二模的分数与高考的分数来说,正常发挥一般高考分数要高于一模二模40分以上吧,针对的是大多数同学,但不能够一概而论,而且详细到个体考生身上,由于每一个考生高考受到的因素是不太确定的,加上每年高考试卷的难度也是不太确定的是,所以二模成果并不能够打算高考成果。 高三语文各阶段的复习方法

首先,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挨次,将全部题型梳理一过。而且,许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头复习。此法当然可以拉长语文基础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常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足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因此,我认为:第一轮复习应以语文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其次,从其次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其次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学问点进行重新整合。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力量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分的基础上,语文作文、古诗文的成果都会消失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其三,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力量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许多考生常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行小视。 高考总复习同学简单消失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旧错屡犯,复习成果难提高 表现:没有找出高考复习犯错的根本缘由,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解决方法:分析错题、追根求源,反思错题。 问题2:不留意复习的学问系统化

广东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写作专题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2月)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今年国庆巧過中秋,国人纷纷出游。人们出游的目的地五花八门,从古都到小村,从高原到大海,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游客的身影。节后,高三(1)班乐珙同学做了一次以“美,无处不在”为主题的课前演讲。 在演讲中,乐珙同学介绍了她搜集的一些游客的说法。有人说:“我看了一位网友上传的抖音视顷,介绍这里的一片古银杏树林,秋天分外灿烂,我就带着家人走进深山来了。”有人说:“李子栄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慢生活,小时候觉得又脏又累的劳动也富有了诗き。”还有人说:“央视有一个《航拍中国》的纪录片,我发现自已有些地方去过很多次,但都和ー些羡景擦肩而过了,我要利用难得的长假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乐珙同学最后评价说:“我们宣传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这体现了时代和文明的进步。”而静怡同学听完演讲后却说:“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美的感知カ在下降,只能靠越来越多的方式来刺激。” 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位?请你以同学文佳的身份继续发言,并结合材料进一步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複,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60分)参考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嶄新的学习生活,南粤中学将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体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两栖.(xī)缄.默(jiān)幽悄.(qiāo)褶.皱(zhě) B.龟.裂(jūn)凫.水(fú)连翘.(qiào)行.辈(háng) C.狩.猎(shòu)雎.鸠(jū)荇.菜(xìng)矫.首(jiǎo) D.斡.旋(wò)壬戌.(shū)翩.然(piān)恣.意(zì)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两栖.(xī)——qī,幽悄.(qiāo)——qiǎo;B.连翘.(qiào)——qiáo;D.壬戌.(shū)—— xū;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撺掇骨骼迁徙震撼人心 B.俶尔眼眶蒹葭夜深星澜 C.瞳仁轩敞悔暗风雪在途 D.衍化棹船点惙草长莺飞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夜深星澜——夜深星阑;C.悔暗——晦暗,风雪在途——风雪载途;D.点惙——点缀;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迷茫,内心经历了多少次___,难以有片刻的___;因为失败,任何原因都会被视为___的借口。所有努力的过程就都___?不!所有不能打败你的都将使你更加强大,所有你的汗水都浇灌在你扎根的土壤里。A.彷徨恬静自圆其说销声匿迹 B.怅惘静穆自圆其说戛然而止 C.怅惘恬静强词夺理戛然而止 D.彷徨静穆强词夺理销声匿迹 【答案】A 【详解】第一空:“怅惘”指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彷徨”指徘徊不前的样子。比喻犹疑不决。根据“迷茫”,有无法分辨方向的意思,因而第一个空应填“彷徨”; 第二空:“恬静”意思是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静穆”指安静庄严。根据句意,没有庄严的成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部分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3年广州市部分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读I (本共5小,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 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 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私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私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 广东省深圳市2021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16.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5.D

16.参考答案:(1)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2)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3)无比惋惜,将军功业未竟、未得封候。(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注 吕本中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海江湖半是乡。 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 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注〕北宋灭亡,南宋高宗即位,金军大举南下,吕本中一家躲避战乱,辗转到广西贺州。他的好友席益(字大光)与陈与义(字去非)接到朝廷起用的诏书,前去勤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因战乱连年辗转,奔走于穷乡僻壤,漂泊于岭海江湖,最终落脚在贺州。 B.听闻席、陈二人将至,诗人不顾自己“衰颓”境况,早早前去迎候友人到来。 C.贺州城外千山蒙瘴,城内万瓦卧霜,一派残破颓败景象,诗人不免心生感慨。 D.诗人骑马过浮桥,到江边远眺,由此可推测友人是从水路经贺州前去勤王的。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5.(3 分)C 16.(6 分) ①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凄苦之情;②挚友见用、家国有望的喜悦之情;③早见诸公、 一诉衷肠的期盼之情。

2021届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头像 林斤澜 画家老麦气色红润,为人圆通,又走好运。这天傍晚他从人民礼堂出来,手提包鼓鼓的,装着刚得的奖品。这个奖才设三年,老麦年年都得上了。今年得奖的是“夜行军”:一个十几岁的女兵,军帽下边戳着两根辫橛子,背一把二胡。评选时大家觉着革命传统教育观太需要了,理当上选。最后一讨论,军事题材的就这一张,一下子名列前茅…… 礼堂门口还很拥挤,老麦骑上车,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一路美滋滋地回味着,不知不觉就拐到了老同学梅大厦所在的马驹胡同。这位姓梅的,是老麦学生时代的好哥们,学的是雕塑,虽然是同行,却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老麦是忙于三来:来信,来访,来约稿;梅大厦是到处不露面,连逢年过节串个门吃顿饭都不作兴了,三年来美术界不大听说他的名字…… “梅大厦,在吗?” “吃饭没有?正好,给你下挂面。”三年不见,劈头还是三十年前穷学生的口吻。 老麦走进屋,扫了梅大厦一眼,梅大厦一身劳动布工作服,往哪一拍,都少不了粉尘飞扬。花白的乱蓬蓬的头发,细眼睛挂红丝,小个子还驼点儿腰。只有当他伸出两只手来,那是皮肤紧绷,肌肉鼓胀,伸缩灵活的年轻的手啊。 趁这年轻的手专心地下挂面,老麦把架子浏览一番。书架上摆的全是陶瓷,有飞禽走兽,也有散花天女、扶锄老农、白衣战士。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土里土气。造型、使釉、神态,都着力继承民族传统。货架上摆的是石雕,有汉白玉的头像,大理石的热带鱼、北极熊,最多的是绿色、紫色、杂色斑驳的玉石,有的像牛,有的像鹰,有的连行家也一下子看不出来像什么。这些东西老麦多半没有见过,是这三年的作品吧,显然追求现代派的表现方法。那临时随手钉起来的架子上,全是木雕人物,有的还是半成品,看来都是近作了。老麦行家的、安闲的、挑剔的眼光不安起来了。这些木雕不是从庙堂、寺院的雕塑里来的吗?不是从民间的泥娃娃、面人儿脱胎的吗?可是又吸收了外国现代方法呀!这么个杂院的破屋,这么个泥瓦匠般的老同学,有探索,有创造…… 老麦的眼睛就在架子上来回溜着,忽然看见书架顶板上,不像是摆,倒像是撂着一个女兵,辫橛子,身背二胡,军帽上肩膀上落了不薄的尘土了……

2021年南海区桂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南海区桂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这话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竟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办公室主任小魏恰好在,见了老局长,立马让座,敬茶,陪老樊有一句没一句地寒暄。老樊不时点头,微笑,间或应答,实际上老樊心里相当不爽:办公室不可能不准备太平猴魁,可小魏只给自己泡黄山毛峰!老樊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了,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 老樊出门时与郑局长差点撞个满怀,老樊脱口而出:“大郑啊!”有礼节性解释道:“我路过单位,过来翻翻报纸,老习惯,一时难改。” 郑局长热情地说:“您没事就到局里多转转,我还有不少事要求教您呢!今天不巧,我正要带魏主任他们下乡调研,改天再陪您聊。” 老樊只觉脸上一阵火烧火燎,这不明摆着下“逐客令”吗?这个白眼狼,你接任局长也有我向组织上推荐之功嘛。罢罢罢,老樊昏头昏脑地从单位大楼逃也似地出来,决计永远不再踏这里一步了。 老伴被老樊闹腾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人也瘦了一圈。她担心老樊这样下去……她简直不敢想下去。 听说老头子想去乡下老家散散心,老伴自然求之不得,担心他身体,要陪他去。老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够烦了,你也来烦我?我一个人去就行!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炎帝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做“神农”。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他同时又是医药之神,一种传说是他亲自去尝味了各种各祥的药草,为了尝药,曾在一天当中中过七十次毒。更有的民间传说说,神农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肠子断烂,为民众牺牲了生命。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材料二: 近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以身试药提炼青萵素的经历,与“神农尝百草”的远古神话不谋而合,为此,本报特别约请神话学专家田兆元教授解读中国神话与“中国梦”。 问:如何看待中国的神话源头与“中国梦”的关系? 答:神话是一种人文理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梦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理想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神话文化现代性传承发展的体现。 问:(1)? 答:中国神话中的五帝神话,是崇尚道德精神的。如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神话,叙述了蚩尤侵犯诸候,暴虐天下,而黄帝则相反,是“修德振兵”,为了社会秩序的建立,带领大家击溃了蚩尤暴乱,超然客整理校对今天我们强调以德治国,就是这种精神的继承。古代神话同样是崇尚法治的,如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就被舜依法处置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各民族交流和谐,获得安全的生存空间的伟大故事。这种伟大的精神与我们今天高铁建设,克服空间障碍,追求世界和谐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 问:(2)? 答:首先,中国神话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每到清明,我们祭祀黄帝炎帝,体现出对于祖先神灵道德精神的归依。其次,中华民族勤勉地建设美好世界,大禹治水精神。精卫填海精神,都是当代中国人奋斗崛起的精神榜样。最后,追求科学的精神,如嫘祖发明纺织,黄帝发明车辆,这些神话的创造精神,也激励着当代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精神。屠呦呦亲自服用青蒿素,是一次神农尝百草精神的践行,古老的神话与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是高度的精神一致。神话的精神不是低端的,而是崇高的,神农尝百草是-种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当代生活和工作都需要继承的精神。 (摘编自施展露《从屠呦呦“尝百草”看中国神话与“中国梦”》)材料三: 在全球化无远弗届的当下,中国作家的神话改写,乃至中国文学对本民族神话的汲取与发扬如何做得更好更到位,实在是一个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众所周知,希腊神

2021年广州市萝岗区萝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广州市萝岗区萝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鱼图腾 蔡楠 现在,我就静静地在白洋淀博物馆里游泳。或者说,我就静静地在玻璃橱窗里游泳。我看着在我面前游来游去的游客。他们对我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甚至拍照摄影。我有些烦。我真想一个鲤鱼打挺儿,飞过这些人的头顶,飞出这座新建的博物馆。可是玻璃和石头禁锢了我。我其实是在凭着千万年来的记忆游泳。 记忆是现代通向远古的一条通道。我常在这条通道里来回游动。在遥远的记忆里,没有石头、玻璃,也没有这现代化的建筑,只有水草连天的一片泽野,还有古黄河的冲积扇群。就让我从这泽野冲积扇群说起吧。 那时,我是一条年轻的白鲤。我和我的同伴红鲤,黄鲤们就生活在这一片水草连天的泽野里。淀水澄澈,水草丰茂,空气细腻、湿润而清香。鸥鸟在葱绿的岛上鸣唱,声音把淀水震得发颤。我们就在这呜唱里处变不惊地游来游去。我有时候还大胆地把身体晾晒在岛边。一只红嘴黑天鹅慢慢地靠近我,长喙啄着我白色的锦鳞,我的身体舒服极了。 我是听到妘水妘山的脚步声才匆忙跳进水中的。那脚步声急促而嘈杂。起初是一两个人的,后来便是一群人的。水泽边映出了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兽皮、乱糟糟的长发和手里高举着的棍棒、石器。这是一支氏族。他们是山顶洞人的后裔。他们是在远行寻找食物的途中迷路的。无意中他们发现了这片水域。那个叫妘水的女首领把脖子上的贝壳项链一下子就拽散了。她的声音随着那落水的贝壳,野花一样绽放开来,妘山,我们找到路了,这里就是咱们以后的路。 这还用说吗?这里也是咱们以后的家。被唤作妘山的男人早就跳进了水里。他的衣裳像两片荷叶一样飞到了岸边,精赤粗壮的身体像块黑漆漆的石头砸得水面痛苦而斑驳。他的身后是更多的石头一起砸来。男石头,还有女石头。一个氏族的所有的石头。他们都赤条条地沉入水底,又浮上水面。他们变成了黑鱼,变成了黄鱼,变成了白鱼。而他们洗浴的那片淀水,已经变得浑浊。妘山洗干净了身体,洗干净了头发,上岸,拿来一截削尖了的木棒,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又一个跳跃蹿了出来,木棒上就插着一尾因疼痛呐喊的鲤鱼了。妘山把鱼送到了正用骨针盘头的妘水的手里,然后在妘水的脸上摸了一把,又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其余的男人如法炮制,他们的木棒上就有了我的同类。我躲在深水的一块石缝间,才逃过此劫。 我看见他们就那么赤条条上了小岛,点燃了一堆又一堆的蒲草。鱼们就在火里、在木棒上变成了食物。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宋诗中的理趣 客观而论,宋诗胜于唐诗之处在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进步,意境的深刻,取材的扩大。大量“有理趣”的哲理诗是宋诗的一大成就。宋王安石、苏轼时代,诗含哲理渐成风气,诗歌“尚理”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苏轼可谓是宋代“理趣”诗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成功之作莫过于《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陈衍说:“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题西林壁》表面上是写庐山,实际上是从哲理的高度提出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真相,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和自以为是的主观性,必须对事物客观地不带成见地作全方位的历史的反复观察,深入研究。这也是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基本思想。这两句诗是近乎明白说理的议论,但说理而不枯燥,议论而不质直,因为它没有脱离游庐山的内容,而与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状庐山之态融为一体。所以它具有情韵,能够使读者在从思想上受到启迪的同时,仍然感到它那丰饶的诗意是多么的耐人咀嚼、品味。应当说,这是宋人诗中理趣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宋代“理趣”诗更多的是哲理、意象、情感、议论这四个要素的结合体。宋人遨游于精神领域,习惯于把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主体置于广袤的宇宙空间,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对于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都以意象与议论结合的方式表达于深含情感的哲理诗中。至此,文言理,诗言情这种机械性的划分被打破了,唐诗言情,宋诗言理这种抑此扬彼的绝

2021届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根据当代学者胡旭的研究,中国文学自觉有以下标志: 标志之一是张衡《归田赋》的出現。张衡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二京赋》,该赋的主旨是讽谏帝王公候节俭,但这篇花费巨大精力所作的大赋,于政教却丝毫无补。両对着朝政目非、江河日下的局面,其道家思想开始抬头。《归田赋)》中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情趣。赋中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値得到了关注。此后,抒情小赋不断出现,辞赋成了文人抒情写意的工具,实现了文学的自觉。 标志之二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現。大约在桓、灵之世,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选录于《昭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的自党”。“十九首”的内容不外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两个方面,诗人们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前途的渺茫,抒写了羁旅愁怀和离别相思,情调是悲哀而深沉的,这些慨叹正是对人生的执着与重视。“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十分真实强烈,作者们对自己的种种情感,毫不怖,一寄之于诗。这说明古诗的作者们不再把文学作政教的附庸,而是为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进行创作;人的主题鲜明了,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 标志之三是散文创作方画新西貌的出现。首先是各体散文的长足发展。以文体而言,碑、铭、诔、箴、书、笺、楸、策、令、议、记、嘲、谒文、连珠等,种类繁多。其次,东汉中后期散文逐渐趋向整齐华美。一是在向式、音节、辞藻、用典等方面做文章,着カ创造出一种形式美;二是讲究散文风神的飘逸与灵动。

广东省广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八校联考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

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

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内含2套)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师者,________。(韩愈《师说》) (2)《劝学》中阐述学习不够专一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侍坐章》中表明孔子对子路言志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 (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称赞屈原《离骚》“言浅意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2.下列《红楼梦》的诗句中,不是描写梅花的一句是()。 A.桃李芬芳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B.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C.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D.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三、选择题 3.下面的选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 2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 3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4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 5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圆其说 A.15423B.51234C.12453D.24531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意义何处寻 王时中 古人云:“人生识字忧患始。”意思是说,学会识文断字,固然能够给人的交流提供方便,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但也可能使人“杞人忧天”、患得患失。这也是近期“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调查”中,“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居前列的原因。 相对于不识字的动物不会出现的烦恼与困惑,有了文字之后的人类,不得不面对难以两全的困境:一方面人的自然生命注定人有生必有死,要吃也要喝,会搔痒,会打嗝;另一方面人的文化生命又使得人不安于自然生命的满足,而总想突破固有的限制,赋予生活以价值与意义,甚至不惜与人的自然需要相对立,如不食“嗟来之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问题是,当人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为尺度呢?如果仍然用人自身的尺度,那么,尺度与对象同一,怎么能够衡量呢?用人之外

广州市2021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及参考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妙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妙生活应当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提倡生活美育。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热关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诞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好玩味、有境界的"存在"。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过的日子。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

途径。何谓"美学"?美学这个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绽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判,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才智。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擅长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觉"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才智,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此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艺术: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从笔砚纸墨到文房之美,从琴棋书石到赏玩之美,从茶艺花道到居家之美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拓展疆域。中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寻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儒家的"六艺之教"就是源于"生活"而带有"美质"的全面教育。蔡元培曾极有洞见地认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娴熟,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章,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实,数的规律之教也是包含美质的,在六艺的完整谱系里面,也许只有"乐教"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教育,而其余各项教育其实都是关乎生活阅历本身,都是从生活动身并包孕美化的"人文化成"。 中国古典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由于我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