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非营利组织地理论

关于某非营利组织地理论
关于某非营利组织地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2、治理理论

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3、第三方政府

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

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3、分类控制理论

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

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

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完善

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坚持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法,强调市民社会系由非政治性的社会所组成。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由黑格尔提出并由马克思加以完善的。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

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用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分法。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

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的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哈贝马斯在其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换》(1962年)及随后的著作《合法性危机》(1973年)中,精辟地分析了市民社会在当代西方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后果。

首先,他分析了市民社会特别是其中的“公共领域”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功能。哈贝马斯认为,市民社会是一种独立于国家的“私人自治领域”,它包括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私人领域是指由市场对生产过程加以调节的经济子系统。“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则是由各种非官方的组织或机构构成的私人有机体,它包括团体、俱乐部、党派、沙龙、报纸杂志书籍等。公共领域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它为人们提供了讨论和争论有关公众利益事务的场所或论坛,在这里理智的辩论占主导地位。

公共领域的发展起到双重作用:一是促进了社会整合和群体的认同,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为国家和政治子系统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因为在参与政治讨论过程中人们认可了政治秩序的价值。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权力的膨胀和商业化原则的盛行,市民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政治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从分离走向结合。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国家

重新进入再生产过程,经济子系统不再作为独立于国家的私人领域而存在。第二,公共领域受到商业化原则的侵蚀。随着商业化原则对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的渗透,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把追求商业利益摆在了首位,大众文化变得低级庸俗。第三,技术统治论意识的扩张压制了公共领域的自由讨论。

在其后期著作《交往行为理论》(1981年)中,哈贝马斯提出了“系统世界”(systemworld)和“生活世界”(life world)的概念作为其分析框架的基础。系统世界是指社会运行的系统过程,它包括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两个方面。系统世界的运行遵循的是权力和金钱的逻辑,人们在系统世界的行为受这一逻辑的支配。生活世界是指由“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贮存”。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生活世界主要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交往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领域即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在当代西方国家,由于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侵蚀,追求金钱和权力的行为取代了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为,其结果是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整合程度。哈贝马斯主张重建“非政治化的公共领域”,使社会文化系统摆脱政治化和商业化影响而获得独立发展。

如果说现代市民社会理论是以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这一事实为出发点的的话,那么当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则是以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分离为基础的。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以社会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它强调社会文化系统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以及革命性变革中所具有的作用或功能,强调要把它从国家(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控制或影响下解放出来。这一切无疑都是正确的,而且也有其积极意义。

公民社会指数的国际研究(CIVICUS-CSI)

CIVICUS:源于一个拉丁词,原意指公民参与。是一个全球性的NGO--“全球公民参与联盟”

Civil Society Index (CSI) 是CIVICUS发起的一项国际联合行动,CIRICUS提供规范、可比的方法和研究工具,在全球各国展开“行动--研究”取向的项目。旨在全球测度公民社会的状况, 营造理解公民社会的知识基础,并推动有利于公民社会发展的因素的形成。“Index”的含义:资料是量化的和可比的标准化的方法

CSI进行现状:2000年-2001年,在14个国家展开先期研究,2003-2004年在25个国家展开,2005-2006年计划增加到60个国家。

中国:中国加入了CSI的2003-2004计划第二轮小组(2003年5月-2005年1月),旨在研究和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CSI 构架:四个维度25个亚维度72个指标

CSI 的维度

●结构: 公民社会的内部组成是什么?

●环境: 公民社会生长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环境是什么样的?

●价值: 公民社会实践和推进了什么样的社会价值?

●影响: 公民社会对治理和发展的影响如何?

CSI 项目的最终产出

一张可视性的公民社会构架图,确定本国公民社会在四个维度(结构、环境、价值、影响)中的优势、劣势,和需要行动的首要领域。

维度1:结构Structure

1.公民参与的广度:非党派性政治活动、慈善捐助、作为公民社会组织成员、志愿、集体社区行动

2.公民参与的深度:慈善捐助、志愿、作为公民社会组织成员

3.公民社会的多样性:作为公民社会组织成员、公民社会组织领导层、公民社会组织的分

4.组织层次:公民社会组织联盟的存在、公民社会组织联盟的有效性、自律、基础支持

5.内部关系:交流、合作、国际联系

6.资源:资源

维度2:环境Environment

1.政治环境:政治权利、政治的竞争性、法治、腐败、国家效力、分权

2.基本自由与权利:公民自由、信息权、出版自由

3.社会经济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信任、宽容、公益意识

5. 法律环境:公民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合法的倡导行为、税法对公民社会组织的优惠、税法对慈善事业的优惠

6. 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自治、对话、协作/支持

7.私人部门与公民社会关系:私有企业的态度、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慈善

维度3:价值Values

1.民主:公民社会组织内部对民主的实践、公民社会推进民主发展的行动

2. 透明:公民社会内部的腐败、公民社会组织的财务透明度、公民社会行动者促进透明度的行动

3. 宽容:公民社会领域内部的宽容性、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宽容的行动

4. 非暴力:公民社会领域内部的非暴力、公民社会行动者促进非暴力与和平的行动5.性别平等:公民社会组织内部的性别平等、公民社会行动者促进性别平等的行动

6. 消灭贫困:公民社会行动者消灭贫穷的行动

7.环境保护:公民社会行动者保护环境的行动

维度4:影响Impact

1 . 影响公共政策:四个政策影响的案例

2. 政府及私有企业负有责任:使政府负有责任、使私有企业负有责任

3. 对社会热点的反应:反应性、公众信任

4、赋权公民:公民认知/公民教育、构建集体行动的能力、赋权贫困人口、赋权妇女、建设社会资本、就业支持

5. 满足社会需求:游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直接满足紧迫的社会需求、满足边际团体的需要

二、治理理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在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领域,治理理论成为流行的话语体系。治理除了政府机关和各种机构外,还包括市民社会的参与,各种利益集团以及部门间的协商,它有助于克服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能力的有限性,并试图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互动网络。

英语中的治理( Governance)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长期以来它与统治( Government)一词交叉使用,并且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赋予governance以新的含义,不仅其涵盖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经典意义,而且其涵义也与government相去甚远。

毛寿龙:“英文中的动词govern,既不是指统治(rule),也不是指行政(administration)和管理( management),而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它掌舵而不划桨,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只介于负责统治的政治与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之间,它是对于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的替代,意味着新公共行政或者新公共管理的诞生,因此可译为治理。罗茨列举了治理的六种定义:

(1)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它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2)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行的组织体制。(3)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4)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5)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管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

俞可平教授认为,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所以,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

治理与统治最基本的区别就是

(1)治理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2)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

(3)从实施手段来讲,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主要以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手段为主,而治理的手段更多的是强调各种机构之间自愿平等合作。

(4)从范围来看,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从现代的公司到大学以及基层的社区,都存在治理。

(5)从权力运行向度看,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向度的管理。而治理则是

一个上下互动、左右互动的协作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6)统治的权威主要源于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前者以强制为主,后者以自愿为主。即使没有多数人的认可,政府统治照样可以发挥其作用;治理则必须建立在多数人的共识和认可之上,没有多数人的同意,治理就很难发挥真正的效用。

三、政府失灵

这一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提出的。

任何投票者都有对于物品的需求(包括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这三者在满足个人的需求方面存在相互替代性。正是由于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于非营利部门的功能需求,这是非营利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

他的论证是沿着这样一个逻辑线索展开的:首先个人的需求数量是有差异的。个人在收入、财富、宗教、种族背景、教育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这直接导致了个人对于公共物品需求的差异性。而政府提供的任何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政治决策过程决定的,政治投票结果往往反映了中位选民(median voter)的需求,而留下了大量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选民群体。这就为其他组织机制的介入提供了前提条件。

NPO作为政府以外的集体物品的提供者,就有了存在的功能需求。在韦斯布罗德看来,志愿部门是专门提供集体类型物品的。它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取决于政府部门能够满足选民的多样需求的程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需求越不满意,志愿部门的规模就越大。对于特定的政府输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越大,志愿部门的输出就越大。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消费者需求的同质性越高,不满意的需求就越少,志愿部门的规模就越小。

在他的分析中政府、市场和NPO是满足个人对于公共物品需求的相互替代性的工具,在提供公共物品上是互补关系。韦斯布罗德的理论开创了经济学解释非营利部门的先河。但由于他的理论采用的是剩余分析的策略,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满足个人的公共物品需求方面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到底谁是最初的提供者谁先存在?非营利部门提供的都是公共物品吗?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有着那么多的缺陷,非营利部门难道就没有局限性吗?非营利部门的特性是怎样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韦斯布罗德通过论证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来从功能上证明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而没有对非营利部门为什么能够提供公共物品、它的组织特性是什么等重要问题做出分析。非营利部门自身的组织特点和运作方式在韦斯布罗德的理论中仍然是一个黑箱。

四、契约失灵

这是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提出的理论。他认为由于购买产品的具体情形,或产品本身的性质,消费者与生产者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厂商承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在最初不能达成最优的契约,即使契约达成,也很难实施契约。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收益,从而使消费者的福利蒙受大量损失。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就出现了汉斯曼所说的“契约失灵”( contract failure)现象。

如果这类商品或服务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生产者的欺诈行为就会少得多。这是因为非营利

组织受到了“非分配约束”(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净收入必须得以保留,完全用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在汉斯曼看来,“非分配约束”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性组织的最重要特征。这个特征使得非营利组织在提供信息不对称的商品和服务时,尽管有能力去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质量,但他们仍然不会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不能参与分配,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产者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从而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非营利组织的“非分配约束”,实际上是在市场可能出现“契约失灵”时,对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另一种有力的制度约束。非营利组织使消费者无法通过通常的契约方式来监督生产者(即“契约失灵”)时的一种制度反应。

汉斯曼注意到了非营利组织本身的特性,并深入分析了这种非营利特性导致的非营利组织在提供某些物品中的优势地位,从而论证了为什么某些特定的活动只能由非营利组织来承担。但他仍然是站在功能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带有浓厚的功能分析色彩。

五、第三方政府(Thind-Party Government )

这是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萨拉蒙提出的理论。

他认为,在提供具体的社会服务的时候,联邦政府更多依靠大量的第三方机构——州、市、县、大学、医院、行业协会以及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联邦政府通过这些第三方机构来实施政府功能,于是出现了精巧的“第三方管理理论(third-party government)模式。

在这种治理体系中,联邦政府在福利项目提供中更多的是充任管理者的功能,而把相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了非政府部门这种政府行动的方式反映了美国政治思想中,对于公共服务的社

会需求与对政府机构的敌意之间的矛盾。而第三方管理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这种矛盾的调和:一方面,政府在公共福利提供中的作用得到了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为公共福利服务提供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一个不符合美国治理传统的、庞大的政府官僚机构的出现。在萨拉蒙看来,在政府失灵和契约失灵理论中,志愿部门往往被视为在政府和市场失灵之后的辅助性衍生物,是由于政府的局限产生的提供公共物品的替代性制度,这些观点忽略了非营利部门本身的缺陷“志愿失灵”( voluntary failure) ,而政府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他引入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概念来比较分别由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他认为利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交易成本会比利用非营利组织高的多,因此在市场失灵的时候,非营利部门应该作为最初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政府的介入不是对非营利部门的替代,而是补充。

六、志愿失灵

萨拉蒙提出了志愿失灵理论来说明非营利部门的缺陷,进而论证了政府支持志愿部门的必要性在他看来,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在于:

首先是对于慈善的供给不足( philanthropic insufficiency)。由于公共物品供给中普遍存在的搭便车问题,更多的人倾向于不花成本地享受别人提供给自己的福利,因此,能够提供的服务肯定少于社会最优的。另一方面,慈善的资金来源也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有爱心的人自己也难以维持生计,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其次是慈善的特殊主义(philanthropic particularism)。志愿组织的服务对象往往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比如残疾人、未婚母亲、儿童、外来移民等,它们获取资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现有的志愿组织可能不能够覆盖所有处于需要状态的亚群体。同时,由于大多数群体拥有自己的代理人呼吁为自己捐款,机构数量的扩张可能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从而降低整体

制度的效率。

第三是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philanthropic paternalism)。由于私人慈善是志愿部门获得资源的唯一途径,那些控制着慈善资源的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忽略了社区需求,由此往往导致提供较多富人喜爱的服务,而穷人真正需要的服务却供给不足。

第四是慈善的业余主义(philanthropic amateurism)。对于穷人、残障人士、未婚母亲等特殊人群的照顾是需要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的,但是志愿组织往往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报酬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这些工作只好由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做,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

非营利组织的这些弱点正好是政府组织的优势。政府能够通过立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开展福利事业,能够用民主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资金的使用和提供服务的种类,能够通过赋予民众权利来防止服务提供中的特权和家长式作风等等。但是政府往往由于过度科层化而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即时回应。而且在美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的自由主义传统的社会,人们对政府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相比之下,志愿组织比较有弹性,它们能够根据个人需求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够在较小范围内开展服务,能够在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展开竞争等等。正是由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各自组织特征上的互补性,政府出于对服务提供的成本考虑,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从而既可以保持较小的政府规模,又能够较好地完成福利提供的责任。

七、多元主义

所谓多元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国家内部权力中心的多元化,即国家实行最大限度的分权,分权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职能性的。多元主义者认为,国家只

是一部消极的机器,它反映社会各利益团体之间力量的平衡。

多元主义者主张美国并不是由单一的精英统治,而是由众多专门的、竞争性的集团统治。这些有影响力的集团的成员根据时代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几个团体的竞争可以防止任何单一的个人或集团控制政治系统。多元主义者坚持认为政治决定是多个集团讨价还价和政治竞争的结果。根据这个观点,政府扮演仲裁者的角色,确保利益各异的集团遵守“游戏规则”。

八、法团主义

法团主义(corporatism)亦称合作主义、统合主义或组合主义。学术界一般认为,它是一个来自欧洲经验的理念,这是相对于多元主义主要反映美国社会经验而言的。

斯密特把法团主义界定为国家和社会功能组织间制度化的互动机制:“这个利益代表系统由一些组织化的功能单位构成,它们被组合进一个有明确责任(义务)的、数量限定非竞争性的、有层级秩序的、功能分化的结构安排之中。它得到国家的认可(如果不是由国家建立的话),并被授权给予本领域内的绝对代表地位。作为交换,它们在需求表达、领袖选择、组织支持等方面受到国家的相对控制。”

由此可见,法团主义架构下的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和私人机构的第三领域,它由社会和公共权威参与合作的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组成。法团主义凸显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社会团体的协调作用。艾伦?考森认为,法团主义结构的社会团体“致力于在公共政策输出方面同国家机构进行政治交易,这种输出使这些组织扮演了一种通过授权集利益表达和政策执行于一身的角色。”

相对多元主义而言,法团主义模式的公民社会在维护自我利益的同时兼顾超越自我利益的社会公共利益,“法团主义给公民社会加上了超越于其自身利益的整体责任,比如协调、管制、组织、控制、联系国家、文明行动等等。”与多元主义对国家的不信任而要求限制国家权力

不同,法团主义则主张增加国家的权力,提高国家的制度化程度,并认为国家是影响利益构成和社会团体作用的决定性力量,为了避免社会团体在角逐其特殊利益时而忽视公共利益,危及社会秩序,国家需要将它们吸纳到体制中,让它们在制订公共政策时发挥作用,同时接受国家制度化的管理。

法团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

20世纪末以来,合作主义思想在中国学界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不少学者开始援用这一理论来分析解释中国的现实问题。张静用合作主义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工会的角色;康晓光预言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将经历从国家合作主义向社会合作主义的转变;颜文京、顾昕、范明林、邓伟志等人用合作主义来分析和解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魏娜等人则用合作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社区治理模式问题;薛澜等人主张在合作主义框架下构建中国政策咨询机制。

一、政治制度环境分析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与合作主义,特别是“国家合作主义”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安戈与陈佩华就在《中国、组合主义及东亚模式》一文中认为,合作主义虽然无法在理论上涵盖当今中国的一切变化,但在解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倾向时却很有用。由于合作主义与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内在亲近性,中国社会在选择发展模式时选择合作主义的发展道路显然要比选择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更容易取得成功,因而也就更具有现实性。

二、政治社会学分析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政治理念与制度的移植,都需要有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从传统政治文化方面来看,法团主义的思想渊源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较强的亲合性。法团主义思想渊源于两种哲学的综合:欧洲天主教义和民族主义。天主教义强调和谐与社会的统一,民族主义重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二者融合成法团主义思想的主旨:崇尚和谐、

一致的社会秩序。法团主义的另一个思想来源是社会有机体理论,主张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法团主义的思想背景有诸多相似之处。

三、比较政治学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学术界有关公民社会研究的最大缺陷,就是把西方多元主义模式视为公民社会发展的归宿。但从东亚公民社会发展路径来看,在一个浸润着儒家文化,重视集体主义和政府权威的国家主义政治文化背景下,公民社会朝着多元主义的方向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公民社会的发展至少还存在着合作主义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在许多东亚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基本上是法团主义模式的,强国家弱社会是其共同的特征,许多社会团体都是由是政府组建主导的。因此,东亚国家的法团主义具有浓郁的国家法团主义色彩,这种局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才开始发生缓慢的改变,例如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出现了从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的转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九、分类控制理论

康晓光等人提出的分类控制理论

分类控制的基本逻辑:分类控制是大陆转型期管理社会组织的主要机制,随着市场化改革,各种公共事物逾趋复杂,国家虽欲全面控制但却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只能在不攻击政权正当性的前提下,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介入与管理,并通过制度环境来制约民间组织的发展方向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第二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一)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社会为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戈登·怀特: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怀特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特征:()志愿性与合作性:这种组织不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联系的基础上而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它具有志愿性和合作性等特征。 ()公开性与开放性()非官方性()横向的协作()信任和容忍()法治原则:即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公民社会与国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活动界限保障公民社会具有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物的过多干预。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一个地区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政治经

济发展水平。 帕特南:衡量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 ()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 ()参选的积极性。 投票率的高低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 ()依附投票程度。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根据这些标准个社会的“公民化”应具以下特定的社会和政治含义:()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 ()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活动是垂直组织。 ()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 他们是被剥削者、社会的边缘人、穷人、弱者他们的生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较为幸福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 研究表明凡是在政府较为清廉和较为有效率、民主政治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当地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平等、社会团结、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志愿性的公民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都较

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

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 1、在经济学看来,官员腐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道德风险,因此也需要进行机制设计来减轻这种道德风险。运用相关理论说说你对高薪养廉的认识。253 委托人如何促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主要通过委托合同的设计,其核心条款就是工资、奖金或者股权等薪酬制度的内容,因而这类问题就是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合理的制度来激励人们,使得代理人在追求最大利益时,同时也能够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具体措施:效率工资(高工资的激励,高价格的激励,高薪养廉等)、更好的监督和延期支付、更加完备的合同 以股东-经理为例:通常股东会把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如果企业经营绩效取决于经历的努力,那么将给予经理企业分红、利润提成、股票期权等。 或者,当本企业的的利润水平高于了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时,股东就可以断定经理的工作是努力的,给予奖励和高额的报酬,反之给于一定的惩罚。 除此以外,市场对行为也有着激励和约束租用。最重要的就是经理市场的声誉对经理的隐性激励,使得经理的行为会更加符合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 2、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常可以运用哪些办法来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48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会出现资源趋于流向低质量的产品或要素的现象,市场变得“稀薄”和不完全,经济缺乏效率,这种市场做出逆淘汰的现象就是逆向选择。 克服逆向选择,就必须使买卖双方信息对称。通常有信号筛选和信号发送。 道德风险:在隐藏行为下,代理人面临责任心下降的诱惑,这就会出现代理人所采取的行动与签约是委托人所期望的不一样。代理人这种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会改变委托人盈或者亏的概率,使委托人面临更高的风险。 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关键在于委托人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 3、按照贝克尔的观点,不对称信息在婚姻市场中也普遍存在。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婚姻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哪些措施有助于减轻不对称信息的影响? 逆向选择,结婚前隐藏信息;道德选择,结婚后违背承诺 4、什么是负外部性,联系图形并运用恰当的理论说明为什么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或者说会损失经济效率,解决外部性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有那些主要手段?203页 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一个人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产生了他自己无需支付的成本,这个成本由局外人承担了。显然,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外部性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的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市场缺乏效率,对于负外部性来说,使得市场量大于社会最优量,说明资源被过度投入到这些产生负外部性的地方。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蒋国发编写 第1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论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B 5.C 6.A 7.C 8.C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D 4.ABCD 5.CDE 6.DE 7.DE 8.CD 9.ABC 10.BCD 第2章政府财政会计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C 7.D 8.B 9.C 10.C 11.C 12.A 13.D 14.B 15.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 4.ABC 5.ABCD 6.BD 7.ABCD 8.ACD 9.ABC 10.ABC 11.ABC 12.ABD 13.ABC14.ACD15.ABCD16.ABC 17.BCD 18.ACD19.ABCDE 20.BCD 四、会计业务题 习题一

1.收到国库报来本市级“预算收入日报表”及“缴款书”等原始凭证,列示当日市级预算收入5 000 000元。 借:国库存款 5 000 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5 000 000 2.收到国库报来“基金预算收入表”列明的收入1 000 000元。 借:国库存款 1 000 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 1 000 000 3.收到上级财政拨付的粮食风险基金100 000元 借:其他财政存款100 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100 000 4.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指令,用预算结余购买国家指定的国库券500万元,用基金预算结余购入国库券100万元。 借:有价证券 6 000 000 贷:国库存款 6 000 000 5.以前年度购买的国库券到期,收回本息660万元,其中:用预算结余购买国家指定的国库券500万元,用基金预算结余购入国库券100万元。(利率为10%)。 借:国库存款 6 600 000 贷:有价证券 6 000 000 一般预算收入500 000 基金预算收入100 000 6.市财政局向市教委发放紧急借款200 000元,用于修理危房教室。 借:暂付款200 000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分录

1、某市财政局财政总预算会计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1)收到国库报送的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本日各项营业税、所得税等收入合计300万元,行政收费收入60万元。 1.答:(1)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360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 3600000 (2)收到国库报送的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本日发生退库,各项收入减少20万元。 (2)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200000(红字) 贷:一般预算收入 200000(红字) (3)收到国库报送的基金预算收入日报表,本日电力基金收入合计60万元,养路费收入合计20万元。 (3)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800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电力基金 600000 一养路费 200000 (4)本级安排粮食风险基金56万元,存入农业发展银行。 (4)借:一般预算支出 5600000 贷:国库存款 5600000 借:其他财政存款 5600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 5600000 (5)收到省财政拨入粮食风险基金20万元,已经到账。 (5)借:其他财政存款 200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 200000 2.某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 (1) 收到财政拨来的本月经费10万元,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补助收入5万元,已经到账。 答:(1)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00000 上级补助收入 50000 (2) 通过政府集中采购计算机设备一批,价值10万元,由财政部门负担采购资金总额的40%,事业单位负担采购金额的60%,现将事业单位负担的4万元采购资金拨付给财政集中采购机构。(2)借: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3) 收到供应商交来的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计算机设备,设备已经通过验收。 (3)借:事业支出 1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40000 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60000 借:固定资产 100000 贷:固定基金 100000 (4) 用账面15万元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其评估价值为18万元。 4)借:对外投资 180000 贷:固定资产 150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0000 借:固定基金 150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50000 (5) 年终,事业结余账户余额为2万元,经营结余借方余额为1万元。转入结余分配。 (5)借:事业结余 20000 贷:结余分配 20000 3.某行政单位(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 (1)收到财政部门拨来的本月经常性经费40万元。收到财政部门拨来的专项经费20万元,用于完成某专项任务;1.答:(1)借:银行存款600 000 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400 000 ——拨入专项性经费200 000 (2)收到预算外收费500万元,按规定全部上缴 。(2)借:银行存款 5 000 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5000000 (3)收到预算外收费200万元,按规定上缴60%。 (3)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1200000 预算外资金收入 800000 (4)收到财政专户返还的预算外资金130万元 (4)借:银行存款 1300000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1300000 (5)本月银行存款利息2000元。 (5)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其他收入 2000 4.西方政府普通基金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 (1) 政府年初批准预算收入为1 000万元,预算支出为950万元。.答:(1)借:预计收入 10000000 贷:核定经费 9500000 基金余额 500000 (2) 应收到本期财产税收入500万元,估计坏账率3%。 (2)借:应收税款 5000000 贷:收入 4850000 备抵税款损失 150000 (3) 用政府普通基金购置材料一批,价值7万元。 (3)借:支出(或物料用品) 70000 贷:现金 70000 (4) 政府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购置材料一批,合同金额100万元。 4)借:保留支出 1000000 贷:保留支出储备 1000000 (5) 上述通过签订合同购置的材料已经到货验收,同时支付贷款100万元。 (5)借:保留支出储备 1000000 贷:保留支出 1000000 借:支出 1000000 贷:现金 1000000 5.某行政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 (1)本月财政直接支付,为单位购入材料一批,价值3000元,已经入库。 答:(1)借:库存材料 3000 贷: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 3000 (2)财政直接支付,为单位购入设备一台,价值40000元,已经验收。 (2)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40000 贷: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 40000 借:固定资产 40000 贷:固定基金 40000 (3)用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购入零星办公用品。价值800元,已经支付。 (3)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8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800 (4)年终,经核查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额度100万元,财政已经实际直接支付70万元,需要注销当年尚未使用的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30万元。同时,收到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本年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为50万元,已经实际使用额度45万元,需要注销财政授权支付额度5万元。 (4)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350000 贷:拨入经费 300000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0 (5)下年初,收到《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恢复通知书》和《财政授权支付使用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恢复上年底注销的财政支付额度30万元和财政授权额度5万元。 (5)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50000 6.某民间非盈利组织执行《民间非盈利会计制度》,发生下列会计事项,写出会计分录。 (1)组织业务活动,发生费用3000元,已经支付; 答:(1)借:业务活动成本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2)行政管理部门发生办公费用2000元,以存款支付; (2)借:管理费用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会计核算

第三章 国库存款 1收到国库存款时: 借:国库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拨付国库存款时: 借:一般预算支出 基金预算支出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 3.1.2 其他财政存款 1收到其他财政存款时: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专用基金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 2拨付其他财政存款时: 借:专用基金支出/一般预算支出等 贷:其他财政存款 3.1.3 有价证券 1购入有价证券时 借:有价证券 贷: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2到期兑付有价证券时,其兑付本金部分 借: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贷:有价证券 3利息收入部分 借: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 3.2.1 在途款 (1)国库报解整理期内收到上年度收入的款项时,在上年账上 借:在途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 同时,在新年度账上 借:国库存款 贷:在途款 (2)国库报解整理期内收回不属于上年度支出的款项时 借:在途款 贷:一般预算支出 基金预算支出 同时,在新年度账上 借:国库存款 贷:在途款 3.2.2 暂付款 1借出款项时: 借:暂付款 贷:国库存款 2收回或转作预算支出时: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支出等 贷:暂付款 3.2.3 与下级往来 1借给下级财政款时 借:与下级往来 贷:国库存款 2体制结算中应由下级财政上交的收入数借:与下级往来 贷:上解收入 3体制结算应补助下级财政数 借:补助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 4收回借给下级财政的款项时或将借给下级的款项转作补助支出 借:国库存款/补助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 3.3.1 预拨经费 1.预拨经费时: 借:预拨经费 贷:国库存款 2.转列预算支出时: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预拨经费 3.3.2 基建拨款 1拨出款项时 借:基建拨款 贷:国库存款 2收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或受委托的专业银行报来拨付建设单位数时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基建拨款 3.4.1 财政周转金放款 1将财政周转金贷放给用款单位时: 借:财政周转金放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 2收回贷放给用款单位的财政周转金时: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财政周转金放款 3.4.2 借出财政周转金 1借给下级财政财政周转金时: 借:借出财政周转金 贷:其他财政存款 2收到下级财政归还的财政周转金时, 借:其他财政存款 贷:借出财政周转金 3.4.3 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1确认财政周转金放款已经成为呆账时: 借:待处理财政周转金 贷:财政周转金放款 2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时: 借:财政周转基金 第四章 4.1.1 暂存款 1.收到暂存款项时: 借: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贷:暂存款 2.冲转、退还或转作收入时: 借:暂存款 贷: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一般预算收入4.1.2 与上级往来 1.计算出应由上级财政补助给本级财政的款项时:借:与上级往来 贷:补助收入 2.计算出本级财政应上解上级财政的款项时: 借:上解支出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模拟题1(100分)

《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名词解释答案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是一种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的 专家集体判断。它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组织决策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 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专家 的意见日趋一致,最后作出最终结论。 2.反面激励因素反面激励因素是与激励因素相对而言的,它是指那些抑制或削减人 们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在实现对员工激励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 人为或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产生了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现象,这些现 象就成为抵消人们积极性的去因素。反面激励因素使组织成员产生 不满意感,使其工作效率降低或维持在低水平状态。 3.非营利组织所谓非营利组织,就是以服务大众为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主 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非营利 组织有三个基本属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4.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按照萨缪尔森给出的定义是指这 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 少。 5.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 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简单地说,就 是对员工在一个既定时期内对非营利组织的贡献作出评价的过程。6.决策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 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7.开发“开发”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人才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合理利 用;一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8.领导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最一般而言,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 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可见,领导主要涉及的是 人的因素。领导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区别的主要之处,表现在与人 相联系的方面和特征上。 9.领导行为的关怀维度关怀维度指的是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他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尊重下属的意见,强调下属需要。 10.领导行为的结构维度结构维度指的是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构建自己与下属的角色,强调组织的需要,以达成组织的目标。 11.领导者参与模型1973年,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提出了领导者参与模型。 该模型将领导行为和下属参与决策联系起来。该模型是规范化的, 它提供了在不同的情境类型应遵循的一系列的规则,以便确定下属 参与决策的类型和程度,这就形成了复杂的决策树模型,其中包括 五种领导风格和七种权变因素。后来,他们又将权变因素增加为12 个。 14.期望理论一种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于研究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某一特定的行 为来完成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期望理论的基础是组织行为原因的4

《非营利组织管理》第03章在线测试

《非营利组织管理》第03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7:3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是谁提出的() A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丙?格雷纳(Greiner ,Larry E.) B 、是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Burton A. W eisbrod C 、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Henry B. Hansm ann D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萨拉蒙( Salamon 2、2、为什么第三部门对政府有很强的依赖性?() A 、第三部门之短正是政府之所长,即政府有强制性税收。 B 、第三部门的非营利性 C 、政府的强制性 D 、二者的的目标相同 3、3、第三方管理理论(The third-party government )是谁提出来的?() A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萨拉蒙( Salamon)在1981年提出的。 B 、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Burton A. Wei sbrod)最早于1974年提出的 C 、1965年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 D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丙?格雷纳(Greiner ,Larry E.,1972) 4、4、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慈善不足”的是() A 、慈善的狭隘性 B 、慈善的业余性 C 、慈善不足 D 、慈善的非政府性 5、5、根据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证明了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合理性 B 、非营利组织优越于政府 C 、政府的出现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 D 、非营利组织发挥的是拾遗补缺的作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1、一个非营利组织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 A 、开创期(origin phase ) B 、过渡期(Transition phase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 2、治理理论 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 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 3、第三方政府 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 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 3、分类控制理论 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 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 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 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完善 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坚持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法,强调市民社会系由非政治性的社会所组成。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由黑格尔提出并由马克思加以完善的。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 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用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分法。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的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哈贝马斯在其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换》(1962年)及随后的著作《合法性危机》(1973年)中,精辟地分析了市民社会在当代西方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后果。 首先,他分析了市民社会特别是其中的“公共领域”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功能。哈贝马斯认为,市民社会是一种独立于国家的“私人自治领域”,它包括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私人领域是指由市场对生产过程加以调节的经济子系统。“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则是由各种非官方的组织或机构构成的私人有机体,它包括团体、俱乐部、党派、沙龙、报纸杂志书籍等。公共领域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它为人们提供了讨论和争论有关公众利益事务的场所或论坛,在这里理智的辩论占主导地位。 公共领域的发展起到双重作用:一是促进了社会整合和群体的认同,人们在这里找到了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为国家和政治子系统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因为在参与政治讨论过程中人们认可了政治秩序的价值。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权力的膨胀和商业化原则的盛行,市民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政治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从分离走向结合。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国家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内容知识

第二十二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第二节民间非营利组织特定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特征: (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 (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 (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1)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2)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3)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资源提供者既不能享有组织的所有权,也不取得经济回报,因此,其会计要素不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而是设置了净资产这一要素;(4)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因此设置了费用要素,而没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要素。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费用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例题?判断题】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2015年) 【答案】× 【解析】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 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 = 净资产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民间非营利组织带来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受托代理资产等。

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国嘱学苑 历方非矧㈣理论研柏新也展 谢蕾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 [摘要]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政府失灵、合约失灵、历史传统文化因素;非 营利组织作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妥协方式,也会发生志愿失灵、组织目标转移等问题;非营利组织与 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合作型、补充型、对抗型。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政府,市场,公共物品。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02)01—0089—04 过去20年里,一大批民间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在世界美国内涌现,有学者称之为全球范围内的“结社革命”Llj。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以及实践家的广泛探讨,研究领域包括:非营处组织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框架下,非营利组织与国家、市场之间的关系,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影响等等。 一、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问题 由于各国对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制度空间的关注焦点有所不同,所以对于非营利组织这样一种组织形态的叫法多种多样,例如“志愿者组织”(VoluntaryorgaIlization)、“慈善组织”(philaIlthrDpyorganization)、“免税组织”(ta)【一exeⅡlptsector),也有称作“独立部门”(independentsector)。所以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塞拉蒙(LesterM.Salamon)认为,对于第三部门的研究就是探索建立一个概念和实证术语的过程【2】。由此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很难成为一种形态明确的组织,它们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界限区分不够明确。 综合各种不同的概念界定,可以这么认为:“非营利组织”(NP0)是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成员——领导结 构的、超出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而独立运作、并且发挥特定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非营利部门比较研究项目”中心的有 关研究对其特征作了概括归纳L3j:组织性(fonIlalo聊im.tion),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及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民间性(non鼬vemmental),又称非政府性,即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非营利性(nonpr06t—dist舶uting),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自治性(self—goveming),指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志愿性(voluntaw),指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在上述定义和基本特征下,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形态得到了确认,可以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比较,也可以减少意识形态对相关研究的影响。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起源问题 有关理论对非营利组织产生原因的解释,是从第三部门这个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部门分解问题开始的。“第三部门” [收稿日期]2001一11—08 [作者简介]谢蕾(1977一),女,北京市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与政府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89?

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

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 、在经济学看来,官员腐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道德风险,因此也需要进行机制设计来减轻这种道德风险。运用相关理论说说你对高薪养廉的认识。 委托人如何促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主要通过委托合同的设计,其核心条款就是工资、奖金或者股权等薪酬制度的内容,因而这类问题就是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合理的制度来激励人们,使得代理人在追求最大利益时,同时也能够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具体措施:效率工资(高工资的激励,高价格的激励,高薪养廉等)、更好的监督和延期支付、更加完备的合同 以股东经理为例:通常股东会把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如果企业经营绩效取决于经历的努力,那么将给予经理企业分红、利润提成、股票期权等。 或者,当本企业的的利润水平高于了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时,股东就可以断定经理的工作是努力的,给予奖励和高额的报酬,反之给于一定的惩罚。 除此以外,市场对行为也有着激励和约束租用。最重要的就是经理市场的声誉对经理的隐性激励,使得经理的行为会更加符合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常可以运用哪些办法来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页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会出现资源趋于流向低质量的产品或要素的现象,市场变得“稀薄”和不完全,经济缺乏效率,这种市场做出逆淘汰的现象就是逆向选择。 克服逆向选择,就必须使买卖双方信息对称。通常有信号筛选和信号发送。 道德风险:在隐藏行为下,代理人面临责任心下降的诱惑,这就会出现代理人所采取的行动与签约是委托人所期望的不一样。代理人这种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会改变委托人盈或者亏的概率,使委托人面临更高的风险。 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关键在于委托人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 3、按照贝克尔的观点,不对称信息在婚姻市场中也普遍存在。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婚姻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哪些措施有助于减轻不对称信息的影响? 逆向选择,结婚前隐藏信息;道德选择,结婚后违背承诺 、什么是负外部性,联系图形并运用恰当的理论说明为什么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或者说会损失经济效率,解决外部性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有那些主要手段?页 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一个人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产生了他自己无需支付的成本,这个成本由局外人承担了。显然,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外部性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的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市场缺乏效率,对于负外部性来说,使得市场量大于社会最优量,说明资源被过度投入到这些产生负外部性的地方。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选择题(1—9为单选,10—14为多选) 1、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和各级政府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结果的会计是(A )。 A、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B、行政单位会计 C、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 2、“在途款”账户属于(A )类账户。 A、资产类 B、负债类 C、净资产类 D、收入类 3、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预算资金时,会计核算的科目是(B )。 A、暂付款 B、与下级往来 C、预拨经费 D、借出款项 4、“与下级往来”账户属于(C )类账户。 A、资产类 B、负债类 C、资产和负债双重性质 D、净资产类 5、为了核算有价证券,地方各级财政总会计应设置“(D )”科目。 A、对外投资 B、短期投资 C、长期投资 D、有价证券 6、为了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财政总会计在(C )账户中核算预算周转金。 A、预算周转金存款 B、其他财政存款 C、国库存款 D、在途款 7、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的截止时间为(A )。 A、12月25日 B、12月26日 C、12月30日 D、12月20日 8、实行按预算外收支结余的数额上缴财政专户的公立非营利组织,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列入(A )账户。 A、“事业收入” B、“其他收入” C、“其他应付款” D、“预收账款” 9、“调入资金”账户的年终余额转入(B )账户。 A、“基金预算结余” B、“一般预算结余” C、“专用基金结余” D、“一般预算收入” 10、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包括(BCD )。 A、各级财政部门 B、各级政府 C、各类公立非营利组织 D、行政单位 11、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组成体系主要包括(ABC )。 A、财政总会计 B、行政单位会计 C、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 D、农业企业会计 12、年终转入“一般预算结余”账户贷方的有(ABD )。 A、“一般预算收入” B、“调入资金” C、“基金预算收入” D、“补助收入——一般预算补助收入” 13、下列各项,计入行政单位库存材料成本的有(AD ) A、买价 B、运杂费 C、差旅费 D、税金 14、下列各项属于公立非营利组织其他收入的有(ABC ) A、废旧物资变价收入 B、捐赠收入 C、投资收益 D、有偿服务收入 四、业务题 (一)某市财政局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要求根据下述资料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1、收到同级国库报来收入日报表,列一般预算收入285 000元,基金预算收入400 000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285 000 ——基金预算存款400 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285 000 基金预算收入400 000 2、收到财政周转金占用费收入50 000元。 借:其他财政存款50 000 贷:财政周转金收入50 000 3、预算结余资金购买国库券500 000元。 借:有价证券500 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500 000 4、在决算清理期内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收到属上年度的一般预算收入100 000元。 在上年度账中作借:在途款100 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100 000 在新年度账中作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100 000 贷:在途款100 000 5、向市民政局发放紧急借款300 000元。 借:暂付款300 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300 000 6、经批准,同意将市民政局借款转作对该局的预拨经费。 借:预拨经费300 000 贷:暂付款300 000 7、同意所属某县财政申请,借给临时周转金800 000元。 借:与下级往来800 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800 000 8、经批准,将所属某县借款中400 000元转作对该县的补助支出。借:补助支出400 000 贷:与下级往来400 000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有非营利组织存在社会需要这类

为什么有非营利组织存在?社会需要这类组织吗?没有人会 怀疑政府和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因为,社会不但需要政府来保证公共利益,如国防安全、社会次序和公共服务等,还需要企业组织生产、提供产品。除此以外,似乎社会不再需要另外的组织。 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政府和企业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时,我们发现两者都存在失灵的地方。当然,非营利组织也有其失灵的时候。 第一、市场失灵。众所周知,市场为社会提供了大部分产品和服务。但是,正如Richard Titmus(1973)提问的那样:如果所有的物品都要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交换,哪些有价值而没有价格的物品如何进行交换?譬如说献血。在经济理论中,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以完全自由竞争为条件。当我们考察现实市场时,发现完全自由的竞争市场实际不存在。首先,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往往对物品的质量了解程度不同,如农产品交易,生产者完全了解其产品是如何生产的,是否使用了农药化肥等。而购买者是不知道的这些信息,只能从生产者介绍中获取部分信息。这样使得双方在讨价还价中,消费者没有办法确定该产品的真实价值,不能开出合理的价格。在市场机制下,双方都有动机隐瞒各自了解的产品质量信息,以压低或抬高价格从中获利,因此,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其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需要信任,而市场和价格机制往往缺乏信任。由于缺乏信任,交易往往职能在哪些信任度高的买卖双方之间发生。最后,物品的外部性价值无法在交

将导致污染造成的外部影响考虑到价格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信任和商品的外部性,商品的交换往往需要公正中立的第三方进行质量验证,交换才能进行,这样就加大了交易成本,有时这种交易成本高大无法进行交易的程度。市场失灵一般表现为缺乏竞争,经济体不能最大化其利益,因而不提供这类产品和服务。 第二,政府失灵是政府不能有效的解决服务和社会问题。经济体在政府的监管下,不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政府失灵是由于信息的私有造成,政府只能照顾到大多数人需求,不能 第三,志愿失灵是非盈利机构不能解决服务和社会问题,原因是他们既不能收税也不能到市场上融资,到时他们不能集结足够资源在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 解释非营利组织现象有需要两类理论(Henry Hansmann,1987),一是解释非营利组织的角色,二是解释非营利组织的行为。第一类回答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我们的经济社会中存在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某些行业存在经济组织?为 什么在这个行业中非洲政府组织的份量大(小)于其他行业?第二类理论回答问题包括:非政府组织追求什么目标?发起人和管理人员的动机是什么?他们与政府机构的区别是什么?他们的效率与政府和 营利组织有多大的差别?等等。 公共物品理论

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缺陷研究 唐禹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非营利危机“郭美美事件”的曝光,使我国本来就弱小的非营利组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而根据“志愿者失灵理论”非营利组织作为志愿部门,及自身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本文笔者从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客体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关键字:非营利组织缺陷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2011年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把中国非营利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公众的质疑声浪中。非营利遭遇到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挫伤了包括非营利在内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其募捐救助工作遭遇严重fIj境,据统计。“郭美美事件”后,6 —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 —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虽然“郭美美事件”表面上看已经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对于大多数民众面言。对于危机事件中非营利的现实认知,更多的是出于感性和情绪,而较少有理性的思索和关怀。对于一个饱经历史沧桑,具有国际性特征而又身处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人道救助团体而言,剖析其信任危机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非营利组织其自身存在的缺陷,故本文笔者主要从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客体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过程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缺陷。 1.2理论依据 对于非营利组织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萨拉蒙从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志愿失灵理论,指出了非政府组织的几大缺陷: 1.2.1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就获取资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强制”,营利组织的特征是

市场失灵

第十五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分析在社会经济中,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所应负起的责任,要求了解微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该政策主张对经济所发生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设计:从现实生活中市场失灵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案例入手,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展开对市场失灵原因的剖析,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理论,领会理论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性,增强学习积极性。 课时时数:6学时课时分配: 思考题: 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2.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为什么可能会降低效率? 3.政府应当在什么样情况下实行反垄断政策? 4.什么叫外部影响?如何矫正外部影响下的市场失灵? 5.简述科斯定理的要点与含义。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7.你认为我国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治理?

主要教学内容 以现实生活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入手,以帕累托最优标准为衡量依据,判断出当出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市场的失灵。 第一节市场成功与市场失败 一、市场失灵 市场无效率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 2、外部影响 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3、公共物品 4、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一、垄断与低效率 (一)垄断的低效率 从整个社会来看,衡量厂商对资源的配置是否有效,判断标准是P=LMC。 对于垄断厂商来说,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R=MC时,垄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并实现最大利润。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即p>LMC。 p>LMC,意味着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这种产品所支付的价格大于生产这种产品的边际成本;说明相对于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来说,供给不足,增加产品生产可以增加社会福利,从而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结论:当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存在着低效率和福利损失。 (二)垄断的福利损失 当垄断厂商实现均衡时,在垄断市场上的社会福利损失有多少呢? 社会总福利水平是用社会总剩余来度量的;而社会总剩余又是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