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管理既讲究效益,又讲求效率

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方法和手段有:生产,组织,战争,贸易,道德,管理。

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协调。

什么事该做,取决于我们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取决于我们做事的方式方法。效率和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通常认为基本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人们在一定情景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者分类:一、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二、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等。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论述)

管理者的错位是导致一个组织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组织分工,明确各类管理者的职责,是一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所有管理者都要从事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

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素质要求;一、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即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知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三、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政治环境因素:对外开放,逐步走向国际化,政策多变,地区纷争不断,政府与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大,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短缺成为各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一个组织所处的经济环境因素通常包括其所在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方面,利率,通货膨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股市指数和经济周期是一些可以用来反映经济环境的指标。

社会环境因素:老龄化趋势,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不断更新。

一般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政治环境对一般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政局的稳定性和政府对各类组织或或活动的态度上。

一般经济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各类组织所需的各种资源的获得方式、价格水准的影响和对市场需求结构的作用来影响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任务环境因素: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者,政府管理部门及其政策法规,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科技进步的表现为: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人的素质再次成为竞争者的关键。

组织文化状态的划分默契文化状态、离散文化状态。形式文化状态、系统文化状态。详见P57

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有:环境变化莫测,全球化,管理伦理和社会道德。

第三章决策从本质上而言,是人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耳聪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或最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定义

内涵: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的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决策的重点;方案的分析比较;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决策的实质:主观判断过程。

决策的重要性:1.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2.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决策目标的确定,一方面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有关,另一方面与决策者在解决问题时的“条件”有关P78 图问题的类型P82-83,分辨它们的区别

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清楚地界定决策时所面对的问题类型。

1.“需改变”的问题和“需实现”的问题。2“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3.“经常性”问题和“例外”问题。4“紧急”的问题和“重要的”问题。

根据决策信息中可获取信息的程度,可将决策者所面对的决策情形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模糊型;风险决策的方法:期望值法。

古典决策模式:一旦管理者意识到自己需要作出决策,他们就应该能够列出一个有关所有备选方案的结果的完整清单,并据此做出最优的选择。(假定管理者能够获得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

行为决策模式:是建立在詹姆斯马奇和赫伯特西蒙的研究基础上的,他们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管理者不可能获得进行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许多管理者也缺乏吸收和正确评估这些信息的智能和心理能力。(说明了管理者在复杂情形下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政治决策:在进行复杂的组织决策时,参与决策的人员会参加到不同的联盟中。对决策环境的假设符合大多数组织群体决策时的实际环境。

四章组织宗旨或使命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的,它反映了社会对本组织的要求,或者体现了组织的创办者或组织成员的共同抱负和追求。(宗旨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方向,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和重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一个精心制定的使命是随后的目标和计划制定的基础;光有宗旨是不够的,组织宗旨还需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转化为组织成员的具体行动指南)

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它反映了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内,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希望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履行其使命上能够达到的程度或取得的成效。

组织目标和宗旨不同,宗旨表达的是一种追求,不仅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也许最终也无法完全实现,目标则是一种“行为承若”他必须具体,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宗旨表达的是一种总体上的追求,目标则必须是细化的,对有关组织生存发展和实现宗旨所必需开展的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制定相应的目标。

按其目标所涉及的范围,目标可分为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和作业目标,按目标的性质,可以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目标是人们期望在未来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能够取得的成果。

组织目标的重要性(论述)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的前提,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要性: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计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努力是否符合目标是高效率的前提,目标达成度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组织目标是激发员工内在工作热情的重要激励手段。

组织目标的特点: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时间性。

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简答)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所制定的目标值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目标制定过程1 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经营环境分析;愿景和追求分析2 拟定总体目标方案

3评估各总体目标可行方案并选择决策方案:限制因素分析;综合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4总体目标的具体化

5目标体系的优化:组织目标协调包括横向协调(同一层面不同目标进行协调);纵向目标9不同层次目标之间要上下保证;综合平衡(明确各目标的优先顺序和重要程度)

第五章计划有两种含义。作为动词,指的是管理者确定必要的行动方针,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目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计划工作。计划工作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计划、贯彻落实、检查修正等内容。作为名词,指的是对未来活动所作的事前预测、安排和应变处理。

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计划职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职能。

基本职责:1 综观和掌握整个计划工作过程 2 评审已制定出来的计划草3 解决计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 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的作用:1.提供方向,增进协调2.有效配置资源3.适应变化,防范于未然4.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5.为控制提供标准。

计划的类型1 按时间: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2 按广度: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3 按对象:综合计划、职能计划和项目计划

制定计划的过程明确目标或任务-清楚与计划有关的各种条件—制定战略或行动方案—落实人选、明确责任—制定进度表—分配资源—制定应变措施

常用的计划方法: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投入产出法,预算,情景计划法。时间管理的重点就在如何用好自由时间上

第六章组织结构通常用结构图来表示,也可以通过组织的复杂化程度,规范化程度和集权化程度来描述。

事业部制只有在组织规模很大且业务范围广或市场区域大才比较适合。模拟分权制主要适用于大型化学工业,原材料工业企业银行,医药等服务行业。矩阵制一般适用于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意复杂多变的组合。项目组形式适用于需要各种不同专长的人在一起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及具有许多事先不确定的复杂因素的工作。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标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责权对等和信息畅通原则4.人事匹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原则5.逐步发展和经济高效原则。

P188图委员会组织对于处理权限争议问题和确定组织目标是比较好常见的组织形式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项目组、矩阵制和委员会

事业部制和执行部制只有在组织规模很大且业务范围广或市场区域大时才比较适合

组织层次的多少与管理幅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人员配备(概念)指的是组织通过对工作要求和人员素质的分析,为每一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以完成实现组织目标所需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过程。

人员配备基本原则:1.因事择人,适应发展原则2.因材器使,客观公正原则3.合理匹配,动态平衡原则。

第七章权力: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

在一个组织中,除了每一个员工都拥有根据岗位职责开展活动的权力之外,还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直线权力,参谋权力与职能权力。

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

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管理者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强制权:只适用于管理者要求下属履行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奖赏权:管理者奖励为下属所需授权及益处授权是指管理者把由其全权负责的一项任务委托给下属

益处:可使高层管理者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可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并增进效率可增长下属才干,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

授权的原则:1.明确授权的目的2.职,权,责,利相当3.保持命令的统一性4.正确选择被授权者5.加强培训和监督控制。

分权:是授权的一种形式,是一个组织向其下属各级组织进行系统授权的过程。

分权是形成任何组织内部各组织单元之间权力关系的基本手段

集权:决策权都有某一最高层管理者或某上一级部门掌握与控制,下级部门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执行,一切行动听上级指挥。

第八章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主要包括绩效行为,退缩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和机能障碍行为。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以实现特定目标或满足特定需要的个体所形成的集合体,根据形成的原则与方式的不同,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能力: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分为两大类:心理能力(包括七个维度,即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及记忆力)

体质能力:动态力量、躯干力量、静态力量、爆发力、广度灵活性、动态灵活性、躯体协调性、平衡性、耐力。

群体发展五个阶段:形成、动荡、规范、执行、终止阶段。冲突在组织内可分为人际冲突和群体间冲突

管理者的领导职责(简答或填空)指导:管理者有责任指导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

协调: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激励:领导者通过鼓舞和激励他人为共同目标努力来达到卓越的成就

影响一个人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品质,才能,知识,感情。

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低,民主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高四分图理论P261图(以什么区分)与266页张图的区分与联系

第九章进行沟通的三个基本条件为:有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有信息内容,有信息传递的载体或渠道。

按传播媒介,可将信息传播的方式划分为:口头交谈,书面文字,非语言和文字形式,电子媒介。

人们进行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组织沟通是指在不同组织之间或组织内部各单元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其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是不同的组织单元。人们进行自我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我”

在自我沟通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出信息,通过反思接收信息。

人际沟通中的主要障碍:语言问题、理解问题、信息含糊或混乱、环境干扰、抵触情绪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采用哪一种信息沟通网络,主要取决于沟通的目标定位

组织沟通的障碍:等级观念的影响、小团体的影响、利益的影响、信息的超负荷一个人对冲突时的行为可通过合作性和武断性来描述P302 P316---p317

第十章人的行为动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未满足的需求。形成动机的条件一是内在的需求,欲望,二是外部的诱惑,刺激。

激励理论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和过程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归结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强化理论:正强化:可导致行为的继续,条件是所给予的奖励必须是员工所喜欢的。

负强化:例:下级努力按时完成任务,就可以避免上级的批评,于是人们就一直努力按时完成任务,上课迟到的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不想受到批评的学生就努力做到不迟到,负强化可增加某种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发生的概率。消退或不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

措施,不鼓励也不惩罚。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重复出现,弱化行为。综合策略:如当有两种互不相容的行为,既一种合理另一种不合理时,可采用综合策略强化合理的行为,减少或消除其他不合理的行为。

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四.强化理论:正强化:可导致行为的继续,条件是所给予的奖励必须是员工所喜欢的。负强化:例:下级努力按时完成任务,就可以避免上级的批评,于是人们就一直努力按时完成任务,上课迟到的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不想受到批评的学生就努力做到不迟到,负强化可增加某种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发生的概率。消退或不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不鼓励也不惩罚。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重复出现,弱化行为。综合策略:如当有两种互不相容的行为,既一种合理另一种不合理时,可采用综合策略强化合理的行为,减少或消除其他不合理的行为。

第十一章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控制体系的构成:1.控制的对象:控制什么2.控制目标体系:要求控制在怎样的范围之内3.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系统:怎样确定实际达到控制目标的程度

4.控制的主体:谁来履行控制的职责:为了落实对各控制对象根据控制目标要求进行有效控制的职责,控制系统必须明确各项工作的控制主体。

按性质划分,控制标准可以分为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1.重点原则2.客观及时原则3.灵活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组织控制系统的主体是各级管理者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二.安全控制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资料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三.按控制点划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按性质划分: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按控制方式划分: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第十二章(随便看下:因此,创新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检验并推翻原有的假设前提。推翻原有假设就意味着创新。管理创新的还原原则就是要求创新主体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不要就事论事,就现有事物本身去研讨管理创新问题,而应进一步地寻求源头,从前提假设出发寻找创新的原点。)

管理创新(概念)是指为了更有效的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过程考

管理创新的原则:1,还原原则——寻找事物的本质

创新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检验并推翻原有的假设前提。推翻原有的假设就意味着创新。所谓管理原理的还原原则,就是打破现有事物的局限性,寻求其形成现有事物的基本创新原点,改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实现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还原原则就是要求创新主体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不要就事论事,就现有事物本身去研讨管理创新问题,而应进一步寻求源头,从前提假设出发寻找创新的原点。

从创新主体的角度来看,管理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模式。

2,木桶原理——关键要素创新3,交叉综合原则——发挥杂交优势4,兼容性原则——兼收并蓄,自成一家5,宽容失败原则

管理创新的障碍:1.资源短缺与缺少管理层的支持2.僵化的组织结构与官僚主义3.害怕失败,抵制变化4.从众或对创新行为过分挑剔5.创新中贪大求洋,急于求成。

韦伯(德国),组织理论之父。泰勒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原则对以后的管理理论发展一直起着重大的作用,因而西方也把他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梅约等人通过霍桑试验了解到,工人并不是把金钱当作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经济人”,而是在物质以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需求的“社会人”。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研究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普通性、多科性、历史性、理论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研究、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研究、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研究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管理学复习知识

管理学复习知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产生的原因: 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 3、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系统过程,是人们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4、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5、有效的管理手段既要讲求效率,也讲求效益。而效益与活动的完成情况相联系,即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的降低。 6、为什么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则是一项艺术? 管理学是科学是因为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等。管理是艺术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7、管理在中国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 8、管理对象: 人力、财力、物力、空间。 第二章管理者

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3、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品德、知识水平、能力 品德: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这个在我的笔记中没有涉及) 1、通过教育获得各方面知识和管理技能 (1)、最新管理知识讲座 (2)、管理热点问题专题讨论 (3)、管理核心课程 (4)、管理技能培训 (5)、管理经验交流 2.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 实践是提高管理技能最有效的方法。 6、管理者是组织中的,为了通过分工协作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人们将组织成员分为管理者和操作者。(未涉及) 7、管理者的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8、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方法: 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人类史上第一部制度法典 古埃及: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国家。 古罗马:古罗马的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分权制度都被以后的社会所借鉴。9、亚当斯密的贡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关于管理方面的论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经纪人”观点后来成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

管理学 复习资料

1、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2、“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者,预测、预谋、预备。核心是预谋。 3、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也被称作“泰勒制”,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理论。它包括一系列关于生产组织合理化和生产作业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的。 韦伯的组织理论 4、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一下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霍桑试验表明—“社会人”假设,影响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认为金钱是刺激人的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新型管理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5、现代管理学派几个代表人物: (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主要理论:1、组织是一个协调系统。 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调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组织为了获得和提高成员的协调意愿,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金钱、威望、权力等客观的刺激,另一方面要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培养协作精神。 (2)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成员非常重要的职责是帮助成员加深对共同目标的认识,努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在现实中或理解上的背离。 (3)组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联系。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3、经理人员的职能: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经理人员组织,确定和阐明经理人员的职务,并找到合适的人来担任这些职务。 (2)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的必要的服务。 (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加以阐明。 (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没有求得“最优解”的才智和条件,只能满足“令人满意的”准则。“令人满意的”是最主要的决策。 (3)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了解)P47 (4)新组织理论:明茨伯格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1)创业型组织(简单结构)。分工很粗,技术官僚和支持人员很少,管理层次简单,尚未制度化和正规化企业主创建并亲自管理企业。 (2)机械型组织。专业化程度高,技术专家发挥重要作用,行为正规化和制度化,决策权力集中。 (3)多角化组织(分布式结构)。组织中纵向的分权程度较高,主要利用成果标准化

经济学-《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角色理论,联络者属于()。 A 人际角色 B 信息角色 C 谈判者 D 决策制定者 2、行政组织理论体系由()提出的。 A 西蒙 B 法约尔 C韦伯 D泰勒 3、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复杂人 D 自我实现人 4、“管理就是决策”是()在1978年提出的。 A 赫伯特·西蒙 B 法约尔 C 明茨伯格 D 德鲁克 5、预先决定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何时去做、在何地做、由什么人 去做以及如何做,是管理的哪一项职能的任务()。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二、名词解释 1、管理 2、企业的社会责任 3、目标管理 三、简答 1、一位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是什么? 2、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3、领导权力来自于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 1、简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各自的特点,事前控制与事中 控制、事后控制相比,有什么优势?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AA 二、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 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协调的过程。 2、企业的社会责任使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 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3、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组织 中的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组织具体的目标,并将组织 的目标落实到组织的每个部门、每个层次、每个成员的过程。 三、简答 1、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2、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满足工人的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领导权力的来源: 职位权力 (1)奖赏性权利 (2)惩罚性权利 (3)法定性权利 个人权利 (4)感召性权利 (5)专长性权利 四、论述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各自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2021最新完整复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黄从军(整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智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弄清楚管理环境能够给组织提供或造成威胁的因素。 3、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组织、领导(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控制。 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职能、人际职能、概念职能、行政职能。(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 5、管理机制的基本类型:对于一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三种基本机制。 6、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构成: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 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约束因素:权力约束、利益约束(硬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 7、经济方法的含义: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诱导与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8、泰罗的主要思想与贡献:(1)1911年,他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3)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4)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5)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6)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7)实行“例外”原则;(8)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9、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0、韦伯对权力的分类:(1)法定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认为,法定的权力是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1、梅奥与“霍桑实验”:(1)梅奥的代表作为《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2)他亲身参与并指导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霍桑实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必须重视人的作用。 12、梅奥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1)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2)早期科学理论(泰罗)把工人描述为只追求金钱的“经济人”。(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4)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5)领导的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与士气。 13、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2)组织存在共同的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是组织发展的两项重要原则。(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5)经理人职能。 1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其观点是: (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行为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且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2)对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在决策中应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佳化”准则。(3)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15、组织文化的结构:(1)精神文化层(核心层)。(2)制度文化层(中间层/潜质层)。(3)物质(行为)文化层(表层)。 16、计划职能的重要性:(1)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2)计划可以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减少损失。(3)计划有利于在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全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 C.社会属性和生产属性D.社会属性和经营属性 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 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D.从整体来研究管理 4、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A.人口B.营销组合C.人均国民收入D.都不属于 5、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灵活、及时和适度 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6、组织结构中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B.矩阵结构C.事业部组织结构D.多维立体组织结构7、我国决定开发西部的决策属于() A.战术决策B.激进决策C.目标决策D.战略决策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有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关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下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取了何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 A.职能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B.顾客部门化和职能部门化 C.均为职能部门化D.均为顾客部门化 10、下列因素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责任和晋升B.人际关系C.工资水平D.工作环境 11、()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领导技能 12、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 () A.管理幅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C.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D.管理幅度的确定并不是对任何组织都普遍重要的问题,无须过多考虑。 13、行为科学的产生源于哪次实验() A.科学实验B.霍桑实验C.梅奥实验D.行为实验 14、下面几种组织环境中,不确定性最低的状况是()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B.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D.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15、在一定组织规模下,管理幅度越大,其管理层次会:() A.越少B.越多C.不变D.可多可少 16、假设你召集下属开会,研究解决领导所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结果其中有位比较罗嗦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二、管理的职能 (1)决策与计划:组织对未来的活动以及未来的资源供给与使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筹划 (2)组织:管理者创建一个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关系结构,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 (3)领导:管理者利用所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激励组织成员。 (4)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组织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5)创新: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 管理职能相互之间的关系: 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论 2马赛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4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5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6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19C末20C初) A: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a.工作定额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本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技术技能是管理者对相应专业领域进行有效管理所必备的技能。管理者虽不能完全做到内行、专家,但必须懂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要直接处理雇员的工作。 ②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际能力对于现代管理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功,没有人际技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的。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的表现的各个方面。 2、理性决策 通俗来说便是,你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候的答案 3、直觉决策 直觉决策是以决策者的经验为基础、在决策者认知模式,实施,情感决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情景估计对决策问题进行整理把握并通过逐步挖掘的过程来找到满意方案,最终的一种决策模式 4、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就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 5、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那些不重复出现,不能以现成的程序来表达的问题作出决策 6、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根据预测各种各种事件可能发生的先验概率,然后再采用期望效果做好的方案作为最优决策方案。 7、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一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现在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上,,工艺上,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或是最相近的特点。 8、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竞争对手拥有的可持续性优势,分为成本优势,差异优势,以及聚焦优势 9、管路跨度 管理跨度是指管理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管理效率会随之下降,因此主管人员想要有效率地领导下属,就必须增加管理层次,如初下去形成有层次的管理结构 10、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组织结构中,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的数目 11、管理宽度 管理宽度是指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总论 管理与管理学 (一)人类的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福莱特)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是一门学科,管理学科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彼得.德鲁克) 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 (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管理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以上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P19)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十种角色,被分为,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员),信息角色(信息监测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故障排除、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1世纪管理者面临三种挑战;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 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 重要论点: 1、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率,因为: (1)重复简单动作将提高熟练程度和技巧。 (2)减少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3)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2、提出了“经济人”的重要概念 “经济人”——交换是人类的本性 泰罗的理论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对泰罗的评价 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组织及其类型 1. 组织的定义和特征 组织是由一群人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社会机构。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分明、权责明晰、各项活动协调、人员合理配置等。 2. 组织类型及其优缺点 - 功能型组织体系:优点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缺点是不灵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 事业部型组织体系:优点是对不同市场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缺点是部门之间可能会产生互相竞争的问题。 - 国际化组织体系:优点是可以通过跨国运营来扩大市场规模,缺点是面临诸如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挑战。 二、领导与管理 1. 领导力及其类型 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情境下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能力激励、指导他人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领导力包括任务型领导力、关系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力、服务型领导力等类型。 2. 管理概念及其过程 管理是指在特定目标下,对人、物、财务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阶段。 三、决策与沟通 1. 决策分类及其特点 - 战略性决策:长期、风险大、关系到企业目标。 - 管理性决策:中期、影响范围小、调整企业运营。 - 操作性决策:短期、影响范围小、解决具体业务问题。 2. 沟通要素及其效果 沟通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姿态等方式交流信息和思想的过程。沟通要素包括信息源、信息传达方式、信息接收方、信息反馈等,沟通的效果可能包括理解程度、信任度、合作度等。 四、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1. 组织文化定义及其元素 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方式和工作风气等的总和。组织文化元素包括文化符号、文化信念、文化价值等。

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管理既讲究效益,又讲求效率 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方法和手段有:生产,组织,战争,贸易,道德,管理。 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协调。 什么事该做,取决于我们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取决于我们做事的方式方法。效率和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通常认为基本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人们在一定情景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者分类:一、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二、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等。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论述) 管理者的错位是导致一个组织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组织分工,明确各类管理者的职责,是一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所有管理者都要从事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 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素质要求;一、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即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知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三、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政治环境因素:对外开放,逐步走向国际化,政策多变,地区纷争不断,政府与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大,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短缺成为各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一个组织所处的经济环境因素通常包括其所在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方面,利率,通货膨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股市指数和经济周期是一些可以用来反映经济环境的指标。 社会环境因素:老龄化趋势,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不断更新。 一般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政治环境对一般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政局的稳定性和政府对各类组织或或活动的态度上。 一般经济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对各类组织所需的各种资源的获得方式、价格水准的影响和对市场需求结构的作用来影响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任务环境因素: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者,政府管理部门及其政策法规,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科技进步的表现为: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人的素质再次成为竞争者的关键。 组织文化状态的划分默契文化状态、离散文化状态。形式文化状态、系统文化状态。详见P57 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有:环境变化莫测,全球化,管理伦理和社会道德。 第三章决策从本质上而言,是人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耳聪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或最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定义 内涵: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的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决策的重点;方案的分析比较;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决策的实质:主观判断过程。 决策的重要性:1.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2.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决策目标的确定,一方面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有关,另一方面与决策者在解决问题时的“条件”有关P78 图问题的类型P82-83,分辨它们的区别 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清楚地界定决策时所面对的问题类型。 1.“需改变”的问题和“需实现”的问题。2“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3.“经常性”问题和“例外”问题。4“紧急”的问题和“重要的”问题。 根据决策信息中可获取信息的程度,可将决策者所面对的决策情形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模糊型;风险决策的方法:期望值法。 古典决策模式:一旦管理者意识到自己需要作出决策,他们就应该能够列出一个有关所有备选方案的结果的完整清单,并据此做出最优的选择。(假定管理者能够获得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 行为决策模式:是建立在詹姆斯马奇和赫伯特西蒙的研究基础上的,他们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管理者不可能获得进行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许多管理者也缺乏吸收和正确评估这些信息的智能和心理能力。(说明了管理者在复杂情形下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 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 需的行动。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 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4、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 能力。 5、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 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管理科学:将新出现的一系列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称为管 理科学。 7、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8、管理原理: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 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9、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 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0、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 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11、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 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12、决策:我们将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 的过程。 1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 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14、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 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 中的地位的计划。 1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 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

贰 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16、滚动计划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 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 有机地结合起来。 17、管理幅度: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 18、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 中。 19、正式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所谓的正式组织。这种组织有明 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成员间的责权 关系,对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 20、直线关系: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便 是所谓的直线关系。 21、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 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2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 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 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23、领导:所谓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 标而努力的过程。 24、民主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 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25、沟通: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 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 26、冲突: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 立状态。 27、控制: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 能。 28、成果控制: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 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结果进行总结。 二、简答题 1、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是什么?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 1.Who are managers? A Manager is someone who works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 by coordinating their work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同别人一起工作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 First-line managers (supervisor) Middle managers (plant/division manager) Top managers (CEO/president) Non-managerial employee Efficiency Efficiency refers to 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rom the least amount of inputs.效率是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Effectiveness Effectiveness is concerned with completing activities so that organizational goals are attained.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 2.The organization’s culture (1)What is culture? Culture is a system of shared language, religious beliefs, idea, attitudes educ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held by society or peoples.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语言、宗教信仰、观念、态度、教育和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管理学复习资料

1. Manager ---- is someone who coordinates and oversees the work of often people so that organizational goals can be accomplished.(经理 是一个协调(xiétiáo)和监督人们使组织的目标可以(kěyǐ)被完成的职位) 2. Organization ---- A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ccomplish some specific purpose (that individuals independently could not accomplish alone )(通过(tōngguò)人的精心安排,以实现(shíxiàn)某种特 地目的) 3. Human skills ---- The ability to work well with other people both individually and in a group.(与单独(dāndú)和一组的其他人合作的能力) 4. OB(organization behavior) ---- The field of study that research the actions(behavior) of people at work.(研究人们工作行动的领域) 5.Workplace spirituality ---- A culture in which organizational values promote a sense of purpose through meaningful work taking place in the context of community.(促使目的性意义的工作) 6.Strong cultures ----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in which the key values are deeply held and widely shared. 7. Stereotyping---- Judging a person on the basic of one’s perception of a group to which he or she belongs. 8.Global sourcing ---- Purchasing materials or labor from around the world wherever it is cheapest. 9.Workplace diversity ----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in a organiz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 to one another. 10. Glass ceiling ---- The invisible barrier that seperates women and minorities from top management position.

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管理,管理的职能;方案,组织,领导,控制,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管理学 ①管理: 结论1 从形式上看,管理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 结论2 沉着上看,管理就是协调 结论3 管理的实质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结论4 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结论5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结论6 管理是由方案、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 ②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四大职能:方案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 领导工作:指导、协调、鼓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向的把握; 控制工作:检查和监视。——着力于纠偏。 ③方案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 ⑤领导工作:指导、协调、鼓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向的把握; ⑥控制工作:检查和监视。——着力于纠偏。 ⑦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由一整套原则、主和根本概念组成,我们能够对具体问题进展具体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门科学,可以学习和传授;但由于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组织中的人,管理问题和环境千变万化,懂得管理学的根本知识并不意味你在管理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它,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2、问答题: 〔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如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 〔3〕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4〕试运用有关管理知识分析头头们该不该出去吃喝玩乐.为什么. ①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由一整套原则、主和根本概念组成,我们能够对具体问题进展具体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门科学,可以学习和传授;但由于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组织中的人,管理问题和环境千变万化,懂得管理学的根本知识并不意味你在管理实践中能够正确运用它,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②有效性衡量:效率与效益,有效的管理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讲求效率而不讲究效益——碌碌无为;讲究效益而不讲究效率——得不偿失。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什么事情应该做,取决于价值观向和目标定位。如把该做的事做好,取决于式法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适用于09连锁经营、商务管理、营销与策划)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由管理主体遵照一定的基本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管理对象行使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沟通等一系列职能与方法从而达到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学是指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社会各个领域管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 3、管理的直接经验是指管理者亲身投入管理活动、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4、管理的间接经验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他人的管理实践而获得的经验。 5、管理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管理是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人们共同劳动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共同活动的需要,这体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协调社会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这体现为管理的社会属性。 6、任务管理是构成科学管理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由以高效率为原则科学地规定作业标准、实行最佳的标准化作业、实行奖励工资制以及岗位责任等内容所构成的。 7、职能组织原理概括起来讲就是分解管理劳动,使所有管理人员都尽可能少地分担管理职能,使管理职能专门化,同时每个管理职能部门(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特定的职能范围内直接向下达命令,进行指挥。 8、例外管理原理的含义是:不是把所有的权限都集中于上层经营者的手中,而是尽可能地分散给下级管理阶层的管理人员。上层经营者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 9、管理基本原理是指对管理实质和基本规律的表述。 10、管理原则是管理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延伸出来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循的行动准则。 11、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和科学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影响生产率因素的管理理论,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 12、管理科学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减低结果的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点模型、库存模型、网络模型、排队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 13、管理系统原理是指从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系统这一根本性质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最佳地实现管理的目标。 14、系统指的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5、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也称经营管理系统。它是以企业系统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为管理对象,由许多相关的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经营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集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网络体。它的实质是对企业这个系统的运营,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综合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