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大四上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微波组)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波方向综合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微波元件设计、仿真与测试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040101

姓名: XXXX

学号: 040101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定向耦合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习使用Microwave office 软件进行微波电路的设计、优化、仿真;

3. 掌握定向耦合器的制作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定向耦合器是一个四端口网络(如图1所示),其中端口1是输入端,端口2是直通端,端口3是耦合端,端口4是隔离端。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3dB )是一种常用的微带定向耦合器,如图 2.2所示,图中连接四个端口的微带线阻抗为0Z ;串联分支的微带线阻抗为0/2S Z Z =,长度为/4g λ;并联分支的微带线阻抗为0P Z Z =,长度为/4g λ。

图1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由奇偶模分析可知,当信号从1端口输入时,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2端口为直通端、3端口为耦合端、4端口为隔离端,2、3端口之间输出信号的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0。

三、实验内容和设计指标

实验内容:

1. 了解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 根据指标要求,使用Microwave office 软件设计一个微带分支线定

向耦合器,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仿真。

设计指标:

在介电常数为4.5,厚度为1mm 的FR4基片上(T 取0.036mm ,Loss tangent 取0.02),设计一个中心频率为f 、相对带宽为10%,用于50欧姆系统阻抗的3dB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要求:工作频带内各端口的反射系数小于-20dB ,输入端与隔离端的隔离度大于25dB ,直通端与耦合端的传输损耗小于3.5dB 。定向耦合器的参考结构如图3.1所示,在设计时要保证四个端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 ,以便于测试。左右端口的距离应为40或50mm 。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 在进行设计时,主要是以定向耦合器的S 参数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仿真。S21、S31是传输系数,反映传输损耗;S41反映了输入端与隔离端之间的隔离度;S11、S22、S33、S44分别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根据S21,S31的相位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这两个输出端口的相位差。

四、理论设计过程

首先根据介电常数为4.5,厚度为1mm 的FR4基片(T 取0.036mm ,Loss tangent 取0.02)等条件,计算3dB 定向耦合器的各项尺寸参数。

对于端口处的微带线和并联分支,其阻抗都等于特征阻抗为50Ω。在3GHz 的中心频率下,计算得宽度为1.8844mm 。对于并联分支,长度为/4g ,计算得为13.426mm 。

1 2

3 4

串联分支的微带线阻抗为0/2S Z Z =,长度为/4g λ。计算得阻抗为35.36Ω,对应的微带线宽度为3.246mm ,长度为13.061mm 。

五、微波元件的电路仿真

在MWOffice 中按上述计算的尺寸进行设计,并根据仿真结果进一步调整优化,得到如下的结果。其中为保证左右端口距离为40mm ,延长了端口处微带线的长度。

电路结构图为:

定向耦合器结构设计

根据设计指标对相关参数进行仿真。仿真观察的主要参数是,传输系数S21、S31,反映传输损耗;S41反映了输入端与隔离端之间的隔离度;S11、S22、S33、S44分别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根据S21,S31的相位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这两个输出端口的相位差。

相应的仿真结果为:

左上为传输特性曲线

左下为反射特性

最右为相位传输特性

依照此设计电路,在Protel中产生了相应的版图,版图如下:

版图

六、实物制版与测试

根据上述仿真结果进行制版,对制作出的实物进行各项参数的测试。得到如下的结果:

首先观察从输入端到直通端的传输系数,即S21。

图 S21测试结果

可以发现实物的中心频率与理论值3GHz略有偏差。在3GHz上的S21

为-4.173dB。接下来观察直通端到耦合端的传输系数即S31。

图 S31测试结果

在3GHz上S31为-4.527dB,传输损耗比到直通端的略大。再观察隔离度,中心频率与3GHz也有一定误差。

图 S41测试结果

七、分析与讨论

将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之间存在偏差,这可能是由于制作工艺只能精细到0.01mm,无法达到仿真的精细程度。

实物的中心频率与理想的3GHz存在一定偏差,这除了工艺精度的问题,还有可能是由于仿真中选取的仿真频率值之间存在一定跨度,对中心频率的仿真本身存在误差。

从实物测试结果看,器件的主要特性和理论比较吻合,但在各项具体参数值上和理论存在一定误差。S21和S31即直通端和耦合端的传输损耗都比仿真结果略大,这可能是由于仿真中没有考虑实物存在的一些损耗,如辐射损耗等。

类似的,反射系数、隔离度与仿真结果也有一定偏差。这其中也存在测量器件的误差可能,比如端口阻抗不是准确的50Ω等。

八、结论

通过这学期的微波综合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学习了使用EDA软件(Microwave Office)进行微带线微波器件的设计仿真的方法,巩固加强

了微波基本知识,学习了几种基本器件的参数设计方法。此外,学习了利用Protel产生版图的方法,并实际操练了如何利用频谱仪测量微波器件的频率特性。最终较好地完成了自己仿真一个定向耦合器并产生制作版图这一任务。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自己的动手能力、EDA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在分组进行器件特性测量的过程中,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应用和发挥。

微波电路课程设计报告(DOC)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说明:1、学院、专业、年级均填全称。 2、本表除评语、成绩和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2、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附页,但应在页脚添加页码。 摘要 本次主要涉及了低通滤波器,功分器,带通滤波器和放大器,用到了AWR,MATHCAD和ADS 软件。

在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合适的低通原型,利用了RICHARDS法则用传输线替代电感和电容,然后用Kuroda规则进行微带线串并联互换,反归一化得出各段微带线的特性阻抗,组后在AWR软件中用Txline算出微带线的长宽,画出原理图并仿真,其中包括S参数仿真,Smith圆图仿真和EM板仿真。第二种是利用低通原型,设计了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高低阻抗的长度均由公式算得出。 在功分器的设计中,首先根据要求的工作频率和功率分配比K,利用公式求得各段微带线的特性阻抗1,2,3端口所接电阻的阻抗值,再用AWR软件确定各段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设计出原理图,然后仿真,为了节省材料,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设计了弯曲的功分器。同时通过对老师所给论文的学习,掌握到一种大功率比的分配器的设计,其较书上的简单威尔金森功分器有着优越的性能。 对于带通滤波器,首先根据要求选定低通原型,算出耦合传输线的奇模,偶模阻抗,再选定基板,用ADS的LineCalc计算耦合微带线的长和宽,组图后画出原理图并进行仿真。 设计放大器时,一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管子,需在选定的频率点满足增益,噪声放大系数等要求。二是设计匹配网络,采用了单项化射界和双边放大器设计两种方法。具体是用ADS中的Smith圆图工具SmitChaitUtility来辅助设计,得到了微带显得电长度,再选定基板,用ADS中的LineCalc计算微带线的长和宽。最后在ADS中画出原理图并进行仿真,主要是对S参数的仿真。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增益,采用两级放大。其中第一级放大为低噪声放大,第二级放大为双共轭匹配放大。 由于在微波领域,很多时候要用经验值,而不是理论值,来达到所要求的元件特性,因此在算出理论值之后,常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来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低通原型Kuroda规则功率分配比匹配网络微带线 课程设计正文 1.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1 设计要求: 五阶微带低通滤波器: 截止频率2.5GHZ 止带频率:5GHZ 通带波纹:0.5dB 止带衰减大于42dB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3.1 常用仪器的使用 04012540 印友进 一、实验内容 1、说明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示波器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与被测信号频率之间关系。 答: (1)频谱仪结构框图为: 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 ①对信号进行时域的采集,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成频域信号。这种方法对于AD 要求很高,但还是难以分析高频信号。 ②通过直接接收,称为超外差接收直接扫描调谐分析仪。即:信号通过混频器与本振混频后得到中频,采用固定中频的办法,并使本振在信号可能的频谱范围内变化。得到中频后进行滤波和检波,就可以获取信号中某一频率分量的大小(帕斯瓦尔定理)。 (2)示波器的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被测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示波器的带宽越宽,在通带内的衰减就越缓慢; 示波器带宽越宽,被测信号频率离示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点就越远,则测得的数据精度约高。 2、画出示波器测量电源上电时间示意图,说明示波器可以捕获电源上电上升时间的工作原理。 答: 上电时间示意图: 工作原理: 捕获这个过程需要示波器采样周期小于过渡时间。示波器探头与电源相连,使示波器工作于“正常”触发方式,接通电源后,便有电信号进入示波器,由于示波器为“正常”触发方式,所以在屏幕上会显示出电势波形;并且当上电完成后,由于没有触发信号,示波器将不再显示此信号。这样,就可以利用游标读出电源上电的上升时间。

3、简要说明在FM 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如何加到FM 波中的? 答: 载波的瞬时角频率为()()c f t k u t ωωΩ=+,(其中f k 为与电路有关的调频比例常数) 已调的瞬时相角为000t ()()t t c f t dt t k u t dt θωωθΩ=++⎰⎰()= 所以FM 已调波的表达式为:000()cos[()]t om c f u t U t k u t dt ωθΩ=++⎰ 当()cos m u t U t ΩΩ=Ω时,00()cos[sin ]om c f u t U t M t ωθ=+Ω+ 其中f M 为调制指数其值与调制信号的幅度m U Ω成正比,与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反比,即m f f U M k Ω=Ω 。这样,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已加到 FM 波中。 4、对于单音调制信号,分别采用AM 与FM 调制方式,信号所占的带宽如何计算,并与频谱仪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说明。 答: (1)AM 波的带宽公式: (2)FM 波的带宽公式: 可以观察到FM 占用的带宽远大于AM 。这一点与从频谱仪上观察的结果一致。 3.2 正弦波压控振荡器 04012540 印友进 一、实验内容 1. 将拨动开关 JP13 置于 1~2 之间,接通“正弦波压控振荡器与调频信号的产生电路”的直流电压; 2.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P21 点的直流电压,调节电位器W4,使该点电压为- 3.5V ; 3. 分别用示波器和频谱仪观察 P24 点的波形,调节电位器 W5,观察输出波形频

微波炉控制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微波炉控制程序设计 学院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班级农电131班 学生姓名刘宁 指导教师邓桂扬 日期2015年6月3日

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农电131 姓名:刘宁学号:131430010119 设计题目:微波炉控制程序设计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掌握单片机设计的一般方法;熟悉一种单片机开发软件,掌握一般单片机系统的仿真调试方法;利用单片机软件设计一个电子技术综合问题,培养单片机编程、书写技术报告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打下设计基础。 二、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利用实验系统的硬件资源设计一个"带LED显示的微波炉控制器" 控制面板包括:两位数码显示\十个数字按键键盘\电源按键\电源指示灯\大中小火力选择开关 工作流程如下: (1)按下电源键,指示灯亮,通过数字键设定需要加热的时间,并在LED上进行显示,单位为秒 (2)时间设定完后,通过大,中,小三个按键,选择火力的大小,并启动微波炉进行工作 (3)LED实时显示剩余的工作时间,定时时间到后自动停止,指示灯灭 (4)微波炉运行过程中,若再按下电源键,则微波炉停止工作,指示灯灭 三、设计要求 (1)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收集,给出相应课题的背景、意义及现状研究分析。 (2)通过课题设计,掌握单片机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方法并画出框图。 (3)设计并绘制出系统电路原理图及PCB图,编写软件流程图,编写C语言程序,用一种单片机软件仿真调试并得到正确结果。 (4)学生应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课程设计过程中,认真查阅相应文献给出单片机系统设计和实现。学习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实验结果。 四、设计时间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方案(1天)、设计并绘制系统原理图及PCB图(2天)、编写C语言程序(2天)、仿真调试(2天)、编写设计报告(2天)和答辩(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毅刚彭喜元,彭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2] 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3]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ads课程设计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课程设计 报告 课题:微带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0802 :曾水香林少玲洁然 指导老师:胡驰 设计时间:2011年3月13日—2010年6月13日 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通信教研室

前言 微波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微波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 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 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滤波器,对设计微波电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微带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微波电路系统应用广泛,其中用微带做滤波器是其主要应用之一,因此本次设计是对微带滤波器的学习,以及熟悉ADS软件的使用,与此同时加深对微波的理解。 滤波器是一种选择装置,他对输入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从中选出某些特定的信号进行输出,主要任务是对输入信号进行选频加权传输。

目录 1 微带滤波器的原理 (3) 2 滤波器的分类 (3) 3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指标 (4) 4 微带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4) 4.1建立工程 (6) 4.2原理图和电路参数设计 (6) 4.3 微带线的设计步骤 (11) 4.4 设计图的仿真 (14) 4.5 优化电路参数 (15) 5 设计小结 (21) 6 设计心得 (21) 7 参考资料 (21)

1 微带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低通滤波器根据定义应该是:在通带滤波器的变换器损耗LA 为零, 而 在止带LA 应该无穷大。低通滤波器是指车载功放中能够让低频信号通过而不让中、高频信号通过的电路,其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滤去信号中的中频和高频成分,使滤波器输出的低频有用信号成分尽可能强;二是抑制信号带外噪声,使滤波器输出噪声的成分尽可能小,减小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微带滤波器当中最基本的滤波器是微带低通滤波器,而其它类型的滤波 器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的原型转化过来。最大平坦滤波器和切比雪夫滤波器是两种常用的低通滤波器的原型。微带滤波器中最简单的滤波器就是用开路并联短截线或是短路串联短截线来代替集总元器件的电容或是电感来实现滤波的功能。这类滤波器的带宽较窄,虽然不能满足所有的应用场合,但是由于它设计简单,因此在某些地方还是值得应用的。 本设计采用切比雪夫滤波器,实际设计中可以用近似公式求 )111(cosh /)]1(cosh )2[ln(122 11 s s a N Ω+Ω+ΩΩ-+≥--ε 其中 11010/-=Ar L ε,01012tan 2tan 1f f πωπω==Ω,02tan f f s s π=Ω,20/10As L a = (4-1b ) s f 为阻带衰减的频率,Ar L 为通带衰减最大值,As L 为阻带衰减最小值。 但为了方便,通常可以由查阅已做好的图表得出。如下图1-1所示:

基于单片机的微波炉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自动化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高性能单片机的 微波炉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自动化(数控技术)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3月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院系分管教学领导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院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数控技术指导教师职称高级实验师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课题来源自拟课题课题性质工程设计课题名称基于高性能单片机的微波炉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毕业设计的内容: 该课题主要完成微波炉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部分的设计。要求设计AT89系列的外围扩展电路,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微波炉的模拟运行,能设置高、中、低三档火力和定时时间,并显示时间的倒计时,时间到可自动停止。 设计应完成充分掌握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完成相关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目前世界上各大芯片制造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从8位、16位到32位,数不胜数,应有尽有,有与主流C51系列兼容的,也有不兼容的,但它们各具特色,互成互补,为单片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市场潜力很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子设备逐渐增多,不同的设备都有自己的控制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使用单片机本身的巨大优势,可以进行多功能控制。 1965年,乔治·福斯特对微波炉进行大胆改造,与斯本塞一起设计了一种耐用和价格低廉的微波炉。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此,微波炉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由于用微波烹饪食物又快又方便,不仅味美,而且有特色,因此有人诙谐地称之为“妇女的解放者”。传统的微波炉容易产生设定误差,定时不够准确,会造成过快或者过慢,这样会影响食物的美味。基于单片机的微波炉控制系统设计,正是利用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的特点,进行微波炉的系统控制设计,改变了传统微波炉时间不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大四上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微波组)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波方向综合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微波元件设计、仿真与测试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040101 姓名: XXXX 学号: 040101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定向耦合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习使用Microwave office 软件进行微波电路的设计、优化、仿真; 3. 掌握定向耦合器的制作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定向耦合器是一个四端口网络(如图1所示),其中端口1是输入端,端口2是直通端,端口3是耦合端,端口4是隔离端。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3dB )是一种常用的微带定向耦合器,如图 2.2所示,图中连接四个端口的微带线阻抗为0Z ;串联分支的微带线阻抗为0/2S Z Z =,长度为/4g λ;并联分支的微带线阻抗为0P Z Z =,长度为/4g λ。 图1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由奇偶模分析可知,当信号从1端口输入时,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2端口为直通端、3端口为耦合端、4端口为隔离端,2、3端口之间输出信号的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0。

三、实验内容和设计指标 实验内容: 1. 了解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 根据指标要求,使用Microwave office 软件设计一个微带分支线定 向耦合器,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仿真。 设计指标: 在介电常数为4.5,厚度为1mm 的FR4基片上(T 取0.036mm ,Loss tangent 取0.02),设计一个中心频率为f 、相对带宽为10%,用于50欧姆系统阻抗的3dB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要求:工作频带内各端口的反射系数小于-20dB ,输入端与隔离端的隔离度大于25dB ,直通端与耦合端的传输损耗小于3.5dB 。定向耦合器的参考结构如图3.1所示,在设计时要保证四个端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 ,以便于测试。左右端口的距离应为40或50mm 。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 在进行设计时,主要是以定向耦合器的S 参数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仿真。S21、S31是传输系数,反映传输损耗;S41反映了输入端与隔离端之间的隔离度;S11、S22、S33、S44分别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根据S21,S31的相位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这两个输出端口的相位差。 四、理论设计过程 首先根据介电常数为4.5,厚度为1mm 的FR4基片(T 取0.036mm ,Loss tangent 取0.02)等条件,计算3dB 定向耦合器的各项尺寸参数。 对于端口处的微带线和并联分支,其阻抗都等于特征阻抗为50Ω。在3GHz 的中心频率下,计算得宽度为1.8844mm 。对于并联分支,长度为/4g ,计算得为13.426mm 。 1 2 3 4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课程设计论文,请参考!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高校建筑课程设计的校外合作模式 摘要:本文对高等院校建筑课程设计教育中的校外合作机制进行探讨,根据国内外建筑院校的相关教学经验,整理出在课程设计中的三种主要的校外合作模式,分别是生产合作模式、课题合作模式和公共合作模式。 关键词:课程设计;合作模式;校外资源;建筑教学 建筑学本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人文、技术、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所建筑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征,专业教学的重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一些关注传统建造文化,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强调前沿技术和数字化设计,着眼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一些则侧重建筑学本体的理论学习和哲学探讨。无论方向如何,高校建筑专业终究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建筑教育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培养具有实际设计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如局限于学术范畴,将学生禁锢在大学教育的内环境中,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目光投向外部,寻求校外的资源,并将其注入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改革中来。 0概况 纵观国外现代建筑教育的历史,来自包豪斯的“实用艺术至上”的原则就一直存在于整个脉络当中。初期具体表现在建立大师班“作坊”,将手工业和工业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从后来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延续、德州骑警在美国的发展到现在的ETH都有强调实用主义的传统,在教学的配置上也都安排有大量物质性的动手操作环节。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学校自身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应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分:1 总上课时数:40 上机时数:24)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主要任务分两部分:一是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通过授课方式完成;二是用学过的c 语言工具进行程序设计综合练习,主要通过上机试验完成。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C++对C语言的扩充 掌握C++语言特点、C++的输入输出、函数的重载、inline函数、 new和delete、变量引用 2.类与对象 掌握类的概念,类类型的定义格式,类与结构的关系,类与操作符重载,类的成员属性,类的封装性,类的继承性,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this指针的含义,类对象的定义,友元函数与友元类的作用;了解inline成员函数,静态数据成员,类的多态性与虚函数等内容。 3. 掌握软件设计的初步知识。 三、上机实习要求 练习C语言扩充的知识,构造类、用面向对象技术编成,要求用链表结构编写综合程序,包括输入界面的设计、存储的设计、处理算法的设计、输出报表的设计。独立完成大作业。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 设计能力的培养:了解计算机完整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掌握综合程序的设计能力。 2.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介绍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学生将深入了解电磁场的概念、电磁波的特性、天线的基本原理以及微波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等内容。 本课程为二学分课程,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与传播特性; •第二部分: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电磁场及微波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与传播特性 1.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电场和磁场 –电荷和电流 2.Maxwell方程组 –Gauss定理和环路定理 –Maxwell方程的物理意义

3.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基本概念和性质 –真空中的电磁波 –介质中的电磁波 4.电磁波的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的波阻抗和特性阻抗 –传输线的匹配和反射系数 第二部分: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1.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 –微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微波电路中的常用元件 2.微波天线 –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阵列天线和移相器 3.微波器件 –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 –微波管和半导体器件 4.微波测量 –参数测量基础 –矢量网络分析仪和频谱分析仪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中将安排有实验课、 编程实践课和设计课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2.辅助性学习材料:推荐教材《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基础》 第二版,作为学生的参考书。其他学习材料如电子课件、实验指 导书等也将提供给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交互式教学:课上将采用多媒体讲解方式,同时通过课堂 互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也可到课下的微信群中深入 交流和讨论。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方面: 1.平时表现(10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 情况、实验成绩等综合评定。 2.期中考试(40分):主要涵盖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为闭 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期末考试(50分):主要涵盖整个课程内容,为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总结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微波技术的基本原 理与应用,从而为他们的深入研究和应用电磁场及微波技术奠定坚实 的基础。

微波实验报告3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波技术 实验名称: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 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室名称:通信与控制基础实验室 成绩: 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 实验三、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阻抗匹配原理,重点掌握单支节阻抗匹配器的应用; 2.熟悉阻抗圆图在阻抗测量中的应用; 3.学会用阻抗匹配器对失配元件进行调配。 二、设计要求 1.在给定负载情况下,利用单支节匹配器法设计阻抗匹配网络,实现无反射匹配; 2.结合阻抗圆图,验证设计结果,并得出结论。 三、实验原理 1.阻抗测量 在微波测量技术中,阻抗测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微波元件的阻抗是微波系统匹配设计的依据, 也是研究复杂微波结构的微波网络中确定等效电路参数的依据。阻抗测量不仅应用于微波器件特性阻抗的研究及微波系统的阻抗匹配,同时也是一些复杂测量(如微波网路参量的测量)的基础。因而微波阻抗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量。 由波导理论可知波导中的电磁场不是均匀分布的,因而不可能像双线传输线那样用行波电压(或电场强度)对行波电流(或磁场强度)之比,来规定出一个只决定于传输线本身尺寸的特性阻抗。波导的等效阻抗值因定义方法不同而不同,因而一般并不进行阻抗绝对值的测量。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是电磁波在负载与传输线不匹配的传输系统上传播而产生的问题,在这一类问题中仅需知道被测元件的归一化阻抗。阻抗测量的方法很多,但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测量线法。 根据传输线理论,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归一化阻抗为:

在电压最小点,即L=L min 时,有ρ1 Z =,代入上式可解得归一化负载阻抗为: 即阻抗测量就归结为对上述三个参量的测量。 2. 确定驻波最小点位置L min 的测量原理 由于测量线标尺的两端点不是延伸到线体的两端口,直接测量输入端口到第一个电压最小点的距离L min 是不可能的,但根据阻抗分布的2/g λ重复性原理,在传输线上每隔2/g λn 处的阻抗相等,所以只要找到与待测阻抗相等的面作为等效参考面即可,这就是在测量中常采用的方法“等效截面法”。实际测量过程如图3-1所示。 首先将待测元件接在测量线的输出端,其驻波分布图形如图 3-1(a )中所示,元件的输入参考面(如图中TE 截面)与第一个驻波最小点 D1 的距离为D min ,用测量线测出其输入驻波系数ρ,记录波节点在测量线上的位置D min (D min= 2/g λn +Lmin) ,然后取下待测元 件,将测量线短接,这时在测量线中测得与D min 相邻的驻波节位置D T ,如图3-1(b)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 D T 是测量线终端短路时的驻波波节位置,所以它离终端的距离必为2/g λn ,根据2/g λn 阻抗变换原理。D T 点的输入阻抗应等于终端所接的待测器件的阻抗。D T 参考面则被称为测量线终端的“等效参考面”。这样在测量线上的D min 和D T 之间的距离即为所要求的输入参考面到第一最小点的距离L min 。如图(C )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终端接被测元件时的驻波图形,虚线表示终端短路时的驻波图形)。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设计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自动化实验室:电工电子四楼组别:无同组人员:无 设计时间:2012年8 月8日——2010 年9 月15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含设计指标)……………………………………………3页码二.原理设计(或基本原理)……………………………………………………………3页码 三. 架构设计(架构设计)………………………………………………………………4页码 四. 方案实现与测试(或调试)…………………………………………………………5页码五.分析与总结……………………………………………………………………………15页码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含设计指标) 主干道与乡村公路十字交叉路口在现代化的农村星罗棋布,为确保车辆安全、迅速地通过,在交叉路口的每个入口处设置了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红灯禁止通行;绿灯允许通行;黄灯亮则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行驶到禁行线之外。主干道和乡村公路都安装了传感器,检测车辆通行情况,用于主干道的优先权控制。 具体要求如下: (1)当乡村公路无车时,始终保持乡村公路红灯亮,主干道绿灯亮。 (2)当乡村公路有车时,而主干道通车时间已经超过它的最短通车时间时,禁止主干道通行,让乡村公路通行。主干道最短通车时间为25s 。 (3)当乡村公路和主干道都有车时,按主干道通车25s,乡村公路通车16s交替进行。 (4)不论主干道情况如何,乡村公路通车最长时间为16s。 (5)在每次由绿灯亮变成红灯亮的转换过程中间,要亮5s时间的黄灯作为过渡。 (6)用开关代替传感器作为检测车辆是否到来的信号。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交通灯。 要求显示时间,倒计时 二. 原理设计(或基本原理) 本设计用了Verilog HDL语言, TOP—DOWN设计,设计方法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 具体过程如下: 该系统中输入变量有:set(使能开关),c(乡村道路开关), clk(系统时钟),该控制系统打开后共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只有主干道交通灯亮,这种情况比较简单,此时主干道绿灯一直亮着。第二种是乡村道路开关打开,此时是主干道和乡村道路红灯和绿灯交替亮。 三.方案论证(架构设计) 交通灯控制器框图: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报告 概述 此次参观微波基站,包括两个部分,其中包括基站部分、机房部分。 基站部分:信号传到基站,通过7/8馈线转1/2馈线进BTS,出来通过2M线,进一个小光端机转光信号,通过光缆传到附近机房。 机房部分:光信号通过光缆进ODF,通过跳纤进光端机,电信号通过2M线进DDF,DDF出来通过2M线进协议转换器,所有协议转换器通过网线进路器,再通过路器传到上级计费。 基站的设计 一、基站的配置 根据站址勘察结果,合理选择基站的类型、扇区配置和设备类型。 1、基站的类型 基站类型分为宏蜂窝、射频远端站和微蜂窝基站,应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基站的类型。 在市区、郊区和农村等广覆盖区域,以宏蜂窝为基础实现广覆盖。在站址选择或工程安装存在困难的站点,可以采用射频远端站。

在热点地区和宏蜂窝覆盖的盲区,以微蜂窝或射频远端站为补充。 2、扇区配置根据覆盖区的特点和容量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扇区配置,可以达到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如下表所示:扇区配置全向站单扇区/两扇区三扇区适用原则较为平坦、话务量较低区域针对有明显覆盖需求或话务量集中区域承载话务、话务量集中区域典型使用区域农村地区交通干线等一般市区、密集区、郊区等 3、基站设备类型基站设备可分为室内站和室外站,应按下列原则选择设备类型。市区内应以室内站为主,便于维护。 在市区内难以获取机房的站址,可选择射频远端站和室外站型。 郊区和农村有条件的站址使用室内站,对没有建设机房的站址使用室外站。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 4、其他设备类型 微蜂基站广泛用于楼宇覆盖,随着城市发展,写字楼和居民楼逐渐向高大密集方向 发展,宏基站已不能满足要求,微蜂窝的室内分布已经成为楼宇覆盖的主流。直放站因为不可避免地对施主基站会产生很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使用,主要使用在话务量较低的地下室、隧道等覆盖盲区,而且建议尽量使用光纤直放站。 5、天线的选择

东南大学微机实验综合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报告 《参数可调波形发生器》 姓名:学号: 专业:实验室: 组别:同组人员: 设计时间: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3 二.原理设计--------------------------------------------4 三.方案论证与实现--------------------------------------6 四.设计思路及流程图--------------------------------------------------------7 五.编程实现--------------------------------------------------------------------10六.方案测试与结果分析----------------------------------18 六.改进与提高------------------------------------------19 七.分析与总结------------------------------------------19

一、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编制1 个参数在线可调的波形发生程序,由D/A 输出,构成参数在线可调的波形发生器,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函数波形可选 f(t)=asin(bt),其中a、b参数在线可调(也可自己选择,但要求至少2 个参数可调且调节很明显)。参数调节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1)两个可调电位器输出通过A/D 转换后作为可调参数; (2)参数通过实验装置上的键盘实时修改(调整); (3)精确时间,开关选择标准信号输出(例如a=2V, b=100πRAD/s,即50Hz 正弦波)。 2)设计提示 (1)当用电位器调节参数时,输出零不能对应相应的参数值就为零; (2)当通过键盘修改参数时,先键入参数名如“a”,显示当前参数值,修改后再键入参数名,则修改参数完成,随后输出波形发生变化。 3)进一步设计要求 (1)分别采用两种参数调节方式在线调节参数; (2)产生周期性三次可调函数f(t)=at3+bt2+ct+d。 二、原理设计

东南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填写要求及参照(格式)模板

任务书填写要求及参照模板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容和要求 (包括任务容、原始条件及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列明以下容:(字数1000左右) 1、说明选题的围、向(可作为学生选题依据),并对此领域研究的 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行论述。 2、对所选的向(选题)提出写作的容要求和结构安排。(此部分为 重点容) 3、对所选的向(选题)提出技术要求; 4、对所选的向(选题)提出工作要求。 二、参考文献要求 至少十篇,含供学生翻译的英文资料,按规开列,刊物文献至少2/3(期刊),近五年文献至少1/2 三、进度要求 在2008.2.25——2008.6.15(共16)进行安排,并且与开题报告中的进度一致。

经济管理学院 (系) 会计学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 ——基于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学 生 文静 学号 14403115 起 止 日 期 设 计 地 点 指 导 教 师 顾 问 教 师 教研室主任 斌 教学院长(教学系主任) 良华 发任务书日期 2008年 2月25日

1、 选题建议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题目为“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近年来,西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数发展中存在最终控制人现象,最终导致公司绩效恶化。事实上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大股东的增加,也确实不断暴露出恶意侵占资金、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大股东控制问题从幕后走向前台。同时,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能够较完整地获得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相关资料,因此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也越来越受到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2、毕业论文包括容:(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 第二部分:文献回顾: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等理论回顾 第三部分:样本选取及并购概述 第四部分:对于理论进行假设性检验 第五部分:结论及建议 3、毕业论文关键点和难点: (1)模型构建;

东南大学综合电子实践Quartus ii课程设计报告

综合电子实践Quartus ii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XXX 学号:22011XXX 报告日期:2013/9/6

目录 A交通控制灯设计 (3) 1.系统设计要求 (3) 2.系统设计方案 (3) 2.1 系统设计思路 (3) 2.2 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5) 3.交通控制灯各模块电路设计 (6) 3.1控制模块controller (6) 3.2时钟分频模块frequency10Hz和frequency (10) 3.3分位电路模块fenwei (12) 3.4带闪烁功能的七段数码驱动显示模块display (14) 4.交通控制灯顶层电路设计 (16) 4.1原理说明 (16) 4.2 端口设计说明 (16) 4.3 Quartus ii 仿真与结果分析 (17) B 跑马灯设计 (19) 1.设计要求 (19) 2.方案设计框架 (19) 3.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软件设计 (20) 3.1集成分频器模块 (20) 3.2 32进制计数器模块 (24) 3.3彩灯控制模块 (25) 3.4 4选1选择器模块 (28) 3.5 4进制计数器模块 (29) 4.系统结构及仿真 (31) C 数字钟设计 (32) 1.系统设计要求 (32) 2.系统设计和仿真验证 (33) 2.1整体方案设计 (33) 2.2 端口设计说明 (34) 2.3 功能仿真.................................................................................................................. (34) 3.VHDL设计和RTL视图 (35) 3.1 对应的的顶层VHDL设计 (35) 3.2 底部元件74161_0,74161_1,74161_2和74161_3 VHDL设计 (41) 3.3 RTL视图 (42) D 设计心得 (42) ※设计报告说明:所有程序均在Quartus ii 9.0环境下运行,打开时可能会存在软件版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