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

地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
地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

地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

摘要:地黄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随着对地黄药理研究以及植化

工作的发展,其有望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基于此,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

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展开探讨,

希望能够为临床用药及中药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地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地黄属于玄参科草本植物,《神农本草经》将地黄列为上品。为促进地黄这

一常用中药的研究利用,本文对地黄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探究。

1地黄化学成分分析

1.1氨基酸类成分与微量元素

地黄中的氨基酸种类比较多,约有十五种,丙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谷氨酸、缬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含量较少。

地黄中的微量元素与无机离子含量丰富,生地黄中按照不同成分的含量高低

排序依次为:钾>镁>钙>铁>锰>锌>铜;干地黄中按照不同成分的含量高低

排序依次为:钾>镁>钙>钠>铁>铜>锌>锰。

另外,在干地黄中还能分理出β-谷淄醇、丁二酸、脂肪酸等物质。

1.2糖苷类物质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在地黄中可鉴定出水苏糖、果糖、葡萄糖等八种糖类。

生地黄与熟地黄两者糖类种类相同,只是含量有所变化。熟地黄中的果糖含量、

甘露三糖含量比较高。

1.3环烯醚萜类物质

环烯醚萜是地黄中的特征成分,稳定性能较差,经常以苷类形式储藏在织物内。与鲜地黄相比,干地黄中的环烯醚萜含量会下降50%。目前,地黄中已鉴定

出梓醇、益母草苷、地黄苷等多种化合物,其中,梓醇含量最高。梓醇属于单糖苷,稳定性能差,其在鲜地黄中含量可达3.37%,熟地黄中含量最低。

2地黄药理作用分析

2.1抗炎解热与抗衰老作用

生地黄水提取液能有效治疗家兔阴虚发热,能有效降低发热时间以及发热高

峰值。生地黄能有效抑制血浆CAMP含量,起到解热、抗炎的作用。

有机体衰老与自由基有密切联系,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自由基水平也呈不

断上升趋势,而清除自由基能力却持续下降。这就导致有机体内的自由基无法及

时得到清除,蓄积的自由基会对有机体造成损害,并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衰老症状。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不同浓度的地黄水,能能有效抑制MDA过氧化丙二醛,而3.25mg/ml的地黄水溶血率最低且抑制率最高。地黄通过DNA损伤修复、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清除自由基等方面充分发挥抗衰老功效。

2.2抗肿瘤功效

地黄多糖b能有效抑制淋巴细胞活力,促使IL-2物质分泌,与此同时,地黄

多糖b能有效提升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大量实践证实,地黄多糖b

具有抗肿瘤功效。我国研究人员从三种常用地黄中均提取了水苏糖,鲜地黄中该

物质含量最高,并能显著抑制SGC-7901以及HEPG-2肿瘤细胞,与此同时,还能

提升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

2.3胃粘膜保护作用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地黄中的地黄苷A与D能有效增加阴虚小鼠体重,促使

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摘要柴胡来源于伞形科(Umbelliferae)柴胡属(BupleurumL.)植物。其中主要包括了多糖、发挥油、柴胡皂苷一些化学成分。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发现,柴胡对解决抗病毒、抗细菌内毒素、降脂、抗炎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这是近10年发现的。柴胡的主要毒性成分是柴胡皂苷和柴胡的挥发油,这些毒性把器官作为主要肝脏,与多种途径的氧化损伤有关的是肝损伤机制。对柴胡毒性有影响的问题是在临床实验中发现的,这都是根据不同的品种与方法进行的,柴胡的皂苷和含的挥发油量也影响着其毒性的大小。 关键词柴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毒理作用 ABSTRACT Root from Umbelliferae BupleurumL plants.Mainly contain volatile oil,saikoside and polysaccharide.Through nearly 10 year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research found that toot on antipyretic、antiviral、anti bacterial endotoxin、anti-inflammatory、reducing blood lipid、liver、regulating immune and antitumor analgesic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has pharmacological effect.At the same time,the essential oil is z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toxicity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zhe root and zhe root of the Chinese.The toxicity target organ is mainly liver.The mechanism of liver injury i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in many ways.Different varieties,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and so on the toxicity of the root of the root of the root i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use gradually found,the size of the toxicity and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KEY WORDS Root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Modern research toxicological effects 前言 形状是伞状且多年的草本植物的是柴胡,它的根晒干后可以入药,这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狭叶柴胡也就是南柴胡和伞形科多年的生草本植物柴胡也就是北柴胡是药中的极品,这是《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柴胡味道辛辣,味苦,性微寒,对舒肝郁结,祛痛散热有很好的疗效。一些研究表明柴胡能够降血压,

玳玳4化学成份、药用。

目录

1.1 基本信息1.2 药性论述2枳实的作用 3枳实用药禁忌3.1 药材来源3.2 药材基源3.3 产地溯源3.4 炮制方法4现代研究 4.1 主要成分4.2 药理作用5中医传承 5.1 各家论述5.2 药方选录5.3 药用配伍5.4 药材鉴定6人工栽培 6.1 生物学特性6.2 田间管理6.3 病虫害防治7药物应用鉴别

基本信息 中药名枳实[zhǐshí] 别名鹅眼枳实 英文名Immature Bitter Orange、Immature Sweet Orange、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原植物 1.Citrus aurantium L. 2.Citrus sinensis (L.)Osbeck 药用部位以植物的幼果入药。 枳实-原植物形状(图1) 功效分类理气药;消食药。 附注植物描述,详见词条:酸橙、甜橙 性状: 1、酸橙枳实果实呈半球形、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2.5cm。外表面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顶部有明显的花柱基痕,基部有花盘残留或果梗脱落痕。切面光滑而稍隆起,灰白色,厚3~7mm,边缘散有1~2列凹陷油点,瓤囊7~12瓣,中心有棕褐色的囊,呈车轮纹。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2、甜橙枳实外皮黑褐色,较平滑,具微小颗粒状突起。切面类白色,厚2~4mm,瓤囊8~11瓣。味酸、苦。饮片性状:枳实呈半圆形薄片,直径约0.5~2.3cm。外果皮灰绿色、黑绿色或棕绿色,较粗糙,散有众多小油点。切面黄白色或黄褐色,中果皮略隆起,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麸炒枳实切面黄色,略有焦敤,质脆易折断,气焦香,味较弱。[1] 贮存: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 功效主治 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实-原植物形状 1.《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误服。 2.《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3.《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2枳实的作用

地黄的研究综述

课程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2012级生物工程 题目:我国中药资源利用的文献综述 姓名:任泽文 学号: 20120479 指导教师:张少冰 2015年 1 月 9 日

地黄的研究综述 摘录 本文清楚的介绍了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有效成分,药用机理以及古代临床上的一些处方,向我们介绍了地黄的详细信息。地黄按照不同的炮制方法在中药学上分为不同的中药,有鲜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关键词地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 1、植物形态特征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2、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此外,国内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 3、有效成分 到目前为止,已经明确地黄的主要成分为苷类、糖类及氨基酸,并以苷类为主,在苷类中又以环烯醚萜苷为主。目前已从地黄中分离出32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一梓醇含量最高。

皂角粉的有效成分(知识资料)

1 将皂角拨下来,放在水中搓洗.就会有泡沫出来,这水就可以洗头了.或者用绞碎机绞碎,用沙布包好,就可以像肥皂一样使用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如果真的想用植物洗头的话,建议用土槿树叶,用法一样,撮完的水很柔滑,效果比市场上的洗发水强多了. 【皂角粉的有效成分分析】皂角含有皂荚皂甙、棕榈酸、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等成分,它所含的生物碱除具有洗涤功能外,还有保健和杀菌功能,使用皂角粉对清洗物表面无任何腐蚀,它优于其他任何一种化学清洗剂,是一种植物表面活性剂,是最理想的天然高效表面活性清洗剂。 用法攻略: 1.最佳效果——煮沸后使用(千年古法) 取10-15g花草皂角粉,装入茶包药包,加300-500ml(大约半瓶矿泉水)水,置于小锅内(用小型电热杯半加盖煮水也可),煮沸后改文火加热2分钟,自然冷却至温度适宜后即可使用。 洗发:洗发前无需使用清水润湿头发,可直接取皂角水在头皮轻拍并润湿发丝,并轻轻按压、抓洗

头皮,轻轻揉搓发丝,然后冲洗干净,使用护发素或润丝。 2.懒人做法——浸泡免煮 取花草皂角粉直接加水,混匀,浸泡过夜或一个白天,然后依照第一种方法洗头,也不错!提醒一些,最好在浸泡的过程中搅拌几次,这样可以帮助释放有效成分! 3.直接使用 偶不推荐此法!直接使用干粉,皂角粉中的有效成分无法充分释放,仅仅靠摩擦力清洁,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伤害头皮和头发! 4.超级经验 如果全家人都用皂角水洗发,或者亲不愿意每天重复煎煮皂角水这个流程,每次可以将尽量多的皂角粉装入布袋中,多煎煮一些皂角水,用完之后把剩下的灌到瓶子内放到冰箱保存,下次使用的时候,直接加热就可以使用啦,很方便哦!一定要放到冰箱,不然会很容易变质的。

中药化学成分中的英文对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 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 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Alizarin 茜素 Allantoin 尿囊素 Allasecurinine 别一叶秋碱 Allantolin Allicin 大蒜素 α-Allocryptopine α-别隐品碱 Alloisoimperatorin 别异欧前胡素 Alloxanthoxyletin Allose 阿罗糖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saponol Aloin 芦荟甙 Aloesin 芦荟苦素 Aloperin 苦豆碱 Alpinetin 山姜素 Amentoflavone 9-Amino camptothecin 9-氨基喜树碱 1- Amino-cyclopropane-1-acid hydrochlorid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酸盐Amethystoidin A 香茶菜甲素 Ampelopstin 福建茶素 Amphicoside II 胡黄连苦甙 II,胡黄连甙 II Amygdalin 苦杏仁甙 β-Amyrin β-香树脂醇

皂角用药历史及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 一、综述 1、标题和作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前言及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参考文献 (8) 5、致谢及声明 (10) 二、导师评阅意见表(单张) (11) 三、实习总结 (12) 四、平时成绩表 (13)

皂角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xxx中药专业 xxxxxx 【前言】 皂角学名皂荚,我国古代很早就掌握其化学特性及药理作用,在北宋,就用皂角制成了人工洗涤剂,作为洗涤剂与洗发剂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明朝李时珍也把肥皂团的制作方法载录。现代社会,对皂角的认识更为深刻,应用更为成熟,其成熟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此外,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瓜尔豆胶;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理活性,并且有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是论述皂角的历史发展,当代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的研究进展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皂角;历史发展;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正文】 1.历史发展: 1.1皂角亦作“皁角”。即皂荚。宋孔平仲《晚兴》诗:“皁角芽已长,瑞香花欲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离县九里有座庙,唤做皂角林大王庙,庙前有两株皂角树,多年结成皂角,无人敢动。”丁玲《法网》二:“棕板刷子用力的在一些脏布片上擦着,一些灰色的、蓝色的、黑色的衣服,在皂角的泡沫里,便稍稍变得干净了一点。” 1.2皂荚亦作“皁荚”。落叶乔木,枝干上有刺,开淡黄色花,结荚果。荚果富胰皂质,可去污垢。荚果、树皮和刺均可入药,有祛痰功能。也称皂角。《南史·虞玩之传》:“俭方盥,投皁荚於地曰:‘卿乡俗恶,虞玩之至死烦人。’”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淮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皁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清陈维崧《剔银灯·春景》词:“小巷蘼芜,斜街皂荚,都被雨酥烟腻。”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二:“宋王文宪家,以皂荚末置书中,以辟蠧。”

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地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1.1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地黄含有环烯醚萜、单萜及其苷类成分[2~6],主要含有梓醇,二氢梓醇,乙酰梓醇,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单蜜力特苷,蜜力特苷,Rehmaglutin A、B、C、D,Acteoside,地黄苦苷A、B、C、D,Cerebroside及含氯的Glutinoside,胡萝卜苷,1-乙基-β-D-半乳糖苷,Rehmalonoside A、B、C, Purpureaside C,Glutinoside,Cistanoside A、F,Jionoside A2、B2、C、D、E,Jiogluto-side A、B,去羟栀子苷,筋骨草苷,8-表番木鳖酸,乙酰梓醇苷等。 1.2糖、苷类 从地黄中已分离鉴定出了8种糖类:水苏糖、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及半乳糖[6]。鲜地黄中水苏糖含量高于干地黄,而六碳糖、蔗糖及三糖含量低于干地黄,干地黄中仅含少量还原糖,而熟地黄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其苷类的结构及含量有明显变化[7~8]。 从地黄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种酚性苷类:Acteoside、Forsythiaside、3,4-二羟基-β-苯基-O-*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1BA701A55-22)β-D-吡喃葡糖基-(1→3)-O-咖啡酸基-β-D-吡喃葡糖苷及3,4-二羟基-β-苯基-(1→6)-4-O-咖啡酸基-β-D-吡喃葡糖苷[4]。此外,从地黄鲜叶中还分离鉴定了金圣草黄素、木樨草素及梓醇等。 1.3氨基酸

倪慕云等报道[4],地黄及其炮制品中水溶性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干地黄61. 533 mg/g; 熟地黄加酒炖为22.244 mg/g,不加酒炖为5.231 mg/g。干地黄中含15种游离氨基酸,按含量多少依次为丙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其水溶性游离氨基酸的量与友田正司所报道基本一致。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与龚跃新等报道基本一致[10]。只是不存在甲硫氨酸与组氨酸,但存在脯氨酸与胱氨酸。 1.4微量元素 铃木章等报道[11],生地黄中的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按含量多少排列顺序为:K>Mg>Ca>Fe>Mn>Zn>Cu。倪慕云等报道[12],干地黄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K>Mg>Ca >Na>Fe>Cu>Zn>Mn>Sr>Co>Pb。其中前4种含量大于500 ppm。Mg、Na、K、Ca的含量与铃木章报道基本一致,而Cu、Mn、Fe 的含量差别较大。熟地黄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K>Ca>Mg>Na>Fe>Al>Cu>Zn>Mn>Sr>Cr>Co>Pb。其中前4种含量大于500 ppm。加酒与不加酒炮制的熟地黄,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基本一致,干地黄与熟地黄中Mg、Ca的溶出率基本一致。但熟地黄中Sr、Mn的溶出率略降低,而Cu稍升高,水炖较酒炖熟地黄中Zn、Al、Fe的溶出率稍高。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长期以来,人们对化学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却忽视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动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毒素。于是在生产中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天然食品颇受青睐,身价倍增,一些宣传媒体也将其描述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食品。事实并非如此,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屡有发生,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 一、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的定义及种类 (一)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的定义 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就是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二)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 1、苷类 在植物中,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羟基和非糖化合物中的羟基缩合而成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称为苷,又叫配糖体或糖苷。苷元是苷中的非糖部分。由于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苷的种类也有多种,有毒的主要有氰苷、皂苷等。 (1)氰苷 氰苷是结构中含由氰基的苷类。其水解后产生氢氰酸,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有人将氰苷称为生氰糖苷。生氰糖苷由糖和含氮物质缩合而成,能够合成生氰糖苷的植物体内含有特殊的糖苷水解酶,将生氰糖苷水解产生氢氰酸。 氰苷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它能麻痹咳嗽中枢,因此有镇咳作用,但过量可引起中毒。氰苷的毒性主要来自氢氰酸和醛类化合物的毒性。氰苷引起的慢性氰化物中毒现象也比较常见。在一些以木薯为主食的非洲和南美地区,就存在慢性氰化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氰苷中毒预防措施:首先,不直接食用各种生果仁、对杏仁、桃仁及豆类要在食用前反复用清水浸泡、充分加热。其次,在以木薯为主食的地方要注意饮食卫生,严禁生食木薯。最后,若发生氰苷类食品中毒时,应立刻给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使细胞继续进行呼吸作用。再给中毒者服用一定量的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 )皂苷2(. 皂苷是类固醇或三萜系化合物的低聚配糖体的总称。皂苷对黏膜,尤其对鼻黏膜的刺激性较大,有溶血作用内服量过大可引起食物中毒。含有皂苷的植物有豆科、蔷薇科、葫芦科,动物有海参和海星等。 (3) 硫代葡萄糖苷 可产生异硫氰酸酯 ,硫醚等有害物质 ,代表植物:油菜,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致甲状腺肿大,碘吸收下降.但也有抗癌,防癌作用. 2、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复杂环状结构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少数存在于动物中,有类似碱的性质,可与酸结合成盐,在植物体内多以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生物碱的种类很多,已发现的有2000种以上,分布于100多个科的植物中,其生理作用差异很大,引起的中毒症状各不相同。有毒生物碱主要有烟碱、茄碱、颠茄碱等。以马钱子碱毒性最大. 3、酚类及其衍生物 主要包括简单酚类、黄酮、异黄酮、香豆素、鞣酸等多种类型化合物,是植物中最常见的成分。

中药地黄的有效成分及现代药理学基础的研究进展(1)

目录 引言 (1) 1. 地黄的化学成分 (2) 1.1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2) 1.2 糖类 (2) 1.3 氨基酸 (3) 1.4 微量元素 (3) 1.5 其他成分 (3) 2. 地黄药理作用 (3) 2.1 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 (3) 2.2 对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 (4) 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4) 2.4 对肾脏的药理作用 (4) 2.5 降血糖作用 (5) 2.6 抗衰老 (5) 2.7 对胃黏膜的药理作用 (6) 2.8 抗炎症作用 (6) 2.9 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6) 3.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地黄的有效成分及现代药理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ZHANG jin-tang(张金堂) 摘要: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探究了中药地黄的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地黄主要成分低聚糖和梓醇具有降糖及改善记忆力功能,多糖能改善造血,且具备中枢抑制作用。本文总结归纳了当前关于地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地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Rehmannia Glutinos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lot of documents, detailed study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adix rehmanniae. The main component of Rehmannia glutinosa oligosaccharides and Catalpol has hypoglycemic and improve memory function, polysaccharides can improve the hematopoietic, and has the central inhibitory eff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ehmannia glutinosa. Key words:Rehmannia glutinosa;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引言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伤津便秘,阴虚发热,骨蒸痨热,内热消渴等热证。地黄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的要药,故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口干舌绛,及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者。地黄又具清热养阴,生津止咳的功效,故可用治热病伤阴所致的舌绛烦渴,津伤便秘,内热消渴。地黄入肾经,又能滋阴

化学与洗涤剂

化学与生活中的洗涤剂 姓名:杨层层班级:11审计2班学号:1102110221 摘要: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与洁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个人形象,衣着卫生,还是使用的饮食餐具,都很注重卫生方面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要求有更加洁白的衣着,更加干净的餐具、杯具等等。因此对洗涤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这样化学工作者也有了更高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洗涤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洗涤效果也越来越好。本文主要从洗涤剂种类的大致发展情况,以及洗涤剂的洗涤原理与过程进行论述。 关键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洗涤剂洗涤剂的种类草木灰肥皂洗涤原理去污过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而言,化学用品无处不在,可以说是与我们形影不离。我所选修的这门课程是《现代生活与化学》,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化学与日用品、化学与美容、化学与食品、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医学。而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化学与日用品中的“洗涤剂”。 一、洗涤剂的发展历程 人们最早使用的去污物质有草木灰、天然碱、皂荚果、木槿花、无患子,其中草木灰和天然碱主要用来洗衣物,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碱性物质,可除油污;木槿花在水中揉搓得到的粘稠汁液,可用来洗头发、洗手;无患子具有抑菌、去屑、防脱、滋润皮肤的作用,洗脸可清除面部的油脂,并能收敛毛孔。但这些物质并不能多用,过度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伤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智力的开发,草木灰逐渐被其他洗涤物质取代。 人们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肥皂,随着有机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成功,合成洗涤剂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中。50年代四聚丙烯的大量生产,促进了合成洗涤剂在全世界的高速发展。1953年美国合成洗涤剂的产量首次超过了肥皂。作为合成洗涤剂主要产品之一,液体洗涤剂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推出的商用液体洗涤剂是手洗餐具洗涤剂,表面活性剂以烷基聚氧乙烯醚为主,产品为中泡。1985年,重垢液体洗涤剂含磷较少甚至不含磷,70年代起各国对洗涤剂的限磷或禁磷使液体洗涤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普及。80年代液体洗涤剂的形式、功能、结构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成为洗涤剂产量中仅次于粉状的重要品种。从洗涤剂的品种来看,液体产品品种远多于固体产品。与固体洗涤剂相比,液体洗涤剂相比,液体洗涤剂使用前无需溶解,具有使用方便、溶解(分散)速度快,低温洗涤性能耗的优点。同时,还具有配方灵活、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节省能源、加工成本低、包装漂亮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洗涤剂的种类 (一)碱剂 古时人们除了用清水去除衣物上的泥沙外,还使用草木灰去除衣服上的油性污垢。草木灰是燃烧木头、

常见有毒植物

常见有毒植物 植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供给人类食物,同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植物自身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的物质,不慎接触到,可能会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在小说中也经常能看到植物的身影,这里我想按照植物中主要致毒成分来进行分类对有毒的植物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概括。其中有很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此前可能也没有了解到它们的毒性。那么我们就一块开始: 根据植物中所含有毒成分我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类分别阐述: 一、含甙类的植物 1、夹竹桃:常绿灌木,开桃红色或白色花,分布广泛,其叶、花及树皮均有毒。(我亲见过,小时候喜欢采它的花玩,现在学习的地方有好多夹竹桃,只能欣赏再不敢动手了) 2、洋地黄:亦称紫花毛地黄,草本植物,各地均有栽培。全柱覆盖短毛,叶卵形,初夏开花,朝向一侧,其叶有毒。 3、铃兰:草本植物,东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花为钟状,白色有香气,全草有毒。 4、毒毛旋花:亦称箭毒羊角拗,灌木,我国云南、广东有栽培,花为黄色,有紫色斑点,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5、毒箭树:亦称“见血封喉”,落叶乔木,分布于广西、海南等地,高20~25米,叶卵状椭圆形,果实肉质呈紫红色,其液汁有毒。 6、其他:高粱苗、木薯、杏桃李梅的仁、远志、桔梗、皂荚等。 二、含生物碱类的植物 1、曼陀罗:草本植物,高1~2米,茎直立,叶卵圆形,夏季开花,花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全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强。(也是我小时候经常采摘的一种花,哈哈) 2、颠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一大一小,夏季开花,钟状,淡紫色,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黑紫色,其叶和根有毒。(吃过它的果实) 3、天仙子:草本植物,我国东北、河北、甘肃等地有野生,全株有毛,味臭,夏季开花,漏斗状呈黄色,全株有毒。 4、乌头: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及东部山地丘陵,茎直立,秋季开花,其根有毒。 5、毒芹:草本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一带,根状茎肥大有香气和甜味,秋季茎中空,花为白色,全草有毒。 6、钩吻:亦称断肠草,常绿灌木,夏季开花,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茎、叶均有毒,民间用来杀虫。(听过断肠草的大名,还没有亲见过。) 7、其他:雷公藤(根有毒)、马钱子(番木鳖)种子剧毒。 三、含毒蛋白类的植物 1、相思豆,亦称红豆,分布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为木质藤本,枝细弱,春夏开花,种子米红色。其根、叶、种子均有毒,种子最毒。(当翻资料看到这些时,偶不愿意相信,呵呵。) 2、巴豆树:乔木,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台湾等地,夏季开花,种子有毒。 四、含酚类的植物 1、常春藤:常绿木质藤本,各地均有分布,叶椭圆形,晚秋开花,果实球形,橙色。全株有毒。 2、毒鱼藤:亦称毛鱼藤,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叶小,夹果,根茎叶均有毒。主要对鱼类毒性大。 3、其他:栎树、野葛、漆树、地薯、槟榔等。特别说明:嚼槟榔可以增大口腔癌的发病几率。 五、其他

常用材料标准及化学成分表 (1)

常用材料所用标准及化学成分表 标准牌号 元素质量分数%(除给出范围外为最大值) 序 号 标准 牌号 C Mn P S Si Cu Ni Cr Mo V Nb 备注 1 ASTM A216 WCB 0.30 1.00 0.04 0.045 0.60 0.30 0.50 0.50 0.20 0.03 … 铸件① 2 WCC 0.25 1.20 0.04 0.045 0.60 0.30 0.50 0.50 0.20 0.0 3 … 铸件① 3 ASTM A352 LCB 0.30 1.00 0.04 0.045 0.60 0.30 0.50 0.50 0.20 0.03 … 铸件 4 LCC 0.2 5 1.20 0.04 0.045 0.60 0.30 0.50 0.50 0.20 0.03 … 铸件 5 LC3 0.15 0.50~ 0.80 0.04 0.045 0.60 … 3.00~ 4.00 … … … … 铸件 6 LC9 0.13 0.90 0.04 0.045 0.45 0.30 8.50~ 10.0 0.50 0.20 0.03 … 铸件 7 ASTM A105 A105 0.35 0.60~ 1.05 0.035 0.04 0.10~ 0.35 0.40 0.40 0.30 0.12 0.08 …锻件②

标准牌号 元素质量分数%(除给出范围外为最大值) 序 号 标准 牌号 C Mn P S Si Ti Ni Cr Mo V W 备注 8 ASTM A182 304 0.08 2.00 0.045 0.03 1.00 … 8.00~ 11.0 18.0~ 20.0 … … … 锻件 9 316 0.08 2.00 0.045 0.03 1.00 … 10.00~ 14.0 16.0~ 18.0 2.0~ 3.0 … … 锻件 10 316L 0.03 2.00 0.045 0.03 1.00 … 10.00~ 15.0 16.0~ 18.0 2.0~ 3.0 … … 锻件 11 321 0.08 2.00 0.045 0.03 1.00 0.70 9.00~ 12.0 17.0~ 19.0 …… …锻件③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

-33-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5卷第9期 诊断标准按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之规定[1],共84例住院患者,男69例,女1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4岁,平均(35.17±12.40)岁。 3.2 治疗方法 空腹服,100ml/次,2次/d,用时摇匀。 3.3 治疗效果 84例病人服药时间最短11d,最长167d,平均42.5d。服药开示,除个别人反映胃肠不适,轻度腹泻及肝区疼痛加重(继续服用后自行消失)外,其他无副反应。 3.3.1 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 根据本组治疗前后资料较完整的病例统计HBsAg阴转率7.8%;HBeAg阴转率45.9%;HBcAb阴转率19.6%;HBVDNA 阴转率63.2%。 3.3.2 ALT变化情况 治疗前ALT异常者68例,占80.9%,经过治疗除1例无变化,1例升高外,其余病历AIT值均得到明显下降,其中复常57例,复常率83.8%,复常时间1周,平均复常时间2.88周。 4 讨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目前大都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较为复杂,其临床分型也较多[2]。我们按照扶正祛邪原则,在近年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针对临床主要为气虚血淤,综合应用益气活血之法,并严格选择药物,组成本方,应用于临床,能够较快地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酶退黄,提高白蛋白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等作用较为明显,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抗病毒作用,且能较好地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本方中黄芪、赤芍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显色清晰,重现性好;且通过室温留样观察,制剂质量稳定,表明该制剂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叶维法.肝病治疗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1 作者简介: 朱常美,男,本科,主管中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 编辑:李妍编号:EA-12112999(修回:2013-05-06)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地黄化学成份的影响与分析Effects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TCM Dihuang 韩清泉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451191) 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3)09-0033-02 【摘要】地黄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处方时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等处方用名。而不同的炮制方法,可引起地黄有效药物成份的化学变化。掌握正确的炮制方法,炮制研究,药物功效及其炮制前后化学成份变化,对于临床选择处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的;炮制研究;质量标准 【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f Dihuang,it has different names.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can cause chemical changes to the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of Dihuang. Master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concocted research, medicine’s efficac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have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clinical prescription selecting with the efficacy improving. 【Keywords】Dihuang; Processing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Concocted research; Quality standard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3.09.015 中药成分复杂,在临床应用时均需要炮制。中药炮制方法很多,涉及水处理、热处理以及酒醋药汁等辅料处理。无论采取什么炮制方法,无疑都会引起药物化学成份的变化[1]。地黄由于取材方便,作用独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处方时则分别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等处方用名。因此,选择正确的炮制方法,研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份变化、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地黄的炮制方法 地黄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等。不同的处方药名,其药物化学成

野生地黄的鉴别

地黄的鉴别 (注意区分,毛地黄有毒)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 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体高10-30 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 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 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 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 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 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 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 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 长2-13厘米,宽1-6厘米, 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 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 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化学成分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金属材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生铁: 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铁),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铁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削切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还能减少铸件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削切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顾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得超过0.06%(车轮生铁除外)。 2.钢: 2.1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 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部分常用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1 《信息来源:无缝钢管》

皂角树栽培

皂角树的功用与栽培 皂角树为豆科植物,它属于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 米-20 米,树冠可达15 米,棘刺粗壮,红褐色,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小叶 4 对-7 对,小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状卵形,长 3 厘米-8 厘米,宽1 厘米-3.5 厘米,先端钝,有时凸,基部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萼钟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 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 长 4 短,子房条形,扁平,荚角直而扁平,有光泽,黑紫色,被白色粉,长12厘米-30 厘米,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 毫米,红袍色有光泽。棘刺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 5 厘米-15 厘米,基部粗约8毫米-12 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 厘米-7 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每年的5 月份开花,10 月份果实成熟,棘刺长成。 皂角树的药用价值: 1、皂角果:主要成份有三萜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痛肿便毒、疮癣疥癞。 2、皂角刺:主要成份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主治:拔毒、消 肿、排脓、治痛肿、疮毒、疠风、癣疮、胎

衣不下。 3、皂角叶、根、皮: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角碱 主治: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4、皂角籽:味辛甘、气温、有小毒、润燥、通便、祛风消肿的药用功能。 皂角树的经济价值: 1、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用于洗涤染化用品等。 2、皂角树的材质坚硬,肉质细腻,是制作家具的上等之树。 3、皂角树叶密、花型好看,树型好,极少有病虫害,是城市绿化和做行道树的又一优良品种。 杨氏皂角树的生长环境:皂角树,耐干旱,耐苦暑,耐严寒,根系发达,树龄长(500 年),树高而冠大,是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我国西部治理沙尘暴的上上之选。 适宜栽种的地区为:山西、山东、河南、甘肃、河北、内蒙古、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云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 杨氏皂角树的栽培方法: 种植:用种子繁殖。育苗时开1.3 米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按行距33 厘米开深约6厘米-10 厘米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 厘米-6 厘米播1 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要经常浇水保持湿度,苗出齐后,要 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 2 次-3 次。第二年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