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建模的思考

课堂教学建模的思考
课堂教学建模的思考

课堂教学建模的思考

随着我市学校内涵发展的推进,课堂教学已经进入学习理论、建模阶段,作为本地专家,如何指导学校在实践中探索,找寻教与学中的规律,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内涵发展有实效?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关于对课堂教学建模的理解

理解课堂教学建模首先要理解模式和教学模式。

什么是模式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标准样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我国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见解:一是模式属于方法范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二是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三是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这对范畴紧密相关。教学结构客观地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因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主观选

择。按一定模式进行的教学,必然产生一定的功能,功能的反馈作用,又使人们重新认识和选择教学结构,导致教学模式的不断调整和重组。我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应该上有教学理论为基础,下有教学实践的可操作程序,因此教学模式是处于教学理论与应用的中介,是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中间纽带。模式可以是从理论到模式再到实践这一程序,也可以是从实践到模式再到理论这一程序。显然,模式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模式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需要建模,建模是按照下列的认识过程进行的:“理论——模式——实践”,“实践——模式——理论”。

而课堂教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更为具体的模式,从而促进实践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出现了诸多新问题,为教师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窥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很为必要。

因为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从而作出科学的选择。建模,无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以及我们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均显示了重要价值。运用建模思想研究课堂教学,就要研究各种课堂的教学过程、方法的特征与共性,抽象概括出一定范围内具有局部共性、又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模式。

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总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从问题出发建立模式,可使模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在教学生如何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能够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比较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较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需要选择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学习环境。当前,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作为一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具有实效性、参照性、可

操作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同时,随着人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不断的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发展。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由于教学建模过程中是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包括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的归纳、总结、概括和抽象,所以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这也就必然给构建模式的研究方法带来局限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时学其法,有法之时求其化。也就是说没有一种不变万能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以此类推,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时建模,有模之时化模。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能将教学模式固定化、僵化。在利用各种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时,一是要避免只追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而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原型认识不清,在没有抓住实质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简化;二是要避免在某些教育理论的大旗下,孤立、僵硬地使用教学模式,不注意适用条件,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三是要避免对模型不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检验,单纯凭经验盲目乐观,不求变化。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用模式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要作茧自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到“无模之时建模,有模之时化模”,以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四、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程序。

课堂教学建模是一个逐渐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它是由建模目标到建模评价的发展过程, 也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构想到实施的发展过程。概括起来,建模的基本程序是:

1、明确目标。明确建立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 是建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 只有具体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建模目标, 才可能找到建模的基准和依据。一般来说, 建模的目标是由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2、确立思想。指导思想是建模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如: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来的, 合作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民主化和发展性教学思想提出来的。

3、实例分析。有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抽象出来的。因此, 通过调查研究,寻找出一个较好的、较典型的课堂教学范例, 进行分析抽象, 也是课堂教学建模的重要环节和方法。

4、抓住特征。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基础上, 概括出本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如:范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即为基础性、范例性, 而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则强调活动性。

5、设计程序。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完成目标的步骤和过程, 是模式的核心内容,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式的程序分为暗示( 情境) 、问题、假说、推理( 解决) 、验证五个步骤等。

6、提炼词语。一般来说,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和主导着整个模式, 支配着模式的其他构成因素。我们在抓住特征、确定教学程序基础上, 还必须提炼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与主题密切相关,关键词就是对主题的概括与抽象。如:问题教学模式的主题是问题解决, 其关键词语就是问题情境。

7、简要表述。通过分析, 总结和理论化提升, 得出模式的简要表述。一般采用线框图表达模式的教学程序。

8、实践检验。每一种模式是否能达到预定的建模目标, 是否能优化教学过程,是否能提高教学效益, 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 才能得出结论。一般可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通过实验, 也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模式。

9、建模评价。将建模目标与实践结果进行对照, 从而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 对建模作出恰当评价, 通过建模评价, 也可以发现模式不完善的地方, 以便进一步改进。

(二)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课堂教学建模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一方面, 它依赖于建模者的经验、直觉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 现代教学模式又极大地依赖于一定的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建模一般有经验总结法、理论演绎法和借鉴创新法。

1、经验总结法。指在长期的实践中, 经过反复的摸索和体会, 不断积累经验知识, 形成某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并经过直觉构思,总结提炼,建构出规范的模式操作程序, 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并逐步形成某种定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理论演绎法。指从相关的教育理论直接推出(演绎) 有关的课堂教学模式, 然后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加以检验, 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借鉴创新法。指通过对别人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类比和借用、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本学科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学校课堂教学建模三部曲

一个学校是否应该有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呢?回答是肯定的:应该有。学校课堂教学建模可以改变教师单打独斗的状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要使教师由“教学有法”转变为“教无定法”,再到“贵在得法”的运用自如。学校必须弹好课堂教学建模三部曲。

(一)第一部曲:宏观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学校应该有大致统一的宏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它反映学校教学成熟的标志。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昭阳区一小的“源学而导”教学模式,昭阳区三小的“三四六八”教学模式,威信县水田中心校的“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

(二)第二部曲:中观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学科有学科的特性,学校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研组可以在学校宏观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遵循不同学科的特性,制定出不同学科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同时又因不同的课型,要形成基本的学科课型教学模式。如:语文教研组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设计阅读教学课、写作指导课、写作评改课、测试讲评课、专题复习课、专题探究课、口语交际课、名著导读课等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三)第三部曲:微观课堂教学模式。

大家知道,一个教师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每个老师的长处、特点以及知识机构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机械照搬学校宏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研组中观课堂教学模式,还应该在学校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研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自身特点长处和学生实际,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称之为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如:如何导入课题?

如何明确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合作探究?如何展示反馈?如何精讲点拨?如何巩固练习?如何课堂检测?如何拓展提高等等。都需要教师个体进行精妙设计,才能产生优质效果。如:魏书生老师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语文教学模式,邱学华老师的“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七步尝试教学模式,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模式等。

总之,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实施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传承、融合、创新和提炼,将宝贵的思想原理、行为方式等学习成果内化于自己的教学行为理念中,贯通中西、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自成体系,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为学校内涵发展增光添彩。

指使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 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Brodmann 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 Sprey 裂脑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左脑半球主要 管理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家Trechler 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 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 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 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幻灯、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相继发明, 并不断地在教学领域推广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直接地为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把教学手 段现代化变成了现实。而且,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设备电子、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南小 学刘美蓉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学生都必须听我的,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不准有其它怨言。结果,学生成了机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动力。我认为,教师的陈旧观念要改得彻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不过是点拨者,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们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要把个人因素强加给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几年来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不够的。“精讲”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讲,“多练”不能是机械反复训练。以“精讲”而言,应提倡“归纳法”讲课,让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以“多练”而言,要提倡从学生的状态来决定学生的练,要比单纯反复操练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索,和教师一起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

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北美教师技能培训的BOPPPS模型,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及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关键词:BOPPPS;课堂教学;教学改进 引言 2014年5月25日-6月20日,我们远赴加拿大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教学活动,先后在温莎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了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TDA(teaching dossieracademy)、CDI(course design intensive)3个教学培训。在这1个月中,我们深入参与到加拿大大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各种形式,感受到高校学生、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ISW培训中使用的BOPPPS模型。 1 BOPPS模型简介 BOPPPS模型是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型,是根据教育学人的认知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过程设计。BOPPPS模型将知识点教学过程划分为引入(bridge-in)-吸引学生的兴趣、目标(objective)-让学生知道该课程要到达的教学目标、预测(pre-assessment)-了

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让学生多方位参与教学从而掌握知识、后测(post-assessment)――了解该课程是否到达教学目的、小结(summary)-总结知识点6个部分,简称为BOPPPS。 BOPPPS模型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而不只是听讲;二是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整后续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型,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2 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知识点的教学需要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基本概念的定义、知识组成结构及知识的运用,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在讲授这些概念和知识,学生只是听众。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有如下一些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把知识罗列出来,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2)过分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在有限的课时下,不管重点知识还是外围知识,通过大量的PPT放映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消化不了,还没等到考试便忘记大部分内容。 (3)教师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理解不深,缺乏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导致对教学重点把握不到位。 (4)把学生当听众,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方式的

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 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Brodmann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Sprey裂脑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左脑半球主要管理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幻灯、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相继发明,并不断地在教学领域推广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直接地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变成了现实。而且,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设备电子

化、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变换“处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1)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2)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冲击传统的教育结构、制度,促使现代教育体系的确立;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把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发展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改变教科书的概念。(3)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策略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短于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对眼、耳的过度刺激有害学生的感官。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 授课对象: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教材、资料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

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兴奋好学的状态,这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而利用课件教学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能更好地传递出书本所中不能表达的信息,促进学生构建学习,并能把知识更好地整理加工。在平常教学中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的体会如下: 一、课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利用课件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不仅仅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而且增强了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二、利用课件教学可以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 利用课件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听课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习惯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即主要以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讲解为主,这种单纯的口头讲解有时连最起码的板书和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也不存在,使教学内容又比较枯燥和抽

象,显然学生的听课兴趣难以被调动。利用课件教学,则改变了这一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课件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就调动起来。 三、利用课件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 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运用课件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利用课件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式更为生动活泼。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比较单一、呆板,一定程度而言已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特别是在一些直观性、现场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的学科教学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力不从心。课件教学则通过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声音(包括解说、音乐、模拟语音、合成效果等)和图象(包括静态图片、动态录像、效果图、过程演示等)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外在张力。 四、利用课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课堂教学记录局限于教师的备课教案和学生的课堂笔记,一旦离开了“课堂”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活动也就不复存在。而利用课件教学后,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音像资料,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建模(20200529074232)

课堂建模:是耶非耶?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进修学校校长崔国辉 关于课堂建模,腹诽者颇多。大致有以下三种狭隘理解和观念偏差 第一种:小平同志有“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伟大论断,古之先贤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经典谚语,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只要能“殊途同归”,便是好模式、好方法。 这种论调忘却了教育的本位功能。“猫论”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不朽功勋。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们大多孤立片面地理解“猫论”,致使其价值取向被异化、精神内涵被曲解,甚至被简单化、庸俗化地诠释而降格为“以成败论英雄’丛林法则的代名词,“欲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同义语,又因缺乏实践理性而胡乱套用误用,时至今日,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仅看我们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就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做出深刻反思,正确认识“猫论”的初衷与真意,力避历史危害重演。因此,我要说,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教育”是我们谋求跨越、追求卓越的“第一黄金律”。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远近之分和难易之别。最习惯、最保险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有效、最优化的做法。今天的教师,已习惯了凯洛夫的“三中心”思想和“五环节”教学,觉得这个路子走起来很保险,尽管耳边总回响着孔老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谆谆教导,纵然心中仍铭记着教育大家“高效教学、生命课堂”的权威判

定,却依旧不越雷池半步,大都还是不愿(懒得“受累”)或者不敢(担心“玩火”)另辟蹊径。而事实上,现在的农民朋友都在设法琢磨“少投入、多产出”的“科学种田”的方法,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何不能尝试让自己和学生“轻松一点、高人一筹”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呢? 第二种: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大脑里有思想,肚子里有文章;模式是束缚教师手脚、阻碍教学创新的牢房,何不直接占有现代教育理论并同教学实践相结合呢? 模式不如教师的思想、学识等重要,这种看法我觉得很有见地;但“不重要”并不等于“不需要”。依本人之见,就部分杰出教师而言,有无模式或许的确不重要;但对整个普通教师群体来说,模式不但需要而且很重要:教师队伍从来就庞杂而参差,存在着年龄、学识、个性、能力、经验等差异,如果没有几种基本的模式可供选用,而来个全民总动员,大家各行其道、随心所欲地去搞什么探索或创新,岂不乱套?百花齐放,个性鲜明,当然好;但是,没有规矩,又何成方圆?我们绝不可以演绎一场教学“个性”的“大跃进”。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而没有现成模式的今天,更亟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集约体现素质教育的理论及其方法论体系,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借以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来规范教师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能,这是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 教学模式本是基于众多教育思想、源于无数典型示例,从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结构要素的组合方式及设计实施的

关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想

关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几点感 想

-----------------------作者:-----------------------日期:

扩容激趣点燃思想——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想 作者:方明 字数:2602 单位:繁昌县峨山镇中心小学 时间:二零一零年十月

扩容激趣点燃思想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想 我是一个已经教了14年语文的小学教师,对于如何教好语文已经有了虽然粗放但却比较系统的认识,在我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并非万能,但有了它,多数时候可以锦上添花,让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更积极,课堂气氛变得更热烈一些。 我不但常常上网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而且经常自己制作有助于自己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前些日子整理自己制作、使用的课件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早期的作品容量特大,图片多、色彩鲜艳;中期的课件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讲究声光电效果俱全,还做了很多超链接让课堂随心而动,不但自己可用,第二年甚至多少年之后教这一课的老师一样可以借鉴;近期的课件越来越简单,主

要以重难点解析和训练题目为主,很有些“返璞归真”的感觉。我对自己使用多媒体所上的课进行了反思,对同事们上的借助了多媒体课件的语文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同时打开听课笔记,对专家学者们的同类观摩课进行了反复琢磨,研究,提炼,便有了一些不能算是很新的发现: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次与一位老师的谈话,我们对于一节课的一个细节处理的意见不同,她非得说自己是对的,我的观点是错的,我也同样认为她是错的,敬她年长,我先请她说说自己这样想的原因,果然有理,把大家都说服了,也包括我。那我的观点就是错的了吗?也不是,我的理由也很充足啊!于是我也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也被我说服了。有一位老师笑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值得我们借鉴!”事后笔者进行了反思:我们观点的不同来自于我们站立的高度不同,达到的境界不同。 由此事得到启发,我们在课堂上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也有着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扩容、提效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好课前准备,扩充课堂容量,使用媒体出示,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容量大,网络资源,IP提供有效的同步资源,让我们及时获得教育教学资源,更加方便老师作课前准备。2007年,在教学《杨氏之子》前,笔者借助网络,搜集了很多资料:《世说新语》简介及封面图片、《杨氏之子》课文解读、《世说新语》中的《徐孺子月下戏》……阅读后,使自己对于文本把握更为准确,做到胸有成竹;又下载了视听媒体资源:《杨氏之子》FLASH动画、课文朗读录音;接着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带着孩子们认识了古文,了解了《世说新语》,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背诵了课文,拓展阅读了《世说新语》中的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汇总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 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 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 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后期)

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及实施难点突破研究 阎良区武屯初级中学刘江华 高效课堂改革已在我校实施了两年多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转变,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突破。 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今后一个阶段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目前为止,学校、教师、学生都在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改已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1、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互换: 很多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确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是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小组之间展开比赛竞争,课完时学生自己检测和总结;课后作业也是学生的检查和督促。 2、重视小组建设,搭建互助平台: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是课改的关键一环,小组内要合理搭配好学生,真正做到兵帮兵,兵带兵;小组间要引入量化加分制度,把竞争比赛

作为学生力争上游的手段。真正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的精神。有些教师很会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在互助中快乐的学习。 3、课前预习充分,学案搭建桥梁: 高效课堂改革的两个引擎:一是高效课堂小组的建设和运用,二是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高效课堂改革的理念就是先学后教,导学案就是学生自主先学的第一手资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仗,教师依次设计教学环节和流程,必须把它认真的准备好。我们绝大部分学生上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只需展示和讨论探究个别疑难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我们教师都能认真的备课,设计课堂的环节和流程,引导学生自主轻松的学习。教师备课认真扎实,驾驭课堂轻松自如。 4、教学目标明确,过程环节清楚: 教师都能很好的设计教学目标,明确一节课要讲多少,讲什么。课堂的环节能很清楚的设计,教师怎样导,学生怎样学,小组如何开展竞赛,讨论等。教学目标清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清楚,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怎样学到的都是清楚的,学生不盲目。课堂小结时:这节课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怎样掌握的,今后如何去运用都知道。学生自我检测,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5、师生互动,深入浅出: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课堂建模

课堂建模 1 您眼中的模式是我们说的“模式”吗? 模式就是基因,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模式就是价值,决定了存在的附加额度;模式就是规律,决定了是否在探究本真…模式就是生产力,正如朱永新所讲,“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经营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课堂大的模式就是先教后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往往都是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始终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而课改或高效课堂建设最宏观的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我们所倡导的模式首先要改课堂结构,也就是重构基因,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其次是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第三是进一步进行深化,产生复合效应,摆脱知识对教育的束缚,不再过度纠缠于“形而下”的课堂“技术”,而是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和课堂形态,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的课堂改革。模式就是基因,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模式就是价值,决定了存在的附加额度;模式就是规律,决定了是否在探究本真…模式就是生产力,正如朱永新所讲,“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经营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课堂大的模式就是先教后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往往都是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始终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而课改或高效课堂建设最宏观的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我们所倡导的模式首先要改课堂结构,也就是重构基因,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其次是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第三是进一步进行深化,产生复合效应,摆脱知识对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在多媒体设备逐步普及,利用课件上课已习以为常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并进一步完善的任务。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能借助教材的图表、文字来表现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缺乏生动、直观、形象的表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具有综合处理水平,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更能体现出教学直观性给学生带来知识理解的重要性。例如体积单位教学,教材中表现出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后,接下来是讨论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的感知并不明显。我充分利用多媒的动画效果,把每一幅图实行演绎,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会到从 1 立方分米是如何转化成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转化成 1 百万立方厘米。直观的过程能够体现体积单位的转化由复杂到简便。最早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讲清这个转化的过程,利用黑板画或实物演示总是有一定的弊端,空间立体感较差的学生总是不能快速的明白其中演示过程。这样的教学也为后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打下了基础。 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有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更多是一个听众,教师是一个主讲,借助一个例题的引入,学生实行书本的练习,更多的思维训练提升与拓展没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如果能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参与体验,那么同一例题,不同的变型,学生对媒体的参与水准就能够直接影响数学思维的发展。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转为“数学开放活动室”,概念、公式、应用等通过的教师提前预设活动过程,让学生尽情的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各个面的面积大小,设计时把每个面利用不同颜色闪烁出来,找到 6 个面的特征及和长、宽、高的关系,明白每个面的面积如何计算。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得出结论,在观察画面以后,我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类比、去猜测结论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要求后实行操作,最后实行表面积方法的优化计算。如果没有媒体的协助,学生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实行独立思考结论,仅仅让他们知道计算公式并实行更多的机械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的目标,但事实上在表面积计算中出现很多种不同的计算面的总和。比如求无盖的长方体、粉刷教室墙面、通风管道、火柴盒等问题上,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能充分的去感知每一种情况的变化,通过网络找到相对应的图片后制作出每一种变型的立体图,让学生直观察参与从而得出计算方法,当学生在积极参与时思维水平也在提升。 其实信息技术传递动态信息的特点就是使思维“可视”,为协助学生理解数学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这使计算机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显示出特有的优势。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课堂教学评语大全 【篇一:听课评语大全】 听课评语大全 1、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2、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3、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4、“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5、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6、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7、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8、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9、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11、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12、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3、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数学建模教学(给教师)

谈如何在高中阶段合理开展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而又简洁刻划的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或图形,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而应用各种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数学建模。它的灵魂是数学的运用。它就象阵阵微风,不断地将数学的种子吹撒在时间和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让数学之花处处绽放。 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数学建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早期培养,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将数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我们教数学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课本里有数学”,更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中也有数学”;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数学是什么?”,更要让他们知道“数学有什么用?”;不仅让他们知道了“数学有什么用”,还要教会他们“数学可以用在哪里?”为此,我觉得十分有必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将数学建模的思想、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打造一种和谐的良性循环:“学数学-用数学-再学数学”。 于是,任教期间,本人一直热衷于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尝试,我曾经多次在高一,高二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教学。学生反映,数学建模内容很丰富,很有趣,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学阶段,将数学建模这种特殊的思想,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去。 1、首先,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积累自己的建模知识。 这是前提。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数学建模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型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型 用艺术家的眼光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合演着一幕戏剧。这“戏剧”中潜含着三条线索(简称“三线”)——教学线、知识线和情智线。 所谓教学线就是指在某一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思路;知识线是指一定教学思路下的知识点或知识体素的展现过程;情智线是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层次。 教学线设计的目标是自然连贯、层层递进和具有启发性。 实验探究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结论(新知)设疑递进法:设疑——解难——再设疑(加深、拓宽)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 联想归纳法:疑点——讨论——结论——联想——规律、方法。 知识线设计的目标是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以物质性质为中心的新授课、实验课的知识体系; 以理论要点和基本规律为中心的理论课知识体系; 以技能、方法为中心的习题课、复习课的知识体系;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课知识体系。 能力线设计的目标是每一教学环节都体现能力、情感因素。特点:学生中心、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智情归宿。 效果:教师大赛、高考成绩、竞赛成绩 高效课堂的习惯养成

习惯定律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学习高效的六会习惯 (1)会预习 养成习惯,坚持预习;了解教材,重点预习;掌握步骤,分层预习;开动脑筋,积极预习;温故知新,便于预习;尝试笔记,高效预习;合理安排,灵活预习。 (2)会听课 做好准备,迎接听课;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认真听课;多方配合,高效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区别类型,灵活听课。 (3)会复习 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系统复习,串联知识;强化复习,有的放矢;专题复习,提高能力;综合复习,全面提高。(4)会作业 掌握步骤,正确解题;思维要活,格式规范;限时作业,提高速度;有错必纠,弥补缺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小结,探索规律。 (5)会总结 全面整理,编织成网;查漏补缺,完整知识;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习题归类,探求规律;总结方法,提高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