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技术、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科技(技术、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科技(技术、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就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样,技术的发展给各项艺术创作和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各类艺术的发展前景。动画艺术在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势头,自从数字技术被广泛研究及应用以来,动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动画也将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些年来, 计算机技术与动画片制作的联汹极大地改变了动画片制作的现状, 为动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无纸动画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模式

计算机动画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计算机动画是从计算机动态图形显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融合了传统动画的精华。计算机动画的真正突破在于三维动画的出现。1995年, 由迪斯尼公司与皮萨动画制作公司联合推出的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在美国上映时, 曾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中国的影迷们也有幸在第二年欣赏到了该片的华语版。这是一部纯粹依靠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的全一维动画片, 它的出现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玩具总动员》的出现, 开创了无纸动画片的时代, 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模式, 完全取消了依靠人工用笔和纸一幅一幅绘制人物动作的方法, 无疑是动画片制作工艺上的

一次大革命。

二维动画制作系统已成为大型系列动画片制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观众对动画片的要求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越来越高。由于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电视卡通片迅速地发展起来, 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以便快速、高效地制作电视动画片就成了各国动画界追求的目标。

一部卡通片的制作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设计阶段、中期的制作阶段和后期的完成阶段。目前, 计算机技术在卡通片制作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中后期, 从手绘动画铅笔稿包括背景完成后, 其余工作全部由电

脑来辅助完成。包括扫描输人、电脑上色、与背景合成、添加特技效果、编辑到成品输出。与传统制作方法相比, 可省去手工描线、上色、拍摄、洗印等等工作, 使二维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画面质量更加完美, 制作效率成倍增长。目前,二维卡通制作系统已成为大型系列卡通片制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采用二维卡通制作系统辅助完成的电视动画片, 在艺术上可以确保达到传统工艺制作的动画片的效果在质量上, 尤其是在色彩的稳定性和画面的清晰度以及特技效果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拍摄的水平。更重要的是, 采用计算机辅助生产, 可以大大提高动画片的制作效率。例如,的自动上色功能使用户可以享受到自动上色的高效率, 用户只需要选中预上色区域, 选择颜色, 点击该区域, 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原画的同一部位着上颜色, 而不必用户一张张去上色。其实, 系统工作的原理很简单

不同原画的同一上色区域虽然有位置的变化, 但是它们之间总会有位置重合的区域, 而系统正是通过这一

区域来判定下一张原画的预上色区域在哪里的目前,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画公司均采用二维卡通制作系统制作二维动画片。我国动画制作界在年便开始采用二维卡通制作系统来辅助生产大型系列电视动画片。例如,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系列动画片《西游记》以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集动画系列片《封神榜传奇》等等, 在画面质量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制作效率上远远高于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方式, 充分显示出二维

卡通制作系统辅助生产动画片的巨大威力。

二维动画与三维的结合具有独特的魅力

许多动画大片均采取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相结合的方式, 在原有传统手工绘画的基础上, 采取部分使用三

维电脑动画制作工艺, 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 将二维卡通形象与三维的真实感觉和场景相结合, 使整个影

片具有最佳的艺术效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大型影院动画片《宝莲灯》, 总共有分多钟的三维动画镜头。其中开始三分半钟的片头, 描写二郎神与三圣母之间矛盾斗争的一段戏, 由于三维电脑动画与二维人物的完美结合, 更显

示出天宫宏伟广阔的气势, 将人物置身于这样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环境里, 营造出空灵而神奇的艺术氛围。众多的动画大片表明, 将三维电脑动画融人传统的二维卡通片中, 可以增强传统手绘动画片的表现力、扩展人们的创作空间。因此, 计算机技术给了艺术家自由创造的工具, 使他们能够创作出传统的卡通技法所无法想象的特殊效果。三维电脑动画与二维卡通形象的完美结合是今后动画大片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计算机动画前景展望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创新的时代, 计算机动画作为一门融电脑技术、艺术、美术和创意于一体的全新的表现形式, 已经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艺术魅力。近年来电脑动画已越来越多地介人影视制作领域,从好莱坞大片到每天国内外电视屏幕上的片头和广告, 所有的观众都已领略到了电脑动画创造的神奇的视觉效果。有了电脑动画这一高科技的工具, 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延伸, 创意可以不受现实环境的限制, 创造出了全新的、梦幻般的精彩画面, 带给观众无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着计算机速度的加快, 超大容量的存贮装置和超高速数据传输的出现, 实时逼真大屏幕的三维动画即将成为现实。随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社会的到来, 分散在各处的设计师和制作者同时制作一部动画片已成为可能。新一代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可以使计算机更多地代替人们的创造性劳动, 计算机动画技术可能有新的突破。动画交互设备的发展和动画语言的开发, 使动画制作系统更好用, 功能更齐全。

目前的电脑三维动画已越来越多地介人影视制作领域, 三维动画的发展之所以能这么快是有很多的原因的。首先, 这要归功于目前电脑硬件的飞速发展。早期的三维动画软件要在专门的图形工作站上使用, 价格昂贵而且生成动画的速度不快, 那时三维动画可以说是阳春白雪。但是随着电脑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生成电脑动画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困难了, 以前需要在图形工作站上才能完成的许多工作现在可以在机上完成, 丰富的软件也促使人们在制作动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其次, 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场景越来越大, 人们的

鉴赏水平越来越高, 电影镜头在过分追求华丽、奇巧、生动及真实感, 一些场景限于成本和传统的拍摄方式, 画面的效果已经无法用摄像机拍摄出让人满意的镜头了。所以电脑动画已经从配角转到了主角的地位一些电影节目的精彩镜头如《黑客帝国》中的跳跃等都是用电脑动画特技合成的, 甚至有一些电影如《精灵鼠小弟》和《蚁哥正传》等三维和二维动画全都是用电脑制作的。实际上应用电脑制作电影大大地节省了制作成本, 也减轻了传统制作电影的种种负担。

数字时代的动画生产与传播变革

动画艺术作为一门依托传媒科技发展的综合艺术,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后,而今正乘着数字时代的快车,在生产和传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一、动画生产的变革

1、解放了艺术家的双手

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始终与技术发明紧密相连,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工描线上色到计算机二维处理,再到全部使用计算机制作 3D 影片,动画制作在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同时,在制作技术上也经历了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

数字动画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动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在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下,动画制作的工作更多的由计算机来承担。传统手绘动画中工作量最大的是中间画的绘制,引用计算机技术后,就可以借助电脑来完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迪斯尼的动画大片《花木兰》中,一场匈奴大军厮杀的戏仅用了 5 张手绘士兵的图,电脑就变化出三、四千个不同表情士兵作战的模样。《花木兰》人物设计总监表示,这部影片如果用传统的手绘方式来完成,以动画制片小组的人力,完成整部影片的时间可能由 5 年延长至 20 年。数字技术在动画行业的渗透,大大降低了动画片的制作经费,缩短了制作周期,把艺术家从繁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

2、拓宽了创作领域

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对动画制作技术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动画艺术本体的丰富和扩展。在数字化的动画出现之前,动画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于手绘制作的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二维动画、数字三维动画、适用于网络窄带传输的 Flash动画、游戏动画以及手机动画等都出现了。这些新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形态,而且使动画艺术的范畴大大拓宽了。

3、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与传统单线平涂的手绘动画相比,数字动画以逼真生动的造型、宏大瑰丽的场景设计、天马行空的运动设计为全球观众所追捧。

由于数字技术的精确性,导致数字动画具有精确的造型能力,能够更加真实得模仿自然影像。无论是《功

夫熊猫》中熊猫肥胖的身材,还是《冰河世纪》中执着小松鼠的仿真造型,以及动画片《恐龙》中对恐龙的“真实”还原,这些都归功于数字技术的惊人表现力。

在动画运动的设计上,天马行空的虚拟调度和自由的运用更体现出技术的魅力。在塑造场景上,数字动画的优势更加明显,电脑所创造出的“虚拟现实”有时比现实更逼真、更富感染力和感官冲击力,具有超现实、梦幻般的效果。

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动画艺术的表现力大大提升,数字动画以全新的艺术语言重新定义、演绎了传统绘画。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数字技术的变革必然带来艺术上的革新和进步,而动画艺术正是乘着数字技术的东风不断发展。

4、降低了创作门槛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介入动画制作的全过程,从前期的角色和美术设定到中期的角色与动画绘制,再到后期的剪辑配音直至完成,在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与流行也极大推动了动画艺术制作的大众化进程,相当多的动画爱好者参与进来,动画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

二、动画传播的变革

1、传播平台的扩展

动画艺术要想获得传播,必须依靠传播载体。在数字媒体发展之初,受到播放媒介和早期动画功能的限制,动画片只能是作为在正式播放影片之前,为观众提供消遣之用。后来,随着传动画艺术本身和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影视动画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独立艺术表现形式。电视的出现为动画的传播打开另一扇门,由于电视传播媒介的播放环境的便宜性,使动画开始走出电影院走进了千家万户。数字媒体的出现更是给动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便利性。动画正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传播媒介的承载下,引发了传播上的革命。

2、传播范围的扩大

从电影时代、电视时代、网络时代,到现在的移动媒体时代,动漫的传播平台在不断地扩展,传播载体的增多带来的是传播范围的扩大。

互联网的出现使任何人只要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知识和技能,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发布,下载动漫作品。动画影片的全球同步上映成为可能,动画作品全球发行和传播也得以实现。

3、传播的互动化、分众化、精准化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动画受众的收视行为,实现了从被动单向的接受向主动选择的方式转变,受众对于动画节目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总结

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的革新,为动画艺术的生产和传播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甚至重新定义了动画艺术的概念。现代科技对动画创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力度会不断地加大。纵观人类历史,物质是基础,它的变化势必影响上层建筑。同样,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无疑会带动并且指导艺术的发展。但是在高科技时代,动画界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技术永远是为艺术本体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这一艺术创作原则。正如迪斯尼动画片《小马王》的制片人杰弗瑞·卡赞伯格说过,“科技再成熟,鼠标也永远取代不了人类手中的铅笔,有一种神韵,是需要传统的绘画所表现的”。这种神韵,大概就是动画艺术本身的生命力吧。

动画的数字时代

计算机技术在动画行业的渗透,不仅大大降低了动画片的制作经费,缩短了制作周期,在表现力上更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提高。可以这么说,正是计算机技术使动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了青春。动画的创作范畴也被大大地拓展了。在计算机动画出现之前,动画的范畴主要是指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而这一范畴在计算机图形学被引入到动画领域内后被大大地拓宽了。由于动画在各种媒介上的可能性,出现了诸多的动画类型:适用于网络窄带传输的 Flash 动画、适用于网络传输和光盘多媒体的Shockwave动画、

前途甚为光明的适用于宽带传输的Web3D动画以及各类的游戏动画和手机动画。而正是由于这些动画的传播媒介特点,直接影响了动画创作者的创作风格,与几十年前的动画片相比,现在的动画类型和创作特点无疑空前地繁荣。这与数字技术及其他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以好莱坞影院动画片为代表的现代动画片,表现方式千变万化,制作也越来越精良,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3.2.2 读图时代的来临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宏观和微观世界都变成了视觉的对象,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的传播理念和审美风格,均呈现出了“图像转向”,摄影版面的一再扩充、新闻图片的增加,包括对报纸版式、规格的追求,都全方位地突现了“形象”,以迎合读者的视觉,吸引读者的眼球。

第四章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4.1动画的产生及起源

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动画又被分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

19世纪2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物体被移动后其形象在人眼视网膜上还可有约0.05一0.2秒的停留),揭示了连续分解的动作在快速闪现时产生活动影像的原理。

至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动画的几个基本制作技术都己被人们发明出来,以詹姆士.斯图尔特.布莱克7顿(JalnesStuartBlackton)为代表的各国早期动画电影人开始制作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现代动画电影由此大开滥觞。

电影《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1.3《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背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播媒介也逐步向前发展,促使人类的传播活动也产生了新的变革。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重要理论。新的传播媒介的革命带来的是传播内容的变革。另外他还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观点,文字成为视觉的延伸,印刷又是的延伸,电视是大脑视觉和听觉的延伸,总之,每一种传播媒介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们思想的延伸。现在网络时代的到来把人们带到一个全新传播时代,网络的无国界性使得全世界成为一个传播的“地球村”,人们在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的过程后,现在又开始了重新部落化的进程。

以电影《功夫熊猫》的传播为例,现存的众多传播方式拓宽了电影的传播渠道,电影院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人们不仅能从电影院一睹阿宝的中国功夫,还可以通过发行的DVD、数字电视点播、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方式观看电影《功夫熊猫》,此外,还有被称“第五媒体”的手机也成为年轻用户随时观看的视频的有效途径。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扩展了电影《功夫熊猫》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