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课件ppt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课件

ppt

将下述几种说法中的热字与相应的物理知识用线连接起来:今天天气真热热量物体吸热膨胀

内能摩擦生热物体吸热升温温度练习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练习一滴沸水落在冰

山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B:沸水放出热量,因为沸水的温度高C:沸水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大D:冰山放出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练习(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

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练习(2011常德)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

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

物体做功A练习(2013日照)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B.物体

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A(2012?安徽省)

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练习(20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C.用火炉

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C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

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C

练习(2012?达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练习

①冰粒内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②火箭内能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③子弹击中木板后,

内能增加;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Ch13.2《内能》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做饭、泡热水澡;阻碍

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用暖水瓶保温、在楼房的外墙贴泡沫板。Ch13.2《内能》“炙手可热”是热传递;“钻木取火”是做功改变内能。Ch13.2《内能》答:摩擦后的图钉变热,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变成了内能,图钉的温度升高。byeby e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美术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音乐艺考培训:yin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播音主持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 表演艺考培训:biaoyan.t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编导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舞蹈艺考培训:www.tianlaiedu

.com/wudao/index.html空乘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kongcheng/index.h

tml重庆网站优化: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郑州经开区华尔高级中学校: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无线蓝牙耳机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家具展: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本命佛: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内能》动能势

能机械能内能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什么是动能?动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势能?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什

么是机械能?内能什么是动能?动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势能?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什么是机械能?空中飞行的足球

具有哪些能量?如果足球缩小到分子大小,它是否还具有动能和势能呢?为什么?动能势能机械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内能内能内能例: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BC内

能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C.内能和机械能是

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例子:暖气使屋内温度升高,屋内空气内能增大;太阳将棉被晒得暖乎乎的;………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1、定义: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2、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

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3、方向:高温到低温。4、实质: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就是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内能转移给

另一个物体,或者是内能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给低温部分。(内能转移过程)5、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物体内能的改

变物体内能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改变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1)克服摩擦做功(2)压缩空气做功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物体内能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改变物体克服做功,内能

,温度。摩擦增加升高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做功

不同的是: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

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蒸汽机内燃机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一、内能:内能的特点: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1、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2、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3、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做功本节小结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013年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学生:铁丝。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播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的视频,“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后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 接。在“天舟一号”发射过程中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 ? 【互动新授】 内能 1.定义:

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其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 (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 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无法比较。凉水的温度虽然低,但是一桶凉水的质量大,分子数目多,它具有的内能也可能大。 教师补充: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所含分子的数目即物体质量有关。 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机械能为零,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又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物体的内能不为零。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课件ppt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课件 ppt 将下述几种说法中的热字与相应的物理知识用线连接起来:今天天气真热热量物体吸热膨胀 内能摩擦生热物体吸热升温温度练习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练习一滴沸水落在冰 山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B:沸水放出热量,因为沸水的温度高C:沸水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大D:冰山放出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练习(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 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练习(2011常德)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 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 物体做功A练习(2013日照)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B.物体 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A(2012?安徽省)

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练习(20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C.用火炉 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C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 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C 练习(2012?达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练习 ①冰粒内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②火箭内能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③子弹击中木板后, 内能增加;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Ch13.2《内能》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做饭、泡热水澡;阻碍 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用暖水瓶保温、在楼房的外墙贴泡沫板。Ch13.2《内能》“炙手可热”是热传递;“钻木取火”是做功改变内能。Ch13.2《内能》答:摩擦后的图钉变热,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变成了内能,图钉的温度升高。byeby e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美术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音乐艺考培训:yin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播音主持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 表演艺考培训:biaoyan.t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编导艺考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55424.html,舞蹈艺考培训:www.tianlaiedu

初中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微课教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微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内能的概念相对抽象,但如何改变内能,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如何可以实现内能的改变。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则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具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小实验,通过体验实验的设计过程,从实验中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实验:半杯热水、半杯冷水,另备一较大烧杯,两者混合,可得一杯温水。 (二)新授部分 教师:你能说出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和冷水的内能变化吗? 学生:热水的内能减少,冷水的内能增加。 教师:对,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将一部分内能传递给了冷水。像这种,内能由一个物体传递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教师:热传递发生是有条件的,内能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 教师: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形式是没有改变的。因而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教师: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介绍符号、单位)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热传递的现象? 学生:用热水袋取暖、烤火、炒菜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同桌两同学互相握手,比比谁的手更热?握住一段时间后,两个人手有什么感觉(温度)?并说出是谁将内能传给了谁?两只手的内能改变了吗?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

第2节内能┃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回忆并回答。) 引导:如图所示,用Flash课件演示钻木取火,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能够取得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从而导入课题。 (观察、欣赏、思考、交流。) 为内能概念的建构埋下伏笔。 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 一、内能 引导: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提问: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1.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2.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50℃的铁块,比较内能。 3.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思考后回答。) 提问: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第三自然段,思考“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总结: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观察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要的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且改变内能时是等效的;能够举例并说明所采取的改变内能的方法。 3.知道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热量的多少,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理解内能、热量、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机械能的对比了解内能。 2.通过探究、观察、实验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p 论证、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思维。 3、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科学求实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内能的概念;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资: 多媒体电脑、课件、酒精灯、细铁丝、压缩空气引火仪、 酒精、棉球、火柴、烧瓶、胶塞、玻璃管、打气筒、水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讨论法、讲授法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鎮中学罗青山 猜你喜欢内能热量物体吃菜不吃饭易得糖尿病妇女生活(20年3期)20-03-15“只吃菜不吃饭”,糖尿病易“找上门”家庭科学·新健康(20年12期)20-01-09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饮食科学(20年11期)20-12-21热和能易错点辨析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年7期)20-12-07当包装Logo被热量值取代,“吃货”三思读者·校园版(20年16期)20-08-16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年2期)20-07-07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年4期)20-05-14用矿泉水瓶改进内能实验物理教学探讨(20年1期)20-05-20“力”常考易错点扫描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年2期)20-04-02悬浮的鸡蛋智慧与创想(20年3期)20-05-0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 第13章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复习提纲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它们的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 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一般来讲,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⑤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温度越低 扩散进行得越慢。 ⑥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分子热运动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外力作用 下的运动。分子热运动最终结果是使物质越来越均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尘土飞扬最终是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清新。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 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 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 识点 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 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 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 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这 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是4.2×10J。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 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 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 温度。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足球、弹簧、冰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另一方面,温度只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相对应,对于个别分子或几十个、几百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足球、弹簧、冰块等。 组织形式: 采取班级授课制,并将全班同学分为小组形式学习。班级授课制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

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另一方面, 温度只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相对应,对于个别分子或几十个、几百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1010 m 数量级时,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此距离为0r 。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第2节内能 一、内能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的动能越大。此外,分子之间也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也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 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种类: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种类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内能也可能不 同。 4、内能与机械能区别与联系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1]、热传递 ①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做功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 图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图甲: 图乙:

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单元总结 知识要点一、内能 【知识详解】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5、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例分析】 例1、(2018•铁岭模拟)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选D。 【技巧总结】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改变了,可能表现在温度的变化,也可能表现在物态的变化。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一定减少;可能表现在温度降低,也可以表现发生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知识详解】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 学习目标: 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 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 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内能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 ___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 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 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 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 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 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 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01知识管理 1.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 影响因素: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物质的________有关. 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 说明:①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吸热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时,要保持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变,只改变物质的________.②转换法: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容易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来比较吸收的热量.2.物质的比热容 概念: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符号为“c”. 单位:J/(kg·℃). 公式: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为________,表示________的水温度每升高_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易错点: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质量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同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02基础题 1.(曲靖中考)在比较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 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 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 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 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 2.(杭州中考)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3.水的比热容为×103 J/(kg·℃),若将2 kg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________ (填“改变”或“不变”). 4.(青岛中考)某液体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该液体的质量为kg,前4 min吸收的热量是×104 J,则此液体的沸点为________,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 5.(河南中考)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甲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与内能

第一讲:分子热运动与内能 一、知识点:1.扩散现象;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物体的内能;4.改变内能的方 式。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4)了解热传递的概念;了解热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能用扩散现象解释自然现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四、知识讲解 外观相同的酒精和水,你能用最简单是方法将他们分辨出来吗? 固体____一定的形状,____一定体积;液体____一定形状,____一定体积;气体____一定形状,____一定体积。(均填“有”或“没有”) 分子热运动 (一)微观模型:分子模型 1.定义:科学家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2.分子大小: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例如,水分爪子的直径约为 4x10-10m,若将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他们的大小关系就好像乒乓球和地球之间的大小关系。 3.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也可想象成一个乒乓球内水分子的数目就相当于一个地球所能包容的乒乓球数目那么巨大。 4.分子间有空隙:在一段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水稻一般的位置,再将酒精倒入后封闭管口,反复颠倒管子,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二)扩散现象 1.探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讲义13-2 内能(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教辅之知・讲・练 第十三章《内能》知・讲・练 13.2《内能》课时知・讲・练(含答案详解) 【知识点梳理】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情况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1)温度;(2)质量;(3)物态。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内能)的多少。 6.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热量的大小量度内能的变化量;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做功的多少量度内能的变化量。 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常见的改变内能做功方式有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气体膨胀做功、锻打物体做功。 注意点一:①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实质就是内能; ③热传递的必要条件:温度差。 ④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将内能传递给低温物体。 ⑤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注意点二: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①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不一定是吸收热量(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不一定是放出热量(可能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②同一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可能引起物态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不一定吸收热量(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③同一物体内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可能引起物态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同一物体内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可能引起物态变化,如晶体物质凝固) 【典型例题选讲】 【例题一】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越高,它吸收的热量一定越多 【答案】D 【解析】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物体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温度越高,温度的变化不一定越多,吸收的热量不一定越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例题二】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答案】做功机械内 【解析】 [1][2][3]钻木取火时,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例题三】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_______,其余是通过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内能是_______的。 (1)冬天,人们用双手反复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3)冬天,人们用嘴对着双手“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 (5)晒太阳时会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块铁片,它的温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