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

这些遗憾虽不能全面清除,但应努力减少到最低程度。因为这些遗憾本身包含着人民财产的巨大浪费,生态建设的巨大失败,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也造成不可再生资源无可挽回的损失。有的地方为争取国债资金乱报项目,最终造成几十亿的损失,这些都是可以计算的。可有些损失是无法计量的,如生态资源、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城乡规划出现错误,其所造成的是难以计量的巨大损失,因为这些资源是一代一代不断积累、叠加,不断增值的。如何在我国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处理好区域与城乡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必须改革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使之适应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工作方针,确保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三种缺位的分析入手,分别就如何改革国家建设部、省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提出要求,并对推进改革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进行分析。

1、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缺陷

城市规划学认为:城市的财富蕴藏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之中。空间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财富的减少。这些财富是谁的?是人民的财富,历史的财富,却很有可能在我们手里化为泡影。反思我们目前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现状,确实存在着许多缺陷。为什么我国各地城市规划的遗憾那么多?在城市化、全球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规划管理的不适应性,集中表现在“三个缺位”上。

一是省和地市(州)两级政府对下级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缺位。按现行的管理体制,上级规划管理部门根本就不可能对下级进行有效监督,这就使我们常处于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处境之中。 二是在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有效的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缺位。前面讲的是对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协调管理的监督职能缺位,后面讲的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缺位。按照规划界流行的语言是:“各类违反《城市规划法》的案例往往是报纸上登了、电视台播了、上级领导批了,我们才知道。”各地的建设厅、规划局也是这样,领导有批示了、群众有反映了、电视台都曝光了,具体规划管理者还蒙在鼓里,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但是有一条不能忘记,其它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可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就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规划管理必须要在事前、事中进行监督。这就像法院对犯人做出死刑判决,执行了死刑的人还能复活吗?历史街区毁了,还能恢复原貌吗?一切都毁灭了。建设部在向中央领导汇报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时,有的领导就提出,是不是我国也像别的国家那样,超过多少年以上

建筑的拆迁,都得上报中央政府来批。美国就是这样,50年以上的典型建筑、七、八十年以上的公共建筑的任何修复和改建,都要上报美国内政部批准。如美国加里福尼亚州一个叫卡梅尔的小城市,该城市有一座七十三年前建的教堂需要维修,维修资金由当地负责,但建筑维修的所有细节都必须经内政部审批同意。美国采取的是联邦体制,城市规划按理应由各地自行管理,但是美国的体制是三权鼎立,从中央政府到哪怕是只有2 500人口的小城市,都是三权鼎立,立法、司法和执法三只螃蟹互相咬在那里,谁也不能动,中央政府的信息渠道十分畅通。我国则不同,下面是一只大老虎拼命往前冲,所以,必须实行事前、事中监督,在不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破坏之前,如在建筑被拆除之前,要有“刀下留情”的审批制度,这与法院有死刑复核制度一样。事关古建筑、历史文化建筑、历史街区、风景资源的建设行为,都必须进行事前、事中审查。

三是对“长官意志”、“乱指挥”制约的缺位。现在,各地对编制城乡规划的积极性很高,并实施了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专家监督、上级监督、人大监督,但对监督中所发现的规划上的问题该由谁来负责呢?现状往往是没人负责,乱拍板造成重大损失也没有责任追究制度,结果却可能是规划局当替死鬼。如果城市规划局拒绝省里的监督(城市规划局局长大多有这种心态),一旦出了问题,自己则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系列的监督都是保护自己的。规划界有一句名言:“规划是向权力阐述真理”。规划的实际决定权掌握在书记、市长手中,他们认为应在这儿建个什么标志性建筑,那里要架设一条高架路,规划局长往往“胳膊扭不过大腿”,又没有建立制度去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那怎么样才可能向权力阐述真理?真理和权力本身是不平等的,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偏偏有一些长官意志表现得特别出格的城市领导人。如有一位市长到日本考察却学了歪经,他看到东京银座的景观很漂亮,街道两侧没有行道树,回国后就要把城市道路两侧的行道树都砍掉,歪到这样的程度还了得吗?所以,规划必须建立法治体系。所谓法治,就是对权力的制约,这是法治的最终涵义,也是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如果规划管理规则的建立和所有的改革措施不是为了监督制约权力,那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对资源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规划局局长就是喊破嗓子都没用。

2、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点

2.1建立省一级的规划委员会

建立省规划委员会必须把握5个要点:

一是省和省会城市的规划委员会不能合一。如是合一,就永远开不了会,办公室设在建设厅也会被架空。《城市规划法》规定各级政府主

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省域范围内由省政府负责,所以省政府要有一个规划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是代表省政府对省域范围的城乡规划进行审批监督。而市规划委员会则是管理市域范围内的规划事务,两者不能混合。

二是专家、学者在委员会中所占的比例一定要超过公务员。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行政人员比例很大,所导致的教训就是:既然规划委员会以行政干部为主的,那么如何与省政府常务会议或省委常委会的决策功能错位呢?正因为规划委员会是专家学者占了多数,所以规划审批管理必须通过规划委员会,否则其功能是与省政府的常务会议冲突重叠的。 三是规划委员会的职能要从咨询功能转向预决策,最后向决策过渡。第一步先是预决策机构。什么是预决策机构?就是凡是在省域范围内重大规划的编制、调整、修改、审批,必须经过规划委员会的预批准,然后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而一般的事项,规划委员会可自己决策。如在香港,一般的事项经规划委员会决策后,直接报特首签字批准。大事预决策,小事决策,千万不能把规划委员会搞成咨询机构。

四是规划委员会应下设专家委员会。因为规划专家的种类很多,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对资源保护类的专家,城镇体系、宏观调控类的专家等等。同时要充分吸收人大、政协的专家。这样,省建设厅就掌握了规划委员会运作的调控权。

五是对下级规划委员会的纠纷进行仲裁。这样逐步地形成机制后,就可以部分解决缺位问题。

2.2在各类规划中明确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强制性保护

明确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强制性保护,是规划体系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风景名胜类资源、历史文化街区类资源、文化名镇(村)、重大工程建设导致的土地资源增值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这是任何一级规划都必须明确的强制性保护内容。另一方面,绿线管制管生态,蓝线管制管水系,紫线管制管历史文化,黄线管制管重大的基础设施所产生的土地增值效应和生产力的布局,这“四线”管理非常重要。以往规划部门只管了一条红线,太片面了。省一级应该强调省域内不可再生的各类资源的强制性保护,离开了强制性保护就是无的放矢。政府行政保护的能力也不能像胡椒面一样随便撒。

2.3健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管理

每个省都已编制完成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但如何落实?一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法》、国务院[2002]13号文以及最近中央下

发的一系列关于开发区、土地管理等文件中都明确要求的,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中也突出强调的,所以其法律地位已经具备。二是实行“一书两证”的制度。在城市规划区内,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规核发“一书两证”;在城市规划区外,则应按城镇体系规划核发“一书两证”。规划管理可以延伸到规划区范围以外,所以“一书两证”要走出去,走出规划区以外,这一点已经很明确了。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文件明确要求,违反的要纠正,未建立的要重建。三是做好城镇体系规划本身的完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五年一反思,城镇体系规划起码也应五年一反思,一充实。目前各省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相当好,有的很糟糕,所以,省建设厅要参照编制得比较完善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来及时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体现不可再生资源强制性保护的内容,体现生产力的布局,不然就是废纸一张。规划司要提供几个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较为规范的样本,各省根据这些样本进一步深化、修改,从而提高可操作性,提高覆盖率。四是强化城镇体系规划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因为有了城镇体系规划,协调的地位就已经确立。在整个省域范围内,以城镇体系规划为蓝本,协调各方按照蓝本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重大工程的建设。如“西气东输”工程江苏段的布局走向,由于当时没有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来选址,江苏省建设厅报告了建设部,建设部发文要求必须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各类建设项目布局与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发生冲突的,必须按照城镇体系规划来实施。如果确有更高明的选址方案,也必须按程序先调整城镇体系规划。

2.4建立省级下派规划师制度

国务院[2002]13号文件、《城市规划法》的修改以及已经上报国务院的第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文件中都明确了这一点。比较美国与英、德、法等欧洲国家,它们同样经历了城市化,同样经历了小汽车的时代,但是英、德、法没有出现郊区化的蔓延,而美国却出现了严重的郊区化蔓延。郊区化的过度蔓延带来了三大成本的居高不下:一是生态成本,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经济成本,基础设施投入是紧凑型城市投入的3~7倍,基础设施分散型的投资量大大增加;三是社会成本,工作和居住地的远离,任何事情都得用车,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天在车上的时间是2~3小时,这是一个巨大损失。再加上,社会不同阶层分开居住,贫富差距和冲突越演越烈。除此之外,郊区化的失控还极易引发能源危机。美国人口是我们的零头,而能源储藏量却比我国高几十倍,人均能源占有量巨大,但他们仍然提出了精明增长的理念,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以前是愚笨增长,现在聪明起来了,提出解决郊区化蔓延的问题。为什么在同样的西方规划制度下,英国、德国、法国没有出现城市郊区化蔓延呢?因为英、德、法等国都有上级向下级派驻规划师的制度。国家

向各城市派驻规划师,工资由国家来发,城市的各项建设必须先经派驻的国家规划师签字同意后,才能上报市长审批。派驻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局互相结合、互相支援,规划局的工作也好做了,也在无形中抬高了规划局的地位。正因为有了这套制度,英、德、法等国家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得很好,城市也没有蔓延扩张。同时通过跳出老城建新镇的办法来有机疏散老城区。我们要学习英、德、法的派驻规划师制度,但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建设部只向省和省会城市下派规划师,其它城市由省建设厅负责落实,这样就把两级政府的关系和责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样一来,城市规划局的底气就足了,等于派了高级规划官员帮助其扩张权力,帮助它一起向权力阐述真理,出了问题共同分担责任,相当于为城市规划局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建设部正在将四川省作为派驻规划师的试点。

2.5明确重点镇并出台扶持政策

今明两年村镇工作的重点是明确重点镇和出台扶持政策,同时还要评选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点镇的确定由建设部牵头,5个部委共同进行。这一次重点镇的评选打破了单纯由地方申报的传统做法,而是采用客观测评与地方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全国小城镇发展潜力研究”计算机模型,结合国务院批复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和各省已正式确定的重点镇,初步提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约2 000个左右)。针对这些重点镇,每年都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城镇,将享受全国重点镇的待遇并实行动态管理,如果保护得不好,将取消其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

2.6建立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动态监测系统

从2003年10月1日起,将首先在10个城市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这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各省都要大力支持,并在数据采样方面予以协助,从而充分形成合力,共同管理保护好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家统一建立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动态监测系统比地方单独建立的,权威性要高得多,成本要低得多,效率要高得多。

3、市级规划管理工作改革的重点

3.1实行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体系可分为空间轴和时间轴。空间轴一直以总体规划为龙头,控规为基础,分区规划、远景规划等为补充;时间轴中的总体规划的期限是20年,控规是近期的,20年和近期中的一个断档,必须由近期建设规划来充填,5年为期进行修编。所以,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是把空间轴的规划管理序列化,保证时间轴规划管理的连续性,从而使整个规划管

理体制合理化。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

一是可以强化规划的可实施性。没有近期建设规划作为补充,城市规划很容易两头落空,总规和控规成为两张皮,规划可操作性不强,长官意志会起很大作用。所以,通过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既可以解决依据总规管理太粗、编制时间太长、需要调整的地方太多却又不知调整什么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控规太近期化、太细,要求修改的东西太多的问题。而且控规直接以总规为依据也有问题,在时间轴上跨度过大。

二是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协调性。因为只有近期规划可以与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期限都是5年,可以把发展计划落实到空间上,也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关的其它专业规划如水利、交通等规划相衔接。这些规划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变化速度都很快,不可预见因素众多,而城市总体规划期限是20年,跟不上它们的变化,所以,必须通过近期建设规划来顺应变化,以变应变,把合理的内容吸收到近期建设规划中来,变成具体可以操作的内容,对其它规划进一步制约协调,这就把整个规划体系完善起来了,突出了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和协调全面的功能。

三是完善了城乡规划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功能。城市规划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政府调控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不再拥有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调控手段,凡是计划审批的,都要向市场和企业下放。但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平衡市场力量的主要手段。所以,开展城市经营,必须与城乡规划匹配。市场力量就像火车头,是动力,规划就像钢轨,火车动力越强、速度越快,轨道就要越精密,刚度就要越高,否则将会翻车。所以,市场力量很强,但规划不足,就要出大问题。具体来说,从项目的审批看,原来是超过一定额度的投资项目要报中央批,额度以下的投资项目报省里批准,现在都下放给企业了。政府对项目的审批将会简化到只是对土地承载力的许可、环境容量的许可和土地空间资源配置的许可,这就落到城乡规划上了;从时间上来看,通过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有效安排,就能有效地防止突击上项目,上长官意志的“形象工程”,上那些破坏资源的“砍头”工程。

总之,近期建设规划实际上是城市宏观发展的目标与具体项目衔接的桥梁,是城市整体发展与局部建设之间的联接器。所以,近期建设规划从城乡规划体系来讲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3.2推行城乡规划阳光工程

山东省城乡规划阳光工程的经验很好。一是体现民主,以民主制约权力;二是通过舆论和向民众公开来制约权力;三是用程序制约权力。

通过民主、公开、程序来制约权力,城市规划局的地位就提高了。对权力实施制约,可以大大提高对错误的修正能力。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阳光工程的内涵与深圳实施的法定图则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把规划不确定的内容减少了,才可以公开,在公开的过程中修订规划中存在的错误,有利于规划的法制化。所以,只要符合规划条件的项目就可以备案式审批。如香港有些项目的审批是立等可取的,具体可分三类:一类是许可的,一类是限制的,一类是禁止的。建设项目只要属许可范围内的,马上就可以备案式审批;限制类的项目,需要经过研究论证;禁止类项目,则没有商讨的余地,即使特首批了也不行,这就大大提高了规划审批效率。通过控规公开,公众对哪些项目不能建设,哪些项目可以建设了解得一清二楚。规划局对那些符合许可标准的项目审批是立等可取的,建设单位可以尽早开工,这样的规划就可以捕捉任何发展的机遇,这样的规划就具有高效率,领导和投资者必然也会满意,同时也体现了公正公平。通过城市规划布局,体现了近期与远期利益的公正,不同群体之间的公正,环境污染与生活舒适度、经济发展之间的公正。所以,阳光工程是很重要的。

3.3提高控规覆盖率和质量

阳光工程的基础是控规的公开。城市总体规划公开,实际上是形式主义,因为总规是发展战略和策略,是阳春白雪,老百姓才不关注这些呢,他们关心具体的,影响自身周边生活环境的问题,而控规的公开是实在的。控规的公开,首先要提高覆盖率,现在控规的覆盖率很低。有些城市控规编制的质量也很差,有的只是找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编,编完后又随时调整,自己折腾自己。在编制控规时,有些重要地段先要搞城市设计,再把城市设计中有利的方面吸收到控规中,这样编制的控规就比较合理,再通过法律程序,将控规变成地方法规。为什么总有人提出要求修改控规?因为控规直接涉及产权的界定,控规明确的容积率、绿化率就是钱。控规在美国就是法律,一旦颁布后,是谁都不能随意修改和违反的。而我们的控规像是一根橡皮筋,这是我们规划制度最大的缺陷。所以,控规的地位不提高,不科学化,不法制化,阳光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方面的改革都会受到阻碍。前面讲到规划的遗憾,许多遗憾就是原来控规没有编制好,规划部门批准建六层楼,建设单位却建了十一层楼,而周围老百姓和媒体并不知道规划部门到底允许建设多少层,就无法监督。控规制定后,要在每个小区公开。如香港每个小区都有小区周边地块的法定图则公示栏,人人可以监督。规划局代表政府做解释工作,也提高了规划局的权威。现在,有些规划局长很是好笑,听说市里来了几个投资大户,规划局长就溜走了,怕书记、市长要求其为几个大户审批土地容积率指标。但他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逃不掉的,没有控规,责任都是你的。还有一个规划局长说:“什么控规,

我不要,都在我脑子里”。这样的规划局长迟早要进班房,一点也不冤。

3.4统一上收市辖区、开发区、各类园区的规划管理权力

对市辖区和各类开发园的规划管理,必须上收到市级规划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哪个地方不统一上收的,报告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由规划司负责同志去做工作,做不通,就通报批评,并上报中纪委查处。20年前,我国的开发区建设是“三为主”,即引进外资为主、工业企业为主、产品出口为主。当时的想法是对开发区实行查对隔离,以防止资本主义思想腐蚀我们人民群众,现在看来显然是十分可笑的。现在,要把开发区、各类园区作为城市扩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在大城市、特大城市要作为城市有机疏散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的新区、新镇来建设。如搞成单一的土地开发用途,不仅解决不了交通问题,而且还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所以,必须通过规划权力的上收才能做到这一条。对此,中央已三令五申,各地必须执行。

3.5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一书两证”具有法定地位,而且实施已久,比较规范,现在要进一步明确“一书两证”的法律地位。尤其是选址意见书的地位,不能通过市长办公会、五套班子联席会议代替项目选址。“一书两证”是规划作为法律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制约权力的具体表现。

3.6贯彻“四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已出台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紧接着将出台城市紫线、城市蓝线和城市黄线管理办法。黄线管理办法比较复杂。对此,各地不要等,南京市早就开始试运转了。“四线”管理是提高城乡规划可操作性的强有力保证。

3.7建立市级规划委员会

要按照建立省规划委员会的原则,市规划委员会中的专家学者要多于市级公务员,并邀请省里的专家参加。市规划委员会与下派的规划师相结合,规划的调控作用就会大大增强,而不会成为领导决策的附庸。

4、建设部应承担的责任

一是要研究整体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以前研究过这方面的工作,但要继续完善。研究中一定要强调多样化、多路子、多阶段,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发展水平不一样,比如以深圳现在的经济发达程度,内地一些地方再过20年也可能赶不上。所以,各地要先试,不要等。建设部出台的政策都是全国性宜用的内容。只有各地大胆试过后,

我们才能总结提炼。

二是要健全法制。应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切实做到违法必究。 三是要完善总体规划的审批。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周期太长,程序太复杂,我们正在调整之中。

四是强化对省、市规划部门工作的支持。

五是加强培训,加强交流,特别是针对市长进行城乡规划知识的教育。

六是推动全面改革,提高城乡规划的地位。

七是建立全国范围内派驻规划督查员或国家规划师的规范。

八是出台城市建设的评价制度。有些城市对城市规划编制经费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能力低,绿化率很低,下水管网、煤气管网破旧。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组部在考察地方干部时是看不见的,但却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纳入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评价城市是带病运转还是健康发展的,从而对书记、市长的政绩做出客观评价。再也不能由“形象工程”来片面决定书记、市长的升迁了。先给城市打分,再交给组织部门。

5、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5.1处理好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要合理划分事权,确定制度执行中的相互关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现在不少同志有几种担心。就省厅的同志来说,一是担心自身权威不够。这要靠自己的工作做好了以后,再逐步建立权威,有所为才有地位。因为城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许多工作,十分复杂,应该抓住规划编制实施这个总龙头来展开工作,才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二是担心下面反对。实际上建立这套制度是相互强化和支持的,是对城市政府规划工作的大力支持,下面应该是欢迎的。三是担心省领导不重视。这方面,建设部可以发挥作用,一方面支持你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向省里领导打招呼。同时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是一个机遇,可以提高领导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四是担心如果真的管起来后,又管不过来。这就要发挥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派驻规划师等几个方面的作用,这都是我们的队伍。

就市规划局而言,一是担心省里乱干预。事实上,事权划分是明确的,这个不要担心。二是担心改革后办事麻烦,影响效率。实际上通过改革是要公开行政,而且把落脚点放在控规上,这样就会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担心招商引资受阻。如果控规没做好,就没有准备好迎接投资

的机遇,控规做好了,就已经为招商引资做好准备。所以,这几个担心完全可以消除。

5.2处理好相关部门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关系

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可以单兵突进地改革。一方面我们要遵循市场的规则,要以价值规律为载体;另一方面更要主动弥补市场的不足,集中精力管市场管不了的事情。因为:一是市场管不了资源保护,所以,我们通过制定紫线、蓝线、绿线管制办法,来保护资源。市场的动力是要占有、消耗或破坏资源,编制规划就是为了保护某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二是市场管不了产权界定,我们通过控规来界定。控规中的容积率确定就是对土地产权的界定之一;三是市场解决不了空间的合理布局,就要通过城乡规划来解决;四是市场也解决不了“形象工程”过多过滥的问题,我们通过近期建设规划和控规分别约束。所以,规划与市场是互补的,同时要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发展计划的协调,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与专业规划的协调,要把专业规划中合理有用的内容吸收到城乡规划中来,使城市规划成为其它规划的落脚点。如果城市规划落实不到具体空间上,而让其它专业规划落实到空间,那整个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工作就被动了。我们要通过改革使城乡规划主动合理化,主动科学化,主动可操作化。

5.3处理好改革措施与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要以国务院[2002]13号文件、九部委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发区清理问题的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文件为依据,大胆推进改革。

处理好这3个关系后,就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

台湾省2017年上半年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城乡规划管理考试试题

台湾省2017年上半年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城乡规划 管理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工程造价计价具有哪些特点__。①单件性②大额性②组合性④兼容性⑤多次性 A.①②②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各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有一个适用的最大高度,这个最大高度是根据下列各因素中哪些因素确定的()Ⅰ.结构体系Ⅱ.设防烈度Ⅲ.房屋的高宽比Ⅳ.房屋的长宽比 A.Ⅰ、Ⅱ B.Ⅱ、Ⅲ C.Ⅱ、Ⅳ D.Ⅲ、Ⅳ 3、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用MUXX表示,共分多少个等级____ A:4 B:5 C:6 D:7 4、直燃吸收式制冷机用于空调工程时,下面描述的特点,哪一条是错误的__ A.冷却水量小 B.一机多用 C.振动小、噪声小 D.用电量小 5、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下列四条不符合规范规定() A.柱墙梁截面内部尺寸允许偏差+4、-5 B.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4mm C.表面平整度3mm D.轴线位置5mm 6、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如旅馆、会议中心、培训中心等,在前期工作中,有关选址分析、拆迁方案、财务费用估算、资金筹措以及风险分析等属于__。 A.项目建议书阶段 B.可行性研究阶段 C.建筑设计方案阶段 D.建筑设计初步设计阶段 7、我国现行

A.HPB235 B.HRB335 C.HRB400 D.RRB400 8、《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城市__ A.南宋临安 B.北宋汴梁 C.唐长安 D.元大都 9、《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可向对方给付定金,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请求返回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返还定金的______倍。 A.2倍 B.5倍 C.8倍 D.10倍 10、下列哪一条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特征__ A.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水平向厚檐 B.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 C.强调中轴线对称,提倡富于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段D.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糖部与山花,柱子疏密排列 11、施工中所需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费用应计入下列哪项费用(2004,5) A.生产人员劳动保护费 B.施工机械使用费 C.建设单位管理费 D.现场经费 12、先张法施工中,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准强度的__时,才允许放松预应力钢筋。A.50% B.75% C.85% D.100%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预算价格的是______。 A.材料采购及保管费 B.材料原价 C.材料二次搬运费 D.材料包装费 14、在制定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时,需要六图一书。下面哪条是正确的六图一书内容____ A:方案图、初设图、施工图、地形图、管道汇总图、竖向图及说明书 B: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市政设施管网综合规划图,绿地规划图和住宅区详细规划说明书 C: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公建分析图、交通分析图、绿化分析图、管网汇总图和设计说明书 D: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分析图、竖向设计图、管网汇总图、绿地规划图、

(完整版)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

英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

英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城市病。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治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吸取国际城市的教训,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扬长避短,做到科学规划与管理,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英国是近代较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和海外贸易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商船队和海军,最多的海外投资。由于工业化和经济的发达使城市发展较为迅速,因此英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达使城市发展与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深刻影响,并结合本国及世界相关的城市规划理论,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框架。英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动态过程。 (一)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和制度 法律和制度是规划管理的基石。英国的第一部规划法是1909年颁布的《住房城镇规划法》,这一法规颁布之后,不断进行完善、修改,同时英国也不断颁布一些相关的法规,

如规划督察与申请程序、土地权法、环境报告、规划义务、总体政策申请的决策主要根据规划法等,同时也有中央政府的干预,中央政府颁布的“规划政策指导纲要”最主要是提供地方政府在规划的审批过程中要考虑的政策、法规和要素。对于每一个规划项目的决策权在地方议会,地方议会一般要听取规划局、规划局长或专业人员的意见再做决定。对于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规划局有权不予批准。因此英国的规划编制、审批与法规紧密相连,最大限度地避免规划的人为干预。从规模编制的立法到规划审批的依法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规划体制一大特色:“规划督察” “规划督察”是英国规划体制中的一大特色,规划督察署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机构,是规划的“警察”。如果地方规划审批中,开发商向地方政府申请的规划项目遭到拒绝,开发商可以向规划督察署提出申诉,规划督察署将举办听证会,政府和开发商双方派人到会进行举证辩论、最后由规划督察署根据规划法、规划政策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作出决定。它的决定就是最终决定,不能再上诉。因而,规划督察署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它独立于政府之外,对规划审批实施进行监督,以避免规划管理口门和政府在规划项目审批中出错或者失误。 (三)专业规划师:高素质的全才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 1.城市规划失效分析与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失效平衡论规划措施 摘要:世界的城市规划史,也是优秀的规划理念的发展史。在城市的演进和历史的洗涤中,规划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优秀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美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优秀规划理念的贯穿,使得城市面貌日益完美。论文从规划效用和规划的理念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提出城市规划的效用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规划失效的改进之道一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规划改进方向,包括1、认识论层面—确立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 2、方法论层面一探索不确定性的规划方法。 3、行动措施层面一基于不确定性的规划行动措施。 2. 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职能城市规划法规摘要:伴随19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研究方日益重视,但有关研究多侧重城市规划管理的某一方面,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在城市规划界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在已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探讨。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内涵、作用与意义;指出城市规划管理目标主要有:(1)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职能,(2)在确保城市发展效率的同时达到社会公平,(3)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效能;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成,即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管理运作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最后提出适应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与目标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目标。其次,对自建国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分别就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不高;(2)规划编制、决策、执行“一家言”;(3)规划行政管理中条块分割;(4)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在不少城市受到削弱。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初步设想,并对构成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运作机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等子系统提出具体构建要求,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建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建构,其中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主要有:(1)规划编制机构的市场化与规划研究建构的建立(2)建立严格的规划法定审批决策程序(3)规划编制的检讨和动态更新(4)公众参与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X321 TU984

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究

31 2013年第9期 第29 卷 [摘 要]台湾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宝贵经验。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思想、人员与机制上的准备。社区规划师具有服务性、公共性和当地性三种基本特征,有明确的服务范围与工作内容,其选聘也有相关制度与要求。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实践可为我国大陆的城市发展与公众参与提供借鉴。[关键词]社区规划师;制度建构;社区营造;台湾 [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9-0031-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lanning In T aiwan/Y ang Furong, Huang Yinglin [Abstract] Community planning in T aiwan has developed over decades and accumulated rich public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There was a preparation of thought, people, and institution before community planning came into existence. Community planner provides localized public service with clear scopes, and the employment of planners has related institution and requirements. Taiwan’s community planning system can be a reference for mainland Chinese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Key words] Community planner, Institutional establishment, Community creation, T aiwan 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究 □ 杨芙蓉,黄应霖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台湾地区体制转型以及政治、经济力量的重组,社会各阶层对于社会发展及社会学的关注热潮逐渐兴起,逐步建构起了以社区为核心的新的文化主调。社会团体和社区网络越来越强调市民权利与地方文化价值,这与原先相对封闭的规划体系,以及以行政当局为主导、强调经济发展主义取向的规划理念之间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对抗[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建构动力成为推动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形成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图对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加以探究。 1社区规划师制度形成的基础 1.1思想上的准备 台湾的社区运动最初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区,从工作方式上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以争取社区生存环境权益为目的的抗争性活动。随着都市化程度的日益增高,都市人口快速扩张,使得对公共建设及住宅的需求增加。而原先传统的规划程序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管制,缺乏沟通渠道,以 至于公共政策与计划的执行遭遇重重阻碍,使得都市环境品质不断降低,空间规划中的问题层出不穷[2]。例如,1988年台北庆城街居民反对公司在社区内兴建敦南变电所,以及1990年南港山猪窟居民反对环保局在该地兴建垃圾掩埋场等。 (2)社区生活环境的经营式工作。不同于官方社区发展工作所采取的自上而下推动的方式,民生社区的工作者采取与社区居民共同生活的“蹲点”方式推动社区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的内外资源,并带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忱。 (3)社区居民的环境参与式规划设计工作。由居民自己参与环境改造工作,提出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规划设计方案,并加以推动实施。这种参与式设计可望塑造出以社区居民为本的、体现新价值观的空间。例如,1992年台北市福林社区双溪河滨公园及1993年台北县三重后竹围社区公园等,都是采取这种工作方式完成提案并获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才进入发包及施工阶段[3]。 不管是以争取权益为目的的抗争性活动,还是自助性的社区发展工作,亦或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式规划设计,都使得当局与社会间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了变化, [作者简介] 杨芙蓉,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黄应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 城市规划区

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城乡规划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长期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也逐渐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制。然而,相对而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比较短,还缺乏相应的经验。这样的历史问题导致了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于当前的城乡规划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概述 城市系统的长远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城乡规划作为基础。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城乡规划,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所谓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是指由相应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管理分工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形成的体系。该体系的顺利落实能够有效地保障城乡规划质量,能够建设良好的、宜人的城市生态系统。合理完善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确保在城市建设中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 紊地进行。如对于不同层面的建设规划的活动的审批的规定

能够使得不同部门之间权责分明,工作井井有条。然而,在我国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我国的相应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本文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规划的进行,从分析城乡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2.1缺乏专业的城乡规划管理人才 城乡规划管理需要社会相关的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个方面的管理与审批工作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建设起步非常晚,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的很多部门严重缺乏专业的人才。很多单位不重视管理体制建设,认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其实就是简单的流程式的审批工作。这种意识的存在使得部门领导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我国的高校当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学科。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学科,但是在学科教育与课程设置方面,严重缺乏经验。很多单位原来的与之相关的岗位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城乡规 划专业知识,不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 2.2城乡规划管理的社会监督体制不完善 城市建设项目一般属于大型的项目,其有效运作依赖于

2017年度上半年台湾省城市规划原理资料:城市发展的规律考试试题

2017年上半年台湾省《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考 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____ A:可根据原设计建筑类型适当降低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 B: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C: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使相邻住宅不宜低于原有日照标准0.5小时 D: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使相邻住宅不宜低于原有日照标准1小时 2、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并纳入____ A:城乡规划 B:军事保护规划 C:城市防护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3、下列____不属于历史名镇名村常用的保护方法。 A:编制历史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B:保护城市的传统格局 C:控制人口数量 D: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结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B: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C: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D: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15% 5、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程序不包括____ A:申请程序 B:推荐程序 C:检查程序 D:确认程序 6、城市规划的权利体现在改变和协调管理对象的行政行为。下表中城市规划管理权与对应的行政行为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 A:城市规划成果审批权抽象行政行为 B:“一书两证”审批权具体行政行为 C:城市规划惩治权具体行政行为 D:城市规划表彰权抽象行政行为 7、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规定,应依下列哪种程序核发选址意见____ A:先由市、县文物保护部门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B:先由批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行政部门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 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 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 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 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 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 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 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 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5.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7.居住区公共绿地: 18.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 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9.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 意义的城市。 20.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 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中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比较

中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比较 班级: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号:11125931 姓名:李晓贝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城市规划简史、以及规划法规、行政、运作体系,总结日本综合规划的优点与中国规划工作的不足,从而得到日本规划对于中国规划的启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规划法规行政运作优点不足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rief history of Japanese urban planning, and planning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al systems,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planning in Japan and China's lack of planning, planning for the Chinese to the Japanese plan of revelation,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Planning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advantage Inadequate revelation 一.日本城市规划体系概述 1. 规划立法简史 在日本近现代城市规划立法的历史上,曾经有3次重要的立法活动。 1.1 1888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 背景:在历史上,日本曾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7~10世纪的日本京城依照了中国都城的方格网和里坊制。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引入了资本主义制度。与西方国家一样,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激增,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住房紧缺、交通拥挤、疾病蔓延和火灾频繁)。 内容:重点是保障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桥梁、公园、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意义:它的颁布是日本城市规划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代表着日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从此走上法制化道路。 1.2 1919年《城市规划法》 背景:《东京市区改正条例》颁布后的30年中,日本的城市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对城市规划立法的需求日趋表面化。而《东京市区改正条例》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内容:在城市规划编制审定程序、机构、城市规划实施项目的实施体系等方面继承了《东

城乡规划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一) 城市规划类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日照标准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OD调查 对居民出行交通量的起迄点调查,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更新 是一种将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

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的若干建议

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的若干建议 周建军 (上海市宝山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高级规划师) 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现行管理体制问题和关系的分析,指出了现行规划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需要,提出了必须加快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管理体制、体制制约、体制改革 1、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概述 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是一种由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方式的确定和管理机制的运用等综合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城市规划功能是否充分发挥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城市规划法赋予了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相应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赋予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城市规划编制权、审批权和总体规划的调整权、行政处罚权、复议裁决权等十种权,这就从法律上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提出了要求,即从国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建制市、县人民政府都要层层建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为了使我国城市的各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对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要在充分调查我国城市规

划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目标就是使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能符合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它在城市建设中的引导与控制作用。 2、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突飞猛进,无论其地位还是作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工作又将进入一个崭新时期。面对经济体制的转轨、面对跨世纪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很有必要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体制现状进行较客观地估价,才有可能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也只有摸清现状,并将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之下,方可能建构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模式。 城市规划管理实质上是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没有科学的健全的城市管理措施,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要把城市建设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起来,发挥各种建设的作用,必须建立和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央政府多次提出城市政府要把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好,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效益,而管理工作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规划是龙头”等,都说明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在现实的社会中,长期以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2.1、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

国外内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国外内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以辽宁沈阳为例 [摘要]: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 [关键词]:城市规划认知维度城市意象 沈阳市位于松辽平原的东部,辽宁省的中部,辽河支流-浑河出山口的北部,地理环境重要,为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辽宁省的省会。 1.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土地、产业等资源的合理布局,优化市域发展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从“二元”到“一体”的统筹发展新格局。 (二)城镇空间布局与结构 辽河以北以生态保护为主,辽河以南以城镇发展为主。强化中心城区、新城及复合交通走廊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形成“一城、六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城”指中心城区。“六轴”指沈山、沈大、沈抚、沈本、沈阜和沈铁(康法)六条城镇发展轴。规划形成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个等级的城镇体系结构。 2.中心城区规划 (一)空间结构 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建“一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指城市主城,包括三环内用地及浑南新城。“四副”是主城综合服务职能拓展和城市核心生产职能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铁西产业新城、蒲河新城、浑河新城和永安新城。 加强主城及各副城间城市功能与交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生态空间的隔离,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三环内相对集中发展,三环外采取分散组团式发展,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主城。是以东北金融中心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筑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1、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 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 )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 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 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7、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8、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9、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1、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 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 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14、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5、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6、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7、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8、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 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一一’城市规划大纲”。 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 100),纵坐标是对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2011年01月12日23:56:43 针对地区性衰退问题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英国政府的最初设想是给予这些存在严重问题的特殊地区直接提供政府援助。1936年,英格兰特别地区专员斯图尔特爵士给议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建议。他认为伦敦工业的增长主要不是客观的经济因素,而是由于可以由政府的行动来改变的主观原因。他认为政府不仅要帮助衰退地区,从正面引导工厂迁往那里,而且要限制在伦敦建厂。 这种看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反响,并促使政府采取行动。1941---1947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和报告文件。这些官方报告,针对城市发展的各个专门方向向政府提出建议,构成了战后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体系的基础。从此,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政策行为,与传统规划中的“设计方案”明显有别。 巴罗报告(Barlow Report) 巴罗委员会在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史上占有级其重要的地位。该委员会的工作导致1945年至1952年战后英国规划机构的建立,而巴罗委员会的成员阿伯克伦比则是战后英国规划体系的缔造者。 巴罗委员会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的贡献在于:它把国家、区域问

题和大城镇集聚区的物质环境状况联系起来,并认为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巴罗委员会首先调查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其次,该报告认为把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在这里,巴罗委员会已经把产业、人口在国家(区域)范围分布的问题与区域问题联系起来。巴罗委员会的报告表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巴罗报告分析了这种趋势的原因,它指出,这种工业增长和方式主要是由于“结构效应”的现象,即繁荣地区的增长几乎完全可以归因于它们较为有利的工业结构。只要这些地区的工业达到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长率,就可以带动全区域的增长。而衰退地区由于基础工业下降得太快,使整个区域继续衰退。为此,有必要做更大的努力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巴罗报告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 但是,如果这种公布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使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全球化与中国城市规划

全球化与中国城市规划 -结合济南老城区分析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是人类生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有着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定位问题,集中在城市设计领域,对历史、地域的载人是有迫切需求。通过对中外城市更新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维护老城更新中的历史延续是城市设计理论的新要求。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特色,通过运用传统建筑特色复兴老城。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发展、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历史街区

1.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住,一个宜家的家具就把每个公寓,不管是在墨西哥还是上海、是赫尔辛基还是洛杉矶,都“统一”了。出门坐车,别说汽车就那么几个固定的选择,连不同城市的地铁都是几个品牌公司的产品。别说家具、汽车等等商品已经全球统一,连城市的样子都一致了。所谓街道家具--马路边的路灯、公车站牌、广告设置、人行道设计等等,东边成了全球企业的产品。都市的景观和建筑,透过国际竞标,由少数全球化的建筑师与开发商运作,造成面貌相似的大城市。 衣食住行如此,娱与乐就不一样了吗?我吃了欧式早点之后,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驶过法国公司设计的街道。很可能是一个多媒体的影像展,用录像机、照相机、所摄下的现代感十足的光怪陆离的人生影像。很有意思,但是如果这种展看多了--比如你已经看过多次的意大利威尼斯展、巴西圣保罗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展、德国卡塞尔展、韩国光州展等等,你会有一个疑问:尽管艺术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和国家文化不同,怎么“现代”的解释却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看完展览之后,也许还有时间进了书店。这个书店一进门的地方大概就摆着《哈利`波特》,在香港和台北是繁体中文版,在北京和新加坡是简体中文版。如果是在马德里,会看到西班牙版。在柏林,会看到德文版。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文字,反正都是哈利`波特。 ...... 不仅只是衣食住行的物质,还包括娱乐的文化价值和观念,在全球化的运作下,都成为统一的商品,渗透了我的24小时,令人无所逃脱于天地之间” 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描述过的一段文字,面对全球化她以文化的角度批判质疑--我们的建筑,已经找不到他自己的词汇。我们把土地和城市提供出来,做以其他国家其他城市的文化,让中国的特色文化变成外国的特色文化,却走不出中国特色文化的路。我们的文化与习俗有一点国际输出,可是并不是特色的传播而是满足其他人的猎奇心理。当她大声呼喊“全球化的我在那里?”顿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文化界的回响和大讨论,同样也应引起我们对于城市设计思想的讨论。如何才能保佑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特色。 2.全球化的影响下--城市与建筑的去向 作为一个中国城市规划的学生,我们在许多课程学习中也不难发现,课本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