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穿刺-锁、股(1)

深静脉穿刺-锁、股(1)

深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常用于输液、输血、置管等。本

文将围绕着深静脉穿刺的“锁、股”两部位进行详细介绍。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下缘和第一肋骨之间,是深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其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用于给药、抽血、置管等操作。

操作方法:

1. 患者仰卧,将患肢置于身体外侧,头垂向对侧。

2. 找到锁骨下缘,并将穿刺点定位在其下缘1-2cm处。

3. 用消毒剂清洗穿刺点,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穿刺点使其胀起。

4. 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停止,将针头旋转45度向下,向头方向将针头左右微调方向,穿刺到锁骨下静脉。

5. 抽回针芯,将输液管或抽血器与导管相连,开始注射或抽取血液。

注意事项:

1. 穿刺保持稳定,切勿进一步插入,以免损伤正常组织。

2. 穿刺时针头向头部方向进入,以避免误伤锁骨下动脉、神经等器官。

3. 患者头部要垂向对侧,以使锁骨下静脉充分扩张,方便穿刺。

二、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是指位于腹股沟静脉囊中的深静脉,是深静脉穿刺的另一种常用部位。其穿刺成功率也较高,且易于操作。

操作方法:

1. 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使患侧大腿外展并轻轻弯曲,将股静脉作为穿刺目标。

2. 找到腹股沟上缘,沿其下缘向下找到最底部的点。这个点为股动脉搏动的位置,穿刺时需要尽量避开。

3. 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停止,将针头旋转45度向内,向脊柱靠近,在刺到股静脉时感到血液回流。

4. 抽回针芯,将输液管或抽血器与导管相连,开始注射或抽取血液。

注意事项:

1. 穿刺保持稳定,避免进一步插入。

2. 穿刺时要注意避开股动脉及其分支,切勿损伤其他器官。

3. 穿刺时,应通过手法或仪器进行压迫,以增加穿刺成功率。

总之,深静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仔细的

操作及注意安全。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更加熟悉深静脉穿刺的“锁、股”两个部位,为深静脉穿刺操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引。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路途。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乃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适应证 1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长期输液治疗;大量、快速扩容通道;胃肠外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监测: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Swan-Ganz导管监测;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3急救:放置起搏器电极;急救用药 三、禁忌证: 广泛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局部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不合作,燥动不安病人。 四、常用的深静脉穿刺术: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1.静脉内营养疗法。 2.中心静脉压测定 3.需长期输液而周围血管硬化,纤细或萎陷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解剖:在颈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及迷走神经包含在颈动脉鞘内,位置相对固定,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前外侧靠前。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内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三、穿刺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原因:①距上腔静脉较近。②避免误伤胸导管。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四、操作步骤: (一)锁骨上入路操作 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头尽量转向对侧。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局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一般进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深静脉穿刺配合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准确、熟练地配合医师给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二、评估要点 1、患者的病情、年龄、体位、意识状态(能否配合)、心率、血压、呼吸情况。 2、各种特殊药物的使用情况。 3、周围的环境情况,要求清洁,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4、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三、物品准备 1、穿刺物品:深静脉穿刺包 1 个,深静脉穿刺管 1 条,无菌手套(2-3 副)、局麻药(利多卡因 1 支)、0.9%生理盐水 10ml2 支或 0.9%生理盐水 500ml1 瓶、5ml 和 10ml 注射器各一个、透明敷贴 1 张、胶布 1 卷。 2、皮肤消毒物品一套:1%碘伏 1 瓶,棉签 2 包,弯盘 1 个。 3、液体:连接输液管、延长管排气后挂输液架上。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3、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平卧,头转向对侧,肩部垫一小枕或床单。 4、协助医师消毒皮肤。 5、协助医师戴手套,穿隔离衣、开穿刺包、给予各种物品:穿刺管、10ml 注射器,局麻药、0.9%生理盐水。 6、医师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 7、穿刺完毕,接补液,调节补液速度,并用透明敷贴,胶布固定静脉导管,并注明置管时间及责任人。 8、向患者做好有关留置深静脉管道的宣教工作。协助患者取出肩部小枕,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协助医师做好各种物品的消毒处理。 10、洗手,脱口罩,做好护理记录。 五、注意事项 1、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双上肢给予适当约束。 2、颈椎骨折的患者不要过多的摆动头部、取平卧位即可。 3、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范围20cm×20cm。 4、警惕生命体征情况,病情有变化及时报告处理,警惕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胸腔,防止管道堵塞,滑脱。 5、注意穿刺过程中有无特殊、穿刺点情况、患者主诉、生命体征。 6、与医生一起清点穿刺包内器械,保证物品的数目准确。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经动脉或深静脉途径进行的各项导管检查及治疗。 二、禁忌征 (一)穿刺部位感染。 (二)穿刺置管处血管闭塞或严重病变。 (三)其他禁忌征分别见各项导管检查和治疗。 三、操作方法和程序 (一)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二)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2.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l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 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殷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3.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

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4.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待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三)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1.适应症: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一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一、概念释义 CVC导管:穿刺入路为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导管体内端位于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 狭义:普通CVC(中心静脉导管) 广义:包括隧道式CVC(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及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延伸:还包括PORT(深静脉穿刺技术埋植静脉输液港) 二、适应症 1.各种原因(先天、休克、烧伤、长期静脉注射等)导致的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无法满足治疗要求,如快速补液、输血等,特殊情况下静脉采血。 2.长时间连续或频繁静脉用药治疗,或频繁静脉采血,减轻患者痛苦。 3.静脉使用高浓度或特殊性质的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静脉高营养、静脉化疗、高渗性脱水剂等,保护患者外周血管。 4.特殊情况下,中心静脉使用低渗性补液,防止经外周静脉补液时发生溶血。 5.为血液透析治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液成份分离治疗等建

立通路。 6.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7.为上下腔静脉转流治疗、体液静脉转流治疗等建立通路。 8.中心静脉穿刺为静脉系统介入治疗常规入路。 三、禁忌症 1.严重出凝血障碍(注意是否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注意是否为月经期); 2.败血症; 3.患者不能配合,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强迫体位、烦躁不安等; 4.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5.穿刺路径占位性病变; 6.目标血管血栓形成、外压性狭窄、解剖变异、手术史、放疗史等; 7.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8.肺大疱、大量胸腔积液等。 四、应用解剖

深静脉及中心静脉的分部 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及颈动脉鞘 锁骨下静脉及锁骨下动脉 腋静脉、腋动脉及腋鞘 股静脉、股动脉及股鞘 五、器材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用物清单:复合碘消毒液1小瓶、棉签1小包、利多卡因1支、10ml生理盐水1支或肝素盐水适量、5ml注射器2支、无菌手套1-2副、口罩及帽子各1只、CVC导管套装(益心达)1件、无菌贴膜1张、输液贴1小包、薄枕1只、锐器盒、垃圾桶、手术衣。 2.CVC导管套装: 18Ga*7cm“Y”形空心穿刺针(直径1.24mm 侧孔长3cm) 5ml一次性注射器 0.035in*40cm“J”形头不锈钢导丝 16Ga*20cm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带或不带侧孔) 组织扩张器 18Ga套管针(套管直径1.24mm,穿刺针直径0.88mm,相当于

深静脉穿刺-锁、股(1)

深静脉穿刺-锁、股(1) 深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常用于输液、输血、置管等。本 文将围绕着深静脉穿刺的“锁、股”两部位进行详细介绍。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下缘和第一肋骨之间,是深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其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用于给药、抽血、置管等操作。 操作方法: 1. 患者仰卧,将患肢置于身体外侧,头垂向对侧。 2. 找到锁骨下缘,并将穿刺点定位在其下缘1-2cm处。 3. 用消毒剂清洗穿刺点,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穿刺点使其胀起。 4. 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停止,将针头旋转45度向下,向头方向将针头左右微调方向,穿刺到锁骨下静脉。 5. 抽回针芯,将输液管或抽血器与导管相连,开始注射或抽取血液。 注意事项: 1. 穿刺保持稳定,切勿进一步插入,以免损伤正常组织。 2. 穿刺时针头向头部方向进入,以避免误伤锁骨下动脉、神经等器官。

3. 患者头部要垂向对侧,以使锁骨下静脉充分扩张,方便穿刺。 二、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是指位于腹股沟静脉囊中的深静脉,是深静脉穿刺的另一种常用部位。其穿刺成功率也较高,且易于操作。 操作方法: 1. 将患者放置平卧位,使患侧大腿外展并轻轻弯曲,将股静脉作为穿刺目标。 2. 找到腹股沟上缘,沿其下缘向下找到最底部的点。这个点为股动脉搏动的位置,穿刺时需要尽量避开。 3. 用穿刺针进行穿刺,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停止,将针头旋转45度向内,向脊柱靠近,在刺到股静脉时感到血液回流。 4. 抽回针芯,将输液管或抽血器与导管相连,开始注射或抽取血液。 注意事项: 1. 穿刺保持稳定,避免进一步插入。 2. 穿刺时要注意避开股动脉及其分支,切勿损伤其他器官。 3. 穿刺时,应通过手法或仪器进行压迫,以增加穿刺成功率。 总之,深静脉穿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仔细的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经动脉或深静脉途径进行的各项导管检查及治疗。 【禁忌证】 1.穿刺部位感染。 2.穿刺置管处血管闭塞或严重病变。 3.其他禁忌证分别见各项导管检查和治疗。 【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

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l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殷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指经体表将导管或监测探头置入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肺动脉内的一种有创的操作技术。 一、作用及适应症 监测中心静脉压 衡量右心泵功能 及时应用急救药物、输血、输液 经导管安装临时起搏器 漂浮导管(PCWP) 长时间静脉营养(TPN) 二、分类 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 三、操作方法 1、锁骨下路径: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自第1肋外缘续于腋静脉。成人长约3~4cm,静脉的前面为锁骨的内侧缘,下面是第1肋骨宽阔的上表面,后面为前斜角肌。静脉越过第1肋上表面轻度向上呈弓形,然后向内、向下和轻度向前跨越前斜角肌,与颈内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 体位:仰卧位,选择右侧,肩部稍垫高,头偏向对侧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穿刺点: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约1cm。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进针方向:针尖向内轻度向头端方向,指向锁骨胸骨段的后上方,尽量使穿刺针

与胸壁呈水平位,若未刺中静脉,可将针退至皮下,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方向进针,进针深度:3cm~5cm。 三中点法: 穿刺点:锁骨中点缘与胸壁腋窝皱褶点连线中点。 进针方向:穿刺针与胸壁呈30°~40°角,指向锁骨中点关节。 进针深度:2cm~5cm。 2、锁骨上路径: 穿刺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1cm。 进针方向:穿刺针与锁骨或中线呈45°角,保持水平位,指向胸锁关节。 进针深度:1.5cm~2cm。 操作方法: 穿刺,由穿刺针侧孔进导芯12cm~15cm,退出穿刺针,扩条扩大穿刺孔,导入导管12cm~15cm,回抽固定导管。 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的解剖:颈内静脉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部,颈总动脉的前外方;下部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后侧,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成人颈内静脉扩张时直径约2cm。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同时胸导管在左侧,右侧胸膜顶较低,因此多选择右侧穿刺。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因此分为:前路、中路和后路。前路:平卧,头偏向对侧。胸锁乳突肌前源中点进针,与冠状面呈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另外也可在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

深静脉穿刺置管目的、考虑时机、使用禁忌、穿刺位置选择及安全性

深静脉穿刺置管目的、考虑时机、使用禁忌、穿刺位置选择及安全性 深静脉穿刺置管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通过颈部或者锁骨下皮肤表面穿刺,将一根特制导管放置于深静脉腔内的技术。医生会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者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被称为锁穿、颈穿等。 相对于手部、胳膊等浅表处的静脉穿刺点,上述穿刺的静脉位置较深,被统称为深静脉,这种穿刺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监测心脏功能或者长期输液,尤其是需要静脉输营养液的情况。 需要考虑时机 与外周静脉置管相比,中心静脉置管的管腔较粗,输液速度快且稳定,主要包括: 1)外周静脉通路不足 患者高龄、长期输液治疗、或者化疗后导致血管条件差,无法顺利进行外周静脉置管;以及手术中预计失血较多,需要快速输液、输血治疗的情况。 2)需要使用不适合外周输注的药物 肠外营养液、部分血管活性药物、化疗药等,通过外周静脉导管输注上述药物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等多种反应,影响血管功能。术中速度和治疗效果都难以保障,因此大多需要经过深静脉输注。 3)血流动力学监测 合并症多,手术复杂或出血多,医生可能需要在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静脉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等,进而更好的指导手术中管理和手术后的恢复治疗。

不推荐使用情况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禁忌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穿刺位置的结构异常等情况。 穿刺位置选择 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是临床最常选择的穿刺部位。几种穿刺部位中,颈内静脉⼊路穿刺和置管相对容易和安全,是大多数医生的首选治疗方式。 锁骨下静脉穿刺部位在锁骨下面,相对于脖子处的穿刺和置管,患者会更舒适,位置的穿刺相对难一些,风险也高,所以临床要综合考虑和判断。 深静脉穿刺安全性 深静脉置管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主要的风险包括穿刺部位的损伤,如血管损伤和出血,锁骨下静脉穿刺甚至有可能伤到肺脏,以及长时间应用造成的局部肿胀、感染等问题。 随着超声等先进设备应用,无菌术发展,相关问题发生率得到一定控制。 深静脉置管一般适合在围手术期的短期使用,长期(大于半个月)放置会增加血行感染、血栓栓塞等风险。需要长期化疗或输液营养治疗的患者需综合衡量治疗的利弊,必要时选择 PICC、输液港等液体治疗装置。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1、颈内静脉穿刺置术管 1)适应证:充盈压(中心静脉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创伤、休克或重大手术病人需体液复苏或液体治疗者;需长时间输液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接受某些特殊药物治疗(化疗、高渗等刺激性药物)者。 2)禁忌症: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3)用品准备 ①深静脉穿刺辅助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生理盐水,2%利卡多因,砂轮,纱布,小尖刀片,皮针,1号丝线。 ②中心静脉置管包: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双腔或三腔),“J”型引导钢丝,扩张器,穿刺针(或套管针),导管固定夹。 4)操作方法: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取胸锁乳突肌前、中、后三个穿刺点,临床常用右侧中、后两个径路。 【中路】 ①体位:平卧,肩后垫薄枕;头低15度-30度,略偏向对侧。 ②穿刺点:令病人稍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其胸骨头、锁骨头和锁骨上缘组成一三角,该三角的顶端即锁骨上缘3cm处,是为穿刺点。 ③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用5G针头连接5ml装有2%利卡多因的

注射器行局部浸润,并以此针行探性穿刺,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若试探未成功,改变针方向(指向尾端)使与中线平行。边进针边回抽,如见有静脉血回流,表明已进入颈内静脉。 ④深静脉穿刺针连接10ml注射器,沿试探方向穿刺,边进针边回吸。遇静脉血回头通畅,左手固定穿刺针(或套管针),右手去掉注射器,经穿刺针置入“J”引导钢丝,退出穿刺针(或套管针)。扩张器穿过钢丝,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退出。在引导钢丝引导下放置深静脉导管,成人深度一般为10cm-13cm。 ⑤连接输液或测压管道,安防固定夹,用缝线将后者固定于皮肤上。 ⑥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后路】 体位同中路。以胸锁乳突肌外缘中、下1/3交点或锁骨上2-3横指处为穿刺点,针干保持水平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向胸骨柄上窝方向推进。其余步骤同中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1)适应证、禁忌症以及用具准备与“颈内静脉穿刺”同。 2)操作方法 【锁骨上径路】 ①体位:平卧,肩部垫高,头转向对侧。 ②穿刺点:令病人稍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该肌之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cm处为穿刺点。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1.用物 (1)无菌穿刺包;内装18G穿刺针2只(长约5-10cm、内径2mm、外径2。6mm)、外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长15cm左右)、 引导钢丝30—45cm、深静脉导管1条。注射器5和10ml 各一只、6号针头、镊子、尖头刀片、纱布、洞巾(2)1%普鲁卡因、无菌手套、无菌敷贴、弯盘、5%碘酊、70%乙醇、肝素一支、250ml盐水一瓶、棉签. (3)(3)必要时备静脉扩张器。 2、步骤 (1)卧位: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度.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3、股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外展,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高。 (2)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点,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3)由助手协助,术者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穿刺部位

行局部麻醉。 (4)根据所选择的深静脉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上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度角,与冠状面积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度,针尖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锁骨下路: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间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度。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前路: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劲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针尖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中路: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处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3、股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cm处,穿刺时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其内侧约2-3cm处进针,针尖头侧,

深静脉穿刺

深静脉穿刺适应症 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需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者。 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 需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强碱类药物者。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手术。 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手术。 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者。 深静脉穿刺禁忌症 局部破损、感染。 有出血倾向者。 (五)常用穿刺置管途径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上路 锁骨下路 颈内静脉 前路 中路 后路 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穿刺进路有锁骨下路和锁骨上路两种。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s position)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

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 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段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如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于左侧锁骨内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 锁骨下路 操作步骤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有条件应在手术室进行。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手术巾。 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深度与患者的体形有关)。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锁骨下路 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换用导针穿刺置管,导针的穿刺方向与试探性穿刺相同,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管或导丝推进。 令患者吸气后屏息,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以免发生气栓或失血。 将导管或导丝自导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退出导针。如用导丝,则将导管引入中心静脉后再退出导丝。 抽吸与导管连接的注射器,如回血通畅,说明管端位于静脉内。 锁骨下路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先滴入少量等渗液体。 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 导管放置后需常规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 进针方法:

深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总结1

深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总结1 中心静脉导管能够建立起可靠的静脉通路,用以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样采集。锁骨下静脉是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的常用部位,可置入用于化疗、长期抗生素治疗和胃肠外营养的隧道式导管和皮下埋置式静脉导管输注系统(subcutaneous ports,简称输液港)。然而,先已存在锁骨下通路与后来发生并发症有关,尤其是之后需要经动静脉通路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锁骨下静脉解剖 锁骨是锁骨下静脉插管的主要体表标志。锁骨从胸骨上切迹向外侧延伸,大胸骨头支撑着呈延长S型的锁骨(在水平面上呈双曲线);锁骨内侧2/3段前凸,外侧1/3段后凸。锁骨内1/3与中1/3连接处的前凸称为锁骨“拐点”或“折点”,是重要的触诊标志。锁骨下静脉始于第1肋外侧缘,直接延续自腋静脉。其在锁骨内侧后方呈弓形向头侧走行,然后斜向尾侧,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与位于其后上方的锁骨下动脉伴行,两者由前斜角肌分开。 颈部是一个复杂的区域,有多种结构穿过胸廓出口。了解这些结构相对于锁骨下静脉插管部位的位置可避免一些损伤。 ● 肺位于锁骨下静脉内侧的下方深部。左肺肺尖往往高于左侧第1肋水平,但右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 膈神经沿前斜角肌前面向下走行,从头臂静脉起始部后方经过。 ● 臂丛位于锁骨下动脉内侧的上方深部。 ● 左侧胸导管和右侧淋巴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后方走行,并在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交汇点附近进入血管。 一般准备 患者准备的一般事宜将在别处讨论,包括导管和穿刺部位的选择、监测和镇静、感染控制措施和知情同意。 设备—锁骨下静脉导管和其他静脉装置一般是常通过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经一系列既定步骤放置。大部分装置都附带包括所有必

深静脉穿刺术的应用

深静脉穿刺术的应用 深静脉穿刺置管能提供快速输血通路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因此在重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重要意义。我院从2009年开展深静脉穿刺术,现将其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深静脉穿刺术是选用颈内、锁骨下及股静脉做穿刺并置入导管的一项操作。使用与导管配套的穿刺针刺入静脉后,从针筒腔内插入导引钢丝,顺钢丝插入扩张管,遂置入留置导管,回流血液通畅后缝合固定,局部纱布包封,端口接静脉输液管。 1 穿刺方法 1.1 颈内静脉穿刺方法:患者平卧,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找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点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由穿刺点进针,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即表明进入颈内静脉。 1.2 股静脉穿刺方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并略外展、外旋。术者站立于穿刺侧,左手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以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cm 处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一般进针4~6cm即见回血。 1.3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患者平卧,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的锁骨下缘2cm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头部或胸骨上凹方向,与胸骨纵轴约45°角,贴近胸壁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一般进针 4~6cm,即见回血。 2 优点 2.1 操作简单、迅速,数分钟建立深静脉通道。由于深静脉的管径粗,输液流畅、快,尤其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满足短时间内大剂量输液,并能预防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2.2 即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以此调整输液速度。 2.3 一次穿刺置管可满足整个病程输液需要,使病人免遭反复多次注射的痛苦。 2.4 病人可随意活动,减少肺部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3 结论 深静脉穿刺为抢救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有效补充液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提供了诊疗条件,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病人易于接受,给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 638500 邻水县人民医院

股静脉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是位于浅静脉(周围静脉)和右心房之间的所有大静脉,临床上常用深静脉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患者围术期输血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和放化疗中都有重要意义,是麻醉手术中重要的静脉通路。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和其它重危病人; (2)心功能不全,监测中心静脉压; (3)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它大而复杂的手术; (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 (5)长期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 (6)经深静脉放置临时起搏器及插入肺动脉导管; (7)经深静脉抽吸空气及急诊血液透析; (二)禁忌证: (1)血小板减少或其它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应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二、穿刺插管方法 深静脉穿刺置管途径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我科室目前主要采用股静脉穿刺术。 (一)股静脉的解剖特点:

股静脉为髂外静脉的延续,在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动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 1.5-2cm 处有大隐静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志明确,与之伴行的股静脉直径较粗大,因此行股静脉穿刺容易成功。 (二)穿刺步骤 1. 病人取平卧位,其穿刺侧下肢轻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点 的内下方1.5 —3.0 cm (即股动脉搏动之内侧)处定为穿刺点并标记。 2. 消毒、铺巾,在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内下方(即股动脉穿刺点内侧 方0.5 —1.0cm),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 3. 右手持穿刺针管,向左手中两指间股静脉穿刺点的皮肤刺入。进针方向是注射针管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0度角顺血流方向(针尖指向病人脐部),逆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慢刺 入。 4. 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时,即有静脉血回流入注射针管内,此时需再 进针2—4mn便可采血或注射药物。 5. 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置入深静脉导管,上肝素锁,缝皮。 6..消毒、覆盖纱布,贴3M贴膜,术毕。 (三)用具准备 深静脉穿刺包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导丝从Y形针管进入,另一种是从

深静脉穿刺要点

深静脉穿刺要点 深静脉穿刺是内科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以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穿刺为多。如何有效提高深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是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 现以锁骨下静脉穿刺为例,整理了穿刺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及并发症的处理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锁骨下静脉穿刺适应证 锁骨下静脉(SCV)穿刺常常用于以下情况:短时间内需大量补液或输血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中心静脉压测定、临时起搏电极植入术、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等。 2、锁骨下静脉解剖结构 锁骨下静脉是自第 1 肋骨外缘由腋静脉延续而成,全长约 3~4 cm,宽约 1~2 cm,呈轻度向上的弓形结构,与锁骨内 1/3 段几乎呈平行走行。 在胸锁关节上缘 SCV 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其近心端距末端约 2 cm 处有 1 对静脉瓣。 SCV 管壁与颈固有筋膜、第 1 肋骨膜、前斜角肌及锁骨下筋膜鞘等结构相附着,其位置恒定,不易发生移位利于穿刺;但同时管壁不容易发生回缩,容易进入空气从而导致气栓。 3、锁骨下静脉毗邻关系

锁骨下静脉前上方有锁骨及锁骨下肌,后方为锁骨下动脉,动静脉之间内由厚约 0.5 cm 的前斜角肌隔开,下方是第 1 肋;内后方则为胸膜顶,锁骨下静脉下后壁与胸膜仅相距 5 mm。 4、穿刺要点 01. 术前准备 无特别提示,永久起搏器植入无菌要求高,注意清理皮肤污垢,严格消毒。 02. 体位 平卧位,肩胛间垫枕,头后仰转向对侧,其作用是颈部肌肉对锁骨的提拉使锁肋间隙增大的效果便于穿刺; 对于休克或者血容量不足患者下肢抬高可以增加 SCV 的充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03. 穿刺部位 常规穿刺位置 锁骨中点下 2~3 cm 处,穿刺针方向对准胸骨上窝,其实喉结到锁骨上窝连线的区域都可以作为进针方向,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 实际穿刺位置随个体有所变化 (1)肥胖或胸肌发达者,穿刺点在常规位置再低 1 cm; (2)COPD 患者穿刺尽量贴着锁骨下缘穿刺,很多时候要小于1 cm,避免气胸的发生;

第二人民医院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经动脉或者深静脉途径进行的各项导管检查及治疗。 【禁忌证】 1.穿刺部位感染。 2.穿刺置管处血管闭塞或者严重病变。 3.其他禁忌证分别见各项导管检查和治疗。 【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 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普通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 l 周内曾经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 2cm 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 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殷沟韧带,使术后止血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 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 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待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

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 Allen 试验阳性。 Allen 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 10s 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 Allen 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者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一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 Allen 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