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在这种方法中,谈判者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谈判者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我方在谈判中所希望得到的结沦中。它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妙用。

让人作出“是”的反应,并非容易。所以,对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从对方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常识范围以内的问题;也可以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所以,有三步:

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

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叫做“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

2.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苏格拉底与青年欧谛德漠有关正义的“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其教学情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不乏启迪。欧谛德漠想当一名政治家,于是苏格拉底便向他提出了有关:“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为使欧谛德漠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苏格拉底与他进行了如下问答:

问:虚伪应当归于哪一行?。

答: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一行。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

答:应归于非正义一行。

这时苏格拉底洁问道: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自家利益的敌人,并对其采取了奴役的手段,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该如何断定?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听到这里,苏格拉底说:好吧,那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倘若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进攻的勇气,如果他欺骗士兵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士气,取得了最后胜利,这种行为应怎样理解?

答:也应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又接着说:如果一个孩子有病,却不肯服药,父亲骗他说药很好吃,结果治好了他的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行呢?

答:应属于正义一行。

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答: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情况。。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间不能存在欺骗吗?

答:请您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3.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法,环环紧扣,层层解析,步步推进,启发诱导,其判断的标准是一般的社会通则。实际上,问答法是一种探讨和辩论教学方法,即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把获得一般规律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导学生在认识中逐渐排除非本质的成分,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思结合”,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又找到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因而一直为进步的教育家们所肯定与弘扬,并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却对哲学和科学更感兴趣。当时没有固定学校,他便到处求学,向各种学问的大师学习,听过许多人的讲学,被公认为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要的一切教育。 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二)教育思想 1、“美德即知识”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

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术 一条商船刚出海不久,突然收到台风可能来临的警报。于是,一场争执开始了。有人主张立刻回港避风,有人却认为问题不至于那么严重,应该继续航行。怎么办?倘若正确意见一方不能说服另一方,那么,要么全船的生命会遭到灭顶之灾;要么因返航错过一次贸易时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相似的情况:正确的主张必须说服错误的主张。母亲病了,不肯去医院就医,要靠说服;女儿正陷入一个危险的情网中—热恋中的对象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要她摆脱情网,也要靠说服;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受骗后准备寻短见,启发他不要轻生,还是要靠说服。可见,说服存在于任何有人群的地方。说服的存在,说明社会的进步,因为荒蛮时代只能靠棍棒和鞭子去制服别人。说服固然要以正确的思想作为前提,但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有想,内容是了不起的东西,而形式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胡说、瞎扯。如果谁要在社会上发生影响,就要努力掌握形式。”因此,在论辩——这一口才的最高峰的科学中,出现过形形式式的说服术。苏格拉底问答术,就是类似于诱导说服法的又一著名的一种。 苏格拉底是2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以论辩见长。他创立的问答法至今还是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论辩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析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作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 美国一家电器公司推销员阿里森普谈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到一家不久前才发展的新客户去,企图再推销一批新型的电机。一到这家公司,总工程师劈头就说:“阿里森,你还指望我们要能多买你的电机吗?”一了解,原来公司认为刚刚从阿里森那里购买的电机发热超过正常标准。阿里森知道强行争辩没有任何好处,决定采取苏格拉底问答法来和对方论理并说服对方,即决意取得对方作“是”的反应。他了解情况后,先故意说:“好吧,斯宾斯先生!我的意见和你的相同,假如那电机发热过高,别说再买,就是买了的也要退货,是吗?”“是的!”总工程师果然作出其预料的反应。“自然,电机是会发热的,但你当然不希望它的热度超过全国电工协会规定的标准,是吗?”“是的。”对方又说了一次。然后,阿里森开始讨论具体问题了,他问道:“按标准,电机的温度可比室温高72度法,是吗?” “是的,”总工程师说“但你们的产品却比这高得多,简直叫人没法摸,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阿里森也不与他争辩,反问说:“你们车间的温度是多少?” 总工程师略为思索,回答说:“大约75度法。”阿里森兴奋起来,拍拍对方肩膀说:“好极了啦!车间是75度法,加上应有的72度法,一共是140度法左右。如果你把手放进140度法的热水里,是否会把手烫伤呢?” 工程师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点头称是。阿里森接着说:“那么,以后你就不要用手去摸电机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 结果,不但说服了对方,消除了对方的偏见,而且又作成了又一笔生意。阿里森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他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反对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包围在数分钟之前还在否认的结论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在说话时,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内分泌腺、神经和肌肉,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相反,说“否”字容易造成情绪对立,致使全身组织紧张,聚集在一起成为拒绝状态,这种生理变化直接影响心理。一位研究心理学的美国教授欧非斯托说:“一个‘否’字的反应是最难克服的障碍。当一个说‘不’字时,所有他的人格尊严都需要他坚持到底。过后他也许自觉说‘不’字是错了,然而他的尊严当时绝不允许他改变,只能一味坚持。因此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是实在要紧不过的事。这种“是”字的反应,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论辩技术,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却忽略了它。有的人喜欢用执拗来显示自己的聪明,

如何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让培训更有效

如何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让培训更有效? 一、苏格拉底式提问与白板学说 培训师的角色就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培训课程的现场讲解又是最为直观的观察现场,由于参训者多为成人,其学习模式已经极大地区别于在校教育。传统的在校课程讲授模式,偏重于直接讲述信息,通过言语讲授向听众传递知识信息,即“讲-听模式”,学术上称其为“白板学说”,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罗克(John Loche)提出,认为人们的大脑就像一块白板,空无一物。通过讲述可以给学员灌输新的观念和知识。白板学说的前提是学员对新的知识和观念一无所知,而讲授者则对之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主动权集中在讲授者手

中,可以掌控信息的传递,并保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其缺点是学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极其强烈,讲师需具备高级讲授技巧,若缺少相应的互动,则容易使学员的注意力曲线下调过快,造成信息的丢失。 在培训课堂上,“白板教学法”只是一种基础的讲授方式,另一种更为有效的讲授方式就是“探询”法,也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这种方法由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被世人所知。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通过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学习,演示了这种学习方式。它的流程是:讲授者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向学习者发问,来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的答案。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前提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优点在于主动权在讲授人手中高度灵活变化,集中在重点知识的考察,侧重于信息的反馈以便于讲授者及时调整授课方向。通过引导学员学习,增进了主动思考意识,将授课的内容由基础向高端递进。学员也可以及时查遗补漏,保证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授课的节奏变化强,保证了学员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它的缺点在于技术性很强,需要讲授者事前有充分的设计,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与讲述和讨论的主题相关。内容要简练、清晰,易于让回答者理

HRBP提问技巧——“苏格拉底”提问法

知识点 1、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 2、如何应用“苏格拉底提问法” 3、案例分析 4、TIPS 一、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 1、“最聪明的劝诱法” 苏格拉底,大家都很熟悉,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别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提问,通过审查我们信念当中的逻辑,就可以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道理?怀疑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2、公式 WHAT+WHY+SO?+AND? 二、如何应用“苏格拉底提问法” 1、WHAT——定义与澄清语意(defining your terms) 澄清疑问的“第一个问题” 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一种方法吗?主要问题是什么?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可以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 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这个问题是容易还是难回答?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假设?这个问题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2.WHY——找出思考规则(deciding your rules)

对假设问题的提问 为什么有人会做这样的设想?在这里假设的是什么? 我们用什么假设来替代? 你似乎正在假设…….我是否正确理解你的意思了? 用来引出理由、证据的问题 可以用什么来举例?你为什么相信这是真的?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 能解释一下原因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是否有理由怀疑这一结果? 是什么让你相信的?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别人说的?你的观点是否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影响? SO?——找出证据(finding your evidence) 对暗示、结论的提问 那会有什么结果?那真的有可能发生吗?可供选择的办法是什么? 你说那话是什么意思?如果那样的话,还有可能发生其他的什么事?为什么? AND?——延伸提问(finding your evidence) “还有别的可能吗” 三、案例 B:“头儿,客户说时间排不开,取消了这周的会议” 1、WHAT:弄清楚问题 A:“会议延期未定还是取消?”“之前的会议时间排的合理吗?” B:“延迟吧,客户临时有点事情,后天出发去杭州。”/“会议时间是合理的。是取消了会议,时间再约。” 2、WHY:找原因 A:“除了客户不在上海,还有其他排不开的原因吗?是什么?”

苏格拉底式提问

化繁为简—培训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 文/朱永坚朱琦阿斯利康中国管理学院高级销售培训顾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优于平铺直叙式的讲授,符合成人学习的大部分学习原则。掌握了这种授课技巧,将极大丰富培训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培训必定是一套培训系统充分运作的完整体现,从培训需求挖掘→培训项目的建立→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的现场实施→培训的结果反馈,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作为培训师要全面地掌握、熟练地操作培训的系统流程,尤其在授课环节上综合运用多种授课方法、方式。在培训中,探询技巧的运用,已经成为考察培训师能力和资格认证的关键指标。 苏格拉底式提问与白板学说 培训师的角色就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培训课程的现场讲解又是最为直观的观察现场,由于参训者多为成人,其学习模式已经极大地区别于在校教育。传统的在校课程讲授模式,偏重于直接讲述信息,通过言语讲授向听众传递知识信息,即“讲-听模式”,学术上称其为“白板学说”,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罗克(John.Loche)提出,认为人们的大脑就像一块白板,空无一物。通过讲述可以给学员灌输新的观念和知识。白板学说的前提是学员对新的知识和观念一无所知,而讲授者则对之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主动权集中在讲授者手中,可以掌控信息的传递,并保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其缺点是学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极其强烈,讲师需具备高级讲授技巧,若缺少相应的互动,则容易使学员的注意力曲线下调过快,造成信息的丢失。 在培训课堂上,“白板教学法”只是一种基础的讲授方式,另一种更为有效的讲授方式就是“探询”法,也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这种方法开始于15世纪,由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着作被世人所知。柏拉图在他的着作中通过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学习,演示了这种学习方式。它的流程是:讲授者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向学习者发问,来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的答案。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前提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优点在于主动权在讲授人手中高度灵活变化,集中在重点知识的考察,侧重于信息的反馈以便于讲授者及时调整授课方向。通过引导学员学习,增进了主动思考意识,将授课的内容由基础向高端递进。学员也可以及时查遗补漏,保证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授课的节奏变化强,保证了学员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它的缺点在于技术性很强,需要讲授者事前有充分的设计,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与讲述和讨论的主题相关。内容要简练、清晰,易于让回答者理解,难度要逐层递增。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原则是:化繁为简,创建关联,帮助学员构建新旧知识理解的桥梁。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设置 “苏格拉底式提问”用得越多,培训越有效,这种探询式的问题设置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提问的内容递进程度,可分为“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需求满足问

苏格拉底提问法

苏格拉底提问法 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系统思想观的哲学家,开始了主体和理性、抽象思维,以自然神论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1、澄清疑问的提问方式 ======================= 你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换一种方法吗? 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 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 你可以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吗? 2、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 ============================== 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 这个问题是容易还是难回答?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假设? 这个问题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

简答题

1.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试分析雅典教育特点形成的基本原因。 3.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1.评苏格拉底问答法。 2.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3.比较《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教育观。 4.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5.综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与欲望的关系的思想。 1.古罗马从共和时期到帝国时期,在教育上发生了那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2.西塞罗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试论昆体良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4.你怎样评价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体系? 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3.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教育的主要形式。 4.试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它们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试评述拜占廷的教育及其影响。 2.阿拉伯文化教育迅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及其贡献。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一般特征。 2.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 3.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试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意义。 2.试评述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3.夸美妞斯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它们的科学性如何? 4.试述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 5.试述夸美纽斯对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贡献。 6.试论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2.17—18世纪欧美教育思想的主要倾向有哪些?它们对人类教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试析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试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1.裴斯泰洛齐教育革新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意义。 2.“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主要含义及其影响。 3.“要素教育论”是否完全符合初等教育的教学规律? 4.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和意义。 5.为什么19世纪初在欧美会出现“裴斯泰洛齐运动”?

“苏格拉底”式自我提问

学会用“苏格拉底”式自我提问做自我调节 所谓“苏格拉底”式提问,指的是一种通过问答式的对话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那么自我提问自然就是自问自答啦。这种方式在受到抑郁、焦虑情绪困扰时尤其管用,其他不良情绪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根据我在咨询中的实践,效果最佳时能够完全消除不良情绪体验。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试着学习这种方法吧! 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你在感受到情绪变化时(比如突然感到很低落)依次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可以了。当然,这里只是一些比较适合自我调节时使用的问题,真正的咨询中使用的问题会比这要更多而且更灵活,但那些问题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使用会更好哦! 问题1:我刚才在想什么? 原因:我们的不良情绪往往是一些自动思维导致的,所谓自动思维,就是一些迅速且隐蔽地在我们脑海中出现、掠过的想法。它可能是一句话、几个词语或者一个画面。它通常并不是客观真实的,或者说不是完全真实的,但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进而引发不良情绪。这个问题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识别出不良情绪背后的自动思维,进而在后续问题中评估它。自动思维的描述需要遵循特定的方式,通常是对某种想法的陈述句式描述。 示例:“我永远也学不好这门课。”“他不会想要和我交朋友的。” 问题2:我对这种想法的相信程度是多少? 原因:这个问题的目的在帮助我们评估目前相信这种自动思维的程度,这也是后续评估和效果分析的基础。通常0代表完全不信,100%表示完全相信。 问题3:这样的思维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情绪体验?严重程度是多少? 原因:这个问题的目的与问题2相同。严重程度的表述同样采用0—100%分级,0是完全没影响,100%是与至今体验过最严重的不良情绪影响相当。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容易混淆“自动思维”和“不良情绪”的描述,可以在示例中与问题1进行比较。 示例:“我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 问题4: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问题5: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原因: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你对自己的自动思维进行评估。通常我们在开始时的无条件相信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会忽略一些客观事实,尤其是积极的因素,这两个问题就是促使我们从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这一自动思维,从而重新建立对它的评价和信任度。 示例:(以“我永远都学不好这门课”为例)“支持的证据是,我在这门课上取得的成绩的确不如一些人,我完成相关作业的时间要比朋友们多;反对的证据是,我的成绩比前段时间的确是提高了,我这门课的成绩其实比大部分人要好。” 问题6:最坏会发生什么? 问题7: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我可以如何应对?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 一、 老师: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 学生:老师,我是。 老师: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 学生:当然。 老师:那上帝是不是善的? 学生:当然。上帝是善的。 老师:你呢?你是善是恶? 学生:圣经说我有罪。 老师: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 学生:会。 老师:那么你便是善的了 学生:我不敢这么说。 老师: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学生:上帝不帮忙,对吗?我的弟弟是基督徒,他患了癌症,恳求耶稣医治,可是他死了。上帝是善的吗?你怎么解释? 老师:你无法解释,对吧?我们再重新来讨论上帝是善的吗? 学生:呃...,是。 老师:魔鬼是善是恶? 学生:是恶。 老师:那怎么有魔鬼呢? 学生:是...是...上帝造的。 老师:对,魔鬼是上帝造的,对吗?世界有不道德的事吗?有仇恨、丑陋等等一切的恶吗? 学生:有。 老师:(用轻而稳定的声音)说:“上帝造了这一切的恶,对吧? 学生:(垂下眼皮,没有回答) 老师:(他又把脸凑到该新生面前)低声说:“上帝是不是善的?” 学生:(没有答话) 老师:那么你信耶稣基督吗? 学生:(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我信。” 老师:(老教授失望地摇了摇头)说:“根据科学,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了解,是用五官。请问这位同学,你见过耶稣没有?” 学生:没有。

老师:那么,你听过祂的声音吗?你摸过耶稣没有?可有尝过他?嗅过他?你有没有用五官来感觉过上帝? 学生:没有,我没有用五官来接触过上帝。 老师:可是你仍信上帝? 学生:呃...是... 老师:老教授阴阴地笑了:“那真需要信心啊!科学上强调的,是求证,实验,和示范等方法,根据这些方法,你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对不对?你以为怎样?你的上帝在哪里?” 学生:不知道

苏格拉底提问类型

苏格拉底式提问类型 一、对问题的提问 1.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什么? 2.你认为我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3.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 4.这个问题是容易还是难回答?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假设? 6.这个问题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二、有关起源的提问 1.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的? 2.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3.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别人说的? 4.你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吗? 5.你的观点是否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影响? 三、澄清事实的提问 1.你是指什么意思? 2.你为什么这么说(想)呢? 3.你这么说一定有你的道理,请具体说说。 4.你可以换一种方法吗? 5.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 6.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7.你可以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吗?/你能再详细解释吗? 8.这个同我们的讨论有什么关联?

四、对假设的提问 1.为什么有人会做这样的设想? 2.在这里 _______ 假设的是什么? 3.我们用什么假设来替代? 4.你似乎正在假设_________. 5.我是否正确理解你的意思了? 五、启发假设的提问 1.我们可以如何假设? 2.你如何证明或推翻这个假设? 六、启发推理引出证据的提问 1.可以举个什么样的例子呢? 2.这个类似于什么? 3.你觉得是什么引起了这一事件?为什么? 4.可以用什么来举例? 5.你为什么相信这是真的? 6.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 7.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8.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9.是否有理由怀疑这一结果? 10.是什么让你相信的? 七、引出观点和看法的提问 1.其他的小组会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 2.你如何解决因________造成的困难?

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评价法评析

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评价法评析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 凡勇昆 [摘要]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把学生在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转变了社会传统评价观念,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在学科意义的探究。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颇,如研讨结束后点评的缺失,研讨活动频率的失调,教师相关培训的匮乏,实施中理解的尴尬等。在运用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评价法时宜配合适量的课堂授课,发挥教师主体性。 [关键词]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学生评定;教学改革 我们如何才能促进问题讨论中更多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怎样使这一行为成为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公众演说技能方面取得进步的可靠评价?此问题的答案之一就是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是芝加哥哲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所长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的工作成果。它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更是提供了一种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思路。这对于我们目前正在实践中的课程改革,无疑将起到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透析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蕴涵 苏格拉底式评定方法,是把学生在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但是对于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它又有特别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更有成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传统的课堂讨论,实际上成了教师一一个人的表演,教师是讨论问题的提出者,也是讨论方向的引导者,主导着整个讨论的过程;而学生在这种形式下,自然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参与讨论也成了念一些材料或者背出一段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 苏格拉底式提问以受过训练的实践、有意义的对话为依据。苏格拉底,希腊早期的哲学家/教师,认为受过训练的实践能激发学生通过逻辑的思维来验证观点、肯定他们的正确性。这一技巧要求教师表现出对主题并不知道,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对话。借助于这种“问答交流”,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了有关这一话题的知识。 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是一个探究深层含义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被运用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运用于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此期间,高级思维技巧在学生思维过程中被激发,比如:讨论、辩论、评估和分析。这些形式的问题对于学习来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进行训练。 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技巧: 设计一些关键问题,使得对话有意义,并具有导向性 要给学生留出至少30秒的时间思考 关注学生的反映 问题应该具有探究性 通过写要点的方式定期总结,当然,这些要点一定是已经讨论过的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让学生通过探究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己领会所学知识。 1、澄清疑问的提问方式 ======================= 你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换一种方法吗? 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 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 你可以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吗? 2、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 ============================== 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 这个问题是容易还是难回答?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假设? 这个问题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3、对假设问题的提问 ============================ 为什么有人会做这样的设想? 在这里_______ 假设的是什么? 我们用什么假设来替代? 你似乎正在假设_________. 我是否正确理解你的意思了?

苏格拉底式对话

苏格拉底式对话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谈话是藉助於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於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助产士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帮助接生而已。同样的,苏格拉底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惟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苏格拉底是能够赋予别人以智慧的导师。英文“教育”一词的拉丁文原意是“引出”,苏格拉底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采用对话、思辨,一步步启发对方的思想,引导出智慧。

培训师必会的“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培训师必会的“苏格拉底式提问法”,你get了吗? 导读 一次成功的培训必定是一套培训系统充分运作的完整体现,从培训需求挖掘→培训项目的建立→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的现场实施→培训的结果反馈,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作为培训师要全面地掌握、熟练地操作培训的系统流程,尤其在授课环节上综合运用多种授课方法、方式。在培训中,探询技巧的运用,已经成为考察培训师能力和资格认证的关键指标。 “苏格拉底式提问”优于平铺直叙式的讲授,符合成人学习的大部分学习原则。掌握了这种授课技巧,将极大丰富培训课程实施的效果。 苏格拉底式提问与白板学说 培训师的角色就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培训课程的现场讲解又是最为直观的观察现场,由于参训者多为成人,其学习模式已经极大地区别于在校教育。传统的在校课程讲授模式,偏重于直接讲述信息,通过言语讲授向听众传递知识信息,即“讲-听模式”,学术上称其为“白板学说”,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罗克(John.Loche)提出,认为人们的大脑就像一块白板,空无一物。 15世纪,由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被世人 所知。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通过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学习,演示了这种学习方式。它的流程是:讲授者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向学习者发问,来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的答案。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前提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优点在于主动权在讲授人手中高度灵活变化,集中在重点知识的考察,侧重于信息的反馈以便于讲授者及时调整授课方向。通过引导学员学习,增进了主动思考意识,将授课的内容由基础向高端递进。 学员也可以及时查遗补漏,保证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授课的节奏变化强,保证了学员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它的缺点在于技术性很强,需要讲授者事前有充分的设计,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与讲述和讨论的主题相关。内容要简练、清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设置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在这种方法中,谈判者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谈判者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我方在谈判中所希望得到的结沦中。它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妙用。 让人作出“是”的反应,并非容易。所以,对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从对方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常识范围以内的问题;也可以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所以,有三步: 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 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叫做“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 2.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苏格拉底与青年欧谛德漠有关正义的“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其教学情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不乏启迪。欧谛德漠想当一名政治家,于是苏格拉底便向他提出了有关:“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为使欧谛德漠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苏格拉底与他进行了如下问答: 问:虚伪应当归于哪一行?。 答: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一行。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 答:应归于非正义一行。 这时苏格拉底洁问道: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自家利益的敌人,并对其采取了奴役的手段,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该如何断定?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听到这里,苏格拉底说:好吧,那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倘若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进攻的勇气,如果他欺骗士兵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士气,取得了最后胜利,这种行为应怎样理解? 答:也应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又接着说:如果一个孩子有病,却不肯服药,父亲骗他说药很好吃,结果治好了他的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行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