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9 分)

①“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②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③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④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⑤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有,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⑥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他们一边听着内容又多又长的演讲,一边把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让一个

还在学习外语的人试着同声传译,那么当然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译员来说,两种语言中的字词和结构都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短期记忆只需要处理词序和句意,而这是它做得到的,尤其在经过训练后。

⑦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

⑧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和硬盘里特定的一串0 和 1 代表某个文件一样,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所以,突触就是记忆的实体形式。就像我们可以从纸上的墨迹中读出具有含义的字词一样,当某个或某一群突触变得活跃时,大脑就解读出了一段记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⑨那么,如果说长期记忆把一切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免不了会忘事呢?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不过,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例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像那次往自动售货机里扔进去一包薯片的钱却出来了两包的好运。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没有哪段记忆是孤立形成的。研究揭示,哪怕是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发器”。

⑩总而言之,短期记忆速度快、可操纵、时间短;长期记忆连续、持久、容量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一直记得学生时代发生的某件趣事,却在去房间时因为一点儿小事分心而忘了自己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11 如此复杂难懂、前后不一的一套系统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很简单,大多数时候,它的确管用。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好。

(摘编自迪安·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朱机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人脑有时未必能提取出需要的信息来。

B.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能真正进行思考,负责操作实时信息;而长期记忆辅助我们思考。

C.专业译员比外语初学者能更熟练地一边听着冗长的演讲,一边把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因为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海量短期记忆信息轰炸的压力。

D.无论是被记住的还是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就算受到某种损伤,它们其实都还在脑子里,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这是信息可以变成长期记忆的一种途径。

B.长期记忆是否更加容易提取,既与事件本身突出是否有关,也与它们发生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等有关。

C.突触是记忆的实体形式,人脑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

D.人脑记忆演化了数百万年,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面对如此令人惊叹而又完美的系统,我们无法苛责。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很多经受过心灵重大创伤的人对曾经的体验一无所知,那段经历好像从不曾在生命中发生过。

B.在车站,在码头,在广场,无数的陌生人在我们眼前走过,但我们很快就会把他们忘记。

C.为了对抗遗忘,我们记诵古诗文时,会每隔几天再复习背诵,可以有效地记住这些内容。

D.有时候一个和我们很熟悉的人来到我们眼前,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

4.“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的情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请结合短期记忆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4 分)

5.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记忆。此文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

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

“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

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

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

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

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

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

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

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

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

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

“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

“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

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 “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

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

“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

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

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

“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叫他回来吗?”

“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 “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

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

“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

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

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

(有删改)

【注】博野史家佐村位于河北博野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门楼拿出自已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看似是闲笔,却闲笔不闲,既能让人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传承,还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

B.“这时才红着脸说”的母亲,与《荷花淀》中“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女人有同样的心境,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关切之情。

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又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却又有其必然性,作者在情节上的匠心独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我”读小鸭父亲的来信的情节,选取了信件的主要内容,以铺排的形式一一呈现,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张力,如“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B.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

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C.文章开头对小鸭家周围环境的描写,没有弥漫战争的硝烟,体现了孙犁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风格。

D.小说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母亲形象,“干么叫他回来”“不要听他们胡嚷嚷”等

语言描写,凸显了母亲在战争中的坚定和乐观。

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望”字,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文末小鸭和母亲商量着要给父亲写封信,如果你是小鸭,你会怎样写这封信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列出书信内容要点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理由。(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成10~14 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故其子孙A虽有至B愚不肖者足以C亡国D而天卒不忍E遽亡之F此虑之G 远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文中表示“统一”,与《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中的“一”词义不一样。

B.祚,在文中有“皇位”之义,与《陈情表》“门衰祚薄”中的“祚”词义不一样。

C.“盖”有“大概因为”之义,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的“盖”同义。

D.重足而立,文中指天下之士重叠双脚站立,形象地表示出士人对秦王暴政的恐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之所以灭亡,正在于他们思虑不够周全。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士人言未尽而身死,不敢竭忠尽智指出过失。

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2).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14.材料二中说“三主失道”而天下乱。请概述两则文本中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虽端居室内,却能遥望远山苍云,“望”字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之景。

B.颔联中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秋原的空阔。

C.颈联一方面间接表现了小台之高,一方面暗写了裴秀才居处和小台深藏林壑的幽雅超尘。

D.“好客多乘月”与《春江花月夜》中“不知乘月几人归”所抒发的“乘月”之情是一样的。

16.诗歌之妙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了士大夫无论对方地位高低都不愿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

(2)拟人手法可以使文句富有感染力,如苏轼《赤壁赋》中用“ __________”生动描写出月亮对美景的依恋;又如《李凭箜篌引》中用“__________”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3)叠字在表情达意中可以传达出特有的美感,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写田园生活的温馨;或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 写琵琶声音的错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修辞立其诚”,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情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A ),所感也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也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写作的“真”与“诚”,需要( B )。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梁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也就是围绕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为目的。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 C )。

18.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0个字。(6 分)

19.结合文段,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强调“真情实录”这个意思的。(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和两处标点使用错误,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郑愁予先生爱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感受到他爱酒之切。在那家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他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品尝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都点燃。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山,从地平线上彳亍走来。”他写“塔”:“()”他写微醺的状态:“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他写花:“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节选自《看花的姿态》(迟子建)

21.根据上下文内容,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是(3 分)

A.铁塔春笋,瘦削挺拔,塔顶如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具一格。

B.远看古塔,像巨人矗立在青山绿水之旁;近看似擎天大柱顶天立地。

C.塔,乃天问的形式吗?

D.从山下望着塔影,就像是贴在天际轮廓上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22.2003年,澳大利亚杰姆斯·乔伊斯基金会将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女作家迟子建。该奖项对她作品的评语是:“具有诗的意蕴。”请结合这句评语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习近平主席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②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入山口上,有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D (第9段:“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

2.D(见尾段。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

3.A (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例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像那次往自动售货机里扔进去一包薯片的钱却出来了两包的好运。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

4.①短期记忆对海量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快,不具有稳定性和有序性②短期记忆没有“实体”基础,维持时间短,导致有些信息还未处理便被忽略掉。

5.①在学习生活方面,可以利用长期记忆的特点,经过反复记忆使更多的短期记

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②尽可能地使要记忆的内容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③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想法和感觉等。

④使被记忆的事件之间产生更多关联,添加连接,便于记忆,易于回忆(每点2分,答出任意 3 点满分。

6.B(“同样的心境”不对,“母亲红脸”的细节,不仅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关切之情,还包含着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7.A(“拟人手法”错,应是“比喻”)

8.(1)“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

(2)“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4 分。每点2 分)

9.(1) 对父亲的思念与关怀(牵挂,叮嘱……)。父亲对妻女的牵挂或者父亲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

(2) 对目前家里状况的介绍及欣喜之情。(家里的生活变好了,新添了三亩地,新添了门楼,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

(3)对目前的革命形势的介绍及乐观之情。(虽然还乡队回村复辟但有八路军守护家乡。)[答题角度:从“人”“家”“国”三个角度进行阐释,每点 2 分,要点1分,分析1分。其它答案,如果合理,酌情给分。]

10.ADF

11.C (《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的“盖”是通“盍”,意思是“何不”

12.B (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智力谋划的只能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13.(1)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超越世人的才华,对于影响国家好坏、存亡的征兆,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出人:超出常人;盖:超过;几:事物变化的前兆、迹象;审:周全细致。]

(2)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适宜,做到取舍有序,根据时事而变化,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察:知晓,明了;宜:适当,适宜;去就:取舍;因:根据]

14.(1)深虑平时容易疏忽的事件,防范灾祸的发生。[“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以民为本,用诚心、大德教化百姓。[“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3)虚心纳谏,闻过则改。[“秦王足已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4)以前人为鉴,并与时事相结合。[“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

(每点1分,答出3 点即可。)

15.D解析“好客多乘月”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体现的是一种思归之情,两句所抒发的“乘月”之情并不一致。

16,①人的悠闲。首联“端居不出户”,没有过多人事的烦扰,体现人闲。②景与境的安闲静谧。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扰,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③情的闲适。诗人在好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每点2分。

17.(1)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 徘徊于斗牛之间芙蓉泣露香兰笑

(3)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嘈嘈切切错杂弹

18.A 即使(虽然)所思还不够深入[没有“即使”“虽然”“就算”等关联词不影响得分]B 端正对写作的态度(或“记述真事,抒发真情”)C 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

19.1)“无不”:双重否定,强调语气更重;

2)“历经千百年”:以时间久远来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力:

3)“仍然”:运用副词,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不因时间久远而丧失。

20.语病:①将“围绕”换为“以”,或者保留“围绕”,将“为目的”换为“写作”②“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交换位置。

标点:①删除冒号:②括号移至逗号与反引号之间(逗号移至后括号之后)。

21.C

22.运用通感的手法,将低沉忧郁的歌声(听觉形象)喻为“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用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新奇而生动地表现了低沉而忧郁的歌声轻轻地触动听者的心灵的感受,意境幽美,空灵,忧而不伤。[如果答“通感”及分析,

2分;答“比喻”及分析1分;写出此句的心灵感受,1 分;写出此句的诗意美或意境幽美,空灵,忧而不伤,均可得1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习近平主席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②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入山口上,有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时间的奋进者与生命的欣赏者

时光,如流水中滑过的沙粒,无法挽回,无法重来。历史,则如长河中的航船,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梦想和奋斗,滚滚向前。时间,历史,它们都不等待任何人,它们属于那些奋进的勇者,坚定前行的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欣赏路途的风景。

在阿尔卑斯山谷的入山口,有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提醒我们,在生活的征途中,不要只顾着向前奔跑,也要懂得停下来欣赏周围的风景。这正是对时间的另一种解读,对历史的另一种感知。

时间对于奋进者来说是宝贵的。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时间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奋进者深知这一点,他们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提升自己,服务他人。他们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到极致,因为他们知道,时间不等人。

历史对于奋进者来说是激励人心的。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前人的记载,是奋进者的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智慧和勇气,看到他们的奋斗和成功。这些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正如列宁所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激发自己的斗志,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很容易被时间追赶,被历史推动。我们常常会忽略掉身边的美好事物,只顾着向前奔跑。就像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所说:“慢慢走,欣赏啊。”我们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欣赏周围的风景。

欣赏不是简单的看一眼,而是用心灵去感受。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需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欣赏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欣赏一株小草的顽强生命,可以欣赏一朵花的美丽绽放,可以欣赏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欣赏的过程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当下。

在时间的奋进者和生命的欣赏者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平衡。我们要学会在奋进中不忘欣赏,在欣赏中保持奋进。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正如杨澜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要把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文章:“时间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它来雕

刻人生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在时间的奋进中不忘欣赏生命的美好,用双手雕刻出

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篇章。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 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超出智谋和力量所能而人不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当时认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候,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咸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

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超越世人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国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所以他们的子孙,即使非常愚笨不贤良足够使国家灭亡的,但是上天最终不忍心立即使其国家灭亡。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

材料二: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年幼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

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 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适宜,做到取舍有序,根据时事而变化,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 ...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 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

2023-2024学年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太难了”,说到底是一种青年亚文化表达。这略带幽默的自我调侃,更像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心理。面对生活的压力,一句流行话语说出口,能获得同龄人的认可与理解,并从而带来短暂的疏解。追求个性表达,面对生活,还需要换一副认真的模样。毕竟,真实的人生没有不难的。一帆风顺、一路坦途更多的时候用在祝福语中,生活中却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磨难往往是逃不掉、躲不开的,迎难而上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 迎难而上,经过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成长才会。成长,不正是在一个又一个“我太难了”的反复考验中实现的吗?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应该是一种过来人的视角,对于正处于困难中的人来说,()杨绛先生有言:“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调适无可厚非艰苦卓绝如期而至 B.调整无可非议坚苦卓绝不期而遇 C.调整无可厚非艰苦卓绝不期而遇 D.调适无可非议坚苦卓绝如期而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越坚强,积累的动能就一定越大,收获的心得就越多。 B.越痛苦,可能积累的动能就越大,收获的心得就越多。 C.越痛苦,收获的心得就越多,积累的动能就一定越大。 D.越坚强,收获的心得就越多,可能积累的动能就越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获得同龄人的理解与认可,并从而带来短暂的疏解。 B.能带来短暂的疏解,并从而获得同龄人的认可与理解。 C.能获得同龄人的认可与理解,并因此带来短暂的疏解。 D.能带来短暂的疏解,并因此获得同龄人的理解与认可。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次一诊断考试(10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地理试题 2023.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地(25°N)中学生于某日做太阳视运动观测,发现该日北京时间12:41太阳高度角最大,为88.5°,日落时间为19:30.经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圈的夹角同当地北极星观测仰角互余。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与该地距离最近的是( ) A.桂林 B.杭州 C.西安 D.昆明 2.该日北京时间19:00,当地太阳方位为( ) A.西南 B.正西 C.西北 D.正北 3.该日,学生观测到太阳升起后的轨迹及其与地平面夹角,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2023年8月某日,正在黄土高原进行研学的某小组拍摄了一张瀑布的照片(瀑布高差为35米,乙地在瀑布上游),并发现附近的山坡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图。据此完成4-5题。 4.山峰与乙地的最小高差可能为( )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年级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3.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3分)C 2 .(3分)B 3 . (3分)D 4 . (4分)①硬盘与视窗,分别指人类的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人类信息总量与能够进行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其容量特点,贴切自然,通俗易懂,说理明白晓畅。 5 . (6分)①舆论世界是有限的,又有竞争性;②舆论世界是片面的,又是贴合现实的; ③舆论世界是表家的又是确定的;④舆论世界是无序的,又是关联的。 (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6 . (3分)C 7.(3分)B 8 . (4分)①种地带来快乐;②收获带来的自豪;③住在城里的寂寥与不安;④对家的挂念;⑤菜地被毁的担忧(评分细则:每答出1点给1分,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9 . (6分)甲组答案:①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②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可以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 乙组答案:①土地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抒情意象;②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③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④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3分)B D F 11 .(3分)A 12 .(3分)B 13 . (8分)(1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 (2 )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 14 . (3分)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 15 . (3分)C 16 . (6分)①首联写诗人独自出游,春景盈目,但因愁绪满怀,却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景为情所化。②颔联写鲜花盛开、柳枝新绿,但诗人却无心欣赏,于是笔下的花木“徒发”“漫新”,惆怅的心绪融入自然景物,使之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10分) 18 .(4分)A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会出现视疲劳或头晕甚至头痛的现象) B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9 分) ①“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②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③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④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⑤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有,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⑥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 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 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 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 2.用下列诗句组合成一副规范的春联,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竹映高墙似傍山②笙歌声拂长春地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星月光映不夜天 ⑤听烧爆竹童心在⑥鸟啼碧树闲临水⑦看换桃符老兴偏⑧愿得此身长报国A.①⑥B.②④C.⑤⑦D.⑧③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在朋友的书房里坐下来,书桌上摆着我惠赠的《红楼梦》,我翻了翻,随手丢开。B.在那样艰难的情形下,你自己过得并不好,却还能对我鼎力相助,我现在怎能忘记?C.您这么优秀,您推荐的舍妹也一定很优秀,这次去和外商洽谈合作事宜,非她莫属。D.我家千金明年参加高考,我们也只能尽可能满足她物质上的需求,学习上拜托老师。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的“半睡眠”现象 (意大利)吉安・加斯通·马塞带 地球上的生物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生理和行为已经适应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大脑的生物钟与环境信号同步,机体的生理变化也多以24小时为周期,即量夜节律。为了平衡休息和生存,鲸豚动物、一些鸟类演化出了独特的睡眼方式。它们可以只用一半大脑睡眠,另一半大脑保持警觉,即单半球慢波睡眠(USWS)。

2024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了士大夫无论对方地位高低都不愿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 (2)拟人手法可以使文句富有感染力,如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生动描写出月亮对美景的依恋;又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用“_____________”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3)叠字在表情达意中可以传达出特有的美感,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写田园生活的温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写琵琶声音的错杂。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当文武大臣争相效力时,君王就能在玩乐养生的同时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 (2)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3)“伤离别”是人之常情,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将词的主旨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4)生活在自然之中,“清风”二字常会撩动古人心弦,化作佳句融入诗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2024.02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分。试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和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 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 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多标识性的古 代文艺观念, 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 《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兴、 观、 群、 怨既有结构逻辑, 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 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 以 “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 以 “群” 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 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以“怨”美 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汉代《乐记》中有 “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 “揖让而治天下者, 礼乐之谓也” 。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 “尚用” 的观念, 比如扬雄、 桓谭、 王充等,强调文艺著 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 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 “文以明道” , 还是周敦颐提出的 “文以载道” ,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 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 “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 “文以载道” 在以文育人、 以文弘业、 以文培元、 以文立心、 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Ⅱ试题汇编

文言文断句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郑愁予先生爱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感受到他爱酒之切。在那家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他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品尝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都点燃。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被,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山,从地平线上彳于走来。”他写“塔”:“_____________”他写微醺的状态:“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他写花:“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虽然年逾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节选自迟子建《看花的姿态》) 21.根据上下文内容,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是(3分) A.铁塔形如春笋,瘦削挺拔,塔顶如盖,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别具一格。 B.远看古塔,像巨人矗立在青山绿水之旁;近看似擎天大柱顶天立地。 C.塔,乃天问的形式吗? D.从山下望着塔影,就像是贴在天际轮廓上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22.2003年,澳大利亚杰姆斯·乔伊斯基金会将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女作家迟子建。该奖项对她作品的评语是:“具有诗的意蕴。”请结合这句评语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5分 )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它针对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东部不足、西部过剩”的不平衡局面,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中西部,引导中西部利用能源优势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以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建设“东数西算”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会对现有的信息技术体系提出诸多挑战。一方面,应加快进行“东数西算”工程技术试验,研发面向“东数西算”工程的算力共同体管理、算力测调和撮合交易系统,形成算力基础设施化上的核心技术、基础软件和关键系统,向“东数西算”工程推广;另一方面,应加强关键技术验证演练,加快各环节关键技术从孵化到完善的全过程,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技术体系。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 )

山东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文学外部发展环境的优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该国家出代文学理论的发展速率,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文化发展走向。著名文学研究学者在其所发表的文章《艺术哲学》当中曾明确提出,文学艺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种族、外部环境以及时代这三大要素的支持,一旦种族、外部环境以及时代这三大要素不符合文学艺术发展的需求标准,那么文学艺术将很难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就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在我国国内存在着诸多文化形式,如传统文化等,而这些文化需要被梳理整合才能够有效创设出符合当代文学理论发展与重建的外部发展环境,进而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外部发展环境支持。为此,首先,相关的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学者必须要准确有效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有效地分析出我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明确当代文学理论所承囊的具体传统文化。其次,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脉进行梳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各项当代文学理论重建研究工作。最后必须要综合分析各项文学制度对文学理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内容,然后结合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需求不断地调整这些文学制度,保证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扶助促进文学理论发展的作用。 探究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反思与重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地分析出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全局的角度探究当代文学理论的脉络以及发展主因,才能够保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重建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但是现阶段,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学者对当代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文学研究学者所讨论出的文学理论重建策略并不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事实证明,只有探究出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有效地分析出文学理论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重建工作能够持续有效且保质保量地完成。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文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文学作家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其二,新兴网络文学作家的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诸多新型的文学题材逐渐地出现在文学领域当中,并且被社会群众广泛接受。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当下,多元化的当代文学理论审美格局发展速度极快。可以说随着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文艺形态以及业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在文艺形态以及业态变化的同时,文学理论的传播方式等也发生了巨大的政变。基于这一发展情况,相关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学者必须要充分地预估出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渗入到前沿地带,对相关变化信息进行动态跟踪调查,有效地分析出文学理论发展格局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重建出符合时代背景特征以及社会群众认知范围的当代文学理论体系,以此来保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适用性,进而推动中国出代文学理论的整体发展进程。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从以“疑古辩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下图),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10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10月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一直到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 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 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退化呢? 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人类各民族确实都有过一段超强记忆时期。许多民族都拥有过大部头口头传说的史诗性巨作,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国

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从以“疑古辩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下图),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传说”这一概念,折射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从语源来看,徐旭生使用的“传说”对应着英语的legend,在西方文献中,legend多用于讲述英雄的不凡才能,它的含义与今天我们说的“传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相近。然而,汉语文献困有的“传说”一词若要译作英文,其译称则因语境差异而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用汉语“传说”来翻译legend时,也势必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这种窘况即翻译界所称的“不可通约性”。当徐氏成为史学界批评古史辨派疑古倾向的旗帜性人物时,学者们如果不能站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高度指出徐氏著作中的问题,便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要同时解决“黄帝是人是神”的问题和神话学在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关键就在于重新确定神话、传说和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基本采用古史辨派学者处理神话、传说、历史这三个概念关系的方法,同时吸纳徐旭生对传说概念的处理,以上两个问题便有望初步得到解决。总之,近代史上的这场“黄帝人神之争”,无论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存在多少瑕疵,我们都应该向这些在黑夜中摸索的前辈致以敬意。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科素养能力测评 高三语文 2023.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债的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体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个联系就是使孩子的“玩耍”不同于“幻扔”的地方。 ④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但是,作家想象中世界的非真实性,对他的艺术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阶段监测 高三语文 2023.10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距今3万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陆地上是硕大的哺乳动物盘踞的世界。当时的北美大陆正处于貌似现代象的乳齿象、浑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罗里达洞熊的统治下。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和恐龙相同,短短的几千年间,就有33属大型哺乳动物全部死光。令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类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大规模绝灭。 科学家们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与气候的变迁有关。今天,科学家们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考虑气候变迁对北美洲哺乳动物所施加的严重而广泛的影响:动物的生境遭到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锐减,从而被迫往北迁徙。气候变迁必然也杀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为幼仔比成年的动物在抵御天气突变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 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气候变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动物生境方面。若气温变化相当急剧,植物——对于动物的食物源和栖居地均极重要——势必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迁往气候适宜的地方,许多种植物就得死亡,随即代之以突然涌现的变种植物。动物不适应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迁徙。然后,像剑齿虎这类以食草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随即转移。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树嫩叶为食的乳齿象,当气候转暖,导致杉树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阔叶落叶林时,必须迅速选择新的适宜环境。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树林中生活的乳齿象,不得不迁往相当于今日新英格兰的这个地区去寻找适宜生存的场所。 为了生存而迁徙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 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 这个学说的提出者列举理由来阐明大哺乳动物所遭受的气候变迁之害。大哺乳动物比小哺乳动物食量大,进食次数多,所以迁居新生境后所遇到的气候变迁的影响也比较严峻。同时,由于大哺乳动物繁殖的孕育期比小哺乳动物的长,因此繁育季节的天气变坏也会较严重地危害到大哺乳动物的种的延续。 赞成气候变迁学说的科学家们拿出许多证据说明北美各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遭遇的气候骤然改变。如有一类用显微镜观察经过强化学试剂处理的沉积物样品(目的是排除外来物混入的干扰)时发现的化石孢粉证据,可以用于鉴定那些绝灭动物所吃植物种类的化石动物粪便(即粪化石)等。 科学家们还证明,有一些更新世动物当气候改变后,其生存范围有所变动。麝牛和驯鹿在今天仅生活在北方苔原。马从北美洲平原上消失了,却仍生存于欧亚大陆。

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

山东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宇宙的概念源于国外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其思想源头最早可追溯到 1981年科幻小说作家弗诺·文奇教授的代表作《真名实姓》,小说中黑客们可通过脑机接口将其意识映射进虚拟网络世界。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创造了一种和物理社会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Metaverse,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各自的“化身”(Avatar)进行交流娱乐,元宇宙“Metaverse”和数字化身“Avatar”的概念就此诞生。21世纪以来,科幻电影中不断出现的机器人、梦境交互、VR游戏等场景丰富着人们对元宇宙的认知和想象。直到2021年,随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字节跳动、脸书、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发布元宇宙战略,彻底引燃元宇宙热度,2021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目前来看,元宇宙作为综合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通信、交互等一系列DICT技术的集大成者,将同时影响作用于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纬度, 因此不同领域对于元宇宙的认知及观点也各有侧重。 目前业内针对元宇宙尚未形成公认定义,但对于元宇宙关键特征的认知基本形成共识。形成以下六大核心特征。 全方位的沉浸体验:沉浸体验是衡量下一代人机交互性能的重要指标,元宇宙的沉浸感,不仅是传统3D图像空间或故事世界的沉浸感,更多的是社交 沉浸感以及基于此而激发互动和创造内容的沉浸感。 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元宇宙可以映射物理世界、可以基于物理世界混合改造,即通过数字孪生,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感知物理空 间全要素数据,完成多穴度高精度3D建模及驱动渲染,实现物理空间与虚 拟空间的虚实交互,塑造描述、诊断、预测、决策智能认知全过程,构建元宇宙虚拟世界。元宇宙也可以塑造一个独立于物理世界的数字空间,即数字原生,用于在数字空间中探索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体验。 虚实结合的空间:元宇宙是体验逼真的虚拟现实,现实的体验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还原,虚拟空间给平台、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创造性空间。 数字创造:元宇宙中,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创造者。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 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精神是传统戏曲的本质属性之一,几乎所有的古代经典戏曲剧目,都拥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即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整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客观地观照时代特征,辩证地分析社会本质,具有明确的个人主张和社会教育意义。 上世纪初,随着新剧进入并风行中国,传统戏曲也开始了改革,现实题材被大量采用,诸如革命暴动、妇女解放、时事新闻等。于是写实与写意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碰撞,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戏曲现代戏剧目,为数不多。但是,无论从文学性还是从戏剧性而言,现代戏曲完全可能发掘、塑造出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人物形象。其所倚靠的,有对史料的新发现、对人性的再挖掘、对时代社会的再分析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理性推论和感性想象。 上海京剧院的革命现代戏《浴火黎明》以“红岩”故事为背景和构架,演绎了1949年前后几位狱中共产党员的形象。综观全剧,戏曲的写意性与话剧的写实化相匹配,纯熟的音乐和唱腔,流利的身段与造型,观众可清晰地感到将高度技艺性与高度政治性相结合的京剧现代戏的底蕴。该剧的第一男主角范文华既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也不是彻底的叛徒,他在狱中经历了一场“不坚定的革命者——不彻底的叛徒——坚定的革命者”的精神“过山车”。范文华这一人物不仅担当了全剧矛盾冲突和情节突转的动力,更是建构了全剧的多元主题,即“信仰的坚持或放弃”的传统主题和“信仰的迷失和争夺”的新主题。饰演范文华的傅希如则藉剧本之力,表现了强烈的精神痛苦和意志迷惘,不少观众认为,这位不坚定的共产党人从惶惑到抉择的过程,要比众多纯正面和纯反面的人物形象更可信,对革命胜利主题的诠释也就更有力。看来,对于这一经过对历史的分析、对人性的诠释而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当代戏曲现代戏的观演双方都有审美的需求。 回顾小说《红岩》问世后3年间所出现的优秀改编或延伸作品,无论英雄、叛徒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