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试题2023.10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

形码。

2. 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为

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6页。

3.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 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古代中国,姓或氏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统治者才有姓,氏则是统治者颁给有功、有土地或有职官的贵族;战国时期,平民开始有僭越或冒用姓氏的情况。但秦汉以后,姓氏普及于一般平民。秦汉以后姓氏普及是

A. 华夷族群的认同

B. 登录户籍的需要

C. 人口迁徙的频繁

D. 统一国家的建立

2. 王莽取代西汉、曹魏取代东汉、西晋取代曹魏,都是权臣攫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后世史家称其为“篡位”,但这些君主都借“禅让”理论来解释其行为合法化。其理论来源为A. 道家五行轮回 B. 法家厚今薄古

C. 墨家尚贤尚能

D. 儒家圣贤思想

3. 图1、图2为中原人民坐姿的变化。这体现了

A. 儒家伦理的规范

B. 民族交融的影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衣服形制的变化

4. 某时期一份文书写道:“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

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A. 秦汉的刑律

B. 隋唐的律令

C. 宋元的税法

D. 明清的乡约

5.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济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

A. 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

B. 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 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

D. 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6.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 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 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 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 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7. 一份明代中期江苏的史料描述:湖乡土地低洼,乡人大多弃农而渔。谭姓兄弟填土耕作,田地旁边沿路种桃李果树,沼泽地则种荸荠出售。他们购买数百个池塘养鱼,池边又养鸡,鱼吃鸡粪,长得肥美,待价而沽。谭家日渐富裕。这份史料可用于研究

A. 农村经济与生产关系变革

B. 外来物种移入与传播

C.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

D. 土地赋役制度的改革

8. 图3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语言教材,收录有372个常用词条,大多数来自英语,少数来自葡萄牙语、瑞典语、马来语和印度语。这本书最可能是供何地的商人学习外语之用

A. 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厦门

9. 图4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其成书不早于

A. 19 世纪40年代

B.19 世纪60年代

C.19 世纪90年代

D.20 世纪最初十年

10.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 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

B. 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 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1.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

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12. 毛泽东在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

A.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明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D.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3.1940年9月初,王震率领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

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D.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14. 中国曾计划用3-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

的生活……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这是因为

A.国家的经济困难

B.新政权受到威胁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国民经济的调整

15.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从而维护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

从四大基本制度中选出两个,结合秦汉治乱兴衰的历史,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的两个基本制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7. (14分)下面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此表,说明此时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4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6分)

(2)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18. (15分)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美国、英国、日本对华贷款总额相关数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判断①②③对应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1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和斗争推动的。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毛泽东:“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

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20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振奋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激励了一代石油工人,出色的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凭借着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光。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具有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支柱,他们的实践是党的决策的基础。他鼓励人们敢想、敢闯、敢试,让人民群众在这场伟大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闯出一条国家富强、人民享福之路。他支持和肯定安徽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

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

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劳动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6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6分)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诊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 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这种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 3.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宣扬“重义轻利、舍生为义”,荀子强调“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这表明先秦儒学旨在 A.主张强化仁义道德 B.要求规范社会秩序 C.呼吁缓和诸侯纷争 D.意图强化中央集权

4.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包含“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等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 A.强调“天人感应” 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 C.融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D.提倡“三教合为一” 5.桑弘羊主张“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北宋庆历新政的主政者范仲淹将山海之货看做富国的两大源泉之一,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意在 A.提倡发展工商业 B.强化工商食官制度 C.主张抑制土地兼并 D.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B.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D.促使社会各阶层趋于固化 7.汉武帝时期,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丝绸等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并“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广州、泉州在宋、元时期,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这反映出 A.朝贡贸易是其形式 B.易货贸易方式为主 C.中外丝绸贸易发达 D.东西文明交流频繁 8.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范成大文中记载杭城早市上,卖各种食品菜蔬的“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据此可知 A.商业发展冲击了坊市制度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重本抑末的政策已经放弃 D.新兴市民阶层空前活跃 9.秦二世时丞相赵高可以“指鹿为马”,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且多是临时差遣性质。 这种变化最能反映 A.中枢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B.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C.中央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历史试题2023.10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 形码。 2. 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为 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6页。 3.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 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古代中国,姓或氏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统治者才有姓,氏则是统治者颁给有功、有土地或有职官的贵族;战国时期,平民开始有僭越或冒用姓氏的情况。但秦汉以后,姓氏普及于一般平民。秦汉以后姓氏普及是 A. 华夷族群的认同 B. 登录户籍的需要 C. 人口迁徙的频繁 D. 统一国家的建立 2. 王莽取代西汉、曹魏取代东汉、西晋取代曹魏,都是权臣攫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后世史家称其为“篡位”,但这些君主都借“禅让”理论来解释其行为合法化。其理论来源为A. 道家五行轮回 B. 法家厚今薄古 C. 墨家尚贤尚能 D. 儒家圣贤思想 3. 图1、图2为中原人民坐姿的变化。这体现了 A. 儒家伦理的规范 B. 民族交融的影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衣服形制的变化 4. 某时期一份文书写道:“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 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A. 秦汉的刑律 B. 隋唐的律令 C. 宋元的税法 D. 明清的乡约 5.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济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 A. 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 B. 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 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 D. 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 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 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 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 2. 下表为西汉宣帝、元帝在位时发布的部分诏令。其内容在客观上反映出() C.因缺少土地沦为贫民的人较多D.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3. 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 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 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 4. 明朝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擢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其举措旨在() A.推广学校教育B.弘扬儒家思想 C.稳定社会秩序D.服务现实政治 5. 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6. 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不久,中国与美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签订的商约中都有类似规定。这类规定的出台有利于() A.推进中国市场管理水平提升B.缓和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C.增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D.促进中国市场深度开放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向国民党表态愿意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政称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这一表态的背景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8. 据山东省195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省有职工业余学校675所,参加学习的工人7.5万余人,占当时职工总数的16%.其教育的重点内容是() A.识字扫盲B.技术理论C.法律政策D.国际形势 9. 从1979年开始,广东省在农村社队推行“五定一奖”的经营管理制度,即定劳动、定地段、定成本、定工分、定产量,超产奖励。这一做法意在() A.摒弃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B.防止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 C.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建立适应对外开放的新体制 10. 对古巴比伦马里宫殿的考古发现“40英尺厚的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30英尺深的、沥青的、排列整齐的排水系统;它涵益大约150码×200码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该发现可以实证古巴比伦() A.是西亚地区当时的政治中心B.建筑艺术融合中西特色 C.建立了完备的官僚行政体系D.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 11. 1494年,教皇主持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世界的中间画了一条线,规定界线两边分别归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包括尚未被发现的地区。16世纪初,法国国王高调宣称:“我很想看看《圣经》里哪一条规定了我不能分享这个世界。”法国国王的言论反映出当时欧洲() A.教皇权威的逐渐丧失B.宗教地位的下降 C.多个中心的发展趋势D.主权国家的形成 12. 18世纪某思想家提出,“在经济活动中,自我利益乃个人活动的动机。……只要个人不违反正义法则,就可以自由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君主的职责,就是监督人们的行为,将之引导到最适合社会利益的工作中去”。这表明该思想家() A.倡导海外殖民扩张B.反思重商主义弊端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A) 2023.11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初年,实行五服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形成了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邦内甸服为中心的国家结构形态。这一制度 A.冲击了宗法分封秩序 B.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扩大了西周统治疆域 D.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2.《后汉书》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嫁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铤。”这一措施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智慧 B.激化了边疆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有助于消弭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3.杜佑《通典》载,唐前期设立比部“掌内外诸司公廨及公私债负、徒役公程、赃物帐及勾用度物”。作为刑部四曹之一,与掌管财政的户部四曹相分离,主管税务审计。该做法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 C.协调了三省运行机制 D.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4.明末小说集《喻世明言》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商人形象:如李秀卿和黄善聪两位商人义结金兰,以诚相待,两边买卖,不差毫厘;卖油郎秦重执着于追求爱情,尊重并尽心尽力地照顾王美娘。这些商人形象的塑造 A.凸显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蕴含了道德教化的功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1. 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A.欧洲中心B.分布集中C.联系广泛D.多元发展 2. 雅克·韦尔热在《中世纪大学》一书中说:“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作者认为() A.大学自治性逐渐被削弱B.王权加强阻碍教育的发展 C.城市发展导致大学转变D.大学失去独立发展的特性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文艺复兴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很明显,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之前的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另一方面,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作者意在说明() A.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B.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未促进近代自然科学产生D.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的影响 4. 16世纪以来,有不少中国商船由广东、福建载着生丝及丝绸开往菲律宾,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也积极参与中菲贸易,中国银与丝遂成为西班牙大帆船在太平洋上长期航运的主要商品。这表明() A.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B.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网逐渐形成 C.商业革命激发经营方式不断创新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 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废奴运动的演讲家们告诉人们:如果一个普通家庭坚持两周不用某种商品,就能挽救一个黑奴,如果有8个这样的家庭坚持20年,就可以挽救100个奴隶的生命,如果有38000个家庭同时行动就可以彻底摧毁奴隶贸易。这种商品最有可能是() A.稻米B.蔗糖C.香料D.茶叶 6.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这表明() A.法国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B.重商主义政策逐渐走向衰落 C.他们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D.供需起着调节市场的辅助作用 7. 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认为应由服膺理性的开明君主掌握统一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圣西门强调要“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两者主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济南市2022-2023 学年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公参加国君的宴会,正值食用罕见的鼋(大甲鱼,楚人奉献)汤,郑灵公赐大夫食用,独“子公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当年夏天,子公“弑灵公”。在上述事件中 A.楚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记载者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 C.传统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 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礼行为 2.表1 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表 1 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 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3.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 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客观上反映出唐代 A.文化气派的宏大 B.平民社会逐渐形成 C.社会控制的松弛 D.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4 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则以宣慰使、安抚使千户等官职封予各少数民族首领,其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遂形成一定制度。元朝这一举措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 B.通过恢复分封制度以巩固统治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

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附答案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 山东卷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研究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偶见的刀等,与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中的同类器物关系密切,尤其是遗址中的环首刀类器物,更具浓郁的西北早期青铜文化圈风格。遗址中所发现的青铜戚(斧),也有学者认为或是直接受到了哈密天山北路文化中銎斧的影响而产生。据此推知,中华早期文明 A.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B.区域间存在一定交流 C.地域文化差异明显 D.审美观念趋向于统一 2.学者福山认为,夏、商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形成明显的国家结构,周朝才真正具备国家形式的特征。周朝统治者对夏、商以来的氏族组织和血缘关系纽带进行了重大改造,变氏族为宗族,扩“亲亲”“长长”至“尊尊”“贵贵”,建立起了一种政治等级体系。由此可知,周朝 A.实现权力由分散到集中 B.民族文化认同意识逐渐增强 C.社会发展出现重大变革 D.政治建构呈现家国同构特点 3.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 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4.唐朝政府对工匠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匠籍按照工种不同而分类编制,载明各工种工匠 的人数和人名,每三年一造,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尚书省,由尚书户部总而领之。”这一措施 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体现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C.严格社会等级制度 D.旨在保障手工技术的传承 5.在《中国古代职官》一书中有这样的总结,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而在新旧《唐书》中记载的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 15.9%。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A.维护了儒学主导地位 B.消除了阶层流动限制 C.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 D.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 一轮复习联考(二) 山东卷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6.宋真宗年间,御厨所需的羊大多来自于陕西,所以有“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市于陕西,颇为烦扰”的记录;驸马的家僮“自外州市碳入京,所过免算,至则尽鬻以取利,复市于杂买务”;又有“中人奉使江淮,多乘官船载私物营利,州县不敢检查”。上述现象折射出当时 A.长途贩运日益兴盛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市场管理较为松动 D.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7.明末《金薯传习录》描述番薯道:“世俗趋利,未有不籴贱而粜贵者也。惟于薯,则随掘随卖,周流以济食,无所积屯。即或切而为钱,屑而为米,干之亦可以兴贩于四方……”。这说明番薯的传入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解决了饥荒问题 D.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8.下表是清代山东耕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年代耕地(千亩)人口数(千人)人均耕地(亩)顺治18年(1661)74,1338,7988.43 康熙24年(1685)92,52610,5548.77 雍正2年(1724)99,25811,3918.71 乾隆18年(1753)99,34712,7967.76 乾隆31年(1766)99,91425,634 3.86 嘉庆17年(1812)98,63438,958 3.40 咸丰元年(1851)98,47233,266 2.96 同治12年(1873)98,47235,129 2.79 光绪13年(1887)125,94136,694 3.43 A.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D.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9.下表为1876年京师同文馆公布的五年制和八年制课表。据此可知,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学年课程内容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 地理金石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A.标志着经学退出教学领域 B.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 C.适应了科举选官制度需要 D.超越了中体西用理念 一轮复习联考(二) 山东卷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高中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高中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 下图是二里头都城遗址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都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A.手工业与农业已分离B.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C.城市建设有规划布局D.早期国家机构完善 2. 关内侯是两汉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较高、规模较大并享有比较丰厚的经济权益。两汉关内侯逐步由贵族爵向官爵转化,由普遍享有食邑向一般不可拥有食邑转化,爵位由可以世袭向大多不可继承转化。这反映出两汉() A.官吏的来源日益平民化B.统治阶层内部力量对比变化 C.中枢权力机构职能加强D.地方政治势力受到严密制约 3. 宋代的生活性商品、生产性商品以及金银器物等均需要缴纳商税,甚至小到手工作业工具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均需要缴纳商税。对于长途行商而言,每经过一次州县需要缴纳一次“过税”,多则需要缴纳10%以上的商税。这说明宋代() A.商业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彻执行 C.赋税制度严密D.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

4. 明代中晚期出现了一大批群体儒生、文士谈兵的现象,尤其是明末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东南地区的一些年轻士人,抛弃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把一部分精力用之于研习韬略和武技上来。这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 A.重塑尚武社会的努力B.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潮 C.担负家国责任的精神D.顺应社会转型的认识 5. 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严复旨在() 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 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6. 下图是北洋政府时期交通部路政司司长给交通总长的呈文中的一段文字。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伏查国有各路现行货物等级,有分为六等者,有分为三等而另有危险等者,有分为四等而另有高等者,有一等之中又分为十余级者,有同一货物,甲路列为一等,乙路列为二等,甚至丙路又列为三等,丁路又定为四等者。 A.社会观念落后的表现B.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C.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D.西方列强抢夺筑路权的后果 7. 下表是上海罢工停业案件原因统计(1918—1932年)。这表明在此时期() 上海罢工停业案件原因统计(1918—1932年) A.团体组织争取工人权益作用显著B.政治因素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有限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吕氏春秋》记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宫室建筑中,在二里头时代已经出现,到明清紫禁城的修筑达到极致。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影响了建筑布局 B. 中正有序的理念渊远流长 C. 古代建筑技术趋向于停滞 D. 祖先崇拜决定了宫室功能 2. 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疽,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表明贾谊主张 A. 扩大地方权力 B. 郡国并行制 C. 削弱王国力量 B. 实行推恩令 3. 唐玄宗时,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参与起草国家政令文书;至唐肃宗时,翰林学士们与“中书门下”共掌中枢。中枢权力机构调整的目的是 A. 提高中央政府的执行效率 B. 进一步加强对朝政的控制 C.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D. 强化宰相集体参政议政职能 4. 明政府设立茶马司专职市易,自产至销形成了一套缜密的制度。铸造金牌信符,分发给西北各卫管辖下的各族部落,作为官方贸易的凭证。此举旨在 A. 完善传统朝贡贸易体系 B. 规范民间茶马贸易发展 C.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D. 加强对西北边区的统治 5. 下图是19世纪上半叶,某商品在中国的流通示意图。该商品为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 西周和春秋时期,“相”为礼宾之官。战国时期,“(相)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相”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的确立B.君主集权的增强 C.选官标准的提高D.等级制度的消亡 2. 下图所示为唐代后期升等州(指政区等级上升的州)与新置州地理位置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社会发展加快B.军事斗争形势改善 C.南北经济不平衡性加剧D.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3. 北宋前期,法律规定“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至仁宗天圣五年,宋廷颁布新规:“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这反映出宋代() A.土地兼并严重B.租佃关系获得发展 C.政府对社会控制强化D.区域间人口流动受限 4. 下面为1829年浙南庆元县竹子坪王姓宗族共同订立禁约的内容摘录。这些规定() ●茅竹、石竹、春笋、冬笋,无许盗砍盗挖,查出拿着,罚出钱二千四百文,戏一台。 ●本村后龙左右水口,附荫松杂之木,无论荣枯,只得永运养基,不许私行欧伐,如有 砍伐,查出罚钱二千四百文,并木概归香火堂公用,不计大小。 A.致力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进步B.促进了农业多种经营发展 C.有利于乡村公共秩序的维护D.反映了资源危机较为突出 5. 洋务运动期间,王韬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器,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至内

焉者,仍当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这一主张() A.否定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B.要求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并重 C.强调了整肃政治风气的重要性D.倡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 6. 表为1871~1921年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其中甲是() 7. 甲午战争后,关注亚当·斯密的中国人日益增加。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序》中高度赞扬其著述的影响;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及“《富国策》,明生利分利之义,旧章尽废,而泰西民富百倍。”他们旨在() A.反思甲午战败原因B.探索社会变革路径 C.反对政府干预经济D.传播西方经济思想 8. 下面为1923年王尽美创作的诗歌《革命天才明》摘录。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 对工人 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 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 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 对农民 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 人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 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 A.坚持城市中心道路B.强调党的组织建设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 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证明是国家了。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是() A.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 B.陶器上有600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 C.发现动物骨头40余种,其中猪占80%且大部分为家养 D.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 2. 如表为西汉至五代后周时期的户口变动表,这一变动体现了()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D.社会治理的渐趋松弛 3. 南宋思想家吕祖谦认为:“大抵田制虽商鞅乱之于战国,而租税犹有历代之典制……田制不定,纵得薄敛如汉文帝之复田租,荀悦论豪民收民之资,惟能惠有田之民,不能惠无田之民。”这表明吕祖谦主张() A.恢复井田制度B.民为邦本的治 国思想C.完善土地制度D.健全社会公平 的机制 4. 元代中后期,界画盛行一时,其内容多以刻画宫苑楼阁等建筑为主,而出现的宫苑楼阁皆为汉式建筑,并有多位画家因向皇帝进献这种表现汉式建筑的界画而得到嘉赏和授官。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B.统治者寻求政治认同的需要 C.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D.汉王朝政治文明的高度成熟 5. 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叶圣陶先生曾回忆道:商务的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早期留美、留日回来的很多先生都在商务的编译所工作过。后来创办的几家出版业中的骨干大多是从商务出来的,还有许多印刷厂装订厂,情形也大多相同。上述材料表明商务印书馆()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沾化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 1.图1浮雕中,纳尔迈(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图1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2.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3.下图节选自一位航海家日记。该材料 彼等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 臣以为,一旦发韧,……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 皆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 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A.强调了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变化B.反映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大帝国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4.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 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 5.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的读书卡片。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1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的千人以上的“扫荡”达69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1942年,上述两方面的数据分别达到77次和15次。这一状况说明此时 A.侵华日军力量增强B.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抗战路线 C.敌后战场地位上升D.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 2.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以下文明成果产生于该“轴心时代”的是 A.楔形文字B.十二铜表法C.甲骨文D.伊斯兰教 3.1954年,美国新闻署要求对外宣传应致力于显示美国“信奉世界和平、相信人类和国家之间的博爱能够在联合国内消除其分歧和推动合作”,应当通过“非自我夺耀的方式”展现“美国抵抗侵略的能力”和支持“世界和平秩序的构建”。其目的是 A.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塑造美国良好国家形象 C.推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D.反思美国对外政策 4.《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 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B.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D.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 5.1954-1960 年间,苏联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 50%以上,到 60 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 1964 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农轻重各产业发展不平衡D.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 6.文艺复兴运动“通过文学来表现人的价值和人性的真实社会性,并且强调个人奋斗和人的尊严”。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 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A.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D.局部交流且相互影响 2. 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如图描述的帝国应是 A.亚述帝国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 3. 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4.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A.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B.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C.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D.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5. 传统观点认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是因为黄金、白银大量流入,后来有学者通过对气候和人口、商业和市场、信贷发展等几个因素的考察,指出价格革命有更复杂的原因。据此可知,关于西欧价格革命成因的认识() 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没有定论可以随意进行解释 6.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席卷全球的价格革命 7. 展厅的某主题展板上绘制了如下内容:甘薯、茶叶、白银、利玛窦、指南针,据此推断该展板的主题是() A.工业文明的到来B.明清商业的繁荣 C.中华文化的外传D.全球联系的加强 8. 18世纪中期,英国在贝德福公爵夫人安娜的推广下,下午茶形成一种风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大众,当午后钟声敲响四下,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在家中或走进咖啡吧或茶室来喝一杯茶。这一风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 C.英国工业革命完成D.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发生灾情后,统治者就下令:“国凶札(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则无关门之征(征税)” “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铸造钱币)”以及“凡天患,禁贵卖者,使有恒贾(价格稳定)” 。这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 A.意识到商品流通对赈济灾荒的重要性B.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C.加强财物积蓄应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D.重视商品经济以促进正常的资源流动 2. 《商君书·境内》说:秦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登记在册,一旦死亡就要从名册上除名;云梦秦简中的《秦律·田律》也记载,“入顷刍橐,以其受(授)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橐二石”。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A.田地私人占有相当罕见B.人口控制十分严格 C.百姓兵役负担尤为沉重D.国家统治能力加强 3. 朱熹认为,儒家经典《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进而他又讲:“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一切从古之礼,疑只是以古礼减杀(减省)从今世俗之礼。”在此,朱熹旨在() A.追求儒家规范的适用性B.否定传统礼仪的正当性 C.推动社会伦理的个性化D.顺应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4.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如表是清代部分时期“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C.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速D.人地矛盾激化推动土地制度变革 5. 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招生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少年严复应试,列为第一,被派往英国留学。1885年回国后,严复多次参加科考均未中试。这反映了当时() A.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B.留学教育制度亟待重构 C.中体西用观念深入人心D.选官用人机制严重滞后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 A 高三历史 2024.1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 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 校。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 A. 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B. 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 C. 突破宗法血缘束缚 D. 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 2. 秦汉时期,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部族自治,按照户口多少划分部族首领的封邑大小。同时, 将这些部族安置在边郡,对其人民进行授田、征兵等编户化管理。上述措施旨在 A. 践行因俗而治理念 B. 推进民族间交流交融 C. 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D. 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3. 元代思想家许衡称“宋文章近理者多,然得实理者亦少”,提出将“理”“道”施之于日用平常; 主张设立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于学,以明父子君臣之大伦”。这表明许衡 A. 提倡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B. 注重发挥儒学教化作用 C. 否定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D.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思潮 4. 图1 为清初安徽《霍山县志》对当地经济的相关记载。据此可认定该地 A. 高产作物得以推广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C. 农作物种植多样化 D.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