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成语是是汉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和成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类文体中如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说明文、学术论文等,成语均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可以这样说,要学好语文,掌握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学上要达到一定境界,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非常关键。

一、成语的含义和特点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意义完整的、结构上定型的、在语法上与单词等价的固定性短语,是现成的或既成习用语。如成语“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并不是四个字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结构上则不能改变字眼或顺序,不能说成“鼠目光寸”等;在句中则起一个单词的语法作用,如“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句,“鼠目寸光”跟“有眼无珠”都是“徒”的定语。

二、成语的来源和结构

(一)成语的来源

1、历史继承下来的

A、古代书面语言:有的属于神话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有的属于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属于历史典故:负荆请罪、破釜沉舟;有的属于诗文名句:忧心忡忡、老骥伏枥。

B、群众口头语言:水到渠成、千夫所指、狼子野心、正大光明。

2、当代创造出来的:一穷二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扬长避短、饮水思源、自力更生、按劳取酬、争分夺秒、穷则思变、厚今薄占、史无前例、与时俱进。

3、从外民族借用来的:火中取栗(拉·封丹寓言)、象牙之塔、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心心相印(佛教经典)。

(二)成语的结构

在五万多条汉语成语中,有三字格的,也有五字、六字、七字格的,如“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但绝大多数成语(约占96%)为四字格式。这些四字格的成语,其内部语素的组合是有一定的语序和层次的。汉语语法的各种结构,几乎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概括起来,成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内部又可分陈述、支配、偏正)

陈述的并列式:由两个陈述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例如:烟消云散、兴高采烈、风平浪静、苦尽甘来、天翻地覆。

支配的并列式:由两个支配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例如:发号施令、有条有理、贪小失

大、避重就轻、患得患失。

偏正的并列式:由两个偏正式的词语并列而成的。例如:深谋远虑、暴风骤雨、左顾右盼、四分五裂、粗枝大叶。

四个语素的并列式:青红皂白、生老病死、声色犬马、喜怒哀乐、礼义廉耻、骄奢淫逸、吃喝玩乐、是非曲直、之乎者也、悲欢离合。

2、陈述(主谓)关系:白驹过隙、叶公好龙、气象万千、啼笑皆非、耳目一新。

3、支配(动宾)关系:顾全大局、投其所好、扣人心弦、饱经风霜、以强凌弱。

4、偏正关系:不速之客、庞然大物、世外桃源、窈窕淑女、倾盆大雨。

5、补充(后补)关系:感激涕零、盛极一时、体贴入微、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6、连动关系:守株待兔、束手待毙、过河拆桥、负荆请罪、结党营私。

7、兼语关系:望子成龙、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请君入瓮、纵虎归山。

三、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特定意义,有的成语的字与意义的关系比较简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义来,如“视死如归”、“对牛弹琴”、“千方百计”等,但更多的成语,其意义不是每个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望文生义,难免用错。下面就归纳介绍几种理解和掌握成语词义的方法。

1、对于并列关系的成语,可以根据对文的规律推导出疑难词语的词义

所谓对文,原本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分别叫“同义对举”和“反义对举”。根据对文的这一特点,我们常常可以由一个熟词或词的常用义去推断另一个生词或词的冷僻义。在成语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规律来推到疑难词的词义。如:

殚精竭虑追亡逐北身体力行摧枯拉朽求全责备待人接物

名存实亡舍本逐末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避实就虚阳奉阴违

2、对于有些成语,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个关键字或疑难字的意义,整个成语就不难掌握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成语中的一两个关键字别住手脚,结果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所以记住这一两个关键字的意思,是轻松破解整个成语意义的钥匙。

不速之客杀人越货赴汤蹈火不能自已拨乱反正不求甚解

任重道远走马观花痛哭流涕日薄西山尾大不掉欣欣向荣

望秋先零文不加点铤而走险心广体胖理直气壮不刊之论

3、有些成语中的虚词值得我们注意

载歌载舞言归于好铤而走险突如其来卓而不群率尔而对

羌无故实下车伊始语焉不详生死攸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有些成语中的同义复词值得我们注意

穷极无聊如其不然百无聊赖语无伦次休养生息囤积居奇

5、有些成语中的通假字应引起我们重视

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跳梁小丑名列前茅洞心骇目

掉以轻心自怨自艾高屋建瓴打破沙锅问到底

四、成语的使用和规范

(一)读准成语的字音

掌握和使用成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音。从古代到现代,成语的语音在不断变化,而且汉字又不是表音文字,不象英文那样一看便知读音,必须与语义联系起来才行,部分成语中的一些字虽字形与现在的一样,但仍然保留了古时的读音,极易发生误读,甚至有些字到现在已不再使用,只保留了古汉语的印记,使今人更难掌握它的读音。

1、疑难字的读音

这里说的疑难字,主要是指现在已不常用的字和易与形近字弄混的字。如:

暴殄天物怙恶不悛刚愎自用不卑不亢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弄巧成拙面面相觑纵横捭阖残垣断壁病入膏肓一丘之貉

2、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成语中的多音字人们往往容易读错,贻笑大方。

不省人事省吃俭用深恶痛绝恶贯满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妙趣横生飞来横祸生杀予夺丢三落四别无长物毁家纾难

自怨自艾心宽体胖呼天抢地拾级而上窗明几净荷枪实弹

(二)掌握成语的写法

汉字是音、形、义三要素的统一体,成语一般由四个汉字组成,而且是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因此,要正确掌握好成语,就必须注意成语书写的规范化,避免写错别字。成语书写形式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主要有下列五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

1、因误写同音字或近音字而致误

(1)那么只有去问窦松贵,他是明正言顺的队长,又是在党的,也一定知道内情。(曹玉林《苏醒的原野》)

(2)他们在河两岸修地堡、盖城池,好淫烧杀,无恶不做。(俊然《长长的乌拉银河》)

(3)白麻皮含蓄地笑了笑,不慌不忙地翻出手中的两张“爱司”,温文而雅地说:“对不起,统统被我吃进!”(叶辛《蹉跎岁月》)

2、因误写形近字而致误

(l)只是因为他是太平镇上的当权人,又是丁大耳朵的管家汉,为了利用,也只好虚与委婉。(李英儒《女游击队长》)

(2) 小沈想起党团组织对自己的期望,决定揠旗息鼓,避免了一场殴斗。(《人民日报》1981年5月5日)

(3) 刚睡醒的苏平不暇思索地答道:“二的平方等于四,四的平方等于八。”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3、因误写同音近形字而致误

(l) 你热爱金泉河,熟悉金泉河的脾性:夏天象一匹桀傲不训的烈马,咆哮奔腾,一泻千里;秋天象一个温柔文静的姑娘,轻泛涟漪,明丽可爱,……(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2)解放前,回回多是肩挑贸易,朝谋夕食,读书人如凤毛鳞角。(马瑞芳《煎饼花儿》)

(3) 他不畏艰苦,风尘朴朴,跑遍全国的山川大地,创建了“地质力学”,在勘探矿藏、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青年》1979年第8期)

4、因“字”的排列次序不当而致误

(1)要是在党外人士面前不宣传,棱模两可,或者干脆装哑巴,那样做,我就感到实在太别扭了。(艾煊《山雨欲来》)

(2)三多娘眉笑眼开地站在大门口,由杏花陪伴着,一直等他们在小学转角处消失。(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3)旧中国就象一个衣服上打着无数补钉、带着一群号饥啼寒的儿孙、受尽凌辱的苦难的母亲。(《浙江日报》1980年1月19日)

(4)三十年后,后人编辑的冼氏(冼玉清)遗著刊行,中国文化又重演着一段火尽薪传的故事。(陆键东《一个女子与一个时代》,《收获》1997年6月)

5、因其他原因而致误

(1)河流万里,总有个头,海阔天涯,也有个边。(路一《赤夜》)

(2) 不到前半晌,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挤得水泄不通。(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3)她,一忽儿在帐房里招呼招呼,一忽儿到帐房外人群里去看看,忙的不得开交。(杨友德《俄洛天刚亮》)

(三)避免成语的误用

成语既然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本身自然是合于规范的语言材料。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有些人由于未能掌握好成语,出现了下列所举的一些错误。

1、因不明成语意义而致误

成语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有典故或来源,有的保留了古汉语的词义,这些成为我们理解和使用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误用。例如把“不刊之论”的“刊”(删改)误解为刊登,把“不足为训”的“训”(典范,准则)误解为教训,把“危言危行”的“危”(正直)误解为危险,……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望文生义,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1)我这时才留心看到,有四五个彪形大汉,已扇面形向我围来,其中一个首当其冲,瞪着红眼珠子,张着大嘴向我伸出了手,一股恶臭的酒气喷来,……(植林《一个女囚的自述》) (2)那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文汇报》1980年11月9日)

(3)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高考浙江卷)

2、因疏忽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场合而致误

有的成语只能用于一定的对象,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场合。比如“德高望重”只能用于老人,“聪明伶俐”是对少儿的用语,“血气方刚”只能用于青年,青梅竹马、相敬如宾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洛阳纸贵、江郎才尽等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是文学艺术之中,“万籁俱寂”和“鸦雀无声”都是形容“很静”,但前者用于描写自然界的寂静,后者用来形容聚集于一定场合的人们极其安静,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等。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其适用的对象、范围、场合,就会弄巧成拙。例如: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可谓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

(2)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3)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因忽略近似成语的差别而致误

有些成语字面上或意义上很相近,极易混淆。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一般都不能相互取代,总有着细微的甚或是极大的差别。例如“粗心大意”和“粗枝大叶”都有“不认真”之意,但前者指“思维”,后者指“做事”;“日薄西山”和“山穷水尽”都含有“到了尽头”的意思,但前者形容衰老或腐朽的生命接近死亡,后者比喻陷入绝境。“不足为凭”与“不足为训”,前者指不能作为凭证、根据,后者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其他如“舍本逐末”与“本末倒置”、“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防患未然”与“未雨绸缪”、“勉为其难”与“强人所难”、“身不由己”与“言不由衷”、“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望尘莫及”与“鞭长莫及”等都是。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使用语境,仔细辨析这些成语的同中之异,切勿见同而忘异。

(1)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高考浙江卷)

(2)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所以他也喜欢上了音乐。

(3)今年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徇私枉法事件。

4、因混淆成语的褒贬而致误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从感情色彩上也可以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种。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帷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要根据目的、场合、对象等的不同,来分辨其感情色彩,恰当地使用。否则,就容易出现褒贬不当的错误。如“自

食其力”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是褒词;而“自食其果”则是贬义词,把它说成“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就是一种曲解。“深谋远虑”和“老谋深算”,“无微小至”和“无孔不入”,“推陈出新”和“推波助澜”等,这类成语字面上相差甚微,但一褒一贬,却十分鲜明。如果不认真区分它们的感情色彩和修辞上的差别,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文章的意思,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1)(韩美林)在美术界有较强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堪称炙手可热。(《名作欣赏》1997.3)

(2)此次出演便稳稳霸住票房鳌头,各国观众趋之若鹜,(《人民日报》1998.4.12)

(3)转眼元旦到了,我们公司倾巢出动,到一家饭店饱餐一顿。

5、因重复成语的语义而致误

体现在句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或全部意思,如不加以细辨,就会发生误解。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2)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3)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由上可知,要正确使用成语,首先,必须理解成语的意义;其次,必须了解成语的用法;再次,应采用成语的一般通行的形式,不要写错字、别字,也不要任意地加以拆散和变动。

五、成语的活用

成语作为一种凝固的语言现象,如前所述,通常是必须因袭定型,不能随便变动结构的。这是使用成语的基本原则。不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 出于修辞的需要,人们也可以适当改变成语的外在形式,这就是成语的活用。成语的活用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1、抽换:从成语里抽出个别成分而换以其它词语。

(1)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人才。(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例(1)中的“广开才路”是由成语“广开财路”抽换而成的。

(2)伫足远眺,书海茫茫,不能不望“书”兴叹了。(曹靖华《智慧花开烂似锦》)例(2)中的“望‘书’兴叹”是由成语“望洋兴叹”抽换而成的。

2、增添:在成语里增词添语,扩充其结构成分。

(1)百川殊途而同归于海,水在海中总是要接近的。(《沫若文集》十一卷186页)例(1)中的“百川殊途而同归于海”是给成语“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戴帽穿鞋”。(2)这算是宣纸的故事,也是后来鲁迅先生所说的抛宣纸之砖,引木刻之玉的“引玉”的开端吧。(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

例(2)中的“抛宣纸之砖,引木刻之玉”是给成语“抛砖引玉”镶词嵌字。

3、削减:对成语进行削减,减去个别充分。

(1)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鲁迅《再谈香港》)

例(1)中的“作伥”是把成语“为虎作伥”加以削减。

(2)那样的乡村教育,我们既然绝对排斥,哪里可以让一个滥竽的人担任其事? (叶圣陶《倪焕之》)

例(2)中的“滥竽”是把成语“滥竽充数”加以削减。

4、易序:变更成语的结构顺序,调动其中的组织成分。

(1)万国电波传,四海雷声动,真是个空前盛会,说不完伟绩丰功。(赵朴初《普天乐》) 例(1)中的“伟绩丰功”是将成语“丰功伟绩”变动语序。

(2)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选挑上,自己背起来。(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例(2)中的“损己利人”是将成语“损人利己”变动语序。

5、拆离:拆散成语整体,分离开来使用。

(1)出版文艺丛书,也是他负责。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他是总管。这就得“任劳”还得“任怨”。(臧克家《老舍永在》)

例(1)是拆离成语“任劳任怨”。

(2)我们两个人的“开源”的途径既不广,只得极力“节流”。(邹韬奋《经历》) 例(2)是拆离成语“开源节流”。

6、转用:突破成语的一般用法,临时改变意义色彩。

(1)这些坚定的人,好比屹立天地的岩石。它们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大水和热火的锻炼,它们生成了一身坚强的筋骨,所以特别经得起狂风疾雨的打击。(陶铸《革命的坚定性》)

例(1)中“水深火热”,一般用法是“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而这里却是临时用为词面意义。

(2)敢想敢说又敢做,创造发明日日多,这样的异想天开好得很。(《人民日报》)例(2)中的“异想天开”,一般用法是表示贬义,而这里却是用为褒义。

当然,成语的活用或新用并不等于乱用,活用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成语的本来意义和引申意义,其次就是应该分清它的褒贬色彩,再次还需考虑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具体的使用环境。否则,任何活用或新用都是站不住脚的。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 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测试时,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成语的理解运用教案

2012届高考复习之正确使用成语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1.成语体现一个人的学识: 2.成语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考纲要求 内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解读: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点之一,主要考查语言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要求:E级,表达应用。 考查重点(常用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成语的重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 ....的问题。 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 ....,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二、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 有一部分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 1.407寝室里的六位小伙子都只有十七八岁,他们一个个豆蔻年华 ....,风华正茂。 2.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两小无猜 .. ....,形影不离,十八岁时又同时跨入军营,比翼 双飞 ..。 3.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 ....,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三、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褒义,或贬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 2.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3.始作俑者 ....是需要胆魄和才能的,20年后,当红旗渠水仍旧汩汩流进万顷良田时,我们感慨尤深。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含答案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 谦错位,词性误用。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 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 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52题 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

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

五、成语的理解与运用2011.6 姓名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A.神()奕奕容光()发精神抖() 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人的精神风貌,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其中()是从面部表情显示出人的精神旺盛;()是从人的面容光彩看出人的身体健康,精神振奋;()是从的外貌、动作看出人的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B.目不转()赏心()目眼花()乱 这三个字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杂;()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2.把下面句中画“”的部分概括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1)他心神不安,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坐在那儿。() 2)丁老师冒着很大的风和很大的雨到我家走访。() 3)蔺相如语言严正,道理正确、充足,迫使秦王交回了和氏璧。() 4)以前我和爱尔莎那段交情完全不存在了。() 5)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3.成语接龙 1)战天斗地----()----()----()----()2)海阔天空----()----()----()----()3)功德无量----()----()----()----()4)入木三分----()----()----()----()5)生死存亡----()----()----()----()4.照样子,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每空至少写2个。 1)三鑫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美好!在课上,我们有时认真听讲,有时热烈讨论,有时积极发言…… 如:聚精会神、()、()、()…… 2)在课外,我们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很多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 3)最近,我们五年级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滚蛋比赛、篮球比赛……激烈的比赛场面让我记忆犹新。你能写出几个描写比赛场面的成语吗? 如:热火朝天、()、()、()…… 4)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生活,老师关心我们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又浮现在眼前,使我们对老师充满感激之情。你能写出几个赞美老师的成语吗?

成语理解和运用

成语理解和运用 成语理解和运用 考点预测 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解答技巧 平时对成语要重视积累。①正确了解成语的意思,不可望文生义,误解词义; ②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③要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克服自相矛盾、重复累赘现象;④尤其要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风尘苦旅: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连声诺诺: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生死祸福:人生中的出生、死亡、灾祸、祥福。有含盖人生世事的意思。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雅俗之分: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衰草连天:衰草应该就是枯草。连天,形容多。一大片的枯草。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在劫难逃:命定的灾祸是无法逃脱的(迷信)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384711.html, 漢典网】 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3词语(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一、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常见题型是选择题:选出的词语解释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或选择填入句中横线的近义词。常考的知识点有:1、字词义的解释与选择;2、同义(近义)词的辨析;3、关联词语的运用;4、成语的理解与运用;5、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等。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在词语方面的命题将会不断创新,对词语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将会比较灵活,同义(近义)词不达意的辨析及成语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第2课时

答案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强化训练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 ....一般,已成"过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 ....,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 ....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解题指津】此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运用能力。使用成语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成语的意义,二是符合约定俗成的搭配规律,也就是要符合语境。 A项"风驰电掣"形容速度快; B项用"身价百倍"说明技术员的身价高; C项用"好高骛远"来说明"鄙薄自己的岗位"的人不务实,成语的意义与语境相符。 D项用"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不能与"听"搭配。 故D项不正确。 【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 ....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办法。 B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 ....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C 为了让分别数载的老同学不期而遇 ....沟通信息,我们精心组织了联欢会。 D 每天一下班,老张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放在餐桌上,一种宾至如归 ....的感觉油然而生。 【解题指津】 A(B"进退维谷"是进退两难的意思,与晒谷场的环境、开心嬉戏的心情不一致; C"不期而遇"词意为没有约定而遇见。指以外碰见。与有目的精心组织相矛盾; D"宾"是客人,词的意思是客人一到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老张下班回家,怎么能说"宾"呢?) 【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王芳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经过一窍不通 ....,你们就不要在费时间了。 B 他的文章思想混乱,文理不通,真是不刊之论 ....。 C 这些家伙现在装老实,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会东山再起 ....。 D 诗人以匠心独运 ....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触的夜泊图画。 【解题指津】 D(A"一窍不通"比喻一点儿也不懂,不能用来说明对事情的经过不了解;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初中语文词语成语运用题汇编(含答案)

词语运用小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 ....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 者各得其所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 D.在这里没有什么想法太离谱,人们都洗耳恭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 D. 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 ....,惜爱有加。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地心惊肉跳 ....。 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明察秋毫 ....,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还网民以安宁。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 ....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D.2013年3月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一丝不苟 ....守住食品安全防线应成为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怪石滩天高、海蓝、石奇,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 ....、沧海情深、深情似海等主题婚纱摄影的最佳场所。 B.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 C.迄今为止,观众可以看到的优秀国产动漫产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 D.在一次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 ....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7.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 苦苦思考---苦思冥想 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饱经苦难 形容裹着的花苞很快就要开放---含苞欲放 形容心跳得厉害---怦怦直跳 眼睛注视着不动---目不转睛 经历长远路途的爬山淌水---长途跋涉 指文章或言谈的含义深,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反复考虑后决定取舍---斟酌 忘却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忘恩负义 不把生死或利害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若有所失 指彼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莫逆之交 说话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声色俱厉 有机会可趁,有空子可钻---有机可乘 背上荆条,请求责罚---负荆请罪 比喻已决定的事情任何情况下不会变动---雷打不动 什么也没有得到---一无所获 缺少钱,境况窘迫---拮据 受到不公平待遇,心里难过---委屈 做梦都想得到,形容很迫切的需求---梦寐以求 伤势很重,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密---遍体鳞伤 声音非常大,把耳朵都快震聋了---震耳欲聋 自以为了不起---自高自大 把手藏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愿意协助别人---袖手旁观名称和名声与实际相一致---名副其实 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含义---顾名思义

次数多,不止一次了---三番五次 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 出汗很多,湿透了脊背---汗流浃背 形容非常高兴,无比喜悦---欢天喜地 充满了英雄气概的语言---豪言壮语 以自身做榜样---以身作则 为了别人和集体而放弃个人的利益---舍己为人 形容称心如意---心满意足 深厚的感情与友谊---深情厚谊 用尽全部力量---竭尽全力 大家没有商量过但看法和行动一致---言行一致 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自相抵触---自相矛盾 不住口的赞美---赞不绝口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居高临下 声威和气势十分壮大---声势浩大 样子全变了,出现一派崭新的气象---面目一新 说的和做的一个样子---言行一致 专心致志的刻苦读书或干活---埋头苦干 山河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很大---声势浩大 工作和学习十分仔细和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一丝不苟 要求十分迫切,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如饥似渴 精神旺盛,脸上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道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水到渠成朝着相反方向奔跑。比喻彼此的方向或目的完全相反---背道而驰 人才一批接着一批出现---人才辈出 不估量自己的力量---不自量力 形容声音响亮,能够穿透云层---响彻云霄 费一次劳力而得到永久的安逸---一劳永逸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心急如焚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 ....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 心裁 ..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 ....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 ....,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 ....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 ....,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 ....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 ....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 ....,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 ....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 ....的精神。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B、体育测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 ....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成语运用病句文章修改(补习)

中考复习: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题走向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考题形式有以下几项: 1、选择题:(1)选出解释全对或有错误的一项;(2)选出一组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3)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入一句话里面。 2、填空题或表述题:(1)结合语境给词语写解释;(2)根据解释写词语;(3)分析语境中某个词语的表达作作。 3、修改:(1)改正成语中写错的字;(2)改正一句话或段语里用错的词语。 二、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并熟悉这些词语的含义;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优秀、壮丽谦逊、刚强。(2)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3)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4)要特别注意褒词贬作,贬词褒用现象。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1

成语的理解运用(二)

成语的理解运用(二) 本文是关于成语的理解运用(二),感谢您的阅读!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如: 例1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年全国卷) [例9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10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例13: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14: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例15: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例如: 例16: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题)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其实,“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

词语的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doc资料

词语的辨析与词语(成 语)运用

词语的辨析与词语(成语)运用 主讲: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方胜芳 一、考点解读 这个考点主要考查词语的辨析和词语(成语)的运用。 基本题型: 1、选择题:根据语境,找出正确运用或错误运用词语的选项;根据对词语的理解来选出对词语的解释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2、填空题:根据提示,填写正确的词语。 3、成语运用题:比如读故事猜成语。 二、复习策略 (一)正确理解词义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是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须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的。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浅)、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掌握辨析词义的方法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B、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C、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A、感情色彩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 B、语体色彩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三)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成语的理解运用(一)

成语的理解运用(一) 本文是关于成语的理解运用(一),感谢您的阅读!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投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A“捉襟见肘”的意

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此题相对简单,只是“如数家珍”相对错误较为隐蔽,学生需静心自习阅读方可做对。] 这是一道考查成语运用的高考题。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2、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3年每年均有一道题。现将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列举于下:【投影】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1998年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 1997年莘莘学子不孚众望趋之若鹜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