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实验报告

真菌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

1.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

1.3掌握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1.4掌握真菌的鉴定方法。

二.前言: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高山、湖泊到田野、森林,从海洋、高空到赤道、两极,到

处都有真菌。真菌虽然不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它的孢子却成群的漂浮在天空,只要稍微注

意你会发现人类原来生活在真菌的汪洋大海中。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真菌学在生物技术的大潮中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真菌是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真菌生长我繁殖迅速,在很短的时

间内就可以得到比动物和植物多得多的后代,能够直接、快速地进行遗传性状分离的

分析。因此,真菌可以作为研究基础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真菌基因的多样性

以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的年代越久远,其生物内生

真菌的多样性越丰富:抗病原性能越强的植物,其所含的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可能行就

越大;其所含的内生真菌有可能产生与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抗菌无知或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可能

参与了药用植物的抗菌过程,本实验通过植物病原真菌和g+、g-细菌的抑制实验发现茎,根,

花,种子或果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并且对g+、g-有普片遍的抑

菌作用。研究和开发内生真菌的寻找新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在校园内采集银杏、喜树、桂花树样品包括叶、茎、

根、花、种子或果实。

3.1.2.药品与试剂:

葡萄糖、蛋白胨、kh2p04·3h2o、mgso4·7h2o,马铃

薯、琼脂。孟加拉红,青霉素,链霉素,甲基蓝,蛋白胨,酵母膏,蔗糖,磷酸盐,葡

萄糖,琼脂条,无菌水等。消毒剂:75%的乙醇,0.1%升汞(hgcl2),次氯酸钠溶液(含活性

氯10%),30%双氧水。双

蒸水、琼脂糖,tris饱和酚、巯基乙醇(β- mercaptoethanol),石英砂,tris饱和酚,

氯仿,异戊醇,无水乙醇,硼酸,冰醋酸,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edta,ctab。

3.1.3.培养基:

3.1.3.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汁 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 (注: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

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加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溶化后分装,15磅灭菌30分钟

3.1.3.2察氏琼脂培养基

蔗糖30g,nano3 3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7h2o 0.01g,k2hpo4 1g,

琼脂13g,蒸馏水1000ml,自然ph 3.1.3.3沙氏培养基

蛋白胨 1g,葡萄糖或麦芽糖 4 g,琼脂 1.5克,水 100 ml。

制法:1将上述物质称好,放入水中煮沸溶解(不必调ph即有5左右)分中号试管(约

4毫升)包扎,高压115℃20分钟。趁热斜好,凝固备用。

3.1.3.4马丁氏培养基

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 1g,mgso4?7h2o 0.5g,1% 孟加拉红3.3ml,琼脂20g,水 1000ml,ph值自然。

抗生素用法与用量:培养基灭菌之后分装前按链霉素

40u/ml,青霉素30u/ml用量加入,冷却到45℃左右未凝固时加入抗生素,混匀倒平板。

四.方法:

4.1.1采样方法:

在校园内找到银杏、喜树、桂花树并用刀采集叶、茎、

根、皮、种子。

4.1.2样品前处理:

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

老树皮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

酒精灯上烧灼15秒至表面焦糊,切成1×1cm2大小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

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

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次→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见表2-2,

共设置7个梯度)→无菌水冲洗4-6次→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

块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0.5×0.5cm2大小。

将果实的外种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

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

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

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

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

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

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

4.1.3 内生菌的分离方法:

将上述组织块置于分离培养基上(每一平皿培养

5块组织块)于27℃恒温培养,同时将上述消毒过程中最后一次冲洗组织块后的无菌水

滴在培养基上平行培养,用以检测消毒是否彻底。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

4.1.4纯化方法:

培养3-4天后及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

态不同的菌丝或菌落移种到新鲜pda培养基上。纯化3-4次以保证所得菌落为纯培养。

4.2形态鉴定方法:

4.2.1培养方法:

4.2.1.1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沙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

4.2.1.2将4℃保存菌种活化2次;

4.2.1.3将活化菌种分别点种pda、沙氏、察氏平板,每重复

4.2.1.425℃恒温培养箱培养7天;

4.2.1.5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描述,取一个平行进行制片(胶带

子粘片法),观察个体形态;

4.2.1.6另两个平行继续培养至14天,取出;篇二:6.4.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

菌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

(学生用)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 〔目的要求〕:

1. 尝试细菌、真菌的采样(接种)和一般培养方法

2. 认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材料用具〕:

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要求〕:

1.清点实验器材。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贴在培养皿底面。

3.接种:可选用以下方法

①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用未洗过的手指在培养基上按10秒;

②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用肥皂洗过的手指(不用毛巾擦)在培养基上按10

秒;

③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硬币或笔帽或一次性卫生筷子或饭勺等轻放在培

养基上10秒;

④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头发放在培养基上;⑤打开培养皿盖,放在实验

室或走廊、操场10分钟

⑥用无菌棉签蘸取饮水机里的水,涂抹在培养基上;

4.将另一套高温灭菌后、没有打开的培养皿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5.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恒温培养。

6.五天至七天后,用放大镜观察出现的菌落。

7.将污物倒进污物桶,清理实验器材。

提示:在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篇三:真菌学实验报告平菇,金针菇

实验报告

10生物技术(1)班夏志强 10521012 实验一平菇栽培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平菇塑料袋栽培技术。

2·原理: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培养料厚加水搅拌均匀,层播

法装袋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菌袋。待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适宜的温、光、湿、

气等条件,进行出菇管理。

二·实验用品

材料:棉籽壳,水,石膏

器材:锅,塑料袋,酒精灯,镊子,剪刀

三·实验内容

1.培养料配制:按照需要量准确称取棉籽壳,倒在地面,将石灰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然

后倒入棉籽壳中翻拌均匀。注意含水量要适宜。含水量判断方法为用手握少量培养料用力握

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2.装袋接种:采用层播法装袋播种。先撒上一层菌种,装入培养料,待装料至料袋的四

分之一时,撒上一层菌种,待装料至料袋的一半时,撒上一层菌种,封口。

4.菌袋培养:袋装好后搬回宿舍进行培养观察,控制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暗光培养。30 天左右菌丝可以发满菌袋。

6.采收和后茬管理

待平菇菌盖平展、连柄处下凹、边缘平伸时,就可以采收。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 5

天左右,再进行后茬菇的管理。

四·注意事项

所压的料应内松外紧,便于菌生长,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并且上下松紧一致决不允许培

养料中出现分层或有大量缝隙;每袋装料不超过2/3袋长。建议每袋料装3~5 cm压一次料,

每次压到边缘时,手扶袋,一手用大拇指侧向内压,切记不宜压得太紧,用手握装好的料有

松散感,但不散开为宜。

接种:将装好的料用筷子打一个孔直到底部,在底部上一点也可以(孔是为了通气,增

加氧气含量),然后将菌种均匀的洒在培养料

上,接种量不可过多,只要大致覆盖住培养料即可做个标记。

五·实验结果

篇四:真菌学实验指导

本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介绍真菌分类现状、

分类方法(包括传统与现代分类方法的比较)、分类依据及其原则。本课程的教学不限于介绍

研究的成果,重在介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在

理论学习的同时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基本掌握真菌分离、鉴

定的方法,并应用于真菌其它领域的研究。

本指导书适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

1、实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 ???????????????3

2、实验报告基本内容要求

???????????????????????????????????????????????????????????????????????????? ???????????????7

3、实验报告格式????????????????????????????????????????????????????????????????8 实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实验学时:18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和真菌鉴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采集植物样品包括叶、茎、根、花、种子或果实,然后对分离样品的内生真菌,并进行

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原理

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等分子证据对分离到真菌进行归类和鉴定。

(二)实验手段和方法

1、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方法

1.1样品的表面消毒及预处理

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

老树皮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酒精灯上烧灼15秒至表面焦糊,切

成1×1cm2大小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

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

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次→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共设置7个梯度)→无菌水冲洗4-6次→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块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0.5×0.5cm2大小。将果实的外种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

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

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

1.2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将上述组织块置于分离培养基上(每一平皿培养5块组织块)于27℃恒温培养,同时将上述消毒过程中最后一次冲洗组织块后的无菌水滴在培养基上平行培养,用以检测消毒是否彻底。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培养3-4天后及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丝或菌落移种到新鲜pda培养基上。纯化3-4次以保证所得菌落为纯培养。

2、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主要根据宏观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微观的个体形态特征及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经典分类研究。

2.1 培养性状(菌落形态)

培养基:查氏培养基(czapek agar)、沙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

方法:将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以点植法接钟,即用接种针尖沾取少量孢子点植在平板的中心位置,然后于25-28℃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7天或14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等。

观察的要点:

大小:以菌落的直径(mm)表示。

颜色:包括菌落表面和背面的颜色,及色素是否渗入培养基。

菌落表面的纹饰:如皱纹、辐射沟纹、同心环、整个菌落致密或疏松等。菌落的质地:毡状、毯状、绒毛状、棉絮状、粉粒状、革质状、有无成束状或绳状的气生菌丝。

菌落的高度:扁平、凸起或隆起,及菌落中心部分状况等。

菌落边缘:全缘、锯齿状、树枝状等。

渗出物:菌落表面有无液滴及液滴的颜色等。

2.2个体形态

菌丝的特征:表面性状(粗糙或光滑),宽度等

分生孢子梗:分支情况--简单或复杂,轮生或单生等;长短;基部粗糙或光

滑等。

产孢结构的形态特征:形状,大小,着生状况(位置,单生、互生或成轮生体)

分生孢子的形态:形状,大小,表面状况,聚集方式(直链、斜链或聚集成头)

2.3真菌制片方法——粘片法

胶带粘贴法:选用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细致不粗糙且粘性好的胶带。取一小段胶带从菌落表面的中心向边缘粘,75%乙醇固定,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染色,将粘有菌丝的一面向上,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产孢结构等特征。

2.4显微摄影照片

在motic数码显微镜下,观察并选取具典型性状特征的视野拍照、直接测量相关数据和进行描述记载。

2.5菌种的鉴定

根据描述的菌种的特征,索引分析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对比相关特征的异同,最后确定待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3、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3.1真菌菌丝的获得

(1)固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

对于气生菌丝较多的真菌可以选择pda固体培养基在培养皿上培养,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铺一层玻璃纸,27℃培养5-7天。将3-4个用培养皿平行培养的新鲜菌丝小心地刮下,收集在一起,以备进行dna提取。在刮取菌丝体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培养基一起刮下来,以免对提取dna造成影响。

(2)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

培养基成分与不加琼脂的pda固体培养基成分相同。将液体培养基以100ml每瓶分装至25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封口。121℃,蒸汽灭菌20min。

将菌丝致密的真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7℃、120rpm培养5-7天。用两层灭菌纱布过滤菌丝球,用无菌蒸馏水冲洗菌丝球5次,避免培养基中的糖类和蛋白对dna提取的影响。40℃下烘干菌丝,但是不要过于干燥,然后进行dna的提取。篇五: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1、仔细观察酵母菌

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3、观察青霉

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

用解刨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交流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是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到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什么?

是。这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实验器材

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或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或上,扣上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

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

1、通过制作孢子印,你有哪些体会?

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印,预测一个蘑菇能产生多少个孢子?

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转载于:真菌实验报告)要求选择一个大蘑菇?小蘑菇不行吗?

4、不行。大个蘑菇的外部形态规则,制作出来的孢子印才清晰、美观。

实验名称制作米酒(书上85页)

实验目的

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及过程。

实验器材

酒曲一块,糯米1500克,凉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清洁的筷子,清洁的蒸布一块。

实验步骤

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

3、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 30摄氏度)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4、将酒曲碾成粉末,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

5、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冬天可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侵入。

6、三天以后(冬季)当你打开容器,闻到酒香,并看到米粒呈应观察到的现象糯米粒呈柔软状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米酒的方法。,食用时微甜而不酸就说明米酒的制作已经成功了。

讨论与交流

1、谈谈你制作米酒的体会。

实验课题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目的

1、通过采用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

的分布。

2、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3、体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环境中是广泛分布的。

实验原理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小,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光滑粘稠。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大,是细菌菌落的几倍至几十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孢子呈红褐绿黑黄等多种颜色。

实验器材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

放大镜

实验步骤设计

1、问题: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2、假设: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

3、制定并实施计划:

( 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组有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将标签纸培养皿的底部。

(3)、要求各个小组选取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验。(如: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

方)

(4)、接种:

到达目的地后,拿出1号培养皿并打开盖子,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在盖上盖子,2号

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洗手前和洗手后的手心两次,在培养基上轻轻滴涂抹一下。

(5)、培养:

将1号和2号培养皿均拿回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6)、设计好观察记录的表格,定期做好观察与记录。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只是分布的多少不同。实验

结论是否支持最初的假设?支持

讨论与交流

1、试验中使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

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杀死,这样就排除

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2、如果使用无菌棉棒接种,将棉棒无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通过各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

4、推测一下,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

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口腔真菌实验报告

口腔真菌实验报告 一、目的 1、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3、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4、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二、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三、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1、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2、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3、37℃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咽拭子分泌物中检测出致病菌,则视为呼吸道感染。可结合其他检查(X光透视、B超等)诊断呼吸道感染部位。如培养出类酵母菌则考虑是否在感染期间使用抗生素不当或过量,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改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霉唑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 1、革兰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念珠菌等 2、革兰阴性菌: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嗜血杆菌莫拉菌卡他布兰汉菌百日咳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杆菌等如培养出结核杆菌,则为肺结核。 3、百日咳白喉病人的咽部可分离出相应细菌,急性咽喉炎鼻部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咽部感染很多是厌氧菌引起。

真菌的实验报告

真菌的实验报告 引言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包括多种不同的物种,如霉菌、酵母菌和蘑菇等。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养分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探究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真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1.真菌菌种(例如:毛霉菌属、曲霉菌属等) 2.培养基(例如:琼脂、麦芽琼脂等) 3.培养皿 4.培养环境(例如:恒温箱、无菌操作台等) 5.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并按照供应商的 说明进行配制。 2.预处理培养皿:将培养皿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无菌处理,以确 保实验环境无菌。 3.种植真菌:使用消毒的针头将真菌菌种划取一小块,均匀地涂抹在培 养皿的表面上。 4.培养真菌: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真菌。 5.观察生长特征:每天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形态、颜色和 密度等特征,并拍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6.测量生长速度:根据菌丝的延长情况,测量真菌菌丝的生长速度,并 记录下来。 7.进行显微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进一步了解 真菌的生物特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 生长条件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真菌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和培 养基成分等。不同种类的真菌对这些因素的要求有所不同。 •温度:不同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存在差异。高温或低温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适宜的温度则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湿度:真菌对湿度的需求较高,湿度过低会导致真菌生长缓慢或停止。 同时,高湿度环境对部分真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培养基成分:不同真菌对培养基成分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一些真菌对蔗糖的利用能力较强,而对果糖较弱。 真菌的生长特征 在观察真菌的生长特征方面,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菌丝的形态:真菌的菌丝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例如直线状、曲线 状、分枝状等。菌丝的形态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描述,并可用于真菌鉴定和分类。 2.菌丝的颜色:真菌的菌丝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呈现出白色、灰 色、黄色、绿色等。菌丝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状态。 3.菌丝的密度:根据实验观察,真菌菌丝的密度与其生长速度和繁殖力 有一定的关系。菌丝密度较高的真菌往往生长较快,而菌丝密度较低的真菌则生长相对缓慢。 显微观察结果 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发现以下特征: 1.真菌细胞的壁:真菌细胞壁通常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等组成,具有一定 的韧性和保护性。不同种类的真菌细胞壁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这也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2.真菌细胞的核:真菌细胞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细胞核,核内含有遗传 物质DNA,控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真菌细胞的质体:真菌细胞内的质体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物质转运的中 心,其中包含各种酶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真菌细胞会继续生长和繁殖。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特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种 类的真菌对环境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的要求存在差异,同时真菌的生长特征也会受到

真菌的实验报告

真菌的实验报告 真菌的实验报告 一、引言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相似的特征,但却被归类为独立的 生物界。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空气、水域等。它们 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对环境的调节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 旨在研究真菌的生长条件和对环境的响应。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真菌——酵母菌和黑曲霉菌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备:培养皿、琼脂、显微镜、恒温箱等。 3. 实验步骤: a. 准备培养基:将琼脂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至溶解后,装入培养皿中。 b. 接种真菌:用无菌的吸管将真菌悬浮液均匀地滴在培养基表面上。 c.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d.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结果与分析 1. 酵母菌的生长:我们发现酵母菌在温度为25℃、湿度为80%的条件下生长最 为迅速。在此条件下,酵母菌的菌丝生长茂密,呈现出白色且光滑的表面。而 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菌丝也变得稀疏。 2. 黑曲霉菌的生长:与酵母菌不同,黑曲霉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 我们观察到在温度为30℃、湿度为90%的条件下,黑曲霉菌的生长最为旺盛。 此时,黑曲霉菌的菌丝呈现出黑色且密集的形态,整个培养皿表面被菌丝覆盖。

而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黑曲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菌丝生长较为疏松。 四、讨论 1. 温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存在差异。酵母菌在较低温度下生长较为迅速,而黑曲霉菌则对较高温度更为 适应。这可能与它们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关。 2. 湿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也具有重要影响。酵母菌对湿度的要求较低,而黑曲霉菌则对湿度较高的环境更为适应。这可能 与它们的菌丝结构和营养需求有关。 3. 真菌的生态功能: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分解有机物、促 进土壤肥力等。通过了解真菌的生长条件和响应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们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保护和利用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酵母菌和黑曲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 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真菌对环境的要求存在差异,这与它们的生态特点和生 活习性有关。深入研究真菌的生长条件和响应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们在 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真菌固液培养红曲霉实验报告

真菌固液培养红曲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探究红曲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特点和规律,掌握真菌固液培养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红曲霉、营养琼脂平板、蒸馏水、盐水、酒精灯、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1)取适量红曲霉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2)将平板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培养环境中:无菌环境下的恒温培养箱中、含盐水中和含酒精中的培养皿中;(3)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环境中红曲霉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在无菌环境下的恒温培养箱中,红曲霉生长迅速,形态完整,颜色鲜艳,呈现出典型的酵母菌形态。 2.在含盐水中的培养皿中,红曲霉生长缓慢,且形态不完整,颜色较淡,呈现出类似于植物细胞的结构。这是因为盐水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红曲霉属于微小单细胞生物,对盐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3.在含酒精中的培养皿中,红曲霉无法生长繁殖。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杀死微生物,因此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红曲霉是一种微小单细胞生物,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 2.在适宜的环境下,红曲霉能够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典型的酵母菌形态。 3.盐水和酒精都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不能作为红曲霉的培养基。 4.真菌固液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各种微生物。 五、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了解了真菌固液培养的方法和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和研究微生物领域的知识,为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引言: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真菌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菌丝状,有的形成孢子团,还有的形成菌盖和菌柄。为了更好地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真菌的菌丝观察 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菌丝观察。首先,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中进行 培养。经过几天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菌丝的形成。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还发现菌丝表面 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物质,这是真菌分泌的黏液,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营养吸收。实验二:真菌的孢子观察 为了观察真菌的孢子形态,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黑曲霉进行实验。我们将黑 曲霉菌丝划过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黑色孢子形成。这些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通过显微镜观察,我 们发现孢子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形 成新的菌丝。 实验三:真菌的菌盖和菌柄观察 为了观察真菌的菌盖和菌柄结构,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蘑菇进行实验。我们 将蘑菇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我们观察到了蘑菇的形成。蘑菇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

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 柄内部有空心结构,这有助于蘑菇的支撑和养分输送。 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菌的菌丝 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真菌的孢子呈现出 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真菌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这些形态特征不仅有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为我们研究真菌的分类和 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还发现真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态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同一种真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出的菌丝形态可能会有差异,菌盖和菌 柄的形态也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提示我们在研究真菌形态时需要考 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总之,真菌的形态多样而丰富,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加 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们研究真菌的分类、进化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 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真菌形态的变化规律,为我们更 好地认识和利用真菌资源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真菌实验报告

真菌实验报告 真菌实验报告 引言: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它们通常以吸收有机物为生,具有细胞壁和丝状体的特点。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等环境中。本实验旨在研究 真菌的生长条件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材料与方法: 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真菌,分别是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实验中使用的培养 基为琼脂培养基,其中添加了不同的营养物质。我们将培养基分为三组,分别 是对照组、低营养组和高营养组。每组培养基均分装于培养皿中,并在每个培 养皿中接种一定量的真菌孢子。 结果与讨论: 在对照组中,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都能够生长良好。黑曲霉的菌丝呈现出黑色,而白色念珠菌的菌落呈现出白色。这表明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对于基本的营养 物质并不敏感,可以在较为贫瘠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在低营养组中,黑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菌丝的长度较短,菌落的颜色也 较浅。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菌落的颜色和形态与对照组 相似。这表明黑曲霉对于营养的需求较高,而白色念珠菌对于营养的依赖性较低。 在高营养组中,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都非常旺盛。黑曲霉的菌丝长而密集,菌落呈现出深黑色。白色念珠菌的菌落呈现出浓密的白色。这表明在富含 营养物质的环境中,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都可以迅速繁殖,并形成较大的菌落。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对于基本的营养物质并不敏感,可以在贫瘠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2. 黑曲霉对于营养的需求较高,而白色念珠菌对于营养的依赖性较低。 3. 在富含营养物质的环境中,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都可以迅速繁殖,并形成较大的菌落。 这些结论对于理解真菌的生态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真菌的营养需求和适应能力,为真菌的应用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真菌的生长条件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功能。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真菌,为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真菌学实验报告

真菌学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关于真菌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菌落培养及显微镜观察。 一、菌落培养 a) 实验材料: 1. 大豆胨蛋白琼脂(SDA)培养基 2. 火炬显微镜 3. 细菌交错匀胶器 4. 无菌玻璃针 5. 无菌移液枪 6. 真菌菌丝体 1. 将SDA培养基加热至可倒,倒入培养皿中并等待冷却至室温。 2. 取真菌菌丝体,用细菌交错匀胶器在SDA培养基上均匀涂抹,然后在培养皿上留出一些空间。 3. 覆盖培养皿盖子,放在恒温箱中,调节温度和湿度。 4. 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时间、颜色、菌落形状等信息。 在恒温箱中生长了4天后,观察到了2种真菌的菌落生长,分别为白色和灰色的菌落。白色菌落的形状为不规则圆形,灰色菌落的形状为圆形。两种菌落的直径分别为1.5cm和 1cm。两种菌落都呈现出平滑的表面,整体呈微凸的形状。 二、显微镜观察 1. 十滴定盘(盛菌液60ul) 2. 火炬显微镜 3. 双孔双目显微镜 4. 干式消毒柜 5. 细菌交叉匀胶器

6. 玻璃盖片 7. 甲醇 8. 静电纸 1. 用细菌交错匀胶器将真菌菌丝体均匀涂抹到玻璃盖片上。 2. 用甲醇固定菌落,将甲醇迅速滴到菌落上,使之固定。 3. 将盖片拿起,晾干后放入干式消毒柜进行消毒处理。 4. 在静电纸上滴上一滴解剖液,然后将玻璃盖片反面朝下放置在解剖液上。 5. 用双孔双目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内部结构,并记录所见情况。 观察到两种真菌的菌落内部都有类似于小丝状结构的菌丝体,在这些菌丝体上可以看到类似于芽孢的结构。这些芽孢形成在菌丝体上,会逐渐壮大,并最终破裂释放。观察到的菌丝体大多数是透明或淡黄色,芽孢结构呈现出黑色或深紫色。 结论: 通过菌落培养和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2种真菌,并观察到了它们的生长和内部结构。这种实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真菌的生态特征和繁殖方式,为研究真菌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真菌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观察实验报告 引言: 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以吸收有机物质为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为了更好地了解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真菌观察实验。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真菌的生长情况,探究温度、湿度和光照对真菌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真菌的生理特性。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准备: 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真菌进行观察,分别是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和青霉菌。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培养皿、琼脂培养基、无菌棉签、标签等。 2.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制备琼脂培养基,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2)接种真菌:用无菌棉签沾取真菌菌丝,轻轻划过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盖上培养皿盖。 (3)设置不同环境条件:将培养皿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分别为常温、高温、低温、高湿度、低湿度、强光照和弱光照。 (4)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培养皿中真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的长度、颜色和形态等。

三、实验结果 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温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在常温条件下,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明显增加;而青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菌丝长度较短。 在高温条件下,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生长受到抑制,菌丝长度较短;而青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菌丝长度明显增加。 在低温条件下,三种真菌的生长速度都较慢,菌丝长度相对较短。 2. 湿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在高湿度条件下,白色念珠菌和青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菌丝长度明显增加;而黑曲霉的生长受到抑制,菌丝长度较短。 在低湿度条件下,三种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菌丝长度相对较短。 3. 光照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在强光照条件下,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生长受到抑制,菌丝长度较短;而青霉菌的生长速度加快,菌丝长度明显增加。 在弱光照条件下,三种真菌的生长速度都较慢,菌丝长度相对较短。 四、讨论 通过以上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温度对真菌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真菌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 2. 湿度对真菌生长也具有重要影响,但不同真菌对湿度的适应性不同。 3. 光照对真菌生长同样有一定影响,但不同真菌对光照的适应性不同。 4.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和青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差异明显,这可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引言 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们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而是独立成为一个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如霉菌、酵母菌和蘑菇等。本实验旨在观察真菌的生长过程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 真菌培养基:包括蔗糖、琼脂和酵母粉等成分。 - 真菌菌种: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霉菌菌种。 - 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蔗糖、琼脂和酵母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 接种真菌:用移液管将真菌菌种均匀地滴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盖好。 - 观察生长过程: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显微镜观察:在适当的时间点,取出培养皿中的真菌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开始实验后,我们观察到真菌在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了一片均匀的菌丝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网络逐渐扩展,形成了更大的菌落。在观察的过

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发现真菌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在较高的温度下,真 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则相对缓慢。这表明真菌对温度的 适应能力较强。另外,适宜的湿度也对真菌的生长起到重要的影响。过高或过 低的湿度都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适宜的湿度则促进了其菌丝的扩展。 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细胞由 菌丝组成,菌丝是一种细长的细胞结构,具有分枝和交叉的特点。菌丝的末端 通常会形成孢子或孢子团,这是真菌繁殖的一种方式。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的 样本,我们发现孢子的数量逐渐增加,这说明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真菌对光线的敏感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培养 皿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而另一部分则放置在黑暗中。结果显示,处于光 照条件下的真菌生长更为茂盛,而黑暗条件下的真菌生长较为有限。这说明真 菌对光线有一定的需求,光合作用对其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真菌的生长过程和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真菌 对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因素都有着一定的敏感性,而适宜的环境条件能够促进 其生长和繁殖。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真菌的多样性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以及探索如何利用真菌的特性来解决环境问题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应用。

实验报告4:研究真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报告4:研究真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真菌细胞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变化,以了解其对水分的吸收和保持的机制。 2. 实验步骤 2.1 实验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真菌菌丝体、显微镜片、显微镜盖玻片、显微镜、显微镜观察软件等。 2.2 样本制备 将实验所需的真菌菌丝体取出,放置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2.3 吸水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软件,将显微镜对准真菌菌丝体,观察其在不同时间段下吸水的过程。记录并拍摄吸水前后真菌菌丝体的形态变化。 2.4 失水观察

在吸水观察完成后,将观察样本置于干燥环境中,观察真菌菌 丝体的失水情况。记录并拍摄菌丝体失水前后的变化。 2.5 结果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真菌菌丝体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和生理变化,探讨真菌细胞吸水和保水的机制。 3. 实验结果 在吸水过程中,观察到真菌菌丝体逐渐变长和变粗,呈现出明 显的膨胀状态。吸水后,真菌菌丝体的颜色变得更饱满,形态更加 丰满。 在失水过程中,观察到真菌菌丝体逐渐缩短和变细,呈现出萎 缩状态。失水后,真菌菌丝体的颜色变得更加干瘪,形态更加瘦弱。 4.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真菌菌丝体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可以推 测真菌细胞吸水和保水的机制。在吸水过程中,真菌细胞利用渗透 调节机制,在高浓度的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使细胞内部的水分浓 度增加,从而促进真菌菌丝体的膨胀。而在失水过程中,真菌细胞

利用渗透调节机制,通过调整细胞内部的离子浓度和水分分子的运动,从而控制失水速度,避免过快的失水导致细胞的死亡。 此外,真菌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也在吸水和保水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胞壁可以提供一定的强度和支撑,保持真菌菌丝体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形态稳定。而细胞膜则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可以控制水分和其他溶质的进出,从而实现对水分的调节和保持。 5.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真菌细胞在吸水过程中会膨胀、变粗,颜色更饱满;在失水过程中会缩短、变细,颜色更加干瘪。真菌细胞通过渗透调节和细胞壁、细胞膜的作用来实现吸水和保水,以保持细胞的形态稳定和生理功能。 6. 讨论和建议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探究真菌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调节途径。可以尝试应用其他实验方法,如电镜、生理生化方法等,来进一步揭示真菌细胞的吸水和保水机制。

灵芝真菌的接种实验报告

灵芝真菌的接种实验报告 接种后的各级菌种,都应放在适宜其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灵芝母种一般在恒温箱中25℃条件下培养。一般5天左右菌丝长满培 养基,即可转接原种。 原种和生产种数量较大,接种后立即放入培养室的培养架上。 灵芝菌种培养条件:主要应对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进行调节,一般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都不需要光线,而培养基在拌料装瓶(袋)时已有一定的水分,故菌丝体培养阶段主要应控制好温度和通气条件。 1、温度控制:温度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对培养基分解能力 的强弱、菌丝分泌酶的活性高低和菌丝生长的强壮程度。在灵芝菌种生产过程中,培养温度太高会造成菌种早衰,太低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而延长生产周期,因此,调节保持适宜的温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灵芝在25℃左右条件下最适宜生长。 2、通气条件:一般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培养时应注意通风透气。除装瓶(袋)时不宜过满,上部留出一定的空间有利生长外,在菌种培养室内要有适当的通风窗,或有排风扇等机械设备进行通风。但通风和保温往往有矛盾,尤其是冬季寒冷季节,通风会降低培养室温度,为了能保持室内有一定的通气量,培养架不宜过挤,菌种瓶(袋)摆放疏松些,同时可利用中午温度较高时刻,适当通气,以利灵芝菌种生长。 3、湿度调节:菌种培养是在固定容器内生长菌丝体,只要培养 基水分适宜,培养室的湿度就很容易调控。主要依据自然条件,防止

湿度大杂菌滋生。可在室内定期撒石灰吸潮,加强通风除湿。在培养后期,若湿度不够时,可在培养室内喷水增大湿度。 4、光线的调控:一般灵芝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需 要有遮光设备,如将门窗挂上帘子。 总之,培养室内温、湿、气、光诸条件,彼此是联系的。例如,室外气温和湿度均低于室内,采取通风换气便会降低室温和相对湿度;若室外气温高于室内,通风排湿又会升高室温。因此,温、湿、气、光需要综合考虑,妥善调节,使其适宜灵芝菌种的生长发育。

真菌水波片的制备实验报告(一)

真菌水波片的制备实验报告(一) 真菌水波片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真菌水波片的制备方法 •探索真菌水波片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实验材料 •真菌菌种 •培养基 •Petri 液体培养皿 •光源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根据所需菌种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当的培养基。 2.接种菌种:将菌种从保存培养基中取出,用无菌技术接种到含有 培养基的 Petri 液体培养皿中。 3.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 Petri 液体培养皿放置在恒温恒湿的培 养箱中,并提供适当的光源和通风条件。

4.真菌生长:观察并记录真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形态、颜色和 扩展速度等参数。 5.生成水波片:当真菌菌丝在培养皿中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通过震 动培养皿产生水波效应。 6.观察效果:观察并记录真菌水波片的形态、大小和稳定性等特征。结果与讨论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真菌菌丝的生长逐渐扩展,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水波片。 •水波片的大小和形态与真菌菌丝的生长状态和培养条件有关,不同菌种和培养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震动频率和幅度对水波片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震动条件可以增强水波的振幅和稳定性。 •水波片的形态和稳定性是可以调控的,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和真菌菌丝的生长状态,可以实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水波片。 应用前景与局限性 •真菌水波片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塑性,可以在人工智能、生物传感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应用。 •真菌水波片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大规模制备。•真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较慢,制备水波片需要较长的时间。

•水波片的稳定性受到环境条件和真菌生长状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真菌水波片,并观察到了其形态、大小和稳定性等特征。真菌水波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注:本文为虚构文章,仅用于示例。 很抱歉,由于我是一个AI助手,无法为您提供实际的创作内容。然而,您可以根据上述提供的结构和要点,以及您对真菌水波片制备实验的了解,进一步展开文章内容。您可以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结果观察和分析、相关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引用和资料来支撑您的论点。祝您写作顺利!

观察真菌拨片的实验报告

观察真菌拨片的实验报告 引言 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了解真菌的结构和特性对于研究其遗传、生态学以及潜在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真菌拨片的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拨片的结构,从而进一步了解真菌的特征和类别。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 •真菌拨片样本 •显微镜 •盖玻片 •压片夹 实验方法 1.取一块盖玻片,清洁并擦干。 2.用手夹取一片真菌拨片样本,放置于盖玻片上。 3.在样本上滴加一滴适当的显微镜溶液。 4.将盖玻片上的真菌拨片用压片夹轻轻压平,使其扁平并固定在盖玻片上。 5.将盖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调节镜头以适当放大倍数。 6.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真菌拨片的结构。 观察结果 观察真菌拨片后,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观察结果: 外部结构 1.真菌拨片的外形呈圆形或卵圆形。 2.真菌拨片的表面光滑或粗糙。 3.真菌拨片的边缘可能呈现锐利或呈现波浪形。

内部结构 1.真菌拨片的内部由菌丝构成,菌丝通常由透明或黄色的细丝状结构组成。 2.菌丝在拨片上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个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观察到。 3.菌丝的直径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 孢子 1.在真菌拨片上,菌丝上会产生孢子。孢子呈现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孢子可能为圆形或卵形,颜色可能是透明、白色、黑色等。 3.孢子的大小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生长模式 1.真菌拨片上的菌丝呈现分枝状,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2.菌丝在不同的区域上生长速度可能不一样,形成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结论 观察真菌拨片的实验结果显示,真菌拨片具有独特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真菌拨片上的菌丝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菌丝上产生的孢子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真菌拨片的观察结果对于了解真菌的特征和类别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真菌的生态、遗传以及潜在的应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进一步观察不同真菌拨片的结构来比较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真菌的进化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此处省略参考文献)

真菌实验报告

真菌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 1.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 1.3掌握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1.4掌握真菌的鉴定方法。 二.前言: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高山、湖泊到田野、森林,从海洋、高空到赤道、两极,到 处都有真菌。真菌虽然不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它的孢子却成群的漂浮在天空,只要稍微注 意你会发现人类原来生活在真菌的汪洋大海中。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真菌学在生物技术的大潮中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真菌是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真菌生长我繁殖迅速,在很短的时 间内就可以得到比动物和植物多得多的后代,能够直接、快速地进行遗传性状分离的 分析。因此,真菌可以作为研究基础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真菌基因的多样性 以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的年代越久远,其生物内生 真菌的多样性越丰富:抗病原性能越强的植物,其所含的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可能行就 越大;其所含的内生真菌有可能产生与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抗菌无知或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可能 参与了药用植物的抗菌过程,本实验通过植物病原真菌和g+、g-细菌的抑制实验发现茎,根, 花,种子或果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并且对g+、g-有普片遍的抑 菌作用。研究和开发内生真菌的寻找新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在校园内采集银杏、喜树、桂花树样品包括叶、茎、 根、花、种子或果实。 3.1.2.药品与试剂: 葡萄糖、蛋白胨、kh2p04·3h2o、mgso4·7h2o,马铃 薯、琼脂。孟加拉红,青霉素,链霉素,甲基蓝,蛋白胨,酵母膏,蔗糖,磷酸盐,葡 萄糖,琼脂条,无菌水等。消毒剂:75%的乙醇,0.1%升汞(hgcl2),次氯酸钠溶液(含活性 氯10%),30%双氧水。双 蒸水、琼脂糖,tris饱和酚、巯基乙醇(β- mercaptoethanol),石英砂,tris饱和酚, 氯仿,异戊醇,无水乙醇,硼酸,冰醋酸,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edta,ctab。 3.1.3.培养基: 3.1.3.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汁 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 (注: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 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加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溶化后分装,15磅灭菌30分钟 3.1.3.2察氏琼脂培养基 蔗糖30g,nano3 3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7h2o 0.01g,k2hpo4 1g, 琼脂13g,蒸馏水1000ml,自然ph 3.1.3.3沙氏培养基 蛋白胨 1g,葡萄糖或麦芽糖 4 g,琼脂 1.5克,水 100 ml。 制法:1将上述物质称好,放入水中煮沸溶解(不必调ph即有5左右)分中号试管(约 4毫升)包扎,高压115℃20分钟。趁热斜好,凝固备用。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影响--实验报告 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活。环境中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温度、氧气、食物种类等;生长在同一块食物上的霉菌之间的互相影响那么属于生物因素。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主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以课外活动形式,由学生在家庭完成。【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设计简单的表格用以记录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 3.练习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解释温度是否影响霉菌的生活。【材料器具】 馒头2块(或面包)、干净的食品袋2个、冰箱。【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2.尝试对问 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作出假设。 你认为影响霉菌生活的是:。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每个实验通常只研究一个可变因素。本实验首先探究的可变因素是:。(温度或湿度) 4.施行实验并记录 每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两组食品表面的变化,直至最初长出的霉菌变色。要坚持每天做好观察和记录: 注意:(1)你们可以用文字或绘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也可以配以照片。(2)记录应真实,并尽可能详细。 海阳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4)请用绘图或照片的方式展示两组实验的最终结果。 5.分析实验现象 检验预期与实验结果是否完全一致,假如存在差异,你们的解释是:你们对最终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实验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6.你们得出的结论是:【讨论】 1.你们认为选用什么样的食品容易长出霉菌 2.你们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其他组的一致吗 【考虑】 1.假如想要“探究不同食品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你将如何设计实验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