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

汉语句法分析

所谓句法分析,是指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和说明种种语言现象。

1、外面摆着花。

2、外面演着戏。

词类序列相同,都是“处所短语+动词+着+名词”,但是人们明显感到二者不同。

谦虚点儿!

高点儿!

骄傲点儿!

伟人点儿!

团长了!博士了!老夫老妻了!

士兵了!实习生了!孩子了!

开车的司机

开车的工具

从句法角度来解释和说明种种语言现象,这就是句法分析。

一、中心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原则: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

3、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主语和述语(即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这些工人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工人修。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尤其是用它来分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越性。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一一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订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三)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性

1、不能显示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他昨天从北京来。

2、破坏了句子成分的整体性。

3、分化歧义的能力差

我们五个人一组。

我们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中心词分析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限性呢?原因是中心词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不人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二、层次分析法

在分析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析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合理性

从表面上看,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序列,其实句子或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

结合的松紧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

他刚来。

他刚来

他刚来

刚来

(-)层次分析法的内容

一是切分

一是定性

他死了爷爷。

打死人了。

(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中严格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层层分析。

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在分析中,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张三喝啤酒。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分不能根据语感,因为语感是不可捉摸的,往往会因人而异。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 —篇文章

张教授写的一篇+文章

2、也不能根据语音停顿,因为语音停顿跟语法成分的界限不是一一对应的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我昨天买了一件最新潮的外套。

3、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成分,按照彼此句法规则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的结构体

所表示的意义相一致。

我最好的朋友。

我最好的朋友

我最好的朋友

(五)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1、层次分析法的使用面比较广。

①掌柜是一副凶脸孔,②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③教人活泼不得;④只有孔乙己到店,⑤才可以笑几声,⑥所以至今还记得。

2、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

咬死了猎人的狗。

我们需要进I I设备。

照片放大了一点。

(六)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 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鸡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三、变换分析法(transfomiation)

英国语言学家纳斯菲尔德:“把一个语法形式改变为另一个语法形式而意义不变。”

美国语言学家海里斯“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之间的替换。”

变换:不同句式的变换。

(一)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行星。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嫦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里的小偷。

他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行星。

我发现藏在草里的小偷时我是在屋顶上。

他发现这颗行星时他是在紫金山天文台

E他在抽屉里发现了韓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他发现的韓螂是在抽屉里。

他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我发现他时我是在屋顶上。

我发现的他是在屋顶上。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各个句法格式,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张三送给了李四那个照相机。

张三把那个照相机送给了李四。

那个照相机被张三送给李四了。

那个照相机张三送给李四了。

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却是相同的一一”送”和“给”都是表示含有“给予”意义的转移性行为动作,“张三”是“送”和“给”的施事,“李四”是“送”和“给”的与事,“那个照相机”就是“送”和“给”的受事。

(三)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变换是句式的变换,而不是某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戏台上摆着鲜花。

戏台上演着京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戏台上摆着鲜花鲜花摆在戏台上

门上贴着对联对联贴在门上

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门外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人雨外面正在卞人雨

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

(四)变换分析法的作用

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打破了张三的杯子把张三的杯子打破了

砸坏了张家的窗户把张家的窗户砸坏了

踢断了桌子的腿儿把桌子的腿儿踢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打伤了鸽子的人是那个人打伤了鸽子

叼走了鸡的黄鼠狼是那只黄鼠狼叼走了鸡

(五)变换分析的局限

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一些语言现象,但是不能用来解释造成这些语言现彖的原因。外面摆着花。

外面演着戏。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母亲[+直系,-男性,+长辈,+年长]

父亲[+直系,+男性,+长辈,+年长]

喝[+动作,+对彖为液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吃[+动作,-对象为液体,土用容器,+使事物消失,…]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语法学中所讲的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的句法格式单纯以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

“动词+了+时量+ 了”(马庆株,1981)

死了三天了。

等了三天了。

学了三天了。

死[+完成-持续] 等卜完成+持续] 学[+完成+持续]

死[+完成■持续]丢 等卜完成+持续]哭病 学[+完成+持续]看听 形容词+ ( —)点儿(袁硫林,1993)

谦虚一点儿

大方一点儿

耐心一点儿

虚心一点儿 灵活一点儿 主动一点儿

高一点儿!

低一点儿! 粗一点儿! 细一点儿!

粗心一点儿 啰嗦一点儿 蠢一点儿 冒失点儿

高尚一点儿 崇高一点儿!

形容词[+可控,■贬义]

“名词语+了”(邢福义,1984)

你们老夫老妻了,还闹什么别扭啊。

骄傲一点儿

小气一点儿

笨一点儿 自

满点儿 帅一点儿!

出色一点儿!

几年不见,你都大姑娘了。你人学生了,还那么不讲文明! 冬天了,得穿件毛衣毛裤了。

“今天星期几了?”

“星期四了。”

桌子了饭碗了

肥皂了香烟了

照板了足球了

名词语:[+系列推移]

“现在到哪儿了?”

“南京了”

“现在该轮到谁了?”

“王小刚了。”

“接下来上哪道菜了?”

“松鼠鱼了。”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地上蹲着一只狗那只狗蹲在地上床上躺着病人病人躺在床上

床前跪着一个人那个人跪在床前

[表示存在,表示静态]动词[+附着]

五、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

他没吃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

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个面包。

他喝干了酒。

他喝醉了酒。

他喝完了酒。

(一)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吃苹果。

根据语法研究的需要,下列三种句法成分,其语义指向很值得我们考察: 一是补语。例如: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二是修饰语。例如:

两位人学的教授

两所人学的教授

两个人学的教授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三是谓语。

我很好。

“你身体怎么样?”

“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对于句法成分语义指向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前指还是后指

今年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过一个会。

今年我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今年我和他先后去过广州和福州。

2、指向句内成分,还是指向句外成分

别喝醉了。

我喝醉了。

(三)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形式。

老张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语义指向分析法为分化歧义句式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如果是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分析方法,那么语义指向分析法则是属于意义方面的分析法,二者互为补充。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句法分析

汉语句法分析 所谓句法分析,是指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和说明种种语言现象。 1、外面摆着花。 2、外面演着戏。 词类序列相同,都是“处所短语+动词+着+名词”,但是人们明显感到二者不同。 谦虚点儿! 高点儿! 骄傲点儿! 伟大点儿! 团长了!博士了!老夫老妻了! 士兵了!实习生了!孩子了! 开车的司机 开车的工具 从句法角度来解释和说明种种语言现象,这就是句法分析。 一、中心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原则: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 3、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主语和述语(即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这些工人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工人修。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尤其是用它来分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越性。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订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三)中心词分析法的局限性 1、不能显示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他昨天从北京来。 2、破坏了句子成分的整体性。 3、分化歧义的能力差 我们五个人一组。

人 我们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中心词分析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限性呢?原因是中心词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二、层次分析法 在分析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析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合理性 从表面上看,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序列,其实句子或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 他刚来。 他刚来 他刚来 刚来 (二)层次分析法的内容 一是切分 一是定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的分类

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 (一)汉语句子类型的研究历史 有关汉语句子的研究,可以说它的起始时间差不多和汉语语法学的历史一样长。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 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 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 20世纪80年代是句型研究的辉煌时期,可以说也是这一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最明显的成就之一。表现出来的总的状貌是,整个语法学界对句型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自觉状态。 史存直说:“人类说话总是一句一句说的,把一种语言的无数句子拿来做一番结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句子虽然在意思上千差万别,可是它们的结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若干格式,这就是说用词造句有一定的规律,语言所以能起语言作用,正是靠这些规律,如果没有这些规律,把词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那就不成其为语言了。” 叔湘说:“怎么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变化五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有用的工作。” 裕树也说:“句子的结构分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确定句型。”

邢福义的复句研究,临定的单句句型的多类型研究,还的“把”字句研究,宋玉柱的存现句研究,小兵、希亮的“连”字句研究。 20世纪80年代句型研究主要特点: 1、建立了科学完备的句子类型系统 2、涉及的围有相当的涵盖面,更有深度 20世纪90年代至今,就是利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较全面的描写。 (二)句子分类概说 1、句类(句子的语气进行的分类) 2、句型(句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分类) 句式 1、句类 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2、句型 (1)单句和复句 (2)单句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3)主谓句可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二、句类 (一)述句

对外汉语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专题 第一章对外汉语语法概述 一、对外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对外汉语语法是教学语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外国留学生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汉语语法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使用汉语,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培养并提高汉语语言交际能力。 所以,教外国人的汉语语法是教学语法而不是理论语法。(赵金铭) 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般说来,理论语法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律的体系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规则,对语法的系统和语法的规律作出理论的概括和说明。 教学语法又称为“学校语法”,它是利用理论语法科学研究的成果,专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语法。 讨论教学语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技能,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语言学家。 吕叔湘先生说:“ 一个语法形式可以分别从理论方面和用法方面进行研究”。 我们把前者算作理论语法,把后者归如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研究一个语法形式“在语句结构里的地位:是哪种语法单位?是句子或短语里的哪种成分?跟它前面或后面的别的成分是什么关系”等等。 用法研究则研究一个语法知识“出现的条件:什么情况下能用或非用不可?什么情况下不能用?必得用在某一别的成分之前或之后?等等”。(吕叔湘,1991,《未晚斋语文漫谈》) 比较:《语法讲义》(朱德熙)《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 “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 《语法讲义》是一本理论语法专著,作者把以上几个词语放在一起研究。书中解释这几个词语是这么说的: “这几个词都是谓词性代词,可以作谓语(好,就这么着吧。),也可以作主语(这么着好不好?/那么着行不行?)、宾语和修饰语”。 书中进一步解释说: (1)这么、那么做谓语时,后面应该加“着”;“这(么)样、那(么)样”可以不加。“这么、那么”不能作补语,“这/那(么)样”可以作补语。 你怎么活得这(么)样?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规则的基础,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升其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重要性、策略和挑战。 首先,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学习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运用规则。通过语法教学,学习者可以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词序和语法规则,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正确运用。这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至关重要。 其次,语法教学需要针对学习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语言背景、学习目标和特点,因此,在语法教学中需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简单的语法规则入手,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而对于高级学习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复杂的语法现象进行讲解,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 此外,在语法教学中还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学习者往往在语法知识掌握之后难以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交流中。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法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帮助学习者将语法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是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记忆问题。语法规则较多,有时容易混淆,学习者往往难以记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活动和实践中的情境模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法规则。

针对以上挑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使用比较法来帮助学习者对比母语与汉语的语法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并避免错误。此外,可以利用语法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增强对语法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习者进行大量的实践,例如让学习者写作、口语练习等,帮助他们将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提高其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习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应对挑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对汉语语法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能力运用 总的来说,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引导,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汉语的语法知识。教师应注重实际应用,通过口语和写作练习帮助学习者将语法知识转化为实际交流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较法、语法游戏等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应对记忆和应用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汉语语法知识于实际交流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探讨语法教学的定义、基本原则、实施方法、优势以及挑战,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语法教学是一种系统地教授语言规则和方法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句型,以便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掌握语法规则、使用语法词汇、培养语感等。掌握语法规则是语法教学的核心,学生需要了解和熟悉汉语的语法规则和构成要素,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语法词汇则是语法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词汇积累,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培养语感则是语法教学的关键,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力等练习,培养正确的语感。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授课、练习与评估、活动设计等。课堂授课是语法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需要通过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将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练习与评估则是巩固和检验学生语法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设计各种练习题目,

及时评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活动设计则是通过组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语法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有效的语法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运用汉语。语法教学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汉语语言和文化。 然而,语法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汉语的语法相对英语等其他语言来说更为复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耐心,对于繁琐的语法规则感到厌烦。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系统地教授语法规则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语感,拓宽思维。然而,由于汉语语法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策略的运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语法知识。展望未来,随着对外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模式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模式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所有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前辈们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都提到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的第一步需要弄清三个问题,即教谁?教什么?怎么教?这三方面决定了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原则、规律、内容、方法等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都是由易到难;以学生练习为主,以交际练习为主,语法点重复率高。 一、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一)对所教的内容必须做浅化和简化处理 浅化和简化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性化 可以把感性化概括为:感性认识——感觉——概括出来——牢记不忘。如我们进行“把”的量词教学时,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即“把”的偏旁与“手”有关,“把”的动作是用手抓的意思,那么用手抓的东西可以用“把”称量,如“一把伞”等。从而用手抓来称量的一些东西可以用“把”作计量量词,如“一把土”“一把花生”等。上了年纪的人胡子长,可以用手去捋了,我们用全手捋胡子,故有“一把胡子”,由“一把胡子”引申出了“一把年纪”。 2、条理化、公式化、图示化 用这种方式可以让那些较繁琐的表述一目了然。如我们在教学“多”这个概数的表达时,可以用以下公式或图示:数词(10以下)+量词+多+名词,如“两斤多苹果”;数词(10以上)+多+量词+名词,如“十多斤苹果”。在教授“几”时,可以用数字列出来,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就会更易理解。如“几”是指1—9,“十几”是指11—19,“几十”是指20—90。 3、语法内容的取舍 一个词、一个句型有时会牵涉到多种用法,那么是不是我们要讲解所有的用法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根据对象学习的阶段,当堂课的要求及常用的程度等等来进行取舍讲授。如在《成功之路1顺利篇》中的一语法点:“就”和“才”的区别,我们在此只需讲解“就”表示时间早、快、短,“才”表示时间晚、慢、长。这二者都位于主语的后面。至于“就”在主语的前面表示“只有(only)”和“才”的“刚刚(just)”之意,我们在此就不能讲解,否则学生就易混淆,出现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4.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语法基本概念的解释和运用方法的讲解; 难点:语法知识的整合和系统化; 三、教学策略 本课程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实践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突出语法知识与现实习惯的结合。教学过程要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法概述 1、语言和语法的概念和关系; 2、语法分类和基本术语; 3、语法标记和语法符号。 第二章词汇和词类 1、词汇定义和分类; 2、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的定义和用法。 第三章句子成分 1、主语和谓语; 2、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3、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1、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基本概念; 2、并列句、从句、独立主格结构和不定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第五章句子的语态和语气 3、句子的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规律和运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 1、期中和期末考试; 2、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3、作业和课外阅读。 六、教学资源 1、教材:《汉语语法教程》; 2、课件:PPT、Word文档; 3、其他教具:黑板、笔记本电脑、多媒体音箱、视频播放器等。 七、教学计划 本课程为60学时,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1.1 语法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周:句子结构 第六周:句子的语调和停顿 6.2 停顿的定义和分类; 第七周 ~ 第十周:综合讲解和分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和展示; 2. 整合和运用前六周所学的语法知识; 3. 实践性学习和反馈。 第十一周 ~ 第十五周:期中考试和复习 1. 组件期中考试;

“形+得+很”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分析

“形+得+很”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分析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语法点,这些语法点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很好理解,但是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要把握这些并不容易。特别是有些语法现象是汉语所特有的,对这些语法现象作语法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我在教学中就曾碰到这样一个句子:“头疼得很。”这在我们日常用语中是经常说的,但在教材中却把这一句型当作一个重要的语法点列举出来。将它分析为:“很”用在“得”的后面,表示程度高。例如: ⑴今天热得很。 ⑵这件衣服便宜得很。 ⑶饺子好吃得很。 书上的分析很简单,一般的学习者都能理解这一用法。但是这种分析对这一结构(“形+得+很”)所表示的意义及用法没有具体分析和解释。本文即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从“得”字结构角度分析“形+得+很”结构 按照《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得de:助词,分为得①得②,得①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基本形式是“动/形+得+补”,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了、着、过”。得②用于表示可能、可以和允许。“形+得+很”结构中的“得”显然是属于得①,该结构语义作用为表示程度。 表示程度的“得”字结构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分别为“狭义程度‘得’”和“广义程度‘得’”。汉语里带狭义程度“得”的说法实际数量并不多,可以出现在“得”之后的词除了“很”以外,还有“慌、厉害”等。方言里的说法有所不同,不过数目仍然有限。 带有狭义程度“得”的说法多用于口语,这一类说法都是对已经实现了的事件做出描写,使其所具有的语义色彩因表程度的“得”而得到加强。 关于广义程度的“得”,有些语法著作明确承认其特殊性,有些未加描述。把表示程度的“得”和表示结果的“得”区分开来是有道理的,因为两者在不同方言中有十分明确的形态区分,表程度用“到”字,表结果用“得”字。 粤语和闽语用“到”表程度,用“得”表结果。如: 俾渠激到又喊又笑。(粤语)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探析-精选教育文档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探析 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第一,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历经数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但社会上还有一些无知人士认为“只要会说汉语,就能教外国人学汉语”,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每门语言都有着它最基本的语法体系,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把语法这种抽象的东西讲清楚。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高校往往把教现代汉语的老师直接调过来做对外汉语的老师,这也是行不通的,毕竟对外汉语还是有现代汉语无法触及的全新领域。我们还是需要专业的老师来正确引导学生。 第二,语法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好掌握。语法不管是对于英语还是汉语来说,都是最难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前期非常有天赋,用法掌握得非常快,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下降,语法规则对新的汉语应用不再熟练,学生开始对语法知识感到生疏,回到原点。 第三,语法教学太过混乱,没有由难到易教学课程安排。所有的语法的学习都是集中在学习初期完成的,这有两个弊端:首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零基础就学习过于复杂、深奥的语法知识根本就是做无用功,学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全靠死记硬背,根本不能在学生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其次,难学

的语法在初期就教完了,中期和后期的学习安排必定十分混乱,学生既不能用初期学习的语法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学习现在的知识也会十分吃力。到目前为止,这种教学方法还需改进。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法教学分为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近几年来,如何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进行科学的衔接已是对外汉语领域的一个热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更具学术性,后者更具实践性。一般来说,由于现代汉语的老师面向的都是大多数都是本国学生,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偏向于理论教学。但在对外汉语这块儿却有所不同,面对外国留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语法的定义,最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帮到他们,例如:在“他在这儿呆了三个小时”这句话,在英语看来“三个小时”是补语,而在汉语中却是宾语,由于汉语中根本没有补语这个概念,这就非常容易令外国留学生感到困惑。我认为想让老外学好我们的语言,首先是要搞清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区别,这样才能形成初次印象。另外,就是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往我们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搬书本,这根本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到留学生们。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在课堂上创造性的运用情景再现模式,告诉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解决语言问题,同时适当地、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具体的实践再进行提炼抽象化,让学生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摘要: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从语法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及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目标;内容;方法;教学原则 一、引言 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语法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通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及教学原则的研究,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语法教学的目标 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语言思维和表达工具,可以使学生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并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些规则进行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语法进行交际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语法教学的内容 1. 语法基础知识的掌握 语法基础知识是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结构,包括词汇、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等。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础语法知识的系统性讲授,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语法体系。

2. 语法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掌握语法基础知识外,语法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大量的语法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培养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各种实际交际任务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3. 语法与语用的结合 语法与语用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法教学中,应该将语法与语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汉语语法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规律。通过教授一些实际场景中的语法应用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四、语法教学的方法 1. 归纳法 归纳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发现语言中的规律,并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和结构。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语言规律。 2. 演绎法 演绎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语法规则和结构,让学生根据规则来进行语言运用。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语法实践能力。 3. 对比法 对比法通过比较学生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让学生了解汉语与母语之间的语法差异和汉语的语法规则。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五、语法教学的教学原则 1. 渐进原则 语法教学应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在教学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否定式:A不是B。疑问式:A是B+吗? (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疑问句(1)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 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1):名词/代词+的+名词 所属关系的表达(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 表示和人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疑问句(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2)询问10以内的数目:用“几” (3)询问10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汉硕考研必考内容, 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欢迎阅读。 1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 我们║五个人一组。 (2) 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2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 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 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优越性: 1. 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如: 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

简答: 一、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答:(一)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1.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是ABAB,商量商量;双音节形容词一般是AABB,干干净净,但少数双音节形容词也有ABAB,如雪白雪白。 2.“们”可以表示复数,但他太缺乏普遍性。他们是工人。 3.汉语的动词不随人称,性,数,时的变化而变化。如,我是学生。我们是学生。他们是学生。 4. 汉语的动词和代词等也不随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如,研究,研究语言,研究正在进行等。(二)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首先,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如,可以清心也。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 二、一般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做谓语,有以下语法特点?1. 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不需要“是”连接。2. 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限制。汉语形容词自身没有“级”的变化,要想表示程度变化,只能用加程度副词的方式。如,不太大,比较大,大,挺大,等。但是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白,瓦蓝,笔直。3. 形容词的否定形式。否定性质,状态,一般用“不”,不用“没”。 三、非谓形容词 汉语里一般的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有一种形容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这种形容词叫“非谓语形容词”。如,男,女,人造。 非谓形容词的特点: 1.不能用做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 2.一般不能用“不”多不能用“很”修饰。 3. 跟一 般的形容词一样,可以加“的” 组成“的”字词组,作用相当 于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 四、“比”字句 1.由“比+被比较的人和事务” 构成介词词组,放在形容词或 以形容词为中心意义的述补词 组前。如他比我高。 2. 基本结构及其条件。 比字句组+谓词性词语 比字词组+形容词(得)+形容 词表示比较差距大时,不 能将表示程度非同一般的程度 副词(很,最,非常等)放在 形容词前,可以在形容词后加 “多”“远”等词表示。表 示程度“进一步”的意义时可 以在形容词前加上“还”“更” 等程度副词。 比字词组+形容词+数量词语 动词后边由宾语的话,可以有 两种方式: 重叠动词,宾语提前,表示在 哪方面比较的动词或比较其结 果的形容词不能省掉。此外比 较的一项内容一般不能省掉, 被比的一项相同的内容常常可 以省掉。 3. 否定形式及其意义 否定的话多用“没有”的形式。 “比”字前虽然可以加“不” 进行否定,但是跟用“没有” 否定,用法意义有差别。“不比” 对形容词的积极,消极色彩没 有选择。如大—小,便宜—贵。 而“没有”一般是有选择的, 他一般选择带有积极色彩的形 容词。有时用“不比”否定, 是为了强调句中形容词反义的 肯定意义。用“不比”否定是 有时含有辩驳的语气。 五、名词语法上的主要特点? 1.可以接受数量词组的修饰; 但是一般不能直接跟数词结 合。2.一般不能接受副词的修 饰。少数表示数量极少的副词, 出现在主语前,而不能出现在 名词性定语和名词性宾语前。 3.名词一般不能单独做谓语, 也很少做状语。 六、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 疑问代词一般是表示疑问,但 是有时他也可以出现在无疑问 的句子里,表示反问,泛指, 不确指,虚指等。1.表示反问 如谁不关心他了?2. 表示泛 指。如这次活动谁都不感兴趣。 3. 表示不确指。如你喜欢哪 个,我就送你哪个。4. 表示虚 指。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看见 过。 七、“把”字句: “把”字句式指用介词“把” 或“将”,把动词支配的成分, 提到动词前来表示一种句式。 基本结构是:名(施事)+把+ 名(受事)+动+其他 运用“把”字句要注意以下几 点:1.强调处置和动词的处置 性。2. “把”的宾语由确指性。 3“把”的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 尤其是单音动词。把字句动词 后一般要求接其他成分,这类 成分包括:动词重叠式,动态 助词“了”补语,宾语等。4. 否定词加在“把”之前。如别 把这事告诉他。 八、“被”字句的特点? “被”字句是指用介词“被” 或“叫”“让”等引进动作施事 的一种句式。句子的主语是动 作的受事。基本结构是: 名(受事)+被+名(施事)+ 动+其他。 “被“书面语色彩较浓,口语 中常用”叫“”让“;被“的 宾语有时可以不出现,“叫” “让”的宾语则必须出现。 运用“被”字句要注意以下几 点:1. “别”字句和“把”字 句一样,动词都是具有处置意 义的动词。2. “被”字句的主 语即受事是确指的。3. “被” 词后要有其他成分。4. “被”字 句多数用于不如意,不愉快的 事情,特别是在口语中。 九、“连”字句的特点? 用表示强调的介词“连”跟副 词“都\也”前后呼应的一种句 式。基本结构是: 连…都\也+动(….) “l连”字句意义上的最大特点 是隐含比较。2. “连”可以附 着在名词,动词,数量词,小 句前。运用“连”字句要注意 以下几点:1. “连”附在动词, 数量词前时,谓语大多是否定 式,数词一般用“一”2. “连” 附在小句前时,小句由疑问代 词或不定数词构成。 十、动作的完成和实现的表 示? 汉语里动作的完成和实现,主 要借助于助词“了”。 “了1”表示动作完成,用于 动词后。“了2”表示事态的变 化,确定的语气,用于句后。 1. “了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 成,主要用于动词后。如他出 去叫了一辆车来。动词后如果 有结果或趋向补语,“了”放到 他们的后面。如,上午我就把 那封信发走了。他放下了小说, 又打开了录音机。 2. “了2”表示情况,状态的 变化,成句和表达语气,一般 用于句末。如这年头不是从前 了。(确定语气) 3. “了1”“了2”句子中, 有时动词后用了“了”,句末又 用了“了”,这种句子即表示完 成,又表示变化。如,我己经 写了回信了。(说明动作到现在 为止完成的情况) 十一、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或不 可能。有哪三种类型? (一)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 语。一般不能用于下列句式中: 1.句中带有描写性状语。如, 他拼命地做得完这项工作。2.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基本语法项目(40项) ●主语—谓语—宾语 我学习汉语 ●定语、状语、补语 我的朋友学习汉语他认真地学习汉语他学得很好 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怎么去? 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 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区别:A还是B ? // A或者B 4.定语:1.的 + 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领属关系) 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 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5.状语: 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

6.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7.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 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过去:动作已经完成)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 8.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9.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 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10.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11.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1.现在,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一年。(还要继续) 2.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不再继续) 12.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的持续) 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状态的持续)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3篇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3篇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1 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包括对外和对内的汉语教学),不管主张哪种教学法(听说法、直接法或者交际法),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对于第二语言(或称外语教学)的教和学都是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特别是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后,通常即进入语法为主,句子层面的语言教学阶段,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往往称这个阶段为“语法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半年左右,接下去是所谓的“短文阶段”,这个阶段语法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人,即便是青少年,母语也已基本获得。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在途径、规律、特点和效率等方面就和幼儿时期的母语获得必然有很大的不同。要完全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就必须借助有效的辅助手段,这个手段就应当是语法。 二、语法的分类 传统上是把“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作为一对相对的术语提出来的,然而,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认识到,和理论语法相对的不再只是教学语法,而应是应用或实用语法,实用语法中可以按不同的实用目的进行再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供计算机处理使用的语法和供教学使用的语法,供教学使

用的语法可以再分为第一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而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中又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语法和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在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中,又可以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语法等等"上面的这段叙述,(南京大学的郭熙)用下图表示或许更为清楚: 语法—理论语法 实用语法—计算机使用的语法 教学使用的语法—第一语言教学语法 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教师用的语法(参考语法) 学生用的语法—阶段一语法 阶段二语法 阶段三语法 其它语法(如大学里的混合型教学语法等等) 按照这一框图,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已经隔了很大的距离,具体说来,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语法只是实用语法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处理,看来是把问题复杂化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要方便得多。 三、基本概念 关于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但下面的解释一般都是认可的: 1、理论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学家按照自己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对某种语言的语法所作的分析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不同的语法学说,形成不同的体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精心整理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谓语+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你去哪儿呢? 3456(1(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我从美国来。|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你往前走。|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4 (5 8 (1 (2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处所词语+来/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来/去+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事物词语+来/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 ( ( 11 12.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形式:动词+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13.情态补语 形式:动词+得+非常/很/比较+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形式: 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宾语提前) 14 ( ( ( ( 15.动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数量)形式:动词+动量词(主要是“次、遍、下”)(1)动词+动量词+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人称代词宾语+动量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课程目录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 第二章语素与词 第三章词类 第四章短语 第五章句法分析 第六章句型、句式、句类概说 第七章复句 第八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第九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 第一节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对汉语的认识(宏观、历史、语言内部) 九大语系中之五大语系: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南岛。 汉藏语系: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 汉语历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 (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汉语普通话的形成 汉语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汉民族共同语古已有之:雅言、通语、官话 2、古代书面语:主要以文言为主流,中古以后,白话开始发展 3、官话的产生与发展:元明清、公用口语、外国人学习北京话 4、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 5、政府的推动 ●影响汉语形成、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文化因素) (参考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P7-11,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多元性的汉文化 民族融合:蛮夷戎狄、百越 人口迁徙:西晋永嘉之乱,赣方言、吴方言初步形成 唐代安史之乱,赣方言基本形成,吴语和湘语分离 南宋移民南迁,客家话最终形成 2、汉字对汉语、文化的统一和维系 汉字王国、书面语(文言、白话) 3、佛教文化的影响 (1)四声理论的建立:梵语、反切 (2)书面语口语化倾向的产生 (3)对汉语词汇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大量音译词进入汉语:禅、塔、佛、佛陀、菩萨、般若、琉璃、和尚、涅盘 4、近代开始的西方文化 二、什么是语法? (一)语法:(1)指语法本身,词的构造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客观存在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说话的规则。(2)指语法学或语法著作。 ●语法和语音 * 进行了认真的学 ——韵律影响语法(韵律构词法、韵律句法) ●语法和词汇 例如:I’ll tell you why this is wrong. * I’ll explain you why this is wrong ——词义影响句法 (二)狭义语法和广义语法 1.狭义的语法:同上“(1)” 2.广义的语法:指语言知识、语言能力 维多利亚·弗罗姆金&罗伯特·罗德曼《语言导论》:语法就是我们的语言知识,它代表我们的语言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