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汉语是一种语言,其特点包括韵律、词法和句法。以下是对汉语韵律、词法和句法的简要解释:

1.韵律(Prosody):韵律是指语言的音调、声调、音节长度和重音等语音特

征。在汉语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韵律成分,它可以改变词义。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除了声调,汉语还有轻声,即不带声调的音节。韵律对汉语的表达和语意都有很大的影响。

2.词法(Lexicon):词法是研究词的形态和构词法的学科。在汉语中,词法

主要关注词的结构和词义的变化。汉语中的词是由单个或多个字构成的,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可以形成不同的词,这些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或其他的构词法进行变化。

3.句法(Syntax):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关系的学科。在汉语中,

句法是指句子的构造方式、语序、成分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汉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序,即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位于主语后面,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汉语的句子通常没有严格的词序,因此可以根据语境进行灵活调整。句法规则对于理解和表达汉语的句子结构和意义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是构成汉语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决定了汉语的语音特点、词汇形态和句子结构,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下册 诗律和词律部分: 名词解释: 古诗:是指汉魏六朝时期,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的无署名的诗歌。(一般不包含乐府诗)古风:唐代以后的人模仿古人写的诗称为古风,也叫古体诗。 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古人作诗时把汉字四声分成平仄两部分,调整平仄,声调起伏变化,形成韵律之美。 词谱(填词):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和韵律标出来汇集起来,供他人照着填写,这样的书称为词谱。(代表作:清朝万树的《词律》、王奕清的《钦定词谱》和戈载的《词林正韵》)清浊音:是古代音韵学家对声母发音方法分析的术语,发音时声带不震动者为清音,eg:b、p、d、k;声带震动的为浊音,eg:l. 简述题: 1. 简述近体诗和古诗的不同地方? (1)句数的要求不同 古诗句数是不限制的;近体诗要求严格,一般律诗都是八句,律绝为四句。 (2)押韵不同 古诗一般隔句押韵,押韵比较自由;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且只能押偶句韵,不许换韵,一韵到底。 (3)平仄不同 古诗在平则要求里比较宽松;而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 (4)对仗不同 古诗可以全诗对仗,也可以任意一栏对仗;近体诗则要求中间两联对仗。 2. 分析题举例题:写出一首近体诗(格律诗,最好五言,仄起平收式,并画出这首诗的三处相黏之处,标出首、颔、颈、尾。) 背记点: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北宋陈彭年的《广韵》、南宋刘洲《平水韵》。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部分(8中常用修辞,要求会判断) 1. 引用{引言、引事、引文} 2. 譬喻{明喻、隐喻} 3. 代称:直接代替、不是像不像的问题,不同于借喻。 4. 并提: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多看看例子) 5. 互文:上下文相互呼应补充。 6. 夸饰:即夸张。 7. 倒置:不同于倒装。是平仄押韵的需要,优势为造成一种特殊意境。(eg:《天净沙秋思》) 8. 委婉。

古汉语中的韵律结构和合成词原文及译文

译文古汉语中的韵律结构和合成词 Shengli, Feng 1、简介 本文旨在介绍古代汉语中音韵词的自然状况。笔者使用的古汉语例词包括从战国到汉代期间的词语和短语形式。笔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秦到汉朝阶段。正因为我在下面要证明的,这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中的合成词在汉代有了数量上的极大发展。笔者将会讨论这些合成词的特点、判定的标准以及它们发展的原因。 本文有三个论点,第一,古汉语中的合成词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它们的数量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二,古汉语中的合成现象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双音步的出现,这是因为古汉语中的双韵素大量减少,所以这种现象在汉代被建立;第三,笔者认为古汉语中的合成词不仅是句法词,也是韵律词。从韵律词态学上来看,合成词的每一部分是以句法模式来呈现的,它的字母则被韵律层级和双音步等理论所驱动。 论文是这样组织内容的:第二部分阐述鉴别古汉语中合成词的标准;第三部分比较Mencius和Zhao Qi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第四部分讨论合成词发展前期的数量;第五部分讨论双音节的发展以及说明双音化是独立于合成化的;第六部分讨论古汉语音韵的发展。 2、鉴别古汉语中合成词的标准 我们讨论古汉语中的合成词之前,首先要回答它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说,“天-子”这个词包含一种合成,但“君-臣”则不然。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在句法上、形态上还是在语义上有所不同?很显然,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标准,以此来判断什么样的词可以称之为合成词。 但是,确定这样一个标准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并不令使用者满意,让我们先来看看Chao给出的定义:

(1)这条短语的一部分必须是中性语调 (2)它的一部分必须是受限形式 (3)部分之间必须是不可分离的 (4)内部结构必须是离心的 (5)整体的含义不能是两个语素含义的简单合成 根据Chao的理论,如果两个语素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合成,那它们在现代汉语里就是合成词。 我们先来测试标准(1)。中立语调的特性在用于测试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时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比如“烧-饼”这个词是一个VO合成词,因为动词的宾语已经被抵消了。然而,在古汉语中这样的诊断是不确切的,这是因为古汉语是一种灭绝了的文学性语言。因此我们无法知道是否合成词的某一部分被中立或被抵消了。因此标准(1)也就不能被算为一条判定标准。 根据第二条标准,如果它的某一部分是受限形式,那么它就是合成词。然而,众所周知古汉语中的词素是近乎完全自由的,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合成词的语素都可以独立使用。如: 小人少而君子多…国家久安。 晋国二则子之家坏。 在这些例子中,虽然“国”和“家”能够作为语素构成合成词(例句1),但它们也可以独立地在句子中出现(例句2)。这说明有时候虽然两个语素能建立较密切的联系或作为一个词使用,但是也很难有证据证明它们中的某一部分是受限的。因此标准2 也无法作为评判标准。 我们来看标准3,也就是说,合成词的各个部分之间必须是不可分离的。下面举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到的、非常恰当的合成词例子: 天子,天之子也。 天子是一个合成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部分不能被分开。鉴于古时候的合成词一般都由较自由的语素组成,甚至在一句话中它们都可以以用作两种形式,在其他文本中就更不用说了。换句话说,独立性标准不能检验上面的例子,所以它也无法作为评判标准。

简述现代汉语词汇

简述现代汉语词汇 1、现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这些记录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 2、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 3、现代汉语词汇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这与双音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有些数字略语多采用偶数形式。如“四化”、“五好”、“三大纪律”、“四个一样”等。 【扩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一些语法范畴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语、俄语那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 2、复合词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以满足言语交际对词汇量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如:“天”可以构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蓝天”“天下”“天气”等等大量的词。 3、量词丰富。有量词是汉藏语系各个语言的共同特点。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相搭配。因此,可以说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动词涉及到的“量”也使用量词,即“动量词”。

除了固定的量词之外,还使用大量的临时量词。例如:“一碗饭”“一顿饭”“一次饭”“一口饭”“一餐饭”“一粒饭”“踢了他一下”的量词,还可以用“一顿”“一脚”(“脚”是临时量词)。 4、存在兼类词。例如动词兼名词、动词兼介词、动词兼形容词等等。 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水土流失”(主谓结构的短语)“提高”(主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主补结构的短语)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 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我要学”和“要我学”;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使用不同的介词,意思完全不同。例如:“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汉语韵律的认识

汉语韵律的认识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韵律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韵律是指语音的音高、音量、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是语音的节奏和韵律感的表现。汉语韵律的认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度。 汉语韵律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量、语调和语速。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韵律中最基本的要素。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是韵律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语调是指声音的升降和变化,是汉语韵律中最为复杂的要素。语速是指说话的速度,是韵律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汉语韵律的认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正确的韵律可以使语音更加准确,避免发音错误。其次,正确的韵律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最后,正确的韵律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汉语韵律中,音高是最基本的要素。汉语中的音高分为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是指声调不变的音节,上声是指声调由低到高的音节,去声是指声调由高到低的音节,入声是指声调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音节。正确的声调可以使语音更加准确,避免发音错误。 音量是汉语韵律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音量的大小可以影响语音的

清晰度和语言的表达力。正确的音量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语调是汉语韵律中最为复杂的要素。汉语中的语调有很多种,如降调、升调、上升-下降调、下降-上升调等。正确的语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语速是汉语韵律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语速的快慢可以影响语言的流畅度和表达力。正确的语速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汉语韵律的认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正确的韵律可以使语音更加准确,避免发音错误;正确的韵律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正确的韵律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汉语韵律,提高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度。

词法和句法

词法和句法 词法和句法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研究语言的基 本单位——词和句子——以及它们的结构、功能和规律。 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在语言中,词是最基本 的语言单位,是句子的构成成分之一。词法研究的内容包括词的构成、词类划分和词形变化等。词的构成就是指如何将独立存在的词素组合 成一个完整的词。例如,将“快乐”二个单独的词素组合成一个词, 就得到了“快乐”的词。词的构成还包括词的派生和合成。派生就是 通过添加词缀来生成新的词,如“快乐”可以通过添加后缀“-ness” 改变为“happiness”。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词合并成一个新 的词,如“电脑”是“电”和“脑”的合成词。 词类划分是将语言中的词根据其词性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在大 多数语言中,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 连词和感叹词等不同的词类。不同的词类有不同的功能和句法特点, 词类划分对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的用法非常重要。

词形变化是指词在不同语法环境下经历词形变化的现象。例如,汉语的动词在时态和语态上经历了变化,如“跑”在过去时变为“跑了”,在被动语态中变为“被跑”。英语的动词则会变化形式来表示人称和数,如“go”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goes”。词形变化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表达丰富的语法信息。 句法则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句法研究的内容包括短语结构、句法功能和句子成分等。短语结构研究的是句子的组成成分和它们的排列方式。例如,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这些成分的限制和排列顺序需要遵循一定的句法规则。句法功能研究的是句子的成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如主语是句子的话题,宾语是句子的动作承受者等。句子成分研究的是句子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形容词和名词的关系等。 词法和句法是紧密联系的。词法研究的是词的构成和变化,而句法研究的是词的组合和排列。词法提供了句法分析的基础,使我们能够理解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而句法则将句子内部的成分和结构组织起来,形成了句子的整体意义。

汉语韵律句法学

汉语韵律句法学 汉语韵律句法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言特殊结构的学科,它着眼于汉语句子的韵律特点,强调文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着重分析句子中的语言形式和句子的韵律形式,研究句子承上启下的关系。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可以通过研究韵律句法,更好地理解汉语文章的结构用法,从而提升汉语阅读能力。 首先,汉语韵律句法学强调汉语句子有韵律特点,在句式结构上会有耳听的差异性。一般而言,汉语句子的韵律主要表现在句子的重读和抑扬顿挫中。比如句型“X,Y,Z”,以重读和抑扬顿挫为例,它是“X(重),Y,(抑)Z(扬)”或者“(重)X,Y(顿),(挫)Z”。非常重要的是,这些句式的差异性会影响语义的传递,使表达变得更加有礼貌、生动,也能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韵律句法学也强调句子之间的联系。一个句子中存在的形式有时不同于另一个句子中的形式,但他们之间会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以及同义词的使用、关联词、抽象与具体的转变等。在某种程

度上,韵律句法学就是句子之间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更好地表达出意 思来。 此外,汉语的文章的结构一般是以具体的话题引出,解释这个话题。大部分文章都是围绕中心话题陈述,有时有替代意义的文章分句,有时更会加入具体的内容和内容思想,从而使文章更加完整。在汉语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容词短语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特别是一些 夸张或者形象词语,能隐形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些情况也能 清楚地展示出汉语文字表达的有效性和丰富性,进而提高外国人的理 解和使用汉语的能力。 总的来说,汉语韵律句法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侧重 于把握汉语中句子的韵律特点,特别是不同文体之间句子结构上面的 差异性,以及句子之间联系的灵活性,丰富文字表达。有效地运用韵 律句法,可以有助于外国人提升汉语阅读能力,真正掌握汉语的运用。

论汉语的“韵律词”

论汉语的“韵律词” 在汉语中,韵律词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且在表达和交流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对韵律词进行介绍,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探讨其对汉语表达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韵律词是指那些在读音、音节、声调等方面具有特殊规律的词语。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韵律特征,在语言中起着协调音韵、增强节奏感的作用。韵律词包括叠音词、拟声词、口语化的修辞手法等,具有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特点。例如,“飘飘然”这个词组,其中“飘飘”是叠音词,强调了轻盈飘逸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韵律词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渐增加,常用于描述某种趋势或变化;“偏偏”表示故意、特意,常用于表达某种不满或反对态度。这些韵律词的应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精准和生动。此外,在诗歌、歌谣、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韵律词的使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为作品增色添彩,使听者感受到音乐般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韵律词对汉语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韵律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说话者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态度。其

次,韵律词的使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使语言更具变化性和生动性。例如,“瑟瑟发抖”这个词组,其中“瑟瑟”是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或事物的特征。最后,韵律词还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多韵律词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和表达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总之,韵律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作用。通过使用韵律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和精准。韵律词还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在今后的语言使用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韵律词,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为汉语的魅力和活力增添更多光彩。 在汉语中,“词”和“语”是两个既相似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从韵律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分流尤为明显。本文将从韵律分析、语法分析和篇章逻辑三个方面,探讨汉语“词”“语”的分流及其意义。 一、词和语的分别 “词”和“语”在汉语中都是语言单位,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是可以单独

冯胜利02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

冯胜利02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 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 汉语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拥有独特的韵律、词法和句法。在汉 语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语言特点逐渐形成,并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韵律、词法和句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汉语的独 特之处。 一、韵律 汉语的韵律是指音节的长度、音调和重音的分布。汉语是一种声 调语言,在汉语词组和句子中,音节的音调对于语义的表达至关重要。根据音调的不同,一个单音节汉字具有四个基本的音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而对于多音节的汉字和词组,每个音节都有相应的音调。 汉语的韵律也表现在词语的重音分布上。一些词汇中,某个音节 会被重读,这样的音节便成为重音。重音的分布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 语音节奏和句调。而在汉语中,韵律的变化也往往伴随着意义的变化,这给诗词、歌曲和口头表达带来了更多的表现力和韵律美。 二、词法 汉语的词法丰富而独特,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的词由单 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组成,其中单音节词数量庞大,而多音节词则更加 灵活多样。 在汉语的词法中,由词的构成和组合方式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 汉字的形体、义体和声音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汉字的意义和词汇,这 使得汉语词汇的表达丰富多样。同时,汉语中还有很多意义相近或音 调相似的词汇,通过选择不同的词汇进行表达,可以达到更精准的语 义表达。 三、句法 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注重主谓宾结构, 并遵循着“主要、次要、最次要”的语序原则。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 前面,谓语和宾语则紧随其后。

在汉语的句法中,还有很多独特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例如,“是……的”句型用来强调某个事实或状态;“一……就……”句式 表示一个动作紧跟着另一个动作发生。这些句式和修辞手法增加了汉 语句子的表现力和多样性,使得汉语在表达时可以更加准确、灵活。 总结起来,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复杂的语言,拥有独特的韵律、 词法和句法。汉语的韵律通过音节的长度、音调和重音分布来表达语 义和变化;词法中的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使得词汇表达丰富多样;句 法中的主谓宾结构和独特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使得句子表达更加准确、 灵活。这些语言特点使得汉语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沟通工具。

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汉语“大语法”之韵律探秘 在汉语语言学中,韵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本文将从汉语大语法的角度,对韵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其特征、历史渊源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韵律的基本属性 韵律是汉语语言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声调、音节、韵脚等方面。通过不同的声调、音节、韵脚之间的组合,形成了汉语独特的韵律特征。这种特征使得汉语在表达意思时,不仅有语义的传递,还有美感的传达。 韵律的历史渊源 韵律在汉语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韵律一直贯穿其中。古代诗词是韵律运用得最为典型的代表,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都是古代汉语韵律的经典体现。现代汉语中,韵律同样无处不在,如歌谣、民谣、流行歌曲等,都是现代汉语韵律的体现。韵律的现代应用

韵律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在诗词、歌曲中发挥重要作用外,韵律还在广告语、宣传语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一些广告在表达产品特点时,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让广告语富有节奏感,从而更容易让受众记住。韵律在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汉语的韵律特征是提高口语和听力技能的关键。 韵律在不同语言中的体现与差异 除了汉语,其他语言中也有韵律的存在,如英语中的抑扬顿挫、法语中的联诵等。然而,汉语的韵律特征是独特而复杂的,主要体现在声调、音节、韵脚等方面。声调是汉语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ma”这个音节,加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妈”、“麻”、“马”、“骂”等四个不同的词汇。汉语的音节和韵脚也非常重要,每个音节和韵脚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和组合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汉语独特的韵律特征。 总结与展望 韵律是汉语大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语语言美感的表现,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掌握汉语的韵律特征对于提高口语、听力技能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现代汉语作业之汉语特点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具有以下特点 1.语音方面 ①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元音属于 乐音,辅音属于噪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②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③音节结构简单整齐;每一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 ④有声调。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2.词汇方面 ①语素单音节;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这些记录 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 ②词根复合构词;双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以满足言语交际对词汇量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如:“天”可以构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蓝天”“天下”“天气”等等大量的词。 ③双音化:词汇里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中单音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 3.语法方面 ①SVO型语言;词形没有形态变化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一些语法范畴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语、俄语那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 ②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我要学”和“要我学”;“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使用不同的介词,意思完全不同。例如:“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③句法与词法结构基本一致;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水土流失”(主谓结构的短语)“提高”(述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述补结构的短语)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④有量词、助词、语气词;有量词是汉藏语系各个语言的共同特点。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相搭配。因此,可以说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动词涉及到的“量”也使用量词,即“动量词”。除了固定的量词之外,还使用大量的临时量词。例如:“一碗饭”“一顿饭”“一次饭”“一口饭”“一餐饭”“一粒饭” “踢了他一下”的量词,还可以用“一顿”“一脚”(“脚”是临时量词)。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作者:钟丽来源:华语网点击数:5923 现代汉语的特点 编者按:本文由华语网钟丽整理,仅供教师或汉语研究者参考,中小学生无太大价值。 现代应用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应用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应用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汉语叠词读音变调情况一例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汉语影响其它语种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的特点 1.2.1 语音方面 ①元音占优势; ②没有复辅音; ③音节结构简单整齐; ④有声调; 1.2.2 词汇方面 ①语素单音节; ②词根复合构词; ③双音化:词汇里词占优势,使用中单音词占优势; 1.2.3 语法方面 ①SVO型语言; ②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③句法与词法结构基本一致; ④有量词、助词、语气词; ⑤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词多功能性); 1、语音特点 1)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2)没有复辅音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

现代汉语词汇的三个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三个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包含: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语音方面特点包括: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语法方面的特点: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等。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存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女团的情况看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辅音,但无法没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同时,由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形成比例看看,元音占优,因元音就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小,韵多而声太少,听到出来嘹亮动听。 (3)有声调。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语音形式而催生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含有的音节整齐、韵律人与自然、韵文曲折独有美感。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单音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相对而言,汉语语素中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较少,其多数来源于古代双声词、叠韵词和外来词、拟声词。所以由单音语素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如“学、人、地、天、羊、火”等。 (2)广为运用词根无机法形成新词。

汉语的韵律词

汉语的韵律词 汉语的韵律词、韵律短语和语流的节律生成 王洪君 一、两种性质不同的单位 ——语音-语法接面的单位与纯语音层面的单位 1( prosodic的两种含义 一般说的prosodic:指语音的超音质方面,包括快慢、抑扬、平仄、押韵等。 美国音系界的prosodic:指语音和语法接面上的语音现象。 2( 什么是语音语法接面上的语音单位 语音语法接面的单位是综合考虑一个语法单位的所有语音表现而得到的语音单位 (是考虑了语法条件而得到的语音单位) 是说话人心里有可恢复原型的语音单位 不是实际语流中出现的仅以语音条件定义的单位 h2如: “土”为上声,“盘”音pan的说法都是语素音位层次上的说法。 3( 纯语音层面的节律单位层级 Halliday方案: (mora) - 音节 - 音步 - 语调短语 Selkirk方案: (mora) - 音节 - 语调短语 英语“音步”的定义:以“重?轻”的一次交替而形成的一个单元。 但:twenty /one twenty / two twenty /……/ seven twenty /eight twenty (重轻) (重轻)……(重轻)(重轻)Halliday的音步 (重轻) (重轻) (重轻)(重轻) (重轻) Halle的音步

总之,直接从语流中,只考虑语音条件,无法正确识别词重音、词组重音,甚至音步重音。 4( 英语语音语法接面的韵律单位层级 (mora) - 音节 - 音步 - 韵律词 - 黏附词组–韵律短语 - 语调短语 韵律词:总有固定的词重音的有意义的语段。与文字的词、语法的实词大多一致。 基本韵律词:有固定词重音的单纯词或派生词。词重音位置由词的语法类、构造类及词末或次末位音节的mora数目共同决定。 复合韵律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韵律词组成,有固定的“左重”词重音。 黏附词组:由韵律词和没有词重音的语法词组成,因此也只有一个词重音。如I’m an apple 韵律短语:由韵律词和韵律短语组成的同处一个语法结构单位又小于一个语调短 语的语段。如 my English teacher’s daughter’s son was a student of Harverd University . |--------------------| |-------------------------------------| |-------------------------| |-------------------------------------------| |---------------------------------------| |--------------------------------------------| 问题:韵律短语可层层套合,韵律短语与语调短语不是线性构成关系, 5( 纯语音单位是言语感知的初始端,是言语生成的输出。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

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语法体系,学习起来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故人们往往疏而远之。甚至有人说,语法没什么实际用处,不懂语法照样能写好文章。诚然,写文章不必一味拘泥于语法的限制,但不等于写文章可以不懂基本的语法知识。只要我们仔细地阅读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就不难发现有明显语法错误的病句比比皆是。因此,要想在作文时能准确而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学一点基本的语法知识,是不能如愿以偿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汉字的特点,字词句的区别、联系及其使用规则,以及字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等等。囿于篇幅和笔者的水平,本讲只能着重而简略地讲一讲现代汉语中通用的词法和句法这两大问题。(上篇讲词法,下篇讲句法。) (一)词法 词法,即运用词语必须遵循的一般语法规则。所谓“一般语法规则”,即人们约定俗成并为人们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在《词语的运用》一讲中我们已经进过,词语是具有实在意义并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从学习词语开始,首先应该学一点词法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我想择其要讲两个问题:词语的构词方式,词类和词的兼类。 〔1〕词语的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的词汇绝大多数是由两个有具体意义的字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联合式和偏正式是双音合成词的两种主要的构词方式。例如“考试”和“考场”这两个合成词,“考”和“试”的意思相近,合为一个词表示一个意思。这两个字是并列的联合关系,它们的意义没有主次之分。而“考场”则不同,“场”是场所、场地的意思,“考”说明做什么用的场所、场地。其中的“场”是主体,“考”是附加的,起限制、区别的作用。两个字的意思有主次之分。由此可知,如“考试”这类由两个意义并列,不分主次的字构成的合成词,叫联合式合成词。如“考场”这类由两个有主次之分,意义有从属关系的字构成的合成词,叫偏正式合成词。 联合式合成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A)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并列构成。例如“土地、城市、房屋、戏剧、海洋”等等。(B)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字并列构成。例如“收发、开关、买卖、出纳(词中两个字意义相反);方圆、左右、始终、尺寸(词中两个字意义相对)”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两字意义相反的合成词的意义,代表事物的全面和整体。两字意义相对的合成词的意义,表示一种不确定的抽象意义。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有的可以颠倒,意思不变。如“互相”也可写成“相互”。有的则不能颠倒,否则意思就不同了。如“生产”不能写成“产生”。而汉语中的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绝大多数是不能颠倒的。 偏正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也有两种情况:(A)後一字词是主体,前一个字起修饰限制作用。如“火热、热爱、粉碎、微笑(修饰作用);铁矿、马路、汽车、布鞋(限制作用)”等等。(B)后一个字对前一个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表示动作的结果和趋向。如“说明、提高、扩大、改善、抓紧”等等。 以上所说是合成词的两种主要构词方式,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构词方式:(A)前一个字表示动作,后一个字表示相关的事物,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或人和事物名称的词。例如“动员、带头、出席(表示动作行为);司令、领队、导游(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等等。(B)后一个字说明前一个字的情状。如“地震、心疼、性急”等等。(C)前一个字表示事物名称,后一个字表示事物的单位,这类合成词多半成为一种“类”名。例如“布匹、纸张、车辆、船只、诗篇”等等。 (2)词类和词的兼类——汉语里的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我们把用法相同的词归为一类,即为语法上的“词类”,也称“词性”。汉语里所有的词按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即具有实在和明显意义的词。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正因为实词都有具体实在的意义,所以它们只要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是我们思想交流、知识传承的重要工具。以下,我们将探讨现代汉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语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由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则决定了音节的意义。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汉语丰富的语音系统。 二、词汇 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表达力极强。词汇的构成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例如“人”、“水”;而合成词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例如“人民”、“电脑”。现代汉语中还包含了许多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富有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表达意思的同时,也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语法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严谨,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规则。主要包括词类、句子、句子成分和表达方式等。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每一种词类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和使用规则。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而句子成分则是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表达方式则是指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四、修辞 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比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更加形象地表达意思。拟人是将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特征,以增强表现力。排比是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结构来增强语势。对偶则是通过使用对称的词语或句子结构来达到形式上的美感。 五、文字 现代汉语的文字系统是由汉字组成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汉字的书写不仅要求正确性,还要求艺术性和美感。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输入和存储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这为汉字的使用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第1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