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格局变迁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真题解析

世界政治格局变迁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真题

解析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涉及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发展和衰落。了解和掌握这些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材料,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某真题进行分析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答题。

题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变化。请根据以下材料,分析世界政治格局变迁的特点。

材料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英、法、德、俄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强国竞相通过殖民主义扩张开展全球争霸,形成了英法两强、德俄两强相互对峙的局面。

材料2: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成为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并取代了英、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材料3: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导致了欧洲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东欧国家相继独立,波兰、匈牙利等国重新恢复独立国家身份。

材料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败和巴黎和约的签订,促使了相对新兴的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崛起。而英、法等老牌强国的实力明显受损。

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世界政治格局变迁的特点:

1. 资本主义强国的竞争和冲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英、法、德、俄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强国通过殖民主义扩张,争夺全球霸权。这

种竞争和冲突导致了英法两强和德俄两强相互对峙的局面。

2. 美国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取代了英、法的地位。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占

据重要地位。

3. 拜占庭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东欧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导致东欧国家相继独立,波兰、匈牙利

等国重新恢复独立国家身份。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响:德国的战败和巴黎和约的签订,促使

了相对新兴的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崛起。同时,英、法等老牌强国

的实力明显受到损害。

综上所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变迁展现出资本

主义强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美国的崛起、东欧地区的变化以及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特点。这些变迁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地位和力量对比,为后来的国际关系打下了基础。对于高考历史科目来说,理解和

把握这些历史材料的变迁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试题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46年4月,杜鲁门发表演讲:“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先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滋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 C.以帮助盟友为义务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 解析:选B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帮助别人……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表明美国帮助别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分享繁荣,结合所学,这种“帮助”、“分享”是附带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故B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遏制苏联的需要B.欧洲经济的复兴 C.美国实力的下降D.美欧联合的实现 解析:选A材料中显示的是美国二战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分别实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发展,故A项正确。 3.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 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 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 解析:选D关键信息“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强调了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D项正确。 4.1948年4月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贷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解析:选A根据对“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西欧”、“美国则给予……赊款数额的美元贷款予以结算”这些信息的分析,不难得出这是在说马歇尔计划,所以B、C、D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项。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由“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为了争霸进行了冷战,政治上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本题答案选A。联合国的成立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B项和C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C项和D项。 2.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 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

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格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美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欧洲,是因为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故B项正确;材料表格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故D项错误。 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这一措施是指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扶助为手段,政治控制为目的,对抗苏联。“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不属于客观作用,故A项错误;奠定战后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受到援助的是西欧,所以客观上推动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故D项正确。 4.(2019·江苏涟水模拟)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D.欧洲煤钢共同体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娄底市高三模拟]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由此推知,美国此举() 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在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同时,需要购买美国物资并对美国敞开市场,有利于美国对欧洲的商品出口,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对苏联的遏制,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美国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不利于其他国家对欧洲商品的出口,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并实行附加条件,反映了美国借机对欧洲的经济入侵,并非欧美合作,排除。 答案:D 2.[2019·惠州市高三模拟]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解析: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苏冷战局面结束于1991年,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3.[2019·菏泽市高三模拟]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C.英法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 D.欧共体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戴高乐希望“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反映了法国希望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操控。这表明两极格局下美国与其阵营内部成员(如法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分化,因此A选项正确。这是戴高乐的个人意见和希望,不能说明西欧政治上的联合进一步加强成为现实,也不能代表欧共体的态度,B、D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国的要求,并未体现英国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此时并未与法国共同规划欧共体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答案:A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20年】 1.(2020·新课标I)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 2.(2020·新课标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3.(2020·新课标III)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B 【解析】亚非拉国家为了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动地位而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因此七十七国集团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故选择B项,世界多极化目前还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遏制了”过

高考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02.(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 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 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考点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01.(2014年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02.(2014年重庆文综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考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50年代中期) 【典题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必刷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必刷题 1.《华沙条约》第四条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据此分析,华约组织的成立() A.造成德国分裂 B.推动第三世界崛起 C.加剧冷战程度 D.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如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 C.20世纪初的美苏对峙 D.两极与多极格局并存 3.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 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 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4.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这表明冷战期间() 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

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 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 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 5.下图是漫画《拒绝马歇尔计划的苏联,只能发挥制度优势来对抗》。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农业实际状况 B.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下的产物 C.推动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D.揭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6.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7.1966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8.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概念:“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

高考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练习及答案 (2套) 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2.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可阅读的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有( ) ①《四月提纲》②《杜鲁门回忆录》 ③《战争与和平》④《柏林墙的故事》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3.“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之。”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价值观 B.北约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轰炸南联盟 C.多国派军舰赴索马里海域,参与打击海盗 D.杜鲁门提出抵抗“极权主义”,援助“自由国家” 4.1946年7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世界上的原子能发展和使用,要由一个国际原子发展机构来管制,任何把核燃料用于武器发展的违约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其主要目的是( ) A.由联合国控制核武器及技术 B.促进各国和平利用核能 C.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D.避免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5.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

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 6.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7.1948年美国国务卿说:“要是美国不支持欧洲进行自助,欧洲走向暴政统治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国会议员说:“如果不复兴欧洲,用不了几个月共产主义就会席卷整个西欧。”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据此出台的计划是马歇尔计划 B.说明美国扶持欧洲的根本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C.客观上反映了欧洲社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反苏的一面 8.(2011·天津·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9.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D.国家利益的冲突 10.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赶赴莫斯科翰旋,与俄总统签署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此事最能说明欧盟( ) A.已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B.拉拢俄罗斯,疏远美国

2021届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含答案】

2021届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的发展趋势【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共有10小题) 1.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以此为依据,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根据时间信息“1947—1948年”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态势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对内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政权结构,A项错误;美国执政者依然奉行资本主义的治国情神,并未改变和重塑,C 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并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错误。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 3.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A 【解析】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 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说明不是为了争取国内黑人选民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 1.某学者提出:直到美国觉察到欧洲的普遍不满,与此同时,苏联的影响口益扩大,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是为了() A.缓和美苏紧张关系 B.应对欧洲联盟挑战 C.增强华约集团实力 D.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口益强烈。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3.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的主要的力量中心是:() (1)美国(2)欧洲联盟(3)日本(4)俄罗斯(5)中国 A. (1) (2) (3) (4) (5) B. (1) (2) (3) (4) C. (1) (2) (4) D. (1) (3) (5) 4. 1973年,不结盟运动举行第四次首脑会议,第一次提出反新原则。1983年,在第七次首脑会议上,不结盟运动把“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和阿富汗”写进《政治宣言》中。此外,不结盟国家促使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些正确的决议。不结盟运动的这些举动() A.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5.“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一极自行坍塌”指的是() A.华约解散 B.两德统一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6.华南师范大学张幼香老师指出:“二战后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50年代末到 70年代中,西欧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支配与从属关系转变为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下列关于影

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十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整合(1)

专题整合 专题线索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进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显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显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进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猛烈。 (4)两极格局解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增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进展的趋势不断增强。 横向链接 1.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更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大体特点: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 (2)国际格局的变更 ①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缘故: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照;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从头瓜分世界前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域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取得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

高中历史考点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近年年高考试题)人民版(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2015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2015年高考试题)人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考点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2015年高考试题)人民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015·重庆文综·T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答关键:认识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国际背景. 【解析】选C。解题关键信息“国家意识的觉醒”“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表明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是指亚非国家掀起的国家独立自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结合“1960年”这一时间背景考虑,可知是推动了亚非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所以C 是正确选项。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其发生的时间是在1942年1月,与材料内容不符.B 项应是在1945~1955年之间,与材料内容无关,与时间背景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2015·全国II卷·T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解答关键: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变动原因及表现。 【解析】选C.两极格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的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成为经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皖北模拟)右图漫画中有四个人物形象,其中美 国高大健壮,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美国正在对代表联合国的 瘦弱的女士用命令的语气说:“You try it,sister!”此漫画 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不包括() A.美国以“冷战”推行霸权主义 B.英法当时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 C.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 D.苏联在铁幕后消极应对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由漫画中“We tried everything but explosive.”看出A 项正确;由“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可知B项正确;由美国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女子的命令可知C项正确;该漫画不能体现苏联方面的态度或举动。 答案:D 2.(2012·三亚检测)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解析:根据所学,“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结合本题,“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应选D项。A项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B项说法错误,“冷战”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C项说法明显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冲突。 答案:D 3.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011年3月27日称,北约成员国已经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下列对北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B.是美国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

十年真题汇编: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1.(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①正确;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故②错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③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奴隶贸易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A项正确。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材料给出的是“欧洲”的信息,并非英国一国从事奴隶贸易,且“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黑奴贸易只是之一,故C错。奴隶贸

易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 3.(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 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4.(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 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5.(2011·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小题(选择题)练习: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1953年,美国新闻署在印度通过4500个微型图书馆向各级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平装本的《我的信念》;1956年,美国在拉美地区推出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版的《伟大和平》等大众书籍。这反映出美国()A.旨在实现世界文化的西方化 B.与苏联争取中间地带的国家 C.意图缓和与新兴国家的关系 D.借文化宣传展示其强大实力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东方政策以闭塞和强硬为主要特征,对除苏联以外的所有东方阵营国家紧闭国门,杜绝外交往来。1969年勃兰特任总理后,联邦德国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欧洲的冷战对抗局面已趋于缓和 B.苏联逐渐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联邦德国力图摆脱美国政治控制 D.联邦德国开始加快德国统一进程 3.美国政府决定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即第四点计划。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和大多数远东地区被认为是欠发达地区而得到了援助,但第四点计划不包括中国、“铁幕”国家,美国的主要目的是() A.援助发展中国家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NSC20号文件显示:“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鼓励和促使苏联的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资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民动员打好基础。”据此可以判断() A.美苏“冷战”包含战争手段 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C.美苏矛盾尖锐,全面抗衡 D.美国试图遏制苏联 5.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2月,认为美国能够和苏联合作的被调查者降到了35%,到3月,71%的被调查者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只有7%的人赞同苏联的外交政策,5月,58%的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成为世界的统治力量”。这些数据() A.折射出美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B.表明美国已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C.表明美苏实力发生根本变化 D.反映出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6.如图为1947~1952年美国主要的对外援助项目对比图,导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外援助项目变化的主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练习2-全国卷论述题(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 全国卷论述题 【高考真题】 1.(2020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 书名:《大宋风貌:11世纪的东方“商业革命》 论证: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北宋发生了一个转折,政府实行恤商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商人利益,提高了商人地位,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监管。城市发展中突破了以往的坊市和时间限制,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在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商业活动;区域性市场形成与发展,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三级网络体系;同时由于北方商路受阴,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大大拓展,甚至到达欧洲和非洲的不少国家和地区。 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代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场“商业革命”,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场商业革命最张没有转化为社会的实际推动力,没有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的真正转型。 【解析】题目要求“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可见本题主要是分析某一历史时期在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时代特征,如秦朝政治上的时代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代思想上的时代特征是儒学成为正统,宋代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明清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世界潮流。因此在拟定书名时,从各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轮通史的知识,列举出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2.(2020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12所示: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 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十年真题】 1.(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 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 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 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 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 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 【错解】A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没有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 【正解】B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德国分裂是美苏冷

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全面理解“冷战” 1.冷战的含义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 (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 (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019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A.“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