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

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概论

本章学习重点是第二节、第三节。重点掌握:1、管理的基本原理2、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本章学习的难点内容是第三节;难点是安全管理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安全科学体系中的任务

(1)安全的定义及概念

1. 安全的定义(任选一个)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2.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安全体现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3.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①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②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③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二者从概念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有所交叉: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劳动保护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属于劳动者权益的范畴。(简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异同点)

4. 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

①安全:保护,主要指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Security:保卫,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

②安全性: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③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

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

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 系统可靠,是否一定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限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系统可靠不一定安全。

(2)管理科学及基本概念

6.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7.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①系统原理----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选择):①系统界定;②系统要素;③系统结构;④系统功能;⑤系统联系;⑥系统目标;⑦系统变革。

---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1)整分合原则(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2)反馈原则(正反馈、负反馈)(3)封闭原则(4)动态相关性原则

②人本原理---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

----动力原则基本动力有三类: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激励原则中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

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人尽其能)

稳定的能级结构图包括

③弹性原理

(3)安全管理及基本概念

8. 安全管理的定义(从安全管理的过程来看)

从安全管理的过程来看,它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从安全管理的内容来说,安全管理就是利用管理的活动,将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与保险补偿

三种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9.安全管理在事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简答): ①据对事故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事故的发

生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些原因中的85%左右都与管理紧密相关。 ②良好的安全管

理能够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③安全管理是控制事故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10.影响我国安全工作形势的因素:社会舆论;人的价值;人员素质;法律的完善;总体管

理水平

本章考核的知识点:安全、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安全性、系统安全、

管理、安全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名词解释:安全、系统安全、安全性、管理、安全管理

二、填空题1、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 、 。

三、简答1、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P4)2、安全管理在事故控制中的作

用。(P10)3、影响我国安全工作形势的因素(P13)4、管理的基本原理?各个原理的基本

原则?(P5)5、一个稳定的能级结构图包括?(P8)6、安全问题对于人类的重要性?(P2)

第二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

重点:1、事故的致因理论2、事故的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

难点:本章学习的难点内容是第二节;难点是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的基本概念

1. 事故的定义---作为安全科学研究对象,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

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 未遂事故、二次事故、非工作事故与海因里希法则

①海因里希法则:美国人海因里希调查了5000多起伤害事故后发现,涉及同一工人的330

件相似的意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件产生轻、微伤,1次产生死亡,故也称

300:29:1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

②未遂事故(横穿铁路、地铁,翻越护栏,爆而不倒)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③二次事故(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④非工作事故 即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乐、体育活动及家庭生活等诸方面活动决策层:制定决策 管理层:按照决策,发执行层:执行管理指操作层:完成各项不同能级,配备具有相应能

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3.事故的基本特性(简答至少五个)

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性;突变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

4.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

暂时性失能伤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死亡。

5.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

工伤事故: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

6.事故的分类:按事故类别分类、按伤害程度分类、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类

7.事故的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失误

2、事故的间接原因---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8. 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以下7种(简答):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有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

2、4、5、6、7即书上21—29页可能会出案例分析

(2)事故的致因理论

9. 事故致因理论: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事故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被称为事故致因理论,或事故发生及预防理论。包括√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心理动力理论;√瑟利模型;撒利模型;√能量转移论;变化—失误理论;√轨迹交叉论

10. 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为:遗传及社会环境(M)–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D)–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运用事故致因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3)事故统计与分析

11.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它是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伤亡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的过程。

12.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第一,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第二,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第三,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3.常用的伤亡事故统计方法主要有:柱状图;趋势图;伤亡事故管理图;扇形图;玫瑰图;分布图

14.事故统计指标:伤害严重频率-人数(1)千人死亡率(2)千人重伤率(3)伤害频率;事故严重率-损失工作日数(1)伤害严重率(2)伤害平均严重率(3)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15.伤亡事故发生规律分析分为:事故伤害统计分析--我国事故统计的分类项目除事故类别,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外,还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事故原因分析。

16. 重大伤亡事故

17. 根据瑟利模型,谈谈怎样进行事故控制?

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即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①首先应采用技术的手段使危险状态充分的显现出

来,使操作者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感觉到危险的出现或释放;②其次应通过培训与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觉危险信号的敏感性;③第三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之后,准确地理解其含义;④最后,则应通过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使人在作出正确决策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做出应为响应。

本章考核的知识点:事故、未遂事故、二次事故的概念。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的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

一、名词解释1、重大伤亡事故

二、填空题1、事故分析包括和两部分。

三、问答题1、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性?2、根据瑟利模型,谈谈怎样进行事故控制?

第三章事故调查及处理

学习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了解和掌握的重点问题:第一,了解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第二,了解事故调查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第三,掌握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第四,掌握事故处理及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写。

重点(考核知识点):1、事故调查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事故调查的对象(了解)、目的3、事故调查的对象4、事故调查人员素质和组成5、事故现场处理6、人证的保护与问讯7、典型事故的现场勘察8、事故调查的步骤9、事故现场勘查(4P技术)10、事故处理原则与事故调查报告11、事故的分析与验证(事故现场分析与事后深入分析。)

难点: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内容有1、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2、事故的现场分析与事后深入分析。3、事故的处理与事故调查报告。

(1)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1. 事故调查:在事故发生后,为获取有关事故发生原因的全面资料,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而进行的调查。

2. 事故调查的重要性:①是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②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③揭示新的或未被人注意的危险。④可以确认管理系统的缺陷。⑤是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事故调查与保险业的关系:①事故调查可以确定事故真相,排除骗赔事件,减少经济损失;②确定事故经济损失,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的赔偿额;③根据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保险费率的调整、同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协助被保险人减少事故,搞好防灾防损工作,减少事故率。

事故调查与产品生产企业的关系:产品生产企业中产品使用、维修乃至报废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的调查对于确定事故责任,发现产品缺陷,保护企业形象,搞好新一代产品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4. 事故调查的首要目的:防止事故的再发生。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故的内外关系,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

5.事故调查的对象:①重大事故②未遂事故或无伤害事故③伤害轻微但发生频繁的事故

④可能因管理缺陷引发的事故⑤高危险工作环境的事故⑥适当的抽样调查。

(2)煤矿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6. 煤矿事故报告的两种形式:事故快报、事故统计月报

7. 事故调查组成员:事故调查组的法定成员单位有6个,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会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监察、公安部门和工会组成。必要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8. 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要求:具有事故调查技术的专业知识;与事故矿井无利益关系;对事故后果不承担责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9.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⑤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0.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要遵循“三三制”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分级管辖原则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11. 事故现场勘察的目的:查清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查清人、机、环境三方面的缺陷;查清管理方面的原因。事故现场勘察是事故现场调查的中心环节

12. 事故现场勘查(4P技术):人(People)、部件(Part)、位置(Position)和文件(Paper)。第一个是人证,后面三个是物证。

(3)煤矿事故调查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13.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一、事故单位概况二、事故经过及抢险、善后情况三、事故瞒报过程(没有瞒报的省略)四、事故原因及性质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六、对有关责任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的建议七、防范措施

14. 事故调查报告的格式:标题、正文、附件;正文分为前言、主体和结尾

(6)工伤事故调查

15. 工伤事故调查的工作程序现场勘察应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①先在现场外围进行询问、观察,②再进入场内进行不变动现场物体原始位置的静态勘察,③最后再翻动或移动物体离开原始位置,进行动态勘察。勘察以前,必须准备好测绘和照相、录像等勘察器材,每进行一步都必须作好记录或拍照、录像。

现场收集物证时应特别注意:(1)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2)现场所搜集到的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要擦洗;(4)对危害健康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16. 现场分析的意义:①现场分析是对全部勘查材料的汇总和对勘查工作的检查。②现场分析是对已收集采料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③现场分析能够充分发挥所有现场勘查人员的智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正确认识现场,全面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保证事故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7.简述事故现场处理应进行的工作:①安全抵达现场;②现场危险分析;③现场营救;

④防止进一步危害;⑤保护现场

18. 简述事故调查的程序:事故调查的准备(事故调查计划、事故调查人员、事故调查的物质准备);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现场处理、事故现场勘查、人证的保护和问询、物证的收集与保护、事故现场照相、事故现场图与表格);事故分析与验证(现场分析、事后深入分析);事故处理与事故调查报告(伤亡事故的处理与结案、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资料归档)

19. 事故分析包括现场分析和事后深入分析两部分。(填空)

20. 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

⑴火灾事故现场勘查步骤和重点:①环境勘查,确定起火范围。②初步勘查,确定起火部位。③详细勘查,确定起火点。④专项勘查,确定起火原因。

⑵机动车辆事故现场勘查的基本方法、步骤:①范围较小的现场,肇事车辆和痕迹相对集中的现场,可以肇事车辆和痕迹集中的地点为中心,采取由内向外勘查的方法。②范围较大的现场,肇事车辆和痕迹物证相对分散,为防止远处的痕迹被破坏,可由外向内勘查。③对车辆、痕迹比较分散的重大事故现场,可以从事故发生的起点向终点分段推进或从痕迹、物证容易受到破坏的路段开始勘查。

⑶常见的爆炸事故包括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粉尘爆炸4种类型。

⑷触电伤亡事故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①直接触电。②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触电。③感应电压触电。④剩余电荷触电。⑤静电危害。

⑸高空坠落事故大体可划分为6种类型:①洞口坠落。②施工脚手架坠落。③悬空高处作业坠落。④屋面质量问题和超负荷坠落。⑤拆除工程中发生坠落。⑥登高过程中的坠落。一般由坠落终点向上观察。

一、问答题1、简述事故调查的目的。2、现场分析的意义?3、简述事故现场处理应进行的工作。4、简述事故调查的程序。5、简述事故调查报告的格式与主要内容。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

学习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了解和掌握的重点问题: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保险与事故控制。

重点:1、安全对策的基本手段以及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2、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3、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与方法。4、安全评价的几种方法。难点:第二节,安全技术对策中,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第四节,安全管理对策中,安全评价方法;

(1 )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1.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

区别:事故预防—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小。事故预防是做在事故发生前的工作,事故控制是做在事故发生后的工作。

2. 简述“3E”对策: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 —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管理(Enforcement) —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教育(Education) —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有人称之为3E对策。

(2)安全技术对策

3.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事故或误操作,设备和系统依然能保持安全。

本质安全(Intrinsic Safety)一词来源于电气设备的防爆构造设计,即不附加任何安全装置,只利用本身构造的设计,限制电路自身的电压和电流来防止电弧或电火花引起火灾或引燃爆炸性气体。

(3)安全教育对策

4. 所谓安全教育,实际上应包括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两大部分。安全教育主要是一种意识的培养,安全培训主要是一种技能的培训。

5.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正对各部分分别阐述一下。

6. 安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7. 按教育的对象,可把安全教育分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对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两大部分。

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

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等。

五新”作业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进行作业。

(4)安全管理对策

8. 安全管理工作中控制事故的几种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有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安全评价等。

9. 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

10. 安全检查的方式

按检查的性质可分为:一般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

按检查的方式可分为:定期检查、连续检查、突击检查、特种检查

按检查的手段可分为:仪器测量;照相摄影;肉眼观察;口头询问。

11. 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习惯上称之为“三同时”。

“三同时”安全审查验收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

12. 安全评价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辩识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事故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企业安全管理包括企业的行政管理(暨综合安全管理)、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和环境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评价: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以有关法规、标准、制度的安全要求为依据,对人员、设备、技术、资金、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评价,从而确定企业对固有危险性控制的有效程度。

13. 目前己应用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两类,即加权计分综合评价法与多阶段评价法。

危险程度分级是按企业实际拥有的生产作业设备、设施、物质的数量划分等级。

(5)保险与事故控制

14.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招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责任的保险行为。

15. 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职工、遗属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6. 大题:.请您制定一个校园安全教育计划(目标,重点,内容)。

题目: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一、名词解释:安全评价

二、填空题1、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和。

三、问答题1、安全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第一,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第二,了解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掌握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以及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第三,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以及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掌握安全教育的内容;第四,掌握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安全评价以及安全目标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第五,三同时审查制度;第六,了解保险与事故控制的关系.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第五章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1. 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灾难性事件与事故的区别:灾难性事件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自然

灾害也属于灾难性事件。

2. 灾难性事件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即由自然灾害导致的灾难性事件和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性事件。

3. 灾害事故分级的三个指标: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就高不就低原则

4. 灾难性事件及其应急计划在安全管理中应处于何种地位,与事故预防工作间是何关系?

5. 论述二:针对某事件写一个应急计划(如学生宿舍火灾事件、校园火灾)

应急计划的内容:1. 指导方针2. 目的3. 人员安排4. 控制中心5. 消防设备、设施6.灾难性事件分类及描述7. 厂区分布图8. 医疗设备、设施9. 安全区分布10. 疏散路线11. 通讯12. 应急关闭13. 外来人员控制14. 安全保卫15. 恢复与修理16. 运输17. 培训18. 应急设施19. 个体防护装备20. 资料保护

6.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依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GBl3690—200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7. 贮存方式: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8. 危险源定义:①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②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称作危险源。

9.第一类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0. 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称为单元,也叫一个危险单元。

11. 临界量: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数量。超过该数量,有关的装置和设施即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12.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该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中给出了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

13. 我国重大危险源确定标准: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临界量,即核定为重大危险源。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式(5-1)计算,若满足式(5-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14. 我国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课程标准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学制:五年 教学时数: 96学时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6 课程类别:必修

考试类型:考试 适用专业:安全技术管理 先修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后续课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文书写作、职业安全卫生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安全工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建筑工程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都必须涉及到的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全过程有基本了解,掌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知识,为学生毕业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2.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施工企业安全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围绕着安全管理知识理论教学和安全资料应用训练实践教学两条主线,采用行动导向,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施工现场秩序、事故案例讲解、项目跟踪与现场管理、现场安全资料填写、整理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工程现场结合,知识与岗位资格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以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兼顾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尽快适应施工单位、建设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岗位的环境,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来胜任安全管理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有能力根据已学有的施工安全技术知识,参与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2、熟悉并运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进行日常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并能正确处理违规违章; 3、能对班组进行安全生产交底,能对企业工人进行日常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能参与施工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会写事故报告。 (二)能力目标 1.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贯彻“安全第一”的安全防护意识; 2.具备环境保护意识,针对不同工况,选择具备环境保护的方案; 3.具有准确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准确编制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4、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与参加工程建设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甲方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工程中的相关事宜。 (三)情感目标 1.具有讲诚信、重承诺、肯吃苦、肯奉献、勇于负责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5.具有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及方针原则,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含义、特点,懂得如何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方针、原则、法规与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安全生产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安全管理 知识点:安全生产方针、原则、法规与标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管理的特点与程序 能力要求:能够掌握安全管理的概念,能够掌握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能够掌握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并了解它的程序。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现行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的法律、法规,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安全管理模式,掌握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知识,能独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安全管理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安全: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2、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3、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称为重大死亡事故。 4、系统安全管理:是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实施与完成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 5、安全法规: 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关法令、规程、条例规定等法律文件的总称,又称劳动保护法规。 6、安全评价: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事故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7、3E对策: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对策。 8、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9、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是通过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参与制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10、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1、工伤事故: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12、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13、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红色与白色:禁止通过。黄色与黑色:警告与危险。14、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评价一个设计、设备、 工艺过程是否安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2)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4)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6)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15、人本原理的含义:就是在管理活动个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所谓以人为本,一是指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体展开的。人即是管理的 主体(管理者),也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 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因此,人是 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谓以人为本,一是指一切 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体展开的。人即是管理的主体(管理 者),也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 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因此,人是管理活动 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 二、简答题 S—O—R循坏模式 2、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 (1)整分合原则;(2)反馈原则;(3)封闭原则; (4)动态相关性原则。 2)、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 (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 3)、弹性原理的应用要点: 首先,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加 强系统安全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做到对危险因素 的不断识别、消除和控制,以适应系统不断发生的 变化; 其次,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实 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从人、物、环 境等持续改进。 第三,安全管理人员要有高超的人际交流和沟通的 能力,要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工 作方法。 4)、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方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方法是砍断因果链;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 育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管理原因。方法是采 取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 法制Enforcement对策。) 3、安全生产五大原则 1)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搞技术必须搞安 全。 2)三同时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 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3)五同时原则 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 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 4)三同步原则- 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 安全生产方面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投产(运行)。 5)四不放过原则 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 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 追究不放过。 4、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是预测、分析和消除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危险和在害因 素,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职工的人身 安全及身心健康,避免设备和财产遭受损失,为提高经济 效益服务。 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是:长期性、预防性、全员性和重 要性。 5、简述事故调查的目的、基本特性? 事故的基本特性有: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 性5)突变性6)潜伏性7)危害性8)可预防 目的:就是防止事故的再发生。也就是说,根据事故调查 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控制事故或消除此类事故。 同时,对于重大特大事故,包括死亡事故,甚至重伤 事故,事故调查还是使司法机关正确执法的主要手段。事 故调查应满足法律要求,提供违反有关安全法规的资料。 此外,通过事故调查还可以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鉴 别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从而积累事故资料,为事 故的统计分析及类似系统、产品的设计与管理提供信息, 为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安全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6、简述事故现场处理应进行的工作。 (1)安全抵达现场;(2)现场危险分析;(3)现场营 救(4)防止进一步危害;(5)保护现场;(6)获取人证证 词和物证。 7、“3E”原则的内容,并简述各自的含义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可归纳为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等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 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 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3E原则。安全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样 板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 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法纪教育包括安全法规、安全规 章制度、劳动纪律等 8.事故一般划分为4个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 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 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 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 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 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9、事故的原因: 1)直接原因: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1.安全及其概念所具有的性质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或者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或者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2.安全管理学的定义、性质 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应用于重大事故、职业危害预防和协调安全生产的包括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原理、组织机构和体制、管理方法、安全法规等一系列学问的科学。 性质:系统性;决策性;前瞻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 3.安全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学的特点: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 4.安全、安全性的定义及区别(简答) 安全定义(1题) 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区别:安全是一种状态,安全性是一种品质 5.安全生产方针颁布的年份,阶段,各阶段是什么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1949——198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984——200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005至今) 6.事故的定义、特点、基本特征(32题) 7.管理学的特点(选择) 一般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 8.海因里希理论的内涵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 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法则的意义并 不在于具体的数值1:29:300,而是在于指导人们:要消除重伤事故,必须从消除 大量无伤害事故着手。 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 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五种因素:M(遗传及社会环境) -P(人的缺点或失误)-H(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D(事故) -A(伤害)。积极意义:如果移去因果链锁中的任一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 过程终止。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移去中间的骨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的连锁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9.人本原理的原则 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10.系统原理遵循的原则 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1.安全激励含义、方法、理论基础(填空) 含义: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其动机的推动力,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以改进其在安全方面的作用,达到改善安全状况的目的,成为安全激励。 方法:经济物质激励;刑律激励;精神心理激励;环境激励;自我激励(根据案情行为的激励原理,可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 理论基础:内容性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行为修正性激励理论 12.安全决策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责任性原则

2018 安全管理学 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安全定义: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安全管理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分类:按照主体和范围的大小:宏观的安全管理微观的安全管理 按照对象不同:狭义的安全管理广义的安全管理 2.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必考)(考点)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保证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则是在保证安全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达到安全所需的人、物、信息、环境、时间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地协调和配置。(了解) 3.安全管理学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4.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了解)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 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等 事故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 5. 安全管理学的特点:(理解) ①系统性:安全与管理具有的一个共同属性即系统性。安全管理需要着眼于宏观,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考虑系统的目标和整体功能,统筹人、机、环境,因此具有系统性。 ②决策性:面对安全管理的种种复杂状况和多种方案选择,安全管理活动应建立在对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方案和对策。 ③前瞻性:安全管理活动对系统未来的变化应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预见性,要随着变化发展的新情况不断进行更新,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思想、尝试新方法。 ④交叉性:安全管理学集成安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兼具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的双重特点,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 ⑤实用性:安全管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带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为安全管理实践活动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 6.研究安全管理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意义?(重点) 答: 只要人类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原理与方法,充分发展并利用安全管理学这一强有力的武器,社会严峻的安全形势就会得到极大改善,重大事故的发生将会得到遏止,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也必将基于更加坚固的基础之上,人民生活将更加平安、健康、快乐。这是研究并推广安全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及意义所在。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1.泰罗的贡献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其他人的贡献 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甘特是泰罗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和伯利恒钢铁公司的重要合作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创造的“甘特图”。甘特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 。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法约尔、韦伯和巴纳德。 1.法约尔的贡献 1916年法学矿业协会的年报公开发表了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2管理的14条原则。

2.韦伯的贡献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或理想组织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 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例如,选举产生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或在某种情况 下选举产生的整个单位负责人等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 系也是这样。 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 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3.巴纳德的贡献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 三、权变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四、全面质量管理 它包括以下几点要点:①关注顾客②注重持续改善③关注流程④精确测量⑤授权 于员工。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思政育人目标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安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事故方面的统计、分析、调查、处理、预防、控制及应急管理等。 听课学习的人员包括校内本科生和校外成人教育,以及社会上公司企业高层领导、一线员工、安全管理者等等。在苏州、无锡、南通三市附近建有“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只有常熟理工学院。三市在近年来不断放大“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因此,苏州、无锡、南通三市的化工安全管理人才相当紧缺,《安全管理学》线下和线上(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更换地服务于苏州、无锡、南通三市的化工安全管理工作。 二、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布置一个分析评价题目,比如,储罐的爆炸事故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利用敬行楼五楼机房仿真软件各组独立完成,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发挥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组内讨论完毕后,各小组之间再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边先开始听学生的发言,在适当时间,参与讨论,提出同学不合理的地方,

甚至提出一些启迪性的想法,最终在学生自己动脑的情况下,完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价报告。 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一些知识点在个案中的运用分析,一些通过分析而进行归纳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有利于对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成效和持续改进措施 转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采取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一些可能有所创新或具有独特见解的新课题等,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专题讨论和调研报告等活动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形式。讨论式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演讲或辩论,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全班演讲等,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雄辩、表达能力。 该教学模式是学生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多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果学生真正参与了整个分析评价过程,那么对学生来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将来就业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充分调动学生

【知识点】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安全的定义: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2、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 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2、伤亡事故的定义: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 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损伤的现象。 3、工伤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4、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的统计学意义: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海因里希法则的意义并不在于具体的数值1:29:300,而在于指导人们:要消除重伤事故,必须从消除大量的无伤害事件着手。 5、事故的基本特征A、事故的因果性:因果性是指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的关联性。事故 是相互联系的各种原因的结果。在这一关系上看起来是“因”的现象,在另一关系上却是“果”的现象。 B、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偶然性:事故的发生包含着偶然因素。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与是 否明了现象的原因不相干。必然性: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 有因必有果,因此事故具有必然性。规律性:事故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因其存在必然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可以找出近似规律。C、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潜伏性:在生产活动中,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事故并不意味着该系统是安全的,它可能潜伏这事故隐患,并往往会麻痹人的思想,从而酿成重大恶性事故。再现性:虽然完全相同的事件不会重复出现。但是同类的或同种因果联系的事故则会重复发生。可预测性:人们基于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研究构思出预测模型,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预测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其防治措施。 6、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a、事故因果链锁理论的几个名称: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事故因果链锁理论、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及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事故因果链锁过程包括如下五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或失误(P)、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 该理论对于安全工作的启发: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链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B、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中心思想:能量的不正常转移造成的。 C、轨迹交叉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 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事件、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与人体是,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因为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7、补充内容热能:火灾、灼烫电能:触电化学能:中毒、窒息 机械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各种爆炸 8、控制能量转移方法:替代(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不安全能源)、限制(用低能量的设备或工艺)、防止能量的 蓄积(避雷设施、接地)、缓慢移动(减震设备、安全气囊)、屏蔽(防接触、机械传动装置防护罩、安全围栏、防护面具)、在时间和空间上把人隔离、信息形式屏蔽警告(警示标语、警示灯) 9、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系统原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和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0、运用预防原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 对策Education、法制对策Enforcement)、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11、3E原则具体内容: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即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 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教育对策Education:即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需的知识

面向应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面向应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安全管 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针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旨在将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应急技术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技术、工艺和管理人才。结合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经验,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等方面论述本门课程的改革过程。 关键词:安全管理学;教学;应急技术 一、引言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灾害应急和危机管理的学科。它关注如何在灾害事件、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中有效地应对、防范和管理,以最小化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政府机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急救援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工作,承担应急管理、危机处理和安全风险评估等职责。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主要的一门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安全管理领域中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其关键内容包括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安全管理体系与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法律与法规、安全调查与事故分析等[1-2]。课程设置可能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略有差异,但以上内容大致涵盖了安全管理学课程的主要核心内容。安全管理学课程通过跨学科性、实践导向、综合管理视角等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当前,安全管理学内容枯燥,课程教学方式亟需改革。 二、安全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1. 确定核心领域:确定安全管理学的核心领域和关键主题,确保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和逻辑连贯。核心领域可以包括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安全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法律与法规等。

(完整版)《安全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的重点) 第一章 1、安全的定义? 安全的基本定义: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不同角度有不同定义: ①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通接受的状态。 ②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③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经济损失大。事故时安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整个人类社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相当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可举例说明) ②社会影响大。事故的发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企业解体等类悲剧数不胜数;由于事故的发生也曾使一些企业的信誉、经济效益等遭受损伤,有些甚至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使国家在世界上的声誉下降。 ③影响周期长。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影响绝非短期内就能消除,往往会在人们心头留下长期的抹不去的烙印,使相关人员心理上的阴影难以拂去。(可举例说明) 3、“职业安全卫生”的英文全称?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4、safety 和security 的区别? 前者是保护的意思,主要是指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即大多为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 后者是保卫的意思,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 5、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间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区别:可靠性是针对系统的功能而言,可靠性的技术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是针对系统损失而言,安全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危险与损失有关,而失效仅是某一项目的某些功能的丧失,可能不会造成损失。所以失效不等于危险,可靠不等于安全,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 联系:失效与故障有时也会造成损失,甚至导致发生灾难性事故,这时失效或故障就成为了危险了。也就是说,当故障或失效的发生会导致事故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会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所以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的同时,也需要应用可靠性的数据,某些安全性分析方法也源于可靠性分析。 6、什么是系统安全? 在系统寿命期间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7、什么是管理?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8、现代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人的因素,具体包括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9、什么是系统原理?什么是整分合原理?什么是人本原理?什么是弹性原理?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

安全管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

安全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概论 本章学习重点是第二节、第三节。重点掌握:1、管理的基本原理2、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本章学习的难点内容是第三节;难点是安全管理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安全科学体系中的任务 (1)安全的定义及概念 1. 安全的定义(任选一个)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2. 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安全体现三个方面):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影响周期长 3. 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①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②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③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二者从概念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有所交叉: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劳动保护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属于劳动者权益的范畴。(简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异同点) 4. 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 ①安全:保护,主要指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Security:保卫,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 ②安全性: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③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 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 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5. 系统可靠,是否一定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限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系统可靠不一定安全。 (2)管理科学及基本概念 6. 管理的定义: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7.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①系统原理----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选择):①系统界定;②系统要素;③系统结构;④系统功能;⑤系统联系;⑥系统目标;⑦系统变革。 ---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1)整分合原则(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2)反馈原则(正反馈、负反馈)(3)封闭原则(4)动态相关性原则 ②人本原理---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 ----动力原则基本动力有三类: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激励原则中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

安全工程师常见知识点梳理

安全工程师常见知识点梳理安全工程师是负责保障工程项目安全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工程项目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本文将对安全工程师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安全工程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I. 安全工程学基础知识 安全工程学是安全工程师的核心知识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学:包括安全管理原理、安全策划与设计、安全评价与监控等内容; 2. 安全工程学:包括安全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3. 安全法规与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如《安全生产法》等; 4. 风险评估与控制:包括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等。 II. 安全工程技术知识 安全工程技术是安全工程师必备的实操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设施与装备:包括消防设施、监控设备、报警器材等; 2. 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包括火灾检测、气体监测、安防摄像等;

3.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包括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应急处理流程等; 4. 安全演习与培训:包括安全演习组织、培训计划与教材的编制等。 III. 建筑工程安全知识 安全工程师在建筑工程中的职责主要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 下为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知识点: 1. 施工现场安全:包括安全区域划定、入口管理、施工现场区隔等; 2. 施工设备与安全:包括吊装设备、脚手架、电梯等设备的安全管理; 3. 施工材料与安全:包括材料的贮存、使用、处置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4. 施工工艺与安全:包括施工流程安全、危险工艺的控制等。 IV. 生产安全知识 生产安全是安全工程师在生产场所中的主要任务,以下为生产安全 方面的知识点: 1. 作业场所安全:包括作业场所的通风、照明、防尘等要求; 2. 机械设备安全:包括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等要求; 3. 危险化学品管理: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抛弃等要求; 4. 电气安全:包括电气设备维护、用电安全等要求。

教学大纲-安全管理学

教学大纲-安全管理学(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安全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102A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 学分:2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本科 先修课程: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目标1:掌握安全管理学原理、安全管理方法、系统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原理和基本要素。 目标2:熟悉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发展现状,掌握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内涵,了解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目标3:熟悉事故统计与分析的分类、方法和指标,掌握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基本步骤,掌握事故预防与控制的核心内容。 目标4:培养运用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学知识、事故预防与控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2、课程教学过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安全科学基本问题 1、安全学科的产生 2、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属性 第二节基本概念和术语 1、事故、危险源、风险的定义 2、系统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安全累计原理 3、事故致因理论综述 第三节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和内涵 1、安全管理学的定义 2、安全管理学发展概况 3、安全管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安全科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安全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了解安全管理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掌握课程的内容体系。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科学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节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 4、强制原理 5、责任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理解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责任原理,掌握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 第三章安全文化() 第一节安全文化概述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复习 1、——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 2、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 设施; 3、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科学和工程的原理和准则,预选识别分析评价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 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4、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5、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 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6、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 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7、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8、事故accident——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注:没有造成职业病、伤害、财 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事件也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事故;事故特性:因果性、普遍性、随机性、突变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 9、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10、系统安全理论----把人、机械、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械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 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11、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12、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保险是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的措施;保险经营效益要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13、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众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14、灾难性事件的类型:火灾、台风、爆炸、洪涝、地震、人为破坏、辐射; 15、危险化学品----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1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运行模式为: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 17、3E原则 Engineering—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知识和技术; Enforcement—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18、轨迹交叉理论---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 或者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故; 19、事故预防措施从能量意外释放论角度: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 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屏障; 20、海因里希法则 21、伤害分类: 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使受伤害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 4死亡; 22、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1按事故伤害的对象分类 事故可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1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致使负伤机体立即中断工作,甚至终止生命的事故; 2非伤亡事故 非伤亡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技术管理不善、个别职工违章、设备缺陷及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生产中断、设备损坏等,但是无人员伤亡的事故;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按事故类别分类 1按致害原因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6441一1986按致害原因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3、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 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 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 安全科技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 安全投入为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 24、安全生产五大原则 1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理安全;搞技术必须搞安全; 2三同时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 3五同时原则 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