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详解

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详解
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详解

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作者:y a n g l e i mi n g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E R P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E R P系统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的优势及劣势,对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保证E R P系统的健康运行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在E R P系统环境下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构建。

【关键词】:E R P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正文】: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希望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使用E R P(即E n t e r p r i s e R e s o u r c e P l a n n i n g,译为企

业资源计划)系统,希望通过它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在一个企业如何使E R 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机的融合,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更大的效用,可能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E R 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成为了很多企业所研究的课题。

一、E R 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E R 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E R P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E R P系统最初由美国G a r t n e r G r o u 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注1)。E R P 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能将客户、供应商、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优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追求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E R P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为技术基础,以合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核心,

以信息高度

集成化、管理扁平化为特色,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为宗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系统运行集成化。E R P系统重要管理思想是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化。E R P系统的应用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各生产和业务流程,能有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

的集成化。2、业务流程科学化。在E R P系统实施以前,大部分企业业务流程体系基本是围绕某一业务功能或职能部门进行。E R P则系统实现了从根据市场销售定单到安排生产计划,实现以销定产;从采购到付款循环、从销售到收款循环;从车间作业管理到产品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内部管理到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供应商、客户等诸多方面实现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实现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3、绩效监控动态化。E R 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管理数据,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利用E R P软件功能设计一套动态的绩效监控体系,通过这套管理体系,可以及时获得反馈报表信息,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4、管理改善持续化。随着E R P系统的实施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科学化,为了进一步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有效评价E R P系统实施和运行情况,可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管理上的持续改善。

2.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要素,即控制环

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近两年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

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E R P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共同点

1.目标一致

E R P系统与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效果、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同样作为管理工具,二者产生的效益并不能立竿见影,都需要长期有效的运行,在不断的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二者在具体的程序方法上虽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共同的目标决定了二者间相互协调的关系。

2.系统、全面性

E R P系统将关系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集成优化,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是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管理,任何单方面的应用都将不能发挥其最佳功效;内部控制也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经营的各个环节,不全面的内部控制将导致控制漏洞,产生风险隐患,同时内部控制各部分内容应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系统,如果内部控制内部存在矛盾,会使执行者无所适从。系统全面的共同点,使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3.强调流程设计

众多E R P实施案例证明流程的设计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可以说实施E R P是对企业原有流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从效率性、合理性的角度对各流程进行审视、规范和调整,流程中的控制监督环节将保证E R P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也同样强调前期的调研与梳理工作,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定建立在对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划分内部结构,确定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有效的方法和操作规范。

4.关注信息与沟通

科学的组织、协调、控制E R P的运行,必须与各有关方面进行信息沟通,沟通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在成功的案例中可能对沟通重要性的感受并不深刻,然而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反思,最能看出沟通不畅的严重后果,常常听到的典型案例是斥资上千万的E R P却最终弃之不用,这样尴尬的结果根本原因就是沟通的失败。同样,信息与

沟通作为五大基本要素之一,在内部控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信息是企业确认、评估、应对风险的基础,有效的沟通保证了信息在不同环节顺畅及时的传递。注重信息与沟通的共同特点,要求二者间在实施运行中相互兼顾。

二、E R 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E R P环境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

1.E R P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强有力支撑

E R P系统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扁平化,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在企业内部形成动态的工作流,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信息实时、同步的传递,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实时的监督与控制;E R P系统通过清晰的业务操作流程,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恰当的授权机制,使管理的层次、职责、流程,被标准化和固定化,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篡改或违背都相对困难,即使被篡改或违背,也会留下操作线索,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E R P系统打破了原有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了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有利于内部稽核与审计的完成。

2.E R P系统使企业内部控制的节点提前

内部控制从时间节点来看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企业最关心的是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无效行为和不法行为,而不是问题产生后如何查处。事前控制最大的优点在于防患于未然,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查处为辅。而E R P系统恰好体现了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 R P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强调事前计划、事

中控制、事后反馈的统一。E R 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集成到整个系统中,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突破了传统内部控制偏重发挥检查和纠正职能的局限性,将内部控制的预防性职能充分发挥,而预防性职能是加强企业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另外,E R P 系统通过定义与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法,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不仅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人为出错率,而且保证了资

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完全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数据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直至最细微的环节,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3.E R P系统的实施可以加强企业的监控力度

E R P系统已在国内应用多年,基于E R P系统的企业战略管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决策执行过程,它具有多因素性、全局性、长远性和预见性。当今企业在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不断变化、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环境下,而企业战略管理无法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基于E R P系统的企业战略管理正是在这种潜在需求下应运而生。通过实施E R P系统辅助高层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已逐渐成为当今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一种主流模式。从决策支持的观点来看,E R P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实际上是对决策者智能的延伸和对其决策活动的支持,协助管理者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实施E R P系统,可以帮助决策者将企业杂乱无章的历史数据和汇总数据进行深加工,从中抽取、过滤、综合和跟踪关键数据,并形成趋势预测和例外报告。

4.E R P系统中大量运用信息化技术

E R P借助于I 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采用了计算机最新的主流技术和体系结构,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系统,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通过替代繁琐的手工作业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管理流程的固化提高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和处理问题的效率,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性和可追溯性,充分挖掘它的价值,使企业决策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信息系统的作用使其在内部控制运行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业务等各方面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时间和数量上的超越,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部分人为风险,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促使内部控制运行更加健全有效,确保各类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处理,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借助于I 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使其在内部控制运行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业务等各方面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时间和数量上

的超越,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部分人为风险,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促使内部控制运行更加健全有效,确保各类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处理,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E R P环境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1.E R P系统实施失败的风险

实施E R P系统对企业来说无异与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是一场耗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数据整理、流程梳理、管理措施配套、组织架构调整等工作,这些因素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企业对E R P的情结可谓爱恨交织。基于E R P的特点,一个失败的E R P项目,也将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困难重重,使内部控制的落实与执行无立足之处,使内部控制思想和制度成为空中楼阁,导致企业陷于极大的经营风险中。

2.信息安全的风险

E R P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使企业更直接的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增加了外界通过不正当途径威胁企业网络安全的可能性;E R P系统为了实现数据的传递,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换,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技术平台和特点开发不同的接口,这些接口将会产生控制方面的问题和风险;访问权限的设置也是关系信息安全的问题,如果将访问权限开放给不应该拥有访问权限的个人或团体,将极大地提高数据遭到破坏的风险;E R P系统使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程序化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的质量,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被反复评估和优化,如果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那么控制失效就可能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由于程序运行的重复性而反复发生相同的纰漏,增加了由于差错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而反复发生的可能性。

3.形成了新的企业业务风险

在E R 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通过E R P系统在提高信息质量、信息传递速度和数据的共享性,保证资产安全、保障制度执行等各方面发挥作用。E R P系统强大的

数据库管理功能使传统跨部门的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和压缩,企业过去基于文件审批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无法适应E R P基于流程的管理需要。同时,由于企业的业务运作更加依赖于E R P系统,也导致了企业新的业务风险。

(1)环境控制风险。在E R P环境下,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的集成化使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逐步实现管理扁平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是更多的基于领导权利的需要,而是基于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业务流程风险。E R P实行集成化、流程化的管理,企业的运行和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交给了E R P系统来进行控制。E R P系统实施需要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设计,实行业务流程重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与新的业务流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E R P系统实施后如果要做大幅度的变动,一方面成本将会很高,另一方面也会给企业已经实施的E R P流程管理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因而需要寻求增强E R P 系统的流程定制能力的办法,使应用企业能在一定程度调整内部控制流程。

4.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更加高

E R P系统虽然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但最终要由人来设计、操作、控制。几乎企业的每个员工都会在其职责岗位上承担某种系统的输入、输出责任,由于信息通过系统平台实时传递、充分共享,每位员工的输入、输出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直接影响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业务操作,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甚至是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注2)。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广泛运用,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责任感、全局观、学习创新意识、复合知识结构的人员,是保证控制系统良性运转、不断优化的关键要素。

(三)E R P环境下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构

E R P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作用。比如在E R P下,企业可以通过E R P系统功能很容易地实现组织控制、预算控制,提高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等功能,从而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监督。在利用E R P为内部控制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的同时,企业也必须高度重视由E R P系统实施所带来的新的控制风险,并

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重新评估和完善。

三、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借助E R P系统集成化的平台优化企业内部控制

在传统环境下,信息系统中存在若干个“信息孤岛”,某一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可能部分来自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可能部分来自于其他不同的信息系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企业在管理现代化的背后不仅没有赢得任何控制的优势,反而是吃了大亏;企业海量的数据多次传输、反复核对,这不仅可能降低最终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导致控制的失误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仅仅是收集这些信息而花费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加大了控制的成本;同时,财务与业务系统的相互独立还导致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不能同步进行,各个部门不能实时获得所需要的数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对业务流程的控制也就失去了依据(注3)。由此可见,系统的集成化是其优化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

(二)借助E R P系统固化和优化流程

优化内部控制E R P控制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基于E R P系统标准流程基础上的、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新流程。在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时,首先,要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和集中的矛盾,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和数据共享,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其次,要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并尽可能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再次,尽可能将控制点设在工作执行的地方,使组织结构扁平化,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最后,将企业的各种业务从政策法规、标准流程、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规范,并且将这些规定固化入软件程序中,迫使企业人员按照这种既定的规则进行操作,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可以说,流程重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E R P优化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点。

(三)构建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构建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

(1)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过程是对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全过程。E R P系统追求的是管理的扁平化,各管理子系统的集成化,E R P系统的各模块之间也存在着各种紧密联系,形成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因而管理者应该各管理系统的特点及彼此的联系,在综合考虑自身业务流程、生产经营管理等基础上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2)内部牵制原则

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可以通过E R P系统功能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使用操作权限,通过建立相应的员工或岗位责任制度来明确权利和义务。各项流程作业视其性质分由不同部门处理,不由某部门或个人全程处理;如办理资金出纳者,不应兼办帐务,以达到相互牵制之效果。同时也应与内部稽核作业配合,在每一流程或循环中,设定若干控制点,负责检查处理过程中之有关业务有无错误,是否符合规定,各控制点的作业内容在系统中形成报表,以便于稽核或追踪。

(3)信息反馈原则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言,控制主体与受控系统发生作用是相互的。根据信息反馈过程及各个阶段的特征,通过E R P各模块功能实现各反馈信息记录并及时报告反馈信息,使各个控制主体能够及时了解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行使权利、履行责任,调整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活动。

2.构建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步骤

(1)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标准。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首先应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确立与实施一方面要保证企业运营管理的效果及效率,包括财产物资的完整性,经营决策管理的贯彻执行等;另一方面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报表信息、成本信息、财务预测和信息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等。

(2)构建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总体框架

为了在E R P环境中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在分析E R P环境下内部控制与传统内部控制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选定适用于E R P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并据此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一般采用美国1992年提出的C O S O内部控制框架,该框架中内部控制有运营效果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守等三个目标和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注4)。但在E R P环境下,还需要考虑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给企业业务流程带来的影响,随即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风险和特点,因而在构建E R 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框架可以借鉴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C o n t r o l O b j e c t i v e s f o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r e l a t e d T e c h n o l o g y,C O B I T),C O B I T由覆盖信息化生命周期的4个域、34个I T控制目标、318个详细控制目标组成(注5)。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可供参考的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本企业E R P实施与运行的具体情况,最终构建适应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总体框架。

(3)整合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由于关键控制点在企业业务处理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影响到全局成效,对于

保证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控制点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某些特定范围;因而鉴别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非常重要。当然,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发生转化的,这叫要求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不仅要鉴别各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还要分析二者的依存或转变关系。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业务流程的变化或组织机构的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鉴别控制环节,甚至调整控制流程。在E R P系统环境下,业务流程处理设计基本是都是面向流程的,系统各模块有其自身的业务流程处理过程,模块之间也存在着紧密联系,因而需要整合各模块内部及模块之间的内部控制流程,整合的过程应尽可能在系统项目实施及试运行到正式执行前完成。

(4)在E R P系统实施中确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E R P系统虽然作为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系统为大部分企业所用,但企业在实施E R P

系统时也不是买来即用的,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实施甚至需要第二次系统开发等。因而在E R P系统实施过程中就应引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想,通过E R P供应商与企业的充分沟通,根据之前建立的内部控制框架和各控制环节,整合流程,确定基于E R 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E R P系统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化中,也需要明确哪些内控功能不能完全依赖于E R P系统而仍然需要某些传统方式进行,在E R 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人机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且有效的E R P内部控制体系。

(5)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是指为预防和发现问题而在某控制点或控制流程所采用的各种

控制方法和手段等。由于控制业务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不同,因而相对应的控制措施也不一样,必须根据控制目标和对象设置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手段。在E R P 环境下,各流程控制措施都是在系统中实行,因而在预防和发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系统的设置,必要时候需要调整控制流程,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6)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实施运行E R P系统的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因为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这就要求E R P系统运行也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样,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对已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E R P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自测或自评,形成报告文件,帮助企业监控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适时调整E R P系统内部控制流程,调整内部控制点等。

3.构建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结论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E R P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它不但具有传统会计系统的基本业务功能,同时还能将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销售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功能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此外,E R 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生产预测、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以及绩效评价等多项辅助性的会计功能,能够对传统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进行改变,提升会计电

算化的管理效率。但同时,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所以,在E R P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E R P是企业管理与经营的一项工具,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企业管理要求进行固化,但其本身并不创造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内控体系而言,E R P是企业进行自控与信息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应结合E R 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对内部控制具体措施进行积极创新,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从而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的提升。

企业通过E R P系统的有效运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进行有效控制管理,重点还需要落实到人的执行。因而需要培养掌握一定计算机专业技术、善于系统分析、熟悉企业运营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利用E R P实现持续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科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引文注释】:

注[1]常云芳.基于E R P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9:5.

注[2]夏勇.E R 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

注[3]姚家奕.《管理信息系统》[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注[4]钱黎,宛爱荣.E R P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注[5]吕华.E R 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时代经贸,2011,(2):12.

【参考文献】

[1]吕华.E R 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时代经贸,20011,(2):12.

[2]郭立明,李春生.浅谈企业如何加强内部管理[J].企业经济,2012,(6):91-92.

[3]钱黎,宛爱荣.E R P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4]孙晓燕.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方案再设计[J].科技与管理,2011,(6).

[5]盛斌.对E R P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2.

[6]姚家奕.《管理信息系统》[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7]W I L L I A M A R,F R A N C I S X M.企业应用集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5-36.

[8]徐孝炉.华声科技E R P项目基础管理研究[M].桂林:广西大学,2010.

[9]李小凤.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9.

[10]姚征.E R 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2009.

[11]赵闽.E R 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8,(3):73-74.

上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所谓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存在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管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得某项特定控制无法实施或无效。企业的控制环境反映了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 我国财政部于2007 年 3 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在改规范中队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指出其构成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同时把内部环境解释:内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控制尽力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必须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五要素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彼此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其中,内部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监控是保证, 信息与沟通是载体.其下是具体内容的解释分析: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 系统分析经营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品股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事情要及时,准确地收集, 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 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出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环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 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还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小组成员:邢圆会计五班(83100528) 晋婉婷会计五班(46100526) 王晓瑜会计五班(24100520) 徐鹏详会计四班(24100404)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概论 (一)公司成立 (1) (二)公司上市 (1) (三)股东情况 (1) (四)经营范围 (2) (五)业务模块 (2) (六)经营业绩 (3)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一)风险管理 (3) (二)管理结构 (4) (三)组织结构 (4) (四)企业文化 (5) (五)人力资源 (5) (六)内部审计 (7) (七)社会责任 (8) 第三部分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及改进建议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陷 (10) (二)改进建议 (11)

一、公司概论 (一)公司成立 宝钢(Bao 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国有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过3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二)公司上市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经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1999]1266号文批准,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于2000年2月3日于上海市正式注册成立,注册登记号为 3100001006333。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140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0年11月6日至2000年11月24日采用网下配售和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8.77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人民币4.18元。 (三)股东情况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如何构建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考题及答案)

学习课程:如何构建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单选题 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三会”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股东大会 2. B 监事会 3. C 公司年度大会 4. D 董事会 2.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公司治理 2. B 人力资源政策 3. C 机构设置 4. D 权责划分 3.企业组织架构设计的要素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存在的价值 2. B 职责分离 3. C 管理的层级 4. D 制衡原则 4.作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要成为两种大师,即:回答:正确 1. A 精算师与架构师 2. B 精算师与会计师 3. C 精算师与律师 4. D 统计师与会计师 5.通常而言,企业合理的管理层级是:回答:正确

1. A 1~3级 2. B 3~5级 3. C 5~8级 4. D 9级以上 6.现代企业中,一个上级直接领导合理的管理幅度是:回答:正确 1. A 7~8人 2. B 2~4人 3. C 10~15人 4. D 15~20 7.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做好人才机制的四个方面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用人 2. B 育人 3. C 留人 4. D 汰人 8.现代企业管理的四个阶段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经验管理 2. B 制度管理 3. C 文化管理 4. D 书本管理 9.现代企业文化的三大层面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物质文化 2. B 制度文化

3. C 地理文化 4. D 精神文化 10.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起保障性作用的因素是:回答:正确 1. A 公司治理 2. B 人力资源政策 3. C 内部审计 4. D 企业文化 判断题 11.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债权人、职工、供应商和消费者。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 A 正确 2. B 错误 12.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环境建设的保障机制,用于审计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 A 正确 2. B 错误 13.现代企业的文化就是指企业老板的文化。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 A 正确 2. B 错误 14.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需要经常变更,让员工保持新鲜感。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 A 正确 2. B 错误 15.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一套班子”是指经营管理班子。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 A 正确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刘定岭(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内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常】控锚环境控制制度 1 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缺经济,发展于九十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近几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等特点。然而,或许正是这些优势导致了它们的诸多劣势: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等,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 ①在经营权和所有权未分离的状况下,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尽管部分中小企业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到位,谈不上授权和监管,更谈不上内部控制。②中小企业由于难以获取充分的资源以实现恰当的职责分离,导致一个员工可能同时兼任几个岗位,而这些岗位可能存在不相容性。③管理层控制业务的能力会导致其不恰当地越过控制过程的可能性增大。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外部环境问题分析 控制环境是对控制程序和控制技术的选择及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 2,1.1 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支持环境问题分析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政策有失公平,企业融资困难,对于用于内部控制的支出也就格外慎重。另一方面,外部监督乏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通过外部监督的力量来验证其质量和效果。而目前,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以及法律对未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威慑力不大,企业违法成本偏低。 2.1.2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问题分析①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家误认为自己对市场的经验把握能力加冒险精神得到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科学。一些企业领导高度集权,“家长式”作风日盛,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给自己设立的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②内部监督缺乏有效性:中小企业缺乏监督,更缺乏监督体系,致使奖罚不到位,使各层次领导及员工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为随意而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的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缺席;有的设有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独立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③内部控制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上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这样就造成岗位设置缺乏有效牵制性。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明显薄弱,没有建立完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人员,也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和控制环节中。不少中小企业的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根本没有建立,甚至有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全由一人包办。其直接后果是,在会计上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上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造成管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概要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环境愈加复杂激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发展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在1936年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正式提出,其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各界逐步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逐步总结与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内部牵制,到40年代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到80年代到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再到90 年代以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关注点、内控技术、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都随着经济发展和学术界的研讨在不断变化。在内部控制发展初期,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职责分工和交叉检查等方法,抑制账目舞弊的发生。现今,内部控制一般是指企业为保证完成其目标,确保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保证企业运营策略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有序进行,确保企业高效率的运行而在公司里实行的调节、管制、计划和评估的方式及其技术措施的总称,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还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公司想要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并充分获取、利用所有资本,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在公司内实行的一系列约束和调整的策略、流程和措施。 (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指公司在经营管理当中对于一些风险源实施辨别、确认、评估与监管,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实施一些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监控与预防,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安全保障的程序。 风险管理概念最早在1930年由美国管理协会(AMA提出,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迅速扩大,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对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与相关理论的研究逐步增加。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早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

沃尔玛公司内部控制之内部环境分析

沃尔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由于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迅速,尤其是在零售也,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在零售也的广泛应用等因素的作用下,使扁平化结构和管理成为可能。沃尔玛采用了这种组织结构,不断的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向下分权,CEO下设立四个事业部,分别管理着购物广场(含折扣店)、山姆会员店、国际业务和物流业务,下面为庞大的分店,同时另设两个商店管理事业部。这种管理分权化已经成为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的共识。这样做可以在鼓励下级努力工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符合了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也符合企业内外环境要求,使组织架构设计与企业的市场环境、行业特征、经营规模等相适应。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应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沃尔玛的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人才管理战略、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 沃尔玛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材料中可见沃尔玛的人力资源战略归纳为: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吸纳人才。这将在“人力资源”中具体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经营战略。沃尔玛的发展与其首创的“折价销售”的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以较低的价格大规模采购,再以低于一般超市的价格出售优质商品,其正确的经营战略定位使其获得了无数顾客。 沃尔玛的对于低价薄利多销理念和对自身的核心竞争了分析使其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控制开销,控制损耗比竞争对手更加节约成本,实现低价销售,达到竞争优势。 从沃尔玛的案例中可见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它是企业执行层的行动指南,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分析来制定企业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 摘要:内部控制促进组织中目标不完全一致的个体进行合作,需要企

业所有成员参与,包括董事会、经理层和所有其他员工向着组 织既定的目标努力,对企业如下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维护专 用资产提供者的权益,确保企业战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活动 的效果和效率,确保信息可靠,确保企业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 和规章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控制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假设内部控制是一座金字塔,那么 控制环境就是金字塔的底座与根基,是影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字: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一、控制环境的定义和地位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影响内部控制建立和发挥作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称。由于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都必须基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内部控制就是空中楼阁,控制环境的好坏影响和决定着内部控制建设的质量,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如果控制环境恶劣的话,会增加内部控制的成本甚至会使其形同虚设。优良的控制环境不仅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因此,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中支持、影响和制约其他因素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关键。 二、控制环境的要求 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 三、控制环境的七要素 (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如果企业员工对内控制度没有认识、理解、参与,那么所有内控措施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应使自己的员工理解内控体系的作用,并使他们自律、提高其行为对内控制度的遵从度和自觉度。我们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内控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其产生心甘情愿地为本企业

传媒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媒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传媒业的发展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虽然近些年一些传媒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取得比较成功的改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是研究传媒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传媒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其必要性 内部控制简答来讲就是一个保护企业经济资源与会计信息的体系,确保企业经济资源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其手段是利用企业单位本来的分工,分工就会而产生的制约与联系的关系,这些关系就能将整个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方便真正控制和掌握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来讲它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越着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建立完善一套适合现代时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显得极为重要,而这个制度的建立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地位的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简单是国内竞争了,而是整个世界的竞争。但是在竞

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风险也变的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接着就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制度与决策的执行,当建立完善好一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高效完成,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应有控制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制度,企业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会大幅度的改善。另外就是有利于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于公司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企业内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企业进行有效决策的信息基础。还有就是加强企业风险的防范,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竞争以及国际竞争都变的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经营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断加剧。一个想要不断发展、不断强化自我的企业就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前列,就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加强企业对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从控制角度来看 1.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硬件和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的能力。而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的方面主要就是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混乱,内部组织如同虚设;股份不均,一股独大;人事部门的岗位分配不合理;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4924945.html,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作者:沈启玲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7期 摘要:现代物流是一种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又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随着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强化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要素,分析了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由此提出了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希望对物流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途径 “内部控制”的概念由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正式定义,它是企业内部一项系统的自我监督和调整的体系。一般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五大要素,这五项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项存在问题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作为增长比较快的新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要素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五方面要素,如果把企业内部控制比作一个人,那么控制环境就是内部控制的系统的“空气”、风险评估是“大脑”、控制活动是“神经”、信息沟通是“血液”、监控是“免疫”,缺一不可。企业发展就如同行走中的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就如同人的器官出现疼痛导致人停止不前一样,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系统的“空气”—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物流企业的基调,是内部控制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助推器。一般包括企业文化、高层管理方式、企业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及规则。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大脑”—风险评估 物流企业重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就如同人有一个健全的大脑。企业要建立具有有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运用相关机制加以控制,同时在企业控制环境发生变化后,要在新的控制环境下对企业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改善。 (三)内部控制系统的“神经”—控制活动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

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

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

商积极性乃至企业采购成本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众多的生产环节中,所需的各种不同原材料和产品都需要各类供应商来供货以支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对于某一生产环节所需的原材料或者产品,能够供货的供应商也同时会有好几家。这样,企业 所面临的供应商的总数就会相当庞大。 在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和对其的管理工作上,很多企业的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 间寻求磨合和平衡。但是, 持这种想法来工作,不可能使企业与每一家供应商都维持同样的关系;而若挑选一些供应商进行重点突破,时间长了便会形成对这些供应商的依赖,不仅不利于企业寻找更加优秀的供应商,而且还有可能在企业内部产生寻租现象和腐败行为。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需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供货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是否可控、售后服务质量及出现问题时的响应时间等。 第二,编列各产品的供应商名录,并根据对供应商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评级,在采购部门实现资源的共享,使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时,按条件进行筛选和比较。 第三,对采购的产品,选择多家符合条件的供货商进行询价和比价。对于选定的长期供货商,也应进行定期的价格谈判。根据不同产品的成本构成特点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价格谈判周期,降低采购的成本。 四、做好采购管理为企业带来的利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也越来越多。采 购管理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不论从成本、质量的角度, 还是从交货期和运作敏捷性上方面,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做好采购管理,为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利益是能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产品价值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由采购部门或者供应商提供的,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水平也取决于采购管理工作的好坏程度。 然而,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加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以及提高企业对于市场行情的敏锐性,是采购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隐性利益。通过采购环节的管理工作,将企业对质量的管理工作拓展到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过程,从源头进行控制;通过缩短交货期,降低库存占用,缩短资金周转期,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可以说,做好采购管理工作,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敬辉蓉,李传昭.采购管理理论综述.工业工程,2008年3月 [2]黄奇.论采购管理与沟通,市场周刊,2007年10月 [3]马木洒.浅议企业采购管理.甘肃科技,2009年12月 一、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 内部控制环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含义,它不仅涉及基本的诚 信与道德价值观的要求,还必须与企业发展目标、 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策略、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等众多事项相联系。具体来分析,重要的组成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形式不同,支撑企业运作的组织结构也不同。如果企业能够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整体运营稳健,环境气氛和谐,必将有助于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力地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文化。如果企业有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能够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企业的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三)所有员工权责的分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权责划分。合理的权责分配可以成为每个员工工作的动力,会促使其发挥各自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基本的权责分配方法包括:编制工作职责,明确职责权限,杜绝“越权”和“缺位”管理;开展岗位职责描述,细分岗位职责,并对相应的授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范徇私舞弊现象。这些措施有有利于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形成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管理者的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五)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从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多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原因时,都提出领导层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可见,领导层的重视与否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 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刘文利 (焦作市易生元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焦作454150) 摘 要: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顺利实现经营方针和发展目标 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简要阐述组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继而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 刘文利: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30··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上、风险防范及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及健全。本文以重庆市腾飞能源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结合重庆市腾飞能源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措施,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我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rofit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but the current domestic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hich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Taking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hongqing's soaring energy Co., Ltd.,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s ;issue ;countermeasure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摘要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往往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整个经济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仍然有诸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完善。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1、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觉得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减少代理成本。2、设计内部审计机制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 3、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于企业的一切角落,影响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 4、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因素,它所包含的雇佣、培训、评价、考核、晋升、奖惩等业务,向员工传达着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和胜任能力的期望水平的信息,这些业务都与企业员工密切相关,儿员工正式企业执行内部工作制度的主体。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有效的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在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其实施的质量。 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它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提供了基本规则和构架。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员工的诚信度、道德观和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管理层授权和职责分工、人员组织和发展方式;以及董事会的重视程度和提供的指导。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充保证其他要素建立和运行,从而对企业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具有重大、持久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企业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国外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界通讯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的发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在国内,财务舞弊案件同样令人触目惊心,中航油、银广厦、红光实业等一系列造假案件无不折射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人们渐渐的从惨痛的教训中开始反思健全的内部控制对有效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想深层次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所依赖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必然是信息化。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颠覆性的,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增强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强了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这给传统内部控制的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在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观念,从信息技术下内部控制产生的新的特点出发,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是完善现代企业监督和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关于信息化下内部控制的研究 最早提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01)的专业文献是192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联邦储备委员会(FRB)修订发布的《会计报表的验证》(Verific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最早定义内部控制的是1936年在上述基础上再次修订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Examin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 by Independent Public Accountants)。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内审部门除了能帮助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还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审部门的监督力度取决于它的地位。内审部门地位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并且不附属于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这样才能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由专业内审人员制定企业合适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和评估控制政策的程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控中的漏洞并修正改进,并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另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经验,确立适合本单位的内审机构组织形式。 (四)、企业文化的建立 内控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更是一种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强化员工的控制意识,增强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形成的决定因素是董事会及其战略决策等文员会的管理理念与经营决策。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严格要求自己,踏实敬业,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并突出管理者在企业文化领导者的地位。因此,管理层可通过树立正面的积极的经营理念来影响企业文化,或通过各种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企业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文化容易出现其某些方面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问题。所以,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文化作出及时的修正。 四、论文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禁忌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成熟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需要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也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影响到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在我国现实国情下,内部控制还要许多不完善之处,但通过对于内部控制的问题认识和对其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春梅,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策研究,前沿,2006,(9) [2] 张永欣,马静,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会计之友,2010,(3) [3] 吕玉伟,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价值工程,2008,(9) [4] 廖智群,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5] 陈祥喜,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科学咨询,2008,(7)

内部控制调查表一

内部控制调查表(控制环境) 序号项目调查内容备注 一、组织构架 1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 相互制衡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和议事规则是否明 确并严格履行。 是 2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致 力于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1.是否科学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分工。是 2.董事会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内 部控制评价意见,定期听取内部控制报告,督促内部控制整改,修订内部控制要求。 否 3 组织机构设置科学、精简、 高效、透明、权责匹配、相 互制衡1.组织机构设置是否与企业业务特点相一致,能够控制各项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各 司其职、各尽其责,不存在冗余的部门或多余的控制。 是2.是否明确了权责分配、制定了权限指引并保持权责行使的透明度。是 4 组织架构适应性是否定期梳理、评估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优 化调整,是否定期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 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是 5 组织架构对子公司的控制 力是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特别关注异地、境外 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 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是 二、发展战略 1 发展战略科学合理,既不缺 乏也不激进,且实施到位1.企业是否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 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 战略。 是 1

如何构建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时代光华满分试卷

如何构建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1.环境对于企业内控非常重要 环境对于企业非常重要,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决定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成败。控制环境也可以说是企业的控制气场,只有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气场,才能搞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员工是否同意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如果99%的人不了解内部控制,就不要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而应该加强气场建设,让员工形成共识。 2.三鹿集团案例分析 【案例】 三鹿集团的覆灭 2008年,三鹿事件位列中国十大违法事件榜首,美国时代周刊将毒奶粉事件列入2008年全球十大新闻,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的消 息,至此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 三鹿集团破产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环境不佳,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对于内控环境的思考,给人们带来了很大启示。 三鹿奶粉控制环境缺失 三鹿奶粉的控制环境缺失,是指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存在极大问题,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市奶粉有限公司,96%的股权由公司老员工持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一人任职21年,三鹿集团的董事会基本上由董事长一个人把持,内部人员控制特别严重,治理结构严重缺失。 很多企业采用董事长兼总经理模式,董事长是决策者,总经理是执行层,如果决策者与执行层合二为一,虽然执行效率非常快,但缺乏制衡。这要引起中小民营企业的高度警惕,尤其对于家族企业,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是不会存在问题的,但以后问题就会逐渐显露,一旦企业老板的思维固化很难再改变。有些中小企业老板认为制度流程、财务报表都不重要,仅仅依靠市场直觉做决定,虽然成功率可能会很高,但有可能出现一次错误就非常致命。 管理者道德价值观沦丧 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道德价值观,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三鹿集团的管理者明知奶粉有问题,仍然对外出售,这是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崇尚作秀的企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