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

我国建设项目仍存在着投资行为不规范、经济效益差、违法违纪现象较多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管理手段相对滞后。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众多的内控法规和制度,但这些内控制度无专门针对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建设项目,目前建设项目内控制度的制定显得相对滞后。本文从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角度,拟结合内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试析,分析了我国建设项目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机制;问题

目录

一、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特点 (3)

二、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3)

三、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4)

四、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目标 (4)

五、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原则 (5)

六、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内容 (6)

七、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7)

八、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机制 (8)

九、我国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0)

十、强化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对策 (11)

参考文献 (14)

一、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特点

(一)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概念

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就是在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及其财务会计机构或人员运用会计手段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勘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等。

(二)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特点

1.组成建设项目的绝大部分过程是一次性的、非重复的过程,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应能适应建设项目由准备、实施到投产竣工的整个发展过程。

2.建设项目团队的组成是一个包括众多各自独立的参与方的动态过程,新的参与方陆续进场,已完成相应任务的参与方陆续离场,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需要有相当大的覆盖和适应范围。

3.建设项目包括了众多的专业和工种,接口多、界面复杂,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设计也相应比较复杂,并要有相当的弹性。

4.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目标相互制约,任何一项控制的失效,都可能引起其他控制目标的失效,建设项目应建立始终围绕项目总目标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内部控制理论介绍

单位和组织为了建立和维护正常的运作秩序,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如期完成生产经营与业务活动,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并运用一定的手段对生产经营与业务活动施加影响,使之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或计划进行。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应运而生。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产生于西方,各界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风险管理阶段。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近年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006年7月15日我国企

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影响力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2008年5月22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仍将继续,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完善内部控制是必然趋势。

三、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是建设项目科学管理的需要

随着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行,项目管理中的审计监督制已经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融合成为符合国际惯例的、先进的管理机制。项目法人要发挥管理的主导作用就需要建立从筹建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采用先进的建设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控制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

(二)内部控制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需要

由于建设项目投资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设计方案、招投标、工程施工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三)内部控制是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需要

当前建设项目中暴露出来的许多突出问题都与控制不严有关。工程概算、预算、决算的作出,工程价款的支付和结算、工程的会计核算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支撑。因此对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很有必要。建立相宜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项的拨付、工程质量、投资、进度等进行管理控制;参与审核工程合同的金额、支付条件、结算方式及其履行情况等,并以此作为支付合同价款的依据,防止工程款超付。

四、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统一,其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一)防止舞弊行为,保证项目资产的安全完整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资产及相关

记录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减少甚至杜绝腐败的发生。

(二)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良好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就是确保企业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建筑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完成建设任务,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降低项目建设风险

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加上其自身的特点即项目的单件性和管理过程的一次性,都决定了项目的建造过程具有很大的风险。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应当对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的稳健运行。

(四)促进管理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业务活动,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处理单位各部门、人员之间的责任及经济利益关系,促使其协调一致地完成各项工作从而确保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运作效率。内部控制环节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造价、质量和投资效益。

五、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职责分工原则

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即项目内部必须实行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处理业务的权限、政策界限与纪律规定。

(二)相互牵制原则

其目的在于利用不兼容职务的分离和每项业务由多部门、多人员处理所形成的相互牵制关系,实现内部的自动控制。应当保持部门的独立性,以达到相互的制约,即项目必须在精简的基础上设立能充分满足公司经营运作需要的机构、部门和岗位,各机构、部门和岗位职能上保持相对独立。

(三)健全性原则

项目建设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覆盖项目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经营环节。即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普遍适用于公司每一位职员,不得留有制度上

的空白或漏洞。

(四)成本效益原则

建设项目应当充分发挥各机构、各部门及广大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经营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

六、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内容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合同控制,资源控制,质量、进度、费用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控制。

(一)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的核心内容体现为对合同签订过程的控制和对合同履行过程的控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合同形式有: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材料及设备采购合同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实施控制的实质是纠正偏差,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由于我国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普遍存在合同内容不完整,合同条款不合规,合同签订手续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合同控制。

(二)资源控制

资源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合理确定资源需求,合理落实各种资源结构。建设项目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在按时输出一个质量、性能合格的项目的前提下,寻求资源投资的最小化。

在各种建设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关键的因素。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各单位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注意通过运用一切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并通过相应的制度约束规范建设者与管理者的行为,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最佳施工线路,以达到劳动力的节约。

建筑安装材料是建设项目的物质资源,他们通过人的技术经济活动转化为建设项目实体,是建设项目造价中所占比重最高的资源之一,所以加强对建筑安装材料的控制也十分必要。

建设资金控制应贯穿于从投资计划的编制、资金筹集到资金使用及竣工决算全过程。资金控制的关键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运用适当的方法正确编制预算,通过建设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保证预算的正确执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避免建设资金外流,控制计划外项目的产生,严格履行合同进行价款结算,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的建立便是资金控制的具体表现。

(三)质量、进度和费用控制

质量控制包涵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为质量管理控制,内容之二则为质量的技术性控制,包括质量检测控制标准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的确定、质量技术测试方法的明确等相关内容。

进度控制通过进度计划控制和进度计划执行过程的控制得以反映。由于项目控制系统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所以进度计划的贯彻与执行也要逐级落实、逐级细化。进度计划包括管理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两大部分。

费用控制表现为对建设项目计价过程的控制,即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控制,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签订阶段的合同报价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结算控制以及竣工阶段的竣工决算控制等。

(四)现场控制

无论是业主还是总承包商,或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都必须落脚于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管理控制,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优化现场环境;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数据资料管理;注重现场协调工作;建立现场工作全面考核与评价的标准体系。

七、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建立建设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建设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二)项目决策控制

建立建设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

1.建立建设项目的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建设项目或者攫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2.建立建设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3.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三)概预算控制

建立建设项目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概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项目的立项和建造都应依据概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以及未列入概预算的特殊事项应当履行特殊的审批手续。同时还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四)价款支付控制

建立项目进度价款支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价款支付及时、正确。

(五)竣工决算控制

应当建立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竣工清理、竣工决算、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竣工决算真实、完整、及时。

1.竣工清理制度:明确竣工清理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如实填写并妥善保管竣工清理清单。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及时了解各项债权债务。

2.竣工决算编制制度: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

3.竣工验收制度:及时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对竣工验收进行审核,重点审查验收人员、验收范围、验收依据、验收程序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于超预算的费用应当妥善处理。

4.基建节余资金的控制:建设项目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要认真清理结余资金。应变价处理的库存设备、材料以及应处理的自用固定资产要公开处理,应收、应付款项要及时清理。清理出来的结余资金按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八、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机制

(一)组织控制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是建设项目各项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的保证。组织结构控制在于提供建设项目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等活动框架,在于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设立决策与监管的支持机构,关键是实行不兼

容职务分离,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从而使每一业务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控制应抓好如下几点:

1.要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同时建立建设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建设项目业务的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2.将建设项目中业务不兼容岗位和部门相分离。部门分离具体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部门的职能相分离;岗位分离要将计划、工程管理、造价、财务和审计等不兼容的职能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且应分设在不同部门。

3.岗位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使得建设项目全过程在受控状态,防止建设过程中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核算机制

根据《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同时应对每个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对所投入的物资和资金等应当及时、正确地进行记录。

在进行项目建设的核算控制之前,应当制定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建设项目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与运用、物资采购与使用、财产清理与变动等业务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建设项目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及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制约监督机制

制约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的相互牵制原则的具体运用。相互制约在横向关系上表现为,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需要分离的职责主要是: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具体项目建设而言,即对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投标、验收、核算等均应明确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建设项目业务的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时要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配备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取向、取得相应从业资格的人员办理建设项目业务。

(四)授权批准机制

从事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对项目相关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对于建设项目应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且其立项和建造应经企业管理者的书面认可。同时审批人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相关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建设项目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建设项目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

九、我国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管理方式陈旧,内部控制机制弱化

目前国外比较注重企业管理、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些国家还以国家或行业名义制订了许多相关制度。相比之下,我国相当多的建设项目重视立项,轻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活动。有的建设项目虽然制定了一些内控制度,但是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只是为应付外部检查,在项目建设中既不按章执行,执行后也不进行跟踪检查。

(二)内部控制部分重点环节制度不完善,资料不健全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招投标、材料采购、质量控制及会计核算等环节的控制,这些控制环节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造价、质量和投资效益。而现行的规范对控制环节的设置不明确,甚至对一些重要环节未加以考虑,如对招投标的控制未予以规范。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建设单位会计、财务管理规定等法规和制度,但对

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的制定却相对滞后。

(三)建设建设项目决策控制薄弱

由于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起步晚,经验积累少,加上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日趋复杂,存在的管理问题较多,其中建设建设项目的决策控制尤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预测粗糙:许多建设项目建设的概念萌发后缺乏客观公正的调查研究,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比较薄弱,甚至为了追求可行性,在进行市场预测时,通常会造假,扭曲预测的真实性。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完整,研究论证深度不够:按照国外的通常做法,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深度应能达到确定方案的程度,基本相当于我国的初步设计应达到的水平。我国可行性研究与之相比,差距较大。

(四)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评价没有具体标准,缺乏统一标准

建设项目可以区分不同地点、不同行业,还可以分为新建、续建、更新改造等类型。受项目划分为大中小型、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高低不同等因素影响,其内控制度要求指标和标准也不一样。由于缺乏一个权威性和可信度高的统一衡量和评价标准,所以审计成果很难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所承认,从而产生审计风险,并且也没有项目自身的特点。

十、强化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切实加强以会计控制为中心的内部审计监督。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建设单位要不断自检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属于内部评价系统的内部审计及其监督检查渗透到工程建设管理中去,同时聘请、接受中介机构和国家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监督检查,力争与国家相关机构监督检查的外部评价系统相得益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2.建立高效的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决定作用。建设项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本着适应性、牵制性、协调性及效率性原则,选择最适合当前发展情况及建设建设项目特点的组织形式或模式,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控制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3.建立以会计为中心,以建设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为监督对象的控制方法和政策,做到内部会计控制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二是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之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规范工程管理。各类机构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财务和自身工作需要,在对内部会计控制行使监督职能时,要进行相对独立的再设计或审核修订,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二)加强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系统自身的功能,是内部控制执行环节的要件。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审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建设投资效益低下、建设过程效率不高等情况的发生,能够及时发现、揭露和纠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堵塞工程管理上的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建设资金的浪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2.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论证、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通过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跟踪审计,搜集和占有大量翔实的有关工程成本和造价方面的资料,结合实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加强审计分析,从管理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建设单位或施工项目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进行审计,从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建议,促进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三)建立信息沟通体系,实施有效监督

1.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按控制系统的需要识别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和经济地传递给相关工作人员,使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

2.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地执行,并且保证良好的执行效果,就必须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并堵塞建设项目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确保项目施工的经济效益。监督可通过日常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完成,或者将二者结合。

(四)建立完善的项目责任体系,落实终极责任。

按照工作职责,建立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目标明确的责任中心,并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使成本控制分解到各责任中心负责人,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建立以百分制形式按期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利,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每项工作有规可依,形成努力降低施工成本的良好氛围,为优化成本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控制环境,优化风险评估体系

1.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素质在项目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建设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在许多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基本上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我国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会提高项目质量,还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成本。因此应从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入手,完善项目内部控制环境。

2.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提高项目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如果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那么在项目开工前,管理者就会对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够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控制已预知的造价风险。项目造价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当项目建设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2] 刘国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评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4] 柳絮,刘小清.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5] 时现.建设项目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方法与实务》编写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7] 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8] 陆冰沪.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实施意义[J]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46-48.

[9] 张宏,崔松.关于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 .Commercial Accounting,2006(5月上半月刊):42-43.

[10] 张宏,崔松.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16-17.

[11] 张韶莲.论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要点[J] .企业管理,2005:18-19.

[12] 季传先.浅谈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31.

[13] 康波.谈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J] .审计与理财,2006:22-23.

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doc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内部控制系统与外界经常进行能量交换,而控制环境正是能量的直接承受者。所以,针对我国目前现状来讨论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问题,笔者认为,宜内外兼顾,尤其是要注重人的因素。因为不管多么好的制度,如果人的困素不起作用,那么制度终将失败。具体而言,针对内部控制环境发展的滞后性,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我国企业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这对改善内控环境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善此种状况,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再次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这些专门委员会应包括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等,应该由专门董事充当这些委员会的委员,使其在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和控制、对外采购、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投融资决策等一系列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发挥监控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及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更何况,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

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而且,从西方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离不开一个完善成熟的经理人市场。经理层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与执行情况的反馈者,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应注意协调激励与监督机制,保持经理层的稳定性与公司政策的稳定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4、利用外部中介组织,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作用。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一般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管理当局提出管理建议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成果,了解自身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借此获得改进内部控制的机会。 5、重视“人为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实现内控最高境界。“人为”是指每个人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形成了“人为为人”的良好互动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在新的环境下实现质的飞跃。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措施》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但是我国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上仍然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比较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规模、盈利情况而较少关注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情况,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分三个类型: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三是一部分企业虽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落实内控制度时却大打折扣、流于形式,影响了内部控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还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促使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1.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完善。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维护企业资产安全,提升企业信息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目前,我国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建立了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考虑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及生产流程都有较大的差异,不充分考虑该内部控制制度在本企业的适宜性;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不完善,

没有形成整体系统,没有建立自我防范和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达不到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对内控制制度的要求。 1.3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此,企业要通过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识别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潜在风险,避免企业潜在风险因素的发生,不断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其风险意识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没有设置风险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还有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局限于少数业务具体部门,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相关环节,没有形成整体风险、局部风险、长期风险、短期风险等一系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4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第一,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控制活动流于形式,停留在文件层面。第二,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缺乏定期的检查、监督。很多案例表明,许多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而制度的严格执行需要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定期的检查和监督。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考惩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或制约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是检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流于表面,未能做到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使得我国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志诚财务公司为例开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志诚财务公司 为例开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志诚财务公司为例开》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了一下发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志诚财务公司为例 xx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志诚财务公司为例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的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内容、深度、广度、质量及规模上都发展很快,已从单纯的查账发展到内部控制的评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高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为整顿资本市场秩序,对内部控制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这一业务出现,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监督和协调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提高决策信息的有效程度。改善内部管理,提高

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降低和规避经营风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在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志诚财务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收集了相关业务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在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二)选题的意义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领导的左膀右臂,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关键。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开展内部审计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建立明确的经济关系和具体的经济责任评价、考核、监督制度,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职能,决定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开展内部审计,促进各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它能有效的发现企业过去经济行为的不规范之处,促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为了达到监督企业财务收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经营管理,从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审计的萌芽首先在美国出现,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D)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同年9月,该机构颁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

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本单位所有工程项目的建筑质量,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程项目符合有关规范和要求,最大限度的节约建设资金和发挥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程。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 第三条为了加强本单位基本建设的宏观管理,科学合理的安排工程项目,本单位就具体工程项目成立管理处,管理处负责对该制度进行具体实施。 第四条管理处职责: (一)根据生产、工作、生活的需要,研究决定基本建设项目及投资; (二)研究决定管理处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临时提出的急需建设的单项工程; (四)研究决定工程设计的重大变更; (五)管理处领导组织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项目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工程项目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有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的时间、内容、地点、参加人,由管理处请示分局领导决定,办公室负责会议的通知,记录并及时编写会议纪要,管理处方面记录由管理处同志负责记录并整理; (六)管理处会议由主任主持召开,主任外出由工程部负责人主持召开。 第五条管理处下设工程部、计划投资部,是项目的执行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六条工程部职责: (一)贯彻落实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 (二)收集相关资料,为领导组决策工程项目、投资、预决算、重大设计变更提供尽量详细必要的依据; (三)提出工程项目立项的建议,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设计、预算、工程质量监理、验收、决算等管理工作。

(四)参加工程项目的招议标工作,凡单位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议标; 工程项目的招议标由单位负责领导提出申请,由管理处负责组织。 招议标参加人员: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监察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其他参加人员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会研究决定。所有工程项目招议标后,必须签订合同书,合同书必须遵守国家合同法,所有参加人员都必须签名。 (五)工程完工后,组织工程验收; (六)工程验收后,及时审查施工方决算和施工资料,确保工程资料(尤其是保证资料)的齐全完整,并及时入档保存。 (七)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和协调,加强对本单位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培训,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款项拨付。 (八)及时召开有关方面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管理经验,协调好有关各方的关系。 第三章项目立项及审核管理 第七条管理程序 项目申报部门根据单位需求、技术需求向单位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经单位负责人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由生产股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生产股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要求,进行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可行性评审 分管领导及管理处主任组织实施项目的协调和评审相关工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初审,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及上级领导汇报,审核通过后,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编制《项目立项评审报告》。 2、立项的批准 生产股将《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评审报告》送交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查,交由上级领导及相关单位批准。 3、立项结束 生产股将立项文档归档备案。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16T08:57:40.0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6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杨凯 [导读]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杨凯(中铁物资集团铁建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角度,对我国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石。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又于2010年4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配套文件。这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基本规范》为基础,以《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配套指引为补充的、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且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看,在新的会计准则背景下应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已成为了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司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它涵盖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对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公司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文化、业绩评价机制等。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可以看出,在这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失效问题。 1.1 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造成内部控制的流于形式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有的为内部控制只针对一般员工,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与审计有关系,而与企业没有直接关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它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1.2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不完整、不科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使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许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偏重于事后控制,通常是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更严重的是,企业往往注重钱财等有形资产的控制,对人员素质和信息等无形资源控制不够,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已建立的内部控制要保证其有效执行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相配合,目前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内部审计部门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的监督检查权力,而在执行内部控制时也没有具体的奖惩标准,结果,内部控制执行好坏都一个样,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1.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妨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内控制度更多地维系在经理层的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基础上。我国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缺乏分工,没有按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投融资决策没有专门董事监督;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1.4 公司文化建设薄弱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公司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公司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公司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公司文化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在良好的公司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问题。大多数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公司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公司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很多公司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1.5 监督,考核机制乏力目前多数企业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来实现,但是一些企业的内审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财务部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较突出的薄弱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检查或者没有认真去考核、检查,而只流于形式,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制度无论多么先进、完备,在没有有效监督考核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几点思考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本企业以“合作、进取、至诚、超越”的企业文化为指导,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监督反馈环节等都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中。 2.2 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本企业首先加强了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同时加强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此外,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 2.3 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财务流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财务信息化既能简化和规范内部控制,同时又能提升实施效果。本企业在2007年4月份,引入了财务办公自动化的新平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有关财务子系统的使用,实施信息系统全面集成。采取“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办法,将管理流程自动化、软件功能服务化、接口技术标准化、业务功能模块化融为一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集中交换平台,实现了借款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和差旅费报销流程的信息共享和流程简明。财务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内部控制上更加严谨,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工作总结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总结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09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2010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2011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11年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2012年4月试运行。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

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主要有:(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刘定岭(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内外部支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常】控锚环境控制制度 1 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缺经济,发展于九十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近几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等特点。然而,或许正是这些优势导致了它们的诸多劣势: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等,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 ①在经营权和所有权未分离的状况下,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尽管部分中小企业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到位,谈不上授权和监管,更谈不上内部控制。②中小企业由于难以获取充分的资源以实现恰当的职责分离,导致一个员工可能同时兼任几个岗位,而这些岗位可能存在不相容性。③管理层控制业务的能力会导致其不恰当地越过控制过程的可能性增大。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外部环境问题分析 控制环境是对控制程序和控制技术的选择及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 2,1.1 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支持环境问题分析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政策有失公平,企业融资困难,对于用于内部控制的支出也就格外慎重。另一方面,外部监督乏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通过外部监督的力量来验证其质量和效果。而目前,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以及法律对未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威慑力不大,企业违法成本偏低。 2.1.2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问题分析①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家误认为自己对市场的经验把握能力加冒险精神得到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科学。一些企业领导高度集权,“家长式”作风日盛,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给自己设立的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②内部监督缺乏有效性:中小企业缺乏监督,更缺乏监督体系,致使奖罚不到位,使各层次领导及员工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为随意而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的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缺席;有的设有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独立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③内部控制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上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这样就造成岗位设置缺乏有效牵制性。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明显薄弱,没有建立完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人员,也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和控制环节中。不少中小企业的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根本没有建立,甚至有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全由一人包办。其直接后果是,在会计上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上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造成管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分析 ——以新华制药为例 一、新华制药公司概况 (一)新华制药公司简介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43年,公司于1996年股票上市,是H股和A 股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持有并行使国有股权。山东新华制药是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也是国内重要的咖啡因产品生产商。公司于1998年11月经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后,转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制药公司生产的咖啡因通过了美国FDA的检查和复查,出口美国,属免检产品,产品的高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作为我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及中枢神经类等药物生产企业,山东新华制药经过67年的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决了国内外诸多医药产品线的普及需求和特殊需求。在我国化工及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企业地位和影响力。公司年产化学原料药总量2.5万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安乃近、布洛芬、阿司匹林、咖啡因、左旋多巴等药物生产企业,拥有乙氧苯柳胺等10个原料药独家品种,8个原料药主导品种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同时“新华牌”产品在国际上还拥有极高的荣誉,许多合作伙伴系国际知名500强企业,均纷纷称赞山东新华制药是最诚信的企业、新华品质是“N0.1,全世界最好的产品!” (二)新华制药内部控制概况 山东新华制药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香港证券市场有关的规定,制订了《公司章程》、《董事会工作条例》、《监事会工作条例》、《总经理工作条例》、《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独立董事工作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外担保管理规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确保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召开、重大决策等行为合法、合规、真实、有效。新华制药制订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以公司的基本控制制度为基础,涵盖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对外投资、行政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新华制药公司各部门职能及相关制度如下: 新华制药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董事会是公

企业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国外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界通讯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的发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在国内,财务舞弊案件同样令人触目惊心,中航油、银广厦、红光实业等一系列造假案件无不折射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人们渐渐的从惨痛的教训中开始反思健全的内部控制对有效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想深层次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所依赖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必然是信息化。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颠覆性的,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增强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强了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这给传统内部控制的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在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观念,从信息技术下内部控制产生的新的特点出发,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 目前,内部控制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解释来自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控制程序、增强控制手段,将信息技术有效地集成到业务和信息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来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丰富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化稳定安全地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有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二条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有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第三条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第四条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单位财会和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支付资金。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有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六条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价值入账,转作有关资产管理。 第八条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本制度自即日起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 摘要:内部控制促进组织中目标不完全一致的个体进行合作,需要企

业所有成员参与,包括董事会、经理层和所有其他员工向着组 织既定的目标努力,对企业如下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维护专 用资产提供者的权益,确保企业战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活动 的效果和效率,确保信息可靠,确保企业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 和规章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控制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假设内部控制是一座金字塔,那么 控制环境就是金字塔的底座与根基,是影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字:内部控制控制环境 一、控制环境的定义和地位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影响内部控制建立和发挥作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称。由于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都必须基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内部控制就是空中楼阁,控制环境的好坏影响和决定着内部控制建设的质量,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如果控制环境恶劣的话,会增加内部控制的成本甚至会使其形同虚设。优良的控制环境不仅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因此,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中支持、影响和制约其他因素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关键。 二、控制环境的要求 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 三、控制环境的七要素 (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如果企业员工对内控制度没有认识、理解、参与,那么所有内控措施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应使自己的员工理解内控体系的作用,并使他们自律、提高其行为对内控制度的遵从度和自觉度。我们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内控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其产生心甘情愿地为本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doc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程序,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

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结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客观上需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以保障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董事会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监事会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应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如审计部、稽查部,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授权批准来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

传媒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媒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传媒业的发展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虽然近些年一些传媒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取得比较成功的改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是研究传媒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传媒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其必要性 内部控制简答来讲就是一个保护企业经济资源与会计信息的体系,确保企业经济资源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其手段是利用企业单位本来的分工,分工就会而产生的制约与联系的关系,这些关系就能将整个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方便真正控制和掌握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来讲它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越着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建立完善一套适合现代时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显得极为重要,而这个制度的建立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地位的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简单是国内竞争了,而是整个世界的竞争。但是在竞

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风险也变的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接着就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制度与决策的执行,当建立完善好一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高效完成,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应有控制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制度,企业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会大幅度的改善。另外就是有利于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于公司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企业内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企业进行有效决策的信息基础。还有就是加强企业风险的防范,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竞争以及国际竞争都变的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经营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断加剧。一个想要不断发展、不断强化自我的企业就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前列,就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加强企业对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从控制角度来看 1.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硬件和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的能力。而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的方面主要就是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混乱,内部组织如同虚设;股份不均,一股独大;人事部门的岗位分配不合理;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参考模板)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会计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八 0 五九九零七4 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探讨 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3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4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合并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考 5 论全面收益理念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7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 8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10 xx外贸公司现金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探 11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以某公司为例 1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初探 13 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14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以某集团为例 15 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 论会计信息与委托代理契约的关系 18 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9 作业成本法在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研究 20 某塑料公司筹资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21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2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3 某公司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研究

24 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的差异分析 25 对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分析 26 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7 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28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问题 29 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30 家族式企业的模式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31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分析 32 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33 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34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研究 35 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6 作业成本法下中石化成品油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 37 在线会计服务研究 38 国有银行A+H模式上市及其结果研究 39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的探讨 40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41 中外ERP产品对比探讨 42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3 存货计价方式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 44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处理操纵利润的手段及其防范 45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6 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及其对策 47 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48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的强化——再看会计委派制 49 物流地产行业的扩张战略研究---上海宇培的扩张战略分析 50 某民营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51 企业所得税收筹划实证研究 52 民营房地产企业境外买壳上市研究—以金地集团为例 53 某电器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