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分析

【案例分析】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分析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措施。

商业石油储备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的方法,保障社会稳定,是经济调控的手段及战略需要。商业石油储备中有一定的可动用储备量,在国际石油供应不足与油价攀升时,具有抗风险能力;在国际供应充裕与油价下挫时,具有吸纳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安全与经济效益。战略石油储备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使国民经济的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转。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起制衡作用,其真正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掉的进口量,而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时间,同时还可能使潜在的对手认识到,这种储备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到石油供应的保护作用,在做出使用“石油武器”的决策时,不得不顾及可能给自己的石油收入所带来的无法承受的损失。

石油储备必要时还可以成为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在国家石油市场和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时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困难,这已成为石油储备作用和管理的一种新趋势。

油库作为储存石油的场所,做好油库防火安全工作,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国防安全、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中外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做讲解分析,供石油库、石油储备库及相关企业借鉴参考,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及时查找事故隐患,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黄岛油库火灾

1、事故概况

山东青岛黄岛油库库区始建于1973年,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m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m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油库老罐区,原油储量2.3万m³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连续燃烧了104小时,到8月16日晚18时10分才被彻底扑灭。整个救援中动用了2204名公安、消防战士,159辆消防车,10架飞机,19艘舰船,239吨灭火药剂。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消防队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灭火救援行动。大火共烧毁12辆消防车,毁坏民房4000多平方米,毁坏路面2万平方米,烧掉原油4万多m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油库职工牺牲5人,负伤85人。

2.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日的9时55分,黄岛油库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罐内储存1.6万吨原油燃烧,火焰高达数10米,形成3400余平方米的熊熊大火。

由于5号罐火势极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指挥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为4号罐封顶降温,同时在5号罐与4号罐之间用水枪织成水帘,阻止5号罐的烈火向4号罐及其他罐蔓延,并且调集力量对1、2、3号罐降温,在各个罐之间设置防火墙。

然而天不遂人愿,下午2时左右,风向突然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稳定燃烧达4小时的5号罐大火发生巨大变化,黑烟化为火焰;火光由橙红变为白色,耀亮刺目,高达300米的火焰扑向4号罐和1、2、3号罐。

到下午2时35分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1.5m/h、温度为150~300°C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撤落四周地面。

到了下午3时左右,指挥员急命战士撤离,命令刚下达10秒钟后,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距离5号油罐37米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4号油罐3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罐顶揭盖而起,3000多吨原油冲向天空。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大爆炸中有14名消防战士、5名工人牺牲,84名消防战士负伤,7辆消防车、2辆指挥车被烧毁。至此,现场彻底失控。

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的矮墙,进入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

数万多吨原油倾泻而出,冲过公路,冲进了住宅区,流向胶州湾,燃烧的范围迅速扩大,被气浪冲向高空的石块与油、火混在一起,雨点般洒向地面,25万平方米之内一片火海。

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之后,烧过油库1号大门、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3.救援情况

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带着大火烧向二期工程新罐区,逼近海港码头,并威胁着黄岛电厂和胶州湾海域。黄岛,扼胶州湾咽喉,所有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如果火势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威胁到青岛市区的安全。在喷溅、爆炸之后,为了防止油火到处流淌,油库、港务局等单位的职工和消防队员,用沙土在新老油罐区之间垒起4道几百米长的堤坝;还搭起了高10多米、长200多米的石棉墙,以阻挡火焰的热辐射和原油的流淌。

下午4时许,消防人员准备再次进攻灭火时,5号罐发生了第二次喷溅,消防人员不得已再一次撤出。晚上9时许,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大型泡沫消防车赶到火场,消灭了二期工程区的部分火焰。接着,扑灭了二期工程范围内的大火,以解除对港口码头的威胁。但在13日凌晨1时20分,5号罐又发生了第三次喷溅,油火又一次扑向二期工程罐区,使灭火工作被迫暂停。

整个抢险救火中,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直到第二天的上午11时,火势才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

大火连续燃烧了104小时,到8月16日晚18时10分才被彻底扑灭。整个救援中动用了2204名公安、消防战士,159辆消防车,10架飞机,19艘舰船,239吨灭火药剂。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消防队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灭火救援行动。大火共烧毁12辆消防车,毁坏民房4000多平方米,毁坏路面2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3540万元。

4.事故直接原因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非金属油罐本身存的缺陷(半地下混凝土油罐),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烧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5.事故间接原因

(1)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2)根据电气原理,50-60m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mm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6.更深层次事故原因分析

(1)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疑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m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屏蔽网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Ω,远远大于0.03Ω规定值。

(4)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油库是消防重点保证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t,压力8KG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min,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消防设计错误,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无环形道,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起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该油库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m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m³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m,远远小时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m.当地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

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驰,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7.后记

战斗中,14名消防官兵和5名油库职工壮烈牺牲,80多人负伤,涌现出一大批灭火英雄,留下了“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黄岛灭火精神。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和缅怀19名英勇献身的烈士,在黄岛油库油罐区起火现场建起了烈士陵园——黄岛甦(sū)园。

二、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1.事故概况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辽宁省和大连市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关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先后调集3000余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在张德江副总理的直接指挥下,采取“灭、堵、防”的科学扑救方法,千方百计控制火势,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附近的液体化工产品罐区,想方设法切断泄漏源。经过全体参战人员的顽强扑救,17日9时45分,事故现场明火基本被扑灭。

2.事故经过

2010年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20时左右,上海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化氢剂”(该批次原油为高硫原油,出具的检测报告提供硫含量为1800PPM(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际测定为5900PPM))。

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吨“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油轮暂停作业时应一并停止脱硫剂加注作业),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案例分析】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分析

【案例分析】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分析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措施。 商业石油储备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的方法,保障社会稳定,是经济调控的手段及战略需要。商业石油储备中有一定的可动用储备量,在国际石油供应不足与油价攀升时,具有抗风险能力;在国际供应充裕与油价下挫时,具有吸纳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安全与经济效益。战略石油储备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使国民经济的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转。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起制衡作用,其真正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掉的进口量,而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时间,同时还可能使潜在的对手认识到,这种储备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到石油供应的保护作用,在做出使用“石油武器”的决策时,不得不顾及可能给自己的石油收入所带来的无法承受的损失。 石油储备必要时还可以成为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在国家石油市场和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时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困难,这已成为石油储备作用和管理的一种新趋势。 油库作为储存石油的场所,做好油库防火安全工作,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国防安全、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中外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做讲解分析,供石油库、石油储备库及相关企业借鉴参考,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及时查找事故隐患,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黄岛油库火灾 1、事故概况 山东青岛黄岛油库库区始建于1973年,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m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m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油库老罐区,原油储量2.3万m³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连续燃烧了104小时,到8月16日晚18时10分才被彻底扑灭。整个救援中动用了2204名公安、消防战士,159辆消防车,10架飞机,19艘舰船,239吨灭火药剂。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消防队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灭火救援行动。大火共烧毁12辆消防车,毁坏民房4000多平方米,毁坏路面2万平方米,烧掉原油4万多m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油库职工牺牲5人,负伤85人。 2.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日的9时55分,黄岛油库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罐内储存1.6万吨原油燃烧,火焰高达数10米,形成3400余平方米的熊熊大火。 由于5号罐火势极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指挥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为4号罐封顶降温,同时在5号罐与4号罐之间用水枪织成水帘,阻止5号罐的烈火向4号罐及其他罐蔓延,并且调集力量对1、2、3号罐降温,在各个罐之间设置防火墙。

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分析

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分析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 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

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 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

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分析(火灾事故案例 )

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分析(火灾事故案例)火灾事故案例 一: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2008年6月16日16时30分左右,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黄原胶技改项目提取岗位一台离心机在由生产厂家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国奕进行检修完毕,试车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起火灾,造成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1(事故经过 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位于临淄区东外环路中段,法定代表人史正富,总经理杜金锁,现有职工人400人,主要产品黄原胶。该公司6000吨/年黄原胶技改项目于2007年7月5日取得设立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手续,2007年12月21日取得试生产方案备案告知书。事发时正处于试生产阶段。 2(事故原因 (1)据调查分析,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国奕,违反离心机操作规程,对检修的离心机各进出口没有加装盲板隔开,也没有进行二氧化碳置换,造成离心机内的乙醇可燃气体聚集,且对检修的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间隙没有调整到位,违规开动离心机进行单机试车,致使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摩擦起火,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 全管理人员;未落实设备检修管理规定,未制定检修方案,未执行检修操作规程;未落实对外来人员入厂安全培训教育;主要负责人杜金锁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未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防范措施

(1)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重点抓好试生产环节安全监管。企业严格按照《山东省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规范试生产环节的工作程序,落实试生产前和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试生产环节的安全。 (2)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内部严格开展培训教育。企业严格执行化工安全生产41条禁令;认真组织宣贯学习《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教育读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借鉴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技术,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4)逐步拓展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企业异常活动报告制度,突出异常活动(检、维修作业、停复产、开停车、试生产、废弃物料处理和废旧装置拆除)等重点环节监管。 二: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 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注册资本19883340 元,职工总数220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压力容器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6000吨/年,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

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 1998年7月29日上午,广东省梅州是XX县石油公司库站合一的加油站罐室油罐发生爆炸,当场炸伤1人,炸死2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 事故经过:7月29日上午,该油库主任陈XX兼站长带领两名社会上的修理工,对装过90号汽油的1号卧式罐扶梯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陈XX和雇来的焊工一人当场炸死,另一人重伤。 事故分析: (1)罐室存在油蒸气,且达到爆炸极限。 (2)在动火前没有按规定检测油蒸气浓度。 (3)罐室内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 编者按: 加油站油罐区属爆炸危险区域,在爆炸危险区域严禁动用明火是我们三令五申的,但我们的个别管理人员却直若罔闻,我行我素。说明制度不健全,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从墙上走下来。另外,罐室储油在规定中明令禁止,但我们一些罐室加油站却经营至今而没有进行改造。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安全必须从加油站建设开始抓起,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 案例2 1998年5月8日19点30分,贵州省息峰县XX加油站发生一起储油罐罐室爆燃事故,重伤2人,后经救治无效,分别于5月8日和5月28日死亡。 事故经过: 当天下午,70号汽油加油机的吸油管低阀(止回阀)发生故障,加油员张XX请来农机站修理工进行修理,到19点30分修理完毕后,修理工离开,张XX与另一到站玩耍的闲杂人员周XX滞留罐室。因张XX打火机掉落地下,周XX拣起打火机后,正遇检修中溢出的油蒸气,引起爆燃。 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完全是当事人的物质和违反规章制度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1)加油员张XX带打火机进入罐室,说明该站明火管理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发生事故不是偶然的。 (2)擅自带闲杂人员进入站内并滞留玩耍进入罐室,该站管理上有很大漏洞。 编者按: 这时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由这起事故可以看到,该加油站管理是何等混乱,也可以看到为什么严禁罐室储油。一方面制度规定,加油站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罐区等爆炸危险区域,更不允许将火种带入;另一方面,罐室储油油蒸气易于积聚,一旦遇到火种等引爆源将发生爆燃事故。 案例3 1999年6月19日,山东省某县成品油经营点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先后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35万元,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经过: 6月19 日下午18时30分,承包经营者宋XX提取1车(10000L)90号汽油,在保管监督员不在和未对卸油罐进行计量的情况下,宋XX擅自将油罐卸油口铁锁撬开,进行卸油,卸油期间,也没有安排人员监视。卸油开始后,宋XX就陪着司机到营业室吃西瓜。18时50分左右,宋XX到院内油罐口查看,发现油从油罐中溢出,就连忙让司机张XX关闭了油罐车阀门,同时让雇佣的王XX赶紧回收溢油。王在回收溢油时,用铁桶,塑料盆等器具

油田安全案例分析范文

油库事故案例 案例分析: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04个小时才完全扑灭,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死亡19人(其中包括10余名消防队员),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事故原因】: 经事故调查确认此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半地下混凝土油罐)本身存在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燃罐内的油气所致。 进一步分析深层次事故原因如下: (1)黄岛油库库区建设忽视消防安全要求,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不到1.5km2的面积,储油规模达76万立方米,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而且部分油罐建在半山坡,输油生产区建在山脚下。一旦油罐起火爆炸,首先殃及生产区。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该油库4#、5#混凝土油罐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一方面,这种油罐在结构上存在着固有缺陷。另一方面油罐建设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受雷击。1985年7月40油罐即遭到雷击起火。后虽采取了避雷措施,但仍不符合安全要求。 (3)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不严。这次事故发生时,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但装设在油罐顶上的消防设施由于平时没有检查维护而不能使用,贻误战机。 (4)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经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都未引起重视;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下发的《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直到事故发生时还压在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处,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对有发生……,这些也都构成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案例 化妆品业 1 SK-Ⅱ漏掉了最重要的“大猩猩” SK-Ⅱ的点儿挺背,被检查出含有有害物质,引起国人紧张,上海甚至出现打砸宝洁上海分公司的过激举动(SK-Ⅱ隶属于宝洁),一些邻国的SK-Ⅱ也纷纷被撤柜。

加油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电器火花引发着火爆炸 案例1 爆炸危险场所使用普通电器引起着火 案情:1998年7月17日,1名个体油罐汽车司机给某加油站拉油,把输油管和卸油泵安装好后,加油站业主和1名加油工拿着胶管往200L油桶中灌装油品,司机将闸刀开关合上的瞬间,一道火光窜入室内,油桶顿时起火,烧伤4人,其中2人重伤,2人轻伤。 简析:这是一起因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非防爆的普通电器造成的责任事故。 案例2 电气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引发爆炸着火 案情:1999年8月10日,某加油站发生特大油罐爆炸事故,死亡7人,10人重伤。 该加油站从初建到扩建一直到经营,均未报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存在着将储油罐设置在地下室内、无防火间距等严重问题。爆炸是由于加油机内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一根相线的绝缘包皮破损发生漏电,引燃加油机内、地沟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炸,经地沟传至地下室的爆炸性气体同时爆炸,造成加油站及毗邻的建筑物倒塌,并引发火灾。 简析:这是一起违规建设引起的责任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加油站从建设到经营没有履行报批手续;电气安装不规范,造成绝缘损坏;罐室内安装油罐,管沟敷设管道没有回填,无防火间距等不符合“规范”要求。 案例3 加油机电线损坏短路打火引发火灾 案情:1999年江苏省一个体加油站未经审核,将油罐安装在地下室内,加油时因加油机电线损坏短路打火,引起燃烧,火焰从未完全封闭的加油机下的供油管沟进入安装油罐的地下室内,又引发地下室内油蒸气的爆炸,造成9人死亡,7人受伤,三层小楼垮塌。 简析:油罐设在室内,一些阀门等附件泄漏挥发出的油气,由于通风不良而积聚在室内,易于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所以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东边墙外,

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 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Don't worry about it all day, you will never know.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 灾案例分析 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 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

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2010 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灭火同时,向市政府、市公安局报告灾情,向省消防总队请求跨区域增援。 17日零时23分,辽宁各市增援力量陆续到达现场,消防战斗车辆达到388台。8时20分,对肆虐大火发起总攻。9时55分,现场所有明火被扑灭。此后,参战部队全面进入消灭残火和冷却降温战斗阶段。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火灾事故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油库作为储存大量易燃材料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报告将对近年来发生的某油库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和防范措施,以期提高类似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事件背景 本次火灾事故发生于某油库,该油库位于城市周边地区,用于储存多种石油产品。据初步调查,火灾起因可能是由于设备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该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件原因分析 1. 设备维护不到位 根据事后调查情况显示,在该油库日常管理中缺乏良好的设备维护计划和定期检查制度。例如,关键设备长时间未进行保养和完善测试,这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和引发火灾的风险。 2. 安全意识不强 与安全相关条例相比较而言,在此事故前没有十分明确侧重于对高风险场所的安全和火灾防范。员工缺乏被培训过并了解相关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从而导致火灾发生后应对不当。 3. 作业管理不规范 在该油库项目中,作业管理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无法明确每个员工分担责任和相互之间约束关系。因此,在众多的环节中缺少有效监管,异常现象也难以及时发现或得到合理处理。

三、教训总结 1.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 初步检查认为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建议定期组 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测、测试和保养,并建立详细的维修记录。 2. 强化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 油库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消防知识、应急逃生演习等内容,并 加强对可燃物品存储前后引起事故风险特点学习和剖析。只有增强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加强作业管理监督 加强作业管理监督,建立完善的作业程序和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每个员工对自 己的工作负有明确的责任,并在日常生产中落实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引入定期的内外部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四、防范措施 1. 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 针对油库存在的高风险特点,建议油库开展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活动。通过 模拟真实火灾场景训练员工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撤离逃生等紧急情况下的行为,提高员工遇到危险时应对能力。 2.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制度,并编写详尽可靠的操作手册。这将有助于减少 人为错误带来的危害,并及时排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另外,在设备前后要配备专门设计和标识摆放警示牌以提醒员工注意相关安全限制。 3. 安全意识培养

加油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18年8月,中国某省的一家加油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据当地媒体报道,火 灾发生的时间是晚上11点左右,一辆加油车在加油站加油时突然起火,迅速引燃了附近 的油罐和加油站建筑,火势蔓延迅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起火灾事故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震惊了公众。 二、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可能的事故原因: 1. 设备故障:据目击者的报道,火灾发生的起因是一辆加油车在加油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初步判断,这可能是由于加油设备故障引起的,例如油箱泄漏、电气故障等。 2. 安全管理不当:加油站在日常运营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加油设备 和场地的安全。但有可能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加油站存在安全隐患,加剧了火灾事故的 严重性。 3. 紧急应对措施不当:在火灾发生后,加油站的紧急应对措施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了事 故的后果。例如,是否及时报警、疏散人员、采取灭火措施等。 总的来说,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合性的结果,可能涉及到设备故障、安全管理、紧急应对等多个层面。 三、火灾事故对各方的影响 1. 对加油站的经营者:火灾事故对加油站的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加油设备、建筑物、油品存货等的损毁,以及后续的赔偿责任和业务停摆带来的损失。 2. 对消防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火灾事故也对消防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全力以赴进行灭火、救援,同时还需要应对后续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3. 对社会公众:火灾事故不仅给公众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慌和不安,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造 成了一定的冲击。 四、火灾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减少和避免类似的火灾事故再次发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以下一些预防和应 对措施: 1. 加强安全管理:加油站的经营者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加油设备和场地的安全。

加油站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事故案例分析 1、2003年12月16日夜11点40分,气温-3C。盐城某加油站4 名加油员正在给进站车辆加油,这时,一辆装运餐巾纸的 2.5t 箱式货车驶进,停在 5 号加油机旁要求加油。当班加油员感觉该车有焦味,她很快分析出该车物品极有可能发生了阴燃,要求驾驶员赶快将车开出站外进行检查。驾驶员却很有把握地说:“你别害怕,车子肯定没有问题,你加油就行了”。这时班长闻讯跑来,觉得确有异味,立即要求驾驶员将车开出站外,并让另两位加油员做好灭火准备。货车刚刚驶到油站出口处,车箱就窜出了火焰和浓烟。站上员工推出灭火器,对着火车箱猛扫,接着又用脸盆取水浇向着火的餐巾纸,经过10 分钟的紧张扑救,一起意外火灾被扑灭了。这是盐城分公司一年多来第三次扑灭进站加油车辆火灾。 近年来,上述火灾现象屡有发生。加油站如何做好防范,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火灾,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你及你所在加油站的人缘能够正确处置类似事故吗?

(1)切实加强对加油站人员的培训,提高加油站人员的灭火技能。从站长到每一位员工,均要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加油站配备的各类消防器材,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扑救。在日常安全教育中,要注意教育员工通过对加油车辆初起火灾症状(如有异味、冒烟等)观察,做到及时发现火险。 (2)加油站应按规定配齐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如果发现灭火剂过期或气压不足,应及时更新或充装,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打得响。 (3)在处理疏散与扑救的关系时,应优先考虑加油站自身安全,首先要尽快将着火车辆疏散出站,然后再组织扑救。因为站内扑救及易引发加油站火灾爆炸,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一旦无法疏散时,应果断采取扑救措施。 (4)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如果是加油车辆发动机油路渗透油引 发的火灾,可用加油站配备的干粉、泡沫灭火机进行灭火;如果是加油车辆散装货物着火,可用干粉、泡沫、水进行扑救;如果是危险化学品着火,必须尽快疏散,并拔打119 求救。 (5)根据消防有关规定,加油站在扑救进站车辆火灾中使用的灭火器材,重新充装的费用应由着火车车主承担

2023实用文_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报告范文-加油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2023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报告范文-加油站火灾 事故案例分析 篇1: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报告范文 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汽车加油站是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油品的场所,点多面广,分布于城乡各地,搞好汽车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分析了加油站火灾事故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火灾扑救方法。指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时抓,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重点与细节不放松”的方针,抓住加油站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消防安全管理 1加油站火事故分析 加油站火灾除具备一般火灾的共性外,还具有油品易燃烧和油气混合气易爆炸的特殊性。加油站火灾事故,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作业事故和非作业事故两大类。 1.1作业事故 作业事故主要发生在卸油、量油、加油、清罐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使油品暴露在空气中,如果在作业中违反操作程序,使油品或油品蒸气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就会导致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 1.1.1卸油时易发生火灾 加油站火灾事故的60%-70%发生在卸油作业中。常见事故有:1)油罐漫溢。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油品溢出罐外后,周围空气中油蒸气的浓度迅速上升,达到或超过爆炸极限,遇到火星,随即发生爆炸燃烧。在油品

漫溢时,使用金属容器刮舀,开启电灯照明观察,开窗通风,均会无意中产生火花引起大火。2) 油品滴漏。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使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烧。3) 静电起火。由于油管无静电接地、采用喷溅式卸油、卸油中油罐车无静电接地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4)卸油中遇明火。在非密封卸油过程中,大量油蒸气从卸油口溢出,当周围出现烟火、火花时,就会产生爆炸燃烧。 1.1.2量油时易发生火灾 按规定,油罐车送油到站后应静置稳油1min,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开盖量油,如果车到立即开盖量油,就会引起静电起火;如果油罐未安装量油孔或量油孔铝质(铜质)镶槽脱落,在储油罐量油时,量油尺与钢质管口摩擦产生火花,就会点燃罐内油蒸气,引起爆炸燃烧;在气压低、无风的环境下,穿化纤服装,摩擦产生的静电火花也能点燃油蒸气。 1.1.3加油时易发生火灾 目前国内大部分加油站未采用密封加油技术,加油时,大量油蒸气外泻,加之操作不当油品外溢等原因,在加油口附近形成了一个爆炸危险区域,遇烟火、使用手机或BP机、铁钉鞋摩擦、金属碰撞、电器打火、发动机排气管喷火等都可导致火灾。 1.1.4清罐时易发生火灾 在加油站油罐清洗作业时,由于无法彻底清除油蒸气和沉淀物,残余油蒸气遇到静电、摩擦、电火花等都会导致火灾。 1.2非作业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