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分析

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分析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 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

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

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

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

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挥。青岛市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山东省各地市、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门,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lgn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北海舰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5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黄岛灭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与火魔搏斗中,灭火人员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经受住浓烟烈火的考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事故原因及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l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

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

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四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根据是:

(1)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

(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培。

(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

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

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米高的避雷什,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规定值。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

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8公斤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干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立方

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五、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李鹏总理指示:“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实事求是,举一反三,以这次事故作为改进油库区安全生产的可以借鉴的反面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5.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联防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6.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订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六、对有关人员处理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局长吕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2.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经理楚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3.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监察科科长孙某给予警告处分。4.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副经理、兼黄岛油库主任张某,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考虑他在灭火抢险中,能奋不顾身,负伤后仍坚持指挥,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可免予处分,但应作出深刻检查。

管道施工事故案例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1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案例2、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3?通信电力公司临时办公室火灾事故 案例4?新民太平庄站火灾事故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塌方事故 案例1??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管沟坍塌事故 案例2??西气东输21标段预留管沟塌方事故 案例3?西气东输27标段“9.29”管沟塌方事故 第三部分?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1?钢管厂行吊吊钩坠落伤亡事故 案例2?物资装卸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3?KC-13天然气管线项目6.15事故 第四部分?交通事故 案例1?大件运输非道路交通死亡事故 案例2?兰成渝项目12.13交通事故 案例3?长春输油气公司京沈高速交通事故 案例4??研究院焊接公司交通事故 案例5??特运公司京石高速交通事故 案例6??西气东输项目部交通事故 案例7??莫桑比克项目交通事故 案例8?利比亚项目交通事故 第五部分?触电事故 案例??十里河泵站高压电流击伤事故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案例1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86年12月15日7时,中原输气公司在中沧输气管线进行高唐至德州管段的清管作业。在高唐站由发球筒发球后,球卡于出站三通处。当晚19时30分,采用高唐站重新倒换发球流程,采用管线憋压的方法重新发球,球被冲进干线。16日凌晨1时15分,指挥人员指令打开德州清管站收球筒放空阀准备引球,开放空阀后看到放空管喷出液体污物,便立即命令关闭放空管。1时18分,打开排污阀向排污池排放污物,因夜间能见度低,误将排出的凝析油当作污水,5分钟后排污池灌满,大量油气弥漫站内,被距排污池95米处的小茶炉明火引燃,导致轻质油挥发气大面积爆燃,排污池燃烧三小时二十七分。导致5名职工死亡,烧伤6人,5台机动车被烧毁,经济损失53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通球清管作业认识不足,没有预见排污中有液态烃。

消防案例

商场、超市、室内市场、宾馆、饭店、旅馆、学校、幼儿园、医院、公众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是最容易发生火灾并导致群死群伤的危险地带。据公安部统计,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全国共发生公众聚集场所特大火灾264起,造成1750人死亡,起数占同期全国特大火灾总数的27.2%,死亡人数占全国特大火灾总数的50.9%。让我们把悲伤的眼光投入到这些曾经烟熏火燎的人间地狱,吸取血的教训。 一.东都商厦特大火灾事故 黑色记录: 2000年12月25日21时35分,河南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309条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灰飞烟灭,洛阳“12·25”大火再次给世人敲响了注意消防安全的警钟。 2000年12月25日晚,20世纪最后一个圣诞节,东都商厦灯火通明,在该商厦地下室,丹尼斯量贩正在抓紧装修,准备赶在元旦前开张,而在该商厦四楼歌舞厅里则人头攒动,300余人在歌舞厅里尽情狂欢,人们全然不知死神正悄悄地向他们逼来。 晚上9时许,丹尼斯量贩的王成太等4名均属无证上岗的电焊工正在东都商厦地下一层焊接该层与地下二层的分隔铁板,突然,一串电焊火渣溅落到了下层的家具(沙发)上。火渣很快便将沙发引燃。王成太等人见状,赶紧用水扑救,但扑救无效,火势越来越猛。王成太等人只得慌张逃离现场…… 大约9时20分左右,浓烟夹带着火苗终于窜上了地面一层。浓烟沿着地面楼层惟一的通道急速向楼顶层扩散,全封闭的商厦内浓烟无法排出,顷刻间在整个大厦弥漫开来。当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浓烟和热浪已封住了大厦里所有人的逃生出口。 当第一批消防人员进入歌舞厅和在旁边的放映厅时,发现有的人坐在沙发上、有的趴在地上,以为他们还活着,上前一看,这些人眼睛、口鼻流血,已经因为吸入过量有毒烟气中毒窒息而死。其中放映厅有死者30余人。 幸存者的痛苦回忆: 丹尼斯服务员范高丽:我突然闻到烧皮的味道。邓处长也站起来,把门一开,外面涌进一股浓烟,外面的灯也熄了,办公室的灯也突然熄了,觉得大事不妙,大声喊邓处长回到房间来,但她没听见,仍然出去了。我关上门后在办公室找应急灯。由于办公室是一个套间,我在套间里把窗户打开,因为办公室里没电话,我大声喊也没人听见,虽然有浓烟不断从门缝里进来,由于开着窗,我逃过一劫,但精神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我在那个房间一直待到凌晨2时多,方有消防人员发现我。火灾直接原因: 丹尼斯量贩的王成太等4名均属无证上岗的电焊工正在东都商厦地下一层焊接该层与地下二层的分隔铁板,突然,一串电焊火渣溅落到了下层的家具(沙发)上。火渣很快便将沙发引燃。王成太等人见状,赶紧用水扑救,但扑救无效,火势越来越猛。王成太等人只得慌张逃离现场。无知而愚昧的肇事者,他们在逃离火场时竟没报警,以致于消防队失去了宝贵的灭火时机。 深刻教训: 1、电焊工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丹尼斯量贩的 王成太等4名均是无证上岗的电焊工,属违规操作。2、丹尼斯量贩消防管理松散,动火区域存有大量易燃物,但是有关管理人员既没有制止王成太他们的违规行为,也没有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青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青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 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

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

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 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 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场大火 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 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 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当天14时35分左右,5号油罐经过4个多小时的灼烧,部分地段的原油沸溢,喷溅到罐外,飞溅的油火点燃了4号罐顶部的油气层,引起爆炸。随即,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1、2、3号罐油气,随着爆炸声形成了一片火海。 二、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经有关专家们反复论证,认定其直接原因系雷电所致。但这次事故也暴 露出黄岛油库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 1.在黄岛建设大型储油区,决策时就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周。黄岛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扼胶州湾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该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储油区则布置不到2平方公里,而且三面靠海的狭窄地上,

火 灾 事 故 案 例

火灾事故案例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事故(2000年12月25日特大火灾) ◆焦作“3.29”特大火灾事故(2000年3月28日夜至29日凌晨3时火灾) ◆佳木斯市华联商厦特大火灾事故(一) (1998年1月31日凌晨2时零5分特大火灾) ◆佳木斯市华联商厦特大火灾事故(二) (1998年1月31日凌晨2时零5分特大火灾) ◆株洲市“12·16”特大火灾事故(1997年12月16日特大火灾) ◆广西柳州市白云食品批发市场“9·19”特大火灾事故(1997年9月19日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900万元) ◆油气超标通风差引起着火死伤两(1987年7月23日9时火灾) ◆哄抢原油丢了命(2001年7月8日火灾) ◆深圳市葵涌镇致丽工艺制品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1993年11月19日13时25分火灾) (一) ◆深圳市葵涌镇致丽工艺制品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1993年11月19日13时25分火灾) (二) ◆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1993年10月21日火灾) ◆江苏武进横林化工助剂厂火灾(1993年5月18日火灾) ◆威海市环翠化塑制品厂火灾重大责任事故(1993年4月6日火灾) ◆白城市造纸厂苇场火灾重大责任事故(1993年3月6日火灾) ◆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特大火灾事故(一) (1993年2月14日火灾) ◆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2.14”特大火灾事故(二) (1993年2月14日特大火灾) ◆哈尔滨旅游城火灾(1993年1月13日火灾)

◆深圳信封厂特大火灾事故(1992年12月13日火灾) ◆江苏省南通市电视机厂“5.11”特大火灾(1992年5月11日13时5分火灾) ◆天津乒乓球厂火灾玩忽职守案(1992年3月22日火灾) ◆漯河棉麻公司仓库火灾事故案(1992年3月15日火灾) ◆衡水棉纺厂火灾事故案(1992年2月10日火灾) ◆弧光短路起大火26人入黄泉(1991年11月22日火灾) ◆浏阳县金坑采育场火灾玩忽职守案(1991年lO月26日火灾) ◆深圳市宝安县公明镇百星制衣厂“7·7”特大火灾事故(1991年7月7日2l时20分火灾) ◆广东省东莞市兴业制衣厂“5·30”特大火灾事故(1991年5月30日4时20分火灾) ◆克拉玛依白碱滩时代木器厂火灾(1991年4月27日6时25分火灾) ◆黑龙江省绥棱农场“4·11”重大火灾事故(1991年4月11日11时30分 火灾) ◆“长江明珠”号旅游船特大火灾事故案(1990年9月11日火灾) ◆擅离职守沦为囚徒(1990年10月10日火灾) ◆鸡西煤矿子恒山矿井下失火(1990年5月8日火灾) ◆违章操作致发电机组烧毁重大责任事故案(1989年8月19日火灾)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火灾) ◆天津汉沟仓库火灾重大责任事故案(1988年12月9日火灾) ◆山西大同制药厂火灾(1988年10月火灾) ◆长沙市造纸厂火灾(1988年8月2日下午7时20分火灾) ◆四川巴县红旗农场黄矸园艺场火灾(1988年5月28日火灾)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原因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原因 2013年11月22日晚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油库火灾事故。这场火 灾持续了数天,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了救援 和灭火工作,最终控制了火灾,并尽力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环境影响。然而,这起事故给当 地社会和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引起了人们对油库安全管理的关注和反思。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所致。下面将就事故发生的原因进 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油库管理不善。据了解,事故发生的油库位于黄岛区的 一个工业园区内,属于地方石化企业的下属单位。在事故前,该油库的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职工安全意识淡化等。油库 的安全设施和设备也存在老化、损坏和未经定期检查维护的情况。这些问题导致了事故发 生前的安全防范措施严重不足,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第二,油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事故当时值 班的工作人员在发现火灾发生后,并未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火和报警,反而在事 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全逃生。这是因为油库管理人员对危险的认识 和了解不足,对应急处理措施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因此,他们在处理火灾初期 未能快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火势扩大,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第三,事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现场应急救援不足。据了解,在事故初期,油库附近的 消防队和相关救援力量未能迅速到达火灾现场,这使得最初控制火灾的机会丧失了。而且,由于油库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周围环境复杂,周边的居民区、工厂区、交通要道等都与油 库相邻接,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火灾需要更多的应急救援力量和 资源才能及时控制。但由于事故初期的应急准备工作不足,这些应急力量未能在最短的时 间内到达火灾现场,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第四,环境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当时青岛市的天气条件非常干燥,加之油库内储存了大量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会迅速蔓延。再加上事故地 点附近居民区密集,若火势蔓延,将对周边的人们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可见,现实环境的 干燥和火灾物品的易燃易爆性,都加剧了火灾的危害,使得火灾难以控制。 综上所述,黄岛油库火灾事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首先,油库的管理不善、设 备设施老化和未经定期检查维护等问题,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其次,油库管理人 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现场应急救援不足,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再次,环境因素如天 气干燥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也加剧了火灾的危害。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同时,应急救援力量的部 署和应急准备工作也需要加强,以便在爆发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 地减少事故对人们的影响。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 1.温州某电化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1979年9月7日,浙江省某电化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爆炸。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施、管线全部摧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以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10.2吨氯气波及7.53k㎡,事故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30万元。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下: 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温州市某药物化工厂(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 是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药化厂该工段生产设备简陋,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 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2.南京助剂厂超压爆炸事故 1988年10月22日,南京助剂厂防老剂DBH车间酒精蒸馏釜因超压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酒精蒸馏是防老剂DBH生产的附属岗位,其作用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酒精(主要是水、酒精和少量氯化苄的混合物)回收,再用于生产。基本工艺过程为:将母液(废酒精)置于常压酒精蒸馏釜中,开启蒸汽升温,并将冷凝塔下冷却水打开。保持釜中母液处于沸腾状态。馏出的酒精蒸汽经冷凝塔凝结为液态经出料阀流出。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酒精蒸馏釜出料阀没有开启。由于出料阀未开启,酒精加热后,使常压蒸馏釜处于受压状态。当釜内蒸汽压力超过釜盖螺栓的密封力时,将釜盖冲开(可视为物理性爆炸)。大量酒精蒸汽冲出后与空气迅速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为非防爆电气设备的火花)瞬间发生化学爆炸。 事故的间接原因如下: 1)防老剂DBH扩建时,为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设计审查。存在许多事故隐患。 防老剂DBH属于甲类生产,部分电气设备(如离心机、排风扇等)不是防爆电机,不符合安全要求。生产厂房系利用旧厂房,未考虑泄压等问题,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等。 2)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虽经过企业整顿,但仍没有健全和完善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无章可寻,有章不寻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3. 草河口某化工厂氯乙烯爆炸事故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5篇[修改版]

第一篇: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1 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案例 2、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3 通信电力公司临时办公室火灾事故案例4 新民太平庄站火灾事故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塌方事故 案例1 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管沟坍塌事故案例2 西气东输21标段预留管沟塌方事故案例3 西气东输27标段“9.29”管沟塌方事故第三部分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1 钢管厂行吊吊钩坠落伤亡事故案例2 物资装卸机械伤害事故 案例3 KC-13天然气管线项目6.15事故第四部分交通事故 案例1 大件运输非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案例2 兰成渝项目12.13交通事故案例3 长春输油气公司京沈高速交通事故案例4 研究院焊接公司交通事故案例5 特运公司京石高速交通事故案例6 西气东输项目部交通事故案例7 莫桑比克项目交通事故案例8 利比亚项目交通事故第五部分触电事故 案例十里河泵站高压电流击伤事故 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1 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86年12月15日7时,中原输气公司在中沧输气管线进行高唐至德州管段的清管作业。在高唐站由发球筒发球后,球卡于出站三通处。当晚19时30分,采用高唐站重新倒换发球流程,采用管线憋压的方法重新发球,球被冲进干线。16日凌晨1时15分,指挥人员指令打开德州清管站收球筒放空阀准备引球,开放空阀后看到放空管喷出液体污物,便立即命令关闭放空管。1时18分,打开排污阀向排污池排放污物,因夜间能见度低,误将排出的凝析油当作污水,5分钟后排污池灌满,大量油气弥漫站内,被距排污池95米处的小茶炉明火引燃,导致轻质油挥发气大面积爆燃,排污池燃烧三小时二十七分。导致5名职工死亡,烧伤6人,5台机动车被烧毁,经济损失53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通球清管作业认识不足,没有预见排污中有液态烃。 2、是在不利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带气清管。 3、放空装置在设计上不够合理。生产区距离其它设施防火间距不符合防火规定。

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

30年来7-9月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高温季节历来是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对30年来7-9月我国发生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18起重特大事故(见附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提醒危化品生产、使用、储运等相关企业高度重视高温季节安全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国发生在7-9月份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典型安全事故多达18起,占30年来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总数的40%以上。 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爆炸事故有16起,占比高达88.9%。从事故发生环节来看,发生在生产环节的9起,占比50.0%;发生在道路运输环节的4起,占比22.2%;发生在储存环节的3起,占比16.7%;发生在储运环节的1起,即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另1起发生在破拆施工环节,即2010年江苏南京“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生产环节重特大事故所占比重最大,仍然是危化品事故防范的重点。 从事故企业所属行业来看,精细化工行业发生事故最多,共计6起,占比33.3%,分别是2000年山东青州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

“7·2”油罐爆炸事故、2018年四川宜宾恒达“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2006年江苏射阳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7·28”氯化塔爆炸事故、2006年天津宜坤精细化工“8·7”爆炸事故、2015年山东东营滨源化学“8·31”重大爆炸事故、1991年江西贵溪农药厂“9·3”一甲胺特大中毒事故等,其中的3起事故涉及硝基化合物。 从事故原因来看,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8起事故中有10起均与此有关,占比55.6%。例如2008年云南南磷集团电化有限公司“9·17”事故,企业液氯充装站操作工将液氯钢瓶充满、关闭液氯充装阀后,没有及时调节液氯充装总管回流阀,充装总管短时压力迅速升高,造成充装系统压力表根部阀门上部法兰的垫片出现泄漏,进而造成71人中毒。又如造成22人死亡的2006年江苏射阳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7·28”氯化塔爆炸事故,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企业操作工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 发生在道路运输环节的4起事故中,有3起是因违章驾驶、违规运输危化品所致。如2014年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爆燃事故,运载乙醇的轻型货车追尾大客车,致使乙醇泄漏燃烧。又如2011年京珠高速河南信阳“7·22”特别重大卧铺客车燃烧事故,大型卧铺客车违规运输15箱共300公斤危化品偶氮二

黄岛油库火灾重大安全事故纪实

黄岛油库火灾重大平安事故纪实,罐区平安如何保障?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人。 根本概况 黄岛,位于**市区以西约4.6公里,与市区隔海相望,1974年,石油部在这里建起了储油区,作为胜利油田的配套工程;**港务局也在这里建起了储油区和外运码头。黄岛成了我国出口石油的重要码头,每年经这里外运的石油在1000万吨以上。 为了建立设这里的储油区和外运码头,国家投入了几十亿元巨资。一期工程建成了5个万吨以上的大油罐,总容积22.6万立方米;在一期工程北面103米处,国家又投资4亿元,建起了6个5万立方米的储罐;在二期工程边缘还有一个15万立方米的地下油罐,储罐区总储量达50万立方米。在二期工程北面仅一路之用,是**港务局的成品油罐群,有15个油罐,其中最大的一只容积为1万立方米;紧靠这些油罐的是2个5万吨级的泊位,不远处有耗资3亿多元正在建立

中的2个20万吨的泊位;还有正在建立中的前湾大港。这些工程完工后,黄岛将成为我国仅次于**的第二大港。 随着油库和码头的建立,黄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大量油品储存在岛上,消防平安情况如何呢?问题不少。在一期工程设计中的先天缺乏之处,留下厂许多火险隐患,**市、**省公安消防部门为此忧心忡仲。1987年在大兴安岭火灾之后。消防局派出了一个以副局长为首的调查组到黄岛油库检查,就火险隐患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建议,并将问题披露报端。 事实上,黄岛油库和港务部门从建成投产以来,就已发生过屡次事故。到1987年,这里共发生了7次重大溢油和火灾事故。 处置经过 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位于**省**市黄岛油库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上午9时55分,正在进展作业的黄岛油库5号储油罐突然遭到雷击发生爆炸起火,形成了约3500平方米的火场。 10时15分 **市的消防机构,立即调派距火场较近的黄岛开发区、胶州市和胶南县消防队和设备赶往灭火,并从**市区派遣了8个消防中队的10辆消防车从海路赶往。 10时40分 市区的消防力量到达。 11时49分

易燃液体事故案例分系

第三类易燃液体 1、黄岛油库大爆炸 1989年8月12日,位于山东半岛的黄岛油库发生大爆炸。黄岛油库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的配套项目,每年经黄岛油库进出的原油在1300万吨以上。距油库仅百余米,即是黄岛油库码头。油库东南方向数千米外,投资数十亿的黄岛电厂正在进行二期工程。整个黄岛地区的建设,及其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喻自明。 [案情介绍] 入夏以来,青岛地区没有下过一场雨,这天上午九时左右,天空乌云密布,滚雷阵阵,不一会就下起大雨,夹杂着电闪雷鸣。正当为酷暑所苦的人们欣喜不已时,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巨大的混疑土罐顶被掀起,滚滚浓烟拔地而起,烟雾中烈焰腾起。油罐内1.6万吨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了一股热波向油层下方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使罐底部的积水和原油中的乳化水受热汽化、罐内的原油沸溢后猛烈地喷射出来。下午3时左右,5号油罐喷射出来的油火点燃了距离37米处的4号油罐顶部聚集的油气层。4号油罐引起爆炸。炸飞的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距30米的1号、2号、3号油罐的钢铁结构的顶部震裂,并且很快引燃了这三座油罐。整个油库的老罐区全部陷入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的岩浆,带着烈焰向低洼处乱窜。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油罐北侧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的新油罐区,幸亏这些新油罐还没有储油。但是新油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壁已被烧红。第二股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的外溢油形成地下火网。第三股油火则从生产区向库区的其它设施蔓延,直接威胁了邻近的油港码头和其它

企业、单位。下午6时左右,外溢的600吨原油在海面上形成几条十余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 青岛地区及山东各地的广大公安、消防干警紧急动员奋力扑救,当地民众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大批救灾物资,经过104个小时的奋斗,到8月16日的18时,才彻底扑灭了这场大火。 这场大火造成19人死亡,7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被污染的胶州湾全部清除油污则用了一年的时间。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专家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对黄岛油库爆炸燃烧事故的原因作了以下的论定: 1、事故发生之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引爆油气是事故的原因。其根据是:(1)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在该地区有对地雷击;(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在该地区曾有2-3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的电流强度为104安培;(3)由于5号油罐已超过原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其罐顶保护层已脱落,混凝土预制板出现裂缝,钢筋外露。罐顶部为避雷装设的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的铁卡锈蚀严重,钢筋及金属部件的连接处不可靠,从而出现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顶部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发生对地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电压就可产生火花放电。 2、按照规定,在雷雨时候油库应当停止作业。但是5号油罐在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事发之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的原油。在进油的同时必然要将油罐内的空气排出来,加上年久失修,罐顶预制板出现裂缝,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