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传播学

文化艺术传播学
文化艺术传播学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

1、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2、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3、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4、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这个概念是卢因首先提出来的。

5、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达到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

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6、议程设置论: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7、“沉默的螺旋”:德国学者诺·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造成沉默的螺旋。

8、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三、简答

1、举例分析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

如政府对新闻把关的影响,一个例子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对新闻采访的约束,另一个例子是我国两会报道;法律也有影响,如美国的《诽谤法》。

(2)经济因素

如美国的新闻报道总是不会触动自己广告客户的利益

(3)社会、文化因素

如《流星花园》的禁播

(4)信息自身的因素

如信息自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5)组织自身的因素

如媒体组织的所有权、价值观、定位对把关的影响,可以比较一下《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与《北京晚报》的区别。

(6)受众因素

如受众的喜好、接受过程也会对把关产生影响。

(7)技术因素

如各种媒介技术手段的影响;各类媒体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影响;一个市级电视台是否可以进行卫星连线报道等。

(8)传播者个人因素

每一位著名的大众传播者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把关水平和风格。

2、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

(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

(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3、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功能?

(1)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包括: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当然,在不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下,正面功能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2)除此之外,大众传播的一个负面功能就是麻醉人的精神,取消人的行动力。

(3)另外,大众传播成为一个产业,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功能。

4、线性传播模式有何缺陷?

(1)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的、单向的过程。

(2)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5、线性、控制论、系统论传播模式有何不同?

(1)线性传播模式主要是以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线性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直线,是单向的过程。将传播环境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

(2)控制论传播模式以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为代表。它引入了“反馈”概念和机制,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的回路,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线性传播过程揭示了传播的最表象的静态的元素,控制论传播过程指出了传播过程的双向流动特征,但他们都是在传播系统内部的探索研究,揭示的都是其中的微观环节要素。系统传播论认识到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众传播系统和其他社会子系统一样,都是他组织和自组织的统一。它是开放的,非线性的,不稳定的非均衡的,有序,有规律的,而且是复杂循环的系统。

四、论述

1、列举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并论述各种理论的特征。

1975年, 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把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归纳为:

1.个体差异论

⑴以“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霍夫兰1946年首先提出,德弗勒修正后形成。

⑵德弗勒认为,相同的大众传播内容在传授者之间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是由于受众的个人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范畴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受众间的个人差异最重要。

⑶个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因此,受众在接收信息时所注意和理解的东西就不一样,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⑷个人差异论最大的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因此传播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传受者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传受者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

2.社会分化论(社会类型论或社会范畴论)

⑴该理论是在个人差异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个人差异论的扩展和修正。其差异在于,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人的社会群体性上的差异。

⑵个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主要受基本群体和参照群体的影响,而基本群体个参照群体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故个人受到群体的影响,就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只不过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通过群体这个中介来实现的。

3.社会关系论

⑴强调群体活动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即群体关系在受众接受信息时产生的重要影响。

⑵该理论认为,手中所属团体的压力和合力,对于受众接受信息时的态度及行为产生的影响很大,而媒介通常难以改变人们固有的信念和态度。

⑶受众作为个体,均有不同的生活圈,并受到其制约和影响。受众接收到的大多信息是经过圈子解释、过滤过的,故人们倾向于接受与其所居住团体意志相符的信息。该团体的观点、信念受到媒体抨击时,其成员就会起来排斥这一传媒,加深原有的观念。传播者应认识到,真正的有效传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

4.文化规范论

⑴它认为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如果大众传播经常报道或者强调某事某物,就会造成某事某物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印象,从而促使受众去模仿,结果就形成了一些间接的影响。

⑵受众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新的见解,也可以加强其原有的价值观念,或改变其原有的看法或态度,甚至可能发生观念上的变化。传播媒介为社会树立了文化规范,人们看待事物会受到这种新文化规范的影响。

⑶该理论肯定了大众传播对受众所造成的影响,并认为,如果这种影响增强,会造成社会的“一体化”,并为未来社会制造新文化。

5.社会参与论

⑴由美国学者巴伦在1967年的《对报纸的参与权利》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源于美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一种理论。

⑵巴伦指出:为了维护传播媒介受众的表现自由,保障他们参与和使用信息传播媒介的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必须承认公民对传播媒介的参与权。

⑶受众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大众传播的参与者,因此,传播媒介和传播者要尊重受众,尽可能的考虑和照顾他们积极参与的愿望、要求和权利。

2、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1)枪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4)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3、施拉姆认为,认识和分析媒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

(1)他们所刺激的感官,即媒介符号的通道是视觉、听觉、还是其他。但是一个人绝不可能通过两种感觉器官的传播获得双倍于只通过一种感官传播的力量。

(2)反馈的机会。不同媒介的反馈速度及数量不尽相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较大众传播而言,反馈的机会更多。

(3)速度的控制。不同的媒介在其传播的可控性上有所不同。面对面的交流易于控制,而大众传播中受众则没有传播速度的控制权。

(4)讯息代码。不同媒介使用不同的讯息代码。面对面的交流中除语言外还有其他许多非语言。印刷媒介以文字为主。

(5)增值的力量。面对面交流增值需要极大的努力。大众传播媒介则不然,它们有具大的能力使单方面的传播增大无数倍,并使它在许多地方收到。

(6)保存信息的力量。面对面及电子媒介传播转瞬即逝,而印刷品则始终在保存事实、思想和图片方面拥有极大的优越性。

(7)克服弃取的力量,即放弃某种媒介传播的可能性。转换电视屏道比打消面对面交流容易的多。

(8)满足专门需要的力量。大众传播媒介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迅速而有效,其力量不可比拟,然而在满足特殊专门需要上较差,尤其是电子媒介。面对面则更具优势。

4、结合近几年大众媒介关于重大事件的传播情况(如奥运会、钓鱼岛、美国大选、十八大等),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谈谈认识。

五:连线将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XXXX版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艺术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 艺术学 (专业代码:0504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2、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艺术传播学 2、艺术美学 三、培养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8年),分为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三大环节。 博士生在其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具体制订其本人的《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原则上必须在第一个学年内完成《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生进入具体科学研究工作前,须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必须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 博士生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四、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暂行规定》,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对博士生学习的指导和检查,每两周至少一次;在以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为主的阶段,应拟订周密的指导计划,及时研究和解决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记录单》,此记录单可从该网址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408684304.html,。 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 1、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和补修硕士生课程等共7类,具体见课程设置附表。 2、选课要求 ①第一外国语必修语种应与博士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 ②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必修。博士生应必修所学研究方向指定的专业课。 ③同等学力的博士生必须补修2门以上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或指定研究方向课程)。 3、课程学习要求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艺术传播原理学习大纲-11.06

艺术传播原理学习大纲 艺术传播原理的分析层次 一、宏观理论 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学家、系统理论学家探讨的领域,涉及国家、文化、国际体系中与艺术相关的利益大集团的大秩序问题。 (一)政治经济学 (二)文化研究学派 (三)国际关系和权力角度 宏观理论阅读书目: 1. 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6 2. 赵月枝.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周莽译. 论美国的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道格拉斯·霍尔特著,汪凯译. 文化战略:以创新的意识形态构建独特的文化品牌[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二、中观理论 传播学家、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文化产业规划与管理者等工作的领域,他们感兴趣的是中型的艺术群体,如民间艺术社区、艺术机构和艺术创作与消费的阶层,以及大众传播的问题等等。 中观理论阅读书目: 1. 陈鸣. 艺术传播原理.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4 2. 参见“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的大众传播理论,包括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媒介规范、受众变迁、传播效果理论等。 3. 可参阅艺术社会学的理论 陶东风,胡疆锋. 亚文化读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艺术各学科领域中的人类学、民族志调查报告,可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 柯克·约翰逊著. 展明辉,张金玺译. 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当代艺术中的探索 Thomas E. Wartenberg著,李奉栖等译. 什么是艺术[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跨界:当代艺术中的游转与乡愁》(台湾版) 6. 可参阅文化产业与管理的文献。 …… 三、微观理论 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学、传播学、艺术学等领域理论家们的用武之地,依个人行为的层次做出结论(一)传播与学习理论

管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组织的概念: 1、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组织的要素:人、目标、结构、资源 3、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他们个人想实现而无法实现的某些需求 二、管理的本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三、管理的过程和管理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活动按计划完成 【管理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是:做这四件事情就是职能的实现】 四、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1、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有效性 (1)效果:是否实现管理活动预定的目标,即做正确的事 (2)效率: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即正确地做事 五、管理者和操作者 1、管理者: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2、操作者: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 六、管理者的职位层次与基本素质技能 (一)职位层次 1、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 个组织的绩效等; 2、执行层-中层管理者: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和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使所 确定的目标、战略付诸实现; 3、操作层-基层管理者:按中层管理者的安排去组织、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二)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对某一特殊活动(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 2、人际技能:与人协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总揽全局,判断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并根据现状 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1、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2、中层管理者:三者差不多 3、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七、管理者的角色理论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八、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九、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 这一部分从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艺术接受的知识与基本理论。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艺术传播的实际,结合自己鉴赏艺术作品的体会来理解。同时,还要补充自己没有的鉴赏实践活动,如艺术批评。此外,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艺术鉴赏,也是全面理解鉴赏理论、巩固鉴赏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部分内容在考试试题中约占20%的比例。 学习要求: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一、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指的是某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2.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控制与发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指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 3.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 (2)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3)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要求 ****(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为背景,设计一个网络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该包括: 根据****(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需求完成网络需求分析,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完成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参□考□样◇例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 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此外为教务处提供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531个, 其中办公区需要的信息点为(111个):教务处(25),各院系办公区(26),图书馆(60);教学区为(400个):除机房需要12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包括设计艺术系楼、建筑工程系楼、一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B、C楼等)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40;生活区为(20个):20个宿舍楼区、食堂等各设置1个信息点。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安全与管理需求: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

最新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管理思想史期末复习考试考点归纳总结 名词解释 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 2.群体:群体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家庭、组织、工厂和国家。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组成;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内部有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3.群氓假设: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大工业:所谓大工业,首先必须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或生产组织方式。这种组织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经济制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 5.经济人:又称理性人,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人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 6.工资规律:大卫·李嘉图提出,在资本和管理技术关系上存在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并且工资的高低与利润的高低成反比。 7.市场伦理:由亚当·斯密提出,是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之一。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能。 8.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9.甘特图: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一种日平衡图。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从图上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还可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整。 10.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职能工长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来指导工人干活的具有特 殊素质的管理者。 11.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欲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而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12.差别工资制:通过对工时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制定的定额是由管理部门完成的,并以科学为基础,从而改变过去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采用该工资制度后,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超额后按照高的工资率,以示鼓励。 13.作业研究原理:该原理包括: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通过将每次操作分解为动作,并把动作分解为动素,然后在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14、制度权利:权利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力量。由职位和地位而产生的权利即制度权利。 15、个人权利:与个人的智慧、学识、经验、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有关的权利为个人权利。 16.行为科学(狭义) :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17.行为科学(广义):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低等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 18、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19、X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这种观点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好逸恶劳的;人生而不求上进,宁愿听命于他人;人生而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人习惯保守;只有少数人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要是相互作用的,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包括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第三级: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包括和亲朋间的良好关系、友爱及帮助。 第四级: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能力、知识、成就、地位等的需要。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指一个人实现理想、自我创造和发展的需要。 21.霍桑实验:在20世纪20年代,为深入研究工人的劳动效率问题,解决劳资纠纷和罢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试验。 2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的评价。 23.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不满意因素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消极和不满的情绪,又称为保健因素。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满足激励因素,改善保健因素,以提高人的积极性。 24.非正式组织: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25.保健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金钱、监督、地位、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人际关系等。 26.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该方法以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以横轴表示对事的关心程度,并将它们划分为9格,作为关心的标尺。其基本思路是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极端的方式,应该避免这种情况,追求组织目标和个人追求的最有效结合。 27.Y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观。认为人并非生性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但能够并且渴望承担责任;只要管理适当,个人与组织的目标是可以统一的;一般的人都具有相当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是利用许多科学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9. 复杂人假说:该假说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30.激励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首先提出的。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是适合人成长的心理因素,它属于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赞赏、责任感、上进心等。 31.俱乐部式管理:管理的重点在对人的关心上,企业充满轻松友好的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的一种管理方式。32.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估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33.新三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34.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决

艺术传播学

导论:艺术与传播 一、什么是传播 (1)汉语中的“传播” “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 (2)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 “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原意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 (3)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 据考证,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其中的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对“大众传播”的一般解释是: 承担某一特定精神内容的符号系统,通过机械性媒体大量地“传播”给不定量的大众。(沙莲香)。 传播=信息的运动 信息=传播的材料 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 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 (1)艺术的双重含义 A. 具有技艺型的生产 B. 美的艺术 (2)艺术之源 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 从原始人类的“狩猎舞”、“部落鼓”、“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戏剧、舞蹈、音

乐、绘画、电影等等,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分支和流派。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传播本能的存在,人类又在艺术中不断探索着、强化着传播的本能。 (3)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 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4)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基本手段。 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广义的艺术。显而易见,人们早就认识到: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艺术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令人们感动的,感动之余,人们会自觉地效仿,以此方式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深远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 艺术的使命就是传播;而传播本是艺术的题中应有之意。 艺术传播的定义: 艺术传播,从广义上讲就是: 一切用审美形式所从事的人类活动。——李锦程 三、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1)探索新的理论领域——用艺术传播的观点和方法解释艺术文化现象。(2)掌握沟通与交流的策略和技巧,指导传播实践。 (3)丰富艺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4)研究分析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的势能、影响及对策。 (4-6课时) 第一章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传播学的基本思想起源于欧洲的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在美国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科学成果的不断翻新,加上许多领域的学者专家的陆续加盟,使传播学的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

网络大作业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 《网络集成与维护》 大作业 组长:吴迪 组员:胡方晨孙威龙刘禹 班级:计算机1101B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录 0.摘要 (1) 1.校园网设计思路 (2) 2.设备选型 (2) 3.信息点 (4) 4.校园网visio 图................................... (4) 5.校园网拓扑图 (5) 6.命令配置及结果 (6) 7.小组分工 (11) 8.总结 (11)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设计一个切实可行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的校园网络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校园网属于局域网,它是局域网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校园网在组建过程中,选择以太网(Ethernet)作为主干技术,以太网是当今网络的主流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上选用树状结构,它是星状结构的拓展,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较高的可靠性、且安装方便、易管理、投资小。各楼宇之间的传输介质选用多模光纤,楼宇内部选用五类UTP或六类UTP,大大提高内部网络的实用性。布线技术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楼宇内部交换机采用了三层交换技术,可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本文面地介绍了校园网设计与实现的组网背景及目的意义,重点描述了在组网过程中对局域网技术的一些应用,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技术选型、设备选购等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组网需求,对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阐述和详细分析。 关键字:校园网,ipv4 ipv6 ,DNS服务器,WEB服务器

1.校园网设计思路: 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校园网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可扩充性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模块、插槽个数、管理软件和网络整体结构,以及技术的开放性和对相关协议的支持等方面,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扩充性; 可管理性利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式,合理地网络规划策略,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使日常的维护和操作变得直观,便捷和高效; 安全性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利用VLAN/ELAN、防火墙等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投资保护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采用的网络架构和设备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换代,并且在升级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资; 易用性应用软件系统必须强调易用性,用户界友好,带有帮助和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查询。 校园网的组网技术一般有以下选择: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主要选择千兆(适合于高校)或百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校园网络,对两层结点和桌面微机的接入也采用快速以太网,建立一个基于多层、全交换的虚拟园区网。 校园网在设计上应具备以下特性才能够满足需求,并保证建成后的网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校园网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高可靠性 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骨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以热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恢复,把故障对网络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由于网络故障造成用户损失; 3、安全性 校园网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

管理学 第11版 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不允许越级指挥;职能机构无权干涉直线指挥系统的工作8、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 管理幅度的确定:C=N(2 N-1+N-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反比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组织规模与问题的复杂程度,领导与下属的的能力,授权程度,组织沟通渠道的状况。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增加员工满意度的内在因素。(成就、工作本身、责任) 保健因素: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外部因素。(监督、公司、薪水)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B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B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C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文化艺术传播学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9.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 1、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2、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3、媒介: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4、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这个概念是卢因首先提出来的。 5、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达到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 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6、议程设置论: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7、“沉默的螺旋”:德国学者诺·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造成沉默的螺旋。

上海交大18春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A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A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B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B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1.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激励、创新。 2. 管理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 工作定额 b.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c. 职能工长制 d. 计划职能与执行只能相隔离 e. 例外原则: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 理各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 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f. 心理革命 4.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他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一下内容: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 (二)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三)管理十四项原则 a. 分工 b. 权力与责任 c. 纪律 d. 统一指挥 e. 统一领导 f.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 公平报酬 h. 集权 i. 等级链与跳板。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到最基层之间各级领 导人所组成的等级系列,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 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j. 秩序 k. 平等 l. 保持人员稳定 m. 首创精神 n. 集体精神 5. 韦伯: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思想内容:a.明确分工 b.权力体系 c.规范录用 d.管理职业化 e.公私有 别 f.遵守规律和纪律 6.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孔茨。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 管理职能理论,认为应对管理的职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特性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特性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数字媒体艺术。其所涉及到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以及传播效果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的传播学特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为基础,透视数字媒体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传播学特性,以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传播特性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与迅速普及是上个世纪人类信息传播(包括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而新媒体催生的新的艺术形态成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随着8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实践的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分析也在逐渐展开。本文主要就其传播与接受方式的变化,从传播学的教育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以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为此,本文首先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简要说明,而后阐述相关的传播学知识及所要用到的传播模式,再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模式,最后揭示这种新艺术形式下,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特点。 一数字媒体艺术简介 1.数字媒体艺术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具有艺术本身的魅力,而且可以作为其应用技术和表现手段。 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概念形成的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得以广泛使用。它是一门基于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并与艺术设计学、视觉艺术设计、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有着紧密联系。虽然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力量。相比于传统艺术有了新的特点及新的传播特性。 2.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主要技术依托 (1)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叙述错误的是__D____。 A:利用Internet网可以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资源 B: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C: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以接入的计算机多少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__C____。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3、如果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___A___,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4、在Internet中,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是___C___。 A:HTML B:SMTP C:FTP D:POP 5、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__C____。 A:同一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B:异种机上同一操作系统间的文件传输 C:异种机和异种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D:同一机型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6、当你登录在某网站已注册的邮箱,页面上的"发件箱"文件夹一般保存着的是__B____。A:你已经抛弃的邮件 B:你已经撰写好,但是还没有发送的邮件 C:包含有不合时宜想法的邮件 D:包含有不礼貌(outrageous)语句的邮件 7、在FTP中,传输一个文本文件时,通常选用的传输类型是__A____。 A:ASCII B:二进制流 C:Unicode D:GB码 8、下列四种文件格式中,属于音频文件的格式是__A____。 A:WAV格式 B:JPG格式 C:DAT格式 D:MIC格式 9、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常用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是__A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