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改正策略教学反思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改正策略教学反思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改正策略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作业发觉学生计算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知识、心理和不良习惯造成的。

1.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紧密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主要表现在:〔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根底上的。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笔算加法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数学概念组成,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这些概念,就无法依据计算法则进行笔算。又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拟模糊,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要发生变化的道理缺少理解。再如,做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后再进行加或减,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才能正确做加减运算。学生练习时出现6.9+1=7,5.4-4=5等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自如地正确运用计算法则。〔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计算的根底,也是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根底。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假设干根本的口算。根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题计算结果出错。

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无视的。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感情、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1〕感知粗略。小学数学中的式题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计算时先要对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作全面而X的感知。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尤其是感知水平的制约,对式题的感知往往比拟粗放而不够X,常常表现为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如

把65写成56,把“-〞号看成“÷〞号,把“+〞号看成“×〞号,这必定造成计算结果错误。〔2〕信息干扰。学生对真题的感知往往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对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强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弱成分。由于“0〞和“1〞在计算中的特别作用,以及“凑整〞往往可以满足简便计算的要求,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如计算“125×8÷125×8〞一类式题,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误认为是一道两个积相除的式题。〔3〕注意不稳定。儿童心理学研究说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尚未开展成熟,他们不仅难以在肯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而且在注意的分配上也常常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这在客观上简单造成学生计算的错误。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计算中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中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临时不参加运算的局部抄下来,漏做一局部计算,导致错误,在计算中还表现在竖式计算正确,但横式上的得数抄错的现象,这都是注意不稳定造成的。〔4〕感情较为脆弱。学生在计算时,总期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少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5〕受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如计算82+1.8=100,就是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产生的错算。〔6〕短时记忆较差。四则计算,其得数是屡次简单计算得数再计算的结果,前面计算的结果需要储存在记忆中,在下一步计算时再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参与运算才能使整个计算过

程顺利X的进行。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开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学生计算加法和乘法时忘记进位,计算减法时退位后忘记在前一位上减“1〞,这些都是由于短时记忆力较差而造成计算错误的典型例子。

3.习惯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小数点像“苍蝇屎〞无法识别,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4.矫正策略。

〔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每一种计算都有肯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依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使学生不仅了解计算方法,而且了解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加强口算。口算是笔算的根底,笔算能力是在口算X、熟练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根底,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敏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加强记忆。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X性和速度。这些常用数据有:

①乘法中的特别积。如5×2=10;25×4=100;125×8=1000等。

②1~20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

③π~10π的积。

④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

1/8=0.125=12.5%;1/20=0.05=5%等。

〔4〕加强运算顺序。运算顺序训练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纳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1:看算式,口述运算顺序。如,4×1.1+4.9,运算顺序是:先算4×1.1的积,再算积与4.9的和。

方法2:看算式,写运算顺序。如,2.5×〔〔5.6-2.4÷0.6〕+3.2〕,顺序为:除——减——加——乘。

方法3:给定算式,按运算顺序的要求加括号。如,给定算式0.22×5.7+3.5÷0.5-0.16。

①顺序要求:加—减—乘—除,0.22×〔5.7+3.5〕÷〔0.5-0.16〕。

②顺序要求:加—减—除—乘,0.22×〔〔5.7+3.5〕÷〔0.5-0.16〕〕。

③顺序要求:减—除—加—乘,0.22×〔5.7+3.5÷〔0.5-0.16〕〕。

④顺序要求:加—除—乘—减,0.22×〔〔5.7+3.5〕÷0.5〕

方法4:分析算式,画“步骤线〞。如:

〔5〕加强简算。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的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目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例如,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必定要做繁琐的通分,假设能观察算式特点,就可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9又17分之14-3又17分之14-5又23分之18=6-5又23分之18=5/23,从而防止了繁琐的通分,既保证了计算的X性,又提高了计算速度。

〔6〕加强比照。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比照练习,以便排解各种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例如,10×1/10÷10×1/10与

〔10×1/10÷〔10×1/10〕,1.8-1.8×0.3与〔1.8-1.8〕×0.3,338-145-55与338-145+55等,通过比照习,引导学生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排解了强信息带来的干扰,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

〔7〕重视分类整理。教师应在平常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觉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觅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肯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医治〞。

(8〕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检验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渐检查,如果发觉错误,及时改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9〕培养认真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审题时做到: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确定运算顺序,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想一想哪步用口算,哪步用笔算,能否简便计算,如何简便计算。笔算时做到:沉着、冷静,遇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不急不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认真书写,整洁清楚,格式标准。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改正策略教学反思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改正策略教学反思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改正策略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作业发觉学生计算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知识、心理和不良习惯造成的。 1.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紧密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主要表现在:〔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根底上的。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笔算加法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数学概念组成,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这些概念,就无法依据计算法则进行笔算。又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拟模糊,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要发生变化的道理缺少理解。再如,做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必须相同数位对齐后再进行加或减,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才能正确做加减运算。学生练习时出现6.9+1=7,5.4-4=5等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自如地正确运用计算法则。〔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计算的根底,也是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根底。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假设干根本的口算。根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题计算结果出错。 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无视的。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感情、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1〕感知粗略。小学数学中的式题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计算时先要对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作全面而X的感知。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尤其是感知水平的制约,对式题的感知往往比拟粗放而不够X,常常表现为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如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措施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措施 宁乡金砺小学吴燕琼 运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学生在进入三年级的知识学习后,计算出错的概率变得更大,而且错误的类型多样,其中漏题、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占错误总数的大部分,算理出错的才是一小部分。学生的自我反省是太粗心,这些计算上的错误,难道真的是因为“粗心”惹的祸吗?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思考总结,认为主要症结在于下面几点: 一、学生方面 1、基本口算没过关 一、二年级要求熟练掌握一百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因此计算时频频出错。 2、算理算法模糊不清 计算错误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算理不清晰造成的。如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明、竖式计算过程中满十不进1等算法模糊,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此类错误频繁出现。 3、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三年级的学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还不是很强,感知事物比较粗糙、不精细。因此,在计算时往往不能高度集中精神,容易分心,结果丢三落四,看错符号、数字了,忘记进位、退位了,加法做成减法了...... 4、良好的习惯未养成 (1)书写不端正。有些学生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有时候自己写的数移下来也会写错,如将0写成6、5写成3、6写成9等。 (2)草稿一团乱。一、二年级学生不太需要写草稿,到了三年级,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写草稿;有些学生

虽会写草稿,但草稿本实在“太草”;有些学生把草稿写在书本或作业本的边角上,位置不够时挤着写,从而造成计算出错。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规范书写草稿的习惯。 (3)检查走过场。不少学生计算时只求算完,不管对错,埋头计算,不屑检查。教师督促检查时,学生不过是再看一遍计算过程,基本上发现不了错误,检查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二、教师方面 1、口算方法和技能目标的本质流失 口算是估算、笔算和简算的基础。课程改革后,课堂上很少看到“口算训练”的影子了。虽然每个年级都有口算练习,当教师很少安排专门的训练时间,忽视了口算方法的引导和口算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的计算根基不实。 2、主题情境与数学化的对接错位 三年级教材中,每一个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安排了主题图。这些主题图架起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处理不妥或是蜻蜓点水,错失了问题情境与计算模型对接的最佳时机,挤占了算法和技能形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算法的探究和巩固。 针对以上出现的原因,我有以下措施: 一、寻根固本,彰显口算的方法与价值 1、明确口算的实质和要求,使学生“想口算” 口算是心算,是一种很好的心智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抠算的意义,引发他们想口算的需求。 2、掌握口算的算理和算法,使学生“能口算” 口算教学中应当注重让学生经历算理的探究过程。 3、采用多样的操练方式,使学生“会口算”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药采用多样的口算操练方式,如听算(师读题,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河小学王杰婷 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的学生较难的题能做对,但计算题经常错,学生拿到错题后,不需要讲解,又马上能够改对,我们往往会说:怎么这么马虎?“马虎”真的能概括学生做错的真正原因吗?我认为不尽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经过平时的分析和反思,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不正确(如抄错数)、注意不集中(如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短时记忆出错(如退位忘减一、进位忘加一)、强信息干扰(如计算425-425÷25时,先算425-425)、思维定势影响、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技能未形成。 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认为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 一、学生计算出错原因: 1.心理方面原因:(1)知觉不精细。学生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往往是模糊的,以致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8,把36写成6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2)短时记忆出错。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34-19=25,前一位退1当10,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3)强信息干扰。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4)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 2.3时=2时30分,把时与分之间的进率60看做100,于是发生错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易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误。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2)算理不理解。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重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上。(3)技能未形成。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还未理解,教师就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花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3.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1)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书写潦草,字迹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这些都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认真的学习态度造成的。(2)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有些学生受计算繁琐易错的影响,每当遇到大数目的计算问题时,就缺乏计算的信心和继续坚持计算的意志,在心理上产生烦躁、厌倦、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探讨-教育文档资料

xx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小学生计算错误就是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最好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大部分人都会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不然,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及提出纠正的方法,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是非常必要的 一、xx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不够到位 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对教材没有理解透彻,教学中对算理没有讲解透彻,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模仿,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常会出现计算错误。 2.教师不良行为的潜移默化 教师平时计算教学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会引起学生不良计算习惯的形成,造成计算错误率的提高。如,教师板书随意省略,容易引起学生不良习惯形成,最终造成错误。 (二)学生方面 1.对于题目感知不够准确 这是一个大面积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容易被大家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改正起来极其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直观、笼统、模糊,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在抄写数字、符号时,速度很快便下笔,造成抄写的错误,比如0和6、+和-,×和÷,那么?Y果错误便是必然的了。

2.算理理解不清 每一种计算都有它的算理,如果算理不明则计算法则模糊,计算必然错误百出。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当第二个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一些学生将所得的积从个位写起。这看起来好像是书写格式上的错误,其实质则是算理不明,不理解它们的积是表示几个一还是几个十。 3.负迁移的影响 所谓的负迁移指的是原有的计算方法对小学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造成的阻碍。例如,在“小数的加减”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受到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影响,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而不是将小数点对齐,从而造成计算错误。 4.其他原因 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也会造成小学生的计算错误,例如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业负担过重导致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马虎大意等等。二、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改进方法 1.使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并不是一件小事,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一个人要开展社会交往都离不开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造成阻碍,甚至还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才能避免一些非智力性因素造成的计算错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总结错误的习惯,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计算错误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计算错误。 2.注重算理,强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引导和示范。首先,要理解清楚算理。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必须非常重视算理,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只重法则轻算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而不是那样计算。只有让学生明白了算理,他们才会把所学知识与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只有拥有了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才能节省时间,进行准确而迅速的计算。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的错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以下是常见的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粗心、马虎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因为粗心或马虎造成一些低级错误,例如错写数字、错位相减、漏算等。对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提醒孩子在计算时要认真细心,不要草率出手。 二、基础不扎实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孩子的基础训练,帮助孩子加强口算能力和运算符号的掌握。 三、概念理解不透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概念理解不透彻,那么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和计算。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概念的讲解,帮助孩子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 四、缺乏兴趣 如果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他就难以全身心地去学习和计算。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尽力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实物演示、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五、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分心,导致出现错误。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力集中,尤其是做较难的计算题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心急,细心认真。 六、思维惯性 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可能存在思维惯性,即依据经验和惯性思维来计算,而忽略了某些特殊的细节或情况,导致计算错误。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孩子在计算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死板地按照经验和惯性思维来计算。 综上所述,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错误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孩子提高计算水平。

小学数学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出现错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在每天的学习中,总会有部分学生犯错,原因有很多,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同。另外有学生的年龄决定的思维特点,也有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后果,只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避免错误。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 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1.计算方面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1.1计算审题不认真。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的进行计算。 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主要有这几类。 (1)抄错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比如:把96×5= 误写成69×5 还有时把" ×"误写成"+"。 (2)乘法口诀犯迷糊,心里想的和写出来的不一致。 (3)书写错误。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比如:把6出头太短写成和0差不多,再往下计算时自己也弄不清了就按照0计算了。 (4)竖式计算错误率高。该进位的不进位,该添0的不添0,有的还会出现多添0。比如:"208×2"学生算是二八十六不会进位,中间的0还会忘乘。(5)概念不清。比如:等边三角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能不清了会疑问等边的怎么又会是锐角三角形了。 (6)算理不清。如去括号、加括号法则不能达到灵活应用,导致下一步的计算错误。比如:148-(79-52)错做成:148-79-52。

(7)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8)心里素质差。这一类的学生心理脆弱,平时练习准确率很高,但一到正规考试心里发慌,遇到熟悉、简单的题目还能稳定的做。当遇到数据较大、外形复杂或陌生的特征时,心里着急心慌不定引起心手不一慌乱出错。 1.2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让孩子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反复练习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够算的又对又快提高速度和准确率;灵活就是使学生遇到问题会具体分析和思考,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够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我想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1)培养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单调,学生很容易厌倦。这时需要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单一的练习模式。例如:做游戏比赛、抢答、同学之间互出题互检查、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计算过程中的书写错误,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规范书写,才能保证他们看清运算的符号和数字,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这样就避免了好多不认真导致的错误。 (3)培养认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今后的升学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要求学生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符号,三要手脑并用,眼看着、手写着、脑想着,做到旁骛所思,心无所想,三者合一。具体的要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计算、自主检查、深入反思,更要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4)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做出必要的突出调,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生成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加强对

小学口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口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口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一个必要条件,口算能力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学生数学其他方面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口算能力差必然制约学生其他数学学习能力开展,因此口算能力不能无视。 一、小学生口算错误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口算要通过观察或听觉、感知、注意、记忆、反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才形成,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通病往往是:〔1〕观察比拟笼统,把“+〞当成“×〞,把“—〞当成“+〞等。〔2〕感知事物不准确,把相似数写成另一个数,如3当8,6写成9,325写成235等。〔3〕注意力分散,人在计算,心却玩耍。〔4〕记忆失败,如进退位加减中忘了进位上数或退位等现象。〔5〕思维定势消极作用,学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练习要求。 2、客观原因。某些学生学习目不够明确。把学习当成是家长或社会任务,对学习、作业有厌反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不爱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3、外在原因,局部学生认为口算不用学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时懒练习,嫌麻烦,觉得枯燥无味,没啥意思,平时算错点儿没关系,抱着幸运心理自己抚慰自己只要“我〞考试时细心就行了。 4、内在原因。学习习惯差,有些学生口算时不加思索,急于抢答,信口乱说,作业分散精神,书写马虎,算后懒得检查验算。 5、教学原因。〔1〕对20以内加减口算是否抓得过关;〔2〕学生对乘法口诀是否熟练;〔3〕是否掌握了混合运算运算顺序;〔4〕教者是否对学生错误加以分析,对症下药;〔5〕教法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引导是否得力。〔6〕教师是否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是否真正地关心到了每个学生心身安康成长。 二、小学生口算错误应对策略 认清了小学生产生口算错误原因,要采用切实有效、有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克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加强口算训练 反复进展口算练习,有利于掌握运算规那么,形成熟练地口算技能,到达脱口而出程度。从而提高口算正确率及速度。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掌握不牢固 小学生在学习计算过程中,可能由于对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某些公式、规则记忆不清楚,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加减法概念模糊,乘法口诀没有掌握牢固等。 二、计算过程不规范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如果计算过程不规范,可能导致计算错误。如小数点不对齐、漏写漏算、搞错进位和借位等,都会造成计算错误。 三、粗心大意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因为粗心大意导致错误。如读错题目,将题目中的数据搞混,或者漏看题目中的条件等。 四、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计算错误。如对计算过程中的细节没有仔细注意,或者心思不集中,思维跳跃,容易出错。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夯实基础知识 在学习计算过程中,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基础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要反复巩固,做到熟练掌握。 二、培养规范的计算习惯 在进行计算时,要养成规范的计算习惯。如保持竖式的排列、小数点的对齐、进位和借位的正确运用等。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规范的计算习惯。 三、提高注意力和细心程度 在进行计算时,要提高注意力和细心程度。可以通过培养专注力、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做题时,可以慢慢思考,将问题理清楚再下手,做到心无旁骛。 四、加强练习

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可以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加强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在做题的过程中,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不要出现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错误。 五、借助工具辅助 可以借助计算器等工具来辅助计算,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运算,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验证和核对,避免出现错误。 六、多种方式呈现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不同,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如图示、故事、简单实例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针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可以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规范的计算习惯、提高注意力和细心程度、加强练习、借助工具辅助和多种方式呈现的对策来提高计算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计算。

数学(心得)之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数学论文之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计算及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 二、概念、法则不清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会引起计算错误。 三、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有的学生把35看作是53,把“+”看成“÷”。

四、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 五、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则主要依赖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独立性,仍旧以旧经验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学生习惯了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见到不同的“8-6”之类的题目,往往会不假思索得到“14”。 六、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二、避免计算出错的措施 1、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

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四年级学生常见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 计算是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成绩,四年级是整数计算技巧学习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四年级学困生数学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 为了掌握四年级学困生数学计算中经常产生错误的原因,我采取问卷法和观察法,得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1.学生做题容易受环境干扰,一些外在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2.很大一部分学生做完不检查。认为太麻烦,这样的陋习,往往使他们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甚至部分学生检查也只是把做过的题目读一遍并没有认真地再计算。3.计算时学生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其原因是当题目少,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当题目多,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烦,产生厌烦情绪,常常未看清题目就匆匆动笔。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动笔列式打草稿,而是笔尖在空中绕着,动口不动手,能不做的就不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出现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有些学生打草稿时,稿纸密密麻麻,见缝插针地列式,字迹模糊看不清,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竖式写在书或本子的边角上,一个式子没算完位置不够时,或重算或挤着写,造成速度慢、错误率高。

(二)教材编排方面的原因: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旧教材中的某一类型的一些例题在新教材中被删去,却以习题形式出现在练习中,老师还得拿出来讲,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致使学生没有通过系列训练形成一定技能。(三)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原因:课改之后的数学课,教师们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一节40分钟的课被这些填得满满的,甚至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课堂少了学生静静地写作业,少了老师耐心地指导作业、发现问题的过程。其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 出来,片面追求算法的多样化,没有突出基本算法,这都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削弱的原因。 二、提高学困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1.规范计算要求。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因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还需要老师的督促,才能认真地计算。 2.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如果计算教学过多强调

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容忽视。 小学进入三年级,学生面对的计算数据越来越大,二年级数学学习的表内乘除法升级到两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所接触的计算类型越来越丰富,计算数据也越来越大,学习难度也在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下降。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多位数乘除法,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计算知识的教学,抓好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以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正确率下降成因及对策问题作简单分析。 一、计算正确率下降的成因 1.学生缺乏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一些学生来说,数学的计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小学三年级学生随着学习计算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特别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计算水平低下,计算错误严重,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削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对于计算题,学生普遍存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粗心大意,没有养成严谨、慎密思维的良好计算习惯。对计算题,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做题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在计算时往往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等。例如,把106看成100,把 6+6看成6×6等,从而产生错误。有的学生除书写潦草、运算粗心、不及时检验外,当计算数据大或者计算步骤多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这些毛病常常使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3.基础知识不扎实 小学三年级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计算失误,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计算不过关。有些学生计算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法则不明确,如1800-1700÷5,计算成1800-1700÷5=100÷5=20。还有的是学生计算方法不明确,学习掌握运用水平低,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从而造成计算失误。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对策 1.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枯燥乏味的计算题很难让学生自觉产生喜欢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计算题虽然是枯燥的,但在题型上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计算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教学《多位数的加减法》,我采用“活动—竞赛”的形式。先组织学生模拟在家电超市购买家电,然后采用“我是计算小能人”形式进行计算竞赛练习(快速出示算式,学生口答得数;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的计算又快又对)。这样的“活动—竞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使计算内容“活”起来。既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又活跃了学习氛围。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做到“两看两思”,即先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有哪些运算符号,然后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教学反思导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小学阶段,数学计算策略的教学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奠定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的数学计算策略教学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回顾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 1. 传统的口算训练 传统的数学计算策略教学以口算训练为主,注重速度和准确性。老师通常会给学生出很多习题,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数学公式的机械使用 传统教学模式着重给学生灌输数学公式和计算步骤,忽略了对计算策略的培养。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应用公式,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1. 缺乏深入理解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侧重于机械性的记忆和应用,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理解计算策略的本质和原理。这导致学生在遇到稍微变形的问题时,往往无法应对。 2. 计算策略的多样性被忽视 数学计算策略是指通过巧妙的转化和变形,使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简洁高效的方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意识和创新能力。 3. 不注重计算过程的启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结果,忽视了计算过程的启发。而实际上,数学计算策略的培养应该从计算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的措施 1. 培养数学思维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深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 2.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为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变化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计算过程的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计算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在学生完成习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相互启发和学习。 结语: 数学计算策略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计算策略、注重计算过程的启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年级学生数学易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 措施 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做错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并不成熟,并且自我反思能力还未形成,作为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题,有时某一类题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这是值得老师在教学中格外注意的典型错题。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教师如何冷静地对待呢? 现就一些典型错题做以下分析及反思: 解决问题方面知识。 错例:四年级上学生错题:全校523人参加植树活动,如果 70人分一组,那么够分成几组?学生错解:523÷70=7(组)……33(人) 7+1=8(组) 错题分析:(1)学生思维的定势。 由于在课堂及作业本中类似的题目出现频率过高,而且往往采用的都是“进一法”,因此在学生脑海中就构建了该类似的模型,只要一看到这样类似的题,也不仔细看完题目,就迅速地完成了。 (2)学生关键词区分不清。 本例是对“最多够分”与“至少分成”两个词语意思区分不清。教师在教学当中,若忽略关键词的详细对比,学生就会盲目的去做。 解决策略: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把重要的字勾划出来。

二、空间与图形几何知识的问题 错例:两个面积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错题分析:这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的题目,在认识时,已经实践操作过两个完全一样平行四边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懂了,但是这道题目出示的是两个面积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于是就简单的理解为了完全一样的含义。 解决策略:在黑板上将完全一样和面积一样两个词写在黑板上,画两个面积一样但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认识到所谓面积是指平行四边形面的大小,所以面积一样但是形状不一定会一样,如果形状不同则是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 这道题表面上是学生审题不细,实际上是思维的周密性差,这这提醒我们,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审题教学,全面地理解题意,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周密思考的。 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中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基本上都能掌握正确计算法则、试商方法和调商方法。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2)乘法口诀出错.受特殊乘法算式的影响计算错误(比如学生对15×5=75的印象深刻,看到17×5直接就计算成75。)(3) 进位加、退位减法出错 原因分析:1、教师的观念与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低年级的注重口算训练逐渐过渡到学习笔算知识后,尤其是学习了笔算乘除法的知识后,甚至是很少做这方面的训练。即使是有练习,也多以乘、除法的为主,加减法的口算训练逐渐退到第二线,或多或少都忽视了加减法口算的训练。 2、从学生的收集的错题中,很明显的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存在问题是学生的习惯和计算的基础问题

小学数学计算题错题分析及改正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题错题分析及改正策略 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第一中心小学廖娜玲 354402 小学生在做题及计算中经常出现看错数、看错题、写错数等现象,究其错题原因,主要是粗 心大意的问题,学生做题计算粗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 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需要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良好 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现就小学数学计算方面错题原因及改正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分析错题原因 (一)基础不牢。数学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数学基础包括概念、公式、定理、方法、基本做图、数的运算等等。从知识点编排来看,是一个年级连着一个年级,逐步螺旋式上升,所以,打牢数学基础是避免错题的基本保证。对刚上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还是一张白纸,不懂啥 是数学,不懂怎么听课,不懂二十以内的加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凑十法等等。二十以内的加减 法的口算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加减的基础,直接影响后面万以内数的加减、四则运算以及其 他涉及到计算的解答,把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必须夯实知识基础,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打牢 他们的数学基础。 (二)审题不清。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习计算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认识审题的重 要性,才能认真对待审题中的各个环节,减少计算错题的概率。一道计算式题,需要考虑数 的基本性质、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许多方面,有的学生口算不过关、法则不明确、不能形 成计算技能技巧。如学生在做计算题:0.5+0.75=0.8时0.5是一位小数,0.75是两位小数,小数部分百分位是5加5,向十分位满十进一,十分位上就是7加一等于8,于是得到错误答案0.8了;又如:6÷6/8-6/8÷6 =1-1 =0时,两个除法算式中都是6和6/8这两个数,由于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认为会认为它们商是相等的,于是得到“1-1=0”的错误答案。因此,要教育学 生做题前必须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三)书写习惯不好。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上对于书写强调得多一些,实际上数学 作业跟语文作业一样,也应该有一定的作业格式,美观的数字是数学书写的主心骨。小学是一 个人接受系统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各种书写习惯容易形成也容易改变,好的 书写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不良的书写习惯贻害终身。如有些学生在书写时9与4,2与3,1与7、0与6的时候非常不规范,让人难以辨认清楚;有的数位、等号没有对齐,计算结果 的书写位置不对等等。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后,直接导致学生书写时字迹潦草、数字含混不清, 自然就导致计算错误。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的扎实训练,更离不开我们老师持之 以恒地督促和指导,只要我们对书写质量常抓不懈,学生就会认真书写。因此,在平时的数 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和书写习惯,把学生的书写习惯作为数 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正不良习惯 小学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学校和家庭应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孩子 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经商、务工,均由祖 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委托亲戚代管,给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创造了条件和环境,致使他们 养成了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多加关注,分析学生不良 的行为习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 惯进行矫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做题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怠慢懒惰、被动拖延、边做边看电视或边做边吃东西,为了快速完成甚至直接在手机上刷“作业帮”等抄袭作业的现象,这些行为习惯直接导致学生 上课走神、粗心马虎、厌学贪玩、基础薄弱,错题现象和成绩下降就在所难免了。不良习惯 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行为,必须要促进家校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从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 策分析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计算的准确度。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在准确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课程标准已经把计算能力排在各项数学能力的前面,凸显了计算能力在高中生数学能力中的关键地位。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对策 引言 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高中生要想学好数学,取得好的成绩,就必然要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计算的准确率不但是影响他们取得优异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他们数学学习信心的主要因素。所以,提高高中生数学计算准确率是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 一、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语数英是贯穿小初高学习阶段的三门基础学科,也是最重要的三门学科。可以说,学生和家长最先关注的也是这三门学科,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学习这三门学科。其中,许多家长最关注的仍然是数学。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数学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需要细心的计算,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小学阶段开始,数学学科便开始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但到了高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教师讲解的不断深入,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忽略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大部分的家长以及教师会认为高中阶段是不需要关注计算能力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运算能力依旧欠佳,计算能力的不足让学生在考试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原因 (一)对计算法则其适用范围掌握不准确 计算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计算法则其适用范围,进而准确完成计算。通过对学生以往问题整理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概念、公式掌握不牢,甚至有部分学生熟悉计算法则,但却没有明确适用范围,进而在解题中盲目应用。通过和学生交谈可以得知,学生对新学的公式、概念掌握得很牢固;但以往的知识点,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甚至出现遗忘现象。究其原因在于:首先,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一味强调概念如何应用。其次,部分学生忽视概念法则的应用范围,看到类似的问题,不加思考就开始应用,进而失分。 (二)计算不认真 当计算题出现较多步骤、数据比较大时,随着计算的展开,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极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学生在做题时审题不认真,对算法的选择不合理,也会导致计算错误。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分析 (一)培养计算习惯 对于数学计算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在授课中应予以关注并给予鼓励,对计算慢、能力差的学生要及时鼓励,树立起高中数学学习信心,不让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路上掉队。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计算要求学生具备较高严谨性,教师要从以下方面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培养解题前认真审题的习惯,剖析题干中信息、了解求解中要用到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知识,分析得到题目各个条件间的关系;(2)要求学生在解题中严谨、细致地解题,长期坚持良好解题习惯;(3)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演算,要对试题有一个验算过程,更好地查漏补缺,保障计算正确性。结合上述三种做法,高中生在审题、解题和验算中形成良好计算习惯,对同类型试题进行总结归纳,做到触类旁通。 (二)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