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8章 题库

第八章变革与创新管理

1)组织变革是组织人员、结构或技术的变化。

答案:正确

解释:根据定义,组织变革是组织中结构、技术或人员的变动。

难度:1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管理者应尽力消除组织变革。

答案:错误

解释:管理者应认识到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消除。

难度:1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3)组织变得更分权化属于组织结构变革。

答案:正确

解释:结构变革包括职权的改变,组织如何协调,工作如何设计,以及管理幅度的改变。

难度:2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企业改变命名计算机文档的方式不是技术变革,因为没有使用新的技术设备。

答案:错误

解释:技术变革包括设备变化和设备使用方式的改变。因此,新的文档程序可以视作技术变革,这一描述是错误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0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持续改进的变革不是技术变革,因为这些变化是计划和预料之中的。

答案:错误

解释:不论变革是否在计划和意料之中,都不影响其属于技术变革,因此这一描述是错误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管理者拓宽管理幅度属于人员变革。

答案:错误

解释:人员变革是指组织中的员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管理幅度变化属于与上下级关系相关的结构变革,不属于人员变革,因此这一描述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7)市场上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者是当今企业经常面对的推动组织进行变革的外部力量。

答案:正确

解释:竞争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外部力量之一。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8)新的在线广告技术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外部力量,它使企业改变自己的广告策略。

答案:正确

解释:尽管广告策略的变化是一种内在变革,但这种变革的驱动力是组织外部新的计算机技术。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9)劳动力市场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内在力量。

答案:错误

解释:当劳动力市场改变时,组织必须随之改变,因此劳动力市场是变革的外在力量,而不是内在力量。例如,高技能移民劳动力的流入会使企业修改原来的计划。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10)组织决定从外部引入新设备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外部力量。

答案:错误

解释:购买新设备的决策来源于企业内部。因此,这一决策是形成变革需要的内部力量,而不是外部力量。这一描述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11)在组织中,只有管理者是变革推动者。

答案:错误

解释:变革推动者是能够影响变革的人。管理者是组织中典型的变革推动者,但任何员工都可能引发组织变革。例如,办公室清洁工要求员工锁上自己办公室的房门,这也可能引发组织变革。

难度:2 参考页码: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2)与内部管理者相比,外部咨询人员难以担当变革推动者的角色。

答案:错误

解释:外部咨询人员更容易担当变革推动者,因为与内部管理者相比,他们受到变革结果和各种反应的影响较小。内部管理者对推动变革更谨慎小心,因为他们不得不与所倡议的变革终日为伴。

难度:2 参考页码: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3)“静水行船”观是将组织看作在平静大海上航行的一艘大船。

答案:正确

解释:“静水行船”观认为组织规模较大而且状态平稳,就像一艘大船一样。“海面”上“波浪”可能会对船有影响,但不会威胁到船的平稳航行。

难度:2 参考页码:203~204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4)库尔特·卢因认为变革的第一步是冻结现状。

答案:错误

解释:卢因认为变革的第一步是对现状进行解冻,而不是冻结。

难度:2 参考页码:203~204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5)按卢因的观点,影响变革唯一的办法是增加驱动力以使变革脱离现状。

答案:错误

解释:按卢因的说法,减弱妨碍脱离现有平衡状态的制约力也可以促进变革。影响变革的第三种方式是将增加驱动力和减少制约力结合起来。

难度:2 参考页码:203~204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6)“激流泛舟”观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变革具有破坏性。

答案:错误

解释:“激流泛舟”观的主要观点是变革是持续而不可预见的,通常很激烈,但不一定具有破坏性,因此这一描述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3~204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7)“激流泛舟”观认为,管理者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遭遇变革,而且变革持续时间未知。

答案:正确

解释:“激流泛舟”观将变革看作是常态,同时变革也是相当不确定和难以预见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3~204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8)处于“激流泛舟”观的经营环境的管理者数目越来越少。

答案:错误

解释:当今世界,“激流泛舟”的经营环境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变得更多而不是更少。管理者正在面对持续改变的经营环境。

难度:2 参考页码:203~204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19)组织发展是帮助组织成员应对未经计划的变革。

答案:错误

解释:这一描述错误,因为组织发展要应对有计划而不是未经计划的变革。

难度:2 参考页码:204~205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讨论不同类型计划的开发过程和工具

20)需要组织发展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即使经过计划的变革也会使组织成员感到不安。

答案:正确

解释:变革充满压力;组织发展的目的是尽力减小变革所带来的压力。

难度:2 参考页码:204~205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讨论不同类型计划的开发过程和工具

21)人们反对变革的原因之一是变革用不确定性代替了模糊不清。

答案:错误

解释:模糊不清与不确定性意思基本相同,因此这一描述错误。人们反对变革是因为变革使已知的东西变得不确定。

难度:3 参考页码:206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2)变革威胁到你为取得现状所作的投资。

答案:正确

解释:那些对现有体制做了大量投资的人,受到打破现状的变革的威胁。

难度:2 参考页码:206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3)谈判通过扭曲和误导事实,来减少变革的阻力。

答案:错误

解释:操纵和合作是通过扭曲和误导事实来降低变革阻力的策略。谈判是以有价值的东西来安抚那些反对变革的人。

难度:2 参考页码:206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4)教育是克服由于信息失真而产生的变革阻力的好方法。

答案:正确

解释:当员工由于信息失真或沟通不畅而反对变革时,通过教育员工认清事实就可以澄清这种局面。

难度:2 参考页码:207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5)管理者有选择地描述事实使变革显得破坏性较小,这是使用强迫策略。

答案:错误

解释:有选择性地陈述事实可以归类到操纵而不是强迫,因此这一描述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7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6)管理者声称如果基层主管不接受变革那么就可能会失去工作,这是在使用强迫策略。

答案:正确

解释:强迫包括直接或间接威胁,因此声称人们可能失去工作属于强迫策略。

难度:2 参考页码:207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伦理认知和推理技能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讨论管理中伦理的作用和社会责任

27)强迫策略的主要缺点是这些做法有可能是非法的。

答案:正确

解释:强迫包括威胁,威胁可能是非法的,特别是涉及到暴力。

难度:2 参考页码:207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伦理认知和推理技能

目标内容:8.2

学习目标:讨论管理中伦理的作用和社会责任

28)机会可能会产生压力。

答案:正确

解释:需要、限制和机会都会使人们感受到压力。机会也是有压力的因为当人们对即将得到什么了解过多时会变得焦虑不安。

难度:2 参考页码:207~208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29)压力不是生理现象。

答案:错误

解释:压力影响心率、血压、激素分泌水平以及许多其他的生理症状,因此这一判断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8~209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0)对个人来说,压力不总是坏事。

答案:正确

解释:压力能使人们表现出平时不具备的精力和兴趣。例如,压力可以使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更好的水平。。

难度:2 参考页码:208~209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1)工作中的自治会增加压力。

答案:错误

解释:压力的主要起因是对环境缺乏控制。自治能增加个人的控制感,因此自治会减少而不是增加人们所感受到的压力。

难度:2 参考页码:208~209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2)员工对满足工作定额要求感到有压力,这是一种任务要求压力。

答案:正确

解释:任务要求压力是员工从工作自身要求感受到的压力。

难度:2 参考页码:208~209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3)员工因为不清楚自己的责任而感到不安,这是角色过载压力。

答案:错误

解释:角色过载是有太多困难工作需要解决的情况。这里所描述的正是角色模糊——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因此这一判断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9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4)当员工不能确定是否完成自己的目标时,就意味着出现了角色冲突。

答案:正确

解释:对个人是否完成期望缺乏信心,这称为角色冲突。即在一个人被期望做什么和一个人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之间存在冲突。

难度:2 参考页码:209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5)具有A型行为的员工很容易放松。

答案:错误

解释:具有A型行为的员工感到很难而不是很容易放松。他们有持续的紧迫感,感到被推动,难以放松。

难度:2 参考页码:210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6)管理者应尽力消除工作场所中的所有压力。

答案:错误

解释:管理者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工作场所中的压力。工作要求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类压力。管理者不是消除压力,而是应当管理压力,避免其破坏性作用。

难度:2 参考页码:210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7)减少工作场所中压力的有效方式是确保员工与其工作相匹配。

答案:正确

解释:那些与工作不匹配的员工会感到厌烦、不适应或超出自己能力。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糟糕的工作绩效。为了避免这类压力,管理者应确保员工与工作相匹配。

难度:2 参考页码:210

目标内容:8.3

学习目标:讨论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和学习的因素

38)创造力是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联系的能力。

答案:正确

解释:创造力很大程度上与思想联系在一起,创造性想法是以独特的方式将思想联系起来。

难度:2 参考页码:211

目标内容:8.4

学习目标:描述创新过程,识别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策略

39)灵感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答案:错误

解释:灵感是创造过程四个步骤中的第三步,第一步是知觉,然后是培育,之后是灵感和创新。

难度:2 参考页码:211

目标内容:8.4

学习目标:描述创新过程,识别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策略

40)有机式组织会抑制创新。

答案:错误

解释:有机式组织正规化程度较低、更分权、专门化程度低,因此更易于产生而不是抑制创新。

难度:2 参考页码:212

目标内容:8.4

学习目标:描述创新过程,识别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策略

41)明确的时间期限会促进创新。

答案:错误

解释:研究表明明确的时间期限会减少创新。创新需要遵循自己的时间表,试图推动创新常常导致失败。

难度:2 参考页码:212~213

目标内容:8.4

学习目标:描述创新过程,识别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策略

42)革新能手敢于冒风险。

答案:正确

解释:革新能手的个性特征是高度自信、精力旺盛、有持久力、敢于冒风险。

难度:2 参考页码:212~213

目标内容:8.4

学习目标:描述创新过程,识别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策略

43)管理者不能消除变革,所以必须学会成功地()。

A)避免变革

B) 忽视变革

C)围绕变革开展工作

D)管理变革

答案:D

解释:D)既然管理者无法消除变革,所以必须学会成功地管理变革是正确答案。避免变革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是错误答案。忽视变革或围绕变革开展工作不能使管理者免受变革的影响,因此这些选项不正确。

难度:1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4)下面哪一个属于组织结构变革?()

A)改变员工态度

B) 改变工作实践

C)购买新设备

D)改变管理幅度

答案:D

解释:D)改变工作实践和获得新设备属于技术变革,因此这两个选择不正确,改变态度属于“人员变革”,因此改变员工态度不正确。结构变革包括改变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既然管理幅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结构变革,因此改变管理幅度是正确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5)下面哪一个属于组织中的技术变革?()

A)形成团队以完成任务

B) 员工使用新软件

C)员工希望在家远程办公

D)员工希望拥有柔性工作时间

答案:B

解释:B)技术变革需要组织改变完成工作的方式。使用新软件是工作方式的改变,因此这一选择属于技术变革,是正确答案。形成团队改变了组织结构,属于结构变革,不是技术变革。员工希望在家远程办公或柔性工作时间是态度方面的改变,因此属于“人员变革”而不是技术变革。

难度:1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6)下面哪一个属于组织中的人员变革?()

A)人们使用的工作方法

B) 人们之间的职权关系

C)人们的态度

D)工作再设计

答案:C

解释:C)尽管工作方法、职权关系和工作再设计都涉及到人,但只有涉及到人的态度、行为、期望和认知的组织变革才属于人员变革。因此“人们态度的改变”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择项不正确,只有这一答案涉及到态度。

难度:3 参考页码:201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7)下面哪一个属于组织结构变革?()

A)建立新车间

B) 员工对老板产生怨恨

C)包装巧克力蛋糕的新方法

D)改变上下级报告关系

答案:D

解释:D)结构变革必定改变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报告关系的变化改变了职权关系,因此属于结构变革,这一选项是正确答案。新车间和做蛋糕的新方法是工作方法或技术变革,而不是结构变革,这些选项错误。怨恨是员工态度的改变,属于人员变革,而不是结构变革。

难度:2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8)下面哪一个属于组织中的技术变革()。

A)购买新挖掘机

B) 员工希望得到提升

C)员工接受新的进度安排

D)拓宽管理幅度

答案:A

解释:A)技术变革是对工作如何做或使用什么来做进行改变。引入新设备属于技术变革,因此购买新挖掘机是正确答案。员工希望得到提升和员工接受了新的进度安排都涉及态度,属于人员变革,而不是技术变革,这两个选项不正确。最后,管理幅度变革是结构变革而不是技术变革,因此拓宽管理幅度是不正确的。

难度:3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9)《美国残疾人法》属于下面哪一类环境变化?()

A)内部

B) 技术

C)政府法律和规章

D)劳动力市场

答案:C

解释:C)既然残疾人法由政府颁布,显然是外部而不是内部变革力量,因此选项“内部”错误。这一法律不是由技术或劳动力市场制定,可以排除这些选项。政府制定了这一法律,因此“政府法律和规章”是正确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理解多元文化和多样性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讨论管理者工作和促进组织多元化的不同方式

50)利率下降属于哪一类使企业开展组织变革的外部力量?()

A)市场竞争力量

B) 政府法律和规章

C)劳动力市场

D)经济变化

答案:D

解释:D)利率下降不是由于市场、政府或劳动力市场所引发的,因此这些选项不正确。由于经济条件改变造成利率下降,“经济变化”是正确答案。

难度:1 参考页码:201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51)下面哪一类属于使企业开展组织变革的内部力量?()

A)新的广告策略

B) 新的安全要求

C)新的竞争对手

D)新的污染法

答案:A

解释:A)新的安全要求、新法律和新竞争对手是来自企业外部,而不是内部的引起企业需要变革的力量,这些选项错误,只有新广告策略由企业内部制定,因此是正确答案。

难度:3 参考页码:201~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2)下面哪一类属于使企业开展组织变革的外部力量?()

A)整个组织的结构调整

B) 任命新的首席执行官(CEO)

C)拓宽管理者的管理幅度

D)经济繁荣

答案:D

解释:D)调整组织结构、任命新CEO和改变员工间关系属于使企业产生变革需求的内部力量而不是外部力量,因此这些选项错误,只有经济繁荣代表着来自企业外部的变革力量,是正确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1~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53)为了与对手X公司竞争,Y公司改变了自己的管理结构,这属于()。

A)内部变革引发外部变革

B) 内部变革引发另一次内部变革

C)外部变革引发另一次外部变革

D)外部变革引发内部变革

答案:D

解释:D)来自对手的竞争是外部市场的变化,企业调整组织结构是内部变革。外部竞争引发内部组织结构变革,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没有识别出这一外部——内部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难度:3 参考页码:201~202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54)经过深入的全公司自我审查后,Y公司决定组建工作团队,这属于()。

A)内部变革引发外部变革

B) 内部变革引发另一次内部变革

C)外部变革引发另一次外部变革

D)外部变革引发内部变革

答案:B

解释:B)自我审查是内部变革,之后决定组建工作团队是另一次内部变革,所以选项内部变革引发另一次内部变革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没有识别出这一内部——内部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难度:3 参考页码:201~202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5)某公司的工人要求能够庆祝墨西哥假期,这属于()。

A)外部劳动力因素

B) 内部劳动力构成

C)外部策略

D)内部战略

答案:B

解释:B)既然这一要求是由已在公司工作的员工提出,属于内部的变革力量。因此可以排除两个涉及外部的选择。这一要求来源于公司劳动力构成,而不是战略,因此排除内部战略选项,内部劳动力构成是正确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1~202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理解多元文化和多样性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6)罢工属于哪一类可能引发管理思维和实践改变的变革要素?()

A)劳动力构成

B) 设备

C)员工态度

D)战略

答案:C

解释:C)任何新的内部战略化变、设备变化或劳动力构成变化都不会直接引发罢工,只有员工态度的变化会导致罢工。因此这一选项是正确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7)在组织中,作为催化剂发挥作用并承担变革过程管理责任的人被称为()。

A)管理者

B) 变革推动者

C)变革管理者

D)非管理层员工

答案:B

解释:B)变革推动者是组织中发起变革的人,因此是正确答案。管理者通常承担变革推动者的角色,但实际上组织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是变革推动者,因此排除了管理者和非管理层员工这两个答案。变革管理者不属于组织变革的术语,因此是错误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8)与内部管理者相比,外部咨询人员经常倾向于发起更()的变革

A)更剧烈

B) 更不剧烈

C)更小心谨慎

D)更少

答案:A

解释:A)既然外部咨询人员不必生活在他们所推动的变革中,因此与内部管理者相比更缺乏谨慎,更倾向于发起剧烈或极端的变革,所以“更剧烈”是正确答案。既然“更剧烈”是正确答案,那么几乎表达同样意思的“更不剧烈”和“更小心谨慎”可以排除。如果可能,外部咨询人员可能会发起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变革,因此“更少”是错误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2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9)“静水行船”观认为组织是()。

A)汹涌大海上航行的大船

B) 平静海面上航行的大船

C)平静海面上航行的木筏

D)汹涌大海上航行的木筏

答案:B

解释:B)“静水行船”观将组织视为在平静海面上航行的一艘大船,几乎不用考虑发生变化。因此平静海面上航行的大船是正确答案。可以排除将组织比喻为木筏,而不是大船的两个选项。排除选项“汹涌大海上航行的大船”,因为它认为水面是汹涌而不是平静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2~204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0)“激流泛舟”观认为组织是()。

A)汹涌大海上航行的大船

B) 平静海面上航行的大船

C)平静河流中航行的木筏

D)湍急河流中航行的木筏

答案:D

解释:D)“激流泛舟”观将组织视为在湍急河流中航行的小木筏,在旅程中不断受到冲击,几乎被打翻。因此“湍急河流中航行的木筏”是正确答案。可以排除将组织比喻为大船,而不是木筏的两个选项。排除选项“平静河流中航行的木筏”,因为它认为水面是平静而不是湍急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2~204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1)“激流泛舟”观认为变革是()。

A)偶然发生

B) 一种自然状态

C)正常平静状态中不愉快的插曲

D)必须要避免的事情

答案:B

解释:B)“激流泛舟”观将变革视为一种自然状态,而不只是插曲或不时发生的事情。既然可以预期发生变革,管理者应尽力管理变革而不是消灭变革。因此“一种自然状态”是正确答案。

难度:2 参考页码:202~204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2)库尔特·卢因的“静水行船”观认为变革是()。

A)偶然事件

B) 一种自然状态

C)不走运的

D)可避免的

答案:A

解释:A)“静水行船”观认为组织保持平静均衡是一种自然状态,打破现状的变革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会恢复正常状态。因此“偶然事件”是正确答案。既然卢因认为变革不是自然状态,所以排除选项“一种自然状态”。卢因并没有将变革视为负面事物或需要避免的事情,所以可以排除选项“不走运的”和“可避免的”。实际上,卢因设计了一套程序来应对变革而不是避免变革。

难度:2 参考页码:202~204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3)卢因三步骤变革过程描述中的第一步是()。

A)冻结新状态

B) 变革到新状态

C)解冻现状

D)变革到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释:C)库尔特·卢因认为变革过程的三个步骤如下:首先必须解冻现状,可以开始变革;其次,进行变革,达到新状态;最后对新状态进行冻结,形成新的平衡状态。显然,正确答案应是解冻现状,其他答案不正确。

难度:3 参考页码:203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4)卢因三步骤变革过程描述中的最后一步是()。

A)冻结新状态

B) 解冻现状

C)变革到新状态

D)解冻新状态

答案:A

解释:A)库尔特·卢因认为变革过程的三个步骤如下:首先必须解冻现状,可以开始变革;其次,随着现状解冻,进行变革达到新状态;最后对新状态进行冻结,因此冻结新状态是正确答案。注意解冻新状态是错误答案,因为卢因的过程模型中不包括这一步骤——这将发起新的变革过程。

难度:3 参考页码:203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分析技能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5)按卢因的观点,下面哪种力量可以克服惯性和解冻现状?()

A)增强制约力

B) 减弱制约力

C)减弱驱动力

D)增强驱动力

答案:D

管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二、概念和职能 1.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 A.组织活动 B.控制活动 C.有效获取资源 D.计划与决策 2.综合各种管理职能理论的研究,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有()。 A.生产B.计划 C.组织 D.经营 E.控制 3.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中的 ( )。 A.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4.企业组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带领就是带领员工一道实现()的目标。 A、全社会 B、全体员工 C、本组织 D、管理者 E、员工个人 5.某公司总经理白手起家,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发展为今天拥有百万资产的企业的经营者,目前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生产线。但这位总经理却常常为管理生产工人的事发愁。因为他被工人们称为“白面书生”,很难与他们沟通。你认为最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 A.采取严厉的措施,板起脸来。 B.招聘对生产管理有经验的专家,代替自己来管。 C.与生产工人坐在一起开座谈会,放下架子,逐步缓和关系。 D.开除给自己起外号的工人,杀一儆百。 三、管理者 1.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2.上层主管人员的重要任务是( )。 A.监督执行 B.协调执行 C. 监督控制 D.决策控制 3.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精湛,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 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工作和领导工作 B.重点仍以技术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 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 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作好管理工作 4.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的根本目的是( )。 A.确保职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B.实现管理者个人的利益和价值 C.实现组织目标 D.体现管理者个人权威 5.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

管理学原理第8章 题库

第八章变革与创新管理 1)组织变革是组织人员、结构或技术的变化。 答案:正确 解释:根据定义,组织变革是组织中结构、技术或人员的变动。 难度:1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2)管理者应尽力消除组织变革。 答案:错误 解释:管理者应认识到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消除。 难度:1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3)组织变得更分权化属于组织结构变革。 答案:正确 解释:结构变革包括职权的改变,组织如何协调,工作如何设计,以及管理幅度的改变。 难度:2 参考页码:200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4)企业改变命名计算机文档的方式不是技术变革,因为没有使用新的技术设备。 答案:错误 解释:技术变革包括设备变化和设备使用方式的改变。因此,新的文档程序可以视作技术变革,这一描述是错误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0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5)持续改进的变革不是技术变革,因为这些变化是计划和预料之中的。 答案:错误

解释:不论变革是否在计划和意料之中,都不影响其属于技术变革,因此这一描述是错误的。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6)管理者拓宽管理幅度属于人员变革。 答案:错误 解释:人员变革是指组织中的员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管理幅度变化属于与上下级关系相关的结构变革,不属于人员变革,因此这一描述错误。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7)市场上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者是当今企业经常面对的推动组织进行变革的外部力量。 答案:正确 解释:竞争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外部力量之一。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组织中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战略 8)新的在线广告技术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外部力量,它使企业改变自己的广告策略。 答案:正确 解释:尽管广告策略的变化是一种内在变革,但这种变革的驱动力是组织外部新的计算机技术。 难度:2 参考页码:201 美国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标内容:8.1 学习目标:描述管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9)劳动力市场是形成组织变革需要的内在力量。

管理学原理试题(八)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管理学原理试题(八)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管理是一种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去实现的过程。 3.计划工作是一项指导性、、科学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4.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 5.是计划工作的核心。 6.多维立体组织结构适合于跨国公司或的大公司. 7.“安东尼结构”是美国管理学院提出来的。 8.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可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考虑从外部。9.部门划分应遵循,以使机构富有效能和有效率。 10.沟通联络,指,简称沟通。 11.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等于期望值乘以。 12.吉赛利在其《》一书在研究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13.控制是一个信息过程。 14.在进行现场控制时,主管人员要亲临第一线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监督,以为控制依据,服从组织原则,遵从正式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逐级实施控制.15.直接控制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它是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来进行控制工作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提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的管理学家是( ) (1)泰罗 (2)巴纳德 (3)孔茨 (4)法约尔 2.巴纳德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 (1)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2)社会合作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管理过程学派3.群体行为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 (1)法约尔(2)泰罗 (3)梅奥 (4)巴纳德 4.中、短期预测常用的方法是( ) (1)因果关系 (2)直观法 (3)时间序列法 (4)回归分析法 5.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 ) (1)组成部分(2)基础 (3)结果 (4)保证 6.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 (1)大型组织 (2)小型组织 (3)需要职能专业化管理的组织(4)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7.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 ) (1)横向协调差 (2)多头领导 (3)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4)适用性差 8.主管人员是在组织中对他人及其工作负责的( ) (1)管理人员 (2)技术人员 (3)财务人员(4)工人 9.主管人员的权力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其( ) (1)能力 (2)素质(3)物质基础(4)自主程度 10.下行沟通是指( ) (1)组织中的上层领导按指挥系统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2)下级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 (3)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4)通过上级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

管理学原理教案(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

第八章激励 §1 激励概述 一、关于人性学说 (一)人性、动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人性的学说 在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上,西方管理学界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后来这些不同的人性假设便构成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石。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E·H·Shchein)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 1、经济人 ♦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相应采取重视物质刺激,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 2、社会人 ♦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 ♦采取重视人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 3、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 ♦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式. 4、复杂人 ♦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 ♦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理方式。 不管人们对于人性有何不同的认识,根据心理学家所揭示的规律,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决定的.一个人愿不愿意做某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是高还是低,干劲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 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 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 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 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 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 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 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 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 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范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 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 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 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 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 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 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 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及答案(八)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及答案(八) 第八章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控制 2.前馈控制 3.间接控制 4.预算 5.计划评审方法(PERT) 二、单项选择: 1、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 A、前提 B、基础 C、保证 D、措施 2.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A、制定标准 B、纠正偏差 C、用标准衡量业绩 D、质量控制 3.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同步控制 D、预防控制 4.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A、制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业绩 B、衡量业绩、制定标准、纠正偏差 C、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制定标准 D、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 5.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 B、衡量业绩 C、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 D、使人们失去自由 6.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控制工作属于()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 7.以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 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 8.控制论是由美国的()创立的。 A.维纳B.波特C.劳勒D.泰罗 三、多项选择: 1.按照控制作用的环节来分,控制类型有()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更正控制 D、反馈控制 2.按照采用的手段来分,控制类型有() A、前馈控制 B、直接控制 C、间接控制 D、预先控制 3.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现代控制方法的有() A、预算控制 B、程序控制 C、计划评审技术 D、动态控制 4.控制的基本过程是() A、确定标准 B、改变标准

C、衡量业绩 D、纠正偏差 5.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必须要注意() A、控制的目的性 B、控制的及时性 C、控制的经济性 D、控制的客观性等 6.预算分为() A.经营预算B.项目预算 C.财务预算D.投资预算 7.经营比率包括() A.市场占有率B.投入一产出比率 C.存货周转率D.相对市场占有率 8、管理者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A、人员 B、信息 C、财务 D、作业 E、绩效 四、是非判断: 1.大部分组织仅仅只需要一种控制系统。 2.衡量业绩是控制活动的唯一目的。 3.对企业的一切业绩都要制定出以实物或以货币来衡量的标准。 4.反馈控制的工作重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结果上,并将它作为未来行为基础。 五、简答题: 1.控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2.谈谈你对控制的认识。 3.零基预算的程序是什么? 4.简述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 六、论述题: 试论如何实现有效控制 [本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控制:是根据既定目标与各种标准,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前馈控制:就是观察哪些作用于系统的各种可以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他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关系,在不利因素产生以前,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3.预算:是以数字表述计划,并把这些计划分解成与组织一致的各部分,使预算与计划相联系,授权各部门保证计划在预算范围内得以实现。 4、零基预算:是指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的活动都看做是从零开始,预算也以零为基础,在预算人员指导下,从新安排各项活动及各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5.计划评审方法(PERT):是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由网络图或者是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工时间最长的关键路线,并围绕关键路线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和控制方法。 二、单项选择: 1、C 2、B 3、C 4、D 5、C 6、C 7、B 8、A 三、多项选择: 1、ABD 2、BC 3、BC 4、ACD 5、ABCD 6、ACD 7、ABD 8、ABCDE 四、是非判断: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试题及答案(八)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试题及答案(八)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企业经验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存在的方式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当一个企业的组织模式由“金字塔”型开始向扁平化转变时,下列哪项活动不能有力促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A.严格规章制度 B.管理者授予下属更大的权利 C.大量使用计算机 D.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有一位车间的班组长,在班组内颇有威望,在问及他的秘抉时,这位组长说:一是他的业务过硬,能帮助大伙解除工作疑难,职工佩服他。二是这位组长喜欢交结,逢年过节,总要和全组员工喝上几杯,感情气氛十分浓厚,根据管理技能分析,这位领导所具备的技能是()。 A.技术技 能 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D.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3.康全公司是一家设计环保设备的公司,经营规模虽然不大但发展迅速。公司成立以来,为了保持行动的统一性,一直实行较强的集权。请问当下列哪一种情况出现时,公司更有可能改变其过强的集权倾向? () A.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B.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拓宽 C.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下降 D.国家发布了新的技术标准 4.下列哪种管理措施,是基于人性假设中的“经济人”假设 ( )。 A.工作方法标准化、制定劳动定额,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B.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满足员工的需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主张参与管理

C.给员工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条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内在奖励 D.管理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5.计划制定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 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 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可使长、短、中期计划实现有机结合 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性远期的过早过死安排 D.以上三方面都是 6.预算也被称为()。 A.规划 B.规则 C.方案 D.数字化计划 7.有利于迅速确定计划的重点,即寻找关键路线的计划方法是()计划法。 A.滚动 B.投入产出 C.运筹学 D.网络 8.某君到一百货商店考察,随阅了其规章制度手册,有三条特别引起他的注意:(1)我们只售高贵时髦的衣服和各种高级用具。(2)货物售出超过30天,不再退还购货款。(3)在退还顾客购货款前,营业员需注意检查退回的货物,然后取得楼层经理的批准。试问这三条规定各自是属于常用计划的哪一种形式?() A.都是规则 B.都是政策 C.分别是政策、程序、规则 D.分别是政策、规则、程序 9.下列哪种情况属于非程序性决策()。 A.餐厅里的一位服务员因工作不慎,将饮料溅到一位顾客的衣服上,顾客非常恼火,要求赔偿,经理就从餐厅的开支中支出一笔钱作为顾客的洗衣费 B.一位顾客向企业提出索赔,企业需要决定是否同意赔偿 C.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决定仿照同行其他企业,将现行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改为事业部制 D.企业流动资金发生短缺,选择筹资渠道 10.依情境理论,下列应采取参与型的领导风格的是()。 A.下属既无能力有不情愿。 B.下属无能力但是有很大

管理学原理题库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四、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4、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五、简答题 1、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2、梅奥参与了霍桑试验,得出了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对于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基于此,梅奥才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三个主要观点。 人际关系理论是古典理论向现代管理理论过度。 标志着现代行为科学的概括和发展. 发展至今,梅奥提出的重视人的观点发展为“人本管理”. 主要实践是将社会学学和心理学引入现代管理的研究领域. 第二:“社会人”的观点则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重视“非重视组织”。主要实践用于企业的员工福利上. 4、简述马萨诸塞车祸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马萨诸塞车祸后,铁路公司的老板交出了企业管理权,只拿红利;另聘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担任企业领导。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有重要的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用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六、论述题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原理试题 (共八套 附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 ) (1)生产方式 (2)生产力 (3)生产关系 (4)上层建筑 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1)泰罗 (2)法约尔 (3)韦伯 (4)巴纳德 3.在计划工作的步骤中,计划决策的关键是( ) (1)确定目标 (2)评价各种方案 (3)选择方案(4)制订派生计划 4.木桶原理是下列哪一原理的形象说法()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5.预测研究中最活跃的活动是( ) (1)社会未来预测 (2)技术预测 (3)经济预测 (4)市场预测 6.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泛指 ( ) (1)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 (2)各种各样的社团、企事业单位 (3)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 (4)具有不同分工协作的单位 7.管理宽度按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和下属间的关系将以( ) (1)等比级数增加 (2)等比级数减少 (3)几何级数增加(4)几何级数减少 8.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确定管理幅度的一种方法是() (1)上下级关系理论 (2)格拉丘纳斯法 (3)变量依据法 (4)分权法 9.上层主管人员的重要任务是( ) (1)监督执行 (2)协调执行 (3)监督控制 (4)决策控制 10.考评的结果要反馈到() (1)考评的评判人员 (2)最高级主管人员 (3)组织的顾问 (4)被考评的主管人员 1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是( ) (1)思想品德因素(2)气质因素 (3)心理因素(4)文化素质因素 12.社会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 ) (1)人们把追求感情当成主要目的 (2)人是最勤奋的 (3)人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工作的(4)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 13.“用奖赏兼某些恐吓及处罚的方法去鼓励下属;允许一些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向下属征求一些想法与意见,并允许把某些决策权授予下属,但加以严格的政策控制”,是指下列哪种管理方法( ) (1)利用——命令式方法(2)温和命令式方法 (3)商议式方法 (4)集体参与式方法 14.最理想的标准是( ) (1)实物标准(2)费用标准 (3)资金标准(4)可考核标准 15现场控制主要为( )所采用的控制方法 (])基层主管人员(2)中层主管人员 (3)高层主管人员 (4)非主管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责任包括( ) (1)管理物资 (2)管理资金 (3)管理组织 (4)管理管理者 (5)管理工作和工人 2.形成“管理理论丛林”的学派中包含有( ) (1)管理过程学派 (2)管理技术学派 (3)社会合作学派 (4)群体行为学派 (5)数学学派 3.所谓计划工作的前提,就是计划工作的( ) (1)假定条件 (2)基本条件 (3)预期环境 (4)外部环境 (5)内部条件 4.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 )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则 (4)可控性原理 (5)改变航道原理 5.德尔菲法的要点是( ) (1)背靠背地征询意见 (2)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归纳 (3)要忠实于专家们的回答 (4)沟通反馈意见(5)给专家们物质与精神奖励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第7-8章测试题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提高集体活动效果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是( ) A.组织工作 B.人员配备工作 C.领导工作 D.控制工作 2.将组织的输入变为输出的转化过程指的是() A.组织规模 B.组织战略 C.技术 D.组织的生命周期 3.在两个端点的场合(单件小批,连续流程性生产),组织结构常常是趋向有机式的,而中间区域(大批量集中生产技术)非常趋近于() A.无机式结构 B.全能型机构 C.机械式结构 D.器皿性结构 4.环境因素与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研究发现,稳定的环境对应的组织结构多为(),而不稳定环境下对应有机式结构。 A.有机式的 B.机械式的 C.有机式与机械式的结合 D.自由组合式的 5.宏达公司经过慎重研究、论证和专家咨询,确立了当前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案,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的发生,会影响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 A.宏达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调整 B.宏达公司地址的迁移 C.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导致公司竞争战略的根本变化 D.竞争者的策略调整 6.如采用的是(),组织结构可能就会表现得较为集权,管理宽度也会较宽。 A.动态战略 B.非稳定战略 C.静态战略 D.稳定战略 7.采用防守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 A.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宽 B.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窄 C.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宽 D.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窄 8.集权的致命弱点是() A.稳定性差,适应性弱 B.弹性差,适应性弱 C.稳定性差,平衡性弱 D.弹性差,平衡性弱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组织工作的内容上,可以看出组织工作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 A.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B.组织工作是静态的 C.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D.组织具有主导性作用 E.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各种类型的组织所对应的技术分为() A.多件和大批生产技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C.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D.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E.非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3.组织的战略所划分的层次包括() A.分散战略 B.单位层战略 C.事业层战略 D.职能层战略 E.整体战略 4.分工协作原理中,组织结构职权类型包括()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职能职权 D.范围职权 E.行使职权 三、名词解释题 1.组织结构 2.责权一致原理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工作的内容。 2.简述组织工作的原理。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Eight: Motivating and Rewarding Employee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The _____ theory of motivation specifically addresses the issues on which job enrichment focuses. a. motivation-hygiene b. expectancy c. McClelland’s need d. equity 2. According to Maslow, a person who is looking for affection, belongingness, acceptance, and friendship is at which need level? a. physiological b. safety c. social d. esteem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identified in the 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 as a core job dimension? a. skill ability b. task identity c. autonomy d. feedback 4. According to ______ theory, motivation is a function of how much we want something and how likely we think we are to get it. a. equity b. expectancy c. reinforcement d. motivation-hygiene 5. Of the factors listed below, which one would most likely cause an employee to produce a low effort-to-performance linkage? a. The company keeps its pay policies confidential. b. The employee does not have confidence in his or her level of ability. c. Management increases standards for receiving a bonus when workers start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d. The employee feels that the organization’s does not provide adequate pay levels. 6. In applying equity theory in the workplace, effective managers realize that a. overrewarded employees perform best. b. underrewarded employees perform best. c. for rewards to motivate employees, employees must perceive them as being fair. d. employees must consider their outcomes equal to the outcomes of their co-workers.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key component in the definition of motivation? a. effort b. organizational goals c. hierarchy d. needs 8.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proposes that an individual begins by satisfying _____ needs.

管理学原理题库 (8)

管理学原理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 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 13.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体现了沟通的 A.尊重原则 B.相容原则 C.理解原则 D.例外原则 14.Y公司的生产部主管认为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向采购部主管提出改进建议。依据沟通的分类,这属于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斜向沟通 15。“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反映了哪一种控制类型的效果? A.现场控制 B.中期控制 C.前馈控制 D.反馈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测试

第八章人员配备 班级姓名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员配备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人员配备以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为指导 B.人员配备与组织的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C人员配备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D.人员配备是管理最简单的环节 2. 根据岗位要求来选拔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人员描述的是人员配备原则中的 A. 因事择人 B. 因人设岗 C.因材适用 D.动态平衡 3.下列不属于外部招聘优点的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来自外部的候选人能够为组织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 C.对求职者无法深入了解 D.人才现成,节省培训费用 4. 管理人员招聘时不需要作为主要考虑标准的是 A.决策的能力 B.冒险的精神 C.德才兼备 D.沟通的技能 5. 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 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B可增强组织成员的忠诚度 C.有较广泛的选聘来源D可避免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 6.企业对新员工进行的导向性培训是 A. 脱产培训 B. 岗前培训 C.职业培训 D.在职培训 7.王鹏原在公司营销部担任主管,后又分别到市场部、生产部担任主管。从培训角度讲这属于管理者的 A提升B脱产培训C工作轮换D.岗前培训 8.“人尽其才”,体现了人员配备的 A. 因事择人原则B.责权对等原则C.因才适用原则D.动态平衡原则 9.根据岗位要求选拔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人员,这体现了人员配备中的哪个原则? A.因事择人B因才适用C动态平衡D因人择事 10.“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体现了人员配备的 A. 因事择人原则 B.因才适用原则C.动态平衡原则D.专业化分工原则11.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集中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是 A.岗前培训 B.职前引导C在职培训D.脱产培训 12.在绩效评估中,采用多人评估系统,即一个人要受到和他接触的大多数人的评估,这种方法是 A. 自我评价法 B.360 度评价法 C.工作标准法 D.业绩表评价法 13.天鹏公司规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及相关专业知识等,培训合格方能正式上岗。这种培训方式属于 A.岗前培训 B. 在职培训 C.脱产培训D.离职培训 14.下列关于外部招聘的缺点,表述正确的是 A .来源局限,水平有限 B .近亲繁殖,不利创新 C .内部竞争,引起同事不满 D .缺乏对企业的忠诚 15.人员配备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其第一项活动是 A .人力资源计划 B .工作分析 C .培训与发展 D .绩效考核 16.内部提升有很多优点,下列不属于内部提升优点的是 A. 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第一节职位设计 识记: 1.职位设计 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领会: 1.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 (2)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3)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培训人员的要求; (4)扩大劳动者得来源,降低劳动成本。 缺点:枯燥、单调、乏味的工作容易造成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员工厌烦、不满的情绪,工作之间的协调成本上升,从而影响总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为避免过度专业化分工职位设计的一些做法 (1)职位扩大化 是为了客服由于过度的分工而导致的工作过于狭窄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职位设计思想。它主张通过把若干狭窄的活动合并为一件工作的方式来扩大工作的广度和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职位的内容,降低了工作的单调程度。 (2)职位轮换 让员工定期地从一项工作更换到另一项工作上去。这样有利于促进员工技能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的单调和枯燥的感觉。 (3)职位丰富化 职位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展,职位丰富化则是指从纵向上充实和丰富工作内容,即从增加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的角度,使其体验工作的内在意义、挑战性和成就感。职位丰富化设计,就是

要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下级人员,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法、工作的进度等。 (4)工作团队 工作团队代表了一种日益盛行的职位设计方案,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这一方式来安排工作以期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工作团队有很多类型,以自主管理工作团队为例,这种团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除了安排工作进度、决定工作方法之外,团队甚至可以自主挑选队员、自主考评工作绩效以及决定对于团队成员的奖惩。 3.职位设计的要求 (1)总的来说,职位的设计必须均衡的满足顾客、雇员以及组织的利益。对任何有关方面的忽视都会招致组织设计的失衡。 (2)组织职位的成功设计应着眼于顾客满意,应当能够激发出雇员高昂的奉献精神并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 (3)雇员满意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 (4)除了雇员满意和顾客满意之外,组织的设计还必须确保安全作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价值,环境保护,以及过程、产品和人员的持续改进,确保组织能够实现卓越的绩效。 第二节纵向设计—层次划分 识记: 1.管理宽度 管理宽度又称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管、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领会: 1.层次产生的原因 2.扁平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而且由于管理宽度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同时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 缺点:由于不能严密地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较差;管理宽度的加大,也增加了同级间相互沟通的困难。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管理学原理自考题-8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中,起总的指导作用的是______ • A.系统方法 •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C.唯物辩证法 • D.比较分析法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解析]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答案为C。 2. 为管理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的科学管理理论是______ • A.例外原则 • B.计件工资制 • C.职能工长制 • D.操作方法标准化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解析] 泰罗认为,为了使工长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必须把管理工作细分,使每一工长只承担一种职能。后来的事实表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指挥,容易造成混乱,所以这种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但这种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答案为C。 3. 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等属于______ • A.经济环境 • B.政治和法律环境 • C.科技环境 • D.社会文化环境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A [解析] 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答案为A。 4. 在下列对许诺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 A.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 • B.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小 • C.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小 • D.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B [解析]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答案为B。 5. 在计划表现形式中,规定了如何处理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的是______ • A.战略 • B.预算 • C.程序 • D.规则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解析] A项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B项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D项规则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C项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答案为C。 6.

2021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考试试题(八)(精选试题)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考试试题(八) 1、从空间上看,组织环境是个多层次的集合。下列不属于第三层次的是()。 A.国家的政策法规 B.社会经济 C.社会政治 D.地区环境 2、下列选项中,属于简单和稳定环境的有()。 A.标准挂衣架制造商 B.保险公司 C.唱片公司 D.计算机软件公司 3、组织文化是组织具有的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其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A.价值观

B.企业道德 C.企业精神 D.企业制度 4、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中,()是企业的灵魂。 A.企业使命 B.企业精神 C.企业道德 D.行为规范 5、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 A.社会公德 B.家庭美德 C.职业道德 D.生活道德 6、下列不属于道德的发展层次的是()。 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 D.文化层次 7、管理道德受个人利益支配,按怎样对自己有利制定决策。这属于人的道德发展的()。 A.前惯例层次 B.后惯例层次 C.惯例层次 D.原则层次 8、“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对应的道德发展层次是()。 A.前惯例层次 B.后惯例层次 C.惯例层次 D.原则层次

9、管理道德的主体是()。 A.抉择者 B.责任者 C.管理者 D.普通员工 10、()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A.管理道德 B.社会责任 C.社会贡献 D.组织文化 11、()认为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得越俎代庖。 A.社会经济观 B.古典观 C.社会价值观 D.社会历史观

12、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应坚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规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公平原则 B.绩效优先 C.以人为本 D.奉献社会 13、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提出的论断是()。 A.决策就是准则 B.管理就是核心 C.管理就是决策 D.决策就是前提 14、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其划分的依据是决策的()。 A.活动表现形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