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

1. 引言

1.1 概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拓展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只涵盖了基本理论和解题技巧,而无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创造力。因此,设计一份高质量的物理知识拓展教案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的方法和要点,并探讨其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子章节标题3、子章节标题4和结论。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然后,深入探讨高中物理课程回顾和拓展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教案设计要点。接下来,在子章节标题3和子章节标题4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其他相关内容。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回顾本文所述内容,并探讨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详细介绍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为物理教师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和指导,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兴趣培养。通过合理设

置拓展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并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与案例研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并推动其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2. 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

2.1 高中物理课程回顾

在设计物理知识拓展教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回顾。高中物理课程通常包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2.2 拓展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拓展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对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下是一些可以使用的拓展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加深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2. 综合运用: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

4. 项目研究: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物理项目研究,例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物

理实验装置或模型。

5. 案例分析: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来应用所学知识。

2.3 教案设计要点

在进行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关注:

1. 目标明确: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期望结果。这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2. 多元评估: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测试、项目评价、口头演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3. 知识延伸:将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拓展对物理领域的兴趣。

4. 资源支持:为教案设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参考书籍、网络资料、实验设备等。这将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物理知识拓展教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子章节标题3

3.1 要点1

在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中,要点1是指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识进行调查和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拓展教学内容和方法。

3.2 要点2

要点2强调了拓展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实践任务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要点3

教师在拓展教案设计中需要注意要点3,即要合理选择适用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多媒体技术、模型演示等资源辅助教学,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引入互联网资源。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拓展的积极性。

4. 子章节标题4

在拓展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子章节标题4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本部分将讨论一些关于拓展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教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点。

4.1 要点1

首先,在拓展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引入实际应用场景或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并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深入学习。

其次,为了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广泛理解和深入掌握,可以考虑引入跨学科内容或跨科目合作。通过与其他科目或领域的知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拓展教案设计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实验室实践、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包括书籍、视频、模型等,以帮助学生多样化地获取知识。

4.2 要点2

在拓展教案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实验任务或项目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鼓励学生自主分组或个人完成实验,并引导他们观察、记录数据、总结规律,并就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还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和工具来辅助拓展教学。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

行物理现象的仿真展示,使用数据采集仪器进行实时数据收集等。这些科技工具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观认识,还能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4.3 要点3

最后,在拓展教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估与反馈机制。教师可以根据拓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如针对性小测验、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评估或自我评估,以增强其对自身学习的认知和责任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后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整。

通过以上要点的考虑和实施,拓展教案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高中物理课程的要求,并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和科学思维能力。这种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在物理领域获得可持续而深入的发展。

5. 结论

5.1 总结回顾内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通过介绍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对于如何有效地拓展高中物理课程进行了详细探讨。我们首先概述了整个文章的结构,并

明确了文章的目的。接着,回顾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并介绍了拓展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要点。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高质量的拓展性教案。

5 .2 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本文所介绍的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可以看出,它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合理设计拓展性教案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其次,通过精心准备与组织各种丰富多样、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外,在教材外延与拓展方面,教案设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 . 3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教案设计中融入新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三是注重信息技术在教案设计中的运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辅助工具。四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及时更新学科知识并关注最新研究动态,以保持高端拓展性教案设计水平。

通过本文所讨论的高中物理知识拓展教案设计相关内容,我们相信,在未来不远

处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思路,设计出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拓展性教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三、教具 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 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 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 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 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物理源于生活也必须应用于生活。可以说,物理知识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物理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物理教案1 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 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 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的质量的乘积成下比,跟它们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F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单位:N.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r 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单位:m。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是1Kg的物体相距米时的相互作用力,单位:N·m2/kg2.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精选7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1 一、单位制 1.基本物理量:反映物理学基本问题的物理量。如力学中有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时间和长度。因为世界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带有普遍性的运动,首先应考察物质的多少和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物质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抓住质量(物质的多少)、时间和长度(空间改变的量度)这三个物理量,就抓住了力学的基本问题,才可进一步讨论其他力学问题。 2.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长度一一cm、m、km等; 质量一g、kg等; 时间s、min、h等。 3.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如位移用m作单位,时间用s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m/s。若位移用km作单位,时间用h作单位,由速度公式v=s/t推导出来的速度的单位就是km/h。 4.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二、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 1.由于基本物理量的选取和基本单位的规定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中外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单位制(如我国在单位中出现的斤、两、尺、寸等),这就阻碍了国际及社会交往。为了建立一种简单、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国际米制公约各成员国(我国1997年加入)于1960年通过采用一种以米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国际单位制(国际代号为SI)。现有82个国家与地区采用,国际上许多经济组织和科学技术组织都宣布采用。国际单位制的推行,对世界计量科学的进步、世界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我们要掌握好国际单位制。 2.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 ①基本单位 长度的单位:m(米), 质量的单位:kg(千克), 时间的单位:s(秒)。 ②导出单位 速度的单位:m/s(米/秒), 加速度的单位:m/s2(米/秒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力的单位:N(kgm/s2,牛顿)等等。 ③注意:

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三章 拓展课 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进一步讨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拓展课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进一步讨论 核心要点多个分力的合成方法 [要点归纳] 1.合成技巧:求解多个分力的合力时,一般常见的合成技巧如下: (1)将共线的分力合成(方向相同或相反)。 (2)将相互垂直的分力合成。 (3)两分力大小相等且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等于分力大小,方向沿它们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 2.三个力合力范围的确定 (1)最大值:三个力方向均相同时,三力合力最大,F m=F1+F2+F3。 (2)最小值 ①若一个力的大小在另外两个力大小的和与差之间,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 ②若一个力的大小不在另外两个力的大小的和与差之间,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小值 等于三个力中最大的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不一定为零 [试题案例] [例1] 5个力同时作用于某一质点,此5个力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三条对角线,如图所示,这5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F1的( )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解析如图所示,以F1和F4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F3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F1与F4的合力为F 3),同理可知,F2与F5的合力也为F3,故5个力的合力等于3倍 的F3,又F3等于2倍的F1,则5个力的合力等于6倍的F1,D正确。 答案 D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内,大小分别为1 N、2 N、3 N、4 N、5 N、6 N的六个力共同作用于一点,相邻力之间的夹角均 为60°,其合力大小为( )

A.0 B.1 N C.2 N D.3 N 解析先分别求1 N和4 N、2 N和5 N、3 N和6 N的合力,大小都为3 N,且三个合力互成120°角,如图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题中所给六个力的 最终合力为零。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核心要点力的效果分解法 [要点归纳] 1.力的分解的原则及基本思路 (1)分解原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2)基本思路 2.常见典型力的分解实例 实例分析 地面上物体受到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 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 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F1=F cos θ,F2=F sin θ(θ为拉力F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 滑的趋势;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1、F2的作用,F1= mg sin α,F2=mg cos α(α为斜面倾角) 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 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球 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 mg cos α (α 为斜面倾角) A、B两点位于同一平面内,质量为m的物体被AO、BO两绳拉住, 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拉AO绳,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 二是使物体拉BO绳,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F2= mg 2sin α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0篇)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0篇) 高中物理教案篇1 课题:碰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碰撞的特点,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 2、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了解正碰、斜碰及广义碰撞散射的概念。 3、初步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重点: 强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1、碰撞的特点: 物体间互相作用时间短,互相作用力很大。 2、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不仅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之和不变 3、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仅动量守恒、机械能减少,碰撞后系统动能和小于碰撞前系统动能和,若系统结合成一个整体,则机械能损失最大。 4、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5、广义碰撞散射 6、例题 例1、在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600g的滑块以15cm/s的速度与另一个质量为400g、速度为10cm/s方向相反的滑块迎面相撞,碰撞后两个滑块并在一起,求碰撞后的滑块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例2、质量为m速度为υ的A球跟质量为3m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允许有不同的值。请你论证: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吗? (1)0.6υ(2)0.4υ(3)0.2υ。 7、小结:略 8、学生作业P19③⑤ 高中物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5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5篇)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 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点提炼]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 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 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 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 在你短暂的物理教学期间,你知道如何在高中写物理教案吗?教案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W=Δ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θ•L=h2-h1

高中物理活动教案7篇

高中物理活动教案7篇 高中物理活动教案7篇 高中物理是高中(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本书是通用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活动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物理活动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力的合成”是粤教版的物理必修I 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力合力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其适用条件。 本章的前三课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这节力的合成与下节力的分解,起着纽带的作用,只有学好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很好的进行受力分析,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牛顿定律,甚至进而影响到高中物理整个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基本功,学生只有架构好了这错桥梁,才能顺利的学好高中物理 二、[学生分析] 学者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刚刚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事物的受力有了一定得认识,比较初中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是进一步研究所必须的。学者运用实验的手段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激发起他们对力学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理和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思想。 2、能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其试用条件。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等效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的精神。 (2)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气氛中探究交流,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理解等效的思想,从而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分析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共点力的理解判断。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得到合力的方法 寻找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用具] (1) 钩码、细线、三角板 (2)学生每两人一组: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教学目标问题1:实验室里连接电路需要一个5欧姆的电阻,但现在手头上只有一些10欧姆的电阻,哪位同学能给实验室的老师想个办法学生思考并回答,将两个十欧姆的电阻并联,相当于一个五欧姆的电阻。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用复习知识大家回答,调节气氛,消除紧张感。使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强调等效替代的根本思想——等效。问题2:我们在上一章节运动学里面学的位移里,这两种情况是不是也是等效的呢(黑板上给出草图) 学生思考回答,这两种情况最终都是从A走到C,是等效的。从初中知识引入到高中刚学习的知识,通过两

高中物理教案(优秀9篇)

高中物理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中物理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案免费篇一1.某金属在一黄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下述说法中,哪种是正确的( ) A.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不变 B.用一束更大强度的红光代替黄光,仍能发生光电效应 C.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光电流强度将不变 D.用强度较弱的紫光代替黄光,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 要点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光屏处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答案D 题型1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例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子的动能越大,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强度就越大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答案D 题型2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为0的钠制成。用波长为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为U,光电流的饱和值为I. (1)求每秒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 (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 答案(1) 题型3 光子说的应用 【例3】根据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E和动量p之间的关系式为E=pc,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表示。 (1)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射出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它垂直照射到一物体表面并被物体全部反射时,激光对物体表面的压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试用P0和S表示该束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I. (2)有人设想在宇宙探测中用光作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薄膜对每1 m2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35

高中物理拓展教学计划

高中物理拓展教学计划 引言: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往往较低。因此,设计一套拓展教学计划,通过创新的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主题: 1.1 前沿科技应用:选择当前流行的前沿科技进行讲解和实践活动,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的实际应用和潜在发展。 1.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物理知识揭示环境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培 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二、活动安排: 2.1 实验探究:设置与主题相关的实验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物理原理。例如,构建简易风车来研究风能利用及转化,或者设计简单电路观察电流、电压变化等。 2.2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参与物理问题解决的小组讨论,模拟实际场景,通过 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物理原理解释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2.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了解物理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应用。例如,到能源发电厂参观,了解不同能源的采集和转换过程。 三、教材使用:

3.1 多元化教材:通过引入多种形式的教材和资源,如视频、动画、模拟软件,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学习。例如,使用物理学习软件模拟电磁场分布、模拟物理实验等。 3.2 拓展知识广度:除了基础教材外,引入一些拓展性的物理知识,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结论: 拓展教学计划通过创新的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引入前沿科技、环境保护等主题,设计实验探究、问题解决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以及多元化和拓展性的教材使用,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深入、更全面的体验。这样的拓展教学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拓展教学计划,为高中物理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三创新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三创新教案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xx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三创新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三创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_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 篇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最新5篇】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最新5篇】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 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 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值(或为零)。 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 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 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 教法建议 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 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 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5篇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接下来是关于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高中物理探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教案一等奖

高中物理探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教案一等奖 《高中物理探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高中物理探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教案一等奖 在学生学习了弹力后,知道弹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性质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弹力同时也是物体受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力。弹力来源于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高一物理必修)。但弹力与形变究竟有何关系,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只给出了定性的关系,原因是弹力与形变关系比较复杂。为了降低难度,减小知识的跨越台阶,课程设置为探究性学习,且只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形变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比较生动,有讲解,有实验,有板演,有讨论,有归纳,有练习,可以上成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我们改变课堂视角,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中作了一些探索,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体味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3、学习本课题所用的科学方法;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2套、CAI课件、

多媒体展台。 学生准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教学地点】 物理多媒体实验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并引入课题 师:[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 生:回忆并作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撤消外力,物体又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师:[在投影上展示]用手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越大,弹簧伸长也越大,手放开弹簧,弹簧立即恢复原状。请同学们分析演示的实验原理。 生:…… 师:分析并设问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且平衡时弹簧受到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可见:伸长(原因)→发生形变(原因)→弹力。那么弹力和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本节课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6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

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2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习(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体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 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轨迹是曲线)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 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 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2.实验探究 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 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给你一磁铁,如何使小钢球①加速仍做直线运动。②减速仍做直线运动。③做曲线运动。制定你的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请两名同学利用他们的方案来进行验证。演示给全体学生。 分析论证: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行将展开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物理教案全套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1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挑选参照物描写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写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一.知识回想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 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视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挑选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到达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读数时,视野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 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挑选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