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 学校社会心理学(鲁东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何为?

1、问题: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时,似乎被某种魔力所控制,常常会变得身不由己。

选项:

A:关系

B:结构

C:情境

D:互动

答案: 【情境】

第二章社会认知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个体的()对其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选项:

A:自我认知

B:环境认知

C:情境认知

D:人格特征

答案: 【自我认知】

2、问题: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保护自己。

选项:

A:自信

B:自尊

C:自省

D:自主

答案: 【自尊】

3、问题: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

选项:

A: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B: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C:透明度错觉

D:情境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答案: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透明度错觉】

4、问题: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

选项:

A:替代性无助

B:书本性无助

C:群体性无助

D:情景性无助

答案: 【替代性无助;

群体性无助】

5、问题:“察言观色”中的“观色”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

选项:

A:面部表情

B:静态的肢体语言

C:口头语言

D:互动中的人际距离

答案: 【面部表情;

静态的肢体语言;

互动中的人际距离】

6、问题:通常我们会从角色,身份、社会比较、自尊、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问题: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素有归因理论之父之称,他提出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或者是外部原因。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问题:长期处于稀缺思维的人,这种稀缺心态会给人们大脑增加大量带宽。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问题:人们有两套思维系统,分别是自动化思维系统和控制性思维系统。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问题:锚定效应是人们在控制化思维中下意识地使用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三章攻击行为第三章单元测试

1、问题:攻击行为受到心理学家关注的原因之一是()

选项: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

2、问题:二战中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声称他们之所以杀人,是因他们必须(),所以他们辩解自己无罪。

选项:

A:完成任务

B:顺从长官

C:服从命令

D:尊重长官

答案: 【服从命令】

3、问题:弗洛伊德(S.Freud)认为()是和人类的性本能联系到一起的,是来自于性压抑所产生的困扰状态。

选项:

A:利他

B:帮助

C:攻击

D:道德

答案: 【攻击】

4、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死亡本能代表着人类自身的恨及破坏的

力量,表现为()的欲望。

选项:

A:求生

B:求死

C:破坏

D:征服

答案: 【求死】

5、问题: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当它指向内在的时候,人们就会折磨自己,变成(),甚至会毁灭自己选项:

A:变态狂

B:施虐狂

C:色虐狂

D:受虐狂

答案: 【受虐狂】

6、问题:那些好斗或容易受欺负的儿童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挤,难以在群体中取得()的身份。

选项:

A:令人尊重

B:令人同情

C:领导者

D:同辈认同

答案: 【令人尊重】

7、问题:一个内化了社会规范的人,在其急欲表现违反规范的攻击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对攻击行为的()

选项:

A:忧虑感

B:兴奋感

C:悲伤感

D:愤怒感

答案: 【忧虑感】

8、问题:攻击的表现形式有()

选项:

A:球员斗殴

B:同事之间的相互中伤

C:伊拉克战争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球员斗殴;

同事之间的相互中伤;

伊拉克战争】

9、问题:挫折—攻击学说的要点包括()

选项: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攻击行为

B:攻击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成正比

C:抑制攻击的力量与该攻击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攻击发生的可能性则小答案: 【攻击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成正比;

抑制攻击的力量与该攻击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

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攻击发生的可能性则小】

10、问题:凯瑞斯(Cairns)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青春期时的身体攻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四章利他行为第四章单元测试

1、问题:利他行为是指()

选项:

A: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答案: 【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G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社会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变量:指一个具体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大小能够视察和测量。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对其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3、信度 :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量的分数是渴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可信的。 4、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的参加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使个体从自由人变成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5、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6、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7、态度 8、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9、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根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绝对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一样。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10、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而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11、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坏的,所以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 12、印象管理: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13、内隐社会认知: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些个体不能回忆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作用,是更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 14、刻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根据,称为刻板印象。 15、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16、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C、态度改变的过程 ?D、怎么样让人去改变态度 6.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B ?A、认知环境的因素 ?B、认知条件 ?C、认知方式 ?D、认知内容 7.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8.广告对人的影响其实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9.社会认知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别人,认识人际关系规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D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变量 2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揭示因果B ?A、一定 ?B、不一定 ?C、有 ?D、没有 3我们搞心理测量,第一次测是得到这么一个结果,第二次找差不多同样的类型的人测,得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说明()C ?A、信度高 ?B、效度高 ?C、信度不够 ?D、效度不够 4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规律最重要是要寻找它()A ?A、产生原因 ?B、表现形式 ?C、造成后果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定义? - A.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 B. 研究人类生理活动的科学 - C. 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 D.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 答案:A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 人类情绪和行为 - B. 动物情绪和行为 - C. 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 D. 所有以上选项 - 答案:D 3. 哪个分支是心理学的基础?

- A. 认知心理学 - B. 社会心理学 - C. 发展心理学 - D. 生理心理学 - 答案:D 4. 下列哪个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分支?- A. 人格心理学 - B. 发展心理学 - C. 认知心理学 - D. 社会心理学 - 答案:A 5.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 A. 观察法 - B. 实验法 - C. 访谈法 - D. 所有以上选项 - 答案:D

第二部分:简答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并用简洁的语言作出回答。 1. 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 -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研究形式,通过重复将一个无条 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结合,使无条件刺激能够触发条件反射。 2.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指出当个体的 行为与其持有的信念、态度或价值观相冲突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 的心理状态,即认知失调。 3. 请简要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 答案: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是一组关于遗传物质传递规律的 法则。包括基因的随机分离定律和因子独立分配定律。基因的随机 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繁殖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中随机分离,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因子独立分配定律指出在自然 界的某个群体中,每个个体的遗传因子是独立且随机地由父代遗传 给子代。

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 学校社会心理学(鲁东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何为? 1、问题: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时,似乎被某种魔力所控制,常常会变得身不由己。 选项: A:关系 B:结构 C:情境 D:互动 答案: 【情境】 第二章社会认知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个体的()对其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选项: A:自我认知 B:环境认知 C:情境认知 D:人格特征 答案: 【自我认知】 2、问题: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保护自己。

选项: A:自信 B:自尊 C:自省 D:自主 答案: 【自尊】 3、问题: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 选项: A: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B: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C:透明度错觉 D:情境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答案: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透明度错觉】 4、问题: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 选项: A:替代性无助 B:书本性无助 C:群体性无助 D:情景性无助

答案: 【替代性无助; 群体性无助】 5、问题:“察言观色”中的“观色”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 选项: A:面部表情 B:静态的肢体语言 C:口头语言 D:互动中的人际距离 答案: 【面部表情; 静态的肢体语言; 互动中的人际距离】 6、问题:通常我们会从角色,身份、社会比较、自尊、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问题: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素有归因理论之父之称,他提出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或者是外部原因。 选项: A:正确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C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 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 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 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 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 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增强自我意识)期末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在进行自我描绘“我是谁”时,体现的是自我认识中哪种形式? A.自我概念 B.自我评价 C.自我观察 D.自我分析 正确答案:A 2、自我体验是伴随()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的基础上主体我对客体我-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A.自我概念、自我认识 B.自我反省、自我认识 C.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D.自我评价、自我反省 正确答案:C 3、以下描述中不属于自我体验的有 A.内疚、自暴自弃 B.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C.自豪、自卑 D.自尊、自爱 正确答案:B 4、以下关于自尊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自尊是一种内驱力,激励个体尽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尽可能地维

护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B.高自尊的人群,自我评价太高。通常倾向于对负面结果进行外部归因,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不切实际的高估 C.低自尊的人群,自我评价偏低。个体倾向于注意负面的结果,因为失败而责备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不切实际的低估 D.自尊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情感体验 正确答案:B 5、以下关于自我控制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 B.自我控制是实现自我意识的调节的环节和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 C.自我控制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一种能力 D.自我控制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如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 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 B.第二次飞跃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

《社会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题4分,总共20分) 1.人类的社会行为很多,根据后果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对社会或对他人有益的行为,称作亲社会行为,另一种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称作,最有代表性的是侵犯行为。 2.心理学家(1954),(1980)等人认为,有两种动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一是亲和需求,它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二是,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3.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 4.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人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5.是指人们在及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自我障碍策略 2.晕轮效应 三、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非言语线索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考虑哪些问题? 3.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及哪些方面的过程有关? 四、论述(每题30分,共30分) 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是否表现侵犯行为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个体愤怒程度、个体表达愤怒的倾向以及个体是否为了他人才表现侵犯行为(工具性侵犯)。由此,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下面五种: 1.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 2.降低挫折及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3.替代性攻击及宣泄; 4.示范非侵犯行为; 5.培养沟通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请选出至少两种方法举例论证此种方法为何可以降低侵犯行为。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题4分,共20分) 1.反社会行为; 2.亲密需求; 3.归因; 4.自证预言; 5.自我检控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由于人们对自我的形象很关心,所以毫无疑问,当失败可能会出现时,人们会采用自我障碍的方式来摆脱可能出现的困境。自我障碍策略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提高,就像是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一样。比如你一旦觉得你的同学张三比较可爱之后,你就会对他的性格、态度以及能力等都会有一个较高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可爱这个特质的高分评价影响了对其他特质的评价,使得对其他特质的评价普遍偏高。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经历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根底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展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思辨 B、观察 C、归纳 D、实验 参考答案 B 2、个体与他人在()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 B、目光接触 C、面部表情 D、身体运动 参考答案 A 3、阻碍个体到达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都是()。 A、焦虑 B、动机受阻 C、挫折 D、需要 参考答案 C 4、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态度 B、社会动机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 参考答案 B 5在有限经历的根底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 B、双向作用 C、定向作用 D、积极 参考答案 A 6、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A、学派时代 B、实证分析阶段 C、经历描述阶段 D、哲学思辨阶段 参考答案 C 7、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A、人际吸引 B、印象管理 C、互动 D、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D 8、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承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A、模仿

B、感染 C、社会促进 D、暗示 参考答案 D 9、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光环效应 B、好恶评价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D 10、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外乡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 B、先内后外律 C、几何级数律 D、下降率 参考答案 B 11、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A、暗示 B、社会促进 C、感染 D、模仿 参考答案 D

大学心理学专业期末模拟试卷(完整版)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心理学专业期末模拟试卷(完整版)考试卷 (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 A、平稳期 B、高原期 C、高峰期 D、下降期 【参考答案】:C 2、在个体锻炼时,会呼吸加快吸进更多的氧气,机体释放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心脏跳动更快更强以运输这些东西。在下丘脑探测到体内失衡时,它启动这些改变。不过,下丘脑也接收()极有可能被将来的活动损害的线索,帮身体做相应的准备。 A、身体平衡 B、意识动机 C、高尚动机 D、生理性动机 【参考答案】:A 3、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参考答案】:D 4、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 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 理()。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 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A、态度测量 氏异常现象 C、高尚动机 D、生理性动机 【参考答案】:A 5、伊扎德认为,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他假定存在10种基本情绪,即兴趣、愉快、惊奇、悲你愤怒、厌恶、轻蔑、恐惧、害羞与胆怯,它们组成 了人类的()。 A、不可遏制性 B、活泼型 C、动机系统 D、抑郁型 【参考答案】:C 6、“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参考答案】:B 7、认为若青少年能充分拥有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即能增进其职业生涯的正确性的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特质因素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参考答案】:C 8、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发现() A、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作用 B、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作用 C、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较大的作用 D、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A 9、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16角色结构论的代表人物是()。(1.0分) A、米德 B、齐美尔 C、牛顿 D、林顿我的答案:D 17父母养我们,我们要回报,这属于()(1.0分) A、平衡理论 B、社会交换理论 C、符号互动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我的答案:B 18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停下来开始提问,这是一种()(1.0分) A、单向沟通 B、上行沟通 C、双向沟通 D、交叉沟通 我的答案:C 19下面哪个选项男性弱于女性?()(1.0分) A、语言 B、数学 C、空间能力 D、体力我的答案:A 20苏格拉底认为“凡面黑者,大多有为恶的倾向”,这是用人的()来解释犯罪行为的原因。(1.0分) A、生理条件 B、人性 C、社会条件 D、人的内心世界我的答案:A 2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拥挤可以引起的特定变化?()(1.0分) A、生理 B、外貌 C、心理 D、行为我的答案:B 22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的是()。(1.0分) A、原因 B、后果 C、联想 D、取舍 我的答案:C 23弗拉认为我们通过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这六种回报。(1.0分) A、信息 B、情感 C、利益 D、期待我的答案:A 24图式是心理学当中描述人的认知()的一个概念。(1.0分)

A、动机 B、结果 C、过程 D、原因 我的答案:C 25在管理当中为了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的关怀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由()实验得出的结论(1.0分) A、霍桑 B、霍布斯 C、勒温 D、霍兰德我的答案:A 26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是一个()的过程。(1.0分) A、间隔 B、中断 C、连续 D、成长 我的答案:C 2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低社会行为?()(1.0分) A、自言自语 B、参加社会活动 C、拒绝加入团体 D、与他人保持距离我的答案:B 28《爱弥儿》的作者是()。(1.0分) A、杜威 B、裴斯泰洛奇 C、卢梭 D、洛克 我的答案:C 29如何结合个人头脑风暴和群体头脑风暴比较好?()(1.0分) A、同时进行 B、先个人头脑风暴再群体头脑风暴 C、先群体头脑风暴再个体头脑风暴 D、最好只进行其中一项我的答案:A 30人际吸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得失原则和联结原则。(1.0分) A、平等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互惠性原则我的答案:D 31鼓励()的评价有助于预防群体思维。(1.0分) A、一般性 B、附和性 C、称赞性 D、批评性我的答案:D 32结合着二战来研究说服和态度的转变的社会心理学家是()(1.0分)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

《社会心理学》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对他人进行个性判断时常常从两个维度进行:与工作有关的能力和()能力。 A、文化 B、社交 C、个体 D、非正式 2、社会认知是对人们如何的研究。() A、感知人际关系 B、考察社会 C、根据社会信息形成判断 D、自省 3. 让某人首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再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的技术称为: A.引诱法 B.逐步降级法 C.逐步升级法 D.少数人影响 4. 在单独练习篮球时,张明是一个很好的投篮手。在正式比赛时,他投得更好。张明的 行为表明了社会。 A.惰化 B.促进 C.抑制 D.压力理论 5. 在多数情况下,恐惧唤起似乎能: A.引起防御 B.产生反说服 C.增加说服的有效性 D.对态度改变无 影响 6.________理论将决策看作一个对各种选择的优缺点给以考虑,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 A.弗洛依德 B.格式塔 C.期望-价值 D.后果 7. 当有人提出一种观点,如“对犯罪现象的恐惧随着年龄增长”,一位同学反驳说:“我 的奶奶就什么都不怕”。他在推论中所犯的偏见是: A.预先期望 B.小样本 C.统计错误 D.自我选择 8、沙赫特假设人们合群的原因是:() A、避免孤独 B、避免独处 C、重建认同 D、降低恐惧 9、你的朋友宣布她要同现在的男朋友分手,因为“他从我们的关系中所得到的比我多得 多!”你马上对自己说:() A、“社会交换理论起作用了。” B、“她不懂交互原则。” C、“他们的关系可能从来不是交互的。” D、“她不懂社会深入概念。” 10、双十一等购物狂欢节充分利用了人们的哪种社会心理:() A、从众 B、社会比较 C、说服 D、压力理论 11.根据最小兴趣原则,在一个关系中兴趣较小的一方有最大的()。 A.力量 B.权威 C.逆反 D.价值 12.依恋对儿童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个是提供有关周围世界的信息;另一个是提供:() A.陪伴 B.安全 C.社会认同 D.合群 13.在社会知觉中常常使用的参照点是:() A.他人 B.朋友 C.榜样 D.自己 14.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对()信息更加注意。 A.消极 B.个人 C.内部 D.有保护的 15.在从众研究中,谢里夫的亮点移动研究与阿什的线段比较研究的不同在于谢里夫的方 法:() A.在道德上有问题 B.更模糊 C.对被试更容易 D.对从众的压力较小 16.在米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研究中,被试向另一位被试发出电击的原因是:()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1.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 2.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3.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4.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 5.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6.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7.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8.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 9.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的现象。 10.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11.内化:指个体响应他人影响完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一部分。 12.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 13.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14.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15.内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16.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17.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从多人的狂热行为. 18.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公众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或判断,是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意见。 19.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 20.时尚:是人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的心理反应。 21.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22.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为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23.经济心理:指经济行为的心理经济准备状态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与阻力。 24.差序格局:是就中国横向社会结构而言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特有格局,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是从自己出发,层层往外推,人际关系也随着外推而越来越不重要。 25.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 1.夫妻两人外出度假时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意见不一,这是一种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错。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 2.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错。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 3.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 4.在人类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了外在动机会增强内在动机。

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说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历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历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历描述 D、实证分析、经历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响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到达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局部是可变的,另一局部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社会心理学》考查课期末考试题

1、什么是从众?从众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答: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原因:从众行为的产生受个体对事物的了解程度、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们的从众行为有表面与内心两个层面,表现为表面 从众、内心也接受;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四种情况。 2、什么是登门槛效应?举例说明登门槛效应的存在? 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 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 顺利地登上高处。 举例: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 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 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 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3、邪教、传销组织如何进行精神灌输的? 答:第一种是通过灌输、诱导、暗示、隔绝的方式,使受骗人接受邪恶、谬误和虚妄的信息、意识、观念和方法,让对方以为那是自己真正 认识和真实选择,从而失去判断能力。 第二种是透过系统性的方法对人进行密集性观念灌输。 4、请描述一件事情,你在其中观察或者体验到了行为改变了态度, 并说明有哪些理论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答: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给孩子买了一个漂亮的小书架,于是孩子每次去书店都要买几本书,后来,孩子不仅爱买书、爱看书,还爱上了 写作,长大后成了一名作家。 在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实际情况经常是:一个人先有了某种行为(无论主动或被动),长期的行为下来,养成自然而 然的习惯后,开始真正改变态度。 5、攻击行为的三种理论,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中的媒体影响主要 包括哪些? 答:随着信息量的加大和内容的丰富,不分对象的传播已经不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传媒界出现了大批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但相对专业 的媒体。对于一个媒体来说,期盼受众接受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只要能 满足特定欲求和兴趣的受众就达到了目的。设立专业频道的目的是将大众

大学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 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 -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3.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