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及解析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 B

【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 。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答案】 D

【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 )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 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

【答案】 B

【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 20世纪50 、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

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

【答案】 A

【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 和自下而上加工 (数据驱动加工) 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 。

A.图式形成 B.印象形成 C.归因 D.记忆的搜索

【答案】 C

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答案】 B

【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 。

A.阿特金森 B.海德 C.韦纳 D.班杜拉

【答案】 C

【解析】韦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即归因的三维模式。

8.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被罗特称为( ) 。

A.外控者 B.内控者 C.外向者 D.内向者

【答案】 A

【解析】内控者和外控者是罗特根据控制点理论对人的划分,其中外控者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内外向是荣格的划分,后被艾森克引入其人格理论。

9.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 ) 。

A.理性 B.全面性 C.情境性 D.紧迫性

【答案】 C

【解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10.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做 ( )。

A.外在归因C.平衡归因B.内在归因D.控制源归因

【解析】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人们的归因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三个因素协变的结果。特异性信息显示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特异性高则说明主体只针对某一刺激主体做出反应,通常会行为归因为环境和刺激客体,即做出外在归因。

11.“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这是心理归因的( ) 。

A.充足理由原则

B.不变性原则

C.协变原则

D.折扣原则

【答案】 B

【解析】不变性原则指当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而该原因又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

12.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 ) 。

A.羞耻感

B.自豪感

C.责任感

D.理智感

【答案】 B

【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感,觉得是自己的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

13.德韦克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 ) 。

A.坚持时间没有变化

B.坚持时间受其他因素制约

C.坚持的时间更短

D.坚持更长时间

【答案】 D

【解析】德韦克1975年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坚持更长时间,把失败归于能力的人比把失败归于努力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花的时间更少。

14.根据韦纳( B. Weiner)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 ) 。

A.能力 B.任务难度

C.努力 D.机遇

【答案】 C

【解析】努力属于不稳定内因,能力属于稳定内因,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因,机遇属于不稳定外因。

15.个体在成败归因中,往往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此种现象称之为( ) 。

A.社会视角的影响 B.竞争条件下的特殊归因

C.自我价值保护 D.动机性归因误差

【答案】 C

【解析】自我价值保护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 ,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即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16.“政治家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勤奋工作、好的名誉和谋略恰当等,而被他们击败的对手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他们不能控制的原因”的现象是( ) 。

A.动机性归因偏差

B.自我确认

C.自我肯定

D.自我效能

【解析】动机性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喜好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题干中的例子描述的的就是动机性归因偏差。

17.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的层面,称为( ) 。

A.物质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答案】 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物质自我的概念。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18.自尊是个体对其( )评价的结果。

A.社会地位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角色

【答案】 D

【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19.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

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D.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答案】 C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① 生理自我: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二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这阶段大致从二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③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20.“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 。

A.霍妮(K. 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

B.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C.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

D.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答案】 D

【解析】 1890年 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

21.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

【答案】 C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其中,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因此,答案为 C。

22.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答案】 A

【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因此,答案为 A。

23.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主要是指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其中自我概念的丰富性是指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答案为 A。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纬度的是( ) 。

A.内在性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答案】 B

【解析】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是:内外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25.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 ) 。

A.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

【答案】 A

【解析】归因的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条件下总是与某个结果相联系;同时,如果这一特定的原因不存在,则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则人们就可以把这一特定结果归于那个特定原因。

26.提出控制点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

A.海德 B.维纳 C.凯利 D.罗特

【答案】 D

【解析】控制点是由心理学家罗特 (Rotter)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控制点的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的控制力量的位置有不同的理解。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 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 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 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 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 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解析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 B 【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 。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答案】 D 【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 )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 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 【答案】 B 【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 20世纪50 、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 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 【答案】 A 【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 和自下而上加工 (数据驱动加工) 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 。 A.图式形成 B.印象形成 C.归因 D.记忆的搜索 【答案】 C 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答案】 B 【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 。 A.阿特金森 B.海德 C.韦纳 D.班杜拉 【答案】 C 【解析】韦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即归因的三维模式。 8.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被罗特称为( ) 。 A.外控者 B.内控者 C.外向者 D.内向者 【答案】 A 【解析】内控者和外控者是罗特根据控制点理论对人的划分,其中外控者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内外向是荣格的划分,后被艾森克引入其人格理论。 9.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 ) 。 A.理性 B.全面性 C.情境性 D.紧迫性 【答案】 C 【解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10.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做 ( )。 A.外在归因C.平衡归因B.内在归因D.控制源归因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我实现预言: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2.锚定效应:锚定与调整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人们以一个数字或 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3.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称类属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 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它使人倾向于按照既有概念的轨道来认识和解释有关对象。它具有固定化的特点,很难变化,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导致对某类群体的偏见。用陈规旧习去套用人像、群像和社会像,先入为主地产生对某群体、某社会的难以改变的印象。刻板印象具有广泛性。(性别、职业、种族、地域、年龄) 4.谈判中的BATNA:最佳替代方案(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指的是假如目前的谈判不成,达到目标所在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除了目前的谈判结果之外,其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谈判者就应该尽量将谈判谈成而不是放弃。一个人对BATNA的估计决定这个人的谈判底线或者临界点在哪一点,在这一点之上,任何谈判条件都超越他的期望,都是他可以接受的。5.群体思维:高内聚力的群体认为他们的决策一定没有错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 的一致,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群体的决定,与此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即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6.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 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二.简答 1.研究方法的类型,各自优缺点:懒得写了,反正你写过一遍了嘛 2.认知失调理论简述:当人们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彼此间不协调的心理过程时, 就产生认知失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它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紧张感。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人们作出某种改变以使它减弱。 3.归因过程的偏差有哪几种,分别解释: (1)基本归因偏差(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Ross 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包括: 注意焦点:行为比背景更有吸引力 遗忘差异:对原因的表征过程中,情境线索易被遗忘 (2)行动者—观察者效应(The actor-observer effect): 把自己的行为归于外在因素,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在因素的倾向。(Ross, 1977) 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知觉焦点(Perceptual focus) 信息差异(Informational differences) (3)自利偏差(Self Serving Biases) 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等;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 (4)一致性错觉(The false consensus effect)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分析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分析 1.自我知觉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贝姆 B.詹姆斯 C.施奈德与坎贝尔 D.罗森伯格 【答案】A 【解析】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是由贝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与个人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机制一样,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知,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 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答案】B 【解析】自我意识必须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正是由于缺乏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所以不能形成自我意识。 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 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 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 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答案】D 【解析】镜我是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4.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 A.能力高低B.身心状态C.努力程度D.任务难易 【答案】C 【解析】A项能力高低属于不可控的内在因素;B项身心状态属于不可控的内在因素;D项任务难易属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5.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 【答案】A 【解析】贝姆提出粗自我知觉理论,他认为,人们并不总是很清楚自己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和自己行为出现的情境而推断自己的态度。 6.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B.客我C.镜我D.社会自我 【答案】C 【解析】镜像自我的概念由库利提出,后由米德完善。镜像自我是指个体根据抽象的概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P119 A、C B、第一印象 C、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阐发与经历描绘 D、实证阐发、经历描绘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P123 A、控制点 B、不乱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P170 A、迷爱情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试题-大学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那么的是(C)。 A、相互性原那么 B、平等性原那么 C、强化原那么 D、交换性原那么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说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响系统。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那么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那么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那么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那么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到达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局部是可变的,另一局部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以下选项中,是社会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实验研究。 A.勒温关于从众问题的研究 B.霍夫兰关于服从问题的实验C.勒温关于群体动力问题的研究 D.拉特纳关于劝导与态度改变的研究【答案】C 2.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世纪末世纪初世纪初【答案】D 3.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B.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C.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答案】C 4.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 A.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B.人与他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关系之研究 C.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D.有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的研究【答案】C 5.访谈也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A.面对面的 B.有结构的 C.有目的的 D.聊天式的【答案】A 6.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称为。 A.社会学习论 B.强化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社会认知论【答案】C 7.关于社会心理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B.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C.心理学和社会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标准或者女性的社 会标准.这属于〔〕C ? A、民族社会化 ? B、个体社会化 ? G性别角色社会化 ?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 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B、群体的社会化 ? C、个体的成长 ?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o D ? A、社会组织结构 ? B、社会政治制度 ? C、社会教育理念 ?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 A、组织 ? B、社会 ? C、群体 ?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 A、应用社会心理学 ?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 A、吴江霖 ? B、乔治米德 ? C、潘菽 ?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 ? A、生理 ? B、角色 ? C、心理 ?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x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标准.〔〕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V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x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 〔〕D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熟悉别人,怎样去熟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 认知C ? A、怎样去熟悉自然 ? B、怎样去熟悉社会 ? C、怎样去熟悉自己 ? D怎样去熟悉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 A、人际关系 ? B、人际沟通 ? C、利他与侵犯行为 ?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 A、消费社会心理学 ? B、学习社会心理学 ? C、政治社会心理学 ?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 ? A、态度的构成成分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社会心理学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其答案,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内在机制。 1. 每个人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不同。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是积极有效的? a) 抱怨和逃避问题 b) 寻求社交支持 c) 自我检讨和否定自己 d) 沉溺于消极行为 答案: b) 寻求社交支持 解析:寻求社交支持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通过与他人分享问题和感受,寻求他人的意见和支持,可以减轻压力并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 2. 当我们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我们更倾向于采纳群体中的观点和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 答案:群体归属性

解析:群体归属性是指当个人感到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会倾向 于采纳群体中的观点和行为,以获得认同感和社会接受。这种现象在 社会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对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有重要意义。 3. 以下哪个现象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不愿提供帮助? a) 群体归属性 b) 过度个人化 c) 社会规范 d) 结构化焦虑 答案:a) 群体归属性 解析: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愿意提供帮助,部分原因是群体 归属性。当人们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他们可能期望其他人采 取行动,从而减轻自身的责任感,导致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愿意主动 提供帮助。 4. 在社会心理学中,当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一致时,我们称 之为什么? 答案:认知一致性 解析:认知一致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的一致性。人们 通常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希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自身价值观和认 知保持一致。认知一致性理论对解释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 题目与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 。 A、社会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参考答案:C 2、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B指( )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A 3、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P指( )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C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 B、实验 C、思辩 D、归纳 参考答案:A 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 。 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6、社会行为是由( )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参考答案:A 7、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E的含义是( ) 。 A、行为 B、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8、麦独孤(W.McDougall) 用( ) 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 B、学习 C、社会影响 D、本能 参考答案:D 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 。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参考答案:B 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 。 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观察学习 参考答案:D 11、性别表示男女在( ) 。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参考答案:B

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9月《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1

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9月《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1. 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2. 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 ) A.因变量 B.变量 C.自变量 D.常量 参考答案:C 3. 一般来说,( )频率的信息重复,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 A.高 B.中等 C.低 D.偏高 参考答案:B 4. 神经元能接收、加工或传递信息到体内其他细胞。(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5.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 A.隐藏自我 B.投人所好 C.自我抬高 D.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参考答案:ABCD

6. 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属于现实自我。(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7. 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 )。 A.脑干 B.丘脑 C.大脑 D.延脑 参考答案:C 8. 领导应该和群体其他成员保持一致,不应该太独特、偏离群众。(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9. 情绪的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一种带有独特的享乐色彩的知觉或意识。(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10. 焦虑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病人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与人交往。(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11. ICD10把人格障碍区分7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临床表均列出8个特征,如果一个人具有了8个特征中的3个,且表现突出或严重,即可诊断为该类型的人格障碍。(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2. 心理应激作为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一般是没有作用的,因为它不会导致大脑功能的失调,从而促使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3.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对立的主要表现就在于研究方法的这种分歧。(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4. 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虽然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但它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包括:( ) A.信号功能 B.动员机体处于战斗准备状态 C.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D.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 参考答案:ABC 15. 个体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是态度。(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