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

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

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

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

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

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

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

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 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

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

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

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

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2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b)。(1.0分) p120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印象形成

d、总体印象

21、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c)。(1.0分) p158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2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c)

的关系。(1.0分)p129

a、负相关

b、很复杂

c、正相关

d、无关

23、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c)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1.0分)p156

a、社会赞同的需要

b、对自尊的需要

c、人际需要

d、成就的需要

2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1.0分) p132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25、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d)。(1.0分) p157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

b、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c、包容原则和情感

原则d、群体整合原则

2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

过程,称为(a)。 p126

a、动机

b、需要

c、注意

d、兴趣

27、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

性(c)。(1.0分) p133

a、不确定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28、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p155

a、奥斯古德

b、舒茨

c、摩根

d、费斯廷格

2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的研究内容。(1.0分) p91

a、社会层面

b、个体层面

c、人际层面

d、群体层面

30、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

行研究的方法,叫(c). p101

a、实验法

b、内容分析法

c、档案法

d、观察法

3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

(d)。(1.0分) p128

a、不变

b、越低

c、难预测

d、越高

32、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c)功能。(1.0分) p139

a、自我防御

b、工具性

c、认知

d、价值表现

33、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b)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

会性的动物。p108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里

d、苏格拉底

3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

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c)。

a、稳定归因

b、成败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

35、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d)影响归因过程

及其结果。(1.0分) p125

a、利益

b、控制点

c、态度

d、社会视角

36、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a)。 p168

a、社会感染

b、暗

c、优势反应

d、模仿

3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a)。(1.0分) p115

a、系统性

b、稳定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38、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c),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1.0分) p125

a、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b、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

性高

c、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d、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

性低

39、实证分析阶段始于(c)。(1.0分) p93

a、19世纪中叶

b、19世纪末

c、20世纪20年代

d、19世纪初

40、(b)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1.0分) p123

a、外控者

b、内控者

c、行动者

d、观察者

4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1.0分) p108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

c、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

个体的再教化

d、成年期的社会化

42、(a)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p101

a、系统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非暗示性原则

43、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c)。(1.0分) p158

a、智慧

b、热情

c、真诚

d、幽默

44、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b)。(1.0分) p163

a、男性不容易从众

b、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c、女性更不容易从众

d、女性更容易从众

45、“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

(a)的爱。(1.0分) p171

a、占有式

b、好朋友式

c、浪漫式

d、迷恋式

46、“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p107

a、霍尔

b、荣格

c、弗洛伊德

d、沙利文

47、人在(c)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1.0分) p151

a、目光接触

b、面部表情

c、触摸

d、身体运动

48、(c)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1.0分) p136

a、羞耻

b、焦虑

c、内疚

d、嫉妒

49、(d)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

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1.0分) p123

a、评价者

b、行动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5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c)的爱情。(1.0分)

a、游戏式

b、激情式

c、利他式

d、逻辑式

51、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

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

中的(a)。(1.0分) p120

a、平均模式

b、定型

c、加权平均模式

d、加法模式

5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分) p99

a、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b、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c、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d、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53、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a)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1.0分) p158

a、互补

b、邻近

c、熟悉

d、竞争

54、霍尔(e. t hall,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

离为(c)。(1.0分) p153

a、1.5英尺~4英尺

b、0英寸~18英寸

c、12英尺~25英尺

d、4英尺~12英尺

55、(a)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1.0分) p174

a、学习

b、繁衍

c、爱情

d、经济

56、经验描述阶段,是从(a)到20世纪初。(1.0分) p92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7、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c)的预测。(1.0分) p123

a、变化

b、不可控

c、较准确

d、可控

58、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b)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0分)

p92

a、归纳

b、观擦

c、思辨

d、实验

59、(c)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1.0分) p122

a、内归因

b、稳定性原因

c、行为内因

d、情境归因

60、(c)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1.0分)

p130

a、亲合动机

b、侵犯动机

c、权力动机

d、亲社会动机

61、海德(f. 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c)原则. p123

a、协变性

b、特异性

c、不变性

d、易变性

62、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b)。 p104

a、蒂博特

b、霍曼斯

c、布劳

d、埃莫森

63、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a)的知觉。(1.0分)

p117

a、自己

b、自然

c、社会

d、环境

64、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b)。(1.0分) p160

a、妥协

b、竞争

c、合作

d、让步

6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d)。(1.0分) p118

a、内隐认知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图式

66、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c)。p128

a、习得性动机

b、抱负动机

c、成就动机

d、社会动机

67、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b)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1.0分) p125

a、生活

b、归因

c、睡眠

d、治疗

68、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c)。(1.0分) p146

a、有无言语的出现

b、有无态度的交流

c、有无媒体的中介

d、有无情感的交流

69、处于(d)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1.0分) p171

a、友谊爱

b、游戏爱

c、伙伴爱

d、激情爱

70、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1.0分)

a、越少

b、迅速增加

c、越多

d、越难预测

71、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c)关系。(1.0分) p126

a、u型曲线

b、指数曲线

c、倒u型曲线

d、线性关系

72、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b)的特点。(1.0分) 169

a、依恋

b、爱

c、喜欢

d、单相思

73、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a)。(1.0分) p165

a、优势反应

b、社会惰化反应

c、弱势反应

d、社会促进反应

74、(d)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1.0分) p154

a、亲密行为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自我暴露程度

75、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b)。 p122

a、自我暴露

b、自我抬高

c、隐藏自我

d、形象塑造

7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d)的过程。(1.0分)

p108

a、心理健全的人

b、成年人

c、合格社会成员

d、社会人

77、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a)策略。(1.0分) p125

a、自我防卫

b、隐藏自我

c、自我暴露

d、自我抬高

7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c)的趋势。(1.0分) p127

a、不变

b、迅速上升

c、逐渐下降

d、逐渐上升

79、(d)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p121

a、印象形成

b、印象输入

c、印象输入

d、印象管理

80、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1.0分)

a、华生

b、勒温

c、奥尔波特

d、班杜拉

二、多选题: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1.0分) p141

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

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

82、自尊需要包括(cd)两方面。(1.0分) p116

a、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的自我满足感

b、是一种高级需要

c、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d、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8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abcd)。(1.0分) p98

a、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b、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c、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d、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abd)。p94

a、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b、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c、从注意经验描述到注意假设检验

d、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85、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abcd)。(1.0分) p99

a、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

b、穿着干净整洁,称

呼恰如其分

c、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

d、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

86、关于自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1.0分) p116

a、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b、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

我评价的结果

c、自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心”

d、自尊水平是个体对

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87、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

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有(bc)。(1.0分)

a、正当行为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交互性规范

d、伦理规范

88、态度的特点包括(abd)。(1.0分) p137

a、对象性

b、内在性

c、系统性

d、稳定性

89、自我的结构包括(abcd)。(1.0分) p113

a、物质自我

b、理想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

90、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cd)。(1.0分) p131

a、多拉德

b、伯克威茨

c、罗伦茨

d、弗洛伊德

91、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abd)。(1.0分) p158

a、社会角色的互补

b、人格特征的互补

c、情感的互补

d、需要的

互补

92、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abd)等方面。(1.0分)

【篇二: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

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a.报答规范

b.模仿规范

c.回报规范

d.社会世界规范

e.社会责任规范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a.影响偏离者

b.拒绝偏离者

c.任由偏离者

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

e.改变目标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a.个体的能力

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d.文化差异

e.个体的知识水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角色冲突态度归因群体目标过程损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习得的无望如何影

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

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b2.a3.d4.a5.b

6.b

7.b

8.c

9.c10.b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ace2.bc3.ce4.abd5.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当一个人拥有好几个位置时,而这些位置又彼此不一致(重叠角色)时,或者当一个人只拥有一个位置,而角色期望又互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2)一个人不能同时满足由两个角色产生的期望,这便是由重叠角色

引起冲突的一例。这种冲突叫角色间冲突。

(3)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由于不同期望而引起的冲突,称角色内冲突。

(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

(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组成的,

(3)心理倾向。(1)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

(2)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

(3)推论过程。(1)群体目标指的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

(2)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1)过程损失是群体潜在绩效同

实际绩效的差距。

(2)过程损失是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交互作用的缺乏效用引起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指的是,个体从一定

的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到该个体所

了解到的所有结果的影响,与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关。

(2)在决定个体是否继续交往时,个体的选择比较水平也是重要的。

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从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

系中所获得的结果。选择比较水平决定了这个个体是否继续交往。

(3)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对于我们分析群体中的成员关系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

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

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

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

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

【篇三: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终极版】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

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

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

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

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

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2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b)。(1.0分) p120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印象形成

d、总体印象

21、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c)。(1.0分) p158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2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c)

的关系。(1.0分)p129

a、负相关

b、很复杂

c、正相关

d、无关

23、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c)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1.0分)p156

a、社会赞同的需要

b、对自尊的需要

c、人际需要

d、成就的需要

2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1.0分) p132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25、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d)。(1.0分) p157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

b、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c、包容原则和情感

原则d、群体整合原则

2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

过程,称为(a)。 p126

a、动机

b、需要

c、注意

d、兴趣

27、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

性(c)。(1.0分) p133

a、不确定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28、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p155

a、奥斯古德

b、舒茨

c、摩根

d、费斯廷格

2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的研究内容。(1.0分) p91

a、社会层面

b、个体层面

c、人际层面

d、群体层面

30、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

行研究的方法,叫(c). p101

a、实验法

b、内容分析法

c、档案法

d、观察法

3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

(d)。(1.0分) p128

a、不变

b、越低

c、难预测

d、越高

32、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c)功能。(1.0分) p139

a、自我防御

b、工具性

c、认知

d、价值表现

33、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b)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

会性的动物。p108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里

d、苏格拉底

3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

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c)。

a、稳定归因

b、成败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

35、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d)影响归因过程

及其结果。(1.0分) p125

a、利益

b、控制点

c、态度

d、社会视角

36、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a)。 p168

a、社会感染

b、暗

c、优势反应

d、模仿

3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a)。(1.0分) p115

a、系统性

b、稳定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38、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c),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1.0分) p125

a、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b、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

性高

c、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d、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

性低

39、实证分析阶段始于(c)。(1.0分) p93

a、19世纪中叶

b、19世纪末

c、20世纪20年代

d、19世纪初

40、(b)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1.0分) p123

a、外控者

b、内控者

c、行动者

d、观察者

4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1.0分) p108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

c、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

个体的再教化

d、成年期的社会化

42、(a)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p101

a、系统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非暗示性原则

43、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c)。(1.0分) p158

a、智慧

b、热情

c、真诚

d、幽默

44、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b)。(1.0分) p163

a、男性不容易从众

b、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c、女性更不容易从众

d、女性更容易从众

45、“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

(a)的爱。(1.0分) p171

a、占有式

b、好朋友式

c、浪漫式

d、迷恋式

46、“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p107

a、霍尔

b、荣格

c、弗洛伊德

d、沙利文

47、人在(c)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1.0分) p151

a、目光接触

b、面部表情

c、触摸

d、身体运动

48、(c)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1.0分) p136

a、羞耻

b、焦虑

c、内疚

d、嫉妒

49、(d)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

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1.0分) p123

a、评价者

b、行动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5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c)的爱情。(1.0分)

a、游戏式

b、激情式

c、利他式

d、逻辑式

51、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

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

中的(a)。(1.0分) p120

a、平均模式

b、定型

c、加权平均模式

d、加法模式

5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分) p99

a、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b、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c、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d、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53、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a)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1.0分) p158

a、互补

b、邻近

c、熟悉

d、竞争

54、霍尔(e. t hall,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c)。(1.0分) p153

a、1.5英尺~4英尺

b、0英寸~18英寸

c、12英尺~25英尺

d、4英尺~12英尺

55、(a)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1.0分) p174

a、学习

b、繁衍

c、爱情

d、经济

56、经验描述阶段,是从(a)到20世纪初。(1.0分) p92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7、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c)的预测。(1.0分) p123

a、变化

b、不可控

c、较准确

d、可控

58、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b)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0分) p92

a、归纳

b、观擦

c、思辨

d、实验

59、(c)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

人特征。(1.0分) p122

a、内归因

b、稳定性原因

c、行为内因

d、情境归因

60、(c)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1.0分)

p130

a、亲合动机

b、侵犯动机

c、权力动机

d、亲社会动机

61、海德(f. 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c)原则. p123

a、协变性

b、特异性

c、不变性

d、易变性

62、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b)。 p104

a、蒂博特

b、霍曼斯

c、布劳

d、埃莫森

63、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a)的知觉。(1.0分)

p117

a、自己

b、自然

c、社会

d、环境

64、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b)。(1.0分) p160

a、妥协

b、竞争

c、合作

d、让步

6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d)。(1.0分) p118

a、内隐认知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图式

66、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c)。p128

a、习得性动机

b、抱负动机

c、成就动机

d、社会动机

67、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b)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1.0分) p125

a、生活

b、归因

c、睡眠

d、治疗

68、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c)。(1.0分) p146

a、有无言语的出现

b、有无态度的交流

c、有无媒体的中介

d、有无情感的交流

69、处于(d)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a、友谊爱

b、游戏爱

c、伙伴爱

d、激情爱

70、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1.0分)

a、越少

b、迅速增加

c、越多

d、越难预测

71、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c)关系。(1.0分) p126

a、u型曲线

b、指数曲线

c、倒u型曲线

d、线性关系

72、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b)的特点。(1.0分) 169

a、依恋

b、爱

c、喜欢

d、单相思

73、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a)。(1.0分) p165

a、优势反应

b、社会惰化反应

c、弱势反应

d、社会促进反应

74、(d)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1.0分) p154

a、亲密行为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自我暴露程度

75、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b)。 p122

a、自我暴露

b、自我抬高

c、隐藏自我

d、形象塑造

7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d)的过程。(1.0分)

p108

a、心理健全的人

b、成年人

c、合格社会成员

d、社会人

77、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a)策略。(1.0分) p125

a、自我防卫

b、隐藏自我

c、自我暴露

d、自我抬高

7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c)的趋势。(1.0分) p127

a、不变

b、迅速上升

c、逐渐下降

d、逐渐上升

79、(d)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p121

a、印象形成

b、印象输入

c、印象输入

d、印象管理

80、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1.0分)

a、华生

b、勒温

c、奥尔波特

d、班杜拉

二、多选题: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1.0分) p141

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

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

82、自尊需要包括(cd)两方面。(1.0分) p116

a、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的自我满足感

b、是一种高级需要

c、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d、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8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abcd)。(1.0分) p98

a、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b、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c、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d、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abd)。p94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C、态度改变的过程 ?D、怎么样让人去改变态度 6.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B ?A、认知环境的因素 ?B、认知条件 ?C、认知方式 ?D、认知内容 7.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8.广告对人的影响其实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9.社会认知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别人,认识人际关系规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D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变量 2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揭示因果B ?A、一定 ?B、不一定 ?C、有 ?D、没有 3我们搞心理测量,第一次测是得到这么一个结果,第二次找差不多同样的类型的人测,得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说明()C ?A、信度高 ?B、效度高 ?C、信度不够 ?D、效度不够 4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规律最重要是要寻找它()A ?A、产生原因 ?B、表现形式 ?C、造成后果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C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P96 A、F.H.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全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 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 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 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 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 于(c)。(1.0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解析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 B 【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 。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答案】 D 【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 )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 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 【答案】 B 【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 20世纪50 、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 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 【答案】 A 【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 和自下而上加工 (数据驱动加工) 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 。 A.图式形成 B.印象形成 C.归因 D.记忆的搜索 【答案】 C 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答案】 B 【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 。 A.阿特金森 B.海德 C.韦纳 D.班杜拉 【答案】 C 【解析】韦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即归因的三维模式。 8.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被罗特称为( ) 。 A.外控者 B.内控者 C.外向者 D.内向者 【答案】 A 【解析】内控者和外控者是罗特根据控制点理论对人的划分,其中外控者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内外向是荣格的划分,后被艾森克引入其人格理论。 9.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 ) 。 A.理性 B.全面性 C.情境性 D.紧迫性 【答案】 C 【解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10.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做 ( )。 A.外在归因C.平衡归因B.内在归因D.控制源归因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社会心理学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其答案,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内在机制。 1. 每个人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不同。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是积极有效的? a) 抱怨和逃避问题 b) 寻求社交支持 c) 自我检讨和否定自己 d) 沉溺于消极行为 答案: b) 寻求社交支持 解析:寻求社交支持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通过与他人分享问题和感受,寻求他人的意见和支持,可以减轻压力并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 2. 当我们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我们更倾向于采纳群体中的观点和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 答案:群体归属性

解析:群体归属性是指当个人感到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会倾向 于采纳群体中的观点和行为,以获得认同感和社会接受。这种现象在 社会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对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有重要意义。 3. 以下哪个现象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不愿提供帮助? a) 群体归属性 b) 过度个人化 c) 社会规范 d) 结构化焦虑 答案:a) 群体归属性 解析: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不愿意提供帮助,部分原因是群体 归属性。当人们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群体中时,他们可能期望其他人采 取行动,从而减轻自身的责任感,导致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愿意主动 提供帮助。 4. 在社会心理学中,当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一致时,我们称 之为什么? 答案:认知一致性 解析:认知一致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的一致性。人们 通常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希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自身价值观和认 知保持一致。认知一致性理论对解释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 导意义。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A.报答规范 B.模仿规范 C.回报规范 D.社会世界规范

社会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A外在表现B心理特征C行为原因D情绪来源 ()18.按照维纳的两维度成败归因理论,努力属于 A不稳定的外在原因B稳定的外在原因C不稳定的内在原因D稳定的内在原因()19.不同的认知者对同一认知对象有不同的认知是因为 A认知者的需要、兴趣的不同B认知者的情绪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D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P119 A、C B、第一印象 C、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阐发与经历描绘 D、实证阐发、经历描绘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P123 A、控制点 B、不乱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P170 A、迷爱情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思辨 B、观察 C、归纳 D、实验 参考答案B 2、个体与他人在()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 B、目光接触 C、面部表情 D、身体运动 参考答案A 3、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都是()。 A、焦虑 B、动机受阻

C、挫折 D、需要 参考答案C 4、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态度 B、社会动机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 参考答案B 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消极 B、双向作用 C、定向作用 D、积极 参考答案A 6、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A、学派时代 B、实证分析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哲学思辨阶段 参考答案C

7、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 A、人际吸引 B、印象管理 C、互动 D、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D 8、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A、模仿 B、感染 C、社会促进 D、暗示 参考答案D 9、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A、光环效应 B、好恶评价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D

10、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 B、先内后外律 C、几何级数律 D、下降率 参考答案B 11、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A、暗示 B、社会促进 C、感染 D、模仿 参考答案D 12、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沙赫特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弟妹妹()。 A、弱很多 B、弱 C、强 D、稳定 参考答案C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 题目与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 。 A、社会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参考答案:C 2、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B指( )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A 3、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P指( )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C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 B、实验 C、思辩 D、归纳 参考答案:A 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 。 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6、社会行为是由( )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参考答案:A 7、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E的含义是( ) 。 A、行为 B、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8、麦独孤(W.McDougall) 用( ) 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 B、学习 C、社会影响 D、本能 参考答案:D 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 。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参考答案:B 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 。 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观察学习 参考答案:D 11、性别表示男女在( ) 。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参考答案: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