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古诗词画面描绘-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11古诗词画面描绘(原卷版)

考点穿透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发挥想象和联想,展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这种题型,是在考察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更考察学生“借题发挥”的想象力。对比翻译,我们会发现始终不变的部分是诗句所涉及的对象,从语文语法上来说就是主语和宾语,然后可以发挥的地方就是修饰部分,修饰主语、修饰谓语、修饰宾语的部分,有时可以加上一些恰当的补语,使整幅画面更具真实感,有时从整首诗歌来看,还可以加上一些背景的铺陈,这些都建立在学生对这首诗有比较正确的了解的基础上。还有一点,此题型很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文采的功底。

典例在线

【一、2020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 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14.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三、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4.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四、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0.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六、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5.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名师点睛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绘画面解题技巧

【常考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两句展示的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解题方法步骤】

(1)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据修饰它的词语解释意思?

(2)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面?

(3)这个画面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四、答题格式

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6分)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古诗鉴赏。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三、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四、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五、古诗鉴赏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分)

六、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真题在线

【一、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二、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6. 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三、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四、2020年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中考语文】古诗赏析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别。

8. 请发挥想象,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

【五、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1.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尾联的画面。

【六、2020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洮(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9.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诗歌鉴赏之描述画面-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8诗歌鉴赏之描述画面 【典例分析】例:【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宛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详解】本题考查画面的描述。从全诗来看,这两句是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社” 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描绘时,箫鼓应理解为吹箫打鼓;古风,应理 解为古代风气。其余的,以文言翻译的方式对待,即可。 例.【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考查对诗文画面的理解。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描绘画面时要抓住“山” “水” “柳” “花,,“小路” “村落”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诗人街在山野村落间的情形作答。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若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告诉人们:人们在困境中不要悲观失望,要乐观地去面对,就会有新的转机出现。据此理解概括分析作答。

2021中考古诗词鉴赏精练(有答案)

2021年语文中考专题精练?古诗词鉴赏? 【真题链接】 1.(zo17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答复以下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答复。 (2)“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2021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古诗,答复以下问题。 岳甫 望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以下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风光和宏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衬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 2021四川广元)阅读下面的宋词,答复以下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答复:

专题11 古诗词画面描绘-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11古诗词画面描绘(原卷版) 考点穿透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发挥想象和联想,展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这种题型,是在考察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更考察学生“借题发挥”的想象力。对比翻译,我们会发现始终不变的部分是诗句所涉及的对象,从语文语法上来说就是主语和宾语,然后可以发挥的地方就是修饰部分,修饰主语、修饰谓语、修饰宾语的部分,有时可以加上一些恰当的补语,使整幅画面更具真实感,有时从整首诗歌来看,还可以加上一些背景的铺陈,这些都建立在学生对这首诗有比较正确的了解的基础上。还有一点,此题型很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文采的功底。 典例在线 【一、2020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 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14.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三、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真题训练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训练之古诗词鉴赏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 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_______的氛围。(2 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4分)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通用版】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专题1:诗歌鉴赏 一、【湖北黄岗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12.A13.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解析】 【12题详解】 A项理解有误。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二、【山西省中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 【17题详解】 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语文中考题精选—《诗歌鉴赏》 1.(2021·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2021·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1/ 80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2021·山西省)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 ②其名为鲲.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______ 。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______ ?______ ? (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诗词鉴赏之画面描绘题专练+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之画面描绘题专练 一、课内专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4.诗人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此时刚三十出头,正仕途得意,他触景生情,满是朝气和信心。B.这首登高抒怀之作,前两句写峰和塔之高,后两句写登塔的感想。C.“不畏”尽显诗人的勇气和决心,“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困难阻碍。D.后两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样,都含蓄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B.诗的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C.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D.尾联写诗人如果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次拜访此地。8.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10.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两首诗都交代了农家主人盛情待客的情况,《游山西村》诗中农家“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过故人庄》诗中故人“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主人尽其所有,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2 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

要点12 古诗词鉴赏之描述画面 例1:【2022·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答案】 1.车马喧真意 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

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例2:【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 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 (1)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2)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智能优化+模拟预测)专题11 古诗词鉴赏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7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采用互文手法,写历经多年征战,有的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中“辽远的一角”指解放区,它明丽而充满生机,诗人对其饱含向往之情。 2.(2017四川南充)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3.(2017四川眉山)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宴词①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词则暗示了诗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含 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5~7 题。(6 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解说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歌,“歌行”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体裁,类似的诗歌还有《登幽州台歌》《水调歌头》。 B.“武判官”是古代常用的称呼他人的方式,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杜少府”“范文正公”与之相同。 C.“北风卷地白草折”一句中,“卷”“折”运用侧面描写,突出狂风肆虐的情态。 D.画横线句子是诗中的过渡句,由前文的咏雪过渡到下文的送别。 6.请解释诗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意思。(2 分) 7.请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 分)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选择(填序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6分) 5. D(2分) 6. 傍晚军营外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寒冷,连军旗都好像被寒

风冻住了,不再飘动。(2分) 7.选择①示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出了送别时的热烈与隆重,渲染出边塞军中宴饮苍凉的氛围。(意思对即可。2分) 选择②示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留白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意思对即可。2分) 四.古诗词赏析(共6小题) 7.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本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1)本诗体现了不同的时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诗中出现的两个“巴山夜雨”的关系,即一实一虚。在时间上分离的现在和相聚的未来;在空间上是诗人独处的巴山和未来团聚的北方。 (2)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巴山夜雨”中,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

2021年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 必刷试卷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2分) 【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必刷试卷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020版中考语文一练通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陕西专用]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 一、(2018·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此题内容见P150“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二”(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中的“真题对接”。(2分)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2分) 二、(2017·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题内容见“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五(划分诗句节奏)中的“真题对接”。 2.此题内容见“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中的“真题对接”。 三、(2016·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四、(2015·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2分)

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 五、(2014·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mí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六、(2013·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分) 七、(2012·陕西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八、(2011·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有人说,结尾句中的“不”应该改为“正”,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全诗阐明理由。【答案】我不赞同。夕日欲颓,落霞绮丽,远山一抹,宛如美人的翠黛,河畔的青草绿绿的,嫩嫩的,作者由望景而望乡,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是作者越是反意说之,“不是”,正是突出思乡之情深切。正如辛弃疾《丑奴儿》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一样的道理。 【解析】 【详解】 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其中,“不”字很见功力。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真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在写作上,这更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所以“不”不应该改为“正”。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㶚上①秋居 马戴 㶚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㶚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画面。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案】 1.秋夜一片寂静,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似在低声哭泣,寒夜已至,漂泊的诗人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例一:重读“空”,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 例二:重读“滴”,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声响来衬托秋夜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专题11: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结合“澹澹”和“竦峙”两个词语,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3.阅读《观沧海》,回答以下各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主要是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此处写景,动静结合。诗人先写_____,再写_______,写景由动到静;然后由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转到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_____到_______。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极富想象力。请你用自己的话将这几句诗在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观沧海》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远观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人所观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11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古代诗歌对比鉴赏训练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北固山下”是指作者途中路过暂时停留在北固山。 B.“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感。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篇点题,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呼应。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前面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这两首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单车欲问边”表面上写作者去西北边疆慰问崔希逸等人,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单”字也表现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流露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郁闷之情。 B.“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半卷红旗”“鼓声低沉”这两处细节可以看出,面对战争,将士们斗志不高。

专题11: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原卷版)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 1.(2020·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题目中的“天净沙”是______,作者马致远是_____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⑵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散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这首散曲的主旨句。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散曲字句虽极为有限,但意象却极为丰富。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意境肃杀荒凉,抒发了游子的孤寂愁苦及思乡之情。 2. (2022·广西河池·七年级期末)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观”字统领全篇,首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登临的地点、方向以及观察的对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饱含了作者的赞美,让人感受到海岛的生机勃勃。C.“涌”不仅能让人看到大海波涌连天的情景,还彷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人立足于山岛,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对所有景物进行了实写,抒发自己的情怀。 ⑵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情感表达等角度入手) 3.(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专题11: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贺敬之的《回延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原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2.朗读该选段时,请给朗读者提供一条朗读建议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贺敬之的《回延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树梢树枝树根根,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亲山亲水有亲人。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天南海北想着你…… 3.原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4.朗读该选段时,请给朗读者提供一条朗读建议并简述理由。

阅读《蒹葭》和《回延安》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回延安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5.《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B.《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C.《邶风·式微》就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用咏叹的方式表达了受奴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D.《周南·关雎》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6.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茂盛的芦苇无边无际,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为诗歌创设了一种萧索凄迷的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赏析【含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应对策略如下: (一)品味炼字类 解析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 解析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 解析题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 解析方法: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10.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答案】 9. 听觉和视觉 10. C 【解析】 9.本题考查描写角度。“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10.本题考查理解内容。C.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