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物理教学设计

大学普通物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

《大学物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物理课程。本课程是全日制本科高校必修课程之一,专业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各个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普通物理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力学、热学、波动与光学、电学四个方面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在物理实验室中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物理学原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

•熟悉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力学、热学、波动与光学、电学的基本知识;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基础物理问题;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

1.力学:牛顿运动定律、静力学、动力学、万有引力定律等;

2.热学:温度、热量、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等;

3.波动与光学:波的基本特性、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

4.电学:静电学、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等;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教师向学生讲授物理概念、公式和原理。

2.实验教学法: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验场景,深刻

理解物理原理。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讨论和解决物理问

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

1.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察占总成绩的30%。

2.实验报告:每位学生需完成若干个物理实验,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报

告,这些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

六、教材

本课程推荐使用的教辅材料有:

1.教材:《大学物理》下册,理工类高校出版社

2.参考书:《大学物理》上中下册习题集,理工类高校出版社

七、总结

大学普通物理课程着眼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更好地掌握物理学概念和基础知识。实验教学在本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的神奇和实用性。教师应该尽量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教案

温州大学 课程教案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三) 学时 3 教材大学基础物理 授课教师罗海军 授课对象11物本 20XX年10月

授课时间: 具体见运行表格。 授课类型:实验课 授课题目: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 1.研究RC、RLC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 2.利用示波器来记录和显示图像。 3.加深对R、L和C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的认识。 本授课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的特性; 2.欠阻尼状态过程的RC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 难点: 1.三种阻尼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的分析。 2.数据的记录和作图分析。 3. 示波器的操作。 本授课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理论指导采用黑板板书和幻灯片或PPT媒体教学等相结合。 黑板板书主要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本单元分3课时完成: 1.课前预习报告检查和座位安排:10-20分钟(提前进行)。 2.理论指导:20-30分钟: 3.学生实验及指导:115-125分钟。 理论指导: 0-5min: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仪器介绍。 板书知识点如下: (一)实验背景(幻灯片) 1.电路暂态过程就是电源接通或断开“瞬间”,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非稳定的变化过程。 2.电路必须预先考虑到暂态过程中的过渡现象, 3.暂态过程可以从积极方面控制和利用,如提高过渡速度,可获得高电压或大电流等。 (二)实验目的(幻灯片) 1.研究RC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 2.研究RLC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 3.加深R、L和C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幻灯片)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 电容器、电感器、电阻箱等。 5-10min :实验原理的讲解: 板书主要知识点: (四)实验原理(幻灯片) 1.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 将电阻R 和电容C 串联成如20-1所示的电路图,当K 与“1”接通时,其充电方程为: q iR E C += (20.1) 或写成 dq q R E dt C += (20.2) 图20-1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示意图 上述方程的初始条件是0)0(q =,因此可以解出式(20.2)的解 /(1)t q Q e τ -=- (20.3) 式中 τ(RC )称为RC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单位为秒;Q (EC =)为电容器C 端电压为E 时所贮藏的电荷量大小,单位为库仑;q 为t 时刻电容器贮藏的电荷量。 由式(20.3)可计算出电容和电阻两端的电压与时间关系的表达式: //(1)t c U q C E e τ-==- (20.4) /t R dq U R Ee dt τ-== (20.5) 当K 与“0”接通时,放电方程为: 1 0dq R q dt C += (20.6) 根据初始条件 (0)q Q EC ==,可以得到

《普通物理学教程 热学 电子教案》使用说明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电子教案》使用说明.dos (一)本电子教案是专门为由秦允豪教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第二版》配套的。由于它采用很多超级链接,使得讲课教师能够很方便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既可以多也可以少;既可以比较深、难也可以十分浅、易。知识面既可以拓得比较宽也可以不拓宽。所以它适用于学生程度各不相同的,教学总学时从不足32学时直到72学时的,所有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物理专业、应用物理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大气科学等专业的热学课程讲课中使用。本电子教案的教学内容基本覆盖《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第二版》 中的所有六章中的下述内容:○1用5号宋体印刷的最基本内容;○2用5号楷体印 刷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讲授的基本内容;○3也有少量用小5号宋体印刷的扩展性内容。 (二)本电子教案由秦允豪教授主编,所有的Flesh动画由沈佩奇教授制作。(三)本电子教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分社出版。 (四)本电子教案使用Powerpoint软件, 制作版本为Office 2000,兼容Office 97和XP。需要安装公式编辑器。 (五)本电子教案的具体结构如下: 1,首页由‘电子教案’文件夹、‘素材’文件夹和‘《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电子教案》使用说明.dos ’word文件3者组成。 2,‘电子教案’中有6个一级子文件夹,它们分别对应于第一章到第六章。每个以章命名的子文件夹都由二级子文件夹‘第×章中的ppt’和Powerpoint文件‘热学第×章…的主页ppt’2者组成。其中: ○1每个‘热学第×章…的主页ppt’( Powerpoint文件)都分别列出了 该章的目录(节和小节的标题)。它们都已经超级链接到该节或者小节的Powerpoint文件,所以可以从‘热学第×章…的主页ppt’中的任何一节或者小节开始,通过超级链接跳转到该节或者小节进行幻灯片放映; ○2每个二级子文件夹‘第×章中的ppt’都由若干个以该章的各节命名 的Powerpoint文件组成。由此可以进行任何一节的幻灯片放映。 3,文件夹‘素材’由2个子文件夹‘超级链接’和‘动画’组成。其中:○1‘超级链接’中包含很多Powerpoint文件。它们是‘2’中所列出 的‘热学第×章…的主页ppt’和‘第×章中的ppt’通过超级链接而连接到的所有Powerpoint文件。 ○2‘动画’中包含了本电子教案所用到的所有Flesh动画(共17个)。 (六)Powerpoint的视图:每个Powerpoint文件打开后一般出现的是普通视图(或者是幻灯片浏览视图,它由一张张小幻灯片连接而成)。在视图左下角有5个小方块图,它们自左向右分别是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1-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1-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 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教学时 数2学时 教学目 的和要求1、掌握伸长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习光杠杆和尺度望远镜的调节与使用; 4、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 点1、伸长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 2、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量的原理和方法。 3、镜尺系统的调节。 4、异号法消除系统误差和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 点1、镜尺系统的调节。 2、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教学内 容1、光杠杆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的原理及公式; 2、弹性模量装置和镜尺系统的调节方法; 3、异号法消除圆柱体与平台孔壁之间的 微小摩擦和金属丝长度变化的滞后 引起的系统误差; 4、各物理量的正确测量方法; 5、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教学方 法 先讲授,然后实际演示操作要点。 教学手 段 学生操作,随堂检查操作情况。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将容易犯错的问题做重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个别提问。 时间 分配 讲授25分钟,学生操作75分钟。 板书设 计实验目的、测量关系式、原理图和数据记录表格。 主要参考资料1、杨述武等,《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庚兴,《大学物理实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水平,《大学物理实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徐扬子,丁益民,《大学物理实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李蓉,《基础物理实验教程》[M]. 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金重等,《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 天 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伸长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习光杠杆和尺度望远镜的调节与使用; 4、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 光杠杆 尺度显微镜 钢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计 砝码 金属丝 实验原理:

大学物理A(2)复习题教案资料

大学物理A(2)复习题

普通物理学(2)复习题及解答 一、选择题 1. 将一根长绳子一端固定,用手握另一端使其拉成水平.维持拉力恒定,使绳一端在垂直于绳子的方向上作简谐运动,则( )。 A 、振动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 B 、振动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 C 、振动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 D 、振动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 2. 如图所示,两个“无限长”的、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共轴圆柱面,均匀带电,沿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所带电荷分别为1λ 和2λ ,则在外圆柱面外面、距离轴线为 r 处的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 为( )。 A 、1202r λλε+π; B 、()()12010222r R r R λλεε+π-π-; C 、()12022r R λλε+π-; D 、120102 22R R λλεε+ππ。 3.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简谐运动中的位移x ,速度υ, 和加速度a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曲线3,1,2分别表示x ,υ ,a 曲线; B 、曲线2,1,3分别表示x ,υ ,a 曲线; C 、曲线1,3,2分别表示a ,υ ,a 曲线; D 、曲线1,2,3分别表示x ,υ ,a 曲线。 4. 有一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在其中心有一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如图所示,则通过正立方体任一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A 、03q ε; B 、0q ε; C 、2 0q a ε; D 、06q ε。

5. 高斯定理 ??=?V s dV s d E ρε01 ( )。 A 、适用于任何静电场; B 、仅适用于真空中的静电场; C 、仅适用于电荷分布具有球对称性、轴对称性和平面对称性的静电场; D 、仅适用于可以找到合适高斯面的静电场。 6. 有一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在其顶角有一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如图所示,则通过平面MNPQ 的电场强度通 量为( )。 A 、6o q ε ; B 、8o q ε; C 、12o q ε; D 、24o q ε。 7. 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t '=时波形曲线如图所 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 A 、πcos[()]2 u y a t t b '=-+; B 、πcos[2()]2 u y a t t b '=--π; C 、πcos[()]2 u y a t t b '=++π; D 、πcos[()]2 u y a t t b '=--π。 8. 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运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作的功为( )。 A 、2kA ; B 、212kA ; C 、214 kA ; D 、0 。 9. 在坐标原点放一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它在P 点 (a ,0)处激发的电场强度为E 。现在引入一个电荷量

普通物理实验--教案资料

实验一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 1.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学会镜尺和停表的使用。 2.研究单摆摆长和周期的关系。 3.学会用图解法处理数据。 【实验仪器】 1.单摆2.机械秒表或电子秒表 3.钢卷尺4.游标卡尺 机械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器,它有一长的秒针和一短的分针,如图1-1所示。 K 图 1-1 停表(秒表)的构造示意图 秒针每转一大格是一秒,最小分度值为0.1秒,转一圈为30秒,秒针转一圈,分针转一小格(二小格为一大格)。秒针上方按钮K用来旋紧发条,在上发条的过程中当感到有弹力时切勿再拧,以免拧断发条。用表时,用手握紧表,大拇指按在按钮K上,稍用力即可按下。第一次按下,秒针启动,第二次按下

秒表停止,第三次按下表针就回到零点(这称回表)。使用完毕后需把秒表启动,让发条全部走松,方始保存。 回表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零点读数),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值减去(注意符号)。 【实验原理】 在一根细轻的悬线末端悬一重物,就成为一个单摆,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 ? ??+θ+θ+π = 2sin 6412sin 411242g L T …………(1) 取前二项得: ?? ? ??θ+π =2sin 41122 g L T 当摆角很小(一般小于5o )的情况下,周期公式可表为: g L T π =2 由上式可得: 22 4T L g π=…………(2) 式(2)就是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其中L ——摆长,g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 1.调节立柱铅直,将摆线作校准垂直用。调节水平螺丝至正面看摆线在立柱正中;从侧面看摆线与立柱平行时止。 2.用刀口钢卷尺和游标卡尺测单摆摆长L (L 取1米以上)。 2 D L L - '= 式中:L '——悬线上端固定点至小球球下端之间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3-霍尔效应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霍尔效应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原理。 2、了解霍尔电势差V H 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 s I之间的关系,了解霍尔电势 差V H 与励磁电流 m I之间的关系。 3、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4、学习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B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TH-H霍尔效应实验仪 TH-H霍尔效应测试磁场测试仪 实验原理: 一、霍尔效应原理 假设将通有电流的导体置于磁场B之中,磁场B〔沿z轴〕垂直于电流 S I〔沿x轴〕的方向,如下图,那么在导体中垂直于B和S I的 方向上出现一个横向电势差 H U,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这一效应对金属来说并不显著,但对半导体非常显著。利用霍尔效应可以测定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是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和研究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手段。还可以用霍尔效应测量直流或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功率,以及把直流电流转成交流电流并对它进展调制、放大。用霍尔效应制作的传感器广泛用于磁场、位置、位移、转速的测量。 霍尔电势差产生的本质,是当电流S I 通过霍尔元件〔假设为P 型,即导电的载流子是空穴。〕时,空穴有一定的漂移速度v ,垂直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一个洛仑兹力 ()B q =⨯F v B 〔1〕 式中q 为载流子电荷。洛沦兹力使载流子产生横向的偏转,由于样品有边界,所以有些偏转的载流子将在边界积累起来,产生一个横向电场E ,直到电场对载流子的作用力F E =q E 与磁场作用的洛沦兹力相抵消为止,即 ()q q ⨯=v B E 〔2〕 这时载流子在样品中流动时将不偏转地通过霍尔元件,霍尔电势差就是由这个电场建立起来的。 如果是N 型样品,即导电的载流子是电子,那么横向电场与前者

普通物理实验-基础性实验教学设计

普通物理实验-基础性实验教学设计 背景 普通物理实验是物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中,基础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实验之一,它是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起点,对于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 和后续实验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基础性实验的教 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目的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实验中的基本实验仪 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物理实验的基本操 作技能。通过基础性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内容 实验名称 本次基础性实验的名称是“Young’s Double Slit Experiment”。 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 2.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及装置 1.激光器; 2.可调节双缝装置; 3.光屏; 4.测微器; 5.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激光器与可调节双缝装置放置在一定的距离内,使光线 正常通过双缝; 2.将光屏放置于双缝后方适当距离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和 角度,使得两条干涉条纹清晰、明亮; 3.用测微器或放大镜对屏幕上的条纹进行测量,得到实验数 据; 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条纹间距和干涉程度等 物理参数。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直接照射到眼睛; 2.操作时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3.测量数据时要注意精度,保证数据准确性。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双缝干涉的干涉条纹间距,通过数据的分析,掌握条纹间距与干涉程度之间的关系。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条纹间距(mm) 1 1.6 2 1.5 3 1.8 4 1.7 5 1.6 可以看出,条纹间距相对稳定,最终的均值为1.64mm,标准偏差为0.12mm。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条纹间距与干涉程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基础性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还熟练掌握了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并且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验的教学,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对于后续的物理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永杰, 牟建新. 《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普通物理教案

普通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力学: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3. 光学:折射、反射、光学仪器等 4. 电学:电荷、电场、电路等 5. 热学: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难点: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

验方法和技能。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4.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步骤: 1. 开场白:介绍本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进行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4.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5. 互动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6. 总结与回顾: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

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上册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在本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关于物理学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透彻理解。具体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 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理解物理学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本质;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学问题; 4.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涵盖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 –质点的直线运动 –质点的曲线运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章:功、能量和动量 –功 –动能 –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实验-现象-规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思维; 2.强调物理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 探究。 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讲授法是普通物理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采用针对性强、组织严谨的课堂讲授。通过严格的教学计划和讲授内容的针对性,我们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将在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建立“实验-现象-规律”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和物理现象,加强对物理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下册教学设计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下册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下册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本文档 将提供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下列基本理论及应用: •远程作用原理 •电磁学基本原理 •声学和光学理论 •热学和统计物理 教学目标为: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能够理解电磁学、声学、光学和热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学相关工具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模型建立等。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物理学相关问题,具备物理学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远程作用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 •电荷性质和静电场 •电动力学和电磁波 电磁学基本原理 •电流和磁场 •磁场和电磁感应 •微波技术 声学和光学理论 介绍声波、光波的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如波速、频率、波长等。 热学和统计物理 •热力学基本理论 •热传导和辐射 •统计物理基础 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采用交互式讲解,详细解释物理学概念和理论,并带领学生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 •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巩固概念、理解实际应用和获得相关技能。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创新性课堂:通过设计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等方式,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创新点,激励其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 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每周布置一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和应用能力。 •期中测试:进行一次期中测试,以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试: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以综合测试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和效果。 •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总结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相关理论和应用,培养其独 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将涉及远程作用原理、电磁学基本原理、声学和光学理论以及热学和统计物理。我们将采用交互式讲解、实验、讨论和创新性课堂等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包括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期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物理学学习体验。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上教学设计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上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应用物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科学技术和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学生应能够: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及其应用; •掌握电学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掌握磁学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掌握电磁波辐射及其应用; •掌握原子物理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 2.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实验、动力实验、作业讨论; •牛顿第三定律:标尺测量法实验。 2.2 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及其应用 •动能的实验测量; •势能的实验测量; •机械能守恒的实验; •机械能应用实验。 2.3 电学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庫仑定律实验;

•电场的实验测量; •电位移的实验测量; •电容的实验测量。 2.4 磁学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磁场强度测量; •磁感应强度测量; •洛伦兹力的实验测量;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测量; •交变电磁场实验。 2.5 电磁波辐射及其应用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实验·讨论; •电磁波的实验观察; •电磁波的干涉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 2.6 原子物理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核的实验测量; •各原子主要能级的实验测量; •能级跃迁的实验测量; •激光的实验测量。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交互式授课和实验结合的授课方法:老师在讲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互动提问,并定期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感受物理学的挑战和魅力。

4. 期末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期末考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4.1 理论部分 •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覆盖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习题解析; •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 4.2 实验部分 •由任课教师组织实验,考核科目和成绩在学期内实验八次中综合计算; •实验内容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普通物理学》第六版,计算机教育出版社,2018年。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学(下册)》、《物理实验(第三版)》等。 6. 结语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物理学原理、掌握实验研究方法,提高物理实 践能力。教师将以认真负责、有耐心,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科学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物理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以及现代教育学理论和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进行物理学教学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高、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教学、教育科研及其他教育工作以及到企业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 2)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 4)掌握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 2.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2)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具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和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标新立异,勇于置疑,具备开展科学活动的创新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善于自我设计、自我推销,具有较强的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具有自主择业的能力; 6)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2)身体心理素质 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自我心

(完整word版)教案大学物理

教案 大学物理 (05 春) 大学物理教研室

[第一次] 【引】本学期授课内容、各篇难易程度、各章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及形式等 绪论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物理学与技术科学、生产实践的关系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教学目的】 ☆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本章难点: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教学过程】 ·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2学时 ·典型运动、圆周运动 2学时 ·相对运动 2学时 《讲授》 一、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照系和坐标系 ): (2)自然坐标系(如图1-2): 3 时刻与时间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量 1位置矢量 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的量.如图1-1所示。 k j i r z y x+ + =(1-1)矢径r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2 2 2z y x r+ + = =r(1-2)矢径r的方向余弦是 r z r y r x = = =γ β αcos , cos , cos (1-3) 运动方程描述质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称为运动方程,可以写作 x = x(t),y = y(t),z = z(t) (1-4a)或 r = r(t) (1-4b)

轨道方程 运动质点在空间所经过的路径称为轨道.质点的运动轨道为直线时,称为直线运 动.质点的运动轨道为曲线时,称为曲线运动.从式(1一4a )中消去t 以后,可得轨道方程。 例:设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6 cos 36 sin 3===z t y t x π π 从x 、y 两式中消去t 后,得轨道方程: 0,922==+z y x 2 位移 表示运动质点位置移 动的量.如图1-3所示. r r r ∆=-=−→ −A B AB (1—5) 在直角坐标系中,位移矢量r ∆的正交分解式为 k j i r z y x ∆∆∆∆++= (1-6) 式中A B x x x -=∆;A B y y y -=∆;A B z z z -=∆是r ∆的沿坐标轴的三个分量。 位移r ∆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222)()()(z y x Δ∆∆∆++=r (1-7) 位移r ∆的方向余弦是 r ∆∆αx =cos ;r ∆∆βy =cos ;r ∆∆γz =cos (1-8) 路程 路程是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实际通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3 速度: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