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第三章行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2.守夜人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用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权力为目的,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奉行“政府管的越少越好的”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3.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中的商业法与契约关系产要求建立司法与行政制度。城市化与高居住密度将产生外部性,拥挤又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调节。这一切都使政府活动的加强成为必需。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

二、简答题

1.行政职能的特征

①执行性。从行政和立法的关系看,行政职能是执行性职能。

②多样性。行政管理范围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③动态性。行政职能随国家社会生活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这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基本职能,核心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它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方面的职能。(专政职能表现为政府承担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职责。民主职能表现为政府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②经济职能。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包括: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职能;组织协调和培育市场职能;负责监管国有资产;组织和保障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③文化职能。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④社会职能。指国家机关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完善社会服务水准所采取的各种保障性和服务性措施。(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福利、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等。)

3.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决策就是做决定,也就是从多种可能中进行选择和决定。

②组织职能。指有效地实行既定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职能。

③协调职能。按行政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中的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④控制职能。指上级部门和行政领导按照计划对具体执行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查、督促、纠偏,以便确保行政计划和目标实现的活动。

4.简述西方国家职能演变的主要阶段及主要内容

①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薄弱。

②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管理方法,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

③垄断资本时期的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扩大,专政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在经济领域中,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和干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

④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行政职能扩大,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强化。

三.论述题

1.简述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职能重心的转变

从以政治职能为重心转为以经济职能为重心

(2)职能关系的理顺

①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3)职能方式的转变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第四章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

二、简答题

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①组织目标。行政组织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设立的,基建活动都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

②机构设置。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

③人员构成。④权责体系。

⑤法规制度。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⑥物质因素。指行政经费、办公场所、设备、物资、用品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物质因素是行政组织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

2.行政组织的特性

政治性:执行国家意志即阶级统治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社会性:主要表现为服务性和管理性。

法制性:行政组织、行政活动和行政人员必须服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

权威性:指约束性和强制性。

系统性:行政组织是一个组织严密、上下有序、分工明确的体系。

动态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3.行政组织的类型

①领导机构。形式上一般是由政府首脑召集和主持的首脑会议。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问题进行集中领导和决策,并督导决策的实施。

②执行机构。隶属于领导机构和行政首长,执掌一定专业的行政事务。职能是贯彻首脑机构的决定和指示。

③监督机构。负责对整个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主要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进行检查和监督的机构。

④咨询机构(智囊团、参谋机构)。由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职能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和论证,为行政首长决策提供建议和方案。

⑤信息机构。负责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为领导机构和各部门提供信息、沟通情况的服务机构。

⑥辅助机构(协助领导工作而设置)。分两类,一类是各级政府内部的办公厅,承担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能;另一类是协助首长处理专门或特别事务的办公机构。如国务院侨办等。两类均无指挥权,要在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代表首长行政权力。

⑦派出机构(地域行政公署、区公所等)。职能是承上启下进行管理,完成委派机关交与的各类事项。

4.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并能形成行政组织的层级制。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纵向结构的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分工精细,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得专业化。

5.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优缺点

纵向结构

优点:事权集中,指挥统一,行政迅速,决策实施及时,利于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地实际出发,各级首长全面负责,利于培养全面型行政人才。

缺点:首长管事多,繁而杂,难于精通,易于形成块块分割和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控制。

横向结构

优点:组织内分工精细,利于专业化,各级行政首长集中精力考虑全局性重大问题。

缺点:条条分割,不同业务部门难以沟通和协调,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贯彻上级政策,抑制地方积级性。

三、论述题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管理层次是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由工作量决定;管理幅度是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数量。

一般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宽,管理层次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窄,管理层次越多。

2.处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根据管理层次把握和确定管理幅度。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根据作用不同,管理幅度递减。

②下属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工作简单、稳定、难度小,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可加大,层次可适当减少,反之,则领导者的管理幅度适当减少,管理层次适当增加。

③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强者,管理幅度可增加,弱者,管理幅度可减少。

④被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素质高,能力强,能独立胜任的,管理幅度可以加大,否则,管理幅度须减少。

⑤集权、分权、授权程度。集权的上级工作量大,管理幅度不能太宽,管理层次须增多。

分权的较松散,领导机关抓大事,具体事务少,管理幅度可加宽,层次可减少。

组织内部充分授权给下级的,领导比较超脱,管理幅度可加大。

不授权或授权不多,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的工作量大,管理幅度须减少,管理层次应作相应调整。

⑥下级单位据地集中程度、交通、信息传递情况。所在地集中,信息传递迅速的,管理幅度可加大。反之,须减少。

⑦技术设备和工作条件。技术设备先进的,条件好的,管理幅度可加大,层次可减少。反之,则应减少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

第五章行政领导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指领导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及其领导活动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的领导,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3.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地位和担任的行政工作职务。

4.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内容是政治、工作、法律三个层面的责任。

5.行政领导权威。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甚而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的效果的影响力。

6.授权艺术。指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激发下属的责任心、上进心,促使他们以责任人的身份去全权全责地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工作绩效的一门艺术。

二、简答题

1.行政领导的特点

①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②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性。

③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简要叙述领导与管理的异同

①在广义和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包括决策及其实施的领导,即广义的领导;也存在包括决策执行与决策制定的管理,即广义的管理。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②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性差异:

领导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对决策的执行。

③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领导(狭义)就是管理(广义)”:领导也是管理,不过不是一般的管理,而是高层管理;“管理(狭义)就是领导(广义)”:管理也是领导,只不过不是一般的领导,而只是低层次的领导罢了。

3.简述我国行政领导制度的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

①从根本上约束行政领导活动的制度安排。

②保障领导者个人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使领导者的个人能动性与组织能量最大限度地得以整合和发挥。

③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措施,这一切保证行政活动富有成效,避免无的放矢。

4.简述几种主要的行政领导方式

从工作侧重点角度划分,可分为:

重人式: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了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重事式:注重行政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人事并重式:既关心人,也注重工作,做到关心人与关心事辩证统一。既调动人的积极性,又使每个人有明确的责任和奋斗目标。

从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划分,可分为:

强制式:行为领导者需发出行政指令来约束或引导行政人员的言行。

说服式:行政领导者用劝告、诱导等易于领导者和群众双向沟通的方式。

激励式:行政领导者用物质或精神手段激发工作积极性,达到决策目标。

示范式:领导者需身体力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来塑造自己的领导形象。

三、论述题

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政治素质。包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知识素质。行政领导者既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也要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现代领导与管理知识,需成为“双内行”。

能力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等)和综合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心理素质。表现为: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与坚忍不拔的意志。

2.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搭配

专业知识结构配套。领导班子里应既有较宽知识面的成员,又应有精深专门知识的成员。

能力结构合理。领导班子就是具有战略才能、实干能力、组织才能等领导个体的组合。

气质结构协调。领导班子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互补,使得人际关系和谐化和行为高效化。

年龄结构形成梯度。合理的行政领导班子应是老年、中年、青年按合理比例构成的综合体。

性别结构要适当。行政领导班子中男、女成员搭配要合理,保证内部关系的和谐和工作的效率。

第六章人事行政

1.人事管理与人事行政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某一企业任职的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2)管理权来源不同

来源于对企业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

来自国家法律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授予。

(3)权威性不同

企业人事管理对象对作用条件、工作环境、报酬待遇等方面有选择的自由。

人事行政管理对象无讨价还价的权利,必须服从管理主休的强制性安排。

(4)性质不同

人事管理主要体现自利性。

人事行政有明显的公益性。

(5)复杂性不同

企业相对来说,没有政府那么复杂,关心的只是效率问题。

政府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层级节制的科层组织结构体系,既要关心效率,又要关注公平,极为复杂。

(6)法律规范程度不同

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法律规范程度低,可自主设定招聘条件、自主加薪、自主解雇员工等。

在公共部门,法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用人单位往往没有很大的自主权。

2. 西方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政务官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任期随选举的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工考试、择优录用产生,不随政党进退,实行职务常任。

(2)强调政治中立

指事务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斗争活动,不参加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事务类公务员的产生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形式,按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择优录用,保证录用的公正,克服用人中的不正之风。

(4)实行功绩制原则

以公务员工作实绩和能力作为升迁的依据,这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政府的行政效率。

(5)强高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不搞政治中立。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公务员法体现为按党的干部选拔和作用原则。(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公务员法把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两部分,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个类别,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不同的任用方式。

(3)公务员法的适应范围。我国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赋予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力,公务员只有运用这种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不允许以权谋私。我国公务员没有、国家也不允许其为了自身利益形成所谓的“利益集团”。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行政决策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的行为的设计和抉择的过程。

二、简答题

1.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2)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3)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4)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5)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简述行政决策的具体类型

(1)依行政决策的主体不同

中央行政决策: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和跨省市经济发展的问题。

地方行政决策: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的具体的和局部的问题进行决策。

(2)依决策目标性质不同

程序化决策:具有重复性、定型化的特点,有一定常规可循。

非程序化决策:不能凭经验决定,也不可按某些格式公的方法作出决策。

(3)依决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所依据的条件

确定性决策:决策目标明确,面临的客观条件是确定的。

风险性决策:由于不可控因素的作用而面临两种以上的结果,需冒一定的风险。

不确定性决策:决策者无任何把握,只能靠自己主观估计而做出的决策。

(4)依决策目标要求不同

最优决策:在理想条件下,实现最佳目标的决策。

满意决策:在现实条件下,求得满意目标的决策。

(5)依决策者基本思路的不同

经验决策:决策者依个人或集团的经验知识和直觉与胆量而进行的决策。

科学决策: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科学原则和程序,采用科技手段来进行的决策。

(6)依决策目标数量的多少

单目标决策:结构比较简单,求解比较容易。

多目标决策:结构复杂,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需较高的决策技巧。

三、论述题

1.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基本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收集资料,拟定方案;(3)评估选优,确定方案;(4)修正完善,追踪决策。主要任务和要求:

(1)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价值及其影响所在,然后为行政决策确定目标。要求是: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充分估计和具备实现目标的主客观条件,目标在明确具体,有次序且符合政策的法令的要求。

(2)制定方案是对决策目标的深入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为实现决策而准备一系列的行动方案,需有预见性,可行性,目的性且要求拟定多个备选方案。

(3)根据确定的目标确定一个评选标准,再考虑可行性方案的经济、社会效益。

(4)执行决策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对行政决策进行补充、修正,使之进一步完善。

2.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任务和要求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权力分配及其制度。

(1)中枢系统

组成和地位:组成为行政领导机构及领导人员,地位:核心。

主要任务:拍板问题,目标、比较方案、确定方案。

建设要求:领导素质,领导结构,较高的机构设立决策工作机构,协助核心决策。

(2)咨询系统

组成和地位:政策研究人员,辅助性但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主要任务:出谋划策,主要为发现问题,提出决策目标(不是全局工作目标,),拟订方案,论证方案。

建设要求:领导重视,独立研究,工作条件。

发展趋势:建立咨询产业,建立民间非赢利的咨询组织与政府咨询组织配合和竞争。

(3)信息系统

组成地位:组成为办公室、统计、政策研究、档案管理、资料图书、调查人员等。地位为辅助性。

主要任务:收集、加工、处理和储存。

建设要求:健全网络,提高素质,保证畅通。

第八章行政执行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执行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决策目标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具体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和过程。

二、论述题

1.行政执行的过程、行政执行的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

①思想动员。②组织落实。最重要的是确立相应的机构,挑选适合的人员来承担实际执行的责任

③计划安排。首先是要将行政决策的总目标加以分解,形成各执行部门和执行人员能够落实的分目标和便于实际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其次要制定行政执行的实施程序,规定行动的时间和步骤,以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期限;再次,制定行政执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以及各项执行活动的行动总则。④物资准备。

(2)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由管理工作的若干具体环节所组成的,主要包括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等等。

①严肃认真周到细致地处理好各种事务。

②躬行实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在行政执行活动中,领导者躬行实践,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各项实施任务的进程;掌握实际情况,使主观不脱离实际,而且可以随时在执行中调整行动计划,协调人员安排,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保证和监督行政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要勤恳务实,实事求是,做实事,收实效。

(3)行政执行的总结阶段

①检查。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行政执行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是否达到了原计划要求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经费物资的使用是否与预算相符;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遵守情况如何;行政执行的最终结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以及执行的效率和效益情况。

②评定,即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行政执行情况作出基本估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在评定时,要全面,客观,分析;奖罚分明

③综合,对行政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行政工作中,使成绩得到发扬,问题得以克服,不致重犯。

2.行政执行使用的主要手段及其优缺点

(1)行政命令

优点:比较简便灵活机动能够迅速发挥作用。

缺点:缺乏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易挫伤下属和群众的积极性。

(2)经济手段

优点:有利于搞活经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集中于经济方面和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不能用于一切方面;如果过分和片面地强化人们的利益动机,容易忽略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发展需要等。

(3)法律手段

优点:公平公正,具有国家强制力,高度统一,普遍适用,相对稳定。

缺点:作用范围有限,不够灵活,比较具有刚性,处理问题缺乏弹性,只适合于带有共性的问题,无法对某些特

殊性的具体问题进行灵活处理。

(4)引导方法

优点:能持久影响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弥补强制方法的不足,消除强制方法的副作用;防止经济方法带来的负效应;是其他方法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之功效。

缺点:作用是间接的,仅仅限于解决思想认识,属于软管理,对少数拒不接受教育和素质较低自觉性不强自控能力差的人软弱无力。因此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相配合,同时对一些较为紧迫的任务必须辅之以行政和法律的手段

第九章行政法治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法治是行政组织结构法治、行政职权法治和行政行为法治的总和。

2.行政立法是政府行政机关为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公共行政事务或与公共行政活动有关的事务的、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

3.职权立法是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职权所进行的立法。

4.授权立法政府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或者根据国家权力机关专门决议的授权,就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项制定规范性文件,它包括国务院的授权立法,国务院所属各部委的授权立法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的立法。

二、简便题

1.授权立法的两种形式

(1)依照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专门授权。如全国人大常委对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经济特区人民政府授权制定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2)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具体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授权立法,根据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授权立法,根据国务院部门规章授权立法,根据地方政府规章授权立法等。

2.我国行政立法的适应范围包括哪些

(1)时间范围。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生效时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另一种是发布后另定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有的专条规定,有的没有专门作出规定,但适用于新法废止旧法原则。

(2)空间范围:一般与行政立法机关的层级有关。也就是与它的管辖地域有关。

(3) 对人的效力。大体有三点:一是中央行政立法对所有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及在我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法人无国籍人士和外国组织一律发生效力。地方规章一般只对本辖区内所指向的人和组织有效。二是行政立法不仅对行政相对人有拘束力,而且对行政机关本身,不论是上级行政机关还是下级行政机关都要知照执行,其他国家机关无论是权力机关还是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都有遵守的义务。三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可以参照中央行政规章和地方行政规章。

三、论述题

1.我国行政立法系统包括哪些方面和层次

(1)国务院立法

大体分为三类。一类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一类由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或批转发布,一类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这三类都由国务院批准,通称为行政法规。

(2)国务院各部委立法

分为三类。一类是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内的行政立法,一类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如海关总署、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等)在其主管的专门业务范围内就某项专门业务进行的行政立法,另一类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管理但同时又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国家局(若文化部管理的国家文物局,国家科委管理的专利局)。这三类行政机关的立法通称为中央行政规章。

(3)地方行政机关立法

分为三类。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2.我国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有哪些

我国法律体系:

宪法、基本法律、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发布或批准发布)、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中央规章,地方规章)

效力等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低于宪法和法律;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的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省级高于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十章行政监督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监督。(具体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政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监督、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2.行政权力是行政管理主体管理公共事务所享有的合法资格应的强制力、约束力,它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目的在维护公共利益和维持、调整与管理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二、简答题

1.行政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不滥用权力。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告违规滥用。

三、论述题

1.我国行政内部监督的四种形式及其具体内容

(1)一般监督。指基于组织层级和隶属关系,上下级行政管理机关间、同级行政管理机关间以及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自身或公务员进行的监督活动。

(2)专门监督。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它在上级行政监督机关和所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独立地行使检察权,只服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因而监督地位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3)行政复议。指行政相对人主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宝程序对被告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了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目的是为纠正行政主体作出的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因而是行政自我纠错机制。

(4)特种监督。指行政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的专业性监督,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客观性。

2.我国行政管理外部监督的主要形式及其具体内容

(1)权力机关监督。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监督,是有法律效力的最高层次的异体监督。方式主要有质询、诘问、不信任表决、弹劾、审批、调查等。

(2)司法机关监督。指司法机关作为监督主体对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监督活动。这种监督形式的重点是监督行政管理主体及其人员具体行为的合法性,其监督主体主要是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即国家法院,这两种机关的监督活动构成了司法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3)政党监督。在我国,政党监督主要由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实施。各民主党派与政协机关也担负着监督任务,是共产党监督的补充。民主党派与政协监督渠道主要是:协商国家大事,参与制定方针政策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参加政府工作等。

(4)社会监督。指由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及公民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活动实施广泛监督活动。这种监督不具任何法律效力,不能直接改变和撤销行政管理机构的决定和行为,但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我国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团体的监督。指各种社会团体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组织、记者协会、工商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行业组织、红十字会、慈善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公益性组织。

(2)公民的监督。指公民作为监督的主体,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方式主要有:通过信访对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通过人民代表向行政管理机构提出批评、建议对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通过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对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实行监督。(3)社会舆论的监督。指社会公众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形成舆论来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的活动。公民可以利用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通过现代社会覆盖广泛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对行政管理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发表评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依法行政 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 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 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 (1)执行性。(2)政治性。(3)权威性。 3. 行政管理学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叫“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a、政治性和社会性。 b、综合性与独立性。 c、应用性和理论性。 d、权变性和规范性。 4.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行政研究》,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首次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标志行政学的诞生。 法约尔是法国的管理学家和工程师,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 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第二章行政环境 1. 高斯: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他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 里格斯: 他于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提出了生态模式的概念,提出“农业型行政模式”和“工业型行政模式”的概念,有人批评他忽略了农业型与工业型的中间型,于是他又提出了“过渡型行政模式”的概念。于1961年发表《生态行政学》。 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行政模式: ①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 ②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③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第1次作业答案

1、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由( A 提出的 A. 孟德斯鸠B。洛克C。潘恩D、杰斐逊 2、公共物品的最显著特征是(B A. 大家共同占有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 国家拥有 3、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 A. 积极方案 B. 追踪方案 C. 临时方案 D. 应变方案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新古典时期,也称为(C A. 传统时期 B. 成熟日期 C. 行为科学日期 D. 现代管理时期 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

A. 聘任制 B. 委任制 C. 考任制 D. 选任制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是(A A .决策权力 B. 归属权 C. 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7、公共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C A. 编制 B. 执行 C. 控制 D. 决算 8、1980年,我国着手财政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实行(A 体制 A.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 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 9、我国许多地方行政法规都附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细则的行政立法属于(A A .补充性立法

B. 执行性立法 C. 试验性立法 D. 自主性立法 10、从国家行政法规的效力看(A A. 它高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B. 它等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C. 它低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D. 它不能与行政规章比较 11、行政文化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行政对象之间建立信任、沟通关系这表现了行政文化的(B 功能 A. 规范 B. 维系 C. 引导 D. 选择 12、处于行政活动起始阶段的行政文化构成形态是(C A. 行政规范 B. 行政意志 C. 行政心态 D. 行政评价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汇总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汇总 案例2-1 阳光下的服务 ——天津加强政务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务公开这个词,人们越来越熟悉,老百姓申请公租房、办理注册企业等各种手续,常常要和政府部门打支道。对政务公开带来的好处,就更有发言权。政务公开了,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就更方便了,查找信息的渠道也就更多了。政府的决策更透明,服务也会更主动。对政务公开的新变化,天津当地的老百姓有着很多新感受、新体会。 这几个月来,天津市民粱虹心情一直不错。三个多月前,她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搬进了新房。梁虹住的房子,是天津市政府专门为困难群众建的公租房。屋内设施齐全,住在这里,每个月只要付少量的租金。梁虹说:“这房子54.68平方米,政府给我补贴每月450元,我自己每月只掏420元左右。”梁虹身体不好,没有固定工作,搬到新居前,曾经和家里十几口人挤在一间只有18平方米的房子里。今年3月,梁虹向房管部门提出了租赁公共住房的申请。原以为办理过程会很复杂,没想到申请当天,工作人员审核完材料,当场就给她发了选房证明。之后的选房,更让她印象深刻。选房采取的是公开摇号的方式,梁虹作为住户代表,当时就在现场。梁虹说:“选房要按顺序,在受益人群里,我们通过摇号来排顺序,选房的时候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证处在场,都是通过公正公开摇号,透明度也高,大家心服口服。”公租房住户汪美说:“公平公正就在那搁着,没有什么可作假,也作不了假。”公租房住户肖金玲说:“每道手续办得都特别轻松,也不用费好些曲折去办,一看证明符合,‘啪’就盖戳,特别痛快、特别透明。” 公开透明,是天津市政府为老百姓办事遵循的基本原则。2007年以来,天津市政府每年坚持实施20项民心工程,每一项从确定到实施,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听取市民意见。 2010年,政府想对珠江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前专门在周边小区召开了听证会。河西区汉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王保节说:“当时公园里有个门球场,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很旧了,每天老人们还得拉沙子碾那个场地。当时我们提出,这个场馆是不是提升一下、改造一下?政府后来就采纳了。”居民姜秀敏说:“政府采纳了,我们很高兴,这样变成塑胶的,像绿地毯一样,多漂亮。” 在天津,有个大家都熟悉的便民服务热线8890,三万多家企业通过它,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8890的谐音是拨拨就灵,服务平台设置在天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开通六年来,已经办理群众求助事项900多万件,群众满意率始终在99%以上。8890家庭网络服务中心主任朱晓利说:“8890的服务内容有26类,350个子项,涉及市民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群众和企业都是不收费的,是一个公益性的平台。”’在天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除了8890这样的社会服务平台,还设置了为企业法人服务的行政审批平台、公共资源公开

行政管理学概述

行政管理学 1.社会管理规律学科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目录

(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某一具体公共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的时间顺序和前后相连的工作步骤或环节。 行政程序的特点:稳定性、完整性、简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优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当前主要应该是简化行政程序。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也可采用“六何追问法”来简化行政程序。 (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行政计划应该有时间期限。讲究成本效益,规定达成目标的方式、途经和手段,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并确立责任。 3、现代行政方法 (1)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目标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2)战略管理方法。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分为四个步骤:(1)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公共组织所处的位置是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根据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一般可制定四种管理战略,即极小—极小战略、极小—极大战略、极大—极小战略、极大—极大战略。(2)制定战略规划。(3)实施战略规划。(4)战略评价。 (3)标杆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的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瞄准的类型: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部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标杆瞄准的流程: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持续改进。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概述 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家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经济环境的构成: 1、经济力量 2、社会经济结构 3、经济体制4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重点)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性性, 3、有限性。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的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责任。 第四章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的特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教学总结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六、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一、权力的分类: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二、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四、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五、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性性, 3、有限性。 六、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精选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施行。 为了做好施行专利法的准备工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应的专利管理机构和专利服务机构。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中国专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设置专利工作机构的通知》。专利管理机关具有执法和管理的双重职能。 据此,广州市于1984年l0月成立了广州市专利管理处,属事业单位,定编10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利纠纷案、专利侵权案、假冒专利案也逐年上升,专利处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广州市人大两次检查广告专利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市委、市府有关部门也想了许多办法,决定将广州市专利管理处改称广州市专利管理办公室,升格为副局级单位管理,编制增加至25人。 1992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修改。修改后的专利法加强了执法的力度,增加了打假的内容、手段,给专利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专利法的调整,专利工作量的增加,得到市委、市府的关注。考虑到广州专利工作的具体情况,在广州市1995年机构改革时将广州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改称广州市专利管理局.编制增至35人,归口市科委管理,并明确:市专利局是市政府授权主管全市专利执法和行政管理的机构,安排有13项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增加:参与制定知识产权法规、参与重大经济政策的专利保护评价、管理专利技术许可合同、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以专利为主的无形资产评估等内容;专利执法方面增加:查处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并做出处理决定等新的内容,并定性专利局就是行政管理和执法。 问题: 1.广州市专利机构设置的依据是什么?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每次都较大幅度地削减了机构和人员,为什么专利管理机构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呢? 2.广州市专利机构经历了专利处、专利办、专利局的变化,人员编制由10人,25人.再增至35人。机构规格由低到高,人员由少到多,是否是所有行政机构发展的必然规律?机构设置一般要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 1.答案要点: ???????? (1) 广州市专利机构的设置是根据行政环境提出的要求,为了做好施行专利法的准备工作而设立的。 ???????? (2) 专利管理机构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其一,尽管在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每次都较大幅度地削减机构和人员,但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相应地裁减,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有没有必要。一些机构庞大,冗员过多,当然要削减。相反,有些机构“势单力薄”,当然要加强。其二,专利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为了满足行政环境提出的要求,它的发展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 2.答案要点: ???????? (1) 并非所有行政机构都象广州市专利机构那样经历规格由低到高、人员由少到多的。有些机构则恰恰相反甚至取消。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变化应符合行政环境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行政组织编制管理原则。 ???????? (2) 机构设置一般要遵循精简原则、统一原则、效能原则和编制立法原则等。?

行政管理学概论综合测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学概论课程综合测试2 学习层次: 专科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中国公务员序列中, 调研员属于( ) 。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领导职务类 2.中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 A.集体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分工负责制 3.某部长为了掌握整个工作情况, 一方面派人汇总有关的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亲自带人到几个重点单位进行走访。这种领导方法是( ) A.调查研究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群众路线的方法

D.系统的方法 4.从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来看, 中国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属于( ) 。 A.战略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经验性决策 5.某工程指挥部需要做出一项是否在 8月上旬正式开工的决策, 如果开工后天气晴朗, 能够按期完工, 且能够节约开支20万元; 但如果天气变坏, 影响施工, 则将损失15万元; 8月份正是该地区的雨季。如果推迟到9月份再开工, 则要付出窝工费5万元和损失费6万元。指挥部经过重复分析.论证, 做出了8月份正式开工的决定。这是( ) A.确定性决策 B.不确定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渐进性决策 6.以函询调查的形式, 围绕行政决策要解决的问题, 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 使专家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 而后将她们的答复意见加以整理.综合, 再发给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的循环重复, 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

结论。这种决策方法是( )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线性规划技术 D.贝叶斯定理 7.( ) 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神经系统”。 A.咨询系统 B.信息系统 C.决策系统 D.监督系统 8.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经济手段的突出特点是( ) A.权威性.无偿性.规范性和平等性 B.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C.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和间接性 D.平等性.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9.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公共关系诞生于( ) 。 A.20世纪初的美国 B.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D.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改革浪潮 10.上级向下级下达计划.任务.指示.决议; 向下级提供组织

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家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2010年自考管理类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一、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2019年新版自考《行政管理学》考前必读复习资料串讲笔记【过关宝典】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浓缩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 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 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 派的理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3、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 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 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五、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七、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八、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1、行政管 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行政管理学是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 用科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 值文化。2、行政功能文化。3、行政运行文化。4、行政公 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 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 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 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 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 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 1

2017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

自学考试0277《行政管理学》总复习重点资料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单选) ·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行政的三种含义: 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行政:就是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 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七功能) 2. 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的解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职能。 ·英国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①立法权、②行政权、③外交权。(多选) ·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单选) ·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指的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单选)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行政与政治分的分离。(单选) 3. 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简答)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 ·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单选) 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 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单选) 5.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多选)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是:史坦因。(单选) ·“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史坦因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单选)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选)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单选)怀特: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 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2. 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答)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 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3.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行政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主要有: ①官僚制组织理论、②科学管理理论。(多选)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单选) ·美国学者泰罗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单选) ·法国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理论:管理过程理论。(单选) ·认为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基本功能的是:法约尔。(单选) ·“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韦伯。(单选)·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1.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西方行政管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①行为科学学派②决策理论学派、③系统理论学派。(多选) 2. 行为科学学派。 ·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理论基础,提出“自私 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的自由经济制度三要素(单选) ·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进而建立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说:人不仅仅具有物质方 面的需求,还有多方面的其他需求(单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