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主要是指在与产品相关的原辅材料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规格和尺寸指标不能达到技术图纸和产品质量要求的产成品。

1、不合格品控制的关键

不合格品控制的关键在于生产制造过程,而非检验过程。因此,不合格品的控制重在预防,做到“预防为主,检验为辅”,将不合格品控制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为了预防不合格品产生,主要采取以下2个方面的措施。

(1)品质部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应规定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评审、处理措施和记录的方法,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通知相关部门,以防止不合格品出厂。

2、不合格品控制的措施

(1)明确检验员的职责和不合格品标识方法。

①品质专员按产工艺文件的规定及检验标准检验产品,正确判别产品是否合格。

②对不合格品做出识别标记,并填写产品拒收单及注明拒收原因。

(2)明确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

对不合格品做出明确的标记,将其存放在公司指定的隔离区,以避免

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

(3)明确不合格品评审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①不合格品不一定都是废品。对不合格程度较轻或报废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不合格品,应从技术性方面加以考证,以决定是否可以在不影响产品适用性或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或经返工、返修等补救措施后重新使用。这就需要对不合格品的适应性等级做出判断。

②对产品质量的鉴别,涉及产品的符合性与适用性两种不同等级的判断。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产品质量的甄别判断标准

(4)分级处理程序的内容

①分级评审与处理的范围和处理流程。

②相关部门在分级评审中的责任与权限。

③不合格品最终处理决定结果的审批权限与责任。

④不合格品通知单的填写、审核、批准、归档规定。

(5)明确不合格品处置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根据不合格品的评审与批准意见,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及承

办部门的责任与权限。相关部门按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实施搬运、储存、保管及后续加工,并由专人加以督办。

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 1.定义不合格品: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和标准,包括产品规格、外观、功能等方面,并根据相关法规和客户要求进行规定。 2.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严重性和后果,将不合格品分为 主要不合格品和次要不合格品,并对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处理 和控制程序。 3.不合格品的识别:建立不合格品的识别流程和方法,包括在原材料 采购、生产过程中的检查和测试,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等环节。 4.不合格品的处理:制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包括不合格品的隔离、退货、返工修复、报废等方式,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不合格品 得到及时处理。 5.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产生不 合格品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善工艺、加强培训、优化设备等方式,从根本 上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6.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7.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建立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不合 格品的数量、类型、原因等进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以 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8.不合格品的预防:通过开展各种预防措施,如培训员工、制定良好 的工艺控制标准、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等,进一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程序: 1.不合格品的检查和测试流程:包括原材料的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质 量控制点检查、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等,确保不合格品被及时发现。 2.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包括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记录、退货、 返工修复、报废等方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3.不合格品的识别和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在现场进行识别 和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产生原因等。 4.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于每个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 题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相应 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6.不合格品的汇报与反馈:将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处理情况定期向相关 部门和管理层进行汇报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制度和控制程序。 总之,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能 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处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企业 在制定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时,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现有管 理体系进行合理规划和落实,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同时兼顾成本,做到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平衡。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配套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控制。 3 术语及定义 3.1不符合(不合格品):具有一项或多项不符合合同、图样、标准(技术条件)或其它特性要求的(产品)。 3.2返修: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3.3返工: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3.4让步使用(接受):对不合格品审理后不进行返工或返修,直接使用。 3.5降级使用(降级):对不合格品审理(或实施返工,返修措施)后降级为次品使用。 3.6偏离许可(特采、特许):产品实现前,经使用方同意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对特定用途允许其偏离规定要求的授权。 3.7 A类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或一次性经济损失在1500元以上的不合格品。 3.8 B类不合格品:一般性影响使用要求或一次性经济损失在501元-1500元的不合格品。 3.9 C类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有一般影响或偶发性的及一次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下公司常规外观缺陷。 3.10不合格品审理及时性要求:原则上 A类不合格2个工作日,B类8个小时,C类4个小时必须作出审理结论; 3.11可疑产品(材料):指检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材料)及状态不清楚的产品,视为不合格品。 4 职责 4.1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为各子公司质量部门,各子公司每年自少1次对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资格进行评估并授权,并下发证书。 4.2不合格品审理权限: 4.2.1新产品:新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新品开发阶段所有不合格品(含外协外购件)的最终审理; 4.2.2常规产品:A/B两类,由公司授权技术工程师及质量科授权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审理, C类,由质量管理科负责不合格品日常审理。最终审理权由各子公司总经理指定分管领导负责; 4.3生产车间:负责对需要进行处置的不合格品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4.4责任单位:负责对不合格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或退货。 4.5责任单位对审理结论有异议的,可逐级向授权审理部门提出申诉意见。 5 工作流程描述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是指在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客户需求的产品。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还会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和客户满意度下降。因此,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于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格品检测 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不合格品检测是最基本的控制程序。通过对每个生产环节的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品批次产生。此外,还需设置检验手段和检验标准,确保检测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手段包括手工检测、仪器检测、可视检测和人工抽检等。 2. 不合格品分类 通过不合格品检测,若发现了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要及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不良程度、不良原因、产品类型等具体条件进行分类。不良程度分为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三类,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 3.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并降低不合格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重大缺陷可以采取

撤退措施,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般缺陷可以进行返工、分拣或废弃处理,轻微缺陷可以采取降级、自补或运用废料等措施,以实现最小代价的控制。 4.不合格品原因分析 通过不合格品检测,向上追溯,可以找到产生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对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日后生产、加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改进和优化的指导。 5.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是企业管理上的关键一环。当出现不合格品时,可以采取改进、修正、纠正等手段,阻断类似损失的再次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在生产、加工和售后等环节上进行质量监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在整个控制程序中,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政策,注重厂区管理和生产工艺流程,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工法改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精益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一、目的与范围 1. 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损害企业声誉。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情况。 二、术语解释 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检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规范、法规的产品或材料等。 2. 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 检验员:指被授权进行产品检验的员工。 三、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1. 不合格品的发现 a. 生产过程中,工人发现产品与技术标准、规范、法规不符,及时对产品进行标记,停止生产,并报告工作组长。 b.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负责标记、报告上级。 2. 不合格品的处理 a. 不合格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进行退货、报废、整 改等处理。 b. 退货不合格品应由仓库进行临时存储,并及时上报相关部 门和供应商。 c. 报废不合格品应进行彻底销毁,并填写相应报废记录。 d. 整改不合格品应由质量部门与生产部门协商制定整改方案,

并进行整改。 3.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a. 质量控制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b. 原因分析包括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失效、材料质量问题等方面。 c. 原因分析报告应及时上报上级,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改进措施。 4. 不合格品预防措施 a.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减少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不合格品。 b.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失效带来的不合格品。 c.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 d. 加强对不合格品的回溯分析,追踪不合格品的来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出现。 5. 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 a. 不合格品应有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详细情况。 b. 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上报上级,并及时通知有关生产环节的责任人。 6. 不合格品的监督和复查 a. 质量控制部门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进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1.目的: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处置与管理,避免误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进料、制程,成品检验或客诉退货等。 3.定义:(无) 4.管制流程图: 5.流程图说明: 5.1异常发生分类及处理 5.1.1合格品处理 1)当IQC不合格时, 生产部可以依据实际的使用状况以“工作联络单”

向技术部和厂长申请特采使用,必要时报告总经理批准。 2)特采使用批准后,“工作联络单”应交与质检部确认及保留并应进行标识后,由仓管依《仓储管理程序》办理。 3特采使用驳回/退货时,品管人员应标识“不合格”并开出“品质异常反馈单”交采购部联络供应商退换和分析改进及回复,品管进行确认追踪。 3)使用单位可根据生产需要筛选使用,但须经品管重检合格。 5. 1 .2制程不合格品处理 1)当PQC人员巡检发现对产品轻微的不合格时,应要求作业员立即改进,必要时作业人员先进行隔离标示后再处理。 2)自检不良时生产主管应及时安排作业人员进行返工/返修。 3)对于巡检或抽检严重不合格品,依《统计与改进预防管理程序》处理. 4)返工品须经品管重新检验合格后进行转序/入库。 5)制程不良须特采使用依据5.1.1 ---1)实施 6)无法返工/修的不合格品,应定时依《仓储管理程序》办理报废手续。 5.1.3成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 1)FQC发现缺陷时,应进行标识,必要时生产人员配合进行隔离。2)对可降级的产品由品管依照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必要时报厂长或总经理确认)。 1)须返工/修的产品,通知相关生产部进行返工/返修,经品管重检

合格后方可入库。 2)对已交付的产品的处理依据《客户沟通与满意度管理程序》进行。5)对于严重不合格产品须依照《统计与改进预防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6) 成品特采须在获得客户认可后执行。 7)对于无法返工/返修不合格品,依《仓储管理程序》定期办理报废手续。 5.2品管人员应将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报告以便管理评审会议研讨。 6.相关附件 6.1品质异常反馈单 7.参考文件 7.1 检试验管理程序 7.2 客户沟通和满意度管理程序 7.3仓储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引言 不合格品是指由于生产、设计、质量控制、储存等方面的 原因,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规定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而必须进行下岗的产品或服务。不合格品管理就是指如何有效地将不合格品从生产中消除,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措施,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管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发现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 1.生产工人自我检查; 2.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 3.顾客的投诉; 4.销售人员的退货反馈。 鉴别不合格品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先对其进行鉴别,以便选择正确的处 理方法。鉴别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1.根据图纸、标准和规范进行比对; 2.根据质量特点和不合格程度进行评价。 处理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修复: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不合格品,使其达到合格 标准; 2.重制:将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重新制作,以保证产 品质量; 3.返工:对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进行改进,达到合格 标准; 4.退货:将不合格品退回供货方; 5.销毁:对无法修复或重制的不合格品进行安全处理。 确认不合格品 完成处理后,需要再次进行确认,以便保证所有不合格品 都得到了完全的处理。确认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1.总结统计不合格品的类别、数量和处理方法; 2.审批确认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和效果。 改进管理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反馈改进管理,对 已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制定改善计划,以确保不合格品不再出现。 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批次的不合格 品进行分类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是: 工艺不良 工艺不良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品。 常见的工艺不良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夹头不良(孔、盖不全、凹坑、毛刺、断头); 2.焊接品质不良(不封口、对位不好); 3.拉伸品质不良(损耗超标、肉眼外形不良);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详细完整版)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以下是一个详细完整版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它有助于组织有效地识别、处理和预防不合格品: 一、不合格品定义与分类: 1.确定不合格品的定义和标准,包括产品、材料或过程中的缺陷、功能问题或安全隐患。 2.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性不合格品和永久性不合格品,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不合格品识别与记录: 1.建立不合格品识别流程,并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 2.在生产过程中,设立检查点和抽样检测措施,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3.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包括类型、数量、原因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不合格品管理数据库。 三、不合格品处理与处置: 1.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返工、报废、整改等。 2.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负责推动和监督不合格品的处理和

处置。 3.追溯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出现不合格品。 四、不合格品预防与改进: 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等手段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2.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运用质量工具如5W1H、鱼骨图等,解决潜在问题并改进业务流程。 3.提供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 五、不合格品管理审核: 1.立定期的不合格品管理审核机制,评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参考审核结果,对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修订和改进。 六、供应商管理: 1.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能力。 2.监督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及时处理和追究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品。

以上程序可根据不同行业和组织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评审表; 3.品质部组织评审会议,决定处理方案。 05不合格品处理 1.让步放行:经评审决定可以让步放行的不合格品,需在标识牌上注明; 2.返工:对不合格品进行改进,使其符合要求; 3.返修:对不合格品进行修理,使其符合使用要求; 4.报废:无法改进或修理的不合格品需报废处理。 06通知供应商 1.采购部将不合格信息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 2.供应商需提供纠正措施报告,并在下一批货物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 07统计、分析 1.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统计和分析结果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 生产过程、出库检验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序号 01 专业.整理. 03通知检验员 生产/出库 不合格品 责任部门 ___ 输入 生产过程中、出库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活动容 及时通知品质部检验员。 输出 不合格品 通知单》 下载可编辑 02隔离、标识 品质部检 验员 1.不合格品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

2.标识牌上要详细描写不合格现象,批号、数量。带标识的不 合格品 ___返工 1.生产部负责提出返工方案; 2.返工后需重新进行检验。 04b报废 1.无法返工的不合格品需报废处理; 2.报废品需进行标识和隔离处理。 05不合格评审、处理 1.品质部组织评审会议,决定处理方案; 2.处理方案可为让步放行、返工或报废。 06检验 1.返工后需重新进行检验; 2.让步放行的不合格品需进行复检。 07转序/入库 1.符合要求的产品可进行转序或入库; 2.不合格品需进行标识和隔离处理。 08统计、分析 1.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 1. 引言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 或物料,对企业的质量和信誉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企业需要建立不合格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避免其进入市场流通,同时还需要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2.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2.1 不合格品发现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有可能通过检查和测试环节被发现,也有可能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被投诉或报告。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合格品的发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如下: •检查和测试环节: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记录并报 告。 •用户投诉和报告:客户服务人员负责接收用户投诉和报告,并将其记录并报告给质量控制部门。 2.2 不合格品处理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企业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 免不合格品进入市场流通。不合格品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停止不合格品的流通: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停止其进一步流通,以防止影响到其他产品或用户。 •隔离和标识:将不合格品隔离,并进行明确标识,以避免误用或混淆。

•报告和记录:将不合格品的详细情况报告给相关责任人,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信息。 2.3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 除了及时处理不合格品,企业还需要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 因进行深入分析,以避免再次发生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原因分析的步骤如下: •收集和整理数据:收集和整理不合格品的相关数据,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数据等。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不合格品的共性和规律。 •寻找根本原因:通过统计和分析结果,确定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例如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工艺流程不完善 等。 •制定改善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不合格品。 2.4 不合格品改进措施 为了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 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加强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标准、流程、工艺文件等,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设立质量指标和考核制度:建立质量指标和考核制度,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0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 目的: 为了对生产工序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便于及时改善,规定实行分类管理。 职责: 1、操作员将当日生产的不良品放置于指定的不合格品分类箱(盒)中,并作好记录; 2、工序品管员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 3、工序班长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分析原因,包括对操作员的教育。 4、当某一产品不合格率到达3时,班组长务必向品管部、技术部报告,确认是否继续生 产还是停机改善。 规定资料: 1、作业员将生产时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放入机台旁的临时红箱中,在下班前、岗 位转换时或批生产完成后,再集中分类放入不合格品架上的相应不合格品箱中,并在『不合格品记录表』相应栏内真实的填写相关记录。 2、当班班长随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跟踪确认,并签名。 3、当班质检员随时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签名。 4、当班班长对于当日出现的全部不良分类整理,并且得到当班品管员的确认后,才能送 仓报废。 5、仓库在收集报废品时,根据「不合格品记录表」进行核对,填写报废单。记录表上没 有品管经过确认的,不允许报废。同时,报废单上有品管的确认及处理意见。 务必遵守的事项: 1、在转岗前、批完成后、下班前,及时清点不合格品,不准储存和累积不良品,等待第 二天的清理; 2、『不合格品记录表』上的各项目务必真实、详细的填写; 2、班组长务必不定期的去各机台确认临时红箱的不良品是否清理; 3、员工对于不良品的报废,务必得到班长和品管的确认,并在记录表上签名才能有效。 [处罚规定]: 1、没有如实填写记录,有记录但班长和品管没有确认的,私自报废的,进行处罚。

2、罚款金额为10-50元/次。 对于处罚后能够及时改正,以后自觉遵守的,将取消处罚罚款。对于多次教育仍不能遵守。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二):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职责 3.1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 3.2评审职责 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 3.3处置职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 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 3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 四评审、记录 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 1.0目的与范围 1.1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1.2适用于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及新品试制阶段、顾客退货产品、仓库定期抽查及盘点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 2.0职责 2.1技质部: 2.1.1技质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参与对原材料、外购、外协零部件,批量生产中的不合格品的评审; 2.1.2负责就重大不合格品向总经理汇报,并根据总经理决定组织处置与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2.1.3就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组织相关单位分析,督促责任部门制订改进措施。 2.2生产部、技质部 2.2.1参与批量生产中的不合格品处理、原因分析和评审,并协助责任部门制订改进措施。 2.2.2负责对新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中的不合格品处理、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2.2.3当产品需要返工时,技质部负责组织返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2.3物控部 2.3.1负责与供应商联系不合格原材料、外购与外协件的处理,并将技质部标

识的不合格原材料、外购与外协件隔离摆放、记录; 2.3.2负责不合格材料、外购与外协件的让步使用申请手续的办理和信息的传递; 2.4其它部门或不合格品责任单位 2.4.1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与记录。 2.4.2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2.4.3负责执行不合格品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置; 2.4.4负责对异常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与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问题对策表”)。 2.5质量负责人:负责不合格品评审的批准。 2.6总经理:负责重大不合格品处理的决定及产品“报废”处理的许可。 3管理程序 3.1不合格原材料、外购与外协件控制 3.1.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材料、外购与外协件的标识、记录;并将开具的“原材验证记录”交财务部库房保管员。财务部库房保管员负责将不合格材料隔离摆放,并将“原材验证记录”送交物控部采购员,由后者提交评审。 3.1.2评审后,对不合格材料采取以下一种处置方式: a挑选使用 当入厂检验中发现混有不合格材料、外购与外协件,生产急需时,由生产部、根据材料、外协与外购件数量计算挑选(人)工时、费用,与供应商协商后,安排相关部门人员配合库房人员进行挑选。对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进行标识,库房人员进行单独摆放,物控部负责退货。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1.不合格品控管理 各部门职责 产品部: 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 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生产部 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 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工艺部 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2.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一.进料品质异常控制 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Reject):如需退货则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若材料需求紧急,则由生产规划或采购主导邀请相关部门召集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会商紧急处理方式如~执行。 供应商挑选:采购联络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自行全检,挑选出合格品交予我方;不合格品办理退换货处理。 代供应商挑选:如供应商无法前来挑选,则由厂内安排代为挑选。但挑选之工时费用将转嫁给供应商支付。 返工(Rework):经挑选后可修理的不合格品,由供应商针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的规格及品质。

特采:因生产需求紧迫,不合格项目在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或经评审影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其它认为可让步使用的状况,经原材料评审委员会评审会签后同意采用,并由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方可特采;特采之产品依公司规定进行特采标识,所有记录须按记录管理要求存档。注:品质异常如属客供材料时,由质量反映给销售通知客户异常状况,销售须沟通客户并给出处理意见;按照客户回馈意见执行处理。 二. 生产过程产品异常控制 质量检测、巡检过程中发现品质异常或生产作业员自主检查发现品质异常时,须立即告知该生产段班长作应急处理。对不合格品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识别、区分、隔离,并标示明确。 质量或工艺设定检验、检测方法对异常隔离品作全检或测试,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 质量部依控制计划、《EAR&MRB启动及执行流程管理程序》开立OCAP 或EAR、MRB给责任单位进行分析改善,质量部负责确认品质异常改善成效。 品质异常应急处理停线时机:技术性文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生产参数设定失当,导致产品发生大批量,一致性之不良时;生产不良率偏高,紧急处理对策无效,生产不良率持续升高;非预期材料、资料误用导致产品不符合时。停线须由工艺、质量、生产及相关部门经理决议,停线后经确认异常排除,经试做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恢复生产。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按照既定的控制计划和处理流程作业,或经工艺、质量、生产等相关部门评估执行返工、修理、挑选、报废、特采、降级等作业。 三.成品或出货检查发生品质异常控制 OQC对成品执行出货抽检如发现品质异常超出管控要求,产品不得出货。依照各部门出货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方式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如客户反馈有品质异常时,则依各部门客户抱怨管理流程及退换货流程处理。 客诉、变更、信赖性品质异常水平展开时,质量部需检查库存品之品质状况,如库存品品质经查核为不合格时,则质量须通知仓库进行标示、隔离,仓库不得出货。质量通知生产规划,生产规划给出库存品处理意见,其它单位配合生产规划处理意见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当厂内发现产品品质异常,如该异常涉及的产品已出货到客户端或在运往客户路途中,产品必须由质量或销售与客户联络将产品返回重新检测,或协商处理方式以确保出货至客户端产品品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SI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对生产的严重不合格产成品的报废处置措施的批准,审核报废的不合格产品调查报告、出厂的不合格产品调查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调查报废的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调查出厂的不合格产品产生及误放行的原因,责令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其责任。 1.1 3生产副总或总经理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原辅材料(不含包装物)的处置措施的批准。 3.4 经营副总或总经理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包装物的处置措施的批准。 3.5 检测技术中心负责对采购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成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原辅材料、产成品处置进行验证。 3.6 生产车间负责不合格过程产品和产成品的处置;对不合格过程产品以及返工或降级或让步接收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协同供应部对不合格原辅料进行处理。 3.7 供应部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物资进行处理。 4Sff 4.1 两级隔离 4.1.1 一级隔离 定义:当一项不合格事项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性隐患、关系重大的法律或重大的质量问题时所采取的隔离。 隔离方式:必须被放置在一个隔离的、安全的区域,加锁。 库存检查:每天对库存盘点,对数量进行确认,记录。 4.1.2 二级隔离 定义:当一项不合格事项造成潜在的食品质量问题或关系到较小法律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隔离方式:放置在一个隔离的区域,加以明显的标识。 库存检查:每月对库存盘点,对数量进行确认,记录。

4.2 进货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 4.2.1 原辅料进厂后,仓库管理员给予待检标识或置放于待检区域,检测技术中心对原辅料检验完毕,若不合格,将《检验报告单》、《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反馈到供应部、生产车间,仓库管理员根据不合格的性质,采取一级或二级隔离,供应部、使用车间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制定处置措施,经生产或经营副总签字认可后,对不合格的采购产品进行处置,检测技术中心人员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 4.2.2 设备配件、阀门、轴承等五金类物资的检验由生产技术部、供应部、使用部门配合负责,不合格处置由供应部联系供应商处理。 4.3 不合格半成品的隔离与处理 不合格半成品出现不合格事项,由车间不合格半成品的产生工段负责人根据不合格的性质,采取一级或二级隔离,由车间主任根据不合格的性质确定处置措施,具体执行各车间的不合格品管理方面的制度。 4.4 不合格成品的处理 4.4.1 可以返工的不合格成品,车间负责返工改进,返工后产品仍需经检测技术中心检验合格才可办理入库手续,车间填写并保留相关返工记录。返工的产品应被良好处置和存放以确保维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应清楚标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数量及生产批号等信息,应使最早的返工品被最先使用。返工品从何工序开始投放应在《不合格品处置报告》中明确注明,如果因为投放返工品而导致后续的工序工艺控制参数或方法发生改变,车间应形成文件并发放到相关操作岗位,返工开始后,其投放工序记录中应明确记录返工品的批次、数量以便于追溯。 4.4.2 食品级黄原胶不合格或怀疑其不合格,可以降为工业级的,降为工业级黄原胶,不能满足工业级技术指标的,进行作废处理,具体执行《黄原胶车间产品分级管理制度》。 4.2.3 液体无水氨产品不合格的,可通过静置、沉淀,使油、水及其他杂质与液氨分层,然后排放液氨储罐底部的导淋,把杂质排掉,并经检测技术中心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售,合成氨车间填写并保留相关记录,对经过处理仍不合格的产品,在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4.4.4条款执行。 4.2.4 可以让步接收的产品(诸如产品外观、包装有瑕疵),在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过与客户协商,客户同意让步接收时,经营销副总经理或国贸部总经理批准后,一般不合格的产品可销售客户。

不合格管理程序

文件編号:DG-QP-06 1.目的: 确保不合格品已鉴定、识别、隔离、处理及记录,防止不合格品误用,保证产品符合客户要求标准才流入下工序或交付给客户。 2.范围: 从进料、成品出货、库存及客户退货等检测出的不合格品均使用。 3.定义: 3.1 不合格品: 不符合公司规定要求和客户要求的产品。 3.2 返工: 对不合格品进行重新处理以使其满足公司规定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一种措施,包括不 合格品的挑选、修理等。 3.3 报废:不合格品不可通过返工来满足其预定用途,为避免该产品被使用和交付所采取的一 种措施,报废品不可使用和交付。 4.权责:

文件編号:DG-QP-06 5.作业内容: 5.1 作业流程,参阅以下流程图显示:

文件編号:DG-QP-06 5.2 针对制程中出现的废料报废作业,生产部门统计数据,完成《废料报废单》,经过品质部 确认,生产部总监和总经理批准后转移到仓储物流部,安排报废处理。 5.3 交付后或已使用的不合格品处理当客户确定该批不合格品不符合其要求时,依据不合格品 的影响或严重程度,征求客户意见,或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5.3.1 更换:使用合格产品与已交付或使用的合格品交换。 5.3.2 接受客户退回不合格品。 5.3.3 客户让步接收。 5.4 MRB特别说明: 5.4.1 最终判定: A. 没有本公司品质成本损失的情况下由品质经理最终判定。 B. 若产生本公司成本损失的情况下由总经理签核,物料紧急的情况下亦由总经理签 核。 5.4.2. 不同供应商,不同物料分开表格填写。 5.4.3. 不良评审的结果可以选择以下项目(特别情况下可以选择其它项目): A. 退货供应商。 B. 供应商重工/挑选。 C. 本公司PMC安排重工/挑选,最终不良品退货供应商,不良工时安排Charge供应商。 D. 本公司PMC安排重工/挑选,最终不良品报废处理,不良工时由本公司吸收。 E. 特采放行。 F. 报废不良成本由本公司吸收。 5.5 库存检验不合格 库存检验不合格需报废的物料、产品以及不再生产使用的物料、产品,由IQC人员填写《不合格品评估报告》经过各部门评估确认,交总经理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

生产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生产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生产不合格品是制造企业业务中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当不合 格品发生时,正确的处理操作能够控制损失并保持生产和质量正 常运作。以下是一个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1. 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型 一般来讲,制造企业会遵循一些目录和品质控制标准。当生产 过程中检测到不合格品时,首先需要明确它的类型以了解不合格 品的原因。主要类型包括: (1) 设计不合格:产品设计仍然需要优化并可能需要一些增强,以确保实现产品的最大化性能。 (2) 加工不合格: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工艺上的问题,导致不 合格品。 (3) 材料不合格:生产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佳,导致成品 品质不合格。

2. 确定责任人员 发现不合格品后,首先需要对责任人进行确认。因为不合格品 可能涉及制造过程中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控制、质量控 制等环节。因此,需要确保责任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 3. 制定措施 一旦不合格品的类型和责任人确认,接下来的重要操作是进行 整个生产过程的审查,并确定改进措施。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和相关的团队合作,以确保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为了控制损失,需要采取措施来最小化废品产生的数量,并确保计划完成日期不 受影响。 4. 审查和测试 在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个适当的审查和测试过程,以确保不合格品已经被恰当处理并达到最佳质量。如果需要

对成品进行一个新的标准测试,需要确保所有技术文件都已进行更新,并且新文件被在出现问题之前适当使用。 5. 废品处置 废品处置问题可能会在一些特殊制造业和工艺中发生。在制定整个处理程序时,需要明确废品处置的标准和准则。废品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并按照处理标准进行整合和销毁。过程中需要保证废品的正确管理,并遵循强制性规定。 总之,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合格品的出现,制定适当的处理程序能够减少损失并保持生产和质量正常运作。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实现持续性改进的环节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团队的合作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它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并有效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应包括质量审核制度。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质量审核小组,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审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纪录和档案制度,确保质量问题的溯源和后续处理。 其次,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还需包括追溯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追溯体系,能够对不合格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流向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和责任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此外,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还应涵盖严格的处理流程。一旦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相关生产活动,成立专门的处理小组,及时进行分类、统计和处理。对于严重不合格问题,必须进行返厂处理,深入查找原因,防止波及其他产品。 还有,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中必须包括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有效的品质监督员。

最后,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还需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对于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追查到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中来,共同维护企业的质量形象。 综上所述,不合格品管制程序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建立全面、系统的不合格品管理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不合格品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形象。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和范围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2职责 2.1质检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 2.2各有关部门主管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 2.3市场部负责将交付或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信息及退回产品反馈到质检部。 3定义 3.1不合格品: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 3.2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3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使用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3.4让步:对使用或补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书面认可。 3.5废品:不能返修及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 3.6可疑产品: 没有标识、怀疑可能是不合格的产品,或混有不合格品的产品。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的识别 4.1.1不合格品包括: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返工品、返修品、废品、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 4.2不合格品的评审 4.2.1采购产品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长组织评审,市场部长和生产技术部长参加评审处置。 4.2.2过程及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轻微的,由负责该区域的质检员和技术部的技术人员评审处置;涉及影响安全和性能的,由质检部部长和生产技术部长参加评审处置。如发生重大不合格时,由管理代表或经理评审载决。 4.2.3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进行评审。 4.2.4评审过程中,由质检部进行记录,如实记载评审意见和结论,并将处置决定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经审批后通知有关部门。 4.3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可行时) 4.3.1采购产品/半成品/成品经确认不合格时,由仓库管理员/质检员进行标识隔离; 4.3.2“检验记录”要明确记载不合格品产生的时间、工序、批次、生产设备和有关责任人及数量。 4.4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则更加 重要,因为它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成本损失及声誉影响。本文将讨论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实施 及其重要性。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设计或标准的产品。消费者很难用肉 眼辨别这些不合格品,但它们可能潜在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安全隐患、性能不足、产品寿命短等,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客 户满意度及品牌形象。虽然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在大多数企业中 都有制定,但按照程序实施,保证每个环节执行到位的企业则不 多见。 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由以下几步构成: 1. 不合格品鉴定。 当生产线出现问题时或客户返回不合格品时,首先需鉴定并记 录这些产品。这些记录应包括产品型号、编号、生产批次、不合 格原因及数量等,以便进行跟踪和分析。同时,应该与客户建立

反馈渠道以及解决问题的机制,确保正确地识别并记录不合格的产品。 2. 不合格品隔离与标识。 必须将不合格品从产品流通中隔离处理,以避免让它们在下一次使用中造成进一步的损害。隔离区应该有明显的标识,方便管理和分析。 3. 根本原因分析。 为了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需要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案,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4. 采取纠正措施。 为了消除不合格品的潜在影响,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能包括修改生产流程,采用新的材料,制定新的标准或培训工

作人员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在后续的流程中加以验证。 5. 验证纠正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后,要验证它们是否有效。验证可以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测试、审查和重新鉴定,以确定纠正措施是否完全解决了问题。 以上五个步骤构成了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对企业至关重要。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可能会在产品中积累,最终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形象。因此,建立有效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识别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少成本损失及声誉影响。 总而言之,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建立完整的控制程序,并确保流程的执行到位。在不合格品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