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5f19307917.html, 好好学习社区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SO9001-2015)

1.0目的

制定不合格品管制作业办法,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2.0参考文件

3.0术语定义

4.0职责

4.1 品质部:

a.不合格品责任归属判定、允收样品签署;

b.确保不合格品均经过适当处理;

c.会签与制定临时工程变更单;

d.确保重工按要求执行,重工后的产品执行检验;

e.对特采、报废等产品进行确认、审核。

4.2工程部:配合不合格品重工验证,提出临时工程变更单,对特采、报废的产品进行确认。

4.3生产部: 确保作业人员按要求隔离、标识、放置不合格品,对重工作业进行管理。

4.4仓库: 确保库存中的不合格品在规定的位置隔离、标识,超过保存期限的物品在重新确认前应纳入不合格品管制,并要求处理时限。不合格品应严格管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同时兼顾成本,做到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平衡。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配套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控制。 3 术语及定义 3.1不符合(不合格品):具有一项或多项不符合合同、图样、标准(技术条件)或其它特性要求的(产品)。 3.2返修: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3.3返工: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3.4让步使用(接受):对不合格品审理后不进行返工或返修,直接使用。 3.5降级使用(降级):对不合格品审理(或实施返工,返修措施)后降级为次品使用。 3.6偏离许可(特采、特许):产品实现前,经使用方同意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对特定用途允许其偏离规定要求的授权。 3.7 A类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或一次性经济损失在1500元以上的不合格品。 3.8 B类不合格品:一般性影响使用要求或一次性经济损失在501元-1500元的不合格品。 3.9 C类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有一般影响或偶发性的及一次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下公司常规外观缺陷。 3.10不合格品审理及时性要求:原则上 A类不合格2个工作日,B类8个小时,C类4个小时必须作出审理结论; 3.11可疑产品(材料):指检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材料)及状态不清楚的产品,视为不合格品。 4 职责 4.1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为各子公司质量部门,各子公司每年自少1次对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资格进行评估并授权,并下发证书。 4.2不合格品审理权限: 4.2.1新产品:新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新品开发阶段所有不合格品(含外协外购件)的最终审理; 4.2.2常规产品:A/B两类,由公司授权技术工程师及质量科授权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审理, C类,由质量管理科负责不合格品日常审理。最终审理权由各子公司总经理指定分管领导负责; 4.3生产车间:负责对需要进行处置的不合格品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4.4责任单位:负责对不合格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或退货。 4.5责任单位对审理结论有异议的,可逐级向授权审理部门提出申诉意见。 5 工作流程描述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是指在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客户需求的产品。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还会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和客户满意度下降。因此,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于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格品检测 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不合格品检测是最基本的控制程序。通过对每个生产环节的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品批次产生。此外,还需设置检验手段和检验标准,确保检测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手段包括手工检测、仪器检测、可视检测和人工抽检等。 2. 不合格品分类 通过不合格品检测,若发现了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要及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不良程度、不良原因、产品类型等具体条件进行分类。不良程度分为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三类,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 3.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并降低不合格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重大缺陷可以采取

撤退措施,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般缺陷可以进行返工、分拣或废弃处理,轻微缺陷可以采取降级、自补或运用废料等措施,以实现最小代价的控制。 4.不合格品原因分析 通过不合格品检测,向上追溯,可以找到产生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对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日后生产、加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改进和优化的指导。 5.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是企业管理上的关键一环。当出现不合格品时,可以采取改进、修正、纠正等手段,阻断类似损失的再次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在生产、加工和售后等环节上进行质量监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在整个控制程序中,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政策,注重厂区管理和生产工艺流程,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工法改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精益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完整版)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时发现的不合格 品的控制。 3、术语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的产品。 对不合格产品所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原规定要求但 能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对不合格产品所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书面认可。 4、相关文件 CX/LKDT-2021-01-2-019《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职责 5.1供应部负责进货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 5.2质管部负责监督工程部对在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经检验和试 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 6、工作流程 6.1采购不合格品的控制 6.1.1标识和隔离。对进货检验和试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由检

验人员挂置不合格标志,由保管员予以隔离放置,并及时报告 供应部负责人。 6.1.2不合格品的分类由设备材料负责人进行。 a)根据采购物资分类分为A、B两类。 b)A类物资不合格,供应部要在24小时内上报公司总经理。 6.1.3调查、分析和评审 a)B类不合格品。由采购员和保管员提出处置建议,并填写不合 格品评审处置报告。 b)A类不合格品。由公司总经理组织供应部、工程部对合同、检 验报告、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处理意 见,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严格采取纠正措施。 6.1.4处置 由供应部负责人按评审结论中要求的处置方式组织处理。 a)降级使用。保管员作好标识和记录 b)拒收或报废。拒收由采购员依照合同向分供方办理手续,报废 由采购员办理手续、保管员做好标识。 6.2工程不合格品的控制 6.2.1工程部不合格品按GB7588-2003、GB10060-1993规定分为A、 B、C三类。 6.2.2质管部在对电梯安装、大修、维保过程检验及最终检验中发现 不合格,由质检员签发整改通知单,注明整改日期。一式两份, 由施工/维保经理签字认可。质检员在整改复检中发现整改项 未整改,应责令施工队立即停工整改,并将此情况上报公司总 经理。总经理核实后,依据公司《电梯安装考核办法》、《电梯 维保考核办法》对责任施工/维保经理进行处罚,直至所有整改 项整改完毕。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目的:有效控制不合格品,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范围:适用于与公司产品生产、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和质量有关的不合格物料、生产、安装过程和交付或使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职责: 质量安全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和跟踪处理结果。 生产部门负责处置其职责范围内的不合格品。 采购部门负责处理进货物资不合格品,并向供方提出整改要求。 销售公司负责与顾客沟通协商,处理使用中发生的不合格品。 控制程序: 1.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

返工→ 复检识别→ 不合格记录、标识→ 不合格评审→ 不合格处置→ 返修、让步接收、审批(必要时)、顾客确认记录、拒收/报废、降级或改作他用。 2.不合格品分类: A。严重不合格品:对下道工序或设备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的不合格品。 B。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使用质量的不合格品。 3.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标识: 3.1 进货物资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图纸、产品检验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检验并填写《进货检验记录》,发现不合格立即进行标识,由采购人员隔离。 3.2 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由检验员填写《过程检验记录》后进行标识,由生产人员进行隔离。 4.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1 轻微不合格品授权检验员直接通知责任人处置,并督促实施。 4.2 一般和严重不合格品:

4.2.1 一般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交相关部门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4.2.2 严重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交相关部门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报质量安全部经理审批后,由责任部门实施处置;当合同有规定时应经顾客或其代表确认。 4.2.3 处置为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进行返工/ 返修。 4.2.4 处置为拒收的采购物资由采购部门退回供应商。 4.2.5 当不合格品处置为让步接收时,需经接收部门审批 同意,必要时经顾客同意方可接收。 4.2.6 当不合格品处置为报废时,质量安全部将《不合格 品评审处置表》复印一份交财务部备案,作为产品报废的证据,产品报废由相关部门处置。 4.4 不合格品处置后验证。 4.4.4.1 在处置一般和严重不合格品后,检验人员应进行验证,并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上记录验证结果。 4.4.4.2 对于轻微不合格品的处置后,检验人员也应进行验证。 4.5 对于已交付或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如果是加工工 艺范畴的产品质量问题,生产部门应及时整修处理。如果是相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是指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管理、控制和处理的一系列流程和操作,旨在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并保 护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企业中,落实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防止 生产出次品和缺陷产品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对内部和对外的负责 任表现。 以下是一份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者有着明显缺陷的 产品。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 1、严重不合格品:属于安全问题或者环保问题,或者超出质量 问题; 2、一般不合格品: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但不会对人身安全或 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技术问题产品:属于技术问题,需要与客户解决后在后面的 生产中进行纠正。 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发现不合格品 (1)生产环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立即 停止生产,将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报告厂长,并尽快进行处理。

(2)检测环节:检测员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检测,如验证问 题并属于不合格品,则将该批次产品全部停止生产,并移交至品管 部门,由品管部门开具“不合格品单”,并发送至生产部门。 (3)客户反馈:客户向企业反馈出质量问题的产品,基于业务 人员的技能和能力,检测员前来处理问题,并审查他们是否符合不 合格品的标准,如果否则立刻发给品管部门。 2、不合格品处置 (1)分类:品管部门负责对接收的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并标记, 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处理计划。 (2)处理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例如,严重不合格品将被彻底销毁或退还至供货者;对一般不 合格品,可予以改善或更换,并重新制造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技 术问题产品需要联系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在反馈正确的情况下重新 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3)责任追究:对于生产不合格品的原因,要及时开展调查并 找出责任人。对于责任人,要回忆他们出现的问题表现,并评估改 善后的绩效。如果情况严重,并严重影响到企业利益,则进行处分,如果影响较小,则分别采取纠正措施。 四、不合格品的纠正与预防 1、追踪:品管部门在不合格品的处置期间应密切追踪处理和解 决进展情况。 2、纠正:对于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企业应制定纠正措施,以 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品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关键措施。重点是:停止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进行培训、检测并整改设备。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一、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向下道工序和出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 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品控制。 3、职责 3.1供销部、生产部、质检部分别负责对进货、生产过程和产品最终质量实行检验把关,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3.2质量负责人负责严重不合格品评审 并作出决定。 3.3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意见,并负责对最后审定的处理办法的实施。 4、程序 4.1不合格品的分类 严格不合格品:给顾客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卫生指标不合格为严重不合格

产品。 一般不合格产品:个别或少量指标不合格但不影响产品性能的为一般 不合格产品。 4.2原辅材料、外购原料不合格品的控制 根据公司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原辅材料被判定为不合格后,不准入库,对已入库的不合格品,由仓库管理员隔离存放,并予以标识,销售科对此物资作善后处理。 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原辅材料、外购件,经有关部门重检后,按上述条款实行。 4.3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控制 检验员 按照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文件及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不合格品由检验员作出标记,并在检验记录中记录。 4.4不合格品的评审 对不合格品,有质检员及时提出意见,并由质量负责人、的地主任评审,由质量负责人作出最后处理结论 ,严重不有由质量负责人主持评审,提出处理意见。 4.5不合格品处置的实施 返工:按评审或处理意见需返工的产品,由责任部门负责返工,返工后必须重新

检验。 拒收:对于采购的产品,检验或难为不合格时,由供销部负责与供方协商解决,调换或退货。 4.6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应按严重质量问题对待,质量负责人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供销部及时与客户协商处理的办法,以 满足客户的正当要求。 二、工作不合格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工作不合格进行识别和控制, 严禁工作不合格流向下道工序和出厂。 2、范围 透用于公司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工作不合格 控制。 3、职责 3.1销售部主任 、生产部主任 、质检部主任分别负责对进货工作、生产工作、检验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最终质量实行检验把关,判定合格或不合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详细完整版)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以下是一个详细完整版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它有助于组织有效地识别、处理和预防不合格品: 一、不合格品定义与分类: 1.确定不合格品的定义和标准,包括产品、材料或过程中的缺陷、功能问题或安全隐患。 2.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性不合格品和永久性不合格品,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不合格品识别与记录: 1.建立不合格品识别流程,并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 2.在生产过程中,设立检查点和抽样检测措施,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3.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包括类型、数量、原因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不合格品管理数据库。 三、不合格品处理与处置: 1.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返工、报废、整改等。 2.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负责推动和监督不合格品的处理和

处置。 3.追溯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出现不合格品。 四、不合格品预防与改进: 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等手段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2.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运用质量工具如5W1H、鱼骨图等,解决潜在问题并改进业务流程。 3.提供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 五、不合格品管理审核: 1.立定期的不合格品管理审核机制,评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参考审核结果,对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修订和改进。 六、供应商管理: 1.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能力。 2.监督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及时处理和追究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品。

以上程序可根据不同行业和组织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发现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时,能确实由职责部门迅速作出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被进一步加工、使用或发货。 2.范围 适用于来料入厂检验到成品出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与权限 3.1 质保部归口执行本程序,负责对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决定,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必要时提供不合格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 3.2 各生产车间负责对不合格品标识、隔离,并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3 采购部负责安排来料不合格的退货及跟踪供应商的整改。 4. 4.1.特采:指因生产急用,不合品某特性不符合有关技术规定但可以在后续加工制造过程中可以克服的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此特性非特殊特性。 5.程序 5.1.来料不合格的控制

5.1.1质保部检验员按来料检验程序对来料进行检验并填写【检测记录】,判定不合格时,贴上相应标签,隔离至不合格区域。同时将【检测记录】交质保部主管评审作出处理意见。 5.1.2判定不合格批的物料处理方式如下: ①退货:由采购部通知供应商在二个工作日内将不合格品提回或派员至本公司处理,愈期不处理时,本公司将作为报废品处理,不负保管的责任。 ②挑选:当不合格品为部分不合格且易于选别或为紧急待用料时,由采购部与供应商联系,由生产部代为全数挑选所需要的用量,反之按退货处理; ③特采:不合格项为次要缺陷,不影响生产和最终产品特性,为满足公司对该批物料的需求,降低标准接收使用。由生产部填写【特采申请单】,经质保部主管审批后进行特采处理。 5.1.3当来料发生重大不合格时,由质保部对供应商实施评审。 5.2.制程检验不合格品的控制 5.2.1生产过程中(首检/末检、巡检或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时,投入工位旁的红色塑料盒内,必要时在不合格处作标记。专职检验员定期进行确认,并将确认 结果告知操作工。 5.2.2每个工作班下班前1小时内,由现场班组长或车间主管对红色塑料盒内不合格品进行判定和处理,结果记录于【生产不良退修(报废)日报表】或【车间现场不良零部件台帐】上,若单项不合格数量超过50PCS,须报质保部主管批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1.不合格品控管理 各部门职责 产品部: 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 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生产部 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 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工艺部 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2.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一.进料品质异常控制 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Reject):如需退货则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若材料需求紧急,则由生产规划或采购主导邀请相关部门召集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会商紧急处理方式如~执行。 供应商挑选:采购联络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自行全检,挑选出合格品交予我方;不合格品办理退换货处理。 代供应商挑选:如供应商无法前来挑选,则由厂内安排代为挑选。但挑选之工时费用将转嫁给供应商支付。 返工(Rework):经挑选后可修理的不合格品,由供应商针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的规格及品质。

特采:因生产需求紧迫,不合格项目在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或经评审影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其它认为可让步使用的状况,经原材料评审委员会评审会签后同意采用,并由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方可特采;特采之产品依公司规定进行特采标识,所有记录须按记录管理要求存档。注:品质异常如属客供材料时,由质量反映给销售通知客户异常状况,销售须沟通客户并给出处理意见;按照客户回馈意见执行处理。 二. 生产过程产品异常控制 质量检测、巡检过程中发现品质异常或生产作业员自主检查发现品质异常时,须立即告知该生产段班长作应急处理。对不合格品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识别、区分、隔离,并标示明确。 质量或工艺设定检验、检测方法对异常隔离品作全检或测试,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 质量部依控制计划、《EAR&MRB启动及执行流程管理程序》开立OCAP 或EAR、MRB给责任单位进行分析改善,质量部负责确认品质异常改善成效。 品质异常应急处理停线时机:技术性文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生产参数设定失当,导致产品发生大批量,一致性之不良时;生产不良率偏高,紧急处理对策无效,生产不良率持续升高;非预期材料、资料误用导致产品不符合时。停线须由工艺、质量、生产及相关部门经理决议,停线后经确认异常排除,经试做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恢复生产。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按照既定的控制计划和处理流程作业,或经工艺、质量、生产等相关部门评估执行返工、修理、挑选、报废、特采、降级等作业。 三.成品或出货检查发生品质异常控制 OQC对成品执行出货抽检如发现品质异常超出管控要求,产品不得出货。依照各部门出货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方式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如客户反馈有品质异常时,则依各部门客户抱怨管理流程及退换货流程处理。 客诉、变更、信赖性品质异常水平展开时,质量部需检查库存品之品质状况,如库存品品质经查核为不合格时,则质量须通知仓库进行标示、隔离,仓库不得出货。质量通知生产规划,生产规划给出库存品处理意见,其它单位配合生产规划处理意见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当厂内发现产品品质异常,如该异常涉及的产品已出货到客户端或在运往客户路途中,产品必须由质量或销售与客户联络将产品返回重新检测,或协商处理方式以确保出货至客户端产品品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引言: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最终产品检验中,未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对于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接收和分类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应该在收到后立即进行分类,将其与合格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措施。 2.质量评估: 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 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修复、重工、重新测试、报废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保证后续质量问题不再次发生。 5.纠正措施:

在处理不合格品的同时,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 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6.记录和报告: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不合格品的分类、处理措施和纠正措施等。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未来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参 考依据。 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收到不合格品: 当工人或相关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其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不合格品应放置在专门的区域,避 免与合格品混淆。 2.质量评估: 品质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 品质部门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则更加 重要,因为它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成本损失及声誉影响。本文将讨论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实施 及其重要性。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设计或标准的产品。消费者很难用肉 眼辨别这些不合格品,但它们可能潜在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安全隐患、性能不足、产品寿命短等,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客 户满意度及品牌形象。虽然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在大多数企业中 都有制定,但按照程序实施,保证每个环节执行到位的企业则不 多见。 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由以下几步构成: 1. 不合格品鉴定。 当生产线出现问题时或客户返回不合格品时,首先需鉴定并记 录这些产品。这些记录应包括产品型号、编号、生产批次、不合 格原因及数量等,以便进行跟踪和分析。同时,应该与客户建立

反馈渠道以及解决问题的机制,确保正确地识别并记录不合格的产品。 2. 不合格品隔离与标识。 必须将不合格品从产品流通中隔离处理,以避免让它们在下一次使用中造成进一步的损害。隔离区应该有明显的标识,方便管理和分析。 3. 根本原因分析。 为了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需要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案,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4. 采取纠正措施。 为了消除不合格品的潜在影响,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能包括修改生产流程,采用新的材料,制定新的标准或培训工

作人员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在后续的流程中加以验证。 5. 验证纠正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后,要验证它们是否有效。验证可以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测试、审查和重新鉴定,以确定纠正措施是否完全解决了问题。 以上五个步骤构成了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对企业至关重要。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可能会在产品中积累,最终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形象。因此,建立有效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识别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少成本损失及声誉影响。 总而言之,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建立完整的控制程序,并确保流程的执行到位。在不合格品发生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SI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对生产的严重不合格产成品的报废处置措施的批准,审核报废的不合格产品调查报告、出厂的不合格产品调查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调查报废的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调查出厂的不合格产品产生及误放行的原因,责令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其责任。 1.1 3生产副总或总经理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原辅材料(不含包装物)的处置措施的批准。 3.4 经营副总或总经理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包装物的处置措施的批准。 3.5 检测技术中心负责对采购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成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原辅材料、产成品处置进行验证。 3.6 生产车间负责不合格过程产品和产成品的处置;对不合格过程产品以及返工或降级或让步接收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协同供应部对不合格原辅料进行处理。 3.7 供应部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物资进行处理。 4Sff 4.1 两级隔离 4.1.1 一级隔离 定义:当一项不合格事项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性隐患、关系重大的法律或重大的质量问题时所采取的隔离。 隔离方式:必须被放置在一个隔离的、安全的区域,加锁。 库存检查:每天对库存盘点,对数量进行确认,记录。 4.1.2 二级隔离 定义:当一项不合格事项造成潜在的食品质量问题或关系到较小法律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隔离方式:放置在一个隔离的区域,加以明显的标识。 库存检查:每月对库存盘点,对数量进行确认,记录。

4.2 进货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 4.2.1 原辅料进厂后,仓库管理员给予待检标识或置放于待检区域,检测技术中心对原辅料检验完毕,若不合格,将《检验报告单》、《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反馈到供应部、生产车间,仓库管理员根据不合格的性质,采取一级或二级隔离,供应部、使用车间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制定处置措施,经生产或经营副总签字认可后,对不合格的采购产品进行处置,检测技术中心人员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 4.2.2 设备配件、阀门、轴承等五金类物资的检验由生产技术部、供应部、使用部门配合负责,不合格处置由供应部联系供应商处理。 4.3 不合格半成品的隔离与处理 不合格半成品出现不合格事项,由车间不合格半成品的产生工段负责人根据不合格的性质,采取一级或二级隔离,由车间主任根据不合格的性质确定处置措施,具体执行各车间的不合格品管理方面的制度。 4.4 不合格成品的处理 4.4.1 可以返工的不合格成品,车间负责返工改进,返工后产品仍需经检测技术中心检验合格才可办理入库手续,车间填写并保留相关返工记录。返工的产品应被良好处置和存放以确保维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应清楚标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数量及生产批号等信息,应使最早的返工品被最先使用。返工品从何工序开始投放应在《不合格品处置报告》中明确注明,如果因为投放返工品而导致后续的工序工艺控制参数或方法发生改变,车间应形成文件并发放到相关操作岗位,返工开始后,其投放工序记录中应明确记录返工品的批次、数量以便于追溯。 4.4.2 食品级黄原胶不合格或怀疑其不合格,可以降为工业级的,降为工业级黄原胶,不能满足工业级技术指标的,进行作废处理,具体执行《黄原胶车间产品分级管理制度》。 4.2.3 液体无水氨产品不合格的,可通过静置、沉淀,使油、水及其他杂质与液氨分层,然后排放液氨储罐底部的导淋,把杂质排掉,并经检测技术中心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售,合成氨车间填写并保留相关记录,对经过处理仍不合格的产品,在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4.4.4条款执行。 4.2.4 可以让步接收的产品(诸如产品外观、包装有瑕疵),在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过与客户协商,客户同意让步接收时,经营销副总经理或国贸部总经理批准后,一般不合格的产品可销售客户。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引言 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生产效率,本公司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以规范不合格品怎样被发现、处理及预防。 2.定义 不合格品定义:在生产过程中,未达到质量要求的产品或产品 部件。 3.标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标准依据GB/T2828.1-2012水平抽样取样 程序,将一定数量的样本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进行检查,以此来确 定产品质量达标的比例。 4.流程 4.1不合格品的发现 不合格品可以从以下渠道被发现: 4.1.1从生产线中拿出的样本检测。 4.1.2按照客户的要求来组织的检查工作。 4.1.3从收到的客户反馈中获得。 4.2不合格品的处理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4.2.1立即将不合格品从生产线中拿出。 4.2.2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 4.2.3分类不合格品,进行标记和贴标签。 4.2.4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记录在不合格品报 告中。 4.2.5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进行决策,可以选择处理、重作或报废。 4.2.6对重作后的产品进行再次检查。 4.2.7核实处理结果并记录。 4.3程序的记录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中,需要记录以下事项: 4.3.1不合格品发现的日期及时间。 4.3.2不合格品发现的地点。 4.3.3不合格品的数量及种类。 4.3.4不合格品的问题描述。 4.3.5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及结果。 4.3.6不合格品处置后的核查情况。 4.3.7记录不合格品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决策,以及处置结果的 评估。 4.4不合格品控制的预防 在遵循上述程序预防不合格品的控制方面应该由以下方案进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和范围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2职责 2.1质检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 2.2各有关部门主管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 2.3市场部负责将交付或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信息及退回产品反馈到质检部。 3定义 3.1不合格品: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 3.2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3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使用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3.4让步:对使用或补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书面认可。 3.5废品:不能返修及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 3.6可疑产品: 没有标识、怀疑可能是不合格的产品,或混有不合格品的产品。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的识别 4.1.1不合格品包括: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返工品、返修品、废品、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 4.2不合格品的评审 4.2.1采购产品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长组织评审,市场部长和生产技术部长参加评审处置。 4.2.2过程及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轻微的,由负责该区域的质检员和技术部的技术人员评审处置;涉及影响安全和性能的,由质检部部长和生产技术部长参加评审处置。如发生重大不合格时,由管理代表或经理评审载决。 4.2.3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由质检部进行评审。 4.2.4评审过程中,由质检部进行记录,如实记载评审意见和结论,并将处置决定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经审批后通知有关部门。 4.3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和隔离(可行时) 4.3.1采购产品/半成品/成品经确认不合格时,由仓库管理员/质检员进行标识隔离; 4.3.2“检验记录”要明确记载不合格品产生的时间、工序、批次、生产设备和有关责任人及数量。 4.4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1.1 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记、隔离、评审、处理、返修和记录等活动进行控制,以防止不合 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1.2 对报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废品流入或混入合格品中,引起质量事故。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客户退货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定义:无 4.职责 4.1 仓库:负责对来料检验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记录、标识及隔离。 4.2 品管部:负责对进货进行检验,对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合格品进行记录、标识及隔离。 4.3 生产车间:负责将制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负责根据处理方案进行返工、返修 或报废处理; 4.4 品管部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价,并做出处理方案。 5.作业内容: 5.1.来料不合格品的控制 5.1.1 经质检员检验,确认为不合格的外购物料(包括外购生产用辅助物料、原材料和外购半 成品等)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填写《原料异常反馈单》交品管部经理确认。 5.1.2 品管部经理依据不合格品影响度及生产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并将处理要求发放到外部供方,处理方案可分为特采(扣款/不扣款)、返工(扣款/不扣款)、退货(扣款/不扣款)等。 5.1.3 在不合格处理中涉及扣款/不扣款/订单取消/不计费用等事项时应呈交制造总监与采购 总监批示。 5.1.4仓管员协助质检员在不合格物料上作相应的不合格处理标识并进行隔离。 5.1.5 各相关单位依照《原料异常反馈单》中的处理方案执行。 5.1.6 经返工后的物料需经品管部进行检验合格后出具《检测报告》。 5.2 库存不合格品(标准件、辅料)的控制 5.2.1 仓库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物料的品质状况进行清查,当发现产品有不合格可能时,应及 时通知品管部进行重新检验;针对浸胶成品库存,品管部组织每月十日前进行库存分析,针对 超期1个月的浸胶成品库存及待处理仓库位等异常产品组织重新检验判定,及制定相关的处理 方案。品管部将库存分析及处理方案报表分发到相关责任部门及销售和仓库跟踪处理。 5.2.2 经重新检验判定不合格时,由仓库填写《物品异常处理单》提出申请会同相关单位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目的 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采购材料、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及交付后出现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 3 职责 3.1质管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记录。 3.2技术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3.3仓库负责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控制、标识和隔离。 3.4 生产管理部负责过程和最终不合格品的控制,及时标识、隔离以及处置。 4 工作程序 4.1 原辅材料、外购/协件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和处理 4.1.1 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到货后,由检验员按进货检验规范进行抽样检验,发现不合格品应记录在检验记录上,库管员根据质管部出具的不合格的《检验报告》,将该批原材料放置于不合格区,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办公室进行处理。 4.1.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经检验员确认在车间挂牌进行标识,并退回库房放置于不合格区,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办公室进行处理。 4.2.3 处置方法可分为:退货、让步接受、筛选使用三类; a)不合格品原则情况下应予退货; b)筛选使用时,技术部应明确筛选方法、检验标准、筛选使用数量或时间,对最终产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否特殊标识跟踪使用; c)筛选出的产品,应由检验员进行复检。 4.2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的识别和处理 4.2.1 生产过程中自检或互检发现的少量不合格品,应由操作者放置不合格品区,由车间负责人确认后,质管部负责人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上作出处理决定。 4.2.2 生产过程中检验员检验发现的不合格,按《标识和可追测性控制程序》规定,对不合格品进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RHJY/QES-CX-017 第B/2版 不合格品输出控制程序 1.目的: 验证产品和服务已经符合要求,确保不符合要求的输出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包括RoHS及客户其它环保要求不合格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进出货、生产、搬运、客户退货等和服务的不合格品(包括RoHS及客户其它环保要求不合格品)。 3.权责: 3.1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品(包含RoHS及客户其它环保要求不合格品)的标识,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的跟踪验证,负责不合格输出的评审。 3.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隔离/跟踪处理及不合格品的挑选/返工/返修。 3.3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系。 4.定义: 4.1紧急放行:对未经检验的产品紧急转序所采取的措施。 4.2特采放行:未达到质量标准,降低标准要求宽收。 4.3不合格输出:指不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不合格品、报废品、顾客退货。 5.工作流程: 5.1来料不合格品控制 5.1.1若进货检验人员判定为不合格时,提交对应品质主管确认签署,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发送《进料检验报告》至采购跟进供应商处理。 5.1.2进料检验发现RoHS不合格品,应立即标识并注“RoHS不合格”隔离管控,第一时间报告环境管理对应负责人及采购部门跟进供应商负责人处理。 5.2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控制 5.2.1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如属来料不合格品,由生产物料员填写《来料不良退仓单》经IQC确认后进行标识,并联系采购及供应商处理;如属生产等原因造成,由生产部门申请对应不合格品处置(见5.5),由相关部门会签决定。 5.2.2制程过程中如有任何怀疑可能之RoHS不合格品,应立即取样至实验室检测。一旦确认为RoHS不合格,应立即标识并注“RoHS不合格”隔离管控,并停止生产,报告至环境管理对应负责人,由品质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紧急处置。 5.3最终检验不合格品控制 5.3.1 OQC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提交对应主管确认签署,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发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程序文件)

1目的 对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确保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不转序入库和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中的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的控制。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的评判和处置。 3.2各车间负责涉及本部门不合格品处置的实施。 3.3IIj场部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处理。 3.4巾场部负责向顾客提出成品让步申请。 4定义 4.1可疑的材料或产品是指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材料或产品。 4.2售后服务用的产品:是指提供给经销商或其它销售管道,使用于车辆的维护和修理的各种零组 件和材料。 5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 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性能 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b)一般不合格 个别或少量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5.1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 5.1.1品质部检验员应根据检验规范,按照有关技术标准、产品图样的规定检验产品,正确判断 产品合格与否。 5.1.2不合格品一旦被检验出来,检验人员应按《产品之标识和追朔管理程序》进行可视的、明 显的标识和隔离。 5.1.3可疑的材料或产品应用可视的“可疑”标识牌进行标识。 5.1.4所有不合格品应在相应的检验报告单上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

型号、生产部门、工序名称、数量、判断结论、不合格的详细内容和检验员签名及日期等。 5.1.5不合格品未经处置,任何部门,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加工、转序、入库、发货。 5.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5.2.1进料检验不合格时: 521.1不合格品检讨:由品质部依《原材料检验记录单》和《外购、外协检验记录单》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通知市场部作处理。 521.2.2不合格品之处理,可选择以下方式处理: •降级:接受不合格原材料或配件,只能用于特定的规范和限定的应用范围,或该 材料或配件的质量仍能满足预期的使用目的,并能符合主要技术标准。 •筛选: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配件进行筛选,筛选一般应由分承包商进行,若由公 司配合筛选时,所发生的费用由市场部在货款中扣除。 •特采:检验不合格,但生产单位急需使用,主要指标满足要求,由市场部或分承 包商提出让部申请,由质量部、技术科审查,经(副)总经理核示。(让 步接受) •退货:将不能使用的原材料或配件退给供方。 521.3.3进料不合格品的处理,均应由市场部提出《不合格评审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经副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 521.4品质部会同市场部以《供货质量反馈单》的形式向分承包方反馈不合格项目,其它 质量状况、处置办法并限期改正。依《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中的 555条进行。 5.2.2过程检验不合格时: 522.1不合格品检讨:由品质部人员依《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以纠正措施要求通知生产单位做纠正、预防。 522.2不合格品之处理,可以选用以下方式之一: •返工:若返工后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依据《返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返工,但仍需检验合格后才可流至下一工序。 ・报废:不能返工时予以直接报废,置于废品区。 5.2.3成品检验不合格时: 5.2.3.1不合格品检讨:由品质部人员依《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以纠正措施要求通知生 产单位做纠正、预防措施。 523.2不合格品之处理,可选用以下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